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及理科互动课程和教学设计一、汽车刹车中和数学问题
车辆制动项目课程设计
车辆制动项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制动系统故障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车辆制动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名称、功能和更换方法;–熟悉制动系统的故障现象、原因和排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拆卸和安装车辆制动系统零部件;–能够检测和更换制动系统故障零部件;–能够诊断制动系统的故障并进行修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车辆制动系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事业,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制动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2.制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功能和更换方法;3.制动系统的故障现象、原因和排除方法;4.制动系统的维修流程和注意事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车辆制动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课时:制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功能和更换方法;第三课时:制动系统的故障现象、原因和排除方法;第四课时:制动系统的维修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车辆制动系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制动系统的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制动系统故障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4.实验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制动系统零部件的拆装和故障排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车辆制动系统维修》等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车辆制动系统零部件和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汽车刹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掌握刹车系统的工作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汽车刹车系统的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和维护。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安全的重视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刹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2. 制动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3. 刹车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4. 刹车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2. 教学难点:刹车系统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刹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1. 引入问题:你们知道汽车的刹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吗?为什么汽车能够在行驶过程中停下来?2. 讲解刹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介绍制动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3. 展示刹车系统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刹车系统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4. 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汽车刹车系统的实物模型,进行实地操作演示。
第二课时:刹车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2. 讲解刹车系统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制动失灵、刹车失灵等。
3. 给学生分发刹车系统故障排除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学生进行刹车系统故障排除实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刹车系统故障。
第三课时:刹车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1. 回顾刹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强调刹车系统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2. 讲解刹车系统的日常保养方法,如刹车油更换、刹车片更换等。
3. 给学生演示刹车系统日常保养的实际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并体会。
4. 结合实例,让学生动手进行刹车系统日常保养,检查自己所用汽车的刹车系统状况。
五、教学手段与方式: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刹车系统。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实地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习效果。
《刹车的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刹车的学问》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刹车的学问》,让同砚了解汽车刹车系统的相关知识,精通正确的刹车技巧,提高行车安全认识。
第一部分:导入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汽车刹车系统的介绍视频,引起同砚对主题的爱好。
2. 提出问题:请同砚沉思,汽车刹车系统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刹车是驾驶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第二部分:整体理解1. 阅读理解:让同砚阅读《刹车的学问》,了解刹车系统的构成、原理和应用方法。
2. 知识梳理:请同砚总结刹车系统中刹车踏板、制动液、制动盘和制动片的作用,并理解压力机制对制动效果的影响。
第三部分:能力提升1. 实操训练:提供模拟汽车刹车系统的试验设备,让同砚进行刹车操作练习,精通正确的踩刹车力度和时机。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事故案例,让同砚分析因刹车失灵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 师生互动:请同砚谈论,如何在恶劣天气或紧急状况下正确应用刹车?有什么技巧可以提高刹车效果?2. 资源分享:引导同砚寻找相关文章、视频或网站,深度了解汽车安全驾驶知识,不息提升行车技能。
第五部分:总结反思1. 自我检测:提供一份刹车系统知识测试题,让同砚进行自测,查漏补缺。
2. 反思总结:请同砚就本次进修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的进修目标和规划。
通过本次进修,同砚将充分了解汽车刹车系统的重要性,精通正确的刹车技巧,提高驾驶安全认识。
期望同砚们在平时驾驶中能够做到峻厉按照规定操作,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刹车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2.精通刹车系统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3.熟识刹车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
4.了解刹车系统在驾驶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刹车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刹车系统是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用于减速和停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动器将车轮转动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使车辆减速。
