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变革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对主旋律创作的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对主旋律创作的影响
一、古文运动的兴起
1. 唐代古文运动是指在唐代文学创作中,古文成为主要文体的一种文学现象。出现在盛唐时期。
2. 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是模仿和发扬古代文学作品,追求古人的文风和气概,追求创作的文学价值。
3. 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有骆宾王、李白、杜甫等,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古文的风雅和深厚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文运动对主旋律创作的影响
1. 古文运动对主旋律创作的语言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文运动崇尚古人的文风,强调语言的华丽和雄浑,这种语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主旋律创作者,使他们在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注重气韵和节奏。
2. 古文运动对主旋律创作的叙事策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文运动追求写实和抒情,注重叙事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这种叙事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主旋律创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启发,使他们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更加注重深刻的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
3. 古文运动对主旋律创作的题材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文运动崇尚儒家经典和历史典故,追求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传统美德的宣扬,
这种题材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旋律创作者,使他们在题材的选
择和发展上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三、古文运动对主旋律创作的启示
1. 古文运动的精神,即崇尚传统、崇尚文学价值、崇尚道德美,对于
今天的主旋律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文学创作中,主旋律创作
者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文学遗产,注重语言的精美和节奏,注重叙
事的真实和感人,注重题材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2. 古文运动的理念,即传统与现实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统一,也为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
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
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唐代古文运动的意义
唐代古文运动的意义
唐代古文运动,是唐朝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的唐朝文学家们,积极探索唐代文学的根源,以古典文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着力推动了唐朝文学的发展。
唐代古文运动,是古代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活动,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古文运动突出古典文学的价值,以古代文学作家为核心,着力推动古典文学的发展,从而使古典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主流。二是突出古文运动的影响力,影响到了唐朝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唐朝文学的变革和创新,使唐朝文学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三是突出古文运动的一致性,大家受着古典文学的影响,都在追求“古文”的精神,这为唐朝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唐朝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古文运动,不仅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精神,而且也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为文学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文学家们的创作,使得中国文学史取得了新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史时期。
总之,唐代古文运动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不仅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精神,而且也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文
学家们的创作,使得中国文学史取得了新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史时期。
【散文专题复习】——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散文专题复习】——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中唐的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与政治改革有关;自形式言由骈而散,是散文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是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称为“古文运动”。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一、前人的努力。
(一)西魏苏绰、隋李谔提出文体复古主张,未产生实际影响。
(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在唐代影响很大,但未形成文体文风改革普遍风气。
(三)文体由骈而散,开元时已有相当发展,安史之乱后作为改革思潮出现。
二、背景—变革中兴的愿望。复兴儒学的思潮:
(一)唐初修《五经正义》重章句之学,疏义理探讨,受到刘知几和王元感批评,却未能改变此学风。
(二)安史乱后,儒学出现重大义而轻章句的新倾向,代表有独孤及、柳冕、权德舆等,代表学派是啖助、赵匡、陆质的《春秋》学派(对《经》越过传注回归本义,从章句之学回到义理探讨,促成儒学复兴和致用)。
(三)韩柳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
1、韩愈:
(1)重建儒家道统,越过西汉后经学复归孔孟;
(2)着眼点是“适于时,救其弊”,解救现实危难;
(3)最严重是藩镇割据和佛老蕃滋,前者导致皇权削弱;后者影
响儒家思想传播。
(4)写《原道》等政治论文,明君臣之义,严华夷之防,抨击藩镇、佛老。
2、柳宗元。与韩愈不同,对儒家道统没多大兴趣,不排斥佛教,更重视源于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通经以致用的经世儒学。
三、永贞元年(805),以王叔文为首,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为中坚的一批进步士人,发起一场旨在打击宦官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实施一系列改革,使贞元弊政廓然一清,直接影响到元和中兴。
唐代文学变革运动
唐代文学变革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二)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唐代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
