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宜信观点】
吴晓球:新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与发展目标
![吴晓球:新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与发展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29744ee980eb6294dd886ca5.png)
吴晓球:新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与发展目标金融的竞争以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强盛为基础,而金融的强盛则是以实体经济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前提的。
金融监管则要能够推动金融的变革,监管的目的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让风险收敛,不要让风险扩散、发散。
金融竞争以实体经济的强盛为基础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发展理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正在慢慢成长为一个大国,正在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把一个国家称作大国,除了硬标准,还需要一些软标准。
软标准包括价值理念、道德的坚守,甚至包括契约精神、民主和法治的程度,这些都是作为大国非常重要的软性指标。
从经济意义上说,一个全球性大国的指标却因人而宜,有些人认为是国际贸易规模排在全球第一;有些人认为是经济规模、GDP的规模;有些人认为是经济的福利水平;还有些人可能认为是人均水平或者制造业水平等。
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以上提到的种种指标最后都会表现为金融的竞争。
我认为,金融的竞争以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强盛为基础,而金融的强盛则是以实体经济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后,供给侧改革开始展开,中国实体经济的大规模转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成效正在显现。
基于这样一种状况,中国的金融业正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银行业的资产盈利能力、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来看,整个风险覆盖是比较强的。
虽然利润增长在下降,但是对风险的覆盖没有问题,所以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总体上是偏乐观,或者说谨慎乐观的。
从各项指标来看,它处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我认为,我国的金融业至少最近十年没有太大的问题,是可期待的。
顺周期对于国家金融的市场化是不利的2015年我国出现了股市的大波动,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训。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总结这些教训,把它转变为政策。
近年来,我们对于资本市场的规律也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对资本市場杠杆的运用。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需要健康成长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需要健康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ba9dfb0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b.png)
24 |封面COVER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这一提法体现了“国家态度”,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成长。
为何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吴晓求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是金融结构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阻挡。
他说,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涉及四方面:“一是互联网平台的支付体系,比如‘支付宝’等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产品;二是互联网财富管理产品,比如‘余额宝’;三是对小微企业和小客户的贷款,比如‘人人贷’、‘阿里贷款’等;四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的透明、低成本的销售网络。
”在吴晓求看来,互联网金融已经体现的功能是将金融链条拉长,使金融服务覆盖全社会,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
“比如说,小商户、个人想贷款三万、五万的,银行会理他吗?但是,他能求助于互联网金融,解燃眉之急。
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服务覆盖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企及的。
”之所以无吴晓求:互联网金融需要健康成长文/本刊记者 刘 夷2014年政府工作重点CPI 涨幅控制在 3.5%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All Rights Reserved.25| 今年两会上为未来国资国企改革所定的路径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确定各种经济成分的合理比例,在避免“国资流失”同时实现国资与民资的共赢。
只有摆正思路,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混合所有制方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打破垄断核心在于助力民资进入垄断性行业。
长期以来,国企掌握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的重要领域,其资本运作和利益分配等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这不仅使民资进入艰难局面,而且容易滋生国企内部腐败,无法构建公平的资本市场。
刘纪鹏:让国资与民资公平竞争文/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刘纪鹏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就是要致力于打破垄断,以实现国资与民资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公平。
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2)(考生版)
![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2)(考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bbf81452ea551810a687c5.png)
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2)(考生版)试卷题量:1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j2yr4fV一、申论试题1、【材料1】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央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
从金融体系的现有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特征。
这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特征是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意味着,从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出发,构建稳定而高效的金融体系,需要以银行体系为核心和出发点。
中国金融业目前由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主导。
这六家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全部资产的三分之二,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每一家的资产占GDP比重都超过25%。
这个格局使得银行通过向其他大型国企放贷即可轻松赚钱,而这些国企本身又主导着能源、交通、电信和大宗商品等行业。