2.刹车系统的种类及优缺点- 刹车系统主要分为机械刹车、液压刹车和电子刹车。
汽车领域教案模板数学小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领域中的数学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汽车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运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汽车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计算。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汽车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汽车领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是如何行驶的吗?行驶过程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呢?二、新课讲授1. 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 教师讲解速度、时间、距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汽车行驶的案例,如:一辆汽车行驶了3小时,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求汽车行驶的总距离。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计算。
3. 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题,如:一辆汽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速度为80千米/小时,求汽车行驶的总距离。
-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汽车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 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2. 汽车知识竞赛- 教师出题,学生抢答,答对者获得奖励。
- 竞赛内容涉及汽车速度、时间、距离等数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与汽车相关的数学问题,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汽车领域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辅导。
探究汽车科技的趣味数学课:汽车城托班计算教案
探究汽车科技的趣味数学课:汽车城托班计算教案。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科技,深入探究汽车科技的奥妙,领略汽车科技的魅力;二是通过运用数学计算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科技的介绍。
教师将介绍汽车科技的几个方面,如车身材料、燃油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等,让学生了解汽车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所带来的便利。
2、汽车数学计算。
接下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汽车数学计算。
包括汽车速度计算、行驶里程计算、加油量计算以及汽车重心计算等。
通过不同的数学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竞赛。
在课堂的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
每个小组需要通过设计和建造模型车,完成一系列任务。
比如,模型车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保证速度的恒定,以及重心的稳定等。
通过竞赛,增强学生对于汽车科技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材颁发通过对汽车科技的介绍以及汽车数学计算,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汽车科技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强对于数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会向学生颁发教材,让他们能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深入学习汽车科技的有关知识和数学计算方法。
四、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汽车科技方面,通过了解汽车科技的介绍和进行汽车数学计算,学生可以深入掌握汽车科技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了解汽车功能和优势。
此外通过小组竞赛,学生可以享受到竞争的乐趣,并在趣味化的竞赛中加强汽车科技的理解。
五、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趣味化的数学探究方式——探究汽车科技的趣味数学课:汽车城托班计算教案。
在这种课程中,通过汽车科技的介绍和进行汽车数学计算,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于汽车科技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对于汽车科技的认识和竞争力,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刹车的学问》教学设计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四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刹车现象非常熟悉,但是并不了解刹车系统的具体结构。因此在学习方面有一定难度,而且刹车过程中涉及到的杠杆原理和动摩擦对学生来说也不是很清楚。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与猜测。“行驶中的自行车为什么能被刹住”,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第二部分探究与实践。由两部分组成: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包括哪几个部分,得出结论控制部分、传动部分、制动部分组成了自行车的刹车系统。2.自行车的刹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让同学们观察自行车在按动手刹之后车轮的变化,发现车轮转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刹车系统的制动部分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刹车片在哪些位置、刹车片选用的是什么材料以及控制部分和制动部分是怎样连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自行车的刹车原理。第三部分拓展与创新。学生在了解汽车的刹车系统的基础上,推测汽车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自行车的制动部分,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进行猜测假设与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
环节三:
三、科学与生活
设计意图
本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释更多相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并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刹车的学问》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掌握自行车的刹车原理。
(2)认识自行车刹车系统的各部分以及功能。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刹车系统的作用和原理;2. 掌握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3. 能够正确应用刹车系统,保障行车安全;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刹车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 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3.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4. 刹车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实地观察刹车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3. 小组合作完成刹车系统的拆装实验;4.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互动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刹车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刹车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 讲解刹车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刹车系统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 分析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刹车总泵等;2. 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各部件的作用和毗连干系。
