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课堂作业
011.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2.0分)A、自然环境B、生态系统C、动植物D、生物圈正确答案:D2.以下不属于地质学研究范围的是( )(2.0分)A、生命的起源和演化B、地核的形成与演化C、古生物学D、地壳运动正确答案:B3.下面哪一个理论的确立,标志着现代地球学的建立。
( )(2.0分)A、水成论B、板块构造理论C、均变论D、生物进化论正确答案:C4.下面哪位学者与地球科学早期发展无关。
()(2.0分)A、亚里士多德B、祖冲之C、达·芬奇D、沈括正确答案:B5.“将今论古”的原理不能用来解释下列哪种现象或科学问题( )(2.0分)A、地壳的形成B、沧海桑田C、化石的形成D、太阳系的演化正确答案:D1.科学方法一般包括(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及(检验假说)等方面。
2.“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所提出,并由(赫顿)发展和确立。
3.写出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候风地动仪(张衡);《梦溪笔谈》(沈括);《天工开物》(宋应星);《地质学原理》(莱伊尔);《水成论》(魏尔纳);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
1.地球上存在孤立的系统。
(×)2.理论或定律的提出一般是基于某位科学家的工作成果。
(×)3.现代地质学是在地球演化的渐变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深地”、“深空”、“深海”及“深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5.历史上“灾变论”与“渐变论”、“水成论”与“火成论”、“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地质学的发展。
(√)6.如果建立一个科学模型能合理解释某种地质现象,则这种模型可以称为理论。
880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
地球科学是一门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地球科学基础是地球科学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对于考研备考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地质学1. 《地质学概论》作者:程裕旺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2. 《地球物理学基础》作者:周有光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涵盖了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有很好的帮助。
3. 《地球化学基础》作者:陈永昌内容简介:该书全面介绍了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于理解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二、地球物理学1. 《地球物理学导论》作者:王旭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对于理解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2. 《地球电磁学》作者:杨庆玲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适合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考生阅读。
3. 《地震学基础》作者:王大年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准备从事地震研究工作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地球化学1. 《地球化学原理》作者:陈家炎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适合地球化学专业的考生阅读。
2. 《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作者:王忠秋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于准备进行地球化学实验研究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3. 《地球化学方法》作者:贺振宇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对于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工作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本文推荐的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希望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考试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地球科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生考试专业课笔记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宇:空间。
宙:时间。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1(氢和氦)由于恒星间距离太遥远,以至在短时间内肉眼观察不出恒星间位置的相对变化,因而叫恒星。
2的极其稀薄的物质。
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3.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二)宇宙中天体的相对位置4、天球: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球的中心,它的半径是无穷大的。
5、星座: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分成若干群落,每个群落的恒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分为仙后星区,御夫星区,大熊星区,天琴星区。
简称:“后,御,熊,琴”第二节银河系与太阳系(一)银河系:是一个由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围绕太阳旋转的主要是九大行星(从里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天星,冥王星)及众多的小行星,卫星,彗星和陨星等。
行星绕太阳的公转遵循开普勒三定律:1、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当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倒太阳平均距离a的立方同公转周期T的平方成正比。
第三节地球月球和地月系(一)地球(二)月球和地月系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看不见月球时是朔月或新月。
(日食)农历初一。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看见整个月亮称为望月或满月。
(月食)农历十五或十六。
从朔月到望月月球受光面达到一半称上玄月。
从望月到朔月下玄月。
第四节地球的形态(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形状: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圆球体。
——呈梨形(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所有大陆的北端宽,南端窄,大致呈倒三角形,并多在北端与其它大陆相连。
三大洋则在南纬50—60间相互沟通。
地表最高点在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最低点位于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试题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1999-2008)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试题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1999-2008)1999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历史比较法: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现实主义原则”)。
3、差异风化: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那么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也就不同,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被风化后而形成凹坑,而抗风化能力强的组分相对凸出,在岩石表面就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称差异风化作用。
4、莫霍面:该不连续面是1909年由前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
其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
在该面附近,纵波速度从7.0km/s突然增加到8.1km/s,横波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
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6、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芽”,称石林。
7、洪积面:8、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它主要是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9、苦湖: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形成CaSO4.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Na2SO4(无水芒硝)等矿物,这类盐湖又称为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地球科学概论代码:611一、考试性质本门课程考试主要内容涵盖地球科学涉及的各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水文学、环境地学、天文地学等的基本知识。
注重考察地球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其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要理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
