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好词佳句;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3.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2.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蝥.()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确凿:攒:人迹罕至:人声鼎沸:3、填空。
⑴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 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
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
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积累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这篇课文的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表明了一种空间的转换,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推移。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生字词,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和释义。
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并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体会作者对私塾教育的不满,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写景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探究作者对私塾教育的复杂态度。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难点知识,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
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满了无尽的欢乐和有趣的回忆。
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笔触,走进他的童年世界,去看看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如“确凿”“攒”“倜傥”等。
3、让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赏析百草园1、默读课文描写百草园的部分,思考:百草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百草园的?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景物、动物、植物等方面进行总结。
明确:百草园是一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地方。
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描写了百草园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
2、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示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先整体把握结构,后整体感受内容,呼应练习一。
2、重点品味、体会景物和行为描写准确、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总结学习借鉴,呼应统习二。
3、引导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着力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2、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感知即可,无须深究。
教学方法:采用"活动式"教学法。
用重点词语对应寻找活动,快速把握整体结构;用"听-读-思-议"四步活动,整体感受内容;用"做""演"的体验活动辅助重点把握与难点化解。
课前准备①查工具书读准音②读顺文,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③读懂义,指__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整体感知导语1、检查预习下列加横线字该怎么读?(以多媒体显示,或用实物投影显示。
学生认读后配上注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书塾2、听读活动(1)听的要求与策略(多媒体显示)。
①文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哪些是写"百草园"的?哪些是写"三味书屋"的?请边听边划出对应词语,如"百草园""三味书屋",将课文作结构划分。
②你在预习时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描写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请再听听老师的诵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2)读的要求与策略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特点基础上,为课文选配适当的背景音乐,范读力求做到:音(清晰、准确、优美)的示范,韵(白话与文言的不同风格)的呈现,情(欢快与苦闷)的感染,意(天真、雅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的导引,发挥教师范读的多重隐性教育功能。
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1.1《从百草园道3味书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1.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河北承德围场镇中学孙明霞一、教材分析: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
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
二、教学设计: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回顾鲁迅生平及著作学生回顾反馈2分钟2.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教师导入1分钟二.板书课题(一)解说:教师口述1分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一段往事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和向往之情。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二)提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3分钟从题目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明确:1(是什么)写百草园的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2(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怎么样)从“从。
到。
”可以看出文章空间的顺序写的。
三.讲读课文学生质疑教师点拨25分钟(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 luò)攒(cuán)豁(huō) 敛(liǎn)脑髓( suǐ) 陌生(mò)鉴赏(jiàn)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二)解释下列词语确凿:确实无误。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忧考⼩编整理了七年级语⽂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童⽣活,贴近学⽣的⽣活,宜从联系学⽣的⾃⾝⽣活经历与体验⼊⼿,去激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学⽣去正确的认识⽣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联系⽐较法,引导学⽣深⼊理解课⽂意旨;运⽤拓展延伸,引导学⽣反思⾃⾝的⽣活世界,领悟学习和⽣活的真谛。
3.⾃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动⼿能⼒的全⾯发展。
⼆、学习⽬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描写景物的⼿法。
3.学习并运⽤联系⽐较法,进⾏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然,关注⽣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度描写的⼿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2)有关图⽚。
2.布置学⽣搜集有关反映童年⽣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理解百草园⽣活是⼉童热爱⾃然,喜欢⾃由快乐⽣活的⽣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步骤 (⼀)导⼊:第⼀单元的⽂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童年⽣活的回忆和对现在⽣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活在你的⼼⽬中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活。
2.三味书屋⽣活。
) (四)听范读录⾳(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活:⾃由快乐、丰富多彩、有⽆限趣味;三味书屋⽣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句及过渡段。
读课文,学写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案
- 区分并准确运用各种写景手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进行景物描写。
- 理解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对文章整体情感氛围的营造。
- 在创作实践中,结合个人观察与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写作。
举例解释:对于初中生来说,准确把握并运用各种写景手法是一大难点。例如,文章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昆虫赋予了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手法的运用,并在写作中尝试模仿。同时,学生需认识到景物描写不仅仅是客观呈现,更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融入情感,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是另一个难点。
4. 强化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读课文,学写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身边美丽的景色?”这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文字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如词汇贫乏、句子结构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给予了指导和建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从成果分享中,我发现他们的讨论是富有成效的,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运用写景手法。这表明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确实有所收获。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录音磁带,制作教学投影。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文章内容,把握全文结构,重点研读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课文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我们也知道,他曾自认为儿时阻止弟弟游戏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而为此抱恨终生。
那么,鲁迅先生自己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感知课文内容。
2、选取重点章节,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速度与情感,提高听受能力,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识记字词:攒拗确凿桑葚轻捷蟋蟀臃肿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斑蝥敛秕谷无从宿儒同窗4、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组:[问题组]a、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b、课文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c、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指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明确:a、题目提示:文章内容表现一段经历(从……至……),两个过程(百草园、三味书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8段,第二部分9-篇末。
b、景物描写、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鸟。
c、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乐的(乐园)。
研读赏析教师导学:通过阅读与讨论,我们大致了解了全文内容。
对百草园,作者的感受也许会引起我们的共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â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 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î。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î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第十一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唐代文学和明清小说的发展。
教材本身具有很好的语言艺术性和历史知识性,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如五言诗、唐诗骈文等。
(2)了解明清小说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体会文学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文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具有语感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1)懂得欣赏和热爱文学,体味文学的思想和情感价值。
(2)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克服拘泥于现实眼光的局限。
三、教学重难点1.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2.明清小说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3.唐宋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谈大唐盛世请学生打开课本第二页,欣赏《梦溪笔谈》的节选,介绍大唐盛世的背景。
通过感受五难度、时兴诗词、人才辈出、政治清明、满庭芳等盛世风貌,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课文:了解唐代文学和明清小说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的思考题。
(1)唐代文学——真正的盛唐诗神是谁?学生通过比较李白和杜甫的写作风格、思想感情,分析两位“诗圣”的不同之处。
(2)明清小说——浪漫、武侠和谐于一体?通过介绍三种流派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多样性和艺术价值。