第三课时: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1. 详细讲解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液压传动原理、力的传递原理等;2. 利用模拟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操作刹车系统,体验刹车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四课时:刹车系统的维护和保养1. 介绍刹车系统的平时维护和保养方法,包括刹车油更换、刹车片更换等;2. 演示刹车系统的拆装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利用教室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刹车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结合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学生的进修成绩。
六、教学资源:1. 刹车系统的相关资料和教学视频;2. 实物模型和模拟实验装置;3.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动教学软件。
七、教学反思:1. 需要不息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关注学生的进修情况和心理需求,激发其进修兴趣和自主进修能力。
初中数学汽车的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汽车的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汽车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并掌握汽车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汽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汽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汽车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速度、时间、路程等。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汽车问题。
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5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汽车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汽车问题,如: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红灯需停车等待,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平均速度。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拓展延伸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汽车问题的图片和实例。
2. 练习题库:提供一系列汽车问题供学生练习。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记录和展示思路。
4. 教学视频:播放与汽车问题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刹车技巧教学设计模板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刹车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掌握刹车技巧,提高驾驶安全;(3)了解不同路况下的刹车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刹车技巧、不同路况下的刹车方法。
2. 教学难点:刹车时机、力度控制,以及在不同路况下的刹车应对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交通事故图片,引发学生对刹车技巧的关注;(2)讲解刹车在驾驶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刹车基本原理(1)讲解刹车的工作原理;(2)介绍刹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刹车技巧(1)讲解刹车时机、力度控制的重要性;(2)示范刹车技巧,学生跟随练习;(3)分组进行刹车技巧比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 不同路况下的刹车方法(1)讲解湿滑路面、陡坡、弯道等不同路况下的刹车方法;(2)学生模拟不同路况下的刹车操作,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总结刹车技巧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刹车技巧。
2. 通过分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对学生刹车时机的把握、力度控制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驾驶安全意识。
4. 针对不同路况下的刹车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在实际驾驶中能够灵活应对。
5. 课后布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刹车技巧。
拓展应用——汽车刹车的教案。
拓展应用——汽车刹车的教案。
汽车刹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刹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学习汽车刹车的工作方式和操作要点3.掌握汽车刹车的应急处理方法二、教学内容1.汽车刹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汽车刹车的工作方式和操作要点3.汽车刹车的应急处理方法三、教学过程1.汽车刹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1.汽车刹车的基本原理汽车刹车是通过制动器将能量转化成热能来阻止汽车运动的。
在制动器的作用下,车轮的运动会转化成热能,然后通过摩擦力来阻止汽车运动。
刹车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压原理,将踏板的力量转化成液压压力,压缩刹车油,然后将压力传递到制动器,使制动器发挥作用。
1.2.汽车刹车的结构汽车刹车一般由刹车片、刹车盘、刹车鼓等组成。
刹车盘和刹车片通常用于轿车、客车和货车等,刹车鼓一般用于公交车和卡车等车型。
在汽车刹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刹车系统中还会涉及到制动管路、制动主缸、制动助力装置、制动卡钳等部件。
2.汽车刹车的工作方式和操作要点2.1.踩刹车踏板踏板到底后,会升高制动液压缸的压力。
由于刹车液无法被压缩,液压作用下刹车施加到车轮。
2.2.制动盘与刹车片的结构制动盘是固定在车轮上,而制动片是固定在刹车卡钳的两端。
当刹车卡钳动作时,刹车片将紧贴制动盘,产生摩擦力逐渐减速,使车辆停车。
2.3.刹车制动原理刹车制动原理是通过制动卡钳的夹持力来夹紧制动盘,阻止车轮旋转,从而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另一方面,刹车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个时候需要散热来避免制动片过度磨损。
2.4.刹车的注意事项在行驶过程中,刹车的操作是十分关键的。
在刹车时,需要注意脚力的大小和节奏。
如果脚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会导致刹车不灵敏或甚至刹车失灵。
此外,为了保证刹车的效果和安全性,刹车片和刹车盘的磨损情况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
3.汽车刹车的应急处理方法3.1.遇到刹车失灵时在行驶中,如果刹车失灵,一定不要惊慌失措。
要放慢车速。
要先用小挡位来减速,然后再用手刹来制动。
数学与理科互动课程的教学设计一、汽车刹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校:上海市文建中学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一 课题:汽车刹车中的数学问题
一、目标
1、认知目标:函数知识的应用、一 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 中建立函数、不等式 模型的能力.