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约占30-40%,实验、实习及其综合应用约占20%,其余为综合分析与论述题。
三、考查要点1.序论。
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构成、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及意义2.宇宙中的地球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3.地球的圈层地球圈层结构、性质、物质组成、运动方式用其相互关系。
4.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相对、绝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发育与演化。
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类型及其基本含义、影响因素,地质作用的过程与环境条件特点、形成产物,地质作用与资源、能源形成关系。
6.矿物、岩石矿物、岩石基本概念。
常见矿物、岩石组成、结构和构造等基本特征及其肉眼鉴定方法与程序。
三大岩类的转变过程。
7.构造运动与地球动力系统构造运动的概念、类型、在地质作用中的表现形式与地质图和野外分析方法。
地球动力系统的综合分析。
8.地球资源与环境与矿床有关的主要基本概念、成矿作用及其类型,主要矿产资源的类型。
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四、参考资料汪新文等主编,地球科学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008年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61 7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4 58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72 60 环境学基础 第四纪地质学 50 64 环境学基础 第四纪地质学 68 51 环境学基础 第四纪地质学 72 55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3 52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8 5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77 7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71 54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6 20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3 18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5 26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0 27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9 47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4 33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2 43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9 21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49 38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6 25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56 35 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 65 52 地学遥感概论地理学 地学遥感概论地理学 60 57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60 43
106 107 100 118 101 85 145 133 119 143 91 98 96 87 80 94 96 99 83 116 113 90 119 136
111 107 110 119 132 140 109 120 116 134 91 82 84 90 72 77 82 98 101 92 90 87 127 111
岩石学 矿物学、岩石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物学、岩石学 矿 结晶学与矿物学 物学、岩石学 矿 矿物学、 岩石学 矿物学、岩石学
75 71 61 56
52 49 61 44
126 137 134 121
121 124 132 107
“地球科学概论”在地学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及对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些认识
“地球科学概论”在地学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及对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些认识作者:曹秋香张树明朱志军刘向铜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年第12期[摘要]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当下,为更好地提高地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使大学生了解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地球的重要性,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自觉投入到爱护、保护地球的队伍中,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团队不断开展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立足于自身从事“地球科学概论”的实践教学经验,探索信息技术时代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及地学科普教育开展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真正让学生听懂地学语言,进而使更多人群了解地学,提高地球科学在国内的认知度,培养出更多具有地学科普与环保意识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地球科学概论;地学科普教育;地学语言[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2-0084-02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人类的家园,而地学科普教育有利于人类扩展知识、提升素养,极大地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热情,有些地区还为此专门建立了以天文、矿物岩石、植物地理为主的地学科普基地。
而对大学生进行地学科普教育不受地区科普基地的限制——在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的大学殿堂,可以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在博物馆的延伸区或依托高校实验室,建立地学科普教育基地及相应的地学科普网站;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前往地学实习基地、世界/国家地质公园等地开展地学科学知识野外考察;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海洋日等节日,以科普知识竞赛、演讲等方式来宣传相应的地球科学知识,或邀请一些知名科学家进行科普讲座;推广一些比较成熟完善的地学科普公众号或微博号等网络互动平台,使学生能了解真正的地学科普知识;针对广大非地质类专业学生,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地学科普知识。
鉴于“地球科学概论”作为高等教育中地学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少高校针对非地质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地球科学概论,主要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出发点。
中国地质大学参考书目
《The Study of Language》,George Yule《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842地球物理计算方法
《数值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王能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计算方法》许翠薇,高等教育出版社
843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清,清华大学出版社
824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等,地质出版社,1995
825综合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倬元等,地质出版社,2005;《专门工程地质》张咸恭、李智毅等,地质出版社。
826水处理工程与环境化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环境化学》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20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621基础地学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蔡运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各占1/3)
800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8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三选一)
《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7;《结晶学与矿物学》潘兆橹,地质出版社;《岩石学》乐昌硕,地质出版社
802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韩吟文,地质出版社
803地史学
《地史学教程》刘本培,地质出版社
804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05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31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秦积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832经济学
