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主要内容串讲汇总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串讲
00054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串讲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领会】(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低,属于低频考点,一般容易出判断题和简答题,考点频率★★)(一)管理的产生1.管理产生于欲望尤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人总是有很多欲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欲望,人总是在设法不断地去满足这些欲望。
人的当前欲望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
但是资源是有限的。
从古至今,人类的食物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总而言之,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稀缺和有限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协调。
为了协调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管理应运而生。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的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一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索,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方面考虑,管理都有其重要作用,忽视管理就不可能有效率和效果。
所以,管理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重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二、管理的概念【识记】(注:此处考试出题频率较高,属于高频考点,一般容马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考点频率★★★★)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组织可分为背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管理学原理》复习串讲.
二、系统原理的实质 • 实质:联系的看问题(了解 要素、分析结构、研究联系、 弄清功能、认识历史、研究 发展与变革),强调整体突 出综合。
三、整分合原则
• • • • (一)整体把握 (二)科学分解(分工分解的目的:以 专业化提高管理效益 ) (三)组织综合
第九章 人本原理
• 人本原理相对应的主要管理原则 • 一、能级原则(设置组织层次网络是以职 能划分为中心) • 二、动力原则(动力类型:物质动力— 管理的第一位动力;精神动力--具有持久性 的动力;信息动力---具有定向性的动力) • 三、行为原则(人的动机性行为特征: • 规律性、社会性)
“组织管理”理论:充实、完善和发 展了管理的概念(五职能说: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提出十 四项管理基本原则;建立参谋机构的 思想;提出了著名的“组织的效率决 定于组织的内在要素的思想”
(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年30年 代)代表人物和管理理论
1、梅奥---“人群关系”理论(霍桑试 验 1926---1933)
二、决策程序
(一)发现问题 (二)确定目标
(三)拟定方案 (四)方案评估
(五)方案选优(这一步又称决断, 是决策全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所谓 “优”是以“满意”为原则。
(六)组织实施
第四章 计 划
• 一、计划特征与作用 • (一)未来性:计划在管理职能中居于 首要的地位。计划应着眼于未来。 • (二)目的性 • (三)系统性和完整性 • (四)时间性 • (五)刚性和弹性:不轻易变更但又不 是一成不变,因为计划属于主观的东西
三、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一)管理的中心从物转向人,人力资 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最重的管理课题 • (二)创新是现代管理的灵魂 • 每个组织都应为全体员工的创造潜能的 自由发挥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 (三)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 • (四)管理民主化是现代管理的内在要 求
管理学原理讲义
管理学原理讲义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特点、管理的目标和管理的职能等。
1.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它通过协调和领导,使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1.2 管理的特点管理具有普遍性、系统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普遍性是指管理活动在各种组织中都存在;系统性是指管理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目的性是指管理活动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科学性是指管理活动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
1.3 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的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
经济目标是指组织的经济效益,包括利润、效率和市场份额等;社会目标是指组织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环保、公益事业和员工福利等;个人目标是指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和满足个人需求。
1.4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规划是指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组织是指构建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建立工作流程和制定规章制度等;领导是指激励、沟通、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控制是指监督和评估组织的活动,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艺术性和管理的人本性等。
2.1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活动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
管理的科学性包括管理的目标科学、管理的方法科学和管理的组织科学。
管理的目标科学是指管理活动应该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方法科学是指管理活动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方法;管理的组织科学是指管理活动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2.2 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活动应该是艺术的、灵活的。
管理学原理课程综述
合纵
连横
连六国而事秦 片言之间取得六国相印
阴阳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邹衍 主张:阴阳五行,阴
阳平衡。
兵家学派
代表人物:孙子 代表著作:《孙子兵法》 主要思想:“兵者国之大事,生
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 曰将,五曰法” 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 兵,用计谋取胜。
法家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吴起、商鞅、 韩非子等
主张:使用客观的、具体的 强制的法律,通过铁面无私 的奖罚制度,进一步强化司 法的威严和检查的力量。
管理的核心:以奖惩的强制 性来求得公平并以此实现其 最高的社会理想。
墨家学派
创始人:墨子
主张:平等和兼爱,在工作中团结
合作是保证每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
2、在社会学家看来,管理是一个阶 级和地位系统。管理意味着权力
官本位 钱本位
人本位
思考题:1、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管理”是一种必备的 生活技能?
2、在世界500强前50名的公司里,高层管理者的平均总 收入是多少?
