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望岳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杜甫诗三首——《望岳》亳州市九中聂福珣一、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B、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C、情感与价值观: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之美。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大家知道他形容的是谁吗?回答:李白。
那么大家认为另一半的盛唐,是谁呀?(畅所欲言)杜甫无疑是盛唐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李白轻松地动了动笔就留下了不朽的诗作,但一直工于练字、呕心沥血创作着的杜甫却也达到了另外一个高峰。
我们可能永远成不了李白,他太富才气,简直就是拥有上帝礼物的人。
可是我们却可以成为杜甫,他博采众长,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有哪些诗句,也许早已听过,但你不知道那就是杜甫所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诗三首》,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盛唐时期的诗歌魅力。
2、作者简介: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杜甫。
25《望岳》导学案

25《望岳》导学案( 1 课时)执笔:刘云丽班级:八授课人:刘云丽授课时间:2014/10/28学案编号: 课题:望岳课型:讲授型课时: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特点。
2、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首先要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各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反复朗读,达到成诵效果,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最后学习课文要解决三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望岳》一、预习、自学(独立完成)(一)阅读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杜甫(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 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给下列字词注音(1)岱宗()(2)未了()(3)决眦()2、掌握系列加点词的意义,帮助自己理解句意。
(1)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3)阴阳割昏晓()()(4)阴阳割昏晓()(5)荡胸生曾云()(6)会当凌绝顶()(7)会当凌绝顶()3、熟读全诗,借助翻译书理解句意,把你理解的句意写在诗句的右面,划分节凑,掌握诗歌大意。
《望岳》解释及赏析

《望岳》解释及赏析《望岳》解释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岳》解释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
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题解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 杜甫诗三首(《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朗诵
版权所有-
写 作 背 景
写于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 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 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 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 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 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 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 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 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 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 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 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 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 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 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 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 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版权所有-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读通诗意
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 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 原 。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 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映入眼帘;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
版权所有-
预习与交流
用“∕”划出朗读的停顿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 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 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 ∕不胜∕簪。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10、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
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一: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韵译二:泰山啊你究竟是何等的景象?从齐到鲁都看不尽郁郁苍苍。
你凝聚着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把山北山南分成昏暗和明亮。
看那云气迭起令人胸怀激荡,极目远望归去的飞鸟更辽旷。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
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一: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韵译二:泰山啊你究竟是何等的景象?从齐到鲁都看不尽郁郁苍苍。
你凝聚着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把山北山南分成昏暗和明亮。
看那云气迭起令人胸怀激荡,极目远望归去的飞鸟更辽旷。
我一定要登上那泰山的峰顶,把那些低矮渺小的众山环望。
2020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25《望岳》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杜甫岱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八上25《望岳》《春望》

理解性默写(二)
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诗句: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 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 感时花溅泪 是: , 恨别鸟惊心 。 白头搔更短 3、《春望》中 , 浑欲不胜簪 。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 成的苍老之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秀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激荡, 看飞鸟回归山林,使人极目远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 的群山一览无遗!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泰山什么特点?
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以至一面是 “昏”,一面是“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
值 简 直
战火连天,已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信,可抵万两黄金。
●春望,诗人望见什么景物?这景
物有什么特点?
草木
深
国 破
杂草 丛生
●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
烽
草 木
杂草 丛生
火
深
●这个原因除给春天带来影响,还给诗人 家庭带来什么?
凌绝顶
一 , 览 众山小 。
给表上颜色的词注音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给标上颜色的词语注释并疏通文意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春望》导学案
设计:李素贞2011年10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达到成诵。
2、理解诗歌内容,能按要求准确默写。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学习资源:注释、学习资料、同学等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等
知识纲要:
远望--泰山--连绵不断不怕困难、
望岳近望--泰山--秀美高大勇于攀登
凝望--泰山--极高幽深
萧条败落的景象
春望忧国思家
战乱、离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提示
1、出示对联,学生猜对联所指的人物(杜甫)
2、文学常识积累:
(1)杜甫,字,唐代伟大的诗人,后世赞誉他为,杜甫的诗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现实,人们称他的诗为“ ”。
(2)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般包括乐府诗、律诗、绝句等,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
律诗分为四联,分别是、、、。
二、自读提示
1、自读两首诗,注意读音和节奏
2、听范读,把握节奏、情感。
3、再读,根据资料或注释,同桌互助,了解诗的大意。
4、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读,争取背诵。
三、合作交流展示
《望岳》1、这首诗中,诗人“望”到了什么?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
《春望》1、春望,诗人望见了什么景物?这景物有什么特点?
2、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
3、整首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再读(背)两首诗,体会不同的情感
四、当堂检测
1、《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秀美、高大。
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的形象。
4、《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5、《春望》一诗中,移情于物,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6、《春望》中,。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五、谈谈本课所得
六、作业布置
1、在练习本上默写两首诗
2、完成《前沿》有关前两首诗的题。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