中国地质大学 自然地理学和地球科学概论10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记忆版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试题代码:一、名词解释1.成岩作用2.重力均衡3.晶质矿物4.岩石结构5地质灾害 6.地温梯度7.磁偏角8.差异风化作用9.承压水10.地层层序律二、看图题有关于地层接触关系,褶皱的形成部分年代特点,断层的年代及类型,花岗岩的形成时间以及属于那类花岗岩等三、简答题1、大气圈垂直结构划分及其依据,并说明各圈层大气运动状况和温度。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主要依据。
3、变质作用影响因素、类型及成因,泥质岩在各变质作用各类型中的代表岩石。
四、论述1、板块构造基本思想及板块边界类型及划分,并阐述你对“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被誉为是地球科学上的一场革命”的看法。
2、地面流水侵蚀作用,并说明其在塑造地球表面形态中意义。
3、讲古论今,并说明地球概念的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记忆版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自然地理学试题代码:800一、名词解释1、海洋岛与大陆岛2、莫霍面与古登堡面3、酸性岩浆岩与中性岩浆岩4、林溶土与新成土5、种群与群落6、土地与土壤7、河漫滩与阶地8、落水洞与岩溶漏斗9、古生代与古生界10、行星风系与季风二、简述1、简述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内容意义。
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影响因素。
3、简述中国土壤分布的空间特征。
4、简述岩溶地貌形成条件。
三、论述中国的自然环境分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0分四、在野外如何进行地貌研究。
40分。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地球科学概论真题试题(1999—2013)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地球科学概论真题(1999—2013)目录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2)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3)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4)2002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5)2003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6)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7)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9)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1)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4)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6)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18)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22)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23)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25)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29)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2历史比较法3差异风化4莫霍面5矿物解理6石林7洪积面8岩石的结构9苦湖10分选性与磨圆度11海蚀凹槽12破火山口二、问答题(共70分)1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2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益关系。
(10分)3简述岩石圈板块运动的主要边界类型。
(8分)4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证据。
(12分)5试对比河谷、冰蚀谷与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填空与判断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第二章地球一、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5、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
6、地球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三、选择题1、岩石密度越(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D)。
A、大B、小C、横波D、纵波2、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A);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B)。
A、弹性B、塑性第三章地壳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2、大陆表面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
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
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
5、大陆边缘由⑴大陆架;⑵大陆坡;⑶大陆基;⑷岛弧;⑸海沟五部分构成。
6、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类两类。
7、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 第十一章地球的环境 帮助学习地球科学概论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3. 气象灾害 (1)台风
3. 气象灾害
由气象要素变化而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 龙卷风、旱涝、霜冻、酷热等。
(1)台风: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 气旋,风速可达20~50m/s,大者可达110m/s。
台风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给予了不同的名称,通常 把形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称台风,东太 平洋和大西洋地区称飓风,印度洋地区称热带风 暴,南半球称热带气旋。
气中CO2含量增加10%,气温相应上升0.3℃。
“温室效应”将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 面上升,气候带北移,地理景观变化,虫 灾增加等。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4. 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的危害
“温室效应”造成的灾难之一
如果海平面上升1m,将导致孟加拉国17%的领土洪 水泛滥,3千8百万人流离失所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4. 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2)保温作用
大气加热过程
吸收与辐射的热量保持平衡就能使地面保持基本恒定的平均温度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3)调节能量分配
(3)调节能量分配和改造地面性质
① 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调节大气中的能量分布; ② 运动的大气可以带走城市或其它局部地区上空的
暖层吸收波长小于0.175 m的紫外线,波 长为0.175~0.4 m的紫外线被平流层的臭 氧吸收99%以上。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1)阻挡紫外线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2)保温作用
(2)保温作用 温室气体:地球大气圈中具有保温作用的气
污染物,是降低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 大气圈的运动在地面附近形成风(包括风暴),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 教学课程PPT part2
拉普拉斯(place, 1749拉普拉斯(place, 17491827)
在一本科普读物《宇宙体系论述》的附录中,对 太阳系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广为流传 拉普拉斯虽没看到过康德的书,但他自己独立提 出的见解却与康德大同小异,而且充实了星云说 旋转星云析出圆环,圆环一次又一次地被分出来, 并分别凝聚结成行星,行星周围的卫星也有着类 似的形成过程 星云中心部分则收缩成为太阳(不知热核反应)
在一本科普读物宇宙体系论述的附录中对太阳系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广为流传拉普拉斯虽没看到过康德的书但他自己独立提出的见解却与康德大同小异而且充实了星云说旋转星云析出圆环圆环一次又一次地被分出来并分别凝聚结成行星行星周围的卫星也有着类似的形成过程星云中心部分则收缩成为太阳不知热核反应太阳和行星的单位质量的角动量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相差近100倍原始太阳随银河系公转在经过有大量星际物质弥漫的空间时将它们吸引在周围成为行星的物质来源的用外来物质形成的行星角动量可以和太阳不同太阳可以通过磁场的作用把自己的一部分角动量转移给形成行星和卫星的云团电磁场的作用能说明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从中心抛出物质的质量虽不多但带走的角动量可以很多天是气的集合地是土的集合古代贤哲的卓识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末天文观测证实年代末天文观测证实这些气体主要是氢和氦
爆炸后100万年到20 爆炸后100万年到20亿年 100万年到20亿年
逐步形成各类天体星系
点击播放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
怎麽能证明150 怎麽能证明150亿年前发生过这 150亿年前发生过这 样的大爆炸呢? 样的大爆炸呢?