3、情意目标: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1604:07:5004:07Dec-2016-Dec-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4: 07:5004:07:5004:07Wednes day, December 16,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1620.12.1604: 07:5004:07:50Decem ber 16, 2020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1620.12.1604: 0704:07:5004: 07:50Dec-20 Nhomakorabea•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16日星 期三4时 7分50秒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0.12.162020年 12月16日星期 三4时7分50秒 20.12.16
八、结束语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 学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重要的在于培养 用数学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方法,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该节课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 知识背景出发,从汽车刹车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指导学 生如何进行建立一个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汽车的停车 总距离及不等式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并对学生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实习作业,使学生在调查 研究、统计数据、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学会探索,学会团 结协作。进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勇于 创新的科学精神,为近来适应时代特点和进一步发展作 好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刹车的学问》是一门专业课程,主要介绍车辆刹车系统的原理、结构、工作原理及维修保养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汽车刹车系统的运作机制,提高对汽车维修保养的技能和水平。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汽车刹车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结构;2. 掌握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3. 学习刹车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保养技巧;4. 提高对汽车刹车系统的维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教学内容1. 汽车刹车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结构;2.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3. 刹车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解决方法;4. 刹车系统的维护保养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作业设计1. 作业一:刹车系统分类和组成结构的研究要求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汽车刹车系统进行分类,并分析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作业二:刹车系统故障诊断与解决学生需选取一种常见的刹车系统故障,进行详细的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 作业三:刹车系统维护保养实践学生需实际操作汽车刹车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更换刹车片、研磨刹车盘等操作,并记录操作步骤及感想。
五、评价标准1. 作业一:分析透彻,分类准确,结构清晰,工作原理准确,得出正确结论;2. 作业二:诊断准确,解决方案合理有效,方法操作规范;3. 作业三:实践操作准确,记录详细,操作流程合理。
六、作业提交方式1. 作业均需通过电子邮件提交,截止日期为指定时间;2. 作业格式要求统一,包括标题、姓名、学号等信息;3. 作业要求字数合适,内容详实。
七、参考资料1. 《汽车维修技术》,XXX,XXX出版社,2015;2. 《汽车刹车系统原理》,XXX,XXX出版社,2018;3. 《汽车刹车系统维护保养》,XXX,XXX出版社,2020。
以上即为《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完成作业,提高对刹车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祝愿大家学有所成,能够更好地应用知识于实践中。
第二课时一、作业名称:刹车的学问二、教学内容概述:本次作业主要围绕刹车系统展开,内容涵盖了刹车原理、刹车系统、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
车辆制动项目课程设计
车辆制动项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2.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如ABS、ESP等,并解释其在提高行车安全中的作用。
3. 学生能掌握制动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分析常见制动问题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制动系统部件组装与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诊断工具,对制动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并提出合理的维修建议。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简单的制动距离计算和制动效能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制动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制动系统在行车安全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车辆制动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汽车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制动系统基本原理:讲解制动系统的类型、工作原理,以及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
