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 上过的课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
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研究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理解.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不是有难点)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2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讲授难点(说明本课的研究时易发生艰巨和障碍的知识教授与能力造就点)小学数学讲授设计万能模板3篇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讲授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讲授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同学们要注意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要漏掉重要的内容哦!课题名称一、教学目标[1-3年级]【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____________,理解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有12个单元,内容涉及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问题解决等方面。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运算速度慢、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册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教案小学数学课教案范例
教案小学数学课教案范例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制定有效的教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展示一个小学数学课的教案范例,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 确定学生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对于本次课程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及技能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练习题目和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3. 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教授学生特定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并指导他们正确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包括数字的读写和表示方法;2. 数量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数量概念,如大、小、多、少等,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3. 数字的比较:教授学生使用大小比较符号(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数字的比较;4. 数字的序数:讲解数字的序数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5. 加法和减法: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6. 数字工具的运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和尺子等数学工具,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本节课的主题;2. 知识讲解:以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示的方式,逐步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3. 练习与巩固: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和实践机会,巩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拓展与应用:通过一些拓展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困难。
五、教学评价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通过随堂练习、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3.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思想交流;4. 个人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课件、彩纸条。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毫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测量一只小蚂蚁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用什么单位?估计一下是几厘米?[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纸条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1分米等于几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于几厘米?(2)认一认。
引导: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
指名演示交流: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②体验。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
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
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
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年级学生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烘焙蛋糕时,要将一份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问学生:“如果要将这份蛋糕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的是原来的一半,那么这份蛋糕是原来的一半的多少倍?”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如6除以2/3,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
(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1、初步感知(1)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2)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画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1)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的方法。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1)谈话:儿童乐园里每种东西有几个,我们怎样记录下来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
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2)提问:你能用画点子的办法表示小飞机、蝴蝶、小鸟和气球的个数吗?(3)提问:这里还有三幅点子图,它们各表示多少个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占面的大图画里找出它们各表示什么东西吗?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深化1、在习题纸上画点子。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四、总结提升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学习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画垂线,即学习42、43页例题。
42页例题从现实场景中抽象出两组相交的直线,发现都相交成直角,以此描述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同样再举出生活中相应的实例;43页例题安排过已知直线上的点画它的垂线;“试一试”让学生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进一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想想做做”通过对折长方形纸、判断图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以及画垂线,巩固互相垂直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点和线段,射线和直线,量角和画角,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和画垂线,再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垂直”的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基础和技能来学习“垂直”,估计学生已拥有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应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本着这一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精】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
(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请大家整理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教学设计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知道有哪些值得强调的事项吗,一定要重视格式正确,以下这8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是来自于作者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对应思想。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刚才同学们悦耳的背书声,吸引海底的'小鱼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它们啊!出了几个题目让你们做!小鱼说:你会吗?2x5= 4x4= 3x1= 5x4= 1x2= 5x3= 4x2= 4x3= 2x2= 1x3= 2x4= 2x2=师:同学们,你们1—5的乘法口诀学得真认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编口诀,你们敢挑战吗?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师:老师很喜欢鱼,可是又老是养不好鱼,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摆金鱼可以吗?(课件先出示一条金鱼)师: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摆2条呢?那么摆3条、4条、5条、6条呢?学生讨论,然后完成下表。
(教材61页主题图下面的表格)鱼(条)1 2 3 4 5 6三角形(个)6 12 提问:1、6是有几个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那12呢?18、24、30、36呢?2、你能根据1x6=6,1x6=6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六得六)师:你能编出6的其它5句口诀吗?请你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板书: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诀编出来了。
五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教案
五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进行简单的复习和总结。
2. 基础练习:进行一些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本技能。
3. 综合应用: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5.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
6. 反馈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小学数学教案及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及过程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识、描述和命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能够利用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重点:
1.认识几何形状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根据给定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难点:
1.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2.对于不同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1.几何图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猜测图形名称并描述其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形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什么要学习几何形状?2.呈现(15分钟):
教师讲解几何形状的名称和特点,并示范如何用图形卡片进行分类和比较。
让学生分组,利用给定的几何图形卡片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分类思维。
3.巩固(15分钟):
让学生自行组合几何图形卡片,根据规则和特点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如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4.拓展(10分钟):
利用白板和彩色粉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何形状,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建筑物、家具等。
5.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几何形状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几何形状的奥秘,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以上是一份小学数学教案及过程范本,供参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祝教学顺利!。
小学数学教案学案
小学数学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规则。
难点: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相关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题:加法和减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展开讨论,引
导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概念讲解
1. 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让学生在黑板上或纸上写出几个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帮助他们理解运算的方式。
三、练习
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
2. 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要求他们利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
四、讨论
