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有关免疫组化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就是以免疫学得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得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就是在医学得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得作用,对疾病尤其就是肿瘤得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得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得手段、免疫组化技术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 在酶标法得基础上发明得,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与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得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得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得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与病种不同选择不同得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得诊断起到重要得辅助作用、对病人得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得意义。

一、目前常用得抗体分四大类1。

上皮性标记物:CKhigh(AE3), CK low,CK-pan,CK19,CK7, CK20,EMA,CEA,-CA 15-3,SCLC , E—Caldeherin,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ﻫ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癌2ﻫ.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肉瘤、3ﻫ、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CD43,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ﻫBcell标记物:CD—20 ,CD79a,CD23, CD10,Kappa ,Lambda CD21CD38 ,CyclinD1 ,Bcl—2。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结合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的表达。

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其次,免疫组化可以评估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通过检测一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肿瘤的发展和预后。

许多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在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复发率和治疗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HER2是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标志物,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增强和预后不良有关。

免疫组化检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组化还可以指导个体化的治疗。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针对特定蛋白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帮助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靶向药物。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赫赛汀和曲妥珠单抗可以用于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另外,免疫组化在预防和筛查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可以检测一些早期癌变的标志物,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可以通过检测HPV病毒蛋白的表达来判断患者患有高危型HPV感染,从而及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起来,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区分疾病,评估预后和治疗反应,指导个体化的治疗,并在预防和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免疫组化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及其临床意义
5)、类癌(肺内分泌肿瘤)。 6)、支气管腺癌:包括腺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 腺泡细胞癌。
免疫组化与肺癌病理分型
• ①鳞癌标记抗体:CK17、包壳 素,P63,CK5/6联合表达,34BE12
• ②腺癌标记抗体:CK7,CK8/18、 CK19 、CEA、SC(分泌成分)、NaspinA 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
• ④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s)阳性表5
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
•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 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 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 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 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 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 ①检测腺癌或NSCLC-NOS的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EGFR)突变状态,因其能预测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包 括: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埃克替尼;
• ②与鳞癌相比,腺癌是培美曲塞治疗有效、 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 ③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珠单 抗治疗的鳞癌患者。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 CD23, CD10 ,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 其它:LCA,CD15,CD30,MPO ,CD34,TdT,这些抗体用于淋巴 瘤33个亚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与肺癌预后及治疗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及其临床 意义
肿瘤的组织学分型:
1)、鳞型细胞癌:简称鳞癌、包括梭形细胞(鳞) 癌。

临床免疫组化意义

临床免疫组化意义

临床免疫组化意义(2010-05-07 21:46:36)转载▼标签:分类:免疫组化杂谈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志,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志,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志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无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无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医治越无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医治越无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水平越高。

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医治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水平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志,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水平、浸润、转移、预后亲密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少数腺癌表达CEA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理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渐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肺癌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肺癌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肺癌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刘景坤;王曼;万发义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15)001
【摘要】目的观察癌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癌组织中表达特点.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结果两种单抗表达特点基本一致,PCNA阳性表达率(90.0%)明显高于P53(77.8%).肿瘤细胞分化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越高,而P53则与之相反.结论P53蛋白和PCNA是目前肺癌免疫组化研究的最佳标志物,在观察肺癌的分化、增殖、浸润、转移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刘景坤;王曼;万发义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230医院病理科,;沈阳军区230医院病理科,;沈阳军区230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利用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法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廖晓波;胡冬煦;周新民;喻风雷;袁运长;陈名久
2.上皮性卵巢肿瘤中p53、nm2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及意义 [J], 丁晓萍
3.肺癌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J], 王曼;刘景坤;万发义
4.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姜涛;刘玉林;李晨;程庆书;刘锟
5.肺癌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J], 刘景坤;王曼;万发义;张哲;梅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

结果:VEGF在非小细胞癌患者和肺良性病变患者中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明显(P<0.0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和病灶大小、P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结论:VEGF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lung benign lesions,all patients were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levels. Results:VEGF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lung expressio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lesions comp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1),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EGF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the lesion size,PTNM staging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closely related. Conclusion:VEGF can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NSCLC.[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EGF;immunohistochemical肺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免疫组化的在病理中的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的在病理中的临床意义

