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自主招生变革研讨的文献总述

合集下载

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述评

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述评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摘要: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实施是顺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以2001年南京地区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为起点,自主招生至今已经十几年,十几年间,自主招生制度以惊人的速度和极大的影响力快速推进,从高校招生的补充形式变为人才选拔的重要内容,从考试研究的普通领域变成最激烈、最持久、最深刻的招生改革研讨阵地。

本文从梳理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历史脉络出发,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内容及政策目标定位,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政策内容;政策目标;出现的问题;发展趋势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们迫切要求改革现有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录取选拔制度的改革,探索一条全新的高校人才选拔机制,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应运而生,然而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推行的不断深入,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改革并不断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未来的发展走向研究也是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历史脉络梳理我国当前运行的自主招生模式,最早应追溯到2001年南京地区6所高校的率先试点。

虽然在这之前,中国已有两次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自主招生(一是民国时期,一是90年代上海地区的自主招生)但这两次自主招生在改革目标、考试方式、考核内容、政策连续性等方面都与当前运行的自主招生差别甚大。

因此,一般倾向于将改革开放以来的自主招生计时元年定在 2001年。

2001 年江苏省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等若干问题的意见》,批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之前单独组织招考,也可以几所学校联合组织招考。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综述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综述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综述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

高校自主招生,逐步扩大了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同时克服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此外,以招生录取为导向,可以推动中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政策一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教育研究人士也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不少研究者都对中国自主招生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

蒋秀梅《关于我国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中指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中国高等教育起步之时,各类高等学校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自主招生形式”,作者以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为例,说明了“清末新式学堂的入学考试,是由各大学自主决定,不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民国初年,高校招生延续清末制度,仍是采用各大学单独招生的考试制度,一切录取人数、录取标准、命题工作等都有大学自主决定。

因此,蒋秀梅将1911年至1932年的高校招生称为“单独招生时期”。

在这以后,民国政府开始强化对高校招生的管制,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战时需要,民国教育部于1938年颁布统一招考办法大纲,将高校招生权利收归教育部所有,由此,“统一招考登上了近代高校招生的历史舞台”。

虽然,后来由于战事所迫,终止了统一招考,但这一制度对后来高校招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建国后至文革时期,虽几经挫折,但基本上还是实行了统一招考的方式,然而对于高校自主招生的提法还是不断产生。

文革结束后,社会万象更新,当时学界涌现出一股强烈要求扩大高校自主权利的呼声,如复旦校长苏步青等,多次呼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扩大办学自主权。

可是,正如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中说的那样,“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这一阶段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不能得到有效拓展。

”樊本富又指出:“但这一时期提出的高校招生自主权,对以后的高校自主招生实践有一定的影响,起到了舆论与政策先行的效果。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自主招生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自主招生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制定符合本校要求的招生政策。

与普通招生相比,自主招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自主招生政策多为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多元评价标准录取学生。

这些评价标准包括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经历和面试等。

通过自主招生,高校能更加全面、公正地选拔适合本校发展的优秀学生。

其次,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自主招生政策鼓励了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自主招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不再仅仅注重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种改变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自主招生政策有效提高了高校的录取质量。

通过综合评价标准,高校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挑选出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学生。

最后,自主招生政策也提高了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自主招生为高校招收了更多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促进了高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然而,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评价标准的不一致性。

不同高校对于自主招生评价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考生不同高校之间难以公平竞争。

此外,自主招生政策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有些学校可能会以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招生率,导致招生政策的扭曲。

此外,由于自主招生政策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准确或者面试等环节的偏差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自主招生政策的监管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对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其符合公平和公正原则。

其次,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制订具有一定统一性和公正性的自主招生评价标准,避免因标准不一致而引发的问题。

同时,要加大对考生的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考生对综合评价标准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招考改革试点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招考改革试点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高职院校单招考试的重要意义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加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12年的蓬勃发展后,正步入一个鼎盛发展的时期。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提高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单招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尝试性地引进和推广单招考试这种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招生考试命题难,主观因素影响录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另外单招政策宣传工作存在规模小、成本高、落实难、实效差等缺陷。

如何科学地研究和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避免出现生源危机难题,提高生源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就业率、就业质量的“双高”目标,故此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单招考试试点工作现状1.招生院校和计划数量逐年增加。

从2007年开始,首先在全国8所高职院校试点运行,到2010年猛增至73所,计划招生人数由最初的2000人激增到25505人;截止到2011年,全国参与招生的院校多达159所,计划招生的人数高达59365人。

以上数据表明每年我国参与单招考试的院校数量和计划招生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此可见单招工作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并有不断扩大的前景趋势。

2.报考条件逐年放宽,生源范围逐年扩大。

在2008年以前单招考试的生源范围仅限于考生所在省区直辖市的普高毕业生;2009年以后除所在省区直辖市的普高毕业生外,条件放宽至条件成熟的院校试招少量具有两年工作经历的中职毕业生;尤其到2010年以后生源扩大为普高毕业生为主,三校生(中职、技校、中专)为辅,具有高中毕业的复转军人、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或初中毕业生均可招收报考。