三、管理的本质
案例:“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
结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通过他人并与 他人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 理论的演进史 [掌握]主要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核心 内容与特点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 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 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 想的要点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 社会文化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
阴阳家 纵横家
法家 儒
道
释
兵家
墨家 农家 名家
董事长、CEO、总裁、副总裁 COO(首席运营官)、CFO、CIO
00054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00054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研究管理活动中普遍的、基本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以探讨组织和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目标,对于各种组织和管理问题进行基本原理的总结和规律的研究。
下面将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的内容和作用以及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指的是管理学中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指导管理决策和实践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原理包括了组织理论、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经验等。
它是对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组织的内部关系、环境的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的一套理论体系。
管理学原理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指导他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指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管理学原理的内容和作用1.组织理论:管理学原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理论。
它研究了组织的构成、组织的结构、组织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理论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组织的运行和管理。
2.管理思想:管理学原理还包括了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
例如,传统管理思想中的科学管理、行政管理、人际关系学等;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弹性管理、创新管理等。
管理思想为管理者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3.管理实践经验:管理学原理还总结了管理实践中的各种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了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管理实践经验可以指导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原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管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为管理者提供了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和工作安排。
2.解决管理问题:管理学原理总结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3.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学原理研究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一、管理学原理的概述管理学原理是指研究和总结管理实践中普遍适用的方法、原则和理论的学科。
它涉及到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是现代管理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原理的重点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原理。
二、管理学原理的分类管理学原理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科学管理学”、“行为管理学”、“定量管理学”和“系统管理学”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分类下的重点知识。
1. 科学管理学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其中的重点知识包括:- 劳动分工:将工作分解为简单易行的任务,以提高生产效率。
- 管理层级:建立明确的管理层级,实现权责的划分和协调。
- 职权与责任:明确每个职位的职权和责任,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 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 行为管理学行为管理学关注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研究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冲突和提高沟通效率等。
重点知识包括:- 领导风格: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员工的影响不同,如民主型、权威型和慈善型等。
- 团队协作:促进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 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是组织内部顺利运转的关键,要让员工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目标。
3. 定量管理学定量管理学强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管理和决策。
其中的重点知识包括:-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辅助决策-making.- 优化理论:运用优化理论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 生产力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因素的测量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4. 系统管理学系统管理学强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系统思维,关注组织内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知识包括:- 系统思维: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解组织内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使信息和决策能够顺畅流通。
- 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和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1. 分工与协作,就好比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想想看,球队里有人负责进攻,有人负责防守,这就是明确的分工呀。
大家都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然后又紧密配合,这才能够赢得比赛。
在企业里不也是这样嘛,研发的专注研发,销售的全力销售,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干好。
你说是不是?
2. 权力与责任,哎呀,这可太重要了!就像家长对孩子有管教的权力,但同时也有照顾孩子的责任啊。
一个管理者,有了权力安排工作,但也得担起让工作顺利完成的责任呀!要是只知道指挥却不负责,那怎么行?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很明显吗?
3. 激励机制,这就像给汽车加了油一样!当员工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就会更有干劲儿。
比如说给优秀员工发奖金、晋升,这不就像给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嘛。
不重视激励,员工怎么会有激情拼命工作呢?
4. 决策,那可是关系重大啊!就好像在岔路口选择走哪条路一样,一旦选错了,可能就会走很多冤枉路。
优秀的管理者得深思熟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再做决定。
不然岂不是瞎指挥?
5. 组织架构,就如同建造房子的框架!框架稳固,房子才能牢固。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能让工作流程更顺畅,信息传递更高效。
如果架构乱七八糟的,那肯定会出乱子呀!难道不是吗?
6. 控制与监督,这就相当于给汽车安装刹车呀!得保证事情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不能跑偏了。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才能确保最后的成果符合要求。
不监督能行吗?肯定不行呀!
