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2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解题
烛之武,郑国的大夫。 “之”介于姓和名之间的语助词。 退:使……撤退。 秦师:秦军
➢ 资料卡
《郑通志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 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 古代姓名的由来 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 虞舜 夏 商 周 2.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 鲁 韩 赵 魏 秦 楚 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 司徒 帅 尉 4.以动植物为姓——牛 马 龙 杨 柳 5.以数字为姓——伍 陆 万 6.少数民族的姓——金 翦 萨 慕容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
知人论世
•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42),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
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代表作《左传》以及现存最早的 国别体史书《国语》。
•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
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司马迁称左丘明为“鲁君子”。 •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
④“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何厌之有?”
晋伯无信,不可共事。 挑拨离间,拉拢秦君。
附之以据
⑤“既东封郑……唯君图之。”
推测未来,无益于秦。
申之以患
通过分析文本,你觉得烛之武的外交辞令 强在哪里?
• 讲究语言艺术。以退为进,没有半句为郑国乞
求的话语,反而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 秦国分析利弊,消除秦君戒心,获取其好感。虽 无一句为郑,却句句关乎郑国兴亡。
能力。
思维素养目标:
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 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文化素养目标: 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PPT(第2课时)
任务活动二:文本探究
3. 第二段段出现: ①“佚之狐言于……师必退。”
A.形象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即“才”)。 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 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任务活动二:文本探究
②辞曰:“臣之壮……也已。”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鲜 活。 ③公曰:“……”许之。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 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任务活动二:文本探究
4. 试分析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说秦过程 ①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亡郑无益于秦 ③存郑无害于秦 ④亡郑有害于秦 ①②③层层深入,论证严密;秦、晋、郑三者均涉及其中
任务活动二:文本探究
5. 人物形象分析 烛之武: (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郑 伯: (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2课时
选自《左传》
趣味导入
199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 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 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 万之师”的现代版。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 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我们上 节课所了解到的烛之武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今天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 “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 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 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 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 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7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继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之流利上口,起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作用;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有关《左传》的知识和“烛之武退秦师”相关的知识,下面回顾一下。
出示投影: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
2.《左传》记叙了上起,下迄。
各国内政外交的大小事件,它无论对和都有极大的影响。
3.翻译下列句子,并简述与其相关的史实。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学生稍作思考,然后指名一一作答)明确: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2.《左传》记叙的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
这部史书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应译为: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指的是公元前651年秦穆公拥立夷吾为晋惠公之事,“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则指夷吾公元前651年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而即位之后又反悔之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应译为: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这句话则指秦穆公在公元前636年帮助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之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让一位诵读基础好的同学先读一遍,然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诵读指导:“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要用平稳缓慢的语调读出。
“国危矣”则表现了佚之狐对郑国安危的忧虑,因此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因此,要读得坚定有力,露出胸有成竹之意。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是烛之武回答郑伯之言,即暗示了烛之武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又是他对只能虚度人生的无可奈何的慨叹,要读出伤感的基调。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发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之:指秦军。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而:表转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折。敝: 损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
因:依靠
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及:到达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若:如果。使:派
“言于郑 伯”相当 于“于郑 伯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师:军队。
之:代词,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
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 伯同意了。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
分
析
利
无害,有小利
弊 ,
层
层
深
将有大害
入
再论退兵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秦穆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 “耳根子软”的人吗?你如何看待他的退兵?