3.单招考试的选拔机制。

资料表明,大多数单招考试的院校都采用文化考试加面试(综合评价)和技能考核的方式选拔学生,个别学校增加了参考高中综合学业水平考试或者联考成绩项目,有的院校甚至邀请企业或本行业的人力资源专家联合参与选拔考试。

新时期我国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新时期我国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智库时代·254·智者论道 新时期我国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韩淑芬(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由于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在实施中出现诸多漏洞,无法满足学校的招生需求。

各个学校在颁布的招生标准中向考生提出了明确的录取标准,所有的招生工作都将在此基础之上开展。

高职院校制定招生目标时应当遵守高等性、职业性与统一性的原则,同时兼顾多样性、竞争性和适应性。

通过多方测评对考生做出全面评价之后,学校可以依据综合评价制度,采用“条件式”或者“权重式”的规则录取符合标准的考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52-0254-002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源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但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招生中都是作为高等教育的附属品存在的,不但得不到优秀的生源,且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起符合自身需要的招生制度,把自己从高等院校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现行高职院校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小、录取率低和“统包统分”就业政策等原因,招生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直没能显露出来。

但到了当下,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相比上大学,人们更加关注未来的就业问题,考生与专业之间的匹配度问题被暴露出来,这就导致人们对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现行的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已经无法满足考生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缺乏独立的招生标准首先,高职院校没有指定招生目标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处于高等教育的从属地位,从招生到办学的方方面面都是对高等教育的简单模仿,且要比高等教育降低一个档次。

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选拔方式由于历史原因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诟病,如何对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进行改革与完善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心。

本文对现在高职院校招生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进一步对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进行全面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主选拔;改革创新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从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招生录取模式。

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下,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学校从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条件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拔录取工作的招生制度。

一、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存在的若干问题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与传统的录取方式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某些院校的自主录取政策依然是把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录取标准,弱化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行自主选拔录取后产生了诚信危机,给腐败现象找到了更大的滋生空间,在真正的录取过程中容易产生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1)高职院校自主选拔录取权有限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高职院校自主选拔的权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专业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然而在目前试行的自主选拔录取中,高职院校的自主权确非常有限。

自主权的不充分,导致有些学校自主招生的目标不明确,招生方案没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这明显有悖于高职院校自主选拔招生推行的目的。

(2)招生对象定位不准确高职院校的自主选拔招生应该依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计划招收相应的生源,明确应该招收学生的类型、数量、层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主要目光还是放在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并没有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的角度去招生,没有突出学校办学的差异性,偏离了自主选拔政策的初衷。

论高职院校完善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

论高职院校完善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

(上接第273页)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陆续实行自主招生制度,能较好地解决生源少、生源差的招生难题。

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制度以来,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制定科学的保障制度以及采取更加完善的改革措施,使自主招生过程更加合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完善自主招生改革措施在我国,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现行统一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少、生源差等招生难题,高职自主招生、单独招生、注册入学等改革呼声高涨。

2003年,教育部为了解决现存高考制度所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高端多元,中端稳定,末端放开”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

其中,“末端放开”指的是放开对专科层次院校的招生方式管制,赋予其一定的招生自主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组织”。

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目前已经实行了近10年,突破了原来单一的入学模式,提高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也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入学选择。

发展这么多年,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改革措施。

1高职院校实施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和意义1.1进一步彰显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

各地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行知联盟、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示范高职院校合作委员会、商科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等。

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确定招生对象,开展自主招生。

通过自主招生分类,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1.2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水平,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健全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远离应试教育。

但目前的现状是,从中学一直到大学,应试教育还是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主体,是他们教育的“法宝”。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研究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研究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研究摘要:高校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多样化招生模式的发展,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施。

本文通过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的研究,分析了其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社会责任、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教育公平,多样化招生模式,高等教育质量一、引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主招生政策制度的改革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打破传统的升学模式,注重发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的研究,探讨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社会责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的背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学科分数导向的选拔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开始兴起。

自主招生政策制度的改革和实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分数评判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推动高校招生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三、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的意义1.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其实践能力、领导潜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多元评价体系,高校可以选拔到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 加强高校社会责任通过自主招生政策制度的改革和实施,高校更加重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符合高等教育肩负的社会责任,使得高校的招生工作更贴近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人才。

3. 实现招生多样化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制度改革与实施,推动了招生机制的多样化发展。

