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域下我国老人长期照顾模式问题的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并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随后,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以期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日益严重。
空巢老人,即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他们面临着许多养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生活照料不足: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上往往缺乏必要的照料。
他们可能面临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疾病无人照顾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他们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精神慰藉缺失:空巢老人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
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经济支持不足: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仍有部分空巢老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养老保障。
他们可能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医疗费用难以承担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服务不足:在农村地区,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服务相对较少。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康复、照料等服务,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养老问题时更加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及解决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及解决对策【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导致了养老困境的出现。
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以及养老困境所带来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加大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力度等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养老困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要想解决这一长期且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养老困境。
【关键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困境、政府服务体系、社会养老保险、多元化养老方式、养老服务质量、老年人精神关爱、挑战、共同努力。
1. 引言1.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以及老龄人口数量增多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造成了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1.养老金不足:由于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尚未完善,很多老年人只能依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医疗和生活费用。
2.养老服务不足: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机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数量和服务质量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养老照料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下降,但是他们又缺乏有效的家庭照料,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困境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发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力度。
1.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人口结构失衡,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低生育高寿命时代,老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共生视域下隔代教育的透视与思考
共生视域下隔代教育的透视与思考共生视域是指不同物种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互相依赖、相互协作的一种生存模式。
在隔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共生视域的理念,构建出一种互动、协同、共生的教育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又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隔代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隔代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形式,指的是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还能传授前辈的经验和知识,增加孩子的教育资源。
同时,孩子也能为老年人带来喜悦和快乐,增强家庭亲密度和家人间的感情联系。
然后,我们应该关注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老年人和年轻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教育观念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老年人更多关注孩子的礼仪和文化修养,而年轻人更重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向和方法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除此之外,隔代教育还需注意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同时避免老年人过度疲劳或照顾孩子过度,导致身体不适或心理压力过大。
接着,我们可以从共生视域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一种互动、协同、共生的隔代教育模式。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家庭制度的建立和规范,明确老年人和年轻人在隔代教育中的职责和角色。
可以明确老年人负责精神、文化和人生经验的传递,年轻人负责智力和技能的培养和支持。
同时,要注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其次,我们可以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互动环境。
隔代教育需要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密切沟通和交流,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和信任感,鼓励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可以通过家庭活动的组织,促进不同年龄段的人员之间在游戏、健身、文艺等方面的互动,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社交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家庭氛围。
隔代教育应该是一种亲情和幸福的体验,而非不健康、不和谐的折磨。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家庭模式的逐渐瓦解和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下,互助养老模式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养老方式。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愈加突出,亟待找寻解决对策,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探讨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1. 社区资源不足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缺乏足够的社区资源和专业服务人员,导致互助养老模式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法律政策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养老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互助养老模式的规范和监管不够到位,给养老机构和个人互助养老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 文化心态尚未转变在我国传统社会观念中,子女赡养老人是一种常态,老年人也习惯依赖子女,互助养老观念还未形成。
加之我国的大环境下,个人难以形成互助养老的欲望和缺乏信任,导致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社区资源针对社区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贴心的关怀和照料。
2. 完善法律政策要加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规范和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养老机构的权责,有效防范养老服务市场的乱象和不良竞争,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 提倡互助养老文化在促进互助养老文化方面,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老年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主动参与互助养老活动,培养其共享优质养老资源的意识和自我保障能力。