补充资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 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 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 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 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主谓之间。 厚:增强
乏困:缺少的 (东西)。形→名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 泛指主人。古今异义。
超出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疆,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 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 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 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烛之武退秦师2
烛之武退秦师2一、整体意知这篇文章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
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师。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了秦伯,分化瓦解了秦、晋的联盟。
秦伯不但不再围郑,还与郑人盟,派兵戍之。
晋国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撤兵,郑国亡国的危机消除了。
文章的中心人物烛之武,不计前嫌,受命于危难中,义无反顾前往敌营。
在大国国君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句句打动对方,终于说服秦君,解除国难。
烛之武的言行,表现了他的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思想,也表现出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为四段。
第1段:秦晋围郑。
第2段:临危受命。
第3段:说退秦师。
这是本篇的核心。
“夜缒而出”,这一步说明兵临城下之严峻形势,为烛之武的成功做了铺垫。
本段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步步紧逼,层层深入。
可分四层:第一层:(“夜缒而出”至“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第二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
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回顾往事,揭出晋的贪而不义,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而且留兵助守。
第4段:迫晋退兵。
二、学法引导1.本篇课文选自《左传》,学习本文,首先应结合以前学习过的《曹刿论战》了解《左传》的有关特点,并能结合课文,领会《左传》的叙事详细、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的特点。
2.本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烛之武,学习本文,可在文题中加“巧辞”二字,即“烛之武巧辞退秦师”,欣赏重点应是烛之武的说辞,应能说明其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思维清晰的特点。
3.学习本文要注意诵读,应能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语义,体会文章的妙处,要能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背景下,根据语境,对照注释,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语、句式,深入理解文意。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了解左丘明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姜姓,左氏,名明,鲁国 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师尚父姜子牙二十一世孙, 鲁国太史丘成之子。
继承父位,担任鲁国太史,推荐孔子位国相,撰写《左传》 (又称《左氏春秋》)和《国语》,生动记录西周和春秋时期的 重要史事,详细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成为中国传统 史学的创始人和开山鼻祖,尊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 祖”。
问 题 探 究
【思考4】鉴赏第四段 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读内容 1.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 这一段写晋军撤退,郑国解围,这是故事的尾声。 2.分析晋文公的想象特点 明确 虽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 势,雄才大略。
问 题 探 究
【思考5】你认为烛之武成功退师的原因是什么?进行一定 的阐述。 明确 ①善于分析利弊,处处为秦着想;②善于利用矛盾; ③善于揣摩心理;④语言艺术:“忠言顺耳”;⑤两国之 间矛盾本身就不大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 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解
题
《烛之武退秦师》
①烛之武,郑国的大夫。
②“之”,介于姓和名之间的语助词。
③退:使……撤退。
④秦师:秦军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为(wéi)晋军赐 若不阙(quē)秦 杞(qí)子 逢(páng)孙 不知(zhì)
问 题 探 究
活动2:解读内容 3.分析本段三个人物的形象。 明确 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志士:虽然“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 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 知难而上的勇士:两军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比退。”说明佚 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式有充 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善于听取意见,敢于自我检讨:积极听取佚之狐的建议,让烛之 武去秦国,且在烛之武流露出对之前待遇的不满之时,主动积极承认自 己的过错,并耐心劝解烛之武为国分忧。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译文: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图的:时考候虑。)呢?现在它已经把
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
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损害秦国
而使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秦伯说,与郑 说:通“悦”,高兴。
人盟,使杞子、 盟:结盟,名词→动词。
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
乃:于是。
在文言文中,方位、时间 名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前, 一般活用作状语 。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于:介词,“对” 以:拿,用
译文:
执事:办事的官吏,是对对方的敬称。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进见秦穆 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
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怎敢拿 (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且贰于楚也:
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攻打晋国, 但楚国兵败。随后,郑国恐惧被打击报复,又与 晋国联盟。
城濮(pú)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 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城濮(pú)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 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 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晋
晋
秦
崤山 军
公元前630年
秦 氾南
新郑
郑军
佚 之 狐 言 于 郑 伯 状语后置
曰:
若:假如。使:动词,派遣
“国危矣,若使烛之 师:军队。
武见秦君,师必退。” 之:代词,他。
公从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 之武去见秦伯,敌军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
( 烛之)武辞曰:“臣之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
高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2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佚(yì )之狐
使杞( qǐ )子、逢(páng )孙戍之
思考: 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 ②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 之武; 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承担了说退 秦师的重任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 (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盟,拉拢秦君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
亡郑
(表面)
对秦
无利,有小害
舍郑
对秦
无害,有小利
亡郑
(深入)
对秦
将有大害
分 析 利 弊 , 层 层 深 入
晋文公为什么没有向秦军进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知;以乱易整,不武。
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 的?
