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先”内涵之我见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解读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近年来,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同样,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改善民生,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就此而言,要想真正有效、大面积、大幅度地改善民生,就必须遵循以下三个“优先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公共投入总的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
政府的主要职能应当维护社会公正、改善民生,保证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公共投入来实现的。
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应当以基本民生问题为优先。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公共投入总体上的合理安排和布局。
正如胡锦涛指出,应当“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
这起码表现在:其一,民生的根本性改善取决于公共投入结构是否合理。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社会群体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面临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
所以,一个社会的正常存在和顺利发展,有赖于一个前提的存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即:基本生存和基本尊严的保障。
而民生状况的改善又有赖于公共投入的力度和投入结构本身的合理。
其二,政府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投入是否以民生为优先。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而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颠倒,必然意味着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意味着政府基本职责的缺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损伤。
由是反观我国一个时期以来的公共投入结构,则呈现出一种明显不合理的状况: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
这几年虽然有明显好转,但由于积重难返,民生状况的根本性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一方面,用于基本民生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公共卫生方面公共投入比例过小,在世界各国当中位于后列的位置。
申论辅导之民生投入要三个优先.doc
申论辅导之民生投入要三个优先【导读】综合分析2014年以来的申论考试题目可以看出申论考试的内容是比较多样的,华图教育网为大家精心总结出了2014年三支一扶申论辅导之民生投入要三个优先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即将开始,华图教育网三支一扶频道(/a/szyf)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提供三支一扶考试申论辅导之民生投入要三个优先,对三支一扶考试中申论写作的各个详细问题作出详细解答,祝各位在今年的三支一扶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职位!更多2014三支一扶备考资料,请关注华图教育网!True背景链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我国的GDP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增长。
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得以形成,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深度解析[表现]一是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明显;二是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问题比较明显;三是就业压力突出;四是社会保障面临很大难题;五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六是公共卫生发展滞后。
[综合分析]中国现阶段的民生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如观念因素、体制因素、政策取向等。
[对策]就中国现阶段民生的改善而言,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涉及标本兼治多个方面。
首先,就民生投入而言,应遵循三个优先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就公共投入总的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第二个原则是就民生本身的公共投入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基础民生问题为优先;第三个原则是就基础民生的公共投入顺序结构而言,应当以底线民生问题为优先。
其次,应将藏富于民作为重要的国策。
藏富于民,其要旨在于消除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防止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富民是强国的基础。
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教育优先发展是指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以提高人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大力投资、政策扶持、改革创新等手段推进教育的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主要包括:
1. 提高人民素质。
教育能够加强人民对知识的掌握和对价值的认知,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2. 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经济建设中,推动技术和科研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
3. 实现社会公平。
教育优先发展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并能够为贫穷地区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社会公正。
4. 增强国家软实力。
教育优先发展能让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延续,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5. 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教育优先发展能够加强社会道德和公民素质的培养,减少社会隔阂,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教育优先发展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协同将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到实处。
论经济法上的市场优先原则内涵与适用
论经济法上的市场优先原则内涵与适用经济法上的市场优先原则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法律应该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效率。
市场优先原则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保护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公平和公正性;二是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康发展,促进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和监管;三是优化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
市场优先原则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市场监管、金融法律、贸易法律、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众多领域。
在国际贸易法律中,市场优先原则也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优先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构建全球化的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优先原则的适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规律的作用和市场机制的自主性,避免过分干预市场,提高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也需要强调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市场的混乱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
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市场优先原则首先体现在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上。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市场的自由竞争、价格自由形成和供求关系自由调节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法律应该尊重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和市场环境,保护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公平和公正性。
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规范。
市场规律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和交往中形成的客观规律和规定,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对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市场规律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行业变革、市场失灵等现象,法律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市场发展和市场规则的形成,保护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和市场秩序的公平和公正性。
优先发展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优先发展教育心得体会优先发展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好处。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分享一些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融入其中,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和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巧妙地设计课程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另外,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如校园文艺晚会、科技创新大赛等,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其次,优先发展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项目式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实验,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另外,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再次,优先发展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种能力,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够学会相互合作、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 感悟