此外,各级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有非常强的影响力,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着土地、矿产等要素的价格,并控制着税收、收费、准入等对经济和金融活动有着绝对影响力的多种要素。
因此,它能将要素价格压至均衡价格之下,能将利率压至自然利率之下,从而改变微观的投资回报,于是信用跟着回报走,中国的财政和准财政活动具有极强的货币创生性,这就是经济学家们常讲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称之为“财政决定货币”。
财政风险最后都转化为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过度的开支和投资是中国金融问题的核心。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为政府所有,这种体系不可避免地牺牲了家庭部门的利益,这是中国的实际利率为负、房价高企、股市低迷的最重要因素。
仅在技术上改造金融体系,无论初衷多好,对家庭部门而言都可能导致情况的恶化。
在中国特色的国有体制下,所有国企及金融机构高管的任命机制与政府官员任命并无不同。
这种体制自然导致金融资源日益聚集于国有部门。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弥补传统金融融资结构【宜信观点】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弥补传统金融融资结构【宜信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977fc63186bceb19e8bb66.png)
11月29日,由中外钱币交易中心、中色金银贸易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服务创新年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新格局、新机遇、新发展”。
宜信采集和讯银行作为网络直播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全程图文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人大校长助理吴晓求在论坛中表示,中国金融的业态必须改革,中国的金融结构必须调整,中国的金融服务必须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慢慢发展起来了。
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所难以涵盖的服务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弥补了传统金融的重大缺陷,它完成了金融服务从富人金融、大企业金融到普惠金融的转型。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吴晓求:各位来宾,非常荣幸参加这样一个金融服务创新的年会,最近我在思考金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因为在研究互联网金融,以及中国金融改革的时候,这个问题是必须思考和回答的。
在我的理念中,金融的本质显而易见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它一定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最好的福祉,是在这个前提下来实现他的利润。
为此,要提出一个让客户感到非常满意的服务。
金融服务的载体是金融工具或者金融产品,这个载体本身必须体现一些特点,要让客户感到满意,能够为他创造价值,能力提高全社会福祉和效益,这种服务,这些产品和工具应该是灵活的,便捷的,快速的,安全的,低成本的。
这些都是它的基本要素。
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下去,你会发现中国的金融体系离这个要求还非常远。
金融本质实际上说的是金融的理念,中国金融的理念,它的主流金融的理念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它首先是在为自己创造利润,它基本上不考虑客户的感受度,加上中国金融体系垄断化,所以,利润非常高。
虽然中国经济几十年快速增长中中国金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追求的理念还是追求它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追求自身的安全,为了安全或者为了防范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本质上并无错,但是这些规则和条件严重损害了社会的效益,以及这种被损害的社会效益超过他这些规则自身所得利润的时候,这些规则和制度就需要改变。
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
![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418c469168884868762d617.png)
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摘要]2016考研金融硕士的同学有福利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在吴晓求教授解答金融硕士未来发展趋势,预祝2016考研顺利进入理想院校!顺应金融变革发展趋势金融硕士重在知行合一吴晓求教授认为,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中国的金融硕士专业人才应该知行合一、中西融合,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在东西方两个平台自由行走的能力顺应金融变革发展趋势加快现代金融人才培养。
吴晓求全国金融教指委第一副主任委员、著名金融证券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5年起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的学术专著和文章。
根据“一行三会”制定的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未来10年,中国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将按照年均3.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448万人,2020年达到515万人。
从这个目标可以看出,金融从业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比重,到2015年要增加15万人,2020年要再多增加20万人,基本上每年以3万到4万人的速度增加……这是日前在京举行的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教指委”)工作会议带给我们的最新信息。
我们在为其中传递出来的中国金融人才需求旺盛的信号而高兴的同时,也有新的疑虑产生:当前,中国的金融教育能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顺应未来金融变革和发展趋势的合格人才吗?针对这一问题,《理论周刊》今天专门采访了全国金融教指委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金融)特聘教授吴晓求。
他认为:无论从国际经济金融背景看,还是从金融自身演变趋势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角度看,加快培养现代金融人才都具有战略意义。
而在这一过程中,探索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促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着力打造中国“金融硕士”的学位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_姜欣欣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_姜欣欣](https://img.taocdn.com/s3/m/0053ca3d647d27284b7351eb.png)
金融时报/2014年/2月/24日/第009版理论周刊吴晓求认为,中国必须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推进金融体系“宽度”改革、通过开放和国际化推动金融体系“长度”改革,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会牵引金融体系的“深度”改革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记者姜欣欣本期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竞争态势和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的观点。
今天他做客本期《首席观点》,他认为,构造现代意义上的大国金融,其核心标志结构上要富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金融功能的高效率;既要有趋优的资源(资金)配置机制,又要有很强的风险平滑(或风险配置)能力。
