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知识点回顾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一章总结知识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的结构特征: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类,原核生物是以细菌为代表,没有真核细胞结构;真核生物是以真菌、植物和动物为代表,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2. 生物的营养特征:生物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营养方式。

光合作用是植物以及部分原核生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生成氧气;呼吸作用是生物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 生物的生殖特征:生物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是生物通过分裂、芽生、孢子等方式繁殖后代;有性生殖是生物通过雌雄两性生殖器官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4. 生物的调节特征:生物需要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通过神经和激素两种调节系统来实现。

二、细胞与生物的基本单位1. 细胞的发现:17世纪,发现了细胞的存在,而细胞学说最终成为生物学的基础。

2. 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部分。

3.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具有营养、代谢、生长、分裂和分化等功能。

4. 细胞的类型:根据是否有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

三、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行光合作用、繁殖和传播种子等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器官、组织、细胞和生理系统等部分,具有呼吸、消化、运动、感知和繁殖等功能。

3. 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包括胚胎、幼虫、成体和生殖系统等部分,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功能。

四、生物的分类与种间关系1. 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进化等特征,可将生物划分为门、纲、目、科、属和种等不同级别。

2. 种间关系的形式:包括竞争、共生、共生和互惠等关系,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3. 生物分类系统的历史和发展:生物分类包括人工分类和自然分类两种方式,而自然分类又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进化分类等方法。

2024《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详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2024《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详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一)会计基本理论1.会计的概念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基本特征:①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尺度作为辅助性补充。

②准确完整性、连续系统性。

(本质特征)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职能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和报告(财务报表)。

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交易事项实质、会计要素、是否列入财务报告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告:形成财务报表监督职能: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

国家监督: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各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实施的监督检查。

社会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中介机构等实施的监督活动。

关系: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会计目标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达到不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目的和要求。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关注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债权人——关注企业偿债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关注企业纳税情况潜在投资人/债权人——关注投资方向内部使用者:经营管理者——关注经验管理所需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初一上册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

本文将以“step by step thinking”(逐步思考)为主题,对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课文内容:第一章的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篇文章:《贝多芬的故事》、《我最好的朋友》、《我的学习计划》等。

通过这些课文,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天赋,学习了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2.重点词汇:第一章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词汇,例如:音乐、天才、友谊、计划等。

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并能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3.语法知识:第一章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础语法知识点。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

4.阅读技巧: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培养阅读技巧。

例如,通过理解上下文来推测词义,通过找出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5.写作技巧:第一章的学习也涉及到了一些写作技巧。

我们学会了如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等。

这些写作技巧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逐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一章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总结:第一步:回顾课文内容,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第二步:整理重点词汇,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

第三步:复习基础语法知识,例如名词、动词等,并能正确使用在句子中。

第四步:培养阅读技巧,通过理解上下文推测词义和主旨。

第五步: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如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和制定学习计划等。

逐步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初一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

同时,这样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和学习内容中,提高学习效果和思考能力。

通过初一上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贝多芬的故事和友谊的重要性,还提高了阅读、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逐步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素养。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归纳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带电体还有吸引不带电物体的性质。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电性而成光子。

3.起电的方法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实质上是电子的转移。

1.摩擦起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即束缚能力)。

2.接触起电:带电体与不带电体接触,电荷转移(即得失电子)。

3.感应起电:带电体靠近导体,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即电子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被感应体与人接触或与大地接通,被感应体是近端,人是导体,触摸时,人体和地球组成一个导体,地球则为远端。

4.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5.元电荷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指具体的带电体,电荷的最小计量单位。

它等于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1.6×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6.比荷比荷是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在电子枪加速中,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

速度与比荷相关。

若粒子的初速度为零,则qU=mv/2,V=√(2qU/m);若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则qU=mv/2–mv/2,V=√(2qU/m)。

7.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4q和QB=-2q。

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再分开,QA=QB=q,需要注意重点是“完全相同”、“绝缘”、“正负”。

另外,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电性,转化成中性的光子。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都是在细胞或细胞参加下完成的。