传统的分数导向型招生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潜力和综合能力。

论高职院校完善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

论高职院校完善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措施

1 . 6 强化 以服 务 为 宗 旨的职 教 观 念 , 提升 高职 教 育 服 高职 院校 根据 各 自办 学定 位 和办 学特 色确 定 招 生对 象 , 开 展 自主招 生。 通 过 自主招 生 分 类 , 为高职 院校 的办学 定 位 务 产 业 发 展 能 力 高职 院校 自主招 生 时 要考 虑确 定合 适 专业 , 专业 要 和 和 特 色发展 奠 定基础 。 产 业 对接 , 要服 务 于 当地 主导 产 业和 战 略新 兴 产 业 , 服 务 1 . 2 有 利于 实施 素质 教育
论 高职 院校完善 自主招 生制度 的改革措 施
吴 子 钟 教育大众化 、 普及化背景 下 ,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已 常激 烈 , 应 试教 育难 以 避免。推 广 自主招生 , 高职 院校 根 据 陆 续 实 行 自主 招 生 制 度 , 能较好地解 决生源少、 生源差 的招生难题。 高职 院校 实 行 自主招 生制 度 以来 , 存 在 一 些 问题 和 困境 , 制 定科 学 的 保 障 制 度 以 及采 取 更加 完 善 的 改革 措 施 , 使 自主 招 生 过 程 更 加 合 理 。
五 个对 接 ” 的 第 一 个 职 业 教育 是 以提 高学 生 素质 为 己任 , 发挥 学 生 的主 观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教 育 部 提 出 实 现 “
能动 性 , 提 高学 生 的 动 手动 脑 水 平 , 针 对 学 生个 体 的差 异 对 接就 是专 业对 接产 业。要 以提升 专业服 务 产业 发展 能力 实施 不 同 的教育 方式 , 健 全 个人 的素 质和 能力 。 国家一 再 为出发 点 ,整体 提 高 高职 院校 办 学水平 和 人 才培 养质 量 ,
自身 的特 点 , 选 拔 录取 不 同类 型 的学 生 , 有 利 于 引 导 实 施 素质教 育。

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理性探讨

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理性探讨

UNIV ERSIT Y EDUCA TION SCIENCE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4期(总第122期)个“定性”的问题,毋宁说是一个“定量”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分”与“合”的问题,毋宁说是一个在何种程度上的“分”与“合”的问题。

“分”与“合”都不是绝对的,更不应该是绝对的。

就此而言,文理分科本身并没有错,而绝对意义上的合科也不见得完全可取。

现行高中文理分科模式的弊端在于其“过早过度”,其中十分重要的某些“合科”成份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甚至削除掉了;而高考文理分科则沦为了会考的“替罪羊”,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本应由会考承担的罪责。

如果会考的权威性、科学性、可信性没有遭受人们的普遍质疑,如果高中文理分科并未“过早过度”,或许便不会引发人们对于高考文理分科模式弊端的指责与批判。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对于高考以及高中文理分合争论进行破解的思路可以说有两种。

一是继续采行当今高中文理分科的模式,但必须改变其“过早过度”的弊端,重建会考的权威性、科学性、可信性,甚至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其考试的难度,而高考也继续实行现行文理分科的模式。

如果高考实行“鲜明”分科,即理工类不考史地、文史类不考理化生的模式,而会考又不能保证其权威性、可信性,则高中教育必定会出现实际运行中的“过早过度”分科模式。

只要会考或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仅仅是“软挂钩”,多数人重视的还是文理分科的高考[5]。

另一种思路则是,高中阶段实行一种“合科”基础上的分科模式,同时高考也实行一种“合科”基础上的分科模式。

亦即,基本上与20世纪40年代前后相似的高中与高考文理模式,二者都是文理彻底打通,又各略有偏重。

相比较而言,由于会考权威性、科学性、可信性的解决可能更为棘手,而其考试难度的增加本身又是一个两难问题,因此,第二种思路的可操作性更大一些,更具现实性。

[参考文献][1] 刘海峰.文理分科乎[N].中国教育报,2009-03-09(6).[2] 王文俊,梁吉生,等.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315.[3]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教育年鉴(二)[Z].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4] 杨学为.高考文献(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2.[5] 刘海峰.中国高考向何处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2-13.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理性探讨3樊 本 富(北京教育考试院 科研处,北京 100083)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主要依托于统一高考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探析黄运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摘要:自主招生是教育事业重要的改革举措,随着这一改革项目的不断落实,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推行自主招生。

但是在具体的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院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院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革路径展开有效的分析,从而为推进自主招生体制顺利推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8-0060-002一、前言自主招生是高职院校招生考核的一种新形式,主要在高考之前进行。

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如果考试通过则可以不用参加高考,而没有通过的学生则还可以拥有参加高考的机会。

可以说,自主招生相当于给学生多提供了一次求学的机会。

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实,各个高职院校也开展相应的执行工作。

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改革发展领域,院校需要加强思想重视,制定完善、合理的自主招生体制。

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考生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在自主招生体制落实之后,报考的学生在不断的增加[1]。

但是,从整体来讲,所包含的学生群体在学习水平方面,普遍不高,或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考生质量参差不齐,是导致的自主招生工作落实存在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而造成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家长的思想偏差,误导了学生的原有认知。