这样的大国金融,既是高度市场化的、竞争性的,又是开放的、国际性的,还是高技术化的、便捷的。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此正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中国金融体系需要推进“三维改革”记者:要构造一个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中国金融体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吴晓求: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导致能力不足,存在较大程度的垄断性,市场化程度不够,金融效率相对较低;金融结构弹性较低,吸收和平滑风险的能力较弱;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低。
因此,要实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目标,必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
相对于中国金融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我将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概括为“三维”改革:其一,中国金融的“宽度”改革。
金融“宽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进金融结构的市场化、证券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内容主要是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特别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提高金融资产证券化率。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一国现代金融体系形成的基石,是金融结构市场化变革的主导力量。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权益资产证券化和债权资产(债务)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债权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类型。
更新理念 深化金融改革——专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
![更新理念 深化金融改革——专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https://img.taocdn.com/s3/m/314887e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e.png)
更新理念深化金融改革——专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李冰漪【期刊名称】《中国储运》【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5页(P26-30)【作者】李冰漪【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当前,中国的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所触及的金融改革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而现代物流业与金融改革密切关联,物流业需要金融的支持和保障,因此金融创新产品也在物流领域不断出现。
然而,就当前物流业的需求而言,金融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困扰物流业,不能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譬如金融管制、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小额信贷等等。
因此,对于我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物流界极为关注。
不久前举办的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做了主题报告并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吴晓玲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11年12月12日,获得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金融颇有研究。
在此次五道口论坛上,吴晓玲着重谈到了“影子银行”。
她说,几年前那次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之一,就是因为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在作祟。
“影子银行”在中国是怎样一个情况呢?吴晓灵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40%,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理论界和金融界对其风险的担心。
但是就“影子银行”在中国经济融通资金中所发挥的现实作用来看,它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的直接金融,相对于银行信贷起到了补充的作用,这也契合了中国近年来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努力。
所以,我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评价应从中性、客观立场出发,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中国金融结构,特别是社会融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决定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吴晓灵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大体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体系内的“影子银行”;第二类是体系外的“影子银行”。
前者包括了信托在内的有牌照监管不足的机构与业务,这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体。
互联网金融_成长的逻辑_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_成长的逻辑_吴晓求](https://img.taocdn.com/s3/m/c76df60ac5da50e2524d7f55.png)
适 当归类
(
。
从互 联 网 平 台 和 金 融 功 能 两 个 核 心 要 素 出 发
,
,
目
前 互 联 网 金融 大 体 可 归 于 以 下 四 类
一
:
1 )
第 三 方 支付 包括 互联 网
支 付和 移动 支 付
。
(
2
)
网 络 融 资 主 要 包 括三 部 分
,
:
是 基于 平 台 客 户
从 大 企 业金融
富人金融到
普惠 型 金融 的 转 型
金融 功能
。
关 键 词 互 联 网 金融
:
理论结 构
风 险特 点
,
监管 准则
,
作者 简 介 吴 晓 求
:
,
中 国 人民
大 学 财 政 金 融 学 院 教授 金 融 与 证 券 研 究 所 所 长 教 育
,
部 长 江 学 者 特 聘 教授
崎
2 0
1
5
年第
2
期
互联网 金 融 成长 的逻辑
:
吴晓求
内
、
容提 要 互联 网 金融 是
:
一
种新 的 金融 业 态
。
本 文从互 联
,
网
金 融 的 基本
内
容 运行
、
结 构 理 论基 础 风 险 特 点 监 管 标 准 以 及替 代 边 界 等 角 度 出 发 探 究 其 生 存 逻 辑 理 论 结
、
融 产 品 的设 计 规则 等 基 因 层面 存 在 重 大差 异 本 文 后 面 的研 究 对此 会 有 深 入 分 析
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吴晓求读后感
![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吴晓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baaecc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5.png)
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吴晓求读后感二天读完《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慢慢觉得自己头脑里那点有限的经济学常识又复苏了。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长期以来都是肤浅的、表面的,总觉得它是高大上的东西,非专业人士不能参透。
读罢本书,全然没有晦涩的感觉,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的确是本不错的互联网金融入门书。
在具体内容方面,本书是由吴晓求先生的若干篇文章汇集而成,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吴先生各种观点的集成,每篇皆有侧重,章节上又有丝丝联系。
掩卷而思,本书带来的是一场彻底的头脑风暴,它在印证旧有观念:互联网金融不仅关系国家强盛,也关系人民幸福的同时,更具体阐释了互联网金融的神奇力量:举明日之物力建今日之生活,把现有的一切财富都提前转化为再度发展的动力。