除病毒之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病毒: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3、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衣藻、酵母菌)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4、多细胞生物依靠各种分化的细胞亲密合作,完成困难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有,植物没有)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植物的四大组织:爱护、养分、输导、分生组织☆动物的四大组织:上皮、肌肉、神经、结缔组织☆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人的八大系统:消化、泌尿、内分泌、循环、运动、呼吸、神经、生殖系统☆蛋白质、核酸等分子虽是组成生命系统的物质,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1)种群是指肯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2)群落是肯定区域内全部的生物(3)生态系统包括肯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如:一根枯木、一片池塘。

(4)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以及全部生物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三、高倍显微镜的运用1、重要结构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物镜——长,放大倍数大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凹面——调亮视野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转换器——更换物镜光圈——调整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楚,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心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楚留意事项:(1)调整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视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2)首先用低倍镜视察,找到要放大视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心(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超详细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超详细知识点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总结知识点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例如1,0, - 5等;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如0.5=(1)/(2),0.3̇=(1)/(3)等。

2. 有理数的分类。

- 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 按性质符号分类: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正整数和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

3. 数轴。

-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还可能表示无理数)。

- 利用数轴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4. 相反数。

-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 + b=0;反之,若a + b = 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5. 绝对值。

-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a|=a(a > 0) 0(a = 0) - a(a < 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

- 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5 = 8,(-3)+(-5)=-(3 + 5)=-8。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如5+(-3)=+(5 - 3)=2,3+(-5)=-(5 - 3)=-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 b=b + a。

高一数学必修1 数学 第一章 完整知识点梳理大全(最全)

高一数学必修1 数学  第一章  完整知识点梳理大全(最全)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自然数集,N *或N +——正整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集合与函数概念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0)〖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暂不讲)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暂不讲)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 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 A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如果元素a和元a Ab B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yxo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简称:同增异减。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P27)2、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

(P29)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

(P30)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P30)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P33)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P43)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4)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9、什么是质、量、度?(P46)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P46)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P46—47)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P47)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1、规律及其特点。

(P54)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P55)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

(P56—57)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知识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 (一)集合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3.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 集合运算:交、并、补.{|,}{|}{,}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C(2) 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 B U ⊆⇔=⇔=⇔=C (3)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0-1律:,,,A A A UA A UA U 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求补律:A ∩ U A =φ A ∪ U A =U U U =φ U φ=U U U ( U A )=A 反演律: U (A ∩B)= ( U A )∪( U B ) U (A ∪B)= ( U A )∩( U B )6. 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 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 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基本公式:(1)()()()()(2)()()()()()()()()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A card ABC =+-=++---+(3) card ( U A )= card(U)- 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 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 轴下方的区间.+-+-x 1x 2x 3x m-3x m-2xm-1x mx(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 a x a n n n n 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ox>0(a>0)解的讨论. 0>∆ 0=∆ 0<∆二次函数c bx ax y ++=2 (0>a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x x 221-==无实根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x g x f >0(或)()(x g x f <0);)()(x g x f ≥0(或)()(x g x f ≤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中第一章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第一章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第一章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基本概念一、生物的起源和演化1. 从化学物质到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生物大约在35亿年前出现,生物起源的基本过程是:无机物----简单有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 生物的演化生物从原始的微生物起源,经过演化逐渐形成许多不同的物种。

生物演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的共同祖先----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与演化。

二、生物的组织构造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细胞的结构包括质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增殖、分化和适应等。

2. 组织和器官多个细胞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组织形成各种器官,器官通过组织和器官系统形成生物体。

三、生物的生命活动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大类。

2. 生长与发育生物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进行生长,同时经历不同阶段的生物体发育。

3. 营养生物通过摄食、消化、吸收、运输、呼吸、排泄等过程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4. 感应与调节生物通过感受外界刺激,进行感官和神经的活动,以及内分泌调节来适应环境和维持内部稳态。

5. 繁殖生物通过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同时保持物种的遗传变异。

四、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通过复制和转录等过程传递遗传信息。

2.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3. 突变与进化突变是生物基因发生的突然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进化包括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原则,是生物在适应环境中产生物种变异和形成新种。

