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婚俗 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
侗族的婚嫁习俗

侗族的婚嫁习俗浪漫风趣的侗族结婚习俗侗女出阁时,姑娘沿着充满神秘、野性的乡间小道来新郎家。
侗族结婚就是把侗族姑娘从新郎家门口接到家,喝三天二夜酒,客人喝完酒回家的风土人情。
当新郎一方的关亲客陪着正客陪送新娘到男方家的尊贵客人,又叫皇客,一般是新娘的长辈姑姑、舅舅、叔伯和婶婶,同辈的哥嫂、姐姐、姐夫等和抬挑东西的壮小伙子大多是未婚帅哥,还要有力气一行快到新郎家门口时,新娘留下,其余人先进屋。
到中堂屋门口时,新郎不能自己进去,由圆亲娘主人家请的二位能说会道,模样好,家里女儿孝顺,人丁兴旺,家庭殷实的妇女指点才能进去。
新郎快到家门口,圆亲娘就会正式履行职责。
首先,给新郎受步进入中堂的指令,她们说道:“今日皇大人开,首为良日吉时到,此到为恭我们侗族的酒歌和圆亲娘说的话,一般讲究押韵,还能结合古今的经典故事和英雄人物说唱,很贴近百姓的生活。
圆亲娘和大家说的话,我们叫四言八句。
这时新郎才能一边进入中堂,一边虔诚地给正客行礼。
接着圆亲娘开始为新人铺床,床和床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新娘家准备的家具、电器也是新娘家准备,家庭条件好的送二铺二盖,一般的就少点。
圆亲娘一边铺过去给新人铺床时要在垫被下面先铺一层稻草,一边念:两脚忙忙走进新房,手拿金草铺上牙床。
牙床四四方,早生贵子尚员郎。
一草上床一还富贵,二草上床龙凤成双。
三草上床三月早众,四草上床四代出关张五草上床五子登科,六草上床儿孙满堂。
帐子挂得高,今年吃烧酒明年吃酒糟甜酒,生孩子之意垫单上床子孙满堂,被子上床金玉满堂。
金帐棍银帐钩,中间摆起锦丝被,两边摆起落花枕,问你妹妹睡哪头。
个人睡一头你不睡,硬要两个睡一头。
同时把新娘家带来的糖、瓜子、花生、熟鸡蛋放到床上、被子里、柜子里、新鞋里、马桶里尿桶是有盖有手柄的木桶,这实际上是藏而不是放,凡是可藏的地方全放上吃的我们这叫杂包,新娘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吃的东西之总称、红包。
圆亲娘动作麻利,应了我们这的俗话,口一张手一双,场景让人感觉喜庆,忙而不乱且新奇,当然贺喜之类的吉利话是不离口的。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侗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人民秉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俗。
下面将为您介绍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一、婚俗文化在侗族的传统婚俗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婚前准备阶段,女方必须编制“漂亮衣帽”,用自己的手工织品装饰,以示巧妙和美丽。
而男方则要准备一套对应的礼服,以示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
婚礼当天,男女双方会在村中民众的陪同下进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其中包括祭祀祖先、行拜堂、敬茶等环节。
在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还会在夜晚招待亲朋好友,以示喜悦和团结。
二、节日文化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农耕生活习俗,还传承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侗族的苗年节,也被称为芦笙节。
在苗年节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装,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
庆祝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足球比赛、摔跤比赛等,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农历正月十五的花山节、三月三的龙船节等重要节日,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侗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彩虹、山水、阳光等自然元素的崇拜。
三、建筑文化侗族人民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
传统的侗族房屋采用木结构,多为三层或四层楼房,屋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
房子的内部采用木制地板,绘有精美的花纹,而外墙则涂有酱红色或黑绿色的涂料,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侗族地区,人们还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风景——侗族的“鼓楼”。
这些鼓楼因形状独特、造型华丽而闻名,是侗族村落的标志之一。
侗族的建筑文化,既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又表达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珍视。
四、服饰文化侗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也是展现他们文化魅力的重要方面。
男性常穿着黑色的长袍,外搭绿色或蓝色的腰带,配上黑色的长裤和草鞋。
而女性则穿着以手工织品为主的五颜六色的旗袍,裙摆鲜艳,上身配有盛放饰品和刺绣的头巾。
女性的服饰通常会在衣襟、袖口等部位绣上精美的花边,以突显手工艺术的精湛之处。
侗族结婚风俗

侗族结婚风俗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侗族人民尊重传统,婚姻在他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侗族的结婚风俗。