爆炸形成的宇宙一直在降温,恒星是在降到 40000°K以下时才开始形成 现在测得最老的星系的年龄都只有100多亿年, 符合这个理论的推断。 特别是盖莫夫(G.Gamow,1904-1968)预言: 在大爆炸的特殊宇宙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微波 辐射,至今还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其温度应 已降低到只有绝对温度几度。
地球科学概论(专升本) 中国地质大学 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7.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6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8.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6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9.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6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0.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6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填空题
说明:
15.”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是过去的钥匙”。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___(1)___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___(2)___
所提出,并由___(3)___发展和确立。(6分)
(D)橄榄、钙长石、辉石、角闪石。
参考答案:B,D
4.基性岩与酸性岩的不同主要表现在_____。(6分)
(A)形成深度;
(B)矿物成分;
(C)颜色;
(D)结构构造。
参考答案:B,C
判断题
说明:
5.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6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6.矿物都具有解理。(6分)
(A)石英、玛瑙、煤、云母
(B)辉石、沥青、石油、金刚石
(C)人造水晶、矿泉水、长石、方解石
(D)雪花、高岭石、石英晶簇、花岗斑岩中的长石斑晶
参考答案:D
多选题
说明:
3.下列可共生在同一类火成岩中的矿物是_____。(6分)
(A)石英、橄榄石、辉石、白云母;
614 普通地质学 复习纲要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复习纲要绪论考试内容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地球科学(地质学)的主要研究目的。
答: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其基本思想即: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
献,至今仍是地质工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④局限:也存在缺陷,古今地质环境相似而绝非相同,且“均变论”无法解释生物群大规模灭绝事件,可见其具体运用是有条件的。
一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考试内容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大气圈:由多种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圈层。
水圈:分布于地球表层相互连通的水闭合圈。
生物圈:生物及有生命活动的地球表层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由于不同纬度的地面和不同高度的大气空间因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对流综合现象。
*大气圈的分层(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中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扩散层(逸散层)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面概念);海底地形单元主要分为大陆边缘,洋中脊,大洋盆地三部分。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地带。
大洋中脊:海底的山脉泛称海岭,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呈线状延伸于大洋盆地,地震、火山活动强烈的:海底的主体,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
*大陆架:海与陆地接壤的浅海平台。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明显转折变陡的地带。
(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分界)*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概(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收集全面版本)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复习总结名词解释1. 地质灾害(12、10、06、05、04)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2. 地层层序律(11、10、09、06)地层形成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并总是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叫地层层序律3. 化石层序律(00)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底层的时代越老 4. 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阳光、空气、土地、能源等5. 地质环境(08、04)围绕生物体外部的空间及所包容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即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6. 生态系统(09、06、05、04、02)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7. 生态平衡(08、07、0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一定时间、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此状态叫做——8.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差值为正叫正异常,差值为负叫负异常9. 成岩作用(11、10)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主要方式有压实、胶结和重结晶作用三种10. 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及体积缩小的过程11. 胶结作用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即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沉积岩的过程12. 重结晶作用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晶质,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13. 节理岩石受力的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破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两侧岩块无明显滑动者叫节理,有明显滑动者叫断层14.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15.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1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12、06、99、00、02、03)1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18. 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19.