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感悟摘要:一、引言: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三、我国政策措施支持青年发展的具体情况四、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践行与感悟五、结论: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正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青年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我国,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既是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关爱,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青年,关注青年需求,充分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二是加大对青年教育的投入,提高青年素质;三是创造有利于青年创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四是强化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在政策措施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
例如,加大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选拔优秀青年人才担任领导干部;加大对青年就业的支持,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培训等。
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就是要关注青年成长,关心青年民生,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这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支持,如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还包括精神文化层面的关爱,如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丰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深刻体会到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创作过程中,我关注青年需求,充分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为青年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我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进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总之,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践行它。
应急抢险过程体现三优先的原则
应急抢险过程体现三优先的原则
应急敕援的三个原则分别是:应急救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优先”的原则。
在对灾区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坚持先活人后死者的原则。
要坚持防止事故扩大优先的原则、坚持保护环境,有利于灾后重建和尽快恢复生产的原则等。
应急敕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具有突发性、复杂性、不确定性。
应急敕援的工作目标是对紧急事件做出的,控制紧急事件发生与扩大,开展有效救援,减少损失和迅速组织恢复正常状态。
应急救援的对象主要来源于一些工业事故、自然灾害、城市生命线、重大工程、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公共交通等突发事件。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体现“三个优先”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体现“三个优先”
佚名
【期刊名称】《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一是规划优先。
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规划决定成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编制和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包括镇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全民创业规划等。
【总页数】1页(P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55
【相关文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应注重"三个结合" [J], 曹明
2.师德建设应注重“三个突出”与“三个结合” [J], 卫幼华
3.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体现“三个优先” [J], 鲍家峰
4.新农村建设应体现地域特色——西安新农村建设的新探索 [J], 曹恺宁;杨东
5.吉林公主岭市帮扶新农村建设做到三个『优先』 [J], 王文章;刘国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生态优先”的几个观点和建议
关于“生态优先”的几个观点和建议文|黎祖交“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这是党的18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传承发展和对工业文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为引领全社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思想。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对于其中“生态优先”的意涵,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很有见地的看法。
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关于“生态优先”的几个观点和建议。
Several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Ecological Priority"关于“生态优先”的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生态优先”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主张的“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导向的“生态优先”,其理论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主张的“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外部自然界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在大自然面前,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只是因为——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指出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
二是外部自然界的先在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对人而言“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是毋容置疑的。
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无论人与自然的现实统一程度如何,“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三是外部自然界的根源性。
三个优先
两个主体责任”(区域主体责任、专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两个第一”(每个人、每项工作第一时间要落实安全,作业现场谁职务排第一谁负责安全)和“三个优先”(一是安排工作时优先安排安全工作、二是落实工作时优先落实安全工作、三是检查工作时优先检查安全工作)。
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不该发生”、“违章就是事故、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
2013年“安全节能环保月”活动主题分别是:
安全生产主题: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
节能环保主题:节能减排突出效益。
建行三个生态概念的心得体会
建行三个生态概念的心得体会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的方针,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我们必须珍惜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生态空间优美,为大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为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各地区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推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策略。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强化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加强水源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用地。
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3)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三个优先_精品文档
三个优先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处理和完成。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优先处理这些事情。
然而,有三个优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我们的时间和资源。
这三个优先是:重要性、紧急性和价值。
第一个优先是重要性。
重要性指的是事情对我们的目标和价值的影响程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因此重要性的定义也会有所差异。
对于一位学生来说,考试准备可能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成绩。
对于一位商人来说,与客户的会议可能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业务发展。
在我们处理事情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它们的重要性,并优先处理那些对我们的目标和价值影响最大的事情。
第二个优先是紧急性。
紧急性指的是事情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的程度。
有些事情可能并不重要,但却有紧急性。
例如,某人可能需要在一小时内完成的简单任务,尽管这个任务对他们的目标和价值影响很小。
在处理事情时,我们应该根据它们的紧急性,确保我们能够按时完成并避免紧急情况。
第三个优先是价值。
价值指的是事情的长期效益和回报。
有些事情可能既重要又紧急,但却没有长期的价值。
例如,处理一些紧急的问题可能会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但它们可能不会对我们的目标和价值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相反,一些不紧急但对我们的目标和价值有影响的事情可能被忽视。
在处理事情时,我们应该考虑它们的长期价值,并确保我们将时间和资源投入到那些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大收益的事情上。
理解并应用这三个优先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我们的时间和资源。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应用这些优先原则:1. 制定清晰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制定优先顺序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当我们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确定什么是重要的、紧急的和有价值的。
2. 高效的时间管理。
有效地管理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些优先原则。
我们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如番茄钟法、任务清单等,来帮助我们管理和分配时间。
做实“三个优先”力促乡村振兴
专栏中国发展观察做实“三个优先”力促乡村振兴◊刘奇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全国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重大战略中要坚持“三个优先”的要求.所谓”三个优先”即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农业农村发展优先。
