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纵断面设计4-2
《纵断面设计》课件
调整结构:根据桥梁类型和材料调整结构
调整材料:根据桥梁类型和施工条件调整 材料
调整施工方法:根据桥梁类型和现场条件 调整施工方法
PART SIX
案例名称:北京地 铁10号线
设计特点:采用纵 断面设计,提高乘 客舒适度
设计难点:如何平 衡乘客舒适度与运 营效率
设计成果:成功解 决了设计难点,提 高了乘客满意度和 运营效率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Biblioteka CONTENTSPART ONE
PART TWO
纵断面设计是道路、 铁路、管道等线性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
纵断面设计是指在 平面图上表示出沿 线地形、地貌、地 质等特征
纵断面设计需要考 虑沿线的地形、地 貌、地质、水文等 因素
挡土墙:用于支撑和保护边坡,防止滑 坡和坍塌
排水设施:用于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防止积水和侵蚀
挡土墙类型:包括重力式、悬臂式、扶 壁式等
排水设施类型:包括排水沟、排水管、 排水井等
挡土墙和排水设施的设计原则:安全、 经济、美观、环保
挡土墙和排水设施的施工要点:材料选 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PART FOUR
确定设计高程的目的:保证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高程的确定方法: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计算和选择 设计高程的确定原则:满足交通需求,保证行车安全,保护环境 设计高程的确定步骤:收集资料、分析计算、选择方案、确定高程
确定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纵坡 确定竖曲线: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竖曲线 设计纵断面:根据纵坡和竖曲线设计纵断面 优化纵断面:根据交通量、地形地貌等因素优化纵断面
道路勘测设计纵断面设计PPT课件
(1) 各级公路纵坡长度限制,见表4-10;
各级公路纵坡长度限制
表4-10
汽车专用公路
一般公路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二
三
四
地形
平 原重 微丘 丘
山岭
平山平山平山平山平山 原岭原岭原岭原岭原岭 微重微重微重微重微重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2
150 0
/
/
/
/
/
/
/
/
/
/
/
/
纵
3
800
第20页/共132页
1、最短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是指纵断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最小长度。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 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的,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的路段会 产生增重与减重的频繁变化,导致乘客感到极不舒适,车速越高越感突出。另外,坡长太 短,变坡点之间不能设置相邻两竖曲线的切线长;此外,对两凸型变坡点间的距离还应满 足行车视距的要求。考虑上述因素,应对最小坡长加以限制。
低速路取高限,见表1-1和表1-2。
与容许速度V2 相对应的纵坡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可按下式计算,即
i2 D2 f
第16页/共132页
式中:
i2―――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D2―――与容许速度V2对应的动力因数,见图2-4; 当汽车在坡度小于或等于不限长度最大纵坡
的坡道上行驶时,只要初速度大于容许速度,汽车 至多减速到容许速度,与坡长长短无关;当实际坡 度大于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时,为防止汽车行驶速 度低于容许速度,应对其坡长加以限制。
表46是东风eq140载重汽车装载75时各计算行车速度下理想的最大纵坡i20理想的最大纵坡理想的最大纵坡i1i1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i2i2表表4466计算行车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滚动阻力系数10101015202020减速范围v1v28060805580506040402530202015动力因数d1d22330233223333035545857585858119i1i21726172817292127444948494949h1000105i1i21422142414251725374140414141h2000093i1i21118112011211318303433343434h3000082i1i20915091609171014242827282828最小纵坡minimumlongitndinalgrade为使道路上行车安全快速畅通希望道路纵坡小一些为好但在挖方路段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通的路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隧道工程4-2-3 隧道平纵横断面设计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1) 隧道的基本情况 包括隧道的进出口位置、洞门型式、 明洞里程、线路的方向、隧道纵断面 的地面起伏情况等,这类内容是隧道 的基本情况
第4页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2) 地质情况
• • • • • •
第5页
隧道的地形地貌 地质岩性、产状 节理产状 地下水情况 环境等级划分 特殊地质
第7页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5) 隧道平面及辅助洞室 隧道平面的设计,可以得到隧道的 线路形式、线路间距、曲线或缓和曲 线的分布等。辅助洞室是隧道附属建 筑中很重要的一个设计内容,辅助洞 室的设置位置一般是从纵断面中得到 的。
第8页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6) 线路坡度设计 在图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就是隧 道的坡率、坡道长度、变坡点位置和 变坡点的高程。
第9页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7) 地面标高及里程 隧道结构中要明确的标明隧道相应 里程的地面标高,通过计算地面和轨 面的高差,可以得知隧道的埋深情况, 以此判断隧道是按深埋还是浅埋进行 检算。
第10页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在隧道纵断面图中,要有相应的图 例、平面曲线参数表、隧道线间距加 宽表等。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3) 围岩等级及其长度 隧道的衬砌结构设计是与围岩等级 相关的,通过围岩等级的描述,可以 选择特定的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同时 也由此可以得到隧道结构的经济指标 等。
第6页
6.隧道纵断面设计实例
(4) 施工方法 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与围岩的等级、 开挖断面等有关,对于已选定的线路 等级和隧道线路形式(单线双洞或双 线单洞),施工方法一般仅与围岩的 等级相关。
第11页
施工组织-第13讲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
二、横向运距如何确定?当重载方向有上下坡时,如何 确定实际运距? 第①步,计算横向水平运距,开挖路堑用公式:
dp Wk L'k mk H k l1 n p hp 2 2
填筑路堤用公式::
(4—4)
Bp dk L' p m p H p l2 nk hk 2 2 第②步,根据横向水平运距 L' L' p k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
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单元 (一)编制依据
1. 根据全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桥涵工程与其它工程的 协调关系及施工方案、工期、大宗料供应安排等。
2. 桥涵工程及其它有关工程设计文件,如桥涵设计图、线路 平面、剖面图、路基设计图、桥址平面图、桥涵工程数量 表、测量及线路诸表等资料。 3. 施工调查资料。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