岩石的矿物成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的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20.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1. 岩石的构造(04)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22. 岩石圈(12、06、02)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23. 岩浆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局部地段中形成的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且富含挥发成分的硅酸盐熔融物质24. 岩浆作用(06、00)岩浆沿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改变,岩浆成分不断发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25.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时,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的作用26. 矿产(矿产资源)(07、06、02)自然界里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27. 矿床(07)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28. 矿石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球科学相关精品课程网址大全
【1】/jpk/cjy/web/web/index.htm(中国石油大学《沉积岩与沉积相》国家级精品课程(用户和密码均为stu1))【2】http://202.194.145.70/jpkc/C67/Course/Index.htm(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精品课程)【3】/gic/index.html(中国地质大学《宝石学》精品课程)【4】/jpkc/dqhx/index.asp(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5】/2007jpkc/dsxgj4/(中国地质大学《地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6】/lamlsl/index.htm(中国地质大学《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精品课程)【7】/2007jpkc/gcdzxjc/(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8】http://202.194.145.70/jpkc/C68/Course/Index.htm(中国石油大学《构造地质学》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9】/zuoxun/10_Curriculum/(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0】/2007jpkc/hyyd1/wljx/index.html(中国地质大学《户外运动》国家级精品课程)【11】/2007jpkc/kckcllyffgj3/(中国地质大学《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国家级精品课程)【12】/2007jpkc/ysxgj6/yanshixuewz/index.asp(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3】/jpkc/gswx/index1.htm(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14】/jpkc/ytzjgcx2005/(中国地质大学《岩土钻掘工程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5】/2006jpkc/4zoukoudian/(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野外实践》国家级精品课程)【16】/gongxue/caikuangxue/1/index.htm(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7】/gongxue/kuangwujiagongxue/index.htm(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8】/jpk/wsfz/(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矿井瓦斯防治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19】http://61.144.43.233/wangluokecheng/jewelry/Pages/course_check.asp(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首饰制作工艺》国家级精品课程)【20】/jpkc2007/haiandonglixue/Course/Index.htm(河海大学《海岸动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1】http://218.196.240.43/jingpin/C20/Course/Index.htm(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22】/ptdz/index.htm(江西应用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国家级精品课程)【23】/ok/index.asp(桂林工学院《基础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24】/jpkc2006/ziyuan/index.htm(中南大学《资源加工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5】/jingpin2007/ptdzx/zcr-1.htm(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6】/jingpin2007/zrdlx/zcr-1.htm(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7】http://202.116.45.198/zrdlx/(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8】/jpkc/chenjiyanshi/course.htm(中国石油大学《沉积岩石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9】/yjy/(西北大学《岩浆岩岩石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0】/jingpin2004/dqkxgl/index.htm(南京大学《地球科学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31】/dizhi/cugb_jpkc/diqiu/index_diqiu.htm(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精品课程)【32】/kech/dmx/index.asp(华中农业大学《地质与地貌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3】/08jpkc/chanli/web/index.htm(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精品课程)【34】http://202.115.138.30/2004/gongcheng/index.htm(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35】/jxyd/ebook/eeds/(西北大学《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序论
4、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 “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
现今的地质作用和规律 与过去的地质作用和规律相同
《地质学原理》
自然规律不会改变-但作用的速 度和强度可能改变。
通过对现今发生的地质作用和自 然规律的观察与认知,推断过去 发生的地质作用及其规律。
河流沉积的机械分异作用
细
粉砂和泥
粗
物源区
年份
温室效应
长波辐射被 捕获下来
玻璃允许短 波辐射通过
温室效应
• 一部分长波(红外)辐射被气体吸收,引起升温
入射的太 阳辐射
短波
太空 大气圈
被空气 散射
被水蒸气、
灰尘和O3 吸收
被云和灰 尘反射
被云吸收
被陆地和 水吸收
被陆地、水、冰、雪反射
陆地、冰、海洋
出射的辐射
长波
由水蒸气和 CO2发射
由云发射
• 现今的CO2含量远高于历史变化趋势,且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上升。
新 的 冰 河 时 代 ?