总的说来,以下几点体会较为深刻:其一,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超乎想象。
政治制度作为发展的基石,在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具有决定性作用,没有适合的制度土壤,互联网金融的种子难以破土萌发。
同时,文化观念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一个时期的文化传统伴随着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情形之下,也会成为阻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障碍。
其二,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历史能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此,作者以全新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形态,也为正确看待历史,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力量,提供了独特的解题思路。
历史之所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违背,互联网金融也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其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依赖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财富的积累。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必定需要拥有一定之财富,才能够不依赖于他人,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在此基础之上,家庭也才能逐渐剥离掉经济契约的属性,真正发挥其情感载体的作用,帮助人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快乐。
当然,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也绝非无可挑剔。
个人以为,部分章节的内容略有重复,个别问题的解读略显拖沓,而新颖的观点是否一定正确也还需要全面的分析和历史的检验。
吴晓灵谈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
![吴晓灵谈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b64d2fa2161479171128c0.png)
吴晓灵谈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2014‐3‐10 央行观察3 月8 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接受了媒体的集体采访,她就互联网金融等相关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其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表态清晰,内容涉及诸多市场热点问题。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她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互联网有着开放、包容、简便和高效的特质,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使许多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到的人群,进入了服务的范畴。
但是,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功能的本质。
金融功能有四项最基本的功能:第一,创造信用货币(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第二,连接投融资双方(证券公司);第三,第三方理财(信托);第四,用大数法则对受损害的人进行经济补偿(保险)。
这些是金融的最基本功能,不会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互联网使得金融服务客户下沉,是金融改革的助推器互联网的介入,使得金融服务的客户下沉,过去不在传统金融服务范畴的人群,能够享受到金融的服务。
互联网平台更便于直接交流,使直接融资更加方便。
可以说,互联网使金融进入了“自金融时代”。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助推器。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从功能上没有改变,但是从技术上应用可以兼容的,我们的传统金融机构都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
互联网金融很有发展前景在互联网金融众多业态中,我认为P2P 和众筹是“自金融”的典型形态,其关键是信用评估和征信服务,让投资方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础上,自主作出决策。
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能力,使得它能够更好地开展信用评估工作。
征信服务是非常重要,大数据、云计算,为从另一个角度开展征信活动开辟了道路。
从另一个角度,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P2P 公司的两条红线从事P2P 和众筹的公司,应该是沟通投融资信息的平台,应该遵守两条底线:不动客户资金,不对客户融资行为作出安全性的承诺。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0d9c7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2.png)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吴晓求
【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8(000)011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准确、全面、客观地分析和了解中国金融的现状,总结中国金融4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经验及利弊得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和全面开放的重要前提.本文从金融资产规模和结构、融资工具和融资机制、金融业态、金融功能和金融风险、金融开放以及金融监管模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的变革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与中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
【总页数】26页(P5-30)
【作者】吴晓求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篇研究苏南经济变革与发展的力作——评介《苏南的变革与发展》 [J], 黄文虎
2.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四十年 [J], 王宇
3.金融立法: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J], 徐孟洲;
4.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理学的变革与发展--基于1980~2017年法律出版社学术出版史的谱系性考察 [J], 王金霞;
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理学的变革与发展——基于1980~2017年法律出版社学术出版史的谱系性考察 [J], 王金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晓求:金融危机将推动中国政策转型
![吴晓求:金融危机将推动中国政策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fce6f6b1fd0a79563c1e722a.png)
潘 向东 : 强势 美元将带来货币危机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 向东近 日 发表文章认 为,由于 美元的撤离导致一 些国家本币的贬值,假若 这些 国家是发 达经济体 ,本 币的贬值并不会产生金融
动 荡 ,因为 发 达 经 济体 的债 务 通 常 以 本 币计 值 ,而 且
则 说 明抄 底 者 的 市场 运 作 能 力 有 大 问 题 。 抄 底 抄 到 铁 底 ,至 少 说 明 三 宗
金融观察
刘晓 忠 :莫让格林斯 潘当替罪羊
上海第一财 经研 究院研 究员刘晓 忠 日前发表 文 章 认为,把危机 的责任 推给格 林斯潘,其实过 分夸 大了其对全球经济金融 的影 响力,同时也高估了当前 经济学对市场机制 的熟稔程 度。有研究机构 曾出了一
个 题 目,以 目前 的 经 济 学 理 论 水 平 ,让 世 界上 最 杰 出
罪——昧于经济大势,对于融资成本满不在乎,对于抄底之后的并购能否