很多家长认为高职各项教学水平低于普通高校,所以将其作为备选方案。

其次,自主招生体制本身存在限制。

众所周知,如果在自主招生考试中通过的学生,则无缘高考,那么对这些学生来讲,就失去了拼搏高考的机会。

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讲,他们更愿意拼搏一次,努力进入普通大学。

同时,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厌弃高三的学习生活,所以就导致了生源的质量比较低下。

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 O 1 3 _ 1 0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文 教 研 究
关于 高职 院校 自主招 生的现状 与对策研 究
徐 敏
( 湖 南铁道职业技术 学院, 湖 南 株洲 4 1 2 0 0 1 )
摘 要: 本 文就 高职 院校 推 行 自主招 生进 行 了研 究与 探 索 , 阐明 了 实施 单 独招 生的 意 义 , 同时 也指 出了 高职 院校 当前 在 实 施 单独 招 生过程 中面临 的现 状 和 困难 , 并就如何 解 决这 些 问题 , 提 出 了参考性 的对 策和 建议 。 关键词 : 自主招 生 ; 高等教 育 ; 高职教 育 ; 教 育规 划纲要
必须成立 自主选拔 录取 工作 监督小组,负责监督 自主招生工 作。 工作监督小组负责监督 、 检查招生管理部门及其 工作人员
依法行政 、 履行职责 的情况 。监察小组公布监督 电话 , 受理考 生和家长的咨询和申诉 。高 职院校要 根据 国家教育部 、 省( 市)
高职的生源 目前不仅在大类上分 成普 通高中和中职两个
培养 目标 、 教学 内容完全不 同的体 系 , 而且 在中职内部又分成 中专 、 技校和职高三种不 同的教育类型 。 虽然教育部 明确提 出 要淡 化三类学校之间的界 限,但 由于三类 学校分属于不同 的 管理 部门 , 实际情况并不理 想。 目前这三类学校在培养 目标 、
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招 生工作的规定, 结合学 校实际, 制订 《 自 主招生 录取监 督工作实施 意见》 、 《 自主招 生考试保 密暂行规 定》 , 从制度上规范 自主招生 的行为 。 同时, 对命题人员 、 评 委和 考务人员 进行纪律教育 , 签订《 承诺 书》 , 保 证在工作 中做 到公 平、 公正 , 遵守保 密纪律 , 若 出现违法违 纪行为, 愿意 承担相关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摘要:现行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是不科学、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

从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考试现状,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存在以下弊端。

有些高职院校和教师甚至考前重点化,试题商品化,评分情感化、货币化。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量的是考试方面的认识和制度问题。

本文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入学考试及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10-0052-02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历来就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敏感且重大的社会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要求改革现行考试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考试制度。

如何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来引导我国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高职院校单独招考的基本现状我国高职院校虽然高职单招考试在命题方式和招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但在传统理念和定势思维等因素的影响下,高职单招考试还存在诸多问题,考试层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通过对25所单独招生试点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在单独招生考试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文化知识测试成为普通高考的压缩饼干在一些试点高职院校中,严格按照普通高考模式进行全校统一命题和考试,较少分专业命题。

忽视了高职教育自身的要求和特色,甚至把一些优秀的、对实践技能有天赋的学生拦在高职院校大门之外,影响了培养对象的选拔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倾向测试成为公务员考试的翻版一些高职院校的命题人员在命题过程中为了省事,直接引用大量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和版本到单招试题中,使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倾向测试与考生所选专业要求缺乏必要的结合。

(三)综合素质测试成为形式综合素质测试主要以面试为主,在面试中,一些高职院校对面试的程序,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评分标准等没有经过周密的部署和讨论,而是凭感觉和印象打出印象分、感觉分,没有真正本着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的思想出发进行面试,把面试当作一种形式、一种过场。

我国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效果及对策探讨

我国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效果及对策探讨

我国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效果及对策探讨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被认为是扩大高等院校招生自主权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为那些符合招生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具有发展潜质、不能通过普通高考被录取的才俊提供一条有效的通道。

自主招生有助于打破现行高考制度中一考定终生的极端化局面,为部分偏才怪才,提供上大学的机会。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简述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的三所大学首次实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改革,之后,在总结试点高校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国高等院校的自主录取招生工作改革进行了统一规划,并于2003年正式向全国高等院校颁布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全国22所高校成为自主招生的试点单位,允许试点院校拿出5%的招生计划用于自主选拔录取优秀考生。

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渐扩大,招生范围也从重点中学向普通中学扩散,招生对象扩大到所有考生,允许非应届生报名参加自主选拔录取测试。

此后,自主招生政策逐步放宽,2008年11月,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不超过5%的人数上限。

据教育部有关资料显示,2003-2010年,试点院校由原来的22所增加到80所,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跨入大学门槛的考生6年问翻了六番。

同时,自主招生的报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开始的统一由考生就读的中学推荐,演变成考生自荐与中学推荐相结合的新模式。

