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八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时作业
专题07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历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

中国古代史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历案设计【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个主题,也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标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3.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的成就及影响。
5.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6.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8.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9.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10.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填空、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基础知识,结合教师点拨,掌握本单元课标要求。
2.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形成这一阶段的知识框架,体会阶段特征。
通过对明清与西方的比较,了解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与西方的表现。
3.通过秦长城和明长城对比,加强历史的纵向联系,了解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识读清朝疆域图,了解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努力。
5.通过展示唐到清的对外交往史实图,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政策变化,以及清朝后期闭关锁国的影响。
6.通过习题演练,掌握这一阶段试题考查方式,突破中考。
【评价任务】1.检测课前填空习题,自主复习结合教师点拨,落实课标要求。
(检测目标1)2.通过教师引导构建单元知识框架,体会阶段特征。
(目标检测2)3.对比秦长城和明长城,了解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检测3)4.识读清朝疆域图,了解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努力。
中考专题复习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影响
*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作出了伟大贡献。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背景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患日益严重
概况
(1)军队—“戚家军” (2)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部编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专题07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01 素养热词
明确素养目标,把握中考热词
02 时空观念
定位历史时空,突出核心素养
考点01 明朝的统治 考点02 明朝的对外关系
考 点
录目帮
考点03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03 核心考点
A.明朝政权初立,事务繁多 B.明朝官员多庸冗,不堪使用
C.防止大权旁落,废除丞相 D.朱元璋才智过人,精力旺盛
A.明朝政权初立,事务繁多,朱元璋如此勤政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 B.“明朝官员多庸冗,不堪使用”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 C.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朱元璋工作事必躬亲,一天要办400多件政务,直到临终前 依旧在办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使君主 权力大大加强,防止大权旁落而事必躬亲,C项正确。 D.“朱元璋才智过人,精力旺盛”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也不是朱元璋勤政的 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选:C。
根据材料二,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 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材料研读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 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 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 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 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刻奏,将犯 人凌迟,全家处死。
2024历史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续表
明朝国力强盛,经济发展;造船水平高
郑和 下西洋
远航 成功 原因
超,掌握了航海技术,指南针的使用; 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 畏的气概,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政治经
验;团队的合作等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名师考点精讲
名师主题整合
-13-
主题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
目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皇权
八股
内容
考试 范围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答题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 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取士
文体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的八股文
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 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时空坐标
背景 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
戚 继 光
抗 倭
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倭患日益严重
(1)戚继光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 的侵犯;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 经过 患
(2)此后,他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
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
沿海的倭患
时空坐标
评价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名师考点精讲
名师主题整合
-15-
主题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葡萄牙 攫取在 澳门的 居住权
背景 概况
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 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略活动日益 频繁
朱元璋 强化 皇权
影响
作用 弊端
巩固了明朝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 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
《统 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 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和巩固,展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教材首先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如明朝的废除丞相、设立三司,清朝的军机处等,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其次,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体现了我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教材还重点阐述了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如对西藏、新疆、蒙古等地的管理,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各民族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明清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了解得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概念和政治制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明朝废除丞相、设立三司,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2)掌握明清时期巩固边疆地区的措施,如对西藏、新疆、蒙古等地的管理。
(3)知道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4)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展
问题
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垦荒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 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叛乱
和发 展
设置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
伊犁 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
将军 地区的管辖
续表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巩固 和发
展
西 北
土尔 扈特 回归 祖国
概况
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 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 的社会弊端。
明 朝 明朝 的 的建 统立 治
背景
时间 建立者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反元农民起义 不断,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逐步强大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续表
明 朱元
朝 的
璋强
统 化君
治权
都城 原因 目的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 清军入关
考点六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 驻藏大臣、西北边疆
【教材页码:七下88-P94】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 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 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 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 定的重要意义。
置
意义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八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

第八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考 点 整 合
考点整合
考点梳理
综合拓展
考情在线
第八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考 点 梳 理
考点1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明朝 朱元璋 (1)建立:______ 年,__________ 即明太祖 1368 在______( 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2)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朱元璋废__________ 丞相制度 ①__________ 和中书省,权分六部,使皇帝直接控制了军政大权。 ②________设_______,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内阁 制度,以强化君权。 ③设立明成祖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行______________和大兴 厂卫________,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考点整合
考点梳理
综合拓展
考情在线
第八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中俄雅克萨之战(清朝) (1)背景: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烧杀抢 掠,无恶不作。 (2)经过:1685年、1686年__________组织两次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 ______________迫使沙俄谈判。 (3)结果:________年通过平等谈判,签订_________________,条约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 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9 定了__________的边界。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合拓展
考情在线