侗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聘礼、婚礼和送嫁礼。
首先是聘礼,这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亲的过程。
男方家长要带上一些礼品,如猪、鸡、酒等,到女方家里提亲。
女方家长则要准备好茶叶,用红布包好,送给男方家长,表示接受他们的提亲。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家长还要向女方家长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爱护。
接下来是婚礼,这是侗族结婚的重要环节。
婚礼通常在农历的二月或八月举行,这是侗族传统的吉日。
在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家庭会准备大量的食物,如糌粑、猪肉、鸡蛋等,以招待宾客。
当天,男方家庭会派人去女方家里接新娘。
新娘要穿上侗族传统的婚服,头戴白色的纱帽,身穿五彩斑斓的衣服,手持红伞。
在接新娘的过程中,有一道特殊的仪式,叫做“赛花炮”。
新娘要手持一支花炮,放在头顶,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随后,新娘和新郎一起回到男方家里,进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前,会有长辈为新婚夫妇进行祝福,祈求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然后,新郎会给新娘戴上象征爱情和忠诚的锁链,这是侗族婚礼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新婚夫妇还要举行宴席,招待宾客,共同庆祝他们的婚礼。
最后是送嫁礼,这是侗族结婚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
送嫁礼通常在新娘结婚后的第三天进行。
在这一天,女方家庭会准备一些礼品,如衣服、锦缎、糌粑等,送给男方家庭作为回礼。
男方家庭则要准备好大量的食物,招待女方家人。
双方家庭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进行一些寓意吉祥和幸福的仪式,以祝福新婚夫妇。
侗族的结婚风俗丰富多彩,充满着浓厚的传统色彩。
这些仪式不仅是对婚姻的庄重和祝福,也是对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侗族人民通过这些仪式,表达了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幸福的期盼。
这些传统的结婚风俗,使侗族的婚姻更加神圣而庄重,也让侗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结婚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不同民族的结婚风俗也各具特色。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由于地域的差异,侗族的结婚风俗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侗族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婚姻多为自由选择、父母牵线搭桥的方式进行。
首先,在侗族,结婚是一个十分庄重的仪式,婚礼备办各种礼服、鞭炮、酒席等等,婚礼上的热闹场面让人们久久难以忘怀。
侗族的婚俗非常注重祭祀,首先在婚礼的前一天,新人和父母会一起到宗祠前烧纸扫墓,向祖先祈求保佑和婚姻幸福。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盛装,全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侗族传统的盛装,踩着节奏舞蹈,欢迎新娘的到来。
其次,侗族的婚姻是村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婚姻往往带有浓厚的集体色彩。
一般来说,婚姻往往是在村子里举行,全村的人都会参加,而且几对新人可能会选择在同一天结婚,互相祝福和庆贺。
侗族人民认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因此,新人不仅要向嘉宾行酒,还会在婚宴上对全村人献上鞭炮,以示感激和庆贺。
另外,侗族的婚姻多为父母牵线搭桥,但同时也注重新人的意愿和选择。
在侗族传统中,父母亲会为子女找到合适的对象,但他们不会强迫子女接受,而是以传统习俗的方式,通过提亲、纳采等程序,先征求新人的意见。
在提亲时,女方家长会亲自到男方家中提亲,届时男方家长主动送上花插,若女方欣然答应,则开始举行婚礼准备。
此外,侗族的婚姻制度比较开放,允许离婚和二婚。
如果婚姻生活不幸福或发生矛盾,夫妻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或选择离婚,社会对此也持包容的态度。
同时,如果丈夫死亡,女方可以再婚,但是再婚的时候,需要先离婚或丈夫已经去世三年以上。
总的来说,侗族的结婚风俗以庄重、喜庆和团结为特点。
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中,整个部落的人们齐心协力举办盛大的婚礼,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并向祖先祈求保佑。
同时,侗族的婚姻制度也较为开放,注重新人的意愿和选择,允许离婚和再婚。
这些结婚风俗既体现了侗族人民对婚姻的尊重和庆祝,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和社会集体的责任和担当。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一、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种 类
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彩绘和金属 工艺五类。木雕是侗族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形式,包括门窗、梁柱、天花板 等部分的雕刻。这些雕刻主题丰富,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具有独特的 民族特色。