五、生物的分子基础1.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核心概念章与名称课标要求核心概念教学中的一般概念和事实第1章走近细胞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4.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5.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1.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细胞的类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3. 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4.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概念图: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生物学事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⒋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三个侧面:生物和外界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和分化;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⒌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⒍父母和子女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⒎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至少需要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参与;⒏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9.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组织→器官→系统〔高等动物具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注意:★①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②心肌,平滑肌属组织;血液属于〔组织〕层次,骨骼肌属于组织,一块骨骼肌属器官;皮肤属于〔器官〕层次.③绿色开花植物有6;绿色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种,特指物种..成一个基因库.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仅仅是所有的鱼,.10.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间的关系:①生物的每层结构都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都进行着生命活动.例如,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个体的生长与发育、种群变化等.②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低等生物其生命系统比较简单,越高等的生物则越复杂,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器官、组织这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这说明了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③从最小的生命系统——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联系.★1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三、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熟读三遍,能做选择题〕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3>多细胞生物〔如人〕由许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并经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构成生物个体.即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1>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离开寄主细胞,病毒就不能进行任何生命活动.<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一个细胞完成的,当细胞受损,则不能完成其代谢、分裂〔繁殖〕、生长发育、应激性、遗传变异、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已分化的细胞尽管保持着形态结构的相对独立性,且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在生物体内它们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共同完成生物体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即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单个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3.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1>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的.<2>无数实验证明,任何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细胞,都不能实现细胞的完整生命活动.4.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更谈不上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尽管层次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因此,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四、★方法技巧如何认识病毒1、病毒包括:名字中带病毒两个字的生物和噬菌体〔从名字来识别一种生物是不是病毒的方法〕2.病毒的基本物质〔含遗传物质〕组成: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组成,所含有的那种核酸〔DNA或RNA中的一种〕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一般是双链结构.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不如DNA双链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有的病毒可能还有其它物质.3.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4.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缺乏与新陈代谢有关的酶和能量,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上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故培养基中必须有活细胞.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病毒由于能通过增殖产生后代故属于生物;5.病毒的繁殖方式〔以噬菌体为例〕:增殖〔一次产生几十到几百个子代病毒,不同于细胞的一分为二的方式〕.噬菌体增殖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6、病毒与细菌的区别: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0纳米,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大小约为0.5—5微米〔注意:1米=102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7.病毒依据寄主类型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胞病毒〔噬菌体〕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生物学事实一、基础知识梳理1.细胞的统一性〔真原核细胞间〕: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的多样性: 表现在形态、大小,细胞核有无,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等均不同.3.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⒋蓝藻在水体里由于富营养化而群体聚集会产生水华〔淡水〕和赤潮〔咸水〕;蓝藻在陆地上群体聚集可形成发菜;⒌蓝藻细胞的细胞膜和真核细胞相似;⒍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仅含一种细胞器:核糖体;⒎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注意:蓝藻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二、显微镜使用★1、显微镜的原理:①目镜与物镜比较: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即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物体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有关计算:a.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X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b.圆形视野X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X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④显微镜成像规律: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旋转1800〕<b→q,d→p>,故在移动装片时遵循同向原理〔如,物象在右下方就往右下方移动装片〕;⑤视野明暗:在低倍物镜下视野亮,在高倍物镜下视野暗;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⑥工作距离:当显微镜在物像调节清楚时物镜下表面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称为工作距离.