1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预后越好。

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阳性反应弱阳性或阴性。

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

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

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

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

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01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肿块或结节,有助于
初步诊断。
病理学诊断
02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
断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
免疫组化检查
03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预
后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0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技术
通过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体,利 用光信号的放大效应,提高检测 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利用酶催化反应放大信号,对肺 癌组织中的抗原进行定量检测,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肺癌免疫组化新靶点
PD-L1
程序性死亡配体-1,是肺癌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通过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可预测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 的反应。
肺癌免疫组化பைடு நூலகம்治疗指导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肺癌 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从而选择更合适 的治疗药物和方案。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特定蛋 白的表达情况,可以为靶向治疗提供 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04
肺癌免疫组化的研究进展
肺癌免疫组化新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对肺癌 组织进行染色,可同时检测多种 抗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 性。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及其临床 意义
目录
• 肺癌概述 •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标记物 • 肺癌免疫组化的临床意义 • 肺癌免疫组化的研究进展 • 结论与展望
01
肺癌概述
肺癌的分类和特点
肺癌的分类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 NSCLC又可以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 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精编】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精编】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免疫 组化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 分析,减少人为误差。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免疫组化操作指南和标准,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
临床转化应用
加强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水 平。
多学科合作
加强病理学、肿瘤学、免疫学等多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免疫组化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
总结词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常见的乳腺 癌免疫组化指标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
肺癌免疫组化诊断
05
案例分析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案例
总结词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在 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 。这些标志物的表达状态对于乳腺癌的分类 、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ER和PR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对内分泌治疗 敏感,而HER2阳性则提示患者可能从靶向 治疗中受益。
总结词
肺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肺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对肺癌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有助于肺癌的分类、分期和预后评估。常 见的肺癌免疫组化指标包括细胞角蛋白(CK)、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等。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诊断
总结词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对结直肠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

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5.071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张玉春,戴陆春睢宁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江苏睢宁221200[摘要]目的分析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诊断肺癌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效能以及对不同类型肺癌的鉴别准确性。

结果 67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肺癌47例、良性病变20例,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于腺癌诊断符合率100.00%,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846,P<0.05)。

结论肺癌诊断中,以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应用价值较高,除进行肺癌检出之外,还可进行肿瘤类型鉴别。

[关键词]胸水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肺癌;诊断[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8(a)-0071-04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eural Fluid Cell Wax Blocks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for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ZHANG Yuchun, DAI Luchun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ui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uining, Jiangsu Province, 221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pleural fluid cell wax block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in diagnosing lung cancer. Methods Sixty-seve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ng cancer admitted to Sui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2021 to March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ll of them were given liquid-based cytology and cell wax block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lung cancer were compared. Results Among the 67 patients, 47 cases of lung cancer and 20 cases of benign lesion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cell wax block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of liquid based cytology.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ell wax block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100.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iquid cytology (78.9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846, P<0.05).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pleural fluid cell wax block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a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and in addition to lung cancer detection, it can also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tumor type.[Key words] Pleural fluid cell wax block;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Lung cancer; Diagnosis肺癌在多年来一直作为高发恶性肿瘤存在,且病死率较高。

免疫组化标记物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标记物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标记物临床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来确定生物标志物的方法。

这些标记物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有关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的信息。

以下是免疫组化标记物在临床上的若干重要意义。

1.诊断性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肿瘤学中,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特定蛋白质标记物,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

免疫组化标记物还可用于诊断其他疾病,如免疫病理学上的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2.预后性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以为特定疾病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分析患者体内一些蛋白质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

例如,在乳腺癌中,通过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反应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治疗反应性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以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在癌症治疗中,例如通过监测肿瘤细胞标记物的变化,可以评估化疗或药物靶向治疗的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组化标记物还可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对于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4.分子分型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还可以帮助对特定疾病进行分子分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在肿瘤学中,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分子标记物,可以将肿瘤分为不同亚型,如乳腺癌的四亚型:雌激素受体阳性型(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HER2+)、三阴性型和基底样型。

这些分子亚型对于预测患者对不同治疗方式的反应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5.免疫治疗预测意义:免疫组化标记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抗原负荷、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以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等,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的反应。

根据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提高疗效。

总之,免疫组化标记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就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得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得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与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得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得抗体为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

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与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与组织芯片)与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与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就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得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得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就是免疫组化中首选得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

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得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得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得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得修复液就是pH6、0得0、01 mol/L得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得染色方法根据标记物得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与组织化学法,后者就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得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得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一、病理外检中常用抗体标记上皮类标记AE1/AE3最常用,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与低、中分子量角蛋白反应,肝细胞为阴性,而胆管细胞阳性,用于确定肿瘤为上皮源性;CAM5、2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包含CK8 与CK18,主要染色神经内分泌细胞与腺上皮,正常鳞状上皮阴性,用于染小细胞癌、胸腺瘤与梭形细胞癌、肝细胞癌:AE1/AE3 CAM5、2 (+),用于乳腺外得Paget’s病;CK34BE胞浆阳性着色,鳞状上皮与鳞状细胞癌阳性,用于染前列腺得基底层细胞,鉴别浸润癌,染涎腺肿瘤得肌上皮,用于染Mallory小体;EMA细胞膜/细胞浆阳性着色,上皮标记得替代品,浆细胞阳性,很好得内对照,用于染滑膜肉瘤、大细胞分化不良性淋巴瘤、L&H 富于淋巴细胞得结节状何杰金、脑膜瘤EMA(+)AE1/AE3(–)、浆细胞瘤;CK7与CK20胞浆阳性着色,两者联合应用可鉴别很多种癌得原发部位,CK7 常常在胃肠道得癌为阴性,CK20 只有胃肠道癌与Merkel 细胞癌阳性。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阐述了肺小结节的概念和诊断方法。

