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对比研究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一意见的提出,将招生考试改革又一次推到了大众面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此同时,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招生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们在思考自身的同时,也可以比较各国的招生制度,通过分析研究促进我国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
标签: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国内外对比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高校招生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在招生制度的改革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也一直在调整着,无论从招生方式、考试内容还是管理办法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改革。
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及现行招生制度
1.我国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可以追溯到秦朝以前的“世卿世禄”制度,直到隋唐年间,随着改革的深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举制,科举制又经过历次改革,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但是这些制度主要都是古代为统治者选拔人才服务的,古代的学校数量稀少,学生大都是家境宽裕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这也体现了当时考试制度的缺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逐步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当时国家亟须人才,统一的招生考试的确在一定时间内为国家解决了一部分困难。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高考制度暂停了一段时间,直到1976年才正式恢复,恢复后的高校仍然主要是通过高考的形式选拔学生,但是高考的内容一直有小的变动,比如英语课程的加入等。到了21世纪,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多,考生生源的扩大,不同省份学校、生源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部分省份对高考试卷采用自主命题的方式,其他省份还是沿用全国高考卷。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通过高考选拔学生的历史,这次改革可以说是比较大的改变,也有很深远的影响。高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提前确定名牌高校的录取名额,并在参加高考后享受降分福利,这给希望上名牌高校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但是这样的学生人数有限,自主招生的人数不能超过试点学校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作为高职院校而言,自主招生起源于2005年,以上海市3所高职院校为先,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两百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计划相对于名牌高校还是比较宽裕的,首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可以拿出本年度招生计划的10%进行自主招生,而对于已经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则可以将计划数放宽到20%。针对选拔的方式,各个高职院校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考试的内容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达到了该高职院校自主划定的分数线,该院校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还需参加面试,或者直接录取;第二,
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没有达到该高职院校自主划定的分数线,则还需要参加一次文化水平测试。而文化水平测试,不同学校也有所不同,部分学校是自主命题的,其他学校则是要求学生参加全省统一的文化水平测试,一般将时间安排在每年的3~4月,5月底即高考前一个月就可以完成自主招生的录取工作,被录取的学生则无需再参加高考。
2.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招生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第一种即普通高考,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入学途径,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中最主要、应用范围最广的方式。从最开始的不分文理科,到文理大综合,“3+2”模式,又到目前的语数外三门记总分,选修的两门记等级,针对高考的改革也从未停止。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上海、浙江等地已开展试点,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三门成绩和选修的三门科目的学业水平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学业水平科目由学生自主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外语有多次考试机会。第二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从入学测试、入学标准到录取工作都是学校自主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自主权,同时也给想上大学的学生在高考前提供了一次机会。因此,这种方式已被越来越多家长、学生所接受,国家也在大力推动提前单招的发展和改革。第三种即高职院校对口单招,适用范围略窄,主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高的毕业生,由于这些学生在校期间都是以技能学习为主,因此在对口单招的考试内容中更多的是涉及技能测试。三种招生制度,丰富了原本单一的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学生生源更加广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现象的诟病。
二、其他国家招生制度
1.美国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美国的历史虽然短,但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却非常迅速,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受英国的影响,再加上当时美国大学数量少,规模小,主要通过口试的方式挑选学生。南北战争后,美国的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原先的口试因效率太低,已无法满足美国对人才的需求,各大学逐步采取证书录取制。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对中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1901年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举行了“学业成绩测验”,这种综合的选拔制度逐渐为大多数学校所接受。随后,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又对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调整,举办了SAT考试,即“学术能力评估考试”,主要是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美国现行的招生制度中,SAT考试仍然占很重要的部分。当然,现行的美国大学招生制度,除了SAT考试,还有些高校采取的是ACT考试,与SAT考试相较而言,ACT考试更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总的来说,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是比较多样性的,而且更注重能力的选拔,录取的标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2.德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
德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另一类是职业院校,前者侧重培养实际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管理工程师、技术开发骨干、中层管理人员等。后者侧重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就业的方向主要是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助理工程师。但是两者的入学要求大致相同,无论是针对文理中学还是专业文理中学的毕业生,都要求他们具备“一般高校入学资格”。另外,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在全世界都是备受赞誉和瞩目的,而他们的职业院校又是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的,因此,在具备“一般高校入学资格”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与所报考的职业院校合作,完成一定的培训内容。在我国,学生一般在即将大学毕业才开始接触工作单位,可以说实践技能是比较薄弱的;而德国的职业院校要求学生入学前就要开始实习,更早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3.加拿大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加拿大的招生制度也经过了几次变革,即从最开始的大学数量较少时的个别学校自行筛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省级统考制。当时,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参加“初级入学资格”和“高级入学资格”考试以获得大一大二的入学资格。到了二战后,实行了三年全国统一考试,但是由于不同省份的差距过大,三年后依然改成各省自主招生,而各省普遍按照高中成绩来作为评判标准。与我们国家不同的是,加拿大的大学招生虽是同样看重高中成绩,但是他们的高中却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还有社区志愿服务,同时高中的成绩也不是完全依靠分数的高低来评判,而是采用学分制。并且加拿大高中的课程实用性非常强,涉及社会上的每一个行业,几乎涵盖大学涉及的所有专业,学生选择多样化,并且除了必修科目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说加拿大的高中和大学衔接非常紧密,在高中就可以提前接触将来的专业内容。而不是像我国国内的高中,虽然分了文理科,但是学生对将来的规划可以说是十分缺乏,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中国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而,不是适合自己的专业。
三、国内外招生制度对比研究的启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招生制度普遍具有多样化、自主化、综合性的特点,并且这些国家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技能,评价方式更加科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我国招生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当然,我国招生制度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发展也已具有一定成效,从原来单一的全国统一考试发展为如今多样化的招生制度,但是改革永无止境,各种招生制度本身的弊端和缺陷需要调整,比如占招生制度中主要地位的高考,从设立之初就褒贬不一,虽然说相对其他选拔方式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在操作细节中过分注重应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压力大、一考定终身等问题依旧是大众最希望解决的。另外,从原本的总分制到后来的总分加等级制,考生的具体分值对择校的影响也在减少,原本只看一个总分,缺一分都会被拒之门外。后来语数外三门虽然仍然看总分,但是选修的两门只要达到相应等级即可。当然这种做法也有一定弊端。如对于选修科目特别出色有特长的学生来说,即使选修科目达到两个A+,只要语数外总分偏低,依然难以考取心仪的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国发〔2014〕35号文件中新的高考制度在文理上不再做限制,学生可以不用局限于文理的选择,这一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利的,但是选测科目多加了一门,势必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当然,该文件中还着重强调了分类考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