让学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全班,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从而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巩固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加法和减法,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可以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含反思配教学设计2024精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含反思配教学设计2024精写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的概念、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概率与统计、方程与代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数的概念,主要涉及到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复杂一点的计算题仍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此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比较排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解决复杂的加减法计算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生动图片和动画的PPT,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总价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用PPT展示一些例题,如23+17、56-28等。
引导学生跟读、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2.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2.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乘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分数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以及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他们对于分数的加减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他们对于分数乘法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励法: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2.解决问题(第2课时)》。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乘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妈妈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2千克,那么妈妈买的苹果总重量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一、课内交流、探究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生汇报。
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
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教师出示课件。
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
)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
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小学数学教案课后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课后模板
课题:(填写课题名)
教材:(填写教材名称及页码)
授课对象:小学×年级×班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填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填写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及练习题;
2. 学生教材和书写工具;
3. 教学用具及实物;
4. 其他教学辅助物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逐步讲解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三、练习训练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四、归纳总结
(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五、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方法)备注:(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签名:教师签名:日期:。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板书:吨、千克、克(1)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2)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3)练习p91 t22、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200()一提桶水重10()一支钢笔重150()一艘轮船重50()一袋水泥重50()一台拖拉机重2()(2)练习书p91 t34、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吨()千克, 3吨45千克=()千克3000千克=()吨, 7千克430克=()克7500克=()千克()克, 2吨=()千二、综合练习1、判断题(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扇门高2米。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4)一桶水重10厘米。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6)一架飞机重15吨。
()2、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吨()千克, 1吨340千克=()千克2395米=()千米()米, 6千克254克=()克8040千克=()吨()千克, 5千米60米=()米3、下面的○里填上〈、〉或=980千克○1吨 3千克120克○3120克7吨○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4、应用题(1)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
上课的小学数学教案
上课的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加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 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数学练习册和学生作业本。
3. 数学教具,如计算器、算术棋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数学谜题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 (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板书,清晰地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三、练习 (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进行加减法的练习。
2.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巩固 (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进行随堂小测验,检查他们对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2.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心得,弄清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六、课堂总结 (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
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直观生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
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
“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
“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
教学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具体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
对教学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中的数学活动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
容。
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2个例题,教学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即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学生在开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合,既要独立思考,又能互相启发,思想在讨论、交流中逐渐明朗;意见在不断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由从发现口算计算结果的特点,以特点为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进行以下的活动设计分析。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概念——质疑概念,加深理解——深化理解,概念应用——补充概念,自我建构——探究求倒数方法——练习应用,巩固新知——总结收获。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比赛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口算比赛。
(小黑板出示有1组、2组略)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方式拉开一节课的序幕,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本节课的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这一设计不仅是知识的导入,更是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可谓一举多得。
师: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些算式的乘积是1,谁还想说说自己的发现?(2组口算题)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发现,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倒数呢?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设计2组口算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发现问题:这组题目的乘积都是1,这样很自然的使学生对倒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总结、看书,就为学生理解倒数概念建立了一座桥梁。
二、质疑概念,加深理解。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为什么?自己思考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师:“互为”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师: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概念中的两个数”中两个数有可能是两个怎样的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教师的问题“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引导学生的思考往纵深发展。
(在学生认识了倒数的意义后,我采用找重要词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发言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倒数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倒数的意义。
)
师:写出5组数。
再由这几组数的特点请同学总结出倒数的意义。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我并没有放手不管,任由学生写出各种各样的数,而是给出了具体的类型,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
这样做是为了带领学生尽快的找准探究的目标,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有的老师也许会说:新课标不是讲究自主探究吗?是。
但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究,不是漫无目的的探究。
学生探究要有方向,方向由谁指引?不容置疑,我们,我们才是探究方向的指引者。
一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深化理解,概念应用。
师:出示三道判断题,都是基础的问题,不但要求会判断,还要求会改正。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对于概念教学,辨析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灵活的运用。
四、补充概念,自我建构。
1和0是两个特例,单独提出来教学。
尤其是0没有倒数,要明白为什么?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师:0与1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几?如果没有,为什么?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关于0和1的倒数,引导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及方法作出判断。
在整个探究倒数的意义和求法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为学生的发展。
该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自主探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桥引路。
让学生真正在探究中发展。
五、利用经验,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对于倒数的意义理解了,那你会找倒数吗?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分数、整数、小数求倒数的共性,并悟出方法。
学生通过经历写倒数这一活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出求倒数的方法。
(倒数的求法要涉及真分数、假分数、整数和带分数。
学生写下的种类不一定齐全,教师要做好合作者,把它补充完整。
)
六、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师:练习安排了三道题,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并且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2填空。
活动问题设计意图:1题是基础练习,2题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这次的练习没有太多华丽的东西,旨在传递一种思想:数学教学应该是有效的。
你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发展能力、愉悦身心,所以教学必须保证知识掌握的有效性。
这样的练习是适合五年级学生特点的,也是学生必须的。
最后总结全课,梳理知识,评价自己的表现。
以实现第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综合以上叙述,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形式之一。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埋头去做,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现在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弄清楚其中的来由,这种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呈现。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使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
这样的实践活动已把学生提前带入社会,是较高层面上的教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