- 教材章节:第三章“车辆制动系统”第一节“制动系统概述”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功能:介绍制动盘、刹车片、刹车鼓、刹车蹄等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车辆制动系统”第二节“制动系统主要部件”3. 不同类型制动系统特点与应用:分析ABS、ESP等先进制动系统的原理、特点及在提高行车安全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车辆制动系统”第三节“先进制动系统”4.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授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维修流程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三章“车辆制动系统”第四节“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5. 制动系统部件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制动系统部件的组装与调试方法。
数学建模作业一:汽车刹车距离
汽车刹车距离一、 问题描述司机在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都会刹车,从司机决定刹车开始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为刹车距离,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
那么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 问题分析汽车的刹车距离有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组成,反应距离指的是司机看到需要刹车的情况到汽车制动器开始起作用汽车行使的距离,刹车距离指的是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止的距离。
反应距离有反应时间和车速决定,反应时间取决于司机个人状况(灵敏、机警等)和制动系统的灵敏性,由于很难对反应时间进行区别,因此,通常认为反应时间为常数,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车速不变。
刹车距离与制动作用力、车重、车速以及路面状况等因素有关系。
由能量守恒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
设计制动器的一个合理原则是,最大制动力大体上与汽车的质量成正比,汽车的减速度基本上是常数。
路面状况可认为是固定的。
三、 问题求解1、 模型假设根据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①刹车距离d 等于反应距离1d 和制动距离2d 之和;②反应距离1d 与车速v 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反应时间t ;③刹车时使用最大制动力F ,F 作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且F 与车质量m 成正比; ④人的反应时间t 为一个常数;⑤在反应时间内车速v 不变 ;⑥路面状况是固定的;⑦汽车的减速度a 基本上是一个常数。
2、 模型建立由上述假设,可得:⑴tv d =2; ⑵2221mv Fd =,而ma F =,则2221v ad =。
所以22kv d =。
综上,刹车距离的模型为2kv tv d +=。
3、 参数估计可用我国某机构提供的刹车距离实际观察数据来拟合未知参数t 和k 。
转化单位后得:车速(公里/小时)20 40 60 80 100 120 140实际刹车距离(米) 6.5 17.8 33.6 57.1 83.4 118.0 153.5用Mathematica进行拟合,代码如下:Clear[x,v,d];x={{20/3.6,6.5},{40/3.6,17.8},{60/3.6,33.6},{80/3.6,57.1},{100/3.6,83.4},{120/ 3.6,118},{140/3.6,153.5}};d=Fit[x,{v,v^2},v];Print["d=",d];Plot[d,{v,0,200/3.6}]结果:4、结果分析将拟合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代码)Clear[v,d];d=0.65218*v/3.6+0.0852792*(v/3.6)^2;For[v=20,v<=140,v=v+20,Print["速度为",v,"km/h时刹车距离为",d]]结果:车速(公里/小时)20 40 60 80 100 120 140实际刹车距离(米) 6.5 17.8 33.6 57.1 83.4 118.0 153.5计算刹车距离(米) 6.2 17.8 34.6 56.6 83.9 116.5 154.3计算刹车距离与实际刹车距离基本相当。
数学实验课设mathematic实际问题分析
Plot[v/(2*0.2*9.8)+(4.6+9)/v+1,{v,5,15}]
5.6
5.4
5.2
8 4.8
10
12
14
二、金融问题
1)以一笔总额 30 万元、期限 20 年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为例,在现行利率 水平下—执行现行优惠年利率 5.508%(0.9 倍基准利率)为例进行计算。请问怎 么来计算客户每月应该还款多少钱,并给出计算公式。 客户如果采用等额本金还 款方式,全部贷款本息合计 465928 元;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全部贷款 本息合计 495604 元。请问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并给出计算公式。 注:等额本金还款法:按照贷款期限把贷款本金平均分为若干个等份,本金 每月归还数额相同,利息逐月减少,客户第一个月还款额最高。 等额本息还款法:按照贷款期限把贷款本息平均分为若干个等份,客户每个 月还款额度相同。 (该题要求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做) 解: 设贷款本金为Ao, 年利率为ro, 贷款期限为n(n>1)年, 则月利率为r=r0/12, 还款期数(即月数)为 m=12n。 等额本息还款法的月还款额: 设月还款额为B(未知),第k个月月底未归还的本金为A ,则 A1=(1+r)Ao—B 由数学归纳法得
(2)住房公积金贷款每月利息为
t2
Table
150000
k
1
150000 120
0.003225,
k, 1, 120
{483.75,479.719,475.688,471.656,467.625,463.594,459.563,455.531,451.5,447.4 69,443.438,439.406,435.375,431.344,427.313,423.281,419.25,415.219,411.188,407.1 56,403.125,399.094,395.063,391.031,387.,382.969,378.938,374.906,370.875,366.844 ,362.813,358.781,354.75,350.719,346.688,342.656,338.625,334.594,330.563,326.531 ,322.5,318.469,314.438,310.406,306.375,302.344,298.313,294.281,290.25,286.219,2 82.188,278.156,274.125,270.094,266.063,262.031,258.,253.969,249.938,245.906,241 .875,237.844,233.813,229.781,225.75,221.719,217.688,213.656,209.625,205.594,201 .563,197.531,193.5,189.469,185.438,181.406,177.375,173.344,169.313,165.281,161. 25,157.219,153.188,149.156,145.125,141.094,137.063,133.031,129.,124.969,120.938 ,116.906,112.875,108.844,104.813,100.781,96.75,92.7188,88.6875,84.6563,80.625,7 6.5938,72.5625,68.5313,64.5,60.4688,56.4375,52.4063,48.375,44.3438,40.3125,36.2 813,32.25,28.2188,24.1875,20.1563,16.125,12.0938,8.0625,4.03125} 总额为: Apply[Plus,t2] 29266.9 月均利息为: N[29266.875/120] 243.891