小结: 1、桥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2、文件组成及内容 3、编制程序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成及内容
①说明书; ②图纸; ③ 附表。 (三)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
纵断面设计-纵坡及坡长
纵断面设计-纵坡及坡长第一节概述路线纵断面图:沿着公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公路的纵断面。
纵断面图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把公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公路的空间位置。
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公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综合考虑路基稳定、排水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路线纵断面图的构成:纵断面图上由两条主要的线和文字资料两部分构成;(1)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2)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线,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公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两种线形要素所组成。
直线(即均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水平长度及纵坡度表示的。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坡度的大小,用高差与水平长度之比量度,即路线纵断面图上的标高:(1)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如下: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和坡长限制(一)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纵坡大小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后合理确定。
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2)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
4.2 纵断面设计详解
路线纵断面的设计线就是路基边缘各点的连线。
相交之点称为转坡点(变坡点),两转坡点间坡段起伏的大小用纵 坡度表示。
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基中心线的原地面标高的连线称为地面线。
地面标高:地面线上的各点标高。
设计标高:对于新建公路,设计线所表示的路基各点的标高。在旧 路改建时设计标高系指路面中心线的标高。
➢合成坡度
公路在平曲线地段,若纵向有纵坡并横向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既 不在纵坡上,也不在横向超高上,而是在纵坡和超高的合成方向上.
在急弯与陡坡相重合时,将由路面上的超高横坡度与纵坡度按 合力方向所构成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I i2 j2
式中:I—弯道上的合成坡度,%; i—弯道超高横坡度,%; j—弯道上的纵坡度,%。
水平距离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即
i平均
H L
《标准》规定: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 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 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 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城市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1.0%。对于海拔3000m以上 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0.5%~1.0%。
当连续纵坡度超过4%时,应按表4-11限制其坡长。限制的办法是 在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大于3%,其长度 一般小于100m。
在实际设计纵坡时,有时某一坡段长还未达到限制长度时,需变 换另一坡度,其长度按坡长限制的规定进行折算。
例4-4:某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先设纵坡8%长120 米,接着可设纵坡7%长多少米?
4.2.2.2 最大纵坡度
最大纵坡度是指在设计纵坡时各级公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它是路线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纵断面设计课件
继续保持安静
(2)汽车得牵引力 ①开动发动机,合上离合器 把驱动轮扭矩Mk 按理论力学化为一对力偶T与Ta , Ta与路面摩擦力F抗衡;T称为牵引力,与车轮前进方向一致,取正值。当增大Mk时,T也增大,汽车加速,但加速后,R也增大,直至T与R平衡时,汽车又等速行驶。 ②脱开离合器 脱开离合器时,汽车滑行, Mk =0,T=0,使汽车前进得力R可以使汽车减速(R<0),加速(R>0),等速(R=0)。 ③制动 制动相当于在驱动轮上加一个制动扭矩M制。在制动时Mk =0, M制产生负牵引力,汽车就是否前进决定于负牵引力与R得大小、
第二节 纵 坡
一、最大纵坡
1、定义 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得最大坡度值。 2、作用 就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得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得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
3、最大纵坡得确定 《标准》采用得代表车型就是载重8t得东风重型货车(功率/重量比为9、3W/kg)。 根据D-V曲线与公式 ,就可以确定最大纵坡。
④牵引力T与扭矩Mk之间得函数关系式
⑤牵引力T与功率P之间得函数关系式
3、汽车运动方程
驱动力T为节流阀全开得情况。如果节流阀部分开启时,要对驱动力T进行修正。修正系数用U表示,称之为负荷率,一般负荷率U=80~90%。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有足够得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当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代数与相等得时侯,称为驱动平衡。驱动平衡方程式(也称汽车得运动方程式)为: T=R= Rw + RR + RI
路线纵断面线形布置包括路基设计标高、纵坡、变坡点。 其中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如下: 1、新建公路得路基设计标高: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得外侧边缘标高;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改建公路得路基设计标高: 一般按新建公路得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得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 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
dy 2 r = [1 +( ) dx
]3 / 2 /
d2y dx 2
dy d2y 1 = i, = 2 k dx dx
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 r = k(1+i2)3/2 竖曲线底部的切线坡度i 较小, 竖曲线底部的切线坡度 i1 较小 , 故 i12 可略去不 计 ,则竖曲线底部的曲率半径R为: 则竖曲线底部的曲率半径R R = r ≈ k 二次抛物线竖曲线基本方程式(通式) 二次抛物线竖曲线基本方程式(通式)为