高校的自主招生方式也出现了新举措:各试点高校开始强强联合,最有影响力的当数以北大为代表的北约,联盟、以清华为代表的华约,联盟及同济大学领衔的工科院校同盟卓越联盟2010年,北京大学事先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自主招生方式;2011年,清华大学首次推出自主招生试点双计划。

二、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实施效果的评价纵观我国自主招生近}一年的发展历程,试点院校范围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招生标准逐渐放宽,招生方式多元化,但各试点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也存在招生标准单一、成本过高、缺乏必要的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人们对自主招考的效率和公平产生质疑。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葛晓伟(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0)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优化教育结构,并且不违背职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制度。

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有利于高技术人才的选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据了解,2012年通过非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高达133万,占高职总人数的40%。

这表明了,高职院校的招生方法将打破传统的招生原则“先本后专”,对其进行了改革。

高职院校要不断自我完善和改革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子就读高职院校,培养大批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现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主要是三种形式。

一是全国统考,也就是高考的形式。

就是在本科录取完后,高职院校分为两个批次(高职一和高职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大多数学子是通过这种形式进入高职院校的。

二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主要是从中等职业院校中选拔优秀的人才,这种形式的招生突出了专业对口教育的特色,可选拔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三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独立组织考试、录取,是在高考前完成的,假如考生被录取了,就没有必要参加高考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可以继续参加高考,这种形式的招生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吸引了大批学子。

二、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不足(一)采用统一的试卷来衡量学生,有严重的不足之处我国采用全国统一高考的制度,通过一张试卷来测试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

高职院校的考试科目、内容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样,这就无法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区分专科和本科的差别。

专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全国统考导致高职院校只能录取本科淘汰的学子。

(二)我国招生制度“先本后专”,高职地位降低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专科,录取是在本科之后进行的,这表现出“重学轻术”的问题。

高职其实在培养综合型人才,教育制度的不重视,导致高职院校的地位降低。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源自于高考,不利于建设衔接的教育高职院校每年有将近70%的生源是来自于普通高中,而高职院校还有中职院校衔接的特色。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浅析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浅析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浅析发表时间:2009-07-03T10:26:23.26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章国栋吴婉如丁晨[导读]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访谈法,以我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为研究对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0)摘要: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访谈法,以我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为研究对象,回顾建国后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历程,探讨自主招生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梳理和分析美国招生制度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讨论今后改革的方向,提出自主招生制度改进和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职;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高校自主招生是与统一高考协调并行的招生模式,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如所有新制度出台时一样,自主招生制度也遇到不少的疑难问题,使招生制度改革和发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效。

回顾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演变的历程,得出的重要启示就是:招生制度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专家对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制度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且对自主招生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案。

国外,特别是美国,招生制度比较健全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各方学者也不断对其招生制度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国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才刚刚起步,对其制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作为高等教育招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施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自主招生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继续探索和改进。

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势在必行。

高职自主招生制度正处在试验探索阶段,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现行的自主招生制度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在发挥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功能的同时,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一样还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维系社会稳定的重任。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刍议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刍议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刍议!陈洁陈洁/上海建桥学院高教所(上海201319)教育发展研究2008.1广角2005年,依托上海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区的优势,以“打破统一高考模式”为标志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上海的高职院校率先试点。

同年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三所民办高校通过“三自主”(自主进行入学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招录新生858名。

2006年上海的这项改革试点扩大到六所高职院校。

2007年共有十一所高职院校参与改革试点,招生计划共5660人,招生对象扩大到了往届生。

作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部分,上海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稳步推进。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考分数决定一切”的高校招生模式,初步尝试了“学能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一)招生成本在以“取消统一高考”为标志的“自主招生”改革中,高校选拔考生的各个环节所耗费的成本是个较大负担。

在试点中,由于各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直接替代了“高考”,所以,在笔试命题、试卷印制、保管、笔试组织等环节都参照“高考”的标准执行,致使耗费的各种成本大大增加。

另外,在命题时,要找到既熟悉高中、中专、职校教材、教纲,又要了解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同时又有丰富命题经验的教师,对各所高校来说都是个难题。

高昂的组织成本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参与自主招生改革的积极性。

(二)评价手段1.公正性。

改革实践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两个环节较易引发公正性的问题。

目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2005年建桥学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的材料包括:考生本人填写的报名表、自荐信、考生的《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教师评语、高中阶段获奖和社会工作证明材料等。

对这些材料进行量化评价颇有难度。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发展变革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发展变革

