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双导师制_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_舒卫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管理

摘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推行了“双导师制”,通过做好导师选聘、重视学生实践、强化评估测定、加强信息反馈等工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双赢。今后,会展专业要重点完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协作体系等四个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会展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学业指导;生涯规划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对“双导师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的“双导师制”为例,对构建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同步的“双导师制”作进一步探索。

一、

“双导师制”模式的实践

(一“双导师制”的内容

会展专业“双导师制”为期二年,在大二期间即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

—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原则上,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0人,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基础知识指导;校外导师则以师徒形式通过双向选择,自愿结对,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3人,其任务侧重于学生课堂外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二导师资格与职责

在“双导师制”的实践中,校内导

师由本学院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

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担任,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治学严谨,经

验丰富,身心健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了解培养目标,熟悉教学计划和

各教学环节,并担任会展专业一门以上主要必修课程教学工作。其主要职责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拓展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校内导师还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践报告及毕业

综合实践报告的撰写工作,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并做好与校外导师的

沟通工作。

校外导师由学院实习基地相关

企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

具有实践技能的优秀专业员工担任,

行业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其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管理能力,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上的不足。校外导师还负责指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项目为题进行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双导师制”实施步骤

1.夯实基础,做好导师选聘

在校内导师的聘任上,采取个人

申报与各系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经学院专家组审议批准,由院长聘任,

聘期二年。校外导师则由学院实习基地相关企事业单位按“双导师制”规章选派,资料报送学院专家组审批,

学校需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导

师到位后,学院着手开展学生“双导师”选择及实践岗位确定工作。原则上,学生自愿报名选择校内导师,然

后由所在系进行适当调整,确定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校外导师通过交流会与学生见面,并在基本了解岗位及学生情况后,进行双向选择。实践岗位的确定一般在参考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协调而最终决定。

2.突出重点,重视学生实践

在大二学年初始,校内导师通过

相对集中的课堂授课方式,给学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并布置学生校外实践重点课题。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开始进点实践。校外导师因所带学生数不超过3人,所以比较容易实现师徒制培训的目标。鉴于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是相互补充

的,因此双方的互动交流是保证实施

效果的核心。在进点实践的过程中,

学院要求校内导师经常到实习基地,

了解学生实践近况,帮助学生解决疑

难问题,并积极与校外导师沟通,解

决双方培养内容的衔接问题。

3.把握关键,强化评估测定

导师职责的落实、评估以及认

定,是“双导师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

键。为更好地落实导师与学生在这一

培养方式中的权利与义务,学院根据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舒卫英,沈金辉

75

2008.23

2008.23

“双导师制”

的相关规章,在工学交替实践中及实践后,分别对学生及导师进行定期及最终评估。对学生的考核由校内外导师共同负责,在内容上分为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能

力素质,在最终评估环节给予学生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对导师的考核采用自评与被指导学生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坚持科学全面、奖惩结合的原则,并作为年终评定、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4.强化保障,加强信息反馈

学院在学生结束工学交替后的第一时间内,召开由学生代表、校外导师代表与全体校内导师参加的座谈会。学院“双导师制”专家组在对座谈意见进行整合后,以书面的形式向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反馈,就进一步完善指导工作提出指导性方案。

二、“双导师制”运行的效果从学院改革的实践看,“双导师制”作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抓住了学生专业学习、德育和实训低效运行的要害,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才培养中的“两张皮”

现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具有多方面的直接成效和深层意义。一是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在校外导师的指导环节中,师徒制的育人模式在强化多样化、灵活化教学的同时,还促进了学习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二是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与实践基地的联系中,教师可以随时积累教学案例,跟踪行业需要,并及时调整和更新知识,开发合理的新课程。借助“双导师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系统的书面知识提炼、转化为应用性知识,增强实务能力。三是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四是推动了校企合作

的深化和双赢。

三、“双导师制”深化的路径选择“双导师制”

是一项人才培养的开创性工作,构建的方式、

途径、管理与运行机制等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重点是完善“四个平台”

建设。(一完善制度体系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