成功心里没底。叶檀认为,抄底海外有几个标 准: 本最小化,除非避税 、 成
转 换 利 润形 式 ,一 般不 使 用 巨量 现 金 并 购 ; 务有 机 整 合, 比如 有 助于 开 业
拓本行业务薄弱的中间业务等 ;并购时处于市场 低价期。( 自 : 日 摘 每 经 济新闻》2 0 0 8年 1 月 1 0 4日)
收入折算成美元将出现急剧的减少,从而出现国家层
面的负债状况恶化 。因此,目前美元出现不断的强势, 资金在 向美国 回流,对 发展经济 体而言并不是幸事, 而是灾难 。( 自: 摘 中证 网 2 0 年 1 月 5日 08 1 )
长作为首要目标 ,而不是控制通胀。二是对金融体系而言,金融 创新依然
20 0 8年 l 月 2 0 9日)
吴晓求:推动中国金融变革的力量
![吴晓求:推动中国金融变革的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fc0977d9960590c69ec3768c.png)
实际 上 ,新技 术注 入到传 统 金融 后 ,传统 金 融 的 灵魂 和 结 构 发 生 了变 化 ,传 统 金 融 的 功 能 大 幅 度 提升 。科 技金 融克 服 了传 统 金 融 的时 空 约 束和时空限制 ,这对 中国金融变革非常重要 。我 们 必 须 适 应 这 种 变 革 。 当 然 ,很 多 人看 不到 这种 变革 ,甚至还有一些人欢呼落后金融的回归 ,这 些欢呼有点莫名其妙 ,比如 ,他们 欢呼支付 宝的 余 额 终 于 回 归 商 业 银 行 。 这 是 逆潮 流 的 ,完全 违 背了金融变革的趋势 ,我们不能采取这样的金融 政 策 使 新 的 金 融 趋 势 发 生 逆 转 。 所 以 ,我 认 为 , 科 技 对 中 国 金 融 变 革 将 会 产 生 巨 大 的 影 响 力 。 中
,
中国科技财富 f 20I8年 第 l期
编 者按 :2017年 12月17日, 由中 国人 民 大学 ’
财政 金 融 学 院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国际 货 币研 究 所
(IM I)、全 球 金 融 科技 实验 室 (GFL)联 合 主 办的
第84期 “大金 融思想 沙龙”在 中国人 民大学顺利举
吴晓求 :推动 中国金融变革 的力量
以下为吴晓求副校长的演讲速记整 理摘 要 : 中 国 金 融 正 处 在 一 个 重 要 的 变 革 时 代 。 我 认 为 ,这种变 革是不可阻挡的 ,引起中国金融深刻 变 革 的 主 要 有 三 种 因 素 。 第一 ,推动中国金融变茧最重要的是科 技的 力 量 。 科 技 对 中 国 整 个 金 融 体 系 的 影 响 是 前 所 未 有的 ,尤其是信息技术 、通讯技术植入到传统金 融体系之后 ,金融的业态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由 于被赋予 了非常强大 的内核 ,金融的功能变得非 常强大 。传统金融借助新的 内核会发生脱胎换骨 式 地 变 革 ,这 种 变 革 是 可 以 看 的 很 清 楚 的 。曹 彤 作 为 这 个 领 域 的 探 索 者 和 先 驱 者 ,他 对 传 统 金 融 有深刻的理解 ,对传统金融的优势和缺陷有着清 晰的认识 。传统金融的缺陷是比较 自私和 自我 ,
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吴晓求)
![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吴晓求)](https://img.taocdn.com/s3/m/0e2d8737f111f18583d05a91.png)
单位:亿元
GDP 3624.1 4038.2 4517.8 4862.4 5294.7 5934.5 7171 8964.4 10202.2 11962.5 14928.3 16909.2 18547.9 21617.8 26638.1 34634.4 46759.4 57478.1 67884.6 74462.6 79395.7 82054.0 89404 M2/GDP 32.0%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8.0% 65.9% 69.8% 67.7% 70.7% 82.5% 89.9% 95.4% 91.0% 100.4% 105.7% 112.1% 122.2% 131.6% 143.4% 148.2%
M2 1159.1 1458.1 1842.9 2234.5 2589.8 3075 4146.3 5198.9 6721.0 8349.7 10099.6 11949.6 15293.7 19439.9 25402.1 31501.0 46923.5 60750.0 76094.9 90995.3 104498.5 117638.1 132487.52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0.3% 1991 1997 2000 9.4% 17%
资料来源:参见表 1。
2、金融的市场化趋势的动因分析
经济的货币化 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 宏观储蓄结构的变化
(1)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 a
资料来源:1978——1998 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999) ,1999、2000 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年度公告。
(1)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 b
图2 1978年、1988年、1999年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比较图
吴晓求:中国不会出现全面性金融危机
![吴晓求:中国不会出现全面性金融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8a7db462a300a6c30c229f91.png)
吴晓求:中国不会出现全面性金融危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2019年第15期吴晓求,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融学一级教授。
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之一,是我国证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
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金融危机启示录》《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证券投资学》《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等。
对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人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尝试。
1977年当吴晓求得知恢复高考消息时,已经错过了当年的考试时间,但他没有放弃,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复习,197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财经学院(现江西财经大学)。
在选择专业时,喜欢哲学的吴晓求原本填写了江西大学哲学系,但在教育系统任职的父亲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经济建设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征求吴晓求的意见后,将志愿改为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本科毕业后,吴晓求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相继完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并留校任教。
由于学术水平出众,两次破格晋升之后,1993年6月,吴晓求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之一。
1994年因工作需要,吴晓求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原财政金融系(后更名为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也由之前的宏观经济转向金融和资本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最早培养证券专门化本科生的高校,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资本市场还缺乏系统研究,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成为人民大学首要解决的难题。
吴晓求临危受命,在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和我国证券法规的基础上,从改制、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等最基础概念入手,编写完成了一套七卷本的证券系列教材,后又浓缩成现在众所周知的《证券投资学》,他也因此成为我国证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开拓者。
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金融觉醒