唐代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其文学理论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唐代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一般可以归纳为“以古文为根,以新文为花”的思想。
首先,唐代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认为,要想创作出精彩的文章,就必须借鉴和学习古典文学的精华,并且在这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文学知识,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品味性,这就是古文运动理论的根本思想。
其次,唐代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认为,要想创作出精彩的文章,就要在学习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一种新的文学风格。这种新的文学风格,既要能够体现出古代文学的精神,又要能够体现出与当时社会潮流相适应的新元素,以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古文运动中的文学家们,就是想要在文学作品中,将旧的思想和新的元素完美融合,以创造出精彩的文学作品。
总结来说,唐代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古文为根,以新文为花。古代文学是文学发展的基础,而新文学是文学发展的花朵,以古文为根,以新文为花,通过将古代文学和新文学完美结合,创造出精彩的文学作品,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引言概述: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开始,通过四个部份的详细阐述,揭示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55年)
1.1 李白的诗歌创作:李白是唐代初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狂放著称。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个性和情感表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杜牧的新乐府运动:杜牧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提倡恢复乐府诗的创作,将乐府诗与五言绝句相结合,形成为了新乐府运动。这一运动使得唐代诗歌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
1.3 王勃的古文运动:王勃是唐代初期重要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提倡以古文为基础创作诗歌,倡导用古文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当代的思想和情感。这一运动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
二、盛唐时期(755年-847年)
2.1 杜甫的社会批评:杜甫是唐代盛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社会批评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而著称。他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愤怒和呼吁。
2.2 白居易的咏史抒怀:白居易是唐代盛期的重要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歌颂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量和对时代的关心。
2.3 孟郊的边塞诗:孟郊是唐代盛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边塞体面和边塞生活为主题,通过对边塞的描绘和对守边士兵的赞颂,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边塞人民的关心和敬意。
三、晚唐时期(847年-907年)
古代文学——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简论
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简论
摘要:唐代诗文革新运动以其鲜明的文学理论和丰富的诗文创作,在初唐时彻底清除了齐梁余风之后,即进入盛唐诗文创作的繁盛时期,紧接着的两次意义重大的诗文革新运动更是开创了中唐文学的新局面,也影响着晚唐乃至后世诗文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关键词:唐代;诗文创作;革新
正文:
统一的大唐帝国,自身国力强盛、政治开明,加之与外部文化的交流,在继承发展前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出现了文学大繁荣现像。科举制代替门阀制,改变了上层文人的成分;以诗赋取士促进了诗歌的发展;文禁较松,文人思想解放;中唐后出现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三大痼疾,对文学也有多种影响。根据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唐代文学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学又因其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发生着或多或少的改变。接下来,笔者依据唐代文学的四个不同分期对唐代的诗文革新运动进行更深层面的阐述和说明。
一、初唐:“四杰”拒齐梁诗风,子昂创“兴寄风骨”
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初唐(从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年间),这是盛唐诗歌大繁荣的预备阶段,诗人们渐渐走出南宋齐梁绮艳之风和梁陈宫廷之风。王、杨、卢、洛四杰一登场就对这种华靡之风加以批判,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指出诗歌应有“刚健”和“骨气”。到陈子昂步入诗坛,开风气之先,让唐代文学从理论和创作上彻底摒弃了齐梁余风,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正如刘克庄所言:“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高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之。”(《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清嘉庆刻本)①高度评价了陈子昂对唐代诗坛做出的贡献。
唐代古文运动
第十一章唐代古文运动
今天开始学习唐代的古文运动,将依次分析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和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愈、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在开始学习主要容之前,我们将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古文”。
古文作为一个文体概念是中唐愈时才产生的。唐以前虽然有古文这个概念,但它的涵与、柳等人所使用的古文完全不同,它分别指以下三种东西:一,指以前遗留下来的文字,这是古文的本义;二,司马迁又把古文用来指称古代的典籍文献,《太史公自序》说:“年十岁,则诵古文。”三,汉人常把所发现的“壁中书”称为古文,以区别于流行的今文。
柳的古文是同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的概念,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运用灵活,不像骈文那样要求对偶、辞藻、音韵和典故。因为这种新兴的文体恢复了先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它为古文。
第一节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散文自身发展的规律都有深刻的在联系。