烛之武是如何说退 秦军的?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 到这一点的?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国以鄙远,君知其
诚恳,反问语气。 反问,语调略高。 委婉,平缓。 较轻,有力而肯定 拉长音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PPT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
君亦无所害
动词作名词,害处
越国以鄙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乏困 厚、薄
阙 亡 鄙
共其乏困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不阙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形容词作动词,厚,变厚;薄,变薄
6.特殊句式
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例句 是寡人之过也 夫晋,何厌之有
解析 “……也”表判断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课时2 走进一场没有硝烟,却激流暗涌的“春秋战事”
学习目标 把握细节心理,分析人物形象和论辩艺术。
情境任务
战地记者的头条报道
公元前630年,晋、秦、郑三国大战一触即发。假如你是一名战地记 者,要到前线追踪报道此事。你的每一篇报道,都会是新闻的头条。你 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把……作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认为。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词类活用
词语 盟 夜
朝、夕 东 赐 害 远
例句
解析
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
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活动二 梳理层次,把握情节线索 2.“烛之武退秦师”,“退”字是本文的线索。请分别用两个字(须含有 “退”字)概括下面的情节,并将其填写在①~④处。
佚之狐向郑伯推举烛之武去劝退秦师 ① 荐退
郑伯要求烛之武去劝退秦师
② 求退
烛之武游说秦伯退师
③ 说退(劝退)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 (2)优秀课件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秦
函陵
郑
氾南
整体把握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亡郑无பைடு நூலகம்于秦 存郑无害于秦 亡郑有害于秦
分析利弊 层层深入
人物形象
• 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 爱国情深
• 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明机智, 有勇有谋
5、古代姓名的由来
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1〕以姓为氏。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 姜、姚、任、伊等姓。 〔2〕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 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 彭、韦等姓。 〔3〕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 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邑。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 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4〕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5〕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
文学常识 一、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一〕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1〕《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 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2〕《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相传春秋时期 左丘明所著〕。
〔3〕《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 主编〕。
〔6〕以先人名或字为姓。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7〕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 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那么分别姓叔、季。
〔8〕以官职为姓。有籍、监、库、仓、将军等姓。 〔9〕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 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姓。 〔10〕以谥号为姓。 〔11〕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12〕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 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 〔13〕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教学
第二课时
内容回顾
1.朗读课文
秦晋围郑
2.故事概貌
临危受命
3.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主要人物:烛之武 主要事件:退秦师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要点解读
1.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 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2.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 深明大义,爱国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要点解读
①“佚之狐言于……师必退。”
烛
侧面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也可见佚之狐知人善
之 任的一面。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武
②辞曰:“臣之壮……也已。”
隆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
重
出
③公曰:“……”许之。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
场 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
义的一面。
要点解读
3.烛之武说服秦君的四点理由: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之薄也。
④约数。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⑤表处所。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重点词语积累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
阙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重点词语积累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部编版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最新版)
部编版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最新版)【题解】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题目译为“烛之武使秦国退军”,“退”是使动用法,使……退却。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译】晋文公、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而且从属/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依附于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以其无礼于晋:以,因为。
晋文公早年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作动词,驻扎)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对)②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译】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假如让烛之武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撤退。
”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伯说:“我没能早点重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这件事。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
辞曰:辞,推辞。
臣之壮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壮,壮年。
古时男子三十为“壮”。
犹不如人: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为,动词,做、干。
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过,过错。
然郑亡:然,然而。
子亦有不利焉:焉,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许之:许,答应。
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同“矣”,句末语气词)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③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教案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以烛之武“为什么退——怎么退——退的结果”三个问题引出文章相关语句,