政府也可以通过激励政策来鼓励互助养老行为。
4. 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养老意识,增强其自我保障能力。
引导老年人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其信息获取和社会融入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互助养老模式,并从中受益。
论老龄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多元共治
论老龄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多元共治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老龄社会的到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面对这一挑战,构建和完善老龄社会支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老龄社会支持体系中多元共治的理念与实践,分析多元主体在支持体系建设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共治模式优化和提升老龄社会支持体系的效能。
文章首先界定了老龄社会支持体系和多元共治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当前老龄社会支持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接着阐述了多元共治在老龄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和完善老龄社会支持体系中多元共治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期望为构建更加公平、有效和可持续的老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老龄社会的现状与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转变,老龄社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共同面对的社会现象。
老龄社会,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的社会形态,其现状与挑战不容忽视。
现状方面,老龄社会的特征日益明显。
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与此同时,老龄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老年人口的增多加剧了社会养老负担,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与之相关的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给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挑战方面,老龄社会面临着多重困境。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不断增大。
如何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却相对有限。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是老龄社会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社会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也是老龄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异地养老服务协同工作,旨在实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然而,这一进程中依然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资源配置不平衡我国目前存在养老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城市地区和发达省份,养老资源相对充足,而西部和农村地区养老资源却较为匮乏。
异地养老服务协同工作时,如何加强资源统筹和调配,实现资源共享,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对策一:加强跨区域养老资源的调配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各地加强协调合作,共享养老资源。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培育、企业服务等方式来提高区域间的养老资源互通。
同时,可以推广新技术、新业态,鼓励各地养老机构在服务上进行创新,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品质。
问题二: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许多老年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居住环境转移到新的地方,以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由此,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推进时,如何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提高老年人的信任度,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策二: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对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及时反馈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高服务质量非常有利。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相关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异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问题三:安全管理风险多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和行动能力的不同,使得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风险增加。
异地养老服务协同工作时,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对策三:严格管理规范政府可以发布相关政策,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对各地养老机构进行监督和检验。
此外,可以提高服务机构的自觉性,让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中更加注重安全管理问题。
总之,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推进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老年人养老需求及照护模式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2022年第8卷第12期Vol.8, No.12,2022老年人养老需求及照护模式的发展现状及思考段欣1,黄金2,仇铁英2(1.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011)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态势的迅速发展,如何精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本文重点总结了我国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问题、国内外典型的养老模式以及现阶段国内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以期为构建更加符合我国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居家护理;健康;慢性病;社区护理中图分类号:R 59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709-1961(2022)12-0084-07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care needsand related service models among the elderlyDUAN Xin1,HUANG Jin2,QIU Tieying2(1. Xiang Ya Nursing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13;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Second Xiangya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11)ABSTRACT: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he population aging,how to precis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lderly care in China, typical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lderly care models, with a view to lay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a better service model that meets the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KEY WORDS:elderly care model;aging of population;home-based care;health;chronic disease; community care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1]。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
在互助养老模式下,参与者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对互助养老缺乏认识和了解,导致参与意识不强。
这就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加强对互助养老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居民对互助养老的认知度,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互助养老模式在小区居民中开展还存在一些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小区居民互助养老方面组织开展的时间、形式不尽人意,会影响到居民的积极性。
要针对实际情况,设计更加贴近居民实际需求的互助养老项目,可以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以及线上线下需求量身定制。
