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消化和吸收(1)-生理学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腹肌及膈肌收缩
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 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 门括约肌舒张。
残余物质排出
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腹压增加,促进粪便排出体 外。
06
消化和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神经调节在消化和吸收中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腺和消化道平滑肌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 腺分泌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
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CONTENCT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 大肠内消化和吸收 • 消化和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是食物消化和吸 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 的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和 果糖等,通过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进入血液。
脂肪的吸收
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通过淋巴 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通过主 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通过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 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则与脂肪一起通过淋巴途径 进入血液循环。矿物质如钙、铁和锌等主要通过 主动转运的方式被吸收。
05
大肠内消化和吸收
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和肛门四 部分,是消解质, 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生理学-消化系统

生理学-消化系统




神 经




内 在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a、β受体结 合,使消化管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唾液变粘稠
迷 走 神 经: 副交感 (横结肠以前) 神经
盆 神 经: (横结肠以后)
节后纤维释放Ach与M 受体结合,使消化管 运动增强,消化腺分 泌增多,唾液变稀薄
三、 小 肠 内 消 化
(一)胰液及其作用
•性质:无色无味呈弱碱性,PH7.8-8.4,分泌1.0-2.0L/日
•成分与作用:水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胰淀粉酶:分解 淀粉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胰 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为小分子多肽;糜蛋白酶原在已经激活的胰蛋白酶的作用 下转化为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小分子多肽;二者共同作 用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内因子的作用:协助B12吸收 •黏液的作用:中和胃酸;形成胃黏液碳酸氢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
1.胃的基本运动形式
(二)胃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维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 2.容受性舒张:是胃的特殊运动形式 3.蠕动:形成胃排空的动力
2.胃的排空 胃排空的动力:是胃的运动;胃排空的阻力:是幽 门括约肌的收缩 三大营养素的排空顺序:糖>蛋白质>脂肪;混合 食物为4-6小时 胃排空的特点:是间断进行的(受肠胃反射的影响)
•所以:胰液是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
•来源:胰腺的导管细胞和腺泡细胞
•临床连接:胰腺炎
(二)胆汁及其作用
来源及性质:肝细胞分泌。肝胆汁(金黄色弱碱) 胆囊胆汁(暗绿)
成分:主要是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和无机盐等 作用:1.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协助脂溶性维生素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毕云天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道: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整理课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大 3.具紧张性: 微弱的持续收缩的状态 4.节律性收缩: 离体后易可观察到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50~-60mV 电位低 不稳定
2.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 动去极化. 由慢波决定的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基本电节 率(BER) 2)产生机制:Cajal 细胞
3)作用:在慢波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 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辅脂酶,胆盐
胰液中还含有胆固醇酯水解酶和磷脂酶A2
2.胰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为神经调节为主,胃期与肠期体液调节为主 ⑴神经调节 ●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胰腺→胰液分泌。
●调节特点: 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 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
肠激酶、胃酸、 组织液、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生理学理解消化与吸收过程

生理学理解消化与吸收过程

生理学理解消化与吸收过程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能的科学,而消化与吸收是人体生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阐述消化与吸收的基本原理、器官和过程,来深入理解这一生理过程。

一、消化与吸收的基本原理消化与吸收是人体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的过程。

消化与吸收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吸收。

机械性消化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部。

口腔中的咀嚼和胃部的搅拌混合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颗粒,增加表面积,便于后续的化学性消化和吸收。

化学性消化主要发生在胃和肠道中。

胃中的胃液和肠道中的胰液、肠液等消化液中的酶能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糖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从消化道进入血液或淋巴中,以供全身细胞利用。

吸收主要发生在肠道中,肠道壁上的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便于吸收。

二、消化与吸收的器官消化与吸收涉及的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胰、肝、胆等消化腺。

口腔是消化与吸收的起始位置,除了咀嚼食物外,唾液中的酶(如淀粉酶)也起到一定的化学性消化作用。

食管将食物从口腔顺利传输至胃。

胃是消化与吸收的重要器官之一。

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酶,能够将蛋白质开始分解为较小的多肽和氨基酸。

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壁上的绒毛和微绒毛上密布有吸收表面,能将消化液分泌的酶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

大肠主要是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再吸收,将未被吸收的残渣形成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胰、肝、胆等消化腺则分泌消化液和胆汁,协助消化和吸收。

三、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消化与吸收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包括食物的咀嚼、胃部的消化、小肠的吸收等。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形成食物团,然后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中的胃液和胃蛋白酶开始对蛋白质进行分解。

胃液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杀灭细菌。

胃中的食物经过胃搅拌混合后,逐渐形成半流体的胃糜,然后通过幽门进入小肠。

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消化与吸收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们在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和提供能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消化的过程、各器官参与消化的机制以及吸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消化的过程消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胃肠蠕动等力量的作用,将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化学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内,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二、消化器官参与的机制1. 口腔口腔是消化的起始位置,牙齿通过咀嚼食物,使食物颗粒变小并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同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酶类物质,如淀粉酶和溶菌酶等,能够开始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2. 胃胃是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