九年级数学下册 2.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
2.3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一.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你知道两辆汽车在行驶时为什么要保持一定距离吗?汽车刹车时向前滑行的距离(称为刹车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影响刹车距离的最主要因素是汽车行驶的速度及路面的摩擦系数.有研究表明,晴天在某段公路上行驶时,速度为v(km /h)的汽车的刹车距离s(m)可以由公式 21001v s =确定;雨天行驶时,这一公式为 2150s v = .二.比较21001v s =与2150s v =的图象图2-4是21001v s =的图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2150s v =的图象(先想一想,在公式s=中,u 可以取任何值吗?为什么?).1.完成下表:2.在图2—4中作出2150s v =的图象.3.回答下列问题:(1) 21001v s =和2150s v =的图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2)如果行车速度是60km /h ,那么在雨天行驶和在晴天行驶相比,刹车距离相差多少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总结:相同点:(1)它们都是抛物线的一部分;(2)二者都位于y 轴的左侧。
(3)函数值都随y 值的增大而增大(1)2150s v =的图像在21001v s =的图象的内侧。
(2)2150s v =的s 比21001v s =中的S 增长速度快.三.做一做作二次函数y=2x 2的图象.(1)完成下表:xY=2x ²(2)作出y=2x 2的图象.(3)二次函数y=x 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二次函数y=x 2的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四.议一议(1)二次函数y=2x²+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²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作图看一看.(2)二次函数y=3x ²一l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3x ²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五.课堂练习画出函数221x y =与22y x =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小学一年级:通过车辆问题学掌握数学技巧教案
小学一年级:通过车辆问题学掌握数学技巧教案引言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关于基础的数字和计算技巧,而且孩子们主要集中在了加减乘除的学习中。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通过有趣的方式和例子来教授数学,本文提供了通过车辆问题学掌握数学技巧教案的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车辆问题,学生将能够:1.理解数学的关键概念,如数字和计数技巧。
2.建立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如何将数学公式和规则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理解简单运算符号的含义。
4.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车辆问题,我们需要一些启发性的道具和游戏,包括:1.一些小汽车(可以是木制的,也可以是玩具)。
2.一个道路地图(可以是标准的城市地图,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小区地图)。
3.一些铅笔和纸张,以及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以便绘制和计算路线。
教学内容1.介绍问题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回家或来到学校时,遇到了一些交通问题。
例如,他们可能需要穿过繁忙的道路,等待红绿灯变成绿色,等待公交车或者遇到了堵车等等。
在介绍交通问题后,我们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想从某一点出发,到达同样另一点,你应该如何规划行车路线从而节省时间和能源。
2.意图让学生分组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架小汽车和地图。
告诉学生他们的任务是,从起点到终点,规划最短路线,以节省时间和能源。
并让每个小组分别计算他们的路线距离。
让他们向其他组汇报他们的路线,看谁规划出来的路线最短。
3.让学生绘制地图和计算路线学生应该开始绘制地图以及计算路线,向其他组成员展示他们的思维和计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和概念,如计数、十进制位、数字格子、连通性和面积。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或智能手机来计算道路长度和汽车的速度。
数学问题求解导学案
数学问题求解导学案导言:数学问题求解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导学案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一、问题引入假设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道红灯,为了避免事故,司机决定刹车停下来。
已知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15米,请问这辆汽车能否在刹车距离内停下来?二、问题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汽车行驶和刹车的相关知识,然后将给定的条件进行转化和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1. 已知条件:- 汽车行驶速度:60公里/小时- 刹车距离:15米2. 需要求解:- 能否在刹车距离内停下来?三、问题解决步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推导和计算。
1. 将汽车行驶速度转化为米/秒,以便与刹车距离单位匹配。
根据速度转换公式:1公里/小时 = 1000/3600米/秒,可得:汽车行驶速度 = 60公里/小时 × 1000/3600 = 16.67米/秒2. 根据已知条件和公式,计算汽车的刹车时间。
汽车刹车时间 = 刹车距离 / 汽车行驶速度 = 15米 / 16.67米/秒≈ 0.9秒3. 判断汽车能否在刹车距离内停下来。