第三节 竖曲线 1.定义: 定义: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 , 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 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 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 变坡角: 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 变坡角 : 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 , 通常用坡度值 之差代替, 表示, 之差代替,用ω表示,即 ω=α2-α1≈tgα2- tgα1=i2-i1
1 2 y= x + i1 x 2R
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 (1)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 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 L = xA - xB
L = Rω , R= L
ω
(2)竖曲线切线长T: 竖曲线切线长T 因为T 因为T = T1 = T2,则LRω T= = 2 2B
i
2
(3)竖曲线外距E: 竖曲线外距E
i3 凹型竖曲线 ω>0 i1 α1 i2 ω α2 凸型竖曲线 ω<0
2.竖曲线的作用: .竖曲线的作用: 作用 其缓冲作用: (1)其缓冲作用: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 变坡点的突变。 变坡点的突变。 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 (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 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 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 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 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 3. 竖曲线的线形 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 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 《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 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 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
竖曲线外距E 竖曲线外距E: 上半支曲线x = T1时: 下半支曲线x = T2时:
T12 E1 = 2R
T2 2 E2 = 2R
由于外距是边坡点处的竖距,则E1 = E2 = E,
故 T1 = T2 = T
T2 E= 2R 或 Rω 2 L ω T ω E= = = 8 8 4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一)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 1.缓和冲击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
x2 y= 2R
式中: 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 式中:x——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 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 y——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 , 即竖曲线上任意点 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 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 与坡线的高差。 与坡线的高差。
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 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 度分别为i 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 度分别为i1和i2。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 包含抛物线底(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 不含抛物线底( (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
1 2 x y= 2R 2R
v2 V2 V2 a= = , R= R 13R 13a
根据试验,认为离心加速度应限制在 ~ 根据试验,认为离心加速度应限制在0.5~0.7m/s2比较 合适。我国《标准》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值, 合适。我国《标准》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值,相当于 a=0.278 m/s2。
Rmin V2 , = 3.6 或 Lmin V 2ω = 3.6
T2 Lω Tω E= ,E = = 2R 8 4
A
(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 )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x2 x2 h = PQ = y P yQ = + i1 x i1 x = 2R 2R
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h’ 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 ’为:
( L x) 2 h' = 2R
L-x i2 h’ h
(3)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 )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x2 x2 h = PQ = y P yQ = + i1 x i1 x = 2R 2R
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h’ 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 ’为:
( L x) 2 h' = 2R
为简单起见,将两式合并写成下式, 为简单起见,将两式合并写成下式,
1 2 y= x + i1 x 2k 式中: 式中:k——抛物线顶点 抛物线顶点 处的曲率半径 ;
B
i1——竖曲线顶 竖曲线顶 点处切线的坡度。 (底)点处切线的坡度。
A
对竖曲线上任一点P 其切线的斜率(纵坡) 对竖曲线上任一点P,其切线的斜率(纵坡)为
iP = dy x = + i1 dx k
当x=0时,ip=i1; 时 当x=L时, i = L + i = i 时 p 1 2
式中: 式中:R——抛物线顶点 抛物线顶点 处的曲率半径
A
B
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 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 度分别为i 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 度分别为i1和i2。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 包含抛物线底(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 不含抛物线底( (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
k
抛物线顶点曲率半径:k = 抛物线顶点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
L L = i2 i1 ω
竖曲线半径R系指竖曲线顶(底)部的曲率半径。 竖曲线半径R系指竖曲线顶( 部的曲率半径。 若竖曲线包含抛物线顶点, 若竖曲线包含抛物线顶点,则 R=k。 R=k。
若竖曲线不包含抛物线顶点, 若竖曲线不包含抛物线顶点,则竖曲线半径指竖曲 线的顶(凸竖曲线)或底(凹竖曲线) 线的顶(凸竖曲线)或底(凹竖曲线)部的曲率半 径。可按下面的方法计算: 可按下面的方法计算:
2.时间行程不过短 .时间行程不过短 最短应满足3 行程。 最短应满足3s行程。
Lmin V V = t= 3.6 1.2 则 Rmin V = = ω 1.2ω L min
3.满足视距的要求: 满足视距的要求: 凸形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 4.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