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酶,通过胃酸的作用,将胃中食物颗粒酸性处理,抑制细菌生长,并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3. 肠道肠道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在十二指肠中,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起到重要作用。

胆汁中含有胆盐,可以促进脂肪的乳化,使之易于被消化酶分解。

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它们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进行降解,使其转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 大肠大肠主要参与水分的吸收和残余物质的排泄。

在大肠中,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同时细菌对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并生成维生素K等物质。

三、吸收的方式1. 蛋白质吸收蛋白质主要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被吸收,并转运到血液循环中。

蛋白质被分解成小肽链和氨基酸,通过肠壁上的蛋白质载体转运至细胞内,再经过蛋白质转运体进入血液。

2. 碳水化合物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以单糖形式被吸收。

单糖经过肠壁上的载体转运蛋白进入肠细胞内,再通过葡萄糖转运体进入血液循环。

3. 脂质吸收脂质在十二指肠被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并与胆盐结合形成胆盐酯。

胆盐酯在肠壁上形成乳状微粒,再经过淋巴途径入血液。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在肠道被吸收。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名词解释)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名词解释)

1.消化(digestion)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慢波(slow wave) 是指胃肠平滑肌膜电位出现的节律性去极化波,又称基本电节律4.胃肠激素(gut hormone) 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5.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指即存在于脑中又存在于胃肠,呈现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

6.胃肠激素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of gut hormone) 是指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7.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8.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可与维生素B12相结合,保护其不被消化液破坏,并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被吸收。

9.蠕动(peristalsis)为纵形肌和环行肌协调起来形成的一种推进性运动,在食团的前方出现一个舒张波,紧靠食团的后方出现一个收缩波,舒张波和收缩波同时向前推进。

10.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micelle and mixed micelle)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胆盐因起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聚合成微胶粒;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称为混合微胶粒。

11.乳糜微粒(chylomicron)乳糜微粒: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的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

生理学课程ch6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课程ch6  消化与吸收

乙酰胆碱
组胺
胃泌素
腺苷酸
磷脂酰 环化酶
肌醇
cAMP
Ca2+
磷脂酰 肌醇 Ca2+
H+
第四节 小 肠 内 消 化
Digestion in small intestine
一、小肠的机械消化
小肠运动的形式:
(一)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二)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蠕动速慢,蠕动波弱,传播距离近 蠕动冲: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由于进食时 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的作用而引起。
物 机械扩张及蛋 胃窦 胃
紧张性↑肠内压 空
白质分解产物 →G.C →秘素
②十二 高渗溶液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胃内压 胃排空
指肠 ────→

→∧ →
食糜 盐酸、脂肪 肠抑胃素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暂 停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胃内压 再次
③食糜在肠内吸收──────→
→∨→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胃排空
抑胃液分泌
抑胃、肠运动
G细胞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S细胞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迷走神经兴奋
I细胞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迷走神经兴奋
K细胞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与食管的功能 Digestion in the oral cavity and function of
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约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织胺试验)

生理学学习资料:第六篇 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学习资料:第六篇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功能概述1.消化: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经消化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2.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收缩和舒张,将食物研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把蛋白质、脂肪、淀粉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消化道平滑及分布:口、咽、食管上端、肛门。

2.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骨骼肌低,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所占时间比骨骼肌长,变异较大。

•有自动节律性,频率较低,节律不规则。

•具有紧张性,保持消化道一定形态、位置和基础压力。

∙具有很大伸展性,可容纳食物。

•对电刺激和针刺、刀割等机械刺激不敏感,对缺血、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3.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有静息电位、慢波点位、动作电位三种形式。

•静息电位幅值较低、波动较大,由细胞内K+外流和生电性纳泵活动造成.Na,、Ca?+内流也参与静息电位形成。

•慢波: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

决定平滑肌收缩节律,称基本电节律BER o胃3次∕min,十二指肠11-13次∕min,回肠末端8-9次/min。

•消化道平滑及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或当慢波去极化到达阈电位,可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时程短,称快波。

•动作电位去极化由Ca?♦和Na+通过钙钠通道内流产生,复极化由K+外流引起。

•慢波时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决定消化道平滑肌端动的节律、方向和速度。

4.慢波:•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interstitialCajalcell,ICC),Cajal细胞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其电话动已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纵行肌和环行肌,启动节律性电活动。