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小,放大倍数越大〔高倍镜〕视野X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物象〕越大放大倍数越小〔低倍镜〕视野X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物象〕越小⒉低倍显微镜的使用:①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②在对光中避免出现一侧亮另一侧暗的现象〔使用反光镜调节〕;对好光后尽量不要移动显微镜.③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方法: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作记录,画图;④污物位置判定:⑤玻片标本:薄,单层或单个细胞;透明的,要使光线能透过标本内部.★3.高倍显微镜使用要点: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并调节清晰〔为什么要在低倍镜下移动?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②移: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为什么要移动装片?由于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故需要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再换用高倍镜.如何移?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像③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④调:a.调亮:调大光圈,用凹面镜〔该步骤非必须〕b.调清: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1.原核生物种类较少,如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色球藻、发菜等〕、细菌〔依照形态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和弧菌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简称:放一只细蓝子注意:①凡是菌字前面有"杆〞"球〞"螺旋〞"弧〞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乳酸菌是个特例是乳酸杆菌的省略.②原核生物一定是单细胞生物,但单细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③原核生物并不都有细胞壁,最小的原核生物是支原体,它没有细胞壁.2.单细胞生物: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单细胞绿藻〔如衣藻、球藻〕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不要把他们误认为是原核生物.霉菌〔如曲霉菌、青霉菌、根霉菌等〕是多细胞真菌,虽然也带有一个"菌〞字,但却是真核生物.注意:①区分原核生物与原生生物.②区分细菌与真菌.四、细胞学说的建立:1、发现过程:①细胞的发现者〔发现的是死细胞〕和命名者:1665年,英国的虎克;②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①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②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③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意义: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①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②都含有DN A③都有核糖体;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表现在:〔除了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明确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使生物学的研究从个体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五、生物的多样性、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生物的类型——五界分类系统2.细胞的多样性的体现<1>真、原核细胞结构上的区别〔列表比较,重点〕.<2>不同原核细胞间的形态、结构的差异.<3>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①不同种生物之间细胞的多样性:如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肉细胞中还有叶绿体.②同一种生物内部的不同细胞间形态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如同为菠菜,叶肉细胞有叶绿体而根尖细胞没有.3.细胞多样性的机制<1>不同种〔或个体〕生物细胞具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与"物种遗传特异性<基因或DNA分子特异性>〞有关.<2>同一个体不同细胞间具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与细胞的分化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同一个体内部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细胞的多样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同一生物体相同的遗传物质在不同空间〔不同细胞内〕,不同时间〔生长发育的不同时间〕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见必修二:基因的表达〕4.细胞统一性的表现:〔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的种类基本一致;〔2〕结构:都具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4〕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通用〔详见必修二〕〔5〕能源物质: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六、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1.生物〔命〕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生物体区别于非生物体的根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但是新陈代谢必须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上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在化学元素的基础上组成的化合物,而结构基础是细胞.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当同化作用〔从外界主动吸收物质并在储存能量〕大于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物质并释放能量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生长〔细胞学基础:细胞增殖导致数目增多,细胞生长导致体积增大〕、发育〔细胞学基础:细胞分化〕的现象;一旦生物体发育成熟〔性成熟〕就要产生自己的后代,在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会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同样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就必须针对变化的环境作出相应的反应,即具有应激性;有了应激性加之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就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并能够影响环境.2、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是指生物体积由小到大的现象,从结构上看,生物体生长的原因,包括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从代谢上看,主要是因为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这也是生物体生长的根本原因,其关系可表示如下图.代谢方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细胞生长加快,细胞快速分裂↓↓结构方面: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外观上呈现出生长现象〔体积增大,长长、长粗等〕发育一般是指由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至发育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生长是一种量变过程,发育是一种质变过程.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结果,二者既相统一,又相对独立.例如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饲喂蝌蚪,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育为"小青蛙〞,在这一过程中,生长不明显,但发育却很显著.生殖即产生后代,是生物体发育成熟后的一种特征,生物体通过生殖保证物种的延续.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是生命物质运动的表现. 3、新陈代谢的类型例:说出下列生物的代谢类型a蛔虫、绿眼虫b菟丝子c木耳、青霉d酵母菌e红螺菌、硝化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f艾滋病、噬菌体4、如何区分不同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答:⑴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例如:艾滋病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其它如噬菌体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⑵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如酵母菌⑶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尽管它含有两种核酸,如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八年级第一章必记知识点

