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常展示卫星云图,并附以天气系统图和雨量分布图,来说明现在的天气情况,天气系统变化过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24小时、48小时大范围天气要素分布状况;同时还预报各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为广大观众提供了确切的气象信息。

所谓卫星云图,是先由气象卫星在太空摄取地球大气层的图像,然后自动发射,再由地面卫星资料接收站通过自动图像传递装置,将大范围云况显示出来的一种图像。云是天气的面孔,通过对云图的分析,并对照天气系统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可以了解将要发生的天气现象。

工具与材料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活动过程

1、识读卫星云图。

(1)把录像带定格在卫星云图上。

(2)在云图上找出海洋(蓝色)、陆地(绿色)、云区(破碎的灰白色团块)、云团移动方向(红色箭头)。

(3)在云图上找出颜色浓的云区(云层厚的地区)和颜色淡的云区(云层薄的地区),并指出它们分别出现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4)指出这些云系的移动方向。

2、认识天气系统。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天气系统的内容(台风、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高压脊、低压槽、槽线和切变线等)。

(2)在气象图上,熟悉天气系统的分布情况。

(3)根据天气系统分布情况,分析全国天气形势(各种天气系统的组合称为天气形势)。

(4)分析、判断本地区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并以已出现的天气状况加以验证。

3、掌握天气系统的发展趋势。

(1)根据天气云图上的红色箭头,分析云系移动的方向,并指出云系将影响哪些地区。

(2)注意收看气象预报中有关分析天气系统发展趋势的内容(如台风移动路径或高、低气压中心、雨区等天气系统发展趋势)。

(3)分析本地区将受何种天气系统的影响,即分析影响系统。

(4)根据本地将受到影响的天气系统,分析将出现的天气状况。

(5)将气象预报中对各地天气趋势的分析与自己的分析加以对照。

4、参考有关资料,熟悉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和图形。

5、看懂各城市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天气符号。

说明与延伸

1、我们在电视上所见到的卫星云图,是气象工作者在计算机上处理过的云图。它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便于识看。

2、我们可以用录像机将下一周每天的卫星云图及分析说明录下,然后集中播放,这对识读天气云图和掌握天气形势分析大有好处。因为我们能够将电视台的分析和实际出现的天气状况加以对照。

3、单靠识读电视卫星云图和天气系统分布来预测本地天气趋势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当地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才能正确预报天气。

收听天气预报 教学设计

收听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listening to weather foreca st

收听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收听天气预报 教学目的 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 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 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 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 在学习卫星云图时,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 星以及它技术先进的事实,使学生为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 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和练习法。

教具某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或当地人民广播 电台天气预报的录音;投影片(天气符号表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讲授提纲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 1.什么是卫星云图 2.卫星云图的识读 三、简易天气图 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 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录相(或录音)]让学生看天气预报的录相(或听录音)。 [提问]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 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如何看中央电视台天气形势图 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常展示卫星云图,并附以天气系统图和雨量分布图,来说明现在的天气情况,天气系统变化过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24小时、48小时大范围天气要素分布状况;同时还预报各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为广大观众提供了确切的气象信息。 所谓卫星云图,是先由气象卫星在太空摄取地球大气层的图像,然后自动发射,再由地面卫星资料接收站通过自动图像传递装置,将大范围云况显示出来的一种图像。云是天气的面孔,通过对云图的分析,并对照天气系统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可以了解将要发生的天气现象。 工具与材料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活动过程 1、识读卫星云图。 (1)把录像带定格在卫星云图上。 (2)在云图上找出海洋(蓝色)、陆地(绿色)、云区(破碎的灰白色团块)、云团移动方向(红色箭头)。 (3)在云图上找出颜色浓的云区(云层厚的地区)和颜色淡的云区(云层薄的地区),并指出它们分别出现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4)指出这些云系的移动方向。 2、认识天气系统。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天气系统的内容(台风、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高压脊、低压槽、槽线和切变线等)。 (2)在气象图上,熟悉天气系统的分布情况。 (3)根据天气系统分布情况,分析全国天气形势(各种天气系统的组合称为天气形势)。 (4)分析、判断本地区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并以已出现的天气状况加以验证。 3、掌握天气系统的发展趋势。 (1)根据天气云图上的红色箭头,分析云系移动的方向,并指出云系将影响哪些地区。 (2)注意收看气象预报中有关分析天气系统发展趋势的内容(如台风移动路径或高、低气压中心、雨区等天气系统发展趋势)。 (3)分析本地区将受何种天气系统的影响,即分析影响系统。 (4)根据本地将受到影响的天气系统,分析将出现的天气状况。 (5)将气象预报中对各地天气趋势的分析与自己的分析加以对照。 4、参考有关资料,熟悉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和图形。 5、看懂各城市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天气符号。 说明与延伸 1、我们在电视上所见到的卫星云图,是气象工作者在计算机上处理过的云图。它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便于识看。 2、我们可以用录像机将下一周每天的卫星云图及分析说明录下,然后集中播放,这对识读天气云图和掌握天气形势分析大有好处。因为我们能够将电视台的分析和实际出现的天气状况加以对照。 3、单靠识读电视卫星云图和天气系统分布来预测本地天气趋势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当地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才能正确预报天气。