(一)古文运动是借助于儒学复兴运动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而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生又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阶级变动的结果。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事实上已割据的状态,强藩名为王臣实为敌国,疆土、甲兵、政令、赋税各自为政,朝廷基本上失去了对各藩镇的控制。唐宪宗虽然取得了对藩镇用兵的暂时性胜利,但骄兵捍将的实力并未真正瓦解,不久藩镇变乱又起。晚唐人甚至认为“与其闭门作天子,九族涂炭,不若开门作节度使用使,终身宝贵无忧。”(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六)肃宗、代宗、德宗都是暗弱昏聩的君主,任其宦官、奸佞和各地藩帅暗中勾结,朝官也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纲纪混乱,政出多门。唐王朝统治下的人民更是“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旧唐书》卷一二三)但是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晏理财使江南财富直抵关中,炎改用两税法使国库收大增,国家的统一和强盛是上下一致的要求。政治上的统一必然要求意识形态的统一,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一些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积极地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树起从尧舜、周公、孔子到汉以后的道统,他们首先要求在思想界天下只此一家,古今相承一脉。因此,以愈为代表的儒学复兴思潮,是一次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思想运动,很快得到了庶族士人的响应。大家明白,对儒学君臣父子社会秩序的动摇,对“夷夏之大防”种族界限的混淆,就意味着大唐帝国的瓦解与崩溃。愈写了《原道》等论文排斥释老,重申儒家之道,力图恢复以孔孟为正统的思想体系。大力宣传孔孟的儒家道统,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远不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因而自然要求掀起一个以文风、文体为主要容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的联系,就体现在愈文道合一的主里。为了宣传儒学必须进行文风、文体改革,而文风文体改革又要以儒家之道作为指导思想。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篇: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一、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
二、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
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代表人物:李白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是杜甫。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三、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大历十才子;
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
边塞诗:刘禹锡、李益;
奇崛派诗人:代表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古文运动:领导者:韩愈、柳宗元。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四、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唐代古文运动
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 1.悟读法。“悟读”就是通过反复的阅读,以达 到明其事、知其人、悟其理的阅读法。 • 2.猜读法。“猜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针对个别字词的理解而采 用的方法,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 • 3.背诵法。为了形成文言的语感,不至于把一个 句子读破,需要我们背诵朗读文言文。 • 4.练习法。“练习”就是对文言文进行具体的分 析和鉴赏训练,通过练习达到对文中字词和意思 的准确理解。 • 5.涉猎法。课外阅读,可丰富我们的知识,也可 增强我们的悟性。
欧阳修
• 欧阳修在政治界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威望很高。 他不仅是散文大家,诗、词、骈文也是一代名手。倡 导古文运动取得成功,是因他不只发议论,同时在创 作上也有优异的成就。同时,有他的朋辈苏洵、尹洙、 梅尧臣、苏舜钦等切磋,门下苏轼、曾巩、王安石等 推动,古文运动便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集团,而达到 比韩、柳时代更有力更普遍的成就。 • 在文学思想上,欧阳修是重道又重文,先道而后文。 还提出学者要以韩文为学习对象。后来,韩文竟行世 三十多年。由于古文运动成功,散文得到发扬光大, 便取代了骈文地位。而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散文系统 因之建立,成为后人不可动摇的典范。
• 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古文两大类,而古文代表 了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 • 唐代古文,是一种奇句单行,不讲声律对偶的散 体文。其散文形式,从对仗用典、崇尚声律的骈 文,变为接近口语的“古文”,这是唐代散文文 体通俗化的革新。它已涉及到诗以外的各类文体, 如政论、书启、赠序、杂说、传记、祭文、墓志、 寓言、游记乃至传奇小说等等。它既继承了先秦 两汉散文内容充实、行文自由、朴实流畅的特点, 又提炼于当时的口语,因而其表现力远较骈文丰 富灵活。而表达的内容也较骈文深广得多,出现 了一些旨在寄意喻理和为城市贫民立传的人物传 记,如韩愈《马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 传》。
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内涵
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内涵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古文运动兴起的时期。唐代古文运动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唐代古文运动的内涵在于着力恢复古代文化。唐代前期,由于战乱频发,文化独立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然而,由于政治和社会的需要,唐代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文化复兴运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唐代古文运动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们认识到,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文化体系,必须回归到古代的经典文献,重新诠释和传承经典,使之成为时代的精神支柱。因此,唐代古文运动便成为了一种恢复和传承古典文化的运动。
其次,唐代古文运动的内涵在于倡导文化自身价值的理念。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们不仅着力扩充了古代经典文献的范畴,同时也对经典文献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他们认为,古代经典文献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化自身的内在价值。他们在重新诠释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强调文化自身的价值,提升了文化的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这种文化自信和价值感对于唐代的文化灿烂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唐代古文运动的内涵在于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唐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期,各个地方的文化在唐代得到了多样性和繁荣。而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们并不满足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他们同样