如何让“三个优先”在乡村得到充分体现,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大文章.应以浓墨重彩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以强力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做好就业优先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农民实现就业主要有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不离土不离乡.即在土地上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是目前众多小农户的主要生存路径;第二空间是离土又离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以进城打工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8亿“农民工”作为特定群体走上历史舞台;第三空间是离土不离乡.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眼下,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第一就业空间在不断收缩,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的八十年代.就已形成一年十二个月里“两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八个月空闲”的时间配置格局.在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人工智能又渐入农村的今天,在土地上就业的儿率更大大降低,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拓展第二空间主要依靠刘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刘奇文丛六卷》《中国三农危与机》《贫困不是穷人的错》《大国三农清华八讲》《乡村振兴:三农走进新时代》等十余部市场机制,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创造条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动以单个农民工流动为主,向以家庭为单元流动转变,安居才能乐业,而家安才能心安,心安才能稳定就业,否则不仅就业不安心不稳定,还会带来子女教育、老人瞻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拓展第三空间主要是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为农业K务的服务业,这是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的重点发力方向。
论经济法上的市场优先原则内涵与适用
论经济法上的市场优先原则内涵与适用市场优先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市场优先原则的内涵与适用。
市场优先原则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竞争:市场优先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竞争性质。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能够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优先原则主张保障自由竞争的环境,杜绝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确保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2. 价值效率:市场优先原则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追求实现价值效率。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按需求确定供给,并通过价格机制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市场优先原则要求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3. 约束与引导:市场优先原则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既要实施干预和调控,又要保持市场自主性。
在市场优先原则下,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来约束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通过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动市场发展。
市场优先原则适用于经济法的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 市场准入:市场优先原则在市场准入方面也有应用。
市场准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它决定了市场主体的参与和退出条件。
市场优先原则要求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机会,激发市场的活力。
3. 市场监管:市场优先原则也适用于市场监管领域。
市场监管是保障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要求相关部门依法行使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
市场优先原则要求依法监管市场,防止市场失序和市场秩序的失调。
市场优先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优先原则包括自由竞争、价值效率和约束与引导等内涵,适用于市场竞争、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
实施市场优先原则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谈谈对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看法
谈谈对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看法过去的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简称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这一原则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对协调的内容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前,侧重于发展经济,基本是环境保护附属于经济建设;侧重于当代人发展而未顾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后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赋予了这一原则新的生命力。
这一原则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当代环境法的价值取向。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环保法也相继出台。
新环保法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所谓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是指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活动中应当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在社会的生态利益和其他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社会的生态利益,满足生态安全的需要,做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管理决定。
新版环保法确立了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由原来规定环境保护工作要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到现在的坚持经济发展要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第一次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同时亦是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
其原因如下:目前,我国GDP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二,在此情况下,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继续扩大的空间已经不断在缩小,基于资源和环境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为了使国家发展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有必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方向过渡。
为此,如何从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出发,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成为下一步的改革和转型重点,这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自身需求。
新版环保法适时提出了经济发展如何为环境保护服务的重要课题,这也是值得全社会探讨和探索的发展方向。
对这一原则实行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制定政策要考虑环境影响。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的感悟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感悟这四个关键词涵盖了在不同领域中都非常重要的原则,它们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原则的感悟:1. 节水优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尤其是水资源,我们必须采取节水措施。
这不仅仅是个人生活中的一种态度,也是对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责任。
在农业、工业和个人用水中,都需要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并采取措施来减少浪费。
节水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在长期内确保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空间均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空间均衡是关键。
这意味着在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发展应该是平衡的,不应过分偏向某一方面。
空间均衡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确保不同社会群体都能享受到城市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这也有助于避免城市中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裂等。
3. 系统治理: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治理。
这包括了从整体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只看到问题的局部。
系统治理要求各个方面的合作和协调,以确保解决方案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这可以应用于各种层面,包括环境保护、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等。
4. 两手发力: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采取综合手段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依靠单一的手段可能难以达到全面的效果。
两手发力意味着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仅要依靠法规和政策来规范行为,还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公众意识。
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四个原则的综合运用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使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解读
改善民生必须遵循三个优先原则解读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三个优先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提升基本生活条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推动公平正义。
只有通过坚持这些原则,我们才能够有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提升基本生活条件是改善民生的首要原则。