3、时间,时间,时间
• 时间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 时间,与能量一道,塑造了我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一切。 • 地质过程的速度几乎总是慢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速度 • 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问题:
– 地球一般不能从人类的影响自我恢复至原状
第十章 板块构造学说 第十一章 大气圈 第十二章 水圈 第十三章 地震 第十四章 火山作用 第十五章 矿产资源 第十六章 能源资源
序论
序论
• 什么是“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的主要领域 • 时间,时间,时间 • 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 科学方法
序论 1、什么是“地球科学”?
传统地质学
固体地球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地球的过去、现在 自然营力导致的地球活动与变化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历年地概考研题
一.名词解释:1.低温梯度 P472.历史比较法 P53.差异风化 P814.莫霍面 P445.矿物解理 P556.石林 P877.洪积面 P1008.岩的结构 P519.苦海 P10410.可选性与磨圆度 P96-9711.海蚀凹槽 P7112.二.简述地质年代中?三.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四.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类型。
(绿皮地概P154)五.谈谈现代构造活动的一些类型与证据。
六.试对比河谷,冰蚀谷及风蚀谷。
P90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生物沉积作用。
(注:2004年前【地球科学概论】名为【普通地质学】,所学内容基本相同,因为是手抄本,所以1999年试题不是很全,有遗漏的地方)一.名词解释:1.浊流P35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2.承压水P38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3.夷平面P1274.莫霍面P445.地震震级P1046.搬运作用P927.岩石构造P578.地质年代P629.风化壳P7810.地温梯度P4711.将今论古P512.磨圆度P97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3.中心式火山喷发P11114.岩株P116二.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
P129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
P154四.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P119五.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P103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P80七.对比“V”型谷,“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P90——各自特点;形成原因:P83——河流、P89——冰川、P90——风一.名词解释:1.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2.承压水P38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3.变质作用P724.地温梯度P47倒25.角度不整合P129最后一段6.威尔逊旋回P160倒27.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8.浊流P35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变质(contact metamorphism)是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因素为温度及化学性流体,压力居次要地位
试述超基性岩石主要岩石类型及成矿专属性
苦橄岩,科马提岩,橄榄岩
超基性岩相对富集Fe、Mg、Ni、Cr、Pt等,矿床成因分类以岩浆矿床为主
矿物:
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成矿作用: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成矿作用
风化作用:
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氯化物阶段,沙下湖阶段。
三、论述题
论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流动的河水具有一定的动能,由于河床底部是倾斜的,流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分量作用于河床底部,使其受到冲击而产生破碎;另一方面,河流常挟带有沙石,在运动过程中对河床底部也有冲击和磨蚀作用,使其产生破坏。在长期的剥蚀作用下,河床就不断地降低,河谷加深,同时也延长。我们把河水以及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平行不整合(disconformity)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是:
①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了一套或多套沉积岩层;②地壳发生显著上升,原来的沉积环境变为陆上剥蚀环境,经长期的风化剥蚀后,地面上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剥蚀面上分布有古风化壳及铝土矿、褐铁矿等风化残积矿产;③地壳重新下降到水面以下接受沉积,形成新的上覆沉积岩层(其底部由于开始沉积的地形差异较大而常形成底砾岩),由于地壳基本上是整体上升和下降的,故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所以,平行不整合的出现,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简述海洋的沉积作用
一、滨海沉积滨海——是波浪和潮汐运动强烈的近岸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在基岩海岸区较窄,低平海岸区很宽,可达数公里以上。根据海水运动的特点,滨海可分为三个带:
滨海以机械沉积为主,只有在泻湖环境下才有较好的化学沉积。1.机械沉积①基岩海岸的机械沉积特征:
a.沉积物以砂、砾为主,形成砾石滩或砂滩,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b.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平行,砾石扁平面向着大海倾斜,显示出定向排列特点。c.砂质成分教单一,通常以石英砂为主,少量贝壳砂。有些化学性质稳定,密度较大的矿物可富集形成滨海砂矿,如钛铁矿、金、金刚石等。d.砂质沉积物中常见的交错层理和不对称波浪等。②低平海岸的机械沉积特征a.以泥质和炭酸盐沉积为主,形成泥滩,常见砂质透镜体,也有以砂质为主的砂滩。b.具有水平纹层结构,常见交错层理。c.可发展成为滨海沼泽,并形成大规模的煤田。我国华北C-P繁荣煤矿多属于此类。2.泻湖沉积——滨海的潮下带形成砂坝,在适宜的条件下,砂坝不断加宽、加高,使海的边缘或海湾与外海隔离或半隔离,则形成了泻湖。泻湖沉积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2008(B)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质年代:
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