影响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地面天气形势

影响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地面天气形势 首先,对影响本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面天气形势进行分类,进一步证实了在低压类地面天气形势控制时,容易出现重污染。 标签:大气污染地面形势影响 1、前言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在污染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扩散能力,尤其与地面天气形势密切相关。地面天气形式是高低空大气扩散能力和稳定程度的综合反映,本文通过对影响本地区的地面天气形式进行综合分析,以利于了解大气污染形成的外部条件,为空气污染预报奠定基础。 2、地面形势分类 大庆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所辖五区四县,受西风带环流影响。 2.1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类天气形势 该类天气形势包括冷高压前部、冷锋后部、河套低压前部、高压类。 当有冷锋经过时,锋后12—24小时之内常发生偏北大风;当冷锋离开本地24小时以上或冷锋主体离开本地1000KM远时,大庆处于强冷高压前部,常出现偏北大风;河套低压东北移动发展时,大庆处于其前部,常出现较大偏南风,同时,河套低压常带来降水天气,由于降水的冲刷作用,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2.2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类天气形势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类天气形势主要有弱低压、低压、均压类。 当弱高压或高压后部控制本地区时,地面有弱的辐散、水平扩散能力较弱。 2.2.1弱低压、低压、均压类影响共同特点地面气压场较弱,地面和低空风速较小,甚至出现静风,并伴有较强的辐射逆温或低空逆温,逆温厚度大、强度强,不易被破坏,低层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常造成较高的污染浓度。 2.2.2均压类特点在三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类天气形势中,均压类是大气水平运动较弱,相对湿度较大,在近地面层易造成污染物的累积,尤其是颗粒物的累积。 3、结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看云识天气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把我们带入一个妙趣横生的多彩世界,引领我们去打开科普之门。 一、基础夯实,积累新知 1.生字识别仪——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它们有时把天空点zhuì()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zhào()得很阴森。 ②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à()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③乌云mí()漫着天空。 2.标点巧辨别——下列句中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③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④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说明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③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④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 4.语病大诊疗——找出下列句中语病,并在原句上改正。 ①因此,这种太阳能冰箱只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就有用武之地。 ②白天,太阳能接收器被太阳一晒,活性炭中的甲醇就变成气体,甲醇气化就会吸收大量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 5.谚语有学问——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中就引用到几则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下面,请你再补写两句与气象有关的谚语。

收听天气预报

收听天气预报 导读:本文是关于收听天气预报,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计划地收听收看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通过“学做天气预报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会看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2.掌握判读卫星云图的基本方法,了解卫星云图对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初步了解卫星云图是如何制作形成的。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起,并且按照平时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着重强调对这些图的判断、解读。由于这些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进行后几节的深入学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章的题目是"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所以需要在进行本节学习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在初一学过的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的有关内容,这是进行后面学习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安排学生自己画天气符号,并且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举天气符号,另一位同学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员,反复练习,然后交换。另外,为了训练学生读卫星云图的能力,教师可以另外找一幅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天气预报,分析天气趋势。此外在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并试探预报短期天气。在简单地看与听的同时,主动的去参与实践。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

9、天气图分析

第九部分天气图分析(周长青) 基本天气图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锋面分析;温压图(T-LogP)分析和应用 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一、了解不同投影底图的用途 兰伯特(Lambert)正形圆锥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如欧亚高空图和地面图都采用这种投影。 极射赤面投影:高纬度地区比较真实,一般用作北半球天气图和极地天气图。 墨卡托(Mercator)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二、熟悉地面、高空天气图填图符号的气象意义 以下是陆地测站(左)和船舶测站(右)填写格式 N 总云量,CH、CM和CL分别代表高、中、低云云状,以表2.1.2的符号表示。Nh代表低云量,图上填的为电码。电码和云量的关系见表2.1.3。“×”为不明或缺、错报,低云量和总云量相同时不填。h代表低云云高,以数字表示,以米为单位填写。TTT和TdTdTd :分别代表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 VV :水平能见度。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以hPa为单位。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PPP代表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a :3小时气压倾向。“+”表示过去3小时气压升高,“—”过去3小时气压下降。“×”表示不明。W1W2:过去天气现象,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前6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表示两种天气现象。RRR:6小时降水量“T”表示微量。Dd: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标示风的来向。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在CH上面填有d时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ff 代表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4m/s,一短划表示2m/s,一三角旗表示20 m/s,风速不明时,填“×”。 选填项目的符号及意义:P24P24 代表24小时气压变量。 云状符号:

地面天气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可以了解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状况,进而判断天气演变趋势。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项目,通常包括海平面气压场、等三小时变压场、天气现象和锋等。 一、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 海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称为海平面气压场。海平面气压场分析,就是在地面图上绘制出等压线(即按规定把气压数值相同的各点连成线),从绘制出的等压线图上能清楚地表明气压系统在海平面的分布情况(图 6 - 5 )。 (一)等压线分析规则 等压线是等值线中的一种,具有备种等值线分析的共同规律,掌握了等值线分析的规则,就可以正确地进行各种气象要素的等值线分析。 1 .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2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3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 4 .在两高值区或两低值区之间,必须有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并且这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在两个高值区之间是最低值,在两个低值区之间是最高值。 图 6 - 5 海平面等压线 (二)绘制等压线的主要技术规定 1. 等压线用黑色实线绘制,一般每隔 2.5 百帕画一线,按… 997 .5 、1000 .0 、1002 .5 …等数值序列绘制等压线。在同一张地面图上,等压线间隔应当一致。

2 .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当闭合。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例外,但应将各条并列的等压线末端排列整齐,起止于某一定的经纬线上。 在非闭合的等压线的两端应标注等压线的百帕数值,如等压线是闭合的,则在等压线的正北端开一缺口,在缺口中间标注百帕数值,标注的数字必须与所在纬线平行。 3. 气压系统的中心位置,根据中心附近气压值和风的环流状况确定。通常高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值最高和风的反气旋环流中心处,低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值最低和风的气旋环流中心处。当最高(最低)气压值的位置与风的环流中心位置不一致时,应该考虑气压记录的准确性与风记录的代表性,综合分析确定。同时在低压中心用红色标注“低”或“ D ”字,在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高”或“ G ”字,在台风中 心用红色标注“台”或“ ” ,并在标注字的下方标出中心的数值。 4 .绘制等压线时,尽可能参考风的记录,根据风压定律,等压线应与风平行。但在地面,由于摩擦作用,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这个交角在海洋上一般为1 5 °,陆地平原地区约为30 °。 等压线应分析得平滑一些,避免不规则的小弯曲和突然曲折,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尽量避免互相平行过长而相距又很近。等压线分布从疏到密或从平直到弯曲,等压线的形状和间距应该逐渐过渡。 5 .当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应有明显的折角或气旋性曲串的突然增加,而且折角尖端指向高压的一侧。 (三)地形等压线分析 在平原地区分析出的等压线常显平滑而比较均匀。但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在迎风面一侧,由于空气质量的堆积,气压增高,背风面一侧空气质量辐散,气压减低,造成山地两侧气压差异很大,尤其冷空气在山的一侧堆积时,山两侧气压差异更大,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出现等压线不连续的情形。为了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地形所引起的,一般将这种等压线画成锯齿形,这一种等压线称为地形等压线。我国祁连山、南岭以及武夷山、台湾地区常出现地形等压线。常见的地形等压线形式如图6 -6 所示。 图 6 — 6 地形等压线 1 .绘制地形等压线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22课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一一分说一一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

3、请问今天天空挂的是哪种云,将会有怎样的天气? 4、品味欣赏 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只就文中的某一点进行赏析,也可以不用此句式,自己随便说。(学生回答) (1)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 开头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姿态万千。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一一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密切,说明看云可 以识天气。 “有时像一片洁白的羽毛”,用比喻手法,说明卷云的洁白和轻盈。 “像棉花团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说明积云的形态。 “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运 用比喻,动态的描摹卷云的产生。 “卷层云慢慢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 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 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通过比喻,动态的描摹高层云的演变过程和形态。 好处:这些比喻,一具知识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别说清了四种薄云 各自的形态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 拟人: “最轻盈、站得最高”用拟人手法,将卷云人格化。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 布满了。”运用拟人,动态的描摹雨层云的演变过程和形态。 好处:这些拟人手法,动态的描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 演变过程,既有知识性,又有形象性,可读性强。 谚语: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 晕,天气就会变坏。 东虹轰隆西虹雨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 将会有大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说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 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好处:运用谚语来说明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第四章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22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目标呈现 1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3)通过精读,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并理解作用。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2重点难点: (1)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2)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预习热身 3说明文知识 (1)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分类 A.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4)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4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作积累,并摘记如下。 5初步阅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编写课文详细提纲 自主学习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 晕