总之,这些管理学原理真的太重要了,是管理活动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啊!。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笔记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笔记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旳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7、管理学旳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9、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1、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2、系统旳特性: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旳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对组织和管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管理水平。
下面将对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
一、管理学的概述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定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特点等。
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科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组织与管理:组织的定义、组织的类型、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等。
2.领导与决策:领导的概念、领导类型、领导风格和领导力开发等。
3.沟通与协调:沟通的定义、沟通过程、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等。
4.激励与工作动力:激励理论、激励方式、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等。
5.控制与监督: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过程和控制方式等。
三、组织行为学1.个体行为与组织:个体行为的特点、个性与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动机和满足需求等。
2.小组与团队:小组的功能和特点、团队的构建与发展、团队决策和团队动力等。
3.领导与管理:领导与权力、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领导角色和领导态度等。
4.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特点、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等。
四、管理学的实践应用1.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管理等。
2.管理决策与战略管理: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和决策方法、战略管理的概念和过程等。
3.企业创新与研发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思维和组织创新能力培养等。
4.跨国公司管理:跨国公司的特点、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等。
5.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管理伦理的概念和原则、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效果等。
以上仅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部分重点内容归纳,通过对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管理学原理的认知,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管理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1.管理学原理的基础概念:管理、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环境等。
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管理目标是组织为了实现其使命、愿景和目标而设定的方向和目标。
管理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员工、文化和结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
2.管理学原理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确的数据来管理组织,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行为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以及如何通过激励和领导来影响员工行为。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影响着整体的运作。
3.管理学原理的管理方法: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规划是制定组织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决策的过程。
组织是结构化和分配资源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是通过激励和影响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是监测和纠正组织绩效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管理学原理的管理技巧:沟通、决策、团队建设和冲突管理。
沟通是管理者传递信息和理解员工需求的过程,而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决策是管理者根据信息和目标做出选择的过程,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团队建设是通过合作和协作来提高团队绩效的过程,管理者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发展的能力。
冲突管理是解决和管理组织内部冲突的过程,管理者不仅需要解决冲突,还需要转化冲突为机会。
5.管理学原理的管理伦理:道德、公平和责任感。
管理伦理强调管理者在决策和实践中应遵循道德原则,如诚信、正直和关心他人。
公平是指在组织中对待员工时公正和公正的行为。
责任感是指管理者对组织和员工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6.管理学原理的管理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组织。
创新思维是指管理者拥抱变革和尝试新思路的能力,以推动组织的发展。
创新方法是通过创新的流程和工具来发现和实施新的解决方案。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详细章节讲义
/难点决策难点、重点计划难点、重点组织重点领导难点激励难点、重点沟通控制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1.基础篇【1-4章】2.计划篇【5-6章】3.组织篇【7-9章】4.领导篇【10-12章】5.控制篇【13章】1. 2. 3.1. 2. 3. 4. 5.……第一节管理概述第二节管理者第三节管理学本章重难点分析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欲望资源矛盾协调*生产****管理(一)管理的产生1.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活动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2.3.二、管理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三、管理的特性(征)(一)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二)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三)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四、管理的职能△1916共识的观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现组织目标职能内容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现组织目标四、管理的职能△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有效性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效果: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有效的管理效率:投入产出比效果:目标达成度怎样做……方式方法做什么……价值取向以比较经济的方法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结果:效果目标低浪费高成就资源利用目标实现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谢谢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1.(1(2(3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人员1.要有目标;2.要将别人组织起来;3.要激励他们;4.要检查评估工作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2.(1(2营销专业管理者二、管理者的角色Role二、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939•••1973;•1983;•1995;••1998•管理者的三类角色10 10☞☞☞☞☞☞☞☞☞☞正式权力和地位三、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组织是由一群人共同形成的有目的性的社会系统,管理是对组织内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包括顶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角色是决策者、交流者、人际关系建设者和资源协调者。
3.管理学的四项功能:管理学将管理的工作划分为四个功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管理层次:管理学将管理的层次分为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操作管理三个层次,从整体上指导和协调组织的运作。
5.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类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以有效地完成管理职责。
6.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各个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权责的安排,包括分工、协调、层次和职权四个要素。
7.权威与权力:权威是指管理者依据职权和地位所具有的正式权力,而权力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8.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它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着明显的影响。
9.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提供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引导员工的动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10.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管理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进行选择和决策,包括理性决策模型、非理性决策模型等。
11.有效沟通:沟通是管理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思想的重要工具,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组织的合作效率和减少冲突。
12.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等。
