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旅游概论教学大纲

【2024版】旅游概论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概论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专业课程性质:主修总学时数:48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旅游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书主要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通过9个项目、31个任务阐述了旅游、旅游的产生发展历史、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旅游市场、旅游的影响及旅游业的发展等知识。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旅游的基础知识,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概括的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使本书在内容组织、结构编排、教学环节、任务训练等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项目一走进旅游——揭开旅游神秘的面纱1任务1 旅游是什么1任务2 旅游的内涵是什么4任务3 旅游的类型有哪些9项目二探访旅游——寻找旅游的轨迹16任务1 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走进古代的旅游17任务2 托马斯·库克掀开近代旅游的篇章25任务3 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现代旅游29项目三身体力行——成为快乐的旅游者36任务1 谁是旅游者37任务2 怎么样才能成为旅游者42任务3 旅游者的旅游类型有哪些47项目四锦绣山河——旅游动力的源泉52任务1 发现美,认识旅游资源53任务2 创造美,开发旅游资源60任务3 珍惜美,保护旅游资源63项目五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69任务1 认识旅游业70任务2 整合资源,链接旅游——旅行社72任务3 旅途驿站,家外之家——旅游饭店81任务4 穿越时空,行游天下——旅游交通90任务5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旅游景区(点)93任务6 珍藏记忆,分享幸福——旅游购物97项目六有形产品无形手——旅游市场102任务1 植入服务,满足体验——旅游产品103任务2 环球旅游,异域风情——旅游市场及世界旅游市场107 任务3 美丽中国,魅力无限——我国的旅游市场112任务4 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旅游市场营销118项目七雁过留声——旅游给我们带来什么124任务1 客观评价,合理利用——旅游效应概述125任务2 强国富民,辐射带动——旅游经济效应127任务3 传承弘扬,抵制规避——旅游社会文化效应132任务4 合理使用,和谐发展——旅游环境效应136项目八立规矩,定乾坤——旅游组织142任务1 谁持彩练当空舞——旅游组织概述143任务2 统一认识,绘制蓝图——国际旅游组织146任务3 协调组织,规划未来——我国的旅游组织150项目九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旅游业的发展160任务1 绚烂多姿,精彩纷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161任务2 江山多娇,前程似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163附录170参考文献190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适应专业:旅游管理、外语导游总学时数:54 学分:3选用教材:《旅游学》出版单位及时间:高教出版社,2003年一、教学目的、任务《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旅游管理的专业主干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掌握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旅游业的概念、体系构成和业务开展等基础知识,从而对旅游学有全面的了解,并打下托实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设想《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导入性课程,对旅游学科体系起着统驭作用。

为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1、在教学体系的处理上,应紧扣“旅游――旅游活动――旅游业”这条主线,重点应放在旅游学理论基础的讲授方面,使同学掌握旅游学科的核心理论,起到对旅游学科的驾驭作用。

2、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应处理好“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与开拓视野”的关系。

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视野开拓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论的培养上。

3、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手段,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三、成绩考核方法1、本课考核的方式:闭卷或开卷;2、考核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3、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四、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一)课时分配(二)讲授大纲第1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掌握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近代旅游与现代旅游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及其性质二、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四、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意义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对旅游业的诞生第三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现代旅游的概念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2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概念和旅游活动的性质,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学概论》课程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英文名称:Brief introduction of tourism课程编码:学分: 4学分总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12级旅游管理理论学时:68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原理》执笔人: 钟思审定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旅游学概论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旅游学概论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会应用旅游学概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了解国内外旅游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旅游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教学重点: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学时)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学时)第三节旅游学的学科体系(1学时)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第二章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4 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古代旅行和近代旅游;2.理解和掌握现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原因;3.掌握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重点:现代旅游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旅游的起源与古代旅游的发展(1学时)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1学时)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及发展趋势(2学时)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8 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旅游者的定义;2.理解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及主观原因;3.熟悉旅游者的类型。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审定稿)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审定稿)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审定稿)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旅游学概论》是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开放专科)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和(酒店管理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4学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