再次熟悉情节。并归纳一些词语用法及宾语后置句。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 越国以鄙远。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之 何厌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侧面描写)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言描写)
③(烛之武)许之。
④(烛之武)夜缒而出。(动作描写)
明确:①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2、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
①烛之武——委婉,抓住对方心理。
②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③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在课文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并由学生自主、合作分析,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避免了就课文讲课文的的单调枯燥乏味。
查阅资料
梳理课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3)管仲与齐桓公
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4)比干与纣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之”宾语前置标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长音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态度诚恳,中速读。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反问语气 语速承前 语气平缓,诚恳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逐浪网 深圳游艇 租游艇 租游艇出海一天多少钱 游艇租赁 深圳游 艇会
定要记牢咯 壹各字都别能错の ”悠思第壹次见到她の阿玛如此严肃地对她说话 虽然别晓得为啥啊 但是他在小家伙心目中の形象既高大又光辉 他の话就是金科玉律 所以悠 思别由得也有点儿紧张起来 继而信誓旦旦地保证道:“阿玛 悠思保证 壹定好好学功课 记得牢牢の 壹各字也别会错 ”“好 悠思真是阿玛の乖女儿!今天の功课就是:燕 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只为壹人长 记牢咯没什么?”“回阿玛 记牢咯 ”听着悠思用那张樱桃小口向她汇报着今天从她阿玛那里“学”到の新功课 水清轻蔑地笑咯壹下:“秋 来只为壹人长?”那园子里の莺莺燕燕何止壹各、两各?爷那是在借诗言志吗?可是那又是在向谁言志?那府里现在可是有三位小格呢 时儿、元寿、天申 爷教给哪壹位小格 都是应该应分の 只是教给悠思格格 表错情咯吧 第壹卷 第728章 无果半天别见水清言语 悠思以为自己记错咯功课 今天她の阿玛极为认真严肃又万分期待の模样 令悠思丝 毫别敢出半点差池 但是眼看着她额娘の脸庞 没什么咯往日那或是和蔼可亲 或是嘲笑讥讽の表情 却是壹种从来没什么の 小格格形容别上来の样子 水清晓得悠思の小脑袋瓜 里在想啥啊 她别想让小格格为难 但是她也别想就那么向他妥协 他们之间の矛盾 是理想与现实之间の激烈冲突 别是鸡毛蒜皮の家长里短 别是诸人之间の争风吃醋 别是壹 两句唐诗宋词就能彻底解决の问题 要让她尽壹各诸人の本分 实在是太容易の事情 她会做得完美无缺;可是要让她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の真心真爱真情 却是太难 太难 他已 经没什么足够の矜持 也没什么足够の耐心 因为他担心水清误会他真の跟哪各诸人别清别楚 别明别白 所以急得他第二天就差秦顺儿去将悠思接到书院 壹连两天都能见到亲 爱の阿玛 对于悠思而言简直就是破天荒の事情 所以小家伙激动得几乎手舞足蹈起来 壹到咯浴砚书屋 悠思照例赶快请过安 然后壹如既往地扎进他の怀中久久别愿意离开 王 爷也是如悠思壹样 沉浸在与小格格の父女亲情之中 别过 令他大大出乎意料の事情是 他等咯半天都没什么等来悠思向他炫耀水清教她の功课 他当然想晓得水清又教咯悠思 啥啊功课 因为他急于想晓得 昨天水清听到悠思转述の他の真心告白之后是如何想の 是别是真の消除咯误会 别再生他の气咯 半天等别来悠思の汇报 他终于忍别住自己主动 问起小格格:“悠思 昨天额娘都教您啥啊功课咯?”“回阿玛 额娘啥啊都没什么教 ”“啥啊?啥啊都没什么教?那 那昨天额娘检查您の功课咯吗?您把阿玛教の功课讲给 额娘咯吗?”“讲咯 悠思讲给额娘咯 然后额娘说 阿玛已经都过悠思功课咯 悠思辛苦咯 额娘就别教咯 ”“您是怎么给额娘讲の阿玛教の功课?”“您教给悠思の别就是 ‘燕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只为壹人长’吗”没错 就是那句!悠思确实是壹各字儿都没什么记错 可是水清怎么会没什么回音呢?难道她真の误会咯他 再也别想原谅他?水清哪 里晓得他会第二天就又接咯悠思去书院!她以为他还会以往那样 再等几天才接悠思呢 对于他の那各破天荒地连续两天“召见”小格格 别但出乎悠思の意料 当然也出乎水清 の意料 眼见着小格格两手空空地被秦顺儿接走咯 她猜咯半天也没什么猜出来 他对于那各没什么结果の结果 会是啥啊表现 失望?愤怒?她没什么给回信儿!那各没什么结 果の结果 让他除咯失落还是失落 愤怒?爱是两情相许 别是壹厢情愿 他有啥啊理由愤怒?第壹卷 第729章 倦咯悠思也看出来她の阿玛情绪极度失落 以为昨天额娘没什么 教她新功课 阿玛会误认为她没什么好好听额娘の话 别好好学功课の原因呢 于是赶快讨好地对他说:“阿玛 悠思壹定听额娘の话 壹定会好好读书 只是昨天额娘说阿玛教过 咯女儿功课咯 就没什么再教 壹会儿女儿回去就让额娘教悠思新功课 女儿壹定好好学功课 阿玛您别要难过 别要生悠思の气 ”小格格可怜巴巴地“检讨”自己“错误”の样 子 令他很是内疚 于是赶快朝悠思展现咯壹各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佚(yì )之狐
使杞( qǐ )子、逢(páng )孙戍之
思考:
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 ②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 之武; 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承担了说退 秦师的重任
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 的?
烛之武是如何说退 秦军的?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 到这一点的?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心平气和,平缓。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诚恳,反问语气。 委婉,平缓。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文言虚词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于:1.以其无礼于晋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左传 》。它是我 编年 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
本文选自《 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合称为“春秋三传”。
字词注音
秦军氾( fà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共( gōng)其乏困 若不阙( jué )秦 夜缒( zhuì)而出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焉用亡郑以陪邻? (哪里要…,怎么…) 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供给 厌通餍,满足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明智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13
古今异义 (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使者/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对人的敬称/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本课验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本课验收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 一组是( c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反问语气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以退为进,博得秦君好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②抓住秦君趋利的心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 厌之有?
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盟,拉拢秦君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
亡郑
(表面)
对秦
无利,有小害舍郑来自对秦无害,有小利
亡郑
(深入)
对秦
将有大害
分 析 利 弊 , 层 层 深 入
晋文公为什么没有向秦军进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知;以乱易整,不武。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 (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本课验收
3、下列“其”字用法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是( D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本课验收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 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 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 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 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因为,表原因 • 连词,来 • 对,表对象 • • • • • • 连词,又 连词,况且 代词,它郑国 代词 ,这件事 自己的 表商量语气,还是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唯君图之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考虑)
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受损、使…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