八年级第一章必记知识点

八年级第一章必记知识点八年级第一章主要讲解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

下面是必须记住的重要知识点:一、整数1.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统称。

2. 整数的绝对值:一个数与零点的距离(即不带符号的数值)。

3. 整数加减法规则:(1)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减,符号以大数为准。

(3)整数加0,不变。

4. 整数乘法规则:(1)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

(2)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

(3)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二、分数1. 分数的定义:一个整数分子,一个不为0的整数分母组成的数。

2. 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3. 分数的化简:约分,即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约数。

4. 分数的加减法规则:(1)通分后,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2)分数加0,不变。

5. 分数的乘法规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6. 分数的除法规则:分子相除,分母相除,然后约分。

三、小数1. 小数的定义:数的十进制表示,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字为十分位,第二个数字为百分位,以此类推。

2. 小数点的作用:可以分隔整数位和小数部分。

3. 小数的加减法规则:竖式相加、相减,小数点对齐。

四、百分数1. 百分数的定义:分母为100的分数。

2. 百分数的意义:可以用来表示数与100的比值,或者换算为百分数。

3. 百分数的转化:将百分数除以100,得到小数或整数;将小数或整数与100相乘,得到百分数。

五、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指同时包含加减乘除的一连串运算。

1. 进行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2. 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将式子化为含括号的加减式,分步计算,然后合并。

以上就是八年级第一章必记知识点的介绍。

光是记住这些知识点还不够,还需要多做练习、巩固和强化,以提高数学素养。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C )⑴ 原子的组成 核电荷数(Z ) == 核内质子数(Z )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20、从微粒符号中的数字位置推测各种量微粒符号:A Z X ±n ;质子数z 在微粒符号的左下角,质量数A 在微粒符号的左上角,电荷数“n ±”在微粒的右上角,中子数N 用左上角A 与左下角z 求差,电子数用左下角z 与右上角“n ±”求差。

2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间的可能差值是:2、8、18、32四个数值的加、减组合。

课堂练习1.某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 .电子层数和核内中子数C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2. 下列关于40K 和40Ca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40K 和40Ca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40K +和40Ca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39K 和40K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39K 2O 的摩尔质量为94 原 子 核外电子 e = Z3.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这元素位于周期( )A .第4周期ⅢA 族B .第4周期ⅦA 族C .第3周期ⅣB 族D .第3周期ⅣA 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微粒一定是同种原子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5.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 +2B .x +4C .x +8D .x +186.某微粒用Z A R 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数=A-nB .所含中子数=A-ZC .所含电子数=Z+nD .所含质子数=A+Z7. 92235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储量很低。

高一数学 第一章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 第一章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第一章:数与式高一数学第一节:整式与分式1. 整式的概念与性质整式是指由常数、变量及它们的乘、积、差、商等运算所组成的代数表达式。

整式具有以下性质:- 整式是有限个单项式相加减得到的。

- 整式的次数等于其中次数最高的单项式的次数。

- 同类项是具有相同字母部分的项。

2. 分式的概念与性质分式是指由整式的除法表示的代数表达式。

分式具有以下性质:- 分式由分子与分母组成,分子分母都是整式。

- 分式的值在未知数合法取值范围内有意义。

-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第二节:二次根式1. 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的数值,可以用√a表示,其中a为非负实数。

- 一般正数的平方根都是无理数。

- 平方根的性质:非负实数a和b,有以下性质。

- 非负实数a的平方根是唯一的非负实数。

- 平方根的运算性质,如√(a*b) = √a * √b。

2. 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二次根式是指由非负实数的平方根及其运算所组成的表达式。

- 二次根式的性质:非负实数a、b和任意非负整数m、n,有以下性质。

- √a * √b = √(a*b)- √(a^m) = a^(m/2) (m为偶数)- √(a^m) = |a^(m/2)| (m为奇数)- √(a/b) = √a / √b第三节: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1.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一次函数是指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1的函数,通常表达为f(x)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

-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 斜率表示函数变化的趋势,截距表示函数与y轴的交点。

2. 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求解方法一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通常形式为ax + b > 0 or ax + b < 0。

- 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是满足不等式的实数集合。

- 求解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代数运算,得出解集的范围。

第四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二次函数是指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的函数,通常表达为f(x)=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常数且a≠0。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人类文明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人类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生活方式为狩猎采集。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发生,人类开始定居,形成农耕文明。

2. 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灌溉农业,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创立楔形文字,发展城市国家。

-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后发展出吠陀文化。

-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 古代文明间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 希腊与东方文明的交流:希腊文化受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

- 罗马帝国的扩张:通过征服将罗马文化传播到整个地中海地区。

2. 古代文明的冲突- 波斯与希腊的战争: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的一系列冲突。