互助养老模式中,资源共享不够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一些互助养老项目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老年人得到的资源较为丰富,而一些地区或者一些社区缺乏相关的资源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资源交换平台,由政府或者社会组织进行资源的调配,确保资源的均衡供应。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在运行中也面临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互助养老模式大多是基于社区自发组织的,对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低。
为了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可以建立健全一套培训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准。
当前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在政策和法律保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我国的养老政策发展相较于外国还有一定差距,对于互助养老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也需要更加完善。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互助养老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确保互助养老合法合理的权益得到保障。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尽管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提高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效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互助养老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照护模式
对于失能老人的照护,不同的地 区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不同的照 护模式,这些模式在实践中都存 在着不同的问题。
研究意义
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 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 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改 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和建议,以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 量。
加大对失能老人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失能老人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照护服务的可及性 和覆盖率。
建立监督机制
政府应建立监督机制,对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 估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
加强照护队伍建设
加强照护人员的培训
为了提高照护服务的质量,需要对照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 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现有政策和实证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 关利益方的访谈,深入了解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02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现 状及问题
家庭照护模式
家庭负担重
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全天 候的照料,家庭成员往往需要 放弃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来照 顾老人,对家庭经济和生活质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 题及优化研究
2023-11-03
目录
• 引言 •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现状及问题 • 优化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对策建议 • 实证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老龄化社会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 断加深,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 不断增长,这给社会和家庭带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养老问题—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新模式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养老问题—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新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关乎全社会的大事,怎样才能让农村老人在老年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关爱和照顾,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新模式崭露头角,为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一、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养老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养老压力大。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占比较大。
由于农村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老年人缺乏养老保障体系。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体系往往不够健全,农村老人普遍面临着养老保障问题。
而且随着子女们都在外打拼,很多农村老人还要面对空巢养老的困境。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稀缺,养老服务水平较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二、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新模式的出现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新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村老人通过组织、协作和互助,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助互爱和共同发展。
通过社区化管理,加强对农村老人的关爱和照顾。
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模式强调社区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和管理机制,为农村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和帮助能力。
在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模式下,老年人可以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发挥自己的老年人特有的管理和帮助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活动。
提高农村老人的社会参与度。
农村老人社区互助模式可以加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幸福感,使他们在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韧性治理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8), 4770-477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8651韧性治理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孔 通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23年7月8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7日摘要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韧性能力关系到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政策落实和目的实现。
在国家进入中度老龄化、“未富先老”的现实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运行和发展面临着“难以为继”的风险。