13.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合理的团队组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评估和反馈员工绩效,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和发挥潜力。
15.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管理者在面对组织变革时如何进行规划、执行和控制,确保变革的顺利实施。
以上是管理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管理学原理串讲
管理学原理串讲管理学原理是指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它们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准则。
在本次串讲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管理学原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的基本功能、管理的层次、组织结构、领导与管理、决策与沟通等内容。
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和调动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
决策者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组织者负责规划和安排资源,建立组织结构和流程;领导者负责激励和指导员工,促进团队合作;控制者负责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管理的基本功能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规划是指制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组织是指分配资源、建立组织结构和流程,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领导是指激励和指导员工,促进团队的凝结力和合作;控制是指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四、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高层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决策重大事项;中层管理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执行高层的决策;基层管理负责具体的操作和执行,直接管理员工。
五、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制结构、矩阵型结构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适合于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发展阶段。
六、领导与管理领导与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领导是指影响他人,使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的过程。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与管理相辅相成,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七、决策与沟通决策是管理者往往需要面对的任务,它涉及到选择和采取行动的过程。
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需要考虑到风险、效益和时间等因素。
沟通是管理者与员工、部门之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
管理学原理串讲
管理学原理串讲管理学原理串讲资料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慨念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从属于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的层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自20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四.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两重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五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 3 历史性 4 实践性六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七.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八。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九.系统的观点包括: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观点,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
管理学原理主要内容串讲汇总
《管理学原理》主要容串讲资料汇总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容与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容分为:生产力面、生产关系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赖性、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串讲
2011年 2 月“管理学原理”串讲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管理2. 管理的两重性3. 管理学4. 系统二.简答1. 管理的基本特征三.论述1. 掌握管理的两重性, 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2. 为什么要学习, 研究管理学.四.客观题1. 组织的五要素2. 管理者承担的基本职能3. 管理学的特点4. 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5. 系统的特征6. 组织的内部要素是可控的, 外部要素是部分可控和部分不可控的7. 管理者的第一责任是管理组织(上层)第二是管理管理者(中层)第三是管理工作和人(下层)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 管理运动2. 霍桑试验二.简答1. 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经验2.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四原则3. 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也有可能论述)4. 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5.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6. 霍桑试验的结论三.客观题1. " 管理运动" 中的四个观点2. 管理活动的五种职能(与企业职能分清楚)3. 管理的十四原则4. 韦伯认为, 存在三种纯粹形式权力是什么5.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 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6.1916 年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法约尔管理理论代表作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 管理过程学派2. 社会合作学派3. 经验或案例学派4. 人际关系学派5. 群体行为学派6. 社会技术学派7. 决策理论学派8. 沟通(信息)学派9. 数学学派10. 权变理论学派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 计划工作2. 目标3. 战略4. 政策二.简答1. 解释五个W和一个H2. 计划工作的意义3. 计划工作的步骤三.客观题1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 .目标管理二.简答1 .计划工作的原理2. 目标管理的过程3. 目标管理的缺点一.名词解释1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2. 预测二.简答1 .预测的步骤三.客观题1 .预测的种类2. 各种预测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对象(看图108页)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 决策二.简答1 .决策的特征2. 决策的程序三.客观题1 .决策的类型2. 决策的方法有两大类: 一类是计量决策方法; 另一类是主观决策方法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 组织2. 分工协作原理3. 管理宽度原理4. 责权一致原理5.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6. 组织结构二.简答1. 组织工作的特点2. 组织工作的步骤3. 组织工作的原理4. 组织工作回答或解决的基本问题三.客观题1. 组织概念的含义2. 组织结构的类型,优缺点, 适用范围第九章一.名词解释1. 管理宽度2. 部门3. 直线职权4. 参谋职权5. 职能职权6. 授权7. 集权8. 分权9. 委员会制二.简答1. 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2. 划分部门的原则3. 授权遵循的原则4.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5. 委员会制的优缺点6. 董事会的主要职能三.客观题1. 部门划分的方法(顶多一分的题)2. 处理好三种职权的关系两句话:A.注意发挥参谋职权的职能.B.适当限制职权职能3. 组织结构设计成果4. 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因素(比较重要)第十章一.名词解释1. 人员配备二.简答1. 人员配备应包括的原理三.论述1. 人员配备的重要性第十一章一.名词解释1. 人才生命周期二.简答1. 选聘应注意的问题2. 考评的必要性和要求3. 做好主管人员培训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三.客观题1. 选聘的条件2. 内部提升的优缺点, 外部招聘的优缺点(也有可能简答)3. 考评方式4. 主管人员培训的内容第十二章. 名词解释1. 指导与领导工作二.简答1. 指导与领导工作的作用三.客观题1. 指导与领导工作的原理, 六个原理搞清楚第十三章一.名词解释1. 沟通联络二.简答1. 人与人沟通的特殊性2. 有效沟通的要求三.客观题1. 沟通的表现形式2. 沟通联络的作用3. 沟通联络的方法4. 沟通联络的原则第十四章一. 名词解释1. 激励2. 强化二. 简答1.破特-劳勒模式(理解图)2. 激励的方式3. 主管人员在应用强化手段改造时应遵循的原则4. 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三.客观题1.对人的认识(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区分和对他们对待方式)2. 了解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3.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格提出双因素论, 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4. 美心理学家麦克莱提出激励需求理论. 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 成就, 权力, 社会需要.对于主管人员来说成就需要最强烈5. 激励力=期望值X 效价6. 强化类型(搞清)第十五章一. 客观题1.研究有关领导问题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即领导的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2. 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一般极有成就的领导人,以方法W来管理的组织在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方面最有成效3.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 任务结构; 上, 下级之间的关系4. 领导者的修养(本章老师未说明有具体的名词,简答,论述等)第十六章一. 名词解释1. 管理中的控制工作2. 管理突破过程二. 简答1. 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比较2. 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六个步骤第十七章一. 简答1. 控制工作的原理2. 控制工作的要求二. 客观题1. 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类, 有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按控制的原因和结果分类, 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2. 直接控制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第十八章一. 名词解释1. 管理审核二. 客观题1. 预算的不足之处2. 其它传统的控制方法3. PERT的五个优点4. 最常用的的综合控制方法有:总预算,损益控制,投资回收率,和企业自我审核5. 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