由于刹车时间为0.9秒,在这段时间内汽车会继续前进。
所以,结论是汽车无法在刹车距离内停下来。
四、问题拓展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探究其他相关的数学问题。
1. 如果刹车距离变为30米,汽车能否在刹车距离内停下来?解答:根据步骤3的计算公式,刹车时间 = 刹车距离 / 汽车行驶速度 = 30米 / 16.67米/秒≈ 1.8秒因此,汽车能够在30米的刹车距离内停下来。
2. 如果刹车距离保持不变,汽车行驶速度变为40公里/小时,汽车能否在刹车距离内停下来?解答:根据步骤1的计算公式,汽车行驶速度 = 40公里/小时 × 1000/3600= 11.11米/秒根据步骤3的计算公式,刹车时间 = 刹车距离 / 汽车行驶速度 = 15米 / 11.11米/秒≈ 1.35秒因此,汽车能够在刹车距离内停下来。
汽车制动系教案
汽车制动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的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汽车维修技能。
二、教学内容1.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2.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汽车制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检修方法。
2.教学难点: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是如何停下来的吗?它靠的是什么部件?2.学生回答:制动系统。
二、讲授1.讲解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a.制动器: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
b.制动液:传递制动力矩的介质。
c.制动主缸:将驾驶员的踏板力转换为液压力。
d.制动助力器:辅助驾驶员施加制动力。
e.制动踏板:驾驶员操作的部件。
f.制动灯:提示后方车辆减速的信号灯。
2.讲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a.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产生液压力,推动制动器工作。
b.制动器通过摩擦将动能转换为热能,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c.制动灯同时点亮,提示后方车辆。
3.讲解汽车制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a.定期检查制动液的液位和质量。
b.检查制动器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刹车片或刹车盘。
c.检查制动系统的密封性,防止制动液泄漏。
d.检查制动助力器的工作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e.检查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调整踏板高度。
三、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一台汽车。
2.指导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制动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汽车制动系统有什么新的认识?2.学生回答:了解了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检修方法。
五、课后作业1.复习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检修方法。
2.分析一起制动系统故障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汽车制动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刹车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组成部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刹车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车辆刹车系统故障并进行简单的维修和保养,提高自身的安全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车辆安全的重视和维护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刹车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2. 刹车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3. 刹车系统的故障分析和应急处理4. 刹车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刹车系统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检查刹车系统、更换刹车片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进修。
四、教学过程1. 初步了解: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刹车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理论进修:进行刹车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刹车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操作,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刹车系统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进修经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进修和工作做好准备。
五、评判方式1. 考试评判: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评估,考察学生对刹车系统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2. 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报告等,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进修效果。
3. 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判和互相评判,增进进修氛围和提高进修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刹车系统维修与保养》2. 视频:相关刹车系统工作原理和维护视频3. 工具:刹车系统检测工具和维修工具七、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和实验工具,方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2. 实验室:提供实际车辆和刹车系统,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维护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假设汽车从刹车到停车所滑行的距
离(米)与时速(千米/小时)的平方及 汽车的总重量成正比例;卡车司机 发现小孩到刹车需经过1秒钟.