本文以韧性治理为理论视角,通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韧性能力提升框架,分析现阶段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空间、制度、组织、技术、心理方面韧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空间韧性;健全养老应急预案和机制提升制度韧性;加强党建引领的多主体参与巩固组织韧性;提升养老服务智能精细化水平强化技术韧性;建立常态化养老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心理韧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度老龄化,未富先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韧性治理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lience GovernanceTong Kong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Jul. 8th , 2023; accepted: Aug. 8th , 2023; published: Aug. 17th , 2023AbstractThe resilience of the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孔通and goal realization of the active aging strategy. Under the reality that the country is aging deeply and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s facing the risk of “unsustainab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ilience governanc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sys-tem,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resilience in space, system, organization, technology and psych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system at this stage, and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pension service facilities to enhance the spatial resi-lience; improve the emergency plan and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for the aged and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strengthen 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led by party building to consolidat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and refinement of old-age care services and strengthen technical resilien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establishing normalized emergency knowledge education for the aged and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KeywordsModerate Aging, Aging-before-Wealthy,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System, Aging at Home, Resilient Governanc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现阶段,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社会保障措施,其发展状况和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挑战及发展策略,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背景,包括人口老龄化现状、老年护理需求的特点以及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老年长期护理问题上的局限性。
接着,本文详细探讨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设计、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保障水平、资金来源、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制度设计、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的理解,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老年人福祉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国际经验详细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探讨如何将这些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借鉴。
讨论国际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主要挑战,如资金压力、服务质量的保障等。
在撰写这一部分时,需要结合最新的数据和研究,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应着重分析国际经验对我国的适用性和可借鉴性。
3.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范围,为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11275529_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研究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研究
文 / 王冬雨
有 效 应 对 我 国 人 口 老 龄 化, 事 关 国 家 发 展 全 局, 事 关亿万百姓福祉。面对农村老龄工作存在短板的现实困 境,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 服务,是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健全基本公共 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任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 规模大、发展快和不平衡等鲜明特征,其中不平衡首要 表现为城乡差异大。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全国 看,乡村 60 岁、65 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 23.81% 和 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 7.99 和 6.61 个百分点。但 寿 命 的 延 长 伴 随 着 自 理 能 力 的 下 降 ,老 年 人“ 长 寿 不 健 康 ” 问题较为突出。根据人口学预测,我国农村常住老年人 口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 85 ~ 94 岁 和 75 ~ 84 岁农村老年人中度失能状态平均持续时间分 别是城镇的 1.26 倍和 1.22 倍。从传统上说,我国的养 老模式主要是依靠家庭养老,在“依子而归”的农村更 是如此,由子女承担赡养义务并提供照护。人口老龄化 与工业化、城镇化交织并行,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家庭结构日益呈现出核心化、小型化、空巢化的特点, 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城乡经济社会 领域发展不平衡带来了城乡之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鸿 沟,农村地区对于失能老人提供的照护支持非常有限。 面对“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新要求,作为特殊 困难群体的农村失能老人已经成为民生保障的重点对象 和关键环节,亟待精准研判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现
老年人的家庭照顾问题与解决方案
老年人的家庭照顾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的家庭照顾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繁忙的生活节奏使得许多家庭无法全面关照年迈的父母或祖父母。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家庭照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老年人家庭照顾问题的原因1.1 工作压力和时间不足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工作任务变得繁重而琐碎。
许多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无法抽出时间来照顾年迈的家人。
长期以来,工作压力一直是导致老年人家庭照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迁往他处,离老人们越来越远。
这种情况使得老年人无人照顾,尤其是那些没有能力自理的老人,他们无法获得必要的日常生活帮助,心理和生理健康受到威胁。
1.3 技术缺乏和社交孤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这使得他们很难与他们的家人和社会保持良好的联系,导致社交孤立和情感上的孤独感。
二、解决方案2.1 社区照料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可以提供老年人家庭照顾的基本需求。
这包括日常生活帮助,如购物、做饭、清洁和洗衣等。
社区照料服务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娱乐活动,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身心健康。
2.2 家庭护理服务对于那些需要更专业的照料的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家庭护理服务员可以定期到老人家中进行护理工作,包括康复治疗、药物管理、生活指导等。
这可以解决老人们在照顾方面的实际困难,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2.3 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是社区和老年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通过志愿者组织,年轻人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帮助老年人。
这些志愿者可以陪同老人外出散步、购物或者提供简单的家庭照顾。
志愿者活动不仅提供了实际的帮助,还满足了老人们社交和情感上的需求。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社会养老的范畴内显得尤为严峻。
解决这类人的养老问题,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空巢”家庭的定义以及养老保障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简要介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一人口流动趋势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或定居,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
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养老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关爱、推动家庭支持等措施,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2. 阐述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现实意义来看,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困难。