石雕和砖雕主要应用在鼓楼和桥梁等大型建筑上,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彩 绘则是在墙壁、窗户、檐口等处进行绘画,内容多为侗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金属工艺则是以侗族传统银饰为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侗族育儿习俗的历史与文化 背景
在侗族传统文化中,生育和育儿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事件。侗族人民认 为,孩子的出生是家族和神灵的恩赐,而育儿则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因此, 侗族育儿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侗族育儿习俗的内容及其实 践
1、怀孕期习俗:在具盘村,孕妇在怀孕期间被视为特殊群体,受到家庭和 社会的特别照顾。家人会为孕妇安排特殊的饮食,并为她祈祷平安和健康。此外, 孕妇还被赋予一些特殊的权利和特权,如可以优先使用村里的公共资源等。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 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目录
01 一、侗族婚恋习俗的 背景
02
二、侗族婚恋习俗的 过程
03
论
05 参考内容
侗族,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传统婚恋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侗族的婚恋习俗多是在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这种习 俗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这些传 统婚恋习俗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独峒乡,侗族的婚恋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相识:青年男女在农闲或赶场路上,三五成群地约会于山坡上对情歌, 倾吐爱慕之情。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 既展现了他们的才情,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贵州侗族婚姻习俗与婚姻法的背离

贵州侗族婚姻习俗与婚姻法的背离摘要:由于历史传统原因和社会现实原因,贵州侗族的婚姻习俗与我国现行婚姻法存在诸多冲突,甚至相悖。
本文分析了贵州侗族婚姻法的特点:早婚是贵州侗族的传统婚俗;近亲结婚;包办婚姻;“鸡卜”婚姻;“合八字”婚姻。
期望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关键词:贵州侗族婚姻习俗特点贵州侗族聚居地大都地处偏僻的山村,交通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致这些传统的、落后的,甚至与现行法律(主要是婚姻法)法规具有明显冲突的婚姻习俗至今仍旧不衰,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贵州侗族婚姻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早婚贵州侗族千百年来早婚相沿成俗。
孩子长到十一、二岁,作父母的就开始操办子女的婚事了。
如果十七、八岁的男女,特别是女娃尚未完婚,那就要遭人指着脊梁骨说长道短,受人嫌弃。
据了解,解放初期,三江贵州侗族仍习惯于十五六岁成亲,甚者十二三岁就为郎为妇丫。
五十年代后,只是某些时期采用了一些强制性手段,早婚现象才有所减少,但是,早婚意识仍然潜伏人们脑中。
“行歌坐月”是贵州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传统方式。
从往至今,贵州侗族地区十一二岁的少男少女就被称为“勒汉”、“勒勉”,可以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请求歌手教情歌,或对唱情歌。
近几年来,一些高年级的小学生、中学生,晚上常常放弃学业,跑去“行歌坐月”。
这种古老的恋爱方式固然有利于男女青年自由交往,但由于允许乳臭未干的“娃娃”们“行歌坐月”,涉足情海,在现实生活中催化了广大青少年产生早婚的愿望。
以独省乡巴团村为例,一九八四年,该村有一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女青年,因未嫁而招尽非议,附近村村风雨,逼使得她“名”传遐迩,难以安生。
翌年,她被迫遵从母命远嫁高寒山区一个素未谋面的大龄未婚汉子。
传统的早婚潜在意识未变,虽然行政命令可以使早婚风力减弱,但只要政治环境稍有变化,早婚习俗不免故态复萌而风行。
二、近亲结婚《婚姻法》第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文化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侗族文化的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建筑艺术:侗族的传统建筑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的木屋建筑采用“三块石头,两块木板,一支弓箭”,不使用一颗钉子或一根绳子。
这种建筑技艺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还融入了侗族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哲学。
2.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侗族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有歌舞、音乐、绘画、刺绣等。