![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金融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c25ebc1216fc700abb68fc70.png)
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金融觉醒作者:张超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5年第05期编者按:走过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经济迈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稳健步伐。
3月2日,2015年全国“两会”首场发布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提到一组数字:中小微企业对GDP 的贡献超过了65%,税收贡献占到了50%以上,出口超过了68%,吸收了75%以上的就业。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小微企业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发展的“新环境”中,“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永恒话题”。
“两会”开幕的前一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金融改革、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主题,接受了《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的专访。
在改革和法制的轨道上推进金融改革中国经济信息:一年来,“市场化”成为深水区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词”。
通过梳理,双率改革、宏观调控、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存款保险制度;以及自贸区获批、民营银行获批、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等都成为金融改革的生动体现。
请您谈谈对于去年来一系列金融改革成果的感受。
另外,着眼2015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您有哪些思考?吴晓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表示:“全球经济大分化时代,谁勇于改革创新,谁就能赢得下一轮增长。
”由此,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金融改革创新的内容,主要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金融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非常欣喜的看到金融领域的这些巨大而又切身的变革,金融服务更加市场化,金融创新更加市场化,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济进入一个新常态,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经济不可能再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也是资源、生态、人民需求的约束结果。
放松市场管制,还市场主体,就可以释放制度的红利和动力。
吴晓灵: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大影响在理念
![吴晓灵: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大影响在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6de1db06763231126edb1138.png)
吴晓灵: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大影响在理念腾讯科技讯(朱旭冬)4月7日消息,因为国家监管机构以及银行的高调介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到了外界大量的关注。
但是外界对于去年在中国火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仍然有很多不解。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首席金融记者张琳专访,深入浅出的谈了她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学校。
自1981年9月成立以来,为中国金融界培养出了大批中坚力量,被誉为“金融黄埔”。
吴晓灵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在理念上。
她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银行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能够帮助银行进行改革,同时也提升银行的服务意识和竞争力。
对于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吴晓灵认为最大的挑战是要获取监管部门的许可,不能没有监管,其次是要向投资者说明风险,最后要保证在做到T+0时候防范流行性风险。
以下是专访全文:张琳:“互联网金融”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概念吗?吴晓灵: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等这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存在着互联网金融。
但是在中国,这个特有的环境之下,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长期存在着金融压抑,大量的人群没有被传统的金融所覆盖,而现在,这些互联网企业运用了互联网的技术,为这些人提供了这样的金融服务,所以在中国就出现了互联网金融。
所以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特定的产物。
张琳:所以本质还是金融?吴晓灵:本质还是金融,因而它也要遵从金融的法则,凡是涉及到了公众利益的那些金融行业,一定要纳入同等监管。
但是如果不涉及到大量的公众行为的话,可以是自律监管。
张琳:很多人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人都在说,余额宝没有和他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是不公平的竞争,您怎么看?吴晓灵:我不认为他们不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更新理念 深化金融改革——专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
![更新理念 深化金融改革——专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https://img.taocdn.com/s3/m/84b154761ed9ad51f01df29d.png)
中国储 运网 H t t p : / / ww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n r
27
I N T E R V I E W
访 谈
银 行 体 系 以及 银 行 体 系之 外 的 这些 金 融 活 动 和 信用 活 动 能 够 做 上 述 四个 方 面 的严 格 的划 分 , 我 想 现在 所 称 的 “ 影 子
这时 _ l 『 于 外 篙 缺 乏 , 中 大 公 _ J 面 临 资 金 紧 张 裁
员。 同时 , 这 砦 业 又 难 以 从 体 系 银 行 获 得 贷 款 , ] 是 转
向 J , “ 影 子银 行 ” 。这 从 未 贴 现 银 行 承 兑
、 委 托 贷 款 及 信
况。
中 所 发 挥 的 现 实 作 用 来 看 ,它 以 理 解 为 某 种 秤 度 上 的 直 接金融 , 卡 n 刘 十银 行 信 贷起 剑 J , 补 充 的作 川 1, 这 也 契 了 中 围 近 年 来 积 极 发 展 多 层 次 资 本 市 场 的 努 力 。所 以 , 我 认为对 中 『 ‘ ‘ 影子银行” 的 评 价应 从 中性 、 客观立场出发 , 中 “ 影
T l { V W
访谈
I A C I A
专访 清 华大 学 五道 口金 融 学 院 院 长 吴 晓 灵
@
更新理念 深化金融改革
文/ 本刊记 者 李 冰 漪
当前 , 中 国的改 革正在 步 入深水 区 , 所触 及 的金 融改革 引起 人们 极大 关 注。而 现代 物流 业 与金 融 改革密 切关 联 , 物流 业需 要金 融的 支持 和保 障 , 因此金 融创 新产 品也在 物 流领 域不 断 出现 。然 而 , 就 当前 物流 业 的需 求而 言 , 金 融服 务还存 在 诸 多问题 困扰 物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984年以来,经过3O年的改革开放,宜信采集,中国金融体系沿着市场化方向取得了巨大进步,无论在规模、结构、产品和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方面,还是在制度、规则、治理结构、透明度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都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竞争态势和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