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管理的专业人才服务的。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行和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理解我国的旅游方针、政策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培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具有较高旅游专业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

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

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无。

本课程的后修课程:旅游资源概论、现代礼仪、旅行社经营管理等。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旅游学概论》是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旅游学概论》基本原理,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不脱离中国实际。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案例的分析讨论等。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明白、懂得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的题型进行考核;“熟悉”即要十分清楚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分析等题型进行考核;“掌握”即明白、懂得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旅游学概论教学计划

旅游学概论教学计划

旅游学概论教学计划篇一:《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教学目的是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重点掌握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基本概念;掌握一些重要的旅游组织;旅游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了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在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会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主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必须开设在所有专业课程之前。

后续课程:导游实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1、教材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版2、参考书目(1)刘伟、朱玉槐《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XX年版(2)马勇《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3)柏杨《旅游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4)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年8月版(5)王洪滨《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年版(6)普国安《旅游学概论》,广东旅游出版社,20XX年版(三)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2、成绩构成:课堂(20%)+作业(10%)+考试(7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学科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旅游学概论)山东协和学院教务处二〇一四年六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300001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旅游活动及旅游业,了解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旅游行业的构成,掌握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衡量指标和统计方法;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步骤,熟悉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各类旅游企业的业务范畴;熟悉旅游市场细分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旅游客流特点,指导旅游企业管理。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将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旅游学概论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介绍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其目的是阐述旅游活动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第二章为认识旅游活动,重点阐述了旅游的界定和类型,要求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熟练掌握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第三、四、五章是课程重点,分别介绍了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其目的是系统了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以及媒介的相关内容,理解三大要素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安排了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教学内容包括旅行社行业、饭店与住宿业、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各个行业的主要业务、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角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都要全面讲解,为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七章安排了政府调控与旅游组织,要求了解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和国内外主要的旅游组织,教学内容相对简单。

第八章为旅游市场,要求掌握旅游市场及市场细分的知识,了解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熟悉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因为旅游市场和旅游客流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及时掌握旅游市场数据,更新教学内容。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初始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性课程,将宏观介绍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并重点反映本学科前沿性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旅游与旅游学的诸多问题,包括旅游与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如何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旅游产业的性质问题、旅游对旅游者、环境、经济、文化产生的诸多影响及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的】旅游学概论是研究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开始思考旅游与旅游学的诸多问题,包括旅游与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如何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旅游产业的性质问题、旅游对旅游者、环境、经济、文化产生的诸多影响及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其他专业课的先修课,本课程的讲授意在普及旅游管理行业知识,引领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旅游世界,课程知识广而不博,无需先修课。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是讲授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其教学方法应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启发式引导。

同时,配合理论教学的需要,适当加强实践性环节,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通过各种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活学活用。

【考核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规定的选题范围,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专题论文。

重点考核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洪帅.旅游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参考书:[1]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7[2] 郭胜.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3] 赵长华.旅游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7大纲正文第一章旅游活动【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掌握旅游活动的界定和旅游活动的性质,掌握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并了解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和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了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丰富理论性和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主干学位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该课程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对旅游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的其他分支学科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旅游活动起源和与发展,现代旅游的特点和根本属性,旅游者、旅游资源以及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基本状况,旅游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影响等。

另外,本课程要紧密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趋势,及时跟踪旅游管理专业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教学中适时更新、补充旅游学科专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使大学生不仅在基础知识层面得到深化,更在研究思路、方法和理念的创新方面有较大提升。

(四)教学时数1、时数:3课时/周,总计:54课时2、进度:(五)采用课堂讲授、研讨、辩论、课后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与学。

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讨论、交流学习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

(六)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60%)与平时成绩(含讨论、期中论文等成绩,共占40%)结合。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0101 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________________英语名称:An Introduction of Tourism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分: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因该课程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第一学期课,故无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与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旅游现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建立学科的基本概念,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系统介绍、讨论了构成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概念;二是将各种旅游要素分别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类型、特点、功能等。