1研究背景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校院招生制度,基本有三种类型:证书制、考试制、以及开放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当下所实行的是国家入学考试制度.为了能够提高高校招生能力,同时也为了能够满足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并启动推行高考科目“3+X ”制度的改革.同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颁布.教育部在该《意见》中提出,在北京、天津、上海、广西、辽宁、四川、重庆等地进行网上录取试点的基础之上,于2000年在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建立网上录取系统;到2001年,将网上录取推广到全国各个地区.我国高考网上录取的广泛普及,能够有效地遏制高考招生环节的徇私舞弊现象,从而有效保证了高考录取的平等性.到2000年,我国部分省份(包括直辖市、自治区)开始增加春季高考.2001年,我国高考取消了考生的婚否、年龄等限制,从而进一步放宽了考生的参考资格.从2003年开始,我国高考时间从以往的每年7月份,提前到了6月份.同年,北京大学等22所高校被教育部赋予了5%的招生自主权.这也就是说,这些高校可以以本校的实际人才需要,自主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招生.而此后的几年里,我国也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逐渐向全国各地推广.另外,到2004年,教育部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方式,扩大到了全国11个省份(包括直辖市、自治区).从2005年开始,我国一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也获得了自主招生的权力.尽管我国高职教育院校招生制度愈来愈趋向于地方化、多元化等,不过在考试科目、招生指标等方面,依然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严格控制目当前,统一的国家入学考试制度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入学的主流方式.而保送生、自主招生等招生形式,也只是我国高职教育院校在统考统招之外的一种辅助方式.2统考统招制度与高职教育院校招生考试改革研究2.1统考统招制度我国高校招生一直以来所实行的是全国统考.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省市的学生虽然报考的院校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所接受的考试科目是完全相同的.1994年,国家教委发文宣布,高考科目按照招生专业的文、理倾向分设两组,考试科目适当进行减少.1995年,我国高考科目采用“3+2”的具体方案.1999年,在教育部的对外推出了“深化比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在高考中,推进了“3+x ”科目设置的方案,而在中国广东省,在此案的推进过程中浮出水面的地区.该方案中,“3”是指,这名学生都要学习的国语、数学、英语、即任何一名学生的考试必考课程;而“x ”是在高等学校特性而本校的要求,历史上、地理上、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己选择一个或门考试科目.此次改革大学入学考试,考试制度的实施以来课程设置了最大的变化产生上升幅度最大的一次.其不再采用全国统一的、固定科目组合的设置模式,将除去语文、数学和英语以外的考试科目设置,完全交给高校自主调控.2002年,我国大部分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基本都推行了“3+X ”科目设置方案.2.2统考统招制度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考试的影响统考统招制度的优点,就在于管理灵活、操作简便,不但降低了命题、阅卷、评分和招生等环节的成本,同时也可帮助考生减轻备考的压力.而且近些年来,我国在统考统招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如下放命题权到各个省份(包括直辖市、自治区),对考试内容进行修改,增强院校自主招生权等.但是,最为重要的统一考试和统一招生两点,却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这对于我国高职教育院校招生的极为不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这导致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考试,严重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即培养面向社会专业应用型技Vol.29No .9S ep.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9卷第9期(下)2013年9月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发展变革马婷(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实行的是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性的国家入学考试制度.而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制度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其基本包括两个部分:入学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本文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从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制度;统考统招;变革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3)09-0258-02258--. All Rights Reserved.术人才的目标.不仅如此,即便在中职招生考试当中,考试的标准也涉及到同样的问题.因为考试内容多数都侧重理论基础和文化知识,这样就使文化课统考内容大大增加,导致专业技能考核几乎不受任何重视.这种入学考试的技能要求和知识理论之间的失衡,与高等职业教育原本的教学内容、要求发生重大错位,结果就直接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不计后果地举办综合性高中,最终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偏离了职业教育特色而向普通教育靠拢.其次,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生源,除了在大类上被分了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两个人才培养目标、授课内容相反体系以外的地方,而且中等职业教育内部又分为工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三种不同的教育.韩国向教育部提交应该不顾“正面调查法”学校之间的区别,减轻了3个学校完全是其他管理部门,实际情况也不能过于乐观.3个学校是人才培养目标、学制年限?专门学校、课程结构、教学基本框架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这三种学校间的众多的热烈表演,学生在毕业后是最好的高等教育的起点很难达到意见一致.最后,以录取批次为基础的统招考试制度,也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当前我国统招考试的录取批次按照顺序分为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而且高职高专院校一直在第三批次,从而使得我国高职教育院校往往只能录取到成绩相对较差的生源.这也就从另一方面弱化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社会当中的地位.所以,我国高职教育院校所出现的招生难、报到率低等问题,也与招生考试中这种制度的不合理安排,可谓密切相关.2.3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模式的变革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招生制度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当前改革的内容: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制度、带有高职特色的招生考试与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发展.2.3.1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制度不分院校的类型而进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招生的统考统招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是非常消极的.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格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制度在实行统考统招制度的基础之上,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目标,就是为了增加其招生制度的有效性、专业性、针对性.一方面,可采取鼓励普通高中或者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第二学年的毕业生积极申请报考高职教育院校,从而扩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招生规模,以提高生源的质量.实际上,对中职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考试除了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以外,同时还具有对中职教育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几年来的试点实践证明,在高职与中职之间实行“3+2”对口衔接,不仅能够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生源质量,并且也能积极带动中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毕竟使用境内离校之前,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学生已经历了三年培训.因此,学生专业兴趣更残暴,如果有相关的技术知识,能迅速适应和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扩大,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自主权力.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招生是省(包括中央直辖市、自治区)管理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根据比例招生学校投档,录取.报告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新生按照比例的顺序按照自愿录取考生占大多数比例;而调剂录取报到率极低.这将限制学生的数量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和从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不够的在我们的国家,而是缺乏学校招生自主权.所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2.3.2招生考试具有高职特色的发展和多样化的测试模式.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根源.职业大学入学考试实际上是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各种素质,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招生考试标准,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与高考区别、划分界限,同时也要突出职业能力的相关考核,其内容和难度应当不超过对口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具体而言,我在高等职业教育试用期间没有通过考试综合职业能力是根本出发点,一般的单纯的记忆性知识的提问,局面加强考试学生经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解决实际情况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技艺的考试时,应由单一技能,留下的综合技能考试.那就不仅是对学生们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的提问,还要体现在,如何表达这些理论的文化的基础知识水平;不仅掌握专业技能,学生,但还是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的评价.而至于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可研究、借鉴、参考国外的先进方式,即学生在参加考试之时,每个科目有一个单科的考试成绩和单科的证书,学生可凭借其所持有的多个单科证书再申请报考大学.当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考试方式的改革,也可逐步采取单科模式,并且让单科考试时间采取滚动方式,在一年中,考生可以有多次考试机会.总而言之,以上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并且也揭示了未来其发展的方向.当然,以上这些建议措施还远远不够,并且可能在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也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如何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制度的发展.259--.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职自主招生变革研讨的文献总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变革和发展规划大纲(2010-2020年)》单列出了招生考试准则变革一项,并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准则变革为突破口,战胜…一考定终身‟的坏处,推动素质教育施行和立异人才培育。