• 在该案例中,请问汽车的最大限制
时速为多少,才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当时肇事卡车的速度是多少?如果 车载货物的重量是自身重的2倍,请 问汽车的最大限制时速是多少,才 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课前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 •课前需掌握的知识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的教材内容,
学生已经掌握函数及不等式 的相关知识,要求对上述知 识进行综合运用。精心创设 问题情境,提出所学问题后, 由学生上网查询,小组协商 学习,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征分析
• 学生是高一年级。 • 学生对数学课、电脑课非常感兴趣。 • 学生思维活跃,视野较宽,收集、
四、课的准备
在上课之前,务必要仔细阅读并会使用 .tw/java/R eaction/index.html
中登载的JAVA插件汽车刹车后的活动。 检查教室里的所有学生电脑,保证课 上学生能正常上网操作,把活动的网 址书签复制给你的学生,如果你愿意, 还可把教案复制给每一位学生。
分析:s s反应距离 s制动距离
设S为距离,K为系数,V为速度,m为质量 经过分析说明,得出下列式子:
求解,得出:取整数,故V=25 即最大限制时速为25千米/小时。
• 案例2:在一个限速为40千米/时的大桥路面
上,先后有A、B两辆汽车发生交通事故。 事故后,交通警察现场测得A车的路面刹车 痕迹超过12米,不足15米,B车的路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车 痕迹超过10米,不足12米。又知根据A、B
九、教学流程图
情境设置
•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 即停止,特别是下雨天。
假设你现在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内 的音响正播放着你最爱听的音乐,突然, 你的车前出现了意外情况,你得马上用力 踩住刹车让你的车赶快停下来。但是,实 践告诉我们,汽车并不会马上停下来。这 是为什么呢?而交通事故就是这样产生的。
3)介绍JAVA插件的用法
• 每次实验开始前请先按“重置”,将汽车
停在左边的起点处
• 开始测试请按“开始”,汽车就会开始运
动。
• 请注意右上角的交通灯,当它由绿灯变为
红灯时,请迅速按下“踩刹车” 。
4)结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汽车的停车 总距离
5)讨论:酒后驾驶汽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 原因主要在哪方面?
• 链接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 • /photo/default.as
p?catae=40
引出课题
• 1、学生小组讨论:交通事故的发生
往往与汽车刹车的距离有很大的关 系.那么汽车的刹车距离受哪些因 素的制约?
• (因素:车速、载重、驾驶员的精神
状况、车况、路况、天气等等)
案例研究
对两个案例进行小组展开讨论,合作解决.
• 案例1:
某日上午7点10分,市郊公路发生一起车祸,一辆外 地卡车在公路上疾驶,突然发现前面20米处有一 小孩穿越公路,立即采取刹车的紧急措施,仍不能 避免悲剧的发生。110交警赶到现场,测量肇事卡 车的刹车到停车走了23米。交警事后了解该车不 装货物以时速50千米行驶时,从刹车到停车走了 25米(即制动距离为25米)。肇事卡车当时装着等 于车重货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骨干教师培训教学设计
学校:上海市文建中学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一 课题:汽车刹车中的数学问题
一、目标
1、认知目标:函数知识的应用、一 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 中建立函数、不等式 模型的能力.
3、情意目标: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着重分析:车速、载重、驾驶员的精神状况
学生活动内容:每个学生进行刹车练习3次, 分别记录在练习纸。准备知识:
• 1)反应时间和反应距离:从你看到情况到
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 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 时间内汽车要前 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2)制动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 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 叫制动距离。 反应时间:链接 .tw/java/Reacti on/index.html
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强。
• 不足地方:学生对实际问题缺乏关
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需掌握的知识
1、方程,函数的知识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 物理中的惯性定律
三、资源
1、计算机房 2、尺、笔、纸 3、接入到网址
.tw/ java/Reaction/index.html 4、本课要研究的案例提供给每 一位学生
五、教学策略
•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四大要素:
情景、对话、协作、意义建构,进行设计教 学。
• 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1)采用抛锚式教学,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小组学习 主体探索→交流协作 达成共识→成果汇报 问题解决
(2)提出问题,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指导学 生自主学习。
(3)组织协商讨论,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从而 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正课
1、情境设置: 2、引出课题 3、案例研究 4、作业设计
七、后记
• 不要酒后驾车、超载、行驶过程中不要超
速和任意变道。(接入相关网址)
• 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如方
程、函数、不等式等模型,并利用相关的 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结束语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 学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重要的在于培养 用数学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方法,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该节课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 知识背景出发,从汽车刹车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指导学 生如何进行建立一个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汽车的停车 总距离及不等式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并对学生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实习作业,使学生在调查 研究、统计数据、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学会探索,学会团 结协作。进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勇于探索、勇于 创新的科学精神,为近来适应时代特点和进一步发展作 好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