•慢波的产生不受外来神经支配,但频率受自主神经调节。

•慢波不引起平滑肌收缩,它使得细胞静息电位减小。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1)头期胃液分泌 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①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剌激了视 、嗅、听觉感受器。 ②食物剌激了口、咽部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通过胃液分泌(直接较重要)
→胃窦部G细胞→胃泌素↑→胃酸分泌↑
第七章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胃肠的神经支配
口腔内消化:唾液
消化
胃内消化:
胃液 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胃的排空
小肠内消化 胰液、胆汁、小肠液
小肠的运动形式
吸收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 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主要部位、途径和机制 水、钠、铁、钙吸收的主要部位、途径
返回
第七章 消化和吸收
1.掌握胃容受性舒张、胃排空的概念。 2. 熟悉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方式。 3.熟悉三大营养物质在胃内排空的特点。 4.熟悉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
一.胃的运动
1. 胃的运动形式
※ (1)胃的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胃特有形式
1)概念:
进食动作和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感受器反 射性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的舒张,胃容积 扩大胃内压基本不变,称。
一、唾液
(一)唾液性质与成分 性质:无味,近中性PH 7.0 成分: 水:99%
有机物:粘蛋白、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
㈡唾液的作用
1.湿润口腔和食物,利于吞咽 2.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3.清洁和保护口腔 4.抗菌作用 5.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6.排泄功能
㈢唾液分泌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 兴奋时,末梢释放ACh↑ →作用于 唾液腺细胞膜M受体→唾液分泌↑(稀薄)
二、胃液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2.紧张性收缩
• 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状 态, 称为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 这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胃的紧 张性收缩使胃腔内具有一定的压力, 这种压力 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 促进化学性消化。
3.胃的蠕动
作用:
①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 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
十二指肠黏 膜内分泌细 胞
肠-胃反射

胃运动减弱 排
• 化学结构----肽类 • 分子量-----2000~5000 •它们不仅存在于消化道内, 还存在于神经组织内。
主要的胃肠激素
激素
分泌 刺激物
功能
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
缩胆囊素 (CCK) 抑胃肽
G cells
S cells
I cells
•迷走N(GRP) •蛋白质消化产 物 •胃扩张
•盐酸 •蛋白质分解产 物 •脂肪酸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由神经反射引起。
非条件反射: 诱发因素: 食物对口腔的物理、化学刺激 产生机制: 感受器(口腔、舌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中枢
(延髓、下丘脑、皮层) → 传出神经(副交感为主,末梢 递质为乙酰胆碱,对抗药: 阿托品) → 腺体
条件反射: 就餐环境、食物形状、颜色、气味引起唾液分泌。
1.分类
1)肌间神经丛 (位于纵行肌和 环行肌之间)
主要参与对消 化道运动的控制。
内在神经丛:
交感神 经
副交感神 经
肌间 神经 丛
黏膜下 神经丛
2)黏膜下神经丛 (位于黏膜层和环 行肌之间)
主要参与消化道 腺体和内分泌细胞 的分泌, 肠内物质 的吸收以及对局部 血流的控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的激活
(自身催化 )
肠激酶 ↓
胰蛋白酶原 → 胰蛋白酶 ↓
糜蛋白酶原 → 糜蛋白酶
胰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促进胰液分泌 体液调节
——促胰液素(secretin) 由小肠上段粘膜的S 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胃酸、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缩胆囊素 (cholecystokinin, CCK) 由小肠 粘膜的I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胰酶和促进胆 囊收缩;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脂肪 引起CCK释放
图6-4 胃肠激素分泌方式示意图
A.内分泌 B.旁分泌 C.神经分泌 D.腔分泌 E.自分泌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5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唾液
唾液(saliva)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 1~1.5L/d; pH6.6~7.1
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800~1000ml/d
胆汁分肝胆汁(金 黄色,pH7.4)和 胆囊胆汁(颜色较 深,pH6.8)两种
胆汁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物、胆盐、 胆色素、胆固醇、 脂肪酸、卵磷脂、 黏蛋白
胆汁的作用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 促进脂肪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其他作用
MMC)
从胃体中部开始,向尾区推进 1次/90min, 3min/次 起“清道夫”作用
图6-10 从胃窦和十二指肠记录到的消化间期移行性 复合运动 (MMC) 的时相变化
呕吐
呕吐 (vomiting) 是机体将胃及小肠内容物 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基础知识:消化和吸收(1)-生理学
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慢波是消化道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节律性去极化和复极化,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周期性电位波动。

而动作电位是在慢波的基础上发生的,即当慢波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约-40mV)时,便发生每秒1-10次的动作电位。

平滑肌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较大频率的动作电位产生较强的平滑肌收缩。

慢波本身虽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它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的节律控制渡,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例题:
胃肠平滑肌慢波的产生可能由于
A ca2+跨膜扩散
B K+跨膜扩散
C Cl-跨膜扩散
D Na+跨膜扩散
E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正确答案:E
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慢波频率
B慢波的幅度
C动作电位的幅度
D动作电位的频率
E动作电位的时程
正确答案:D
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伸展性小
C收缩缓慢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自律性频率较高且稳定
正确答案:C
胃肠平滑肌的慢波起源于
A粘膜层
B浆膜层
C环行肌
D纵行肌
ECajal间质细胞
正确答案:E
来源:合肥人事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