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岩浆: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形成过程及其构造运动的含义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地层接触关系受构造运动的控制,同时也记录了构造运动的历史。通常,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三种,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整合(conformity)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它是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连续进行,沉积物依次堆叠而形成的。
①以泥砂质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发育;②干旱地区的泻湖常形成盐类沉积夹在其中。
二、浅海沉积浅海——是指水下岸坡以下(以水下砂坝为标志),直至200米深度的海域,其海底为大陆架。1.浅海的特点:
①波浪、潮汐运动较强烈,有时能直接影响到海底,使浅海具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及稳定的盐度、且阳光充足、海水温暖,有利于生物大量繁殖。
地质灾害:
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二、简答题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②浅海是最主要的沉积场所,接纳了陆上河流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和溶运物质。2.浅海机械沉积特征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部分来自海蚀作用产物;②沉积物颗粒比滨海沉积细,砾石极少见。由近岸到浅海处,沉积物由粗到细:
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粉砂质粘土)。③具有良好的水平层理,常含有较完整的动物遗体、贝壳等。3.浅海化学沉积特征①化学沉积物来自海水溶蚀物质以及河流地下水带来的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②上述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化学沉淀物:
区域变质作用影响的范围可达数千至数万平方公里以上,影响深度可达30km以上。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度下限(最低)约200~300℃,上限(最高)约700~800℃,静压力随深度不同变化在几十到一千多兆帕斯卡之间,除静压力外,还存在着较强的定向压力作用,它们在变质过程中常起着重要作用。区域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等多种,其中尤其以变质结晶作用最为普遍,这些方式共同改造了原岩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2、动力变质作用(dynamic metamorphism)是指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的作用。这种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构造运动使相邻的两个岩石块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接触带上
3、区域变质作用(regional metamorphism)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migmatization)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其最主要特征是,原岩局部或部分重熔的熔体物质与尚未重熔的固态物质发生互相交插与混合。混合岩化作用通常是区域变质作用在地热流增高条件下,发生深度大温度高。
简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干旱气候区的湖水很少外泄,主要消耗在蒸发上。蒸发作用使湖水的盐度逐渐增加,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在湖水逐渐咸化的过程中,溶解度小者先沉淀,沉淀的顺序大致为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据此将盐湖沉积划分为四个阶段: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断使河谷加深,但这种作用不是无止境的。河流下切到一定的深度,当河水面与河流注入水体(如海、湖等)的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控制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常把该极限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可分为最终侵蚀基准面和局部侵蚀基准面。陆地上大多数河流最终都注入海洋,所以海平面应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局部侵蚀基准面很多,如一些支流汇入主流或湖泊,则主流水面或湖泊水面即为其局部侵蚀基准面。
a.呈胶体状态的Fe、Al、Mn的氧化物首先沉积下来,可形成鲕状、豆状、肾状赤铁矿、铝铁矿、锰质矿等。b.其次是低价铁硅酸盐和铁的炭酸盐沉淀,形成海缘石和棱铁矿等。c.最后是炭酸盐类沉积,形成石灰岩、白云岩等。4.浅海生物沉积特征由于浅海中生物大量繁殖和死亡,它们的骨骼和外壳就在适宜的环境下沉淀下来,形成生物沉积岩。主要有:
断层:
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
构造运动:
内营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位移的作用
克拉克值:
地质学上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克拉克值。
大陆漂移说:
原由魏格纳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古生代时全球惟一的“泛大陆”,于中生代时开始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达到现今位置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
角度不整合(unconformity)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
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为:
①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②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上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则不断上升,并到达陆上的一定高度或成为山地,在此过程中还可能伴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发生;③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同时在剥蚀面上形成古风化壳、残积矿产等;④地壳重新下降到水下沉积环境,在剥蚀面上又形成了新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其底部常有底砾岩),新形成的地层与不整合面大致平行,但与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所以,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