校园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屡次挑选,逐渐形成分类考试、归纳评估、多元选取的考试招生准则”,这闪现出了国家关于推动招生考试准则变革的决计。

高职自主招生是高考变革的重要行动。

关于高职自主招生疑问的研讨,能够为高职招生考试准则变革供给理论撑持和方针征询,进而对国家全体的招生考试准则变革发生推动效果。

近几年有关高职自主招生疑问的研讨首要会集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变革前高职应考办法存在的疑问;二是对高职自主招生的变革想象;三是变革后高职自主招生方针的施行效果;
四是对当时高职自主招生方针的改善。

一、对变革前高职应考办法存在疑问的研讨
关于高职院校的人才选拔来说,变革前的“一致高考”形式存在着许多疑问。

杨延(2006)以为,这些疑问不只存在于考试准则本身,并且也存在于运行机制上。

就考试本身来讲,当时高职的招生考试是依照将高职教育作为通常高级教育的一个专科层次,而不是作为一个类别来进行的,成果高级作业教育与通常高级教育选用相同的招生考试规范进行人才的选拔与选取。

从招生办法上来看,依照一致高考的选取批次,高职院校所选取到的生源只能是通常高级院校挑剩的低分考生,在通常高级教育大范围扩招的状况下,高职的生源很紧。

别的,生源的复杂性致使考试规范无法一致[1]56~57。

吴乃欣(2008)以为,当时的应考准则不利于中、高职教育的联接。

因为作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中等作业教育生源质量降低,使得许多高职院校不肯从中职校园招生,而是期望选取通常高中毕业生,这就更加重了作业教育全体生源质量下滑,由此堕入恶性循环[2]8~9。

二、关于高职自主招生变革想象的研讨
跟着传统的高职招生考试办法——即“一致高考”坏处的日益闪现,研讨者们企图经过对高职应考变革方案的描绘来补偿一致高考的缺乏。

从各个研讨者的态度来看,关于高职招生考试变革可分为两派:稳健派和激进派。

稳健派主张在当时一致高考的形式之下,拓荒出一条高职应考的新路。

而激进派完全否定考试的做法,主张撤销高职入学考试,代之以学生自
在请求入学的办法。

稳健派关于高职应考变革的评论首要会集在招生准则、考试内容和考试办法上。

从招生准则上来讲,稳健派主张扩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施行高职自主招生的办法。

杨延(2006)以为,从高职学院重生签到的份额看,按次序自愿选取的考生占很大的份额,调剂选取的签到率极低,这就严峻影响到高职的生源数量。

从实践的查询发现,当时高职院校不是没有生源,而是校园招生自主权有限。

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以为,高职院校推动自主招生,有以下优势:其一,社会舆论关于公正公正的质疑少,变革的空间比拟大。