3.情感体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通过介绍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浣溪沙·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背景和文学价值,让学生感受纪实诗的教化作用,深刻领会每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人的奋斗。
4.探究环节:文学与社会历史(1)唐诗骈文的发展和含义通过分析唐代骈文的历史演变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以及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2篇)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写景的基本顺序和常用修辞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二、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
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文学创作,家庭背景,名言,获得的评价)2、关于《朝花夕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为什么叫《朝花夕拾》,谁来介绍一下?《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3、解题:鲁迅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用了介词从到,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1教学目标:1、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写景)4、记叙的感情色彩。
5、两相比照的结构。
6、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叙事)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3自学内容:1、查找作者简介。
2、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因而被诬陷,被通缉。
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教案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
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动五、自我认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文字。
不少于4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教案(精选篇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1、导入新课: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
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带。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根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⑴ 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 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篇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古代纪实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伟大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形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并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家简介介绍;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介绍,以及其中符合古代文学写作规律的手法和特点分析;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语言规范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实施:1.课前活动:分组让学生阅读一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的文章,并汇报阅读心得。
2.引入新课:授课教师首先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陈继儒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这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3.阅读引导:通过分配不同段落让学生快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然后与同桌交流,理解作品的主要语境。
4.文学品味: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使用的古代文学手法和特点,如“墨家”的贡献,古代背景下的社会阶层与女性地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等,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有完整的认识。
5.语言练习:让学生从作品中选择一段语言规范特别好的句子进行欣赏,并讲解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学用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主题式教学,并通过阅读引导、文学品味和语言练习三个环节,结合朗读和小组讨论实施。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全面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演讲、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写作等能力均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评估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小组讨论:组 织小组讨论, 观察学生在讨 论中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沟 通能力和团队
合作精神
口头测试:通 过口头测试了 解学生对课堂 内容的理解和
记忆程度
反馈机制
及时性: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多样性: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反馈,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 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 有效性:确保反馈能够真正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自主 学习能力
03
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介绍
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度过了快乐时光 本文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 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软件:PPT、 电子白板等,辅 助教学和展示
教学道具:用于 模拟课文中的场 景或增强学生的 感官体验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课外活动:组织与课文相关 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
写作比赛等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 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家庭辅
导和支持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 察学生在课堂 上的表现,评 估他们的学习 态度、参与度
和理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 业完成情况, 评估他们对课 堂内容的掌握 程度和应用能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讨论、 分析等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的情
感。
引导学生掌握 阅读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和
阅读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等方 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和 自主学习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5篇教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发现和理解知识,一份实用的教案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一、通用阅读指导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一篇课文,它揭示了中国类似“农民工”现象的存在,并呼吁尊重职业,实现社会公正。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农民工的群体现象,高度重视职业精神。
2. 探讨社会公正的意义,鼓励诚实守信,尊重劳动者的职业权益。
二、能力目标1. 真实翻译——唤起学生对职业的思考。
2. 演讲口才——感受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增强表达能力。
3. 项目制学习——理解文中呼吁的社会公正,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担当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10分钟)在班级进行问答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职业相关问题,引领学生对职业的初步认识。
例如:你觉得职业是什么,它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需要尊重不同职业群体?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职业群体,在讨论过程中,激发他们思考“农民工现象”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2. 呈现课文(20分钟)出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材料,通过文本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农民工群体现象,让他们感受到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教师可以结合情境介绍,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 全课研讨(3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三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思辨的过程,从而推动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个问题如下:A. 农民工群体为什么存在?学生可以分析家庭因素的影响,结合信息和现实情况加深认识。
B. 你如何看待“职业”这个词,它对个人和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中体验积极的价值,了解职业的多样性和尊重。
C. 如何改变当前的社会问题并实现更多的公正?学生可以从自身做起,尊重职业精神,掌握职业技能,传递正能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目标②〖难点〗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
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三、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并写得有条理。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法、比较练习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二、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三、整体把握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四、细读课文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
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
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描写景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显得作者思路清晰,描写生动。
二、
1、鲁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来写的?
光滑、肥胖、直窜向、低唱、弹琴
2、作者从哪些感官上来描写百草园的“乐”?
形、色、味
视、听、味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
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
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合理地把这么多的景物写在一起的?
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
从整体到局部;整体中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中是从动物到植物。
5、描写得如此详细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6、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7、动作描写也可衬托出百草园的乐趣。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用一连串的动词将捕鸟过程写得准确生动,写出了少年鲁迅捕鸟时的兴奋、喜悦之情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乐园”美女蛇的故事喜爱
雪地捕鸟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回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二、
1、第九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一句“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
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
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
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
反感之情。
2、到“三味书屋”叙述了哪些事?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折腊梅花
寻蝉蜕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从文中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记叙和描写中,可看出鲁迅对这段生活怀着眷恋的深情,对寿镜吾先生的崇敬之情。
①“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知识渊博)”;
②有戒尺、有罚跪规矩而“不常用”(不体罚学生,不束缚学生);
③“只读书……对课……给我读的书……加多……加上字……”(教学认真)。
可见作者对先生十分敬慕、信服和爱戴。
三、自己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板书:
百草园三味书屋
询问“怪哉”
过校园游戏
师生读书
画绣像
渡
喜爱欢乐
留恋
教学后记: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
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