接着分析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特点以及免疫组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重点讨论了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的应用,总结指出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有效辅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对肺小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肺小结节、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穿刺活检、标本、应用、辅助、结论1. 引言1.1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早期肺癌的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肺小结节是早期肺癌的常见表现,但鉴别良恶性肺小结节仍然是临床上的难点之一。

传统的组织学检查对于鉴别肺小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为肺小结节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细胞内特定抗原的方法,通过染色技术对目标抗原进行定位,帮助诊断医师观察细胞内的结构和分布,从而诊断病变性质。

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诊断医师对细胞进行更准确的鉴别和分类,特别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正文2.1 免疫组化技术简介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高度亲和性和特异性相结合的原则,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包括抗原获取、抗体选择、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在免疫组化技术中,首先需要获取被检测物的抗原。

这可以是组织切片、细胞制片或细胞悬液等样本。

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特异性足够高的抗体,常见的抗体有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

接着,在样本中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抗体会被检测出来,通常会使用染色、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等方法识别抗原的位置和数量。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研究细胞或组织中一些分子的表达和定位。

免疫组化的指标是指在染色结果中被检测和观察的特定抗原或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方面的意义。

1.疾病诊断与定位: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和观察肿瘤生长和发展相关的抗原表达,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定位。

例如,一些特定的免疫组化指标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肺癌,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2.预后评估:免疫组化可以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指标的阳性率、表达强度和分布等因素,可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预后。

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与治疗反应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3.治疗选择与反应评估: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用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作为预测特定治疗药物反应性的生物标志物。

例如,在肺癌中,表达肿瘤相关受体表面蛋白的染色,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阿纳曲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的靶点HER2/neu,可以帮助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4.检测病理变化和异常:免疫组化可以帮助发现组织中的异常变化和病理变化。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发现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通过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可以确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异常调控情况。

5.基因功能研究: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特定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可以了解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过程。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选择和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免疫组化指标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组化意义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志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腺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志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志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1)、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2)、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无效:蒽环类抗生素与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无效。

(4)、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医治越无效,预后越好。

(5)、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医治越无效,预后越好。

(6)、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水平越高。

ER、PR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医治效果不好。

(7)、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水平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得一种标志,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与许多肿瘤分化水平、浸润、转移、预后亲密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8)、CEA 少数腺癌表达CEA(9)、Rb(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就是肿瘤抑制基因,调理细胞周期、(10)、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渐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11)、Nm23就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目前已被普遍使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得检测。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类型,其特征是细胞体积小、核-浆比高、细胞核略大、染色质深染,通常呈现出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现象。

免疫组化标记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标记物,可以辅助诊断和判断肿瘤的类型、预后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免疫组化标记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TTF-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在正常肺组织中主要在甲状腺和肺泡上皮中表达。

在小细胞肺癌中,TTF-1的表达呈现阳性,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志。

研究发现,TTF-1阳性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胸膜腔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参考文献:- Hiroshima K, et al. Expression of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in 402 consecutive lung carcinomas: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molecular phenotypes. Clinic Cancer Res. 2003;9:2118-2124.- Zhang Y, et al.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expression in breast carcinomas. Am J Surg Pathol. 2010;34:1881-1885.2. CD56(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CD56是一种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

在小细胞肺癌中,CD56的表达呈现阳性,可以用于鉴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Fujiwara T, et al. Expression of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1 protein i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its implication in cell adhesion and drug resistance. Cancer Res. 1993;53:5269-5273.- Ishiwata T, et al.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1 i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and its involvement in cell motility and invasion. Cancer Res. 1996;56:5902-5910.3. Chromogranin A:Chromogranin A(CGA)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中广泛表达。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一、免疫组化技术简介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指利用成像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定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通过检测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表达水平,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组织类型、确定诊断和评估预后。

在肿瘤的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病理学、分子肿瘤学及分子影像学等领域,成为肿瘤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免疫组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多种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蛋白质标记物,包括CK7、TTF-1、p40、napsin A等。

这些标记物的检测可以协助病理医师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准确诊断,提高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能力。

TTF-1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度特异性表达,在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K7则广泛表达于NSCLC中,能够协助鉴别NSCLC与其他类型的肺癌。