其二,家长和考生在高职院校的挑选上,日益重视其办学质量,而不只仅是上一所校园。

关于本科要点高校来说,当时还有校园品牌和学历的光环照射,但高职院校却需求用过硬的本事去进行比拼。

家长和考生这种挑选校园的心态,形成了高职院校推广自主招生的根底[1]56~57。

在考试内容上,稳健派以为高职招生考试规范的拟定应当表现作业教育的特征,与通常高考相区别,要点杰出作业根底才能的查核,其难度不该太大。

在考试办法上,稳健派主张分类招生和分层招生的办法。

所谓“分类招生”,即区别对待通常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

许多专家主张,普高生在参与完高考后,接下来再参与所报考高职院校组织的考试。

对“三校生”,通常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其文明根底课仍由各省(市)一致组织出题考试,专业课考试由招生院校自
行组织[3]90~91。

激进派关于撤销高职入学考试的观念,大多来自对欧美等教育兴旺国家高级作业教育入

学准则的学习。

如高桥在《高级作业教育招生考试准则变革初探》中指出,综观世界上经济兴旺和教育相对前进的国家,中国高职考试准则的撤销是必定的趋势。

当然这个进程能够需求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刻,从时刻段上看大体能够分为两个期间:第一期间是首要撤销竞赛程度相对平缓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

第二个期间是撤销公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最终使高考只成为选拔通常高校学生的准则,高职不需求考试,使高职教育成为真实的大众化
教育[4]69~70。

激进派关于撤销高职入学考试的想象起点是好的。

尽管中国的高级教育在20世纪初就进入了大众化期间,可是,无论是从教育质量仍是从区域区别来看,咱们的高级教育要完成真实的大众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别的,若是真的撤销了高职入学考试,在中国这样的情面社会里,公正很难确保,这也势必会加重大家关于优异教育资源的“争夺”,进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也正是因为这样,咱们的高职应考变革有必要遵从“小步探究”的原理,稳步推动。

从上述稳健派的变革想象来看,其意见也都是中肯和实际的,对高职应考的变革作业
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对变革后高职自主招生方针施行效果的研讨
许多专家经过对自主招生办法和一致高考办法入学的学生的比照研讨,对高职自主招生的施行效果进行了评估。

樊本富(2009)关于经过自主招生入学的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工作状况,对学生进行跟踪查询并发现:经过自主招生的学生从学习效果上看,总体上并没有很显着的优势;但在工作状况上较好,许多学生在未毕业时已被预定[5]44~47。

李飞鸿(2009)对在入学一年后对工科专业自主招生班与同专业的统招学生班进行的查询中发现,在学业成果方面,因为自主招生学生入学时的文明根底课较差,入学后教育组织又没多大区别,所以学生成果较统招学生有显着距离;在担任学院社团组织干部方面,自主招生班的学生爱好较广,愿意参与各种文明活动和社团组织;其他方面无显着区别[6]4~6。

高山艳等(2010)对两种考试办法入学的学生在专业认知度、学习积极性以及作业趋向等方面进行了跟踪查询并发现:在专业知道度方面,入学办法主效应明显,单招学生比高考的学生对专业更知道;在学习目的性上,单招的女人比一致高考女人学习目的性更强;在将来专业社会需求或作业定向方面,入学办法主效应明显,高考学生比单招学生更知道社会需求;个别习惯性方面,入学办法主效应明显,单招学生比高考学生更习惯校园的环境[7]30~34。

刘伟等(2010)经过实证研讨证明,两种招生办法选取的高职学生在对校园和专业的满意度、对专业的知道度、学习自觉性、对校园日子的满意度、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个别习惯性等方面存在必定的区别
[8]15~19。

从总体上来说,大都研讨者的研讨必定了高职自主招生的效果,但也存在需求改善的当地,比方本钱疑问和公正疑问以及自主招生学生入校后的培育疑问等。

四、对当时高职自主招生方针改善的研讨
围绕着高职自主招生进程中呈现的疑问,研讨者们提出了许多有助于变革杰出深入发展的主张。

关于考试本钱过高的疑问,许多研讨者呼吁“树立考试联盟或第三方考试,打造本钱节约型自主应考”[9]69~71;关于怎么确保考试的公正性的疑问,有研讨者呼吁树立关联的监督机制,包含招生院校的自我束缚机制和有关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机制,以此来增强大众关于自主招生变革的认同感[10]170~72;关于自主招生学生入校后的培育疑问,有研讨者指出,自主招生的学生的文明课根底较统招生单薄,被组织一致的学习进展不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扬。

所以,两种类型的学生大概分班教育,别离选用合适本身的培
育形式和教育办法[8]。

尽管关于高职自主招生疑问的研讨正在逐渐系统化和专门化,可是当时的研讨依然存在着以下疑问:(1)研讨视角过窄。

关于高职自主招生疑问的研讨,当时还只是拘泥于教育学或管理学的研讨视角,形成同质研讨过多。

(2)研讨办法单一。

因为高职自主招生是个重生

事物,其文献和既有资料比拟缺乏,所以当时的研讨办法仍是以查询法和访谈法为主,乃至有些研讨仅是作者的经验之谈,难以达到科学的规范。

(3)研讨深度缺乏。

审视以往的研讨,许多都是泛泛而谈,并未关于自主招生进程中的某一具体疑问作深层次的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