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和吸收(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毕云天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道: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整理课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大 3.具紧张性: 微弱的持续收缩的状态 4.节律性收缩: 离体后易可观察到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50~-60mV 电位低 不稳定
2.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 动去极化. 由慢波决定的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基本电节 率(BER) 2)产生机制:Cajal 细胞
3)作用:在慢波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 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辅脂酶,胆盐
胰液中还含有胆固醇酯水解酶和磷脂酶A2
2.胰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为神经调节为主,胃期与肠期体液调节为主 ⑴神经调节 ●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胰腺→胰液分泌。
●调节特点: 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 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
肠激酶、胃酸、 组织液、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消化与吸收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们在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和提供能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消化的过程、各器官参与消化的机制以及吸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消化的过程消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胃肠蠕动等力量的作用,将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化学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内,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二、消化器官参与的机制1. 口腔口腔是消化的起始位置,牙齿通过咀嚼食物,使食物颗粒变小并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同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酶类物质,如淀粉酶和溶菌酶等,能够开始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2. 胃胃是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

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酶,通过胃酸的作用,将胃中食物颗粒酸性处理,抑制细菌生长,并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3. 肠道肠道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在十二指肠中,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起到重要作用。

胆汁中含有胆盐,可以促进脂肪的乳化,使之易于被消化酶分解。

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它们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进行降解,使其转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 大肠大肠主要参与水分的吸收和残余物质的排泄。

在大肠中,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同时细菌对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并生成维生素K等物质。

三、吸收的方式1. 蛋白质吸收蛋白质主要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被吸收,并转运到血液循环中。

蛋白质被分解成小肽链和氨基酸,通过肠壁上的蛋白质载体转运至细胞内,再经过蛋白质转运体进入血液。

2. 碳水化合物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以单糖形式被吸收。

单糖经过肠壁上的载体转运蛋白进入肠细胞内,再通过葡萄糖转运体进入血液循环。

3. 脂质吸收脂质在十二指肠被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并与胆盐结合形成胆盐酯。

胆盐酯在肠壁上形成乳状微粒,再经过淋巴途径入血液。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在肠道被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1.盐酸
反映胃的分泌能力(与壁细胞的数量及功 能状态有关)
正常人空腹 0-5 mmol/h
最大排酸量
20-25 mmol/h
作用: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胃酸分泌机制:质子泵
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意义: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和能量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 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 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
变)
消化腺的分泌 •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 总量每天分泌相互液6~8L; • 作用 – 稀释食物降低渗透压,以利吸收 – 调节pH 为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 环境 – 分解食物成分; – 润滑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理化损伤
━━━━━━━━━━━━━━━━━━━━━━━━━ 促 进 抑 制 ───────────────────────── 食物 蛋白质 糖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 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生理学课程ch6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课程ch6  消化与吸收

乙酰胆碱
组胺
胃泌素
腺苷酸
磷脂酰 环化酶
肌醇
cAMP
Ca2+
磷脂酰 肌醇 Ca2+
H+
第四节 小 肠 内 消 化
Digestion in small intestine
一、小肠的机械消化
小肠运动的形式:
(一)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二)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蠕动速慢,蠕动波弱,传播距离近 蠕动冲: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由于进食时 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的作用而引起。
物 机械扩张及蛋 胃窦 胃
紧张性↑肠内压 空
白质分解产物 →G.C →秘素
②十二 高渗溶液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胃内压 胃排空
指肠 ────→

→∧ →
食糜 盐酸、脂肪 肠抑胃素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暂 停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胃内压 再次
③食糜在肠内吸收──────→
→∨→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胃排空
抑胃液分泌
抑胃、肠运动
G细胞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S细胞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迷走神经兴奋
I细胞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迷走神经兴奋
K细胞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与食管的功能 Digestion in the oral cavity and function of
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约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织胺试验)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部分所实现的调节。

体液调节:一般主要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所进行的调节作用。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反馈调节:由受控部分发生信息而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使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为种族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细胞膜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耗能过程。

胞吐: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被细胞排除的过程。

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

刺激:能被细胞、组织或机体所感受到而引起反应的环境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以及外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兴奋:指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反应时,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有弱活动变为强活动,这种反应称兴奋。

抑制:指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反应时,由活动变为安静,或由活动较强变为活动较弱的反应。

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大学《生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大学《生理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3.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5.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6.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7.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9.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0.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1.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2.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4.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而形成的。

5.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6.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流。

7.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8.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生理学习题6

生理学习题6

第 1 页 共 3 页年……………《生理学》复习题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4.胃肠激素5.蠕动6.容受性舒张7.分节运动8.胃排空9.脑-肠肽 10.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11.胆盐的肠肝循环二、填空与判断1.消化的方式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笑话。