免疫组化技术也能够帮助鉴别不同亚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免疫组化技术可通过检测ALK、ROS1等融合基因的表达来识别肺腺癌中的ALK和ROS1阳性患者,为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检测EGFR蛋白表达水平,对EGFR-TKI靶向治疗的疗效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三、免疫组化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在肺小结节的早期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肺小结节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需要依靠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

而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在镜下快速准确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特别是对于那些病理类型不明确的病例,免疫组化技术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帮助鉴别肺小结节的良恶性,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如CK7、TTF-1等,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协助确定肿瘤的来源和类型,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15%。

免疫组化标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的存在与否,从而帮助医生确诊和评估疾病。

对于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该肿瘤与其他类型的肺癌。

一种常用的标记是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它是一组细胞骨架蛋白,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

小细胞肺癌细胞通常呈现强阳性的细胞角蛋白表达,这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肺癌进行区分。

另一个常用的标记是CD56,它是一种神经细胞黏附蛋白。

CD56通常在小细胞肺癌细胞中高表达,而在其他类型的肺癌中很少见。

因此,在免疫组化标记中检测CD56的表达可以帮助确认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除了细胞角蛋白和CD56外,神经内分泌标记也常用于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

由于小细胞肺癌细胞常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如分泌神经肽和激素,因此检测神经内分泌标记的表达可以帮助确定该肿瘤的类型。

常用的神经内分泌标记包括类胰岛素瘤多肽(chromogranin 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酮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免疫组化标记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PD-L1的高表达与免疫治疗的潜在有效性相关。

因此,在免疫组化标记中检测PD-L1的表达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标记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细胞角蛋白、CD56、神经内分泌标记等的表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并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组化标记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准确和重要,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2)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2)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2)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本文将继续介绍一些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

1. Ki-67Ki-67是一种核抗原,可以衡量细胞的增殖指数。

它在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Ki-67表达水平越高,说明该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越快。

因此,在肿瘤研究和诊断中,Ki-67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物。

在乳腺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Ki-67的表达水平都被证明与预后密切相关。

2. CK5/6CK5/6是一种细胞角质蛋白,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和基底细胞衍生的上皮细胞中。

在乳腺癌中,CK5/6通常表达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中,具有较好的诊断和分子分型的价值,有时还可以用于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类型和预后。

3. ERER是雌激素受体的简称,主要表达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ER的阳性率对于乳腺癌的分类、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ER阳性的乳腺癌通常具有较好的激素依赖性,这种癌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雌激素药物的使用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ER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4. PRPR是孕激素受体的简称,主要表达在乳腺的上皮细胞中。

PR的阳性率也是衡量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ER类似,PR阳性的乳腺癌也具有较好的激素依赖性,这种癌症的治疗也是通过抗雌激素药物的使用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PR的检测方法同样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5. Her-2Her-2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主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Her-2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Her-2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单克隆抗体药物来治疗,这种药物通过靶向Her-2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6. CD20CD20是一种B细胞特异性膜抗原,在B淋巴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CD20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晚期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地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地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CK20,EMA,CEA,-CA15-3,SCLC , E-Caldeherin, 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相关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肿瘤的组织学分型:
1)、鳞型细胞癌:简称鳞癌、包括梭形细胞(鳞) 癌。
2)、腺癌:包括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 管癌、肺泡细胞癌。
3)、腺鳞癌。 4)、未分化癌:分为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型、 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和大细胞癌(包括 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5)、类癌(肺内分泌肿瘤)。 6)、支气管腺癌:包括腺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 腺泡细胞癌。
• 、埃克替尼;
• ②与鳞癌相比,腺癌是培美曲塞治疗有效、 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 ③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珠单 抗治疗的鳞癌患者。
• ④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s)阳性表5
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
•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 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 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 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 其它:LCA,CD15,CD30,MPO ,CD34,TdT,这些抗体用于淋巴 瘤33个亚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8/14/-NOS的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EGFR)突变状态,因其能预测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包 括: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 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7
欢迎指正 共同探讨
谢谢大家!
免疫组化与肺癌病理分型
• ①鳞癌标记抗体:CK17、包壳 素,P63,CK5/6联合表达,34BE12
• ②腺癌标记抗体:CK7,CK8/18、 CK19 、CEA、SC(分泌成分)、NaspinA 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
• ③小细胞肺癌标记抗体:NSE(神经元特异 性烯醇化酶70%),CgA,Syn, Leu7,CD56,TTF-1呈阳性,CK可阳性
•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 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 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 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
6
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
• 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 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 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 其有效。
• ④细支气管肺泡癌抗体:表面活性物质阿朴 蛋白(SAP)、Kp16D蛋白、α1-AT
3
肺癌和淋巴瘤鉴别
• 淋巴细胞标志物: T cell标记物: 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 CD23, CD10 ,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