侗族的歌舞艺术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的歌舞形式独特,歌词质朴而深情,舞蹈动作优美而独特。
这些歌舞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为题材,真实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3.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芦笙节”、“尝新节”、“过水节”等。
这些节日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繁忙劳作之余放松身心、欢度欢乐时刻的重要方式。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舞蹈、歌唱、竞技等,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个性。
4.独特的民俗风情:侗族有丰富的民俗风情,如侗族婚俗、葬俗、祭祀习俗等。
侗族的婚俗庄重而独特,有着严格的仪式和讲究。
侗族的葬俗以天葬为主,融入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而侗族的祭祀习俗则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侗族的语言文字、民俗传统、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
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但有自己的发音和词汇。
侗族的民俗传统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婚俗、葬俗、祭祀习俗等。
侗族的宗教信仰以“侗神信仰”为主,崇拜自然界和祖先。
侗族还有许多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如“侗神创世”、“侗族英雄”等,这些历史传说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侗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
侗族嫁人风俗

侗族嫁人风俗
侗族嫁人风俗是侗族人民在婚姻中的一种传统习俗。
侗族的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长辈们牵线搭桥,然后由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提出婚事。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男方家长就会送一些贺礼和妆奁给女方家庭。
在婚礼当天,侗族的新娘通常会穿上色彩鲜艳的侗族传统服装,头上戴着花环和花翎,手上戴着银饰。
在婚礼上,侗族人民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新郎要向新娘的家里献上一只猪、一只羊、一只鸡和鸭蛋,以表达对新娘家庭的敬意。
在侗族传统婚礼中,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新娘要被抬着绕着村子走三圈,以示婚姻幸福长久。
除此之外,新娘还要在家里为新郎煮饭,这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的婚姻义务。
总之,侗族的嫁人风俗是一种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它不仅代表着侗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也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婚姻观念。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
导语:一起了解侗族结婚风俗对于结婚,很多的女孩子都幻想过自己未来会怎么样结婚,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未来的一切一切。
结婚也是有很多
一起了解侗族结婚风俗
对于结婚,很多的女孩子都幻想过自己未来会怎么样结婚,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未来的一切一切。
结婚也是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的。
侗族婚姻多是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
侗族择偶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
有“姑表舅婚”、“姨表禁婚”的习俗。
侗族婚姻,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他人说合,都得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得到女方父母的应允,才择日完娶。
也有些青年摒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规而自由结合,婚后,再给女方父母道歉认亲,个别甚至与家庭决裂。
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的侗族婚礼简朴。
迎亲的傍晚,由“接亲婆”手提灯笼,背一床铺盖,把新娘接到郎家。
新娘进门时,全家回避。
新娘进门后,坐在火塘边的新凳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念新婚词,向新婚夫妇祝福。
接着,新娘动手架锅作炊事仪式,表示她从此为这家主妇。
只宰杀一两只鸭,合家吃饭。
所请亲友最多十来个人。
邻寨的新娘子,饭后即归,外村来的新媳妇,住上三天即回这种习俗,视夫妻感情和年龄大小而定。
感情好年龄大的,一年半载即可到夫家落户,包办说合或年龄小者,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上夫家共同生活。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