2.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 。

3.消化道平滑肌对牵拉、温度、化学等刺激比较敏感,而对电刺激和锐性刺激刺激相对不敏感。

4.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________递质,引起胃肠道运动________,腺体分泌________;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________递质,引起胃肠道运动________,腺体分泌________。

5.对消化器官功能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 、 和 等。

6.唾液所含的消化酶是唾液淀粉酶。

7.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在盐酸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胃蛋白酶。

9.内因子是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作用是促进VitB12在回肠内吸收。

缺乏内因子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0.餐后大量胃酸分泌的同时,血和尿的pH 值往往升高的现象称为________。

11.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有 、 和 等。

而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物质是 、 和 。

12.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胃的排空。

13.三种营养物质在胃的排空中,水排空最快,糖次之,脂肪最慢。

(水>糖>pr>脂肪) 14.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容受性舒张是其特有的运动形式。

15.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和吸收有关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16.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主要可由 激活。

17.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双重控制,但以______为主。

19.小肠的运动形式包括三种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

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1.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浸浴和生存的环境。

以区别于整个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通过小于其直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4.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5.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

6.趋化性:血管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渗出毛细血管,并朝细菌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方向游走,到达入侵细菌、异物周围,这种特性称为趋化性。

7.血浆:指血液未发生凝固的液体部分。

8.血清:指从凝血块中析出的液体部分。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10.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

2、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白质 2~3h > 脂肪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h)
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 动 力:胃的运动。
影响因素: 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 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泌素等。 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 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的过程。(质变)
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
消化道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消化
氨基酸 脂肪酸
甘油 葡萄糖
残渣
排出体外 (粪便)
食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吸收 血液
机体组织 细胞利用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消化从口腔开始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分泌 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含水(占99%),无机盐、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 菌酶等。
唾液的作用: 1.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2.清洁保护口腔; 3.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4.唾液淀粉酶使食物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二)咀嚼和吞咽
咀嚼由咀嚼肌群协同进行 将大块食物切割和粉碎 吞咽过程分三期:
性 质:无色酸性液体,pH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 1.盐酸(胃酸)
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形式: 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专升本生理学第6章消化和吸收试题

专升本生理学第6章消化和吸收试题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机械性消化4.化学性消化5.胆盐的肠肝循环6.容受性舒张7.胃肠激素8.黏液--碳酸氢盐屏障9.胃排空答案: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3.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向消化道远端推进的过程。

4.通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5.胆盐进入小肠后,90%以上在回肠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分泌入肠,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6.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张,称胃的容受性舒张。

7.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

8.覆盖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可形成凝胶并和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该屏障可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9.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二、填空题1.胃的外分泌腺有三种,即_____、_____ 、_____ 。

2.消化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 和_____ 。

3.胃的容受性舒张可使胃的容积_____ ,胃内压_____ ,从而有利于_____ 食物。

4.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_____ 。

5.支配消化道平滑肌的多数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 ,引起胃肠运动_____ 。

6.支配消化道平滑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 ,引起胃肠运动_____ 。

7.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____ ,_____是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

8.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是_____ 。

9.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10.当十二指肠内PH 降到2.5 以下时,对胃酸分泌有_____ 作用。

11.内因子是_____ 细胞分泌的,其作用是_____ 。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功能:①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 ②防止大肠内容物倒流。
促胃液素 括约肌舒张
胃-回肠反射
精选ppt
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胰液的分泌
胰腺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胰岛素
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组成胰液
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HCO3
无色、无味、碱性
胰蛋白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性质 无色的碱性液体,pH 7.8~8.4,
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所含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
消化道粘膜的作用,防止物理和化学因素造 成消化道损伤。
精选ppt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 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二、吞咽 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作实现,
称为吞咽反射。 第一期:由口到咽。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 第三期:沿食管蠕动下行到胃。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 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
精选ppt
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 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 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 6-4)。 一、胃液的成分、作用 及其分泌的调节
胃的外分泌腺有三 种:①贲门腺。②泌酸 腺。 ③幽门腺。
麦芽糖 + 葡萄糖
胰淀粉酶(小肠)
双糖酶 小肠液
葡萄糖
胰脂肪酶(小肠)
甘油三酯
甘油 + 脂肪酸 + 甘油一酯
胃蛋白酶(胃)
蛋白质
䏡 、胨 、少量肽和氨基酸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小肠)
二肽酶、三肽酶、多肽酶
䏡+ 胨 + 多肽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的激活
(自身催化 )
肠激酶 ↓
胰蛋白酶原 → 胰蛋白酶 ↓
糜蛋白酶原 → 糜蛋白酶
胰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促进胰液分泌 体液调节
——促胰液素(secretin) 由小肠上段粘膜的S 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胃酸、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缩胆囊素 (cholecystokinin, CCK) 由小肠 粘膜的I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胰酶和促进胆 囊收缩;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脂肪 引起CCK释放
图6-4 胃肠激素分泌方式示意图
A.内分泌 B.旁分泌 C.神经分泌 D.腔分泌 E.自分泌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5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唾液
唾液(saliva)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 1~1.5L/d; pH6.6~7.1
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800~1000ml/d
胆汁分肝胆汁(金 黄色,pH7.4)和 胆囊胆汁(颜色较 深,pH6.8)两种
胆汁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物、胆盐、 胆色素、胆固醇、 脂肪酸、卵磷脂、 黏蛋白
胆汁的作用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 促进脂肪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其他作用
MMC)
从胃体中部开始,向尾区推进 1次/90min, 3min/次 起“清道夫”作用
图6-10 从胃窦和十二指肠记录到的消化间期移行性 复合运动 (MMC) 的时相变化
呕吐
呕吐 (vomiting) 是机体将胃及小肠内容物 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