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是指不同地区的养老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养老服务的提升和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异地养老服务协同已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
在协同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本文将就异地养老服务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作一分析。
一、问题1. 机构认知不足由于各地养老机构管理、服务理念、文化氛围的差异,造成机构间的认知不足。
这也制约了养老服务协同的顺利推进。
2. 信息共享不畅不同地区的养老机构由于信息共享不畅,让许多优质养老资源无法被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服务不均衡的问题。
3. 服务标准不一致不同地区的养老服务标准不一致,导致了老人跨区就医、就餐等服务的不便,增加了老人生活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4. 人才交流不畅由于各地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的背景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不能促进不同地区间的人才交流,会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养老服务协同的进程。
二、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鼓励各地养老机构积极承接异地老人,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2. 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养老服务资源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透明,让老人和家属更加便捷地获取各地的养老服务信息。
3. 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不同地区养老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推动各地养老机构之间的服务认知互通,减少因认知不足而产生的协同问题。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和交流,建立人才交流的平台,实现不同地区养老服务人才的互补和共同提升。
鼓励人才向养老服务重点地区流动,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
5. 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氛围通过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建设和服务理念的互通融合,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养老环境。
三、总结异地养老服务协同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解决策略
谢谢观看
1、照顾者的伦理困境
(3)心理辅导:照顾者在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同时,还需要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然而,由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限制,照顾者可能面临无法有效提供心 理辅导的困境。
2、老年人的伦理困境
2、老年人的伦理困境
(1)老年人自我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社会角色发生 变化。他们可能面临自我认知的困境,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需求和能力。
二、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1、照顾者的伦理困境
1、照顾者的伦理困境
(1)照顾者角色冲突: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照顾者可能面临多种角色冲 突,如个人情感与职业责任的冲突、满足老年人需求与保护其权益的冲突等。
1、照顾者的伦理困境
(2)隐私保护:老年人在交流过程中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如家庭矛盾、健康 问题等。照顾者需尊重老年人隐私权,并在必要时保护其隐私。
四、总结
四、总结
本次演示分析了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并针对每种困境提出了相应的 解决策略。这些策略涵盖了照顾者角色冲突、隐私保护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对 于提高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然而,本次演示所探讨的问题仅为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一部分,未来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他伦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四、总结
3、心理辅导
(1)提高社工心理辅导能力:为照顾者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培训,使其具备更 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老年人心理健康。
3、心理辅导
(2)建立老年人心理疏导机制:为老年人建立心理疏导和支持体系,提供定 期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 参与社交活动,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提高社区服务 的质量和水平,满足老年人的日常 生活需求。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培养专业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为 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04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提升老年人参与社区 治理的对策建议
政策层面的对策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 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老年 人的权利和义务,为老年人参 与社区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个人层面的对策建议
加强自我学习
01
老年人应注重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与社区治理的
能力,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参与意识
02
老年人应增强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积极关注社区事务,主动
参与社区治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优势。
维护自身权益
03
老年人应维护自身权益,关注自身利益和诉求,积极参与相关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加强与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实践,以更好地解 决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促进积极老龄化的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 参与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研究
目录
• 引言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参与社
区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参与社
区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目录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提升老年人参 与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成为社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参与对社区治 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原因分析
社会认知不足
社会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 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充 分认识到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应对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原有的单位福利服务逐渐转向社会,城市社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功能。
民政部于1989年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提出在全国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从1992年起,建立社区服务站被纳入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年度计划。
此后,由民政部门主推的社区服务业得到更快发展,养老服务成为社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2000年,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方向”。
2006年,全国老龄办、国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应对吴玉韶 李 晶[摘 要]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帮助的一种社会服务模式。
过去20年来,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匹配不足、“重设施轻服务”、需求识别不足与服务利用率低下、家庭责任相对弱化等问题。
未来,需遵循以社区为基础和家庭中心原则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老年照顾服务,完善家庭照顾支持政策,建设社区生活共同体,建立社区协同共担机制,推动设施与服务协调发展,提升社区专业服务能力。