第八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清朝 (1)建立 ①1616年,____________ 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努尔哈赤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②__________ 皇太极 ③1636年,_______ 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④1644年,清军打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同 年_________ 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顺治帝 (2)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①清朝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雍正 时,建立__________, 军机处 ②__________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③乾隆时,__________ 的权力进一步加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国大 军机处 政均由军机大臣遵照皇帝的旨意交给有关的机构和官员执行 ) 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和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A.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 B.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C.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注:“五星出东方”是指 金、木、水、火、土星 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
五年真题导练
备备战战22002233
-15-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7.西汉时期的纸大都以麻为原料,蔡伦利用树皮造纸以后,各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6-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时空观念](2019·安徽)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 竹木简 、 帛等(2分) (写出两个);东汉时 蔡伦(1分) (人名)改
进了造纸术。(3分)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7-
2.[史料实证](2022·阜阳模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说:“及 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 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陈胜、吴广即由此起。” 钱穆认为秦朝存在的问题是( C ) A.文治不合时宜 B.民族矛盾尖锐 C.徭役兵役繁重 D.法律繁复严苛
五年真题导练
-16-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华佗模仿虎、 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 出他们主张( A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D.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五年真题导练
五年真题导练
备备战战22002233
-14-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史料实证](2022·四川成都)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 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见下图)为构想之源, 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 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 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D )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9-
主题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根据材料,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4分) 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原因: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 治;天朝上国的心态,维持皇威。(2分)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10-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迫切需
要开拓市场。封建专制日益强化的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中国丝绸、瓷器等手工
业产品畅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派使者来华请求扩
大贸易,遭到拒绝,双方矛盾加剧。最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综上,清前期与西方虽有交流,但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
五年真题导练
备备战战22002233
-18-
主题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
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持续发展。辨别下
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 × 】(1)1662年,郑成功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改正:“葡萄牙”改为“荷兰”
-2-
主题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命题点 2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2.(2022·安徽)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 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C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3
-3-
主题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五年真题导练
备备战战22002233
-23-
《统 一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 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策略和方法,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边疆地区统治的主要措施;掌握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和领土完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2、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经过之前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明清时期复杂的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重点。
三、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训练(八)_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清时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下列说法与这一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随着专制主义的发展,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清朝的中枢机构
C.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都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D.继唐诗、宋词之后,明清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
2.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面的大事年表。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该是清朝( )
165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置伊犁将军
A.君主集权加强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3.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阶级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加强集权统治 B.为了整顿文化市场
C.为了规范诗词格律 D.为了排除异己思想
4.2004年10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
双方表示:两国间4 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
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5.漳湾“戚公祠”和福安“继光饼”来源于( )
A.收复台湾 B.抗击沙俄入侵
C.抗击倭寇 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6.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康熙帝——设台湾府
C.乾隆帝——设驻藏大臣
D.雍正帝——设军机处
7.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册封“五世班禅”②册封“五世达赖”③设驻藏大臣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二、判断题
8.读下面朝代与相关史实表,判断: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宣政院管理西藏军事、行政事务和佛教事务。
( )
(2)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行政事务。
( )
(4)宣政院和驻藏大臣都是清朝为管理西藏设立的机构。
( )
(5)“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 )
三、填图题
9.(1)观察下图,请在图中的图例栏内A、B处分别写出图例的含义。
(2)依图指出,郑和下西洋对南洋的开发有何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向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力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明清史料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三“此时的世界,资本主义在中国以外掀起风暴,科技发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初“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清王朝推行的对外政策以及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唐朝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都不难看出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即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了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逐步瓦解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旧有制度,要求改变现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应运而生。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50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676 708亿元,年均递增7.9%。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73年的6%提高到2013年的12.4%。
人均GDP 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46 628.5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的繁荣与开放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这一特征在外交上的表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国家繁荣和对外开放有着怎样的联系?
五、简答题
1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用忠诚和奋斗托起中国梦。
2012年以来,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
(1)明朝时,戚继光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清朝初年,该地区爆发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哪一历史事件?
(3)康熙帝认为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 “罗刹”指谁?为“剪除”罗刹一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以上所涉及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C 6.C 7.A
8.(1)C (2)A (3)A (4)B (5)C
9.(1)A:郑和航海路线B:郑和船队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2)使更多的中国人到南洋,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10.(1)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2)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抵御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
(3)积极作用: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消极作用: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造成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启示:我们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发展自己,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言之有理即可) 11.(1)地位:①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阶段;②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③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高峰时期。
前提: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2)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表现:闭关锁国。
(3)①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4)①国家繁荣是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②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12.(1)编练戚家军,抗击倭寇。
(2)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
(3)沙俄。
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4)爱国、奉献、反抗外来侵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