这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国金融,其核心标志是:结构上要富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金融功能的高效率;既要有趋优的资源(资金)配置机制,又要有很强的风险平滑(或风险配置)能力。
这样的大国金融,既是高度市场化的、竞争性的,又是开放的、国际性的,还是高技术化的、便捷的。
按照这样的战略目标,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能力明显不足,具有重要缺陷。
一、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缺陷1.存在较大程度的垄断性,市场化程度不够,金融效率相对较低中国金融体系的垄断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准人垄断、价格管制、市场封闭。
其结果是,竞争不够充分,超额垄断利润明显,客户对金融服务满意度低,从而造成了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资金提供者(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收益的不平衡。
金融效率低是中国金融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存量与GDP之比接近200%,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美国约为6O%,日本约140%,欧盟约6O%)。
M2与GDP之比,既反映出潜在通胀的压力,也反映金融体系的效率。
垄断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是金融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2.金融结构弹性较低,吸收和平滑风险的能力较弱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配置风险。
金融结构的弹性既来自于竞争、透明度和市场化机制,更取决于金融体系的证券化程度或者说取决于金融资产中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
金融体系的风险不在于价格波动,而在于风险的持续积淀或风险的存量化趋势。
要使一国金融得以安全有效运行,必须创造一种风险流量化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资产证券化和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
风险流量化机制是金融结构富有弹性的前提。
无论是从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看,还是从金融资产的证券化率看,中国金融结构都是相当刚性的。
刚性化的金融结构为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3.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低中国金融体系之所以要开放、要大幅度提升国际化程度,是因为要维系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必须要有一个能在全球配置资源又能在全球分散风险的金融体系。
从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现状看,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力不从心,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也不相匹配。
中国金融体系开放度较低的一个表现是,除QFII之外的外国投资者进人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还存在制度性障碍,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交易的货币;国际化程度较低的表现是,外国(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比例低,外国(外资)企业还不能到中国市场上市,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影响力。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要实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目标,必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
相对于中国金融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可以概括为“三维”改革。
1.中国金融之“宽度”改革“宽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进金融结构的市场化、证券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主要是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特别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提高金融资产证券化率。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一国现代金融体系形成的基石,是金融结构市场化变革的主导力量。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权益资产证券化和债权资产(债务)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债权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类型。
在中国,除了继续推进权益类资产证券化,优化权益类证券资产结构,提高权益类证券资产的市场价值之外,还必须大力推进债权资产(债务)证券化,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债券等,以推动资本市场在结构上的均衡发展。
从现状看,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偏小,对经济和金融投资活动的影响力有限,在结构上又是不平衡的。
股票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高于债券市场,但其市场表现不尽人意,无论是市值规模还是价格指数都长期徘徊不前,基本上没有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债券市场相对封闭,种类较少,规模有限,分割运行。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更是雷声大、雨点小,几无进展。
这种结构上不平衡的资本市场损害了市场效率,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不利于企业优化资本结构。
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革重点,一是必须修改《证券法》,为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奠定法律基础;二是修改以IPO发行审核制度、退市机制、并购重组规则为重点的资本市场一系列制度、规则,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三是严厉打击包括虚假信息披露、欺诈上市、内幕交易在内的违规违法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
在中国,债券市场改革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改革债券发行审批体制。
多头审批、多头监管的体制,是制约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体制性因素。
二是统一市场、消除分割,使之真正成为投资者财富组合的机制。
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对于盘活商业银行存量资产,减轻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提前消除其未来的不确定性,丰富资本市场品种,完善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当前,最重要的是切实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
在实践中,我们也要注意防止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现象的出现。
2.中国金融之“长度”改革“长度”改革的核心是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使金融配置资源的链条跨越国界。