[关键词]家庭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老年照顾[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4)03-0044-08[作者简介]吴玉韶,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李晶(通讯作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基本形成由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构成的养老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共识。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治理视域下我国老人长期照顾模式问题的思考
作者:陈鹏宇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4期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的长期照顾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在“就地养老”这一理念下,我国的老人长期照顾体系仍存在服务破碎化,公私力量无法整合的矛盾。
因此必须引入协同治理的理念化解养老资源整合的问题。
关键词长期照顾服务网络协同治理
作者简介:陈鹏宇,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181-02
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仅用将近发达国家一半的时间就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从7%提到了14%,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由于我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老年人口亟需照顾,因此妥善解决老年照顾需求成为目前亟需讨论的课题。
在面对资源缺乏,服务机制滞后,缺乏制度保障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老人长期照顾体系仍存在各体系间服务重叠或遗漏,服务专业化不足等等问题,我们应在长期照顾服务力量整合和再生推进上挖掘议题,尝试在中国特色的体系下实现长期照顾模式的新变革。
一、我国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照顾”这一名词,会有利于理解整个体系资源的分配构想。
老人长期照顾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照料,包括在医院临床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训练等,所以它涵盖了老人从生病住院,到出院在家庭或者护理中心进行康复,至常规的家庭照顾,日间照料中心或社区医疗站等一系列过程,不仅包括医疗和生活照顾,还包括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
目前我国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服务破碎化问题
服务破碎化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对服务对象来说,老人存在着医疗,生活和精神多方面的需求,需要一种能综合多种需求的服务模式,但目前的三种服务均存在其弊端,我国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家庭照顾、社区照顾、机构照顾的独立研究上,造成研究范式相对“板块化”。
这一模式被称为“服务的碎片化”,这种服务的割裂让照顾人员对老人提供服务时的局限性增大。
另一个方面是对整个体系来说,养老院隶属民政部门,而医疗机构隶属卫生部门,长久以
来“医护分离”,而对于老年人长期照顾,尤其是高龄老人来说,医疗和生活照料密不可分,因此当提供服务时,管理的分割让服务的整合很难进行下去。
因此,老人在医院,社区,家庭中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怎么确保服务的连续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服务的专业性不足
服务人员在整个长期照顾系统中的资源联结和整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员专业性不够高则很难令整合之路延伸下去。
从养老院到社区照顾中心,大陆地区因服务需大于求,导致服务只能满足基本需求;同时效率也需要提高,因为目前护理工作工资不高,招人困难,现有的护工就要面对庞大的服务对象,这要求其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效率来完成工作;最后是专业服务的培训匮乏,尽管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和教育部在2015年联合下发了《关于遴选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的通知》,着手职业院校老年护理专业的构建,但比照上世纪就开始搭建培训结构,如今已有完善认证制度的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不小的距离。
二、解决我国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问题的途径选择
针对我国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存在的服务碎片化、服务专业性不足等问题,笔者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引入协同治理的理念,提出以下建议:
(一)服务破碎化解决之路
1.以“医护”结合为目标的行政体系整合:
“医护”结合应成为制度改革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部门之间本位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医疗和养老部门之间的交流和互惠,根据协同治理理论,此举能加大共享供给和社会资本,进而高效的完成目标。
2. 以“就地养老”为目标的地区资源整合:
“就地养老”指在老人居住地由家庭,社区和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旨在保持老人熟悉环境中的支持资源,减少机构照顾压力的新型养老模式。
为了解决地区养护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的问题,首先就要发展“就地养老”,将各社区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将资源互补或者需求相近的社区划为同一区域,制定协同目标,做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互补。
3. 以协同高效为目标的机构整合:
由于我国老人群体庞大,照顾机构良莠不齐,能提供合格长期照顾的机构就更少,存在“养、护、医、送”四大功能的问题,机构的专业管理也存在很大不足,而长期照顾产品作为老龄社会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因此,机构内部协力的整合也应该受到重视。
首先,我国需要细化分级管理办法,明确需要照顾老人的依赖阶段以及适合社区照顾还是机构照顾,通过事前的评估为服务做好铺垫;其次,对于机构下派的不同部门的
专业人员来说,要通过与个案和督导的三方会谈避免可能出现的冲突扩大化;最后,要注重服务接收端民众的反馈,并在定期开办的研讨会中向管理高层提出建议,优化服务流程。
(二)服务专业性不足解决构想
服务的专业性不足主要体现在目前中国没有足够多的专业团队上。
专业的照顾人员能在资源传递中起到的协调作用,同时直接面向被服务者,对于民众的认知影响很大,影响着大众对于长期照顾体制改革的接受程度。
1.重视专业人才与团队建设: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首先要出台相关法规,明确长期照顾人才的定位,将其纳入编制,并且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其次,各级政府应组织团队,规划长期照顾人才专业培训,鼓励专科院校开办专业培训,给予一定补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跨学科的个案管理体系,针对个案,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医疗,护理,社工,保险等)为老人提供一整套流程的完整照顾,前期人力缺乏时可先针对最有需求且身边缺少亲戚好友照顾的老人提供,之后逐步普及。
2.注重利用互联网思维化解问题:
对于有居家照顾的需求者,通过互联网指派临近的有空余时间的居家照顾员进行照顾,这样不仅需求者能得到及时的服务,照顾者也能节省交通成本。
运用协同治理方式,在寻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之后,协同关系便有机会建立,通过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良性互动,使长期照顾的过程变得高效和人性化。
结合中国国情的特点,把互联网的思维和长期照顾结合可能是促进老龄产业改革的新推力,在社区内用互联网将需要长期照顾的老人连接成网络,刺激老人互相帮助,达到“赋权”;在机构中,将照顾员连接成网,利用扁平化管理互相激励,分享案例解决技巧,公开工作进程,可大大提高机构效率;在照顾员与有需求的老人之间,利用互联网将双方联结成网络,照顾员甚至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帮助老人亲属进行日常的居家照顾,这种“智慧养老”模式的潜力巨大。
老人的长期照顾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且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大陆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照顾体系的搭建,但目前仍存在服务难以整合的问题。
本文引入的协同治理在处理行政体系和服务机构关系,服务机构和和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均有借鉴作用,在大陆地区,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一个多方互惠的具有社会共识的目标,由中央政府明确政策规定后,通过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来推动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多元主体的互相尊重和信任至关重要。
福利多元主义下,我国的老人长期照顾体系在市场机制下如何改革,如何保证福利能被充分保障的同时不被过分依赖,如何明确民营照顾组织和公立照顾组织的关系,均是需要讨论的议题。
但是只有整合分化重叠的行政体系和资源,以“就地养老”为目标,积极发挥社区照顾的作用,提高机构照顾的效率,保证多元的个案管理人才输入才是目前整个体系改革的关键。
期
许未来政府与民间组织能建立更多互动关系,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长期照顾服务的创新,发动社会网络的巨大作用,共同推进老人各项服务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
[2]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
[3]陈晶莹. 老年人之长期照顾.台湾医学.2003,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