管理学原理最全知识点复习资料提纲总结归纳
管理学原理课件概要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概念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包含六层含义:1、管理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管理的基本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5、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6、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管理涉及的一般意义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运用,体现了管理的自然属性,特别表现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所具有的与生产力要素相联系的特性,主要追求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这种效率和效果通常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反映了管理活动的自然属性及其要求,这种自然属性显然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社会属性管理涉及的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异、相互关系及其运用,体现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是由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管理的社会属性要求管理保证个人的尊严、平等、发展等基本权利,顾及特定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管理的科学性: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2、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的对象(一)按资源的内容来分照组织资源的内容,我们可以把组织的重要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关系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形象资源和物质资源六大类。
1、人力资源。
组织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那些属于组织成员、为组织工作的各种人员的总和。
进一步说,人力资源是指组织成员所蕴藏的知识、能力、技能以及他们的协作力和创造力。
2、关系资源。
关系资源是组织与其各类公众良好而广泛的联系,组织的关系资源也决定了组织的舆论状态和形象状态,它们构成了组织最重要的的无形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主要内容串讲资料汇总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赖性、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任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变化、顾客、竞争9、战略管理的特点:系统性、长远预期性、对外抗争性、灵活应变性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实事的管理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1)领导作用2)以顾客为导向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灵敏性6)关注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系统观点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一般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2、具体环境因素: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因素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第二篇计划工作四计划工作概述1、计划工作: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4、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5、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规划8)预算6、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订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7、计划工作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8、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9、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0、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11、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五目标与战略1、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2、目标的SMART特性: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时间限定。
3、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3)目标的网络化4)目标的多样性5)目标的时间性6)目标的可考核性4、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5、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6、目标管理的特点: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7、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管理人员讲清楚3)目标难以确定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8、企业核心能力:是指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9、企业核心能力表现在:1)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机能2)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3)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4)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5)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6)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映7)准确迅速满足顾客订单的系统8)整合各种技术创新产品的技能10、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11、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12、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3、三种竞争战略:1)总成本领先战略:主导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创性,并利用差别化建立竞争优势。
3)集中化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种特殊的产品。
六预测与决策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工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它包括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道德等外界环境因素,企业的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等内部因素。
2、预测: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
3、预测的作用: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2)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3)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4、预测的步骤:1)提出课题和任务2)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3)建立预测模型4)确定预测方法5)评定预测结果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5、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怎么和应当怎么做所作的决定。
6、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2)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7、正确决策的特征: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5)追求最可能的优化效应8、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1)例行问题:是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2)例外问题:是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9、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
2)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固定方法。
10、决策有效性的标准(三种决策类别):1)最优决策(理性决策)2)满意决策(有限理性决策)3)合理决策11、满足最优决策的条件:1)问题清楚明确2)目标单一明确(利润最大化)3)所有方案已知4)偏好清楚、一致、稳定5)没有成本时间约束12、预测的方法:外推法、因果法、直观法(如德尔菲法)13、德尔菲法要点:记名投寄征询意见、统计归纳、沟通反馈意见、多次反复14、主观决策法:指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
15、计量决策法: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用数学式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第三篇组织工作七组织工作的含义1、组织工作: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工程。
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组织工作的内容:1)组织职位设计2)组织结构纵向划分3)组织结构横行划分4)职权配制5)组织结构的协调6)组织结构的调整4、组织工作的特点: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5、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1)技术2)外界环境3)组织的规模4)组织的生命周期5)组织的战略6、组织工作的原理:1)目标统一原理2)分工协作原理3)管理宽度原理4)责权一致原理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7、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