- 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的开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 罗马与迦太基的布匿战争:争夺地中海霸权的系列战争。

三、古代文明的衰落与转型1.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 内部因素: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

- 外部因素:外来民族入侵,最终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

2. 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内部因素:城市国家间的战争消耗。

- 外部因素:周边强大帝国的征服,如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3. 古代印度文明的转型- 佛教的兴起:对种姓制度的挑战,传播至中亚和东亚。

- 贵霜帝国的建立:希腊化文化与印度本土文化的融合。

4. 古代中国文明的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的繁荣。

-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实践: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

四、古代文明的遗产1. 建筑与艺术- 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

- 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和汉谟拉比法典。

- 印度的佛教艺术和阿旃陀石窟。

- 中国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2. 科技与哲学- 古埃及的数学和天文学。

-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机械运动/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忽略物体具有形状大小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不存在)2,参考系:描述体运动时,被选定做参考,假定不动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物体运动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学会选择合适的参考系,比如选择物体所在系统的参考系)3,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和位置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直线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三维坐标系、多维坐标系)二、时间和位移1,时刻(时间间隔开始和结束的点是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先后、早晚来描述)(3秒末、第4秒初、八点半等等)2,时间间隔(简称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线段)(长短快慢来描述)(第3秒内、3秒内、八个小时等等)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标量,只有大小)4,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矢量,有大小有方向)(位移大小:初末位置连线的长度)(位移方向:初位置指向末位置)5,位移和路程不能比较,因为一个是矢量一个是标量,位移大小可以和路程比较,仅仅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是米,常用单位还有厘米,公里等等6,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而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是矢量,比如位移、速度、力等等)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密度、速率、温度、电流等等)7,坐标轴上位移△x的计算(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位移大小比较(比较绝对值,比如-7m比+3m要大)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坐标变化量:l=△x=x2-x1时间变化量:△t=t2-t12,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矢量,速度大小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速度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常用单位:1m/s=3.6km/h)3,平均速度(表示某个过程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位移比上这段位移用的时间)(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总位移比上总时间)(方向:位移的方向,即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个时刻或者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比较难求,根据题目要求来判断)(方向:直线运动时沿着运动的直线方向,曲线运动时沿着切线方向)4,瞬时速率/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速率,标量)平均速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标量)区分: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并不是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位移的大小比上所用时间,而平均速率是路程比上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因为只有在物体在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所以仅在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5,位移时间图象(x-t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发生某一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从而可以计算出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科学期中复习第一章知识点清单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
律)的学科。

2.学习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像科学家那样
细心(观察)、善于提问、认真(思考),并能科学地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以得到科学的结论。

即学习科学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中上下游动是因为其体内有一个(鳔),当它(体积变大
时),鱼就会上浮;若要下沉,它的体积就会相应(变小)。

第二节观察和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2. 直接观察:(直接用感觉器官的观察)。

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工具的观察)。

3 定性观察只是对物体的性质有所了解。

4.定量观察要具体到数值。

5.各种实验仪器的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夹持试管(试管夹);放置
试管(试管架);加热(酒精灯);观察微小的物体(显微镜);测量时间(停表);测量质量(天平);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电压表);搅拌加快溶解、引流、蘸取(玻璃棒);取粉末状固体(药匙);配置溶液(烧杯);吸取或加少量试剂(滴管)。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一次所能测
量的最大值是它的(量程),刻度尺上最小格所代表的数值是(最小刻度),它决定了测量的(精确度)。

3.测量结果=(精确值+估读值+单位),测量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4.体积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量筒或量杯)。

5.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一般用(排水法)间接测量。

6.长度、体积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7.长度和体积单位的换算。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
温度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水银、酒精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气温计是利用(气
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3.温度计、体温计构造上的不同。

4.温度计、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自己设计制作温度计。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
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质量的标准物——(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国巴黎质量局内。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3.10克食盐质量的称取步骤。

4.举出两个运用“累积法”的实例。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2.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实验室里用来测量
时间的是(停表),常用的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3.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的读数
4.时间单位的换算
5.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第七节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
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

3.整理分析优化和卷子上的探究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