本课程力求在总体上囊括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旅游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旅游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提高旅游管理、决策水平,同时提高学生在旅游方面的素养。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2.牢固掌握《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学习掌握从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各章的教学基本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重点掌握”即要求非常清楚、全而、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简答、论述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2024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2024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无开课部门: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

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旅游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1.旅游与旅游学;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3.现代旅游的特征;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教学目的及要求: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旅游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旅游概论》是全校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之前的必修课。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丰富理论知识,还应在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上有所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师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教师讲授应特别重视案例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见习、调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布置课程练习、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和推荐参考书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到一些有代表性的酒店、旅行社及旅游风景区等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或邀请成功的旅游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演讲。

四、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要求及重难点绪论(2课时)第一节旅游与旅游业第二节旅游学与旅游概论教学要求:掌握旅游与旅游业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熟悉旅游学的概念;了解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重点:旅游、旅游学的概念;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难点:旅游与旅游业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4课时)第一节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第二节旅游的概念及定义教学要求:掌握旅游的概念及定义;熟悉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旅游的概念及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

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旅游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
1.旅游与旅游学;
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3.现代旅游的特征;
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
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
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
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
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
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第三章旅游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旅游业的概念、构成、性质和特点;
2.了解或掌握旅游业各构成企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概况;
3.理解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及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业的构成与特征;
难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经济活动规律。

教学内容:
1.旅游业的性质及特点;
2.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3.旅行社;
4.导游人员及其管理;
5.旅游交通;
6.旅游饭店;
7.旅游商品。

第四章旅游业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了解旅游业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掌握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4.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旅游资源极其开发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旅游资源的含义及其特点;
2.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标准;
3.理解旅游资源开发及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国家标准;
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开发。

教学内容:
1.旅游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2.旅游资源的分类;
3.旅游资源的评价;
4.旅游资源开发。

第六章旅游发展规划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旅游发展规划的的种类;
2.了解旅游发展规划的意义、内容以及旅游景区规划的程序;
3.熟悉景区规划及景区解说系统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发展规划的种类,景区规划;
难点:旅游发展规划的意义及程序
教学内容:
1.旅游发展规划的意义、种类及内容;
2.旅游景区规划;
3.旅游景区解说系统。

第七章旅游目的地营销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旅游市场营销及目的地营销;
2.掌握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及目的地市场营销;
3.熟悉旅游目的地节庆及网略营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市场的概念、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旅游目的地形象及旅游目的地营销;
难点:旅游目标地形象及宣传口号的确定。

教学内容:
1.旅游市场;
2.目标市场的选择;
3.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宣传口号的确定;
4.旅游宣传及促销;
5.旅游目的地节庆营销;
6.旅游目的地网略营销。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考核要求及方法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科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考核形式:考核改革卷(满分100分),占考核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30%(课堂出勤率:10%;作业:20%)。

五、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刘伟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参考资料:
1.《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版
2.《旅游学概论》.田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旅游学通论》.李伟.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六、大纲说明
需要特殊表述的大纲中未尽事宜,如课程改革、整合情况等。

执笔人:陈晓亚
审核人:史亚奇
审批人:刘抗
《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专业课。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的:1、系统掌握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
2、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旅游的专业课程提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进行旅游管理和从事旅游经济问题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内容宏观概括了旅游、旅游者、旅游业及其他相关内容,重点介绍旅游旅游的概念、旅游者的界定、旅游业的基本内容、旅游业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等。

本课程内容量大,知识面广。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四、课程考核要求及方法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科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考核形式:考核改革卷(满分100分),占考核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30%(课堂出勤率:10%;作业:20%)。

五、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刘伟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资料:
1.《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版
2.《旅游学概论》.田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旅游学通论》.李伟.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六、大纲说明
需要特殊表述的大纲中未尽事宜,如课程改革、整合情况等。

执笔人:陈晓亚
审核人:史亚奇
审批人:刘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