消化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消化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消化的名词解释生理学消化是一个关于食物摄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它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生理学中的消化是指通过人体内的机制实现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消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摄取、消化和吸收。

摄取是指将食物从外部环境中搬运到人体内的过程,包括口腔、食道和胃的作用。

消化,又称为胃消化,是指将食物在胃内粉碎成小颗粒并有效混合的过程,这一步往往需要胃液、胆汁和胰汁的作用。

吸收,又称肠道吸收,是指小分子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的过程。

口腔是消化的第一步,摄取的食物在口腔内受到咀嚼、流入食道的作用,同时口腔腺体分泌的口腔液也会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咀嚼食物有助于减少食物颗粒的体积,使食物能够更容易流入食道;口腔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类食物分解成单糖,如果食物内含有蛋白质,口腔液中的蛋白酶也会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口腔液还含有胆碱酶,能够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从而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食道的作用是将口腔内的食物送入胃,食道的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其中内膜含有大量的淋巴窦,可以将营养物质运送到血液中;中膜上有许多支原体,可以帮助食物运动;外膜含有神经和血管,可以调节食道的升降、收缩和展开等活动,从而实现食物的搬运。

胃是食物的消化的主要部位,它的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内膜由粘膜、粘膜层和肌层组成,其中粘膜层的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胃酸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类食物分解成单糖,还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胆汁则可以调节胃液的pH 值,使胃液更加碱性,从而有助于消化。

胰汁则是在胃液和胆汁的作用下,食物粉碎后最终形成的液体,胰汁中的胰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胰酶把淀粉分解成单糖;胰汁还含有胰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胰汁中的脂肪溶解酶可以将脂肪溶解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从而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肠道的吸收是消化的最后一步,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穿过肠壁后进入血液,然后被送往全身各个部位使用。

生理学习题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习题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机械性消化4.化学性消化 5.胃肠激素6.容受性舒张7.胃排空8.胆盐的肠肝循环9.内在神经丛10.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二、填空题1.食物的消化有和两种形式。

2.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收缩.3.消化器官的绝大部分都受和神经双重支配。

4.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神经。

其兴奋可使胃肠运动,胆囊,括约肌,消化腺分泌.5.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由神经丛和神经丛组成。

6.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7.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液;使胃窦;促进消化道粘膜及胰岛素的.8.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因素是在小肠上部和幽门的和.9.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和中HCO3-的分泌。

10.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11.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引起收缩和分泌。

12.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小肠上部的.13.内因子是胃腺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它能保护和促进的吸收。

14.可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和15.胃运动形式有、和.16.胰腺导管细胞分泌和;胰腺腺泡细胞分泌.17.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和含量很少,而的含量较丰富。

18.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和.19.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20.小肠运动的形式有、、.三、判断题1.食物能够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2.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3.消化道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它对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通常取决于消化道中食物的量,并不依赖摄入食物的性质。

()5.蠕动波的移行方向均朝向肛门()6.排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骶部。

()7.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胃。

()8.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腺是胰腺。

()9.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是相同的,吸收速度并不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的组成及在该部分停留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化(digestion)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慢波(slow wave) 是指胃肠平滑肌膜电位出现的节律性去极化波,又称基本电节律
4.胃肠激素(gut hormone) 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5.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指即存在于脑中又存在于胃肠,呈现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

6.胃肠激素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of gut hormone) 是指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7.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8.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可与维生素B12相结合,保护其不被消化液破坏,并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被吸收。

9.蠕动(peristalsis)为纵形肌和环行肌协调起来形成的一种推进性运动,在食团的前方出现一个舒张波,紧靠食团的后方出现一个收缩波,舒张波和收缩波同时向前推进。

10.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micelle and mixed micelle)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胆盐因起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聚合成微胶粒;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称为混合微胶粒。

11.乳糜微粒(chylomicron)乳糜微粒: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的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

12.分节运动(segmentation)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在食糜所处的一段肠管上,环行肌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如此反复进行,使食糜不断分开,又不断混合。

13.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 排入到小肠中的胆盐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在进入肝脏作为胆汁的原料,并刺激胆汁分泌,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14.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并使胃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