关注其他地方的文化。他们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转化成为中国
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
合作,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
最后,唐代古文运动的内涵在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唐代古文运动的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一、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
二、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
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代表人物:李白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是杜甫。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三、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
大历十才子;
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
边塞诗:刘禹锡、李益;
奇崛派诗人:代表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
古文运动:
领导者:韩愈、柳宗元。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四、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代表贾岛、姚合;有的着力艳丽,写闺中女儿之情思,如温庭筠、韩偓;有的淡薄诗风,如司徒空、陆龟蒙;有的讽喻时事,表达动离之感,如皮日休、罗隐。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及其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韩愈,作为唐代中期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文创作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其独特的文学理论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本文将首先概述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最后总结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韦应物、柳宗元合称“三杰”,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强调文章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情,这一理念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文为诗”是韩愈文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笔法和结构,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韩愈认为,诗歌不应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更应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因此,他提倡在诗歌中运用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文运动旨在复兴汉魏六朝以来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空洞的文风。韩愈的理论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唐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入手,深入剖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以期全面展现韩愈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韩愈的“以文为诗”理念
韩愈,字退之,唐朝中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韩愈的文学观念中,“以文为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元素和手法,从而赋予诗歌更为深厚的内涵和更为自由的形式。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
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
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唐代古文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比较认识
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革新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运动。通过这次改革使散文登上了文学的主导地位,同时让世人摆脱了骈体文繁杂的束缚,使得人们的写作更能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再的玩填字游戏。这为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文运动当时就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唐代成为传奇小说极盛时期。当散文创作实践与理论开始出现变革苗头的时候,在关系到读书人前程、影响到读书人文风好尚的科举考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宝应二年(763)也就是安史之乱平息的那一年,杨绾和贾至主张在科举中废诗赋、去帖经而重义旨、以促进人们对儒学精神的真正理解,改变华而不实的文风;建中元年(780),令狐峘主持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策试,开始采用散体文形式。这些事实,一方面说明文体改革的主张开始渗入科举的主持者心中,证明它已形成了思潮;另一方面则可以推断,由于科举策试允许了散体文形式,那么它一定对文风变革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中唐时代,虽然考试依旧考诗赋,但人们向官员请谒求荐,向主考投行卷,却大量用了散体文。像韩愈当年便是一个以散体写书信投谒的举子,《旧唐书·韩愈传》说他“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可见,尽管诗赋取士没有废除,但无论是主考官还是应试者,都已经把散体文看得重了。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使白话文替代了文言文,同时启用了新的标点符号,使文章更容易读懂。同时新文化运动也要求人们写实,而不是刻意追求形式,这使人们能摆脱框架的束缚,使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于文中。更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融入了反封建的色彩。。鲁迅的文章,几乎都对封建的礼教、教条以及封建糟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人们通过文章能觉醒,能起来反抗封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文学变革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二)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主要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一场文学革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这一运动有其发展过程。在骈文盛行时,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其后,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中唐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衷弱,但贞元以后,社会暂时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希望。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