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是应对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的首要任务。
这包括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为他们提供安全住房、清洁水源、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及良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将直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是改善民生的关键原则之一。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人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基本的风险保障。
这包括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失业救济制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保障人民在生老病死等重大风险面前的基本权益,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最后,推动公平正义是改善民生的必要原则。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才能保障人民的权益得到公平合理的保护。
这包括落实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加强劳动法律的执行以及反腐倡廉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消除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建立起一个公正、公平、法治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总之,改善民生必须遵循提升基本生活条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推动公平正义的三个优先原则。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引导下,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人民的迫切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这也对我们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优先论文
深入贯彻“三优先”理念,强化银行风险理念“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是指导我们银行从业人员工作的引航。
根据我们行的发展情况,提出的““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理念,及时提醒我们要调整前进的步伐,不能只为了图面子上的业绩,忽略了风险,忽略了科学管理,最后破坏了效益。
对于““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理念,要提起高度的重视,它指出了我们行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式只有严控风险,保证辽宁邮储银行这艘航船平稳航行,才能深化管理、追求效益。
管理优先是手段。
只有将经营行为纳入制度管控之下,才能确保风险和效益。
效益优先是目标。
严控风险、加强管理,最终是为了提高效益。
只有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做工作,在业务的初期就意识到风险,并且把握风险,才能有效的提高风险防范意思,也更好的掌握风险的存在,对其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最终实现我们的企业利益最大化,也更有效的实现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理念的宣传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实抓出成效来,让““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渗透到每名员工的思想中,成为我们行抵抗各种风险、提高管理、加强效益的强有力的武器!总之,风险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越高,风险就越大。
由于分析角度不同,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贯彻““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理念是一个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准则。
深入贯彻““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理念,牢固夯实风险管理意识,是银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途径。
在今后的工作,我要努力的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操作水平;学习各类文件和制度,加深了我对制度政策的了解,更好的识别及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优先”内涵之我见
近期*****行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首先贯彻“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行自成立之后总体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有助于*****行的可持续发展,是****行领导在企业管理与经营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虽然“三优先”的指导思想体系目前还不够完善,但对于*****行的每一名员工而言,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内涵很有意义,有助于***们今后的工作开展与人生职业规划。
一、“风控优先”之我见
“风控”,是风险控制的简称。
风险,可分为狭义性风险与广义性风险。
狭义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风险会带来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
广义性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通常从事经济活动时所承担的风险越大,则潜在的收益也越高,但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经济机构,银行获利的源泉在于主动承担风险并经营风险。
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与现实中,国内与国外,大部分银行的破产或倒闭均是由于风险管理不善引起的。
银行在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等,这些风险存在于我行开办的各种业务中,区别只在
于在不同的业务中影响程度不同。
各种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关联、彼此影响的,我们在发展业务时,既要关注单一风险,更要从总体上将各种风险综合起来考虑。
在经历了****年多的快速发展后,***行提出了“风控优先”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臵于“三优先”之首,这是****行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宏观经济形势与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
如果风险都不能够有效控制,那么银行的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风险事件大爆发之时,也就是我们艰苦创业3年多经营成果毁于一旦之时。
贯彻落实“风控优先”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就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风险意识常存心头,在行动上认真贯彻执行、三思而后行。
但是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应当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而不能只看重风险,忽视风险背后获益的可能性。
二、“管理优先”之我见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广义的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
狭义的管理是指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活动。
高水平管理是一个经济单位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有限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质变有利于达到利润创造增加实现量变。
****行在前期业务发展较快的情况下,相关机构的管理水平却未能同步提高,这制约了发展速度,更重要的是未能有效管理好业务发展中的各种风险,以致各种风险要素逐渐积聚,对我行
经营成果造成巨大威胁。
目前在全国已有部分兄弟省分行及市分行由于管理不善爆发了风险,使其几年的经营成果遭受侵蚀。
***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不单单是机构某个部门或是某个关键领导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应是所有部门效能的提高、所有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部门间协调能力提高的统一,管理应是全局意义的系统管理,而不是局部意义的孤立管理。
从哲学意义上讲,管理是事物内部结构的构建与动态优化,管理的结果是行动的执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行动执行的效果好坏。
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并不可以一蹴而就,通过外部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固然可以短时间内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运营效力,但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内部培养管理人才、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才是长远之计。
因此在****行业务已经取得快速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已经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改善管理应当得到重视,这是****行今后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效益优先”之我见
效益,从银行层面讲就是指银行通过向社会及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从会计层面向就是指经济活动创造的利润。
获取效益是我行经营的最终目标,只有取得了效益,才能保证我行正常的运作,才能实现我行的持续发展。
取得效益有多种方式。
总体上可分为粗放式与集约式。
粗放式的效益取得是指通过扩大投入、扩大经营面、增加业务品种、增加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从而实现的经济效益,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利润率低,适合于一个盈利经济机构初期的业务发
展,粗放式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资源的供给跟不上,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集约式的效益取得是指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前提下,通过强化机构内部组织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业务经营的技术水平等,在经济实体内部实现质的提高与飞跃,从而带来效益的量的提高。
集约式的效益取得注重效率的提高,精细化的管理。
而粗放式的效益取得关注资源投入的增加,不考虑效率与优化管理问题。
目前****行已经度过了初期创业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获取了一定效益。
但是如何将已取得的效益保持住,并在此基础上获取更多的效益,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省行提出的“效益优先”指导思想要求我们逐渐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实现集约式的发展模式,在增加效益的量的同时,更为关注改善效益增量的质。
四、“三优先”统一之我见
“三优先”指导思想的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理解“三优先”的内涵,就要将“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有机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风控优先”是指导思想体系的基础,“管理优先”是最终实现“三优先”的手段,“效益优先”是最终目标。
在理解与贯彻“三优先”时,三方面要同时兼顾,不可偏废其一。
这样才能使“三优先”理论思想促进我行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