主要是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高外国(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比例,实现外国(外商)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21世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举措,也是金融领域中最重大的改革,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甚至要高于中国加入WTO。
从一些硬指标,例如经济规模、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经济竞争力等指标看,中国有条件、有基础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以及国际上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常说来,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交易的货币。
目前,人民币经常项目已经放开,资本项下多数项目也将逐步放开。
有理由相信,人民币实现可自由交易的目标到2016年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成为国际上一种重要的储备性货币。
从可自由交易货币到储备性货币的过程,既是全球金融博弈的过程,也是投资者认同的过程,期间会有巨大的摩擦和波动。
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交易的货币只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过渡目标或初始目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储备性货币应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最终目标。
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从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设计看,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有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必须要有大量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主要是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这种金融投资活动实质上是人民币的回流机制。
所以,大力发展并开放资本市场,提高外国(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投资比例,显然是中国金融“长度”这一维度改革的题中之义。
按照中国政府的设想,到2020年要把上海(或许也包括深圳)建设成为21世纪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按照笔者理解,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交易中心,这个市场的金融资产应是全球投资者乃至各国央行必须配置的资产。
我们的研究表明,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影响力应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居第二位,市值应在8O万亿~100万亿人民币之间。
3.中国金融之“深度”改革“深度”改革的核心是打破行业垄断,促进适度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主要是推进金融领域资金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即利率市场化,推动利润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平均化,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消除歧视,打破垄断,允许新的具有巨大能量的竞争者(甚至是搅局者)参与竞争。
这样的竞争者(或者搅局者),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营资本而更多指的是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运营平台,其与金融结合,将彻底改革传统金融竞争结构和运行模式,将重塑一种新的金融架构,即互联网金融。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之“深度”改革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要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从而决定了资本的可自由流动;二是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从而奠定了资本合理流动的基础。
中国金融改革之所以还不到位,既表现于金融企业市场主体性不够,更表现于金融领域资金价格即利率主要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利率没有反映出资金的盈缺性,也没有体现出风险的差异性。
金融企业市场主体性的不足,必须通过放松限制,引入竞争才能解决;而利率管制则通过改革和放权就能实现。
利率管制扭曲了资金价格,导致了商业银行的高额垄断利润,损害了实体经济,加剧了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导致了大量以“利率”为标的的寻租行为的出现,催生着“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滋生着腐败。
利率市场化显然不仅仅指贷款利率市场化,更包括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后者更具有基础性。
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可能会收窄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收益率,也可能会给一些资本实力较弱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但从长期看,有利于金融领域的适度竞争,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允许民营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和并购重组,虽然也是中国金融之“深度”改革的内容之一,但基于民营资本在规模、信誉、竞争力等处于明显劣势,民营资本如果还是基于原有的金融模式,那其对中国金融之“深度”改革中的实际作用则相当有限。
如果运行结构与现行金融机构一样,任何一家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在50年内都不可能挑战工商银行。
所以,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在通常情况下只能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也就是设立小微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
可以预计,有一种力量,将对现存金融体系提出全面挑战,那就是互联网。
以互联网为平台构造的金融模式,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有可能全面挑战甚至颠覆现行金融模式,是因为它重新搭建了一个快速、高效、低成本、高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从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金融运行结构。
对传统金融的运行结构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异物”,正是这个“异物”可能会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基因”式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是中国金融之“深度”变革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节点。
金融或许会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
三、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对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塑和对产业运行模式的重构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会对现存金融模式带来全面挑战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异常”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让我们先从互联网对社会组织结构、产业运行模式的重构说起,以此打开这个神秘的“黑匣子”。
1.互联网实现了对信息的整合进而创造了价值无尽的信息流互联网通过巨大的粘合作用和信息整合开创了一个无边界的社会,这个无边界的社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而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