华 虹 霞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 这一点的? 3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二、活动探究 1、第一段第一句中 ___________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形态,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特征。用波浪线在文中分别划出这两个词照应的内容。 2.第一段最后一句在这段中有什么作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招牌”是什么意思? 3.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别和下文哪些内容相照应?“往往”“常常”两个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4 说明文通过说明方法的运用具体清楚地介绍知识,请找出文中运用以下说明方法的例子,思考作者运用它们的作用。 提示: (1)分类别 (2)作比较: (3)打比方: (4)引用 5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三、盘点提升 1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谚语、成语、俗语、诗句及文章片段等。 例如:1.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2.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日落乌云接,风雨定猛烈。 4.鱼鳞天,不雨风也颠。

天气预报常识

天气预报常识 1、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2、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 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12个简单方法可以预测天气 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可很清楚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看到猫洗脸,会下雨。猫用前脚洗脸的动作,是因为将下雨时,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 春天吹南风,易引起雪崩。春天南风,是由于海上低气压引起。温暖的南风,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冻的雪崩坍。 青蛙叫鸣不停,会下雨。青蛙皮薄,能够敏感到湿度的变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湿度大,就会下雨。 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鱼跃出水面,会下雨。远处天气转坏,迅速传到水中,鱼吃惊而跳跃起来。

初识高空天气图

高空天气图 了解高空天气图的含义、填图模式、分析项 学习目标:目及各项目的分析方法,掌握常用高空天气 图及其高度。 等压面图的含义;等高线分析的技术规定; 学习重点: 常用高空天气图及其高度。 为了全面认识和掌握天气的变化规律,除了分析地面天气图外,还要分析高空天气图。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采用的高空天气图是填写同一等压面上气象记录的等压面图。 空间气压相等的点所组成的曲面,称为等压面。 由于同一高度上各地的气压不可能都相等,因此 等压面不是一■ 个水平面,而是一个像地形一样 起伏不平的面。用来表示空间等压面起伏形势 的图称为等压面形势图,简称等压面图。 等压面的起伏形势可采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地说,将各地上空某一等压面所在的高度值填在图上,然后连接高度、等压面图的概念 图2.10等医面形势与等压面图

相等的各点绘制出等高线,从等高线的分布即可看出等压面的起伏形势。 如图所示,P为等压面,H , H2,…,H5为厚度间隔相等的若干水平面,它们分别和等压面相截(截线以虚线表示),因每条截线都在等压面P上,故所有截线上各点的气压均等于P,将这些截线投影到水平面上,便得出P等压面上距海平面分别为H , H,…,H5的许多等高 线,其分布情况如图的下半部分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和等压面凸起部位相对应的是一组 闭合等高线构成的高值区,和等压面下凹部位相对应 的是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等压面坡度陡 的地方,相应等高线较密集。 分析等压面图的目的是要了解空间气压场的分 布。实际上,等压面的起伏不平就反映了等压面附近的水平面(等高面)上气压场的分布。例如,在图中,P为某一等压 面的垂直剖面,H为P等压面附近的等高面,A、B C各点在P等压面上,A'、C为A、 C两点在等高面H上的投影点。由于气压随高度是减少的,因此P A >P A,P C

P B>P C(F A、P B、P c、P A、P c分别为各点的气压值)。由此可知,同高度上气压比四周高的地方,等压面的高度也较四周高,表现为向上凸起;同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低的地方,等压面的高度也较四周低,表现为向下凹陷。因此,通过等压面图上等高线的分布, 就可以知道等压面附近空间气压场的分布情况。等压面上等高线的高值中心对应附近等高面 上等压线的高气压中心,低值中心对应附近等高面上等压线的低气压中心,并且等压面上等 高线的走向与附近等高面上等压线的走向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通常人们将等压面图上 等高线的高值区称为高压,将等高线的低值区称为低压。 既然等高面上的气压分布与等压面上的高度分布相当,那么为什么不像地面图那样,用各个 等高面的气压分布图来反映空间气压场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在天气分析中,用等压面图比等 高面图更优越。 我们日常分析的等压面图有以下几种:850 hPa等压面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1500位势米 左右;700 hPa等压面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3000位势米左右;500 hPa等压面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5500位势米左右;300 hPa等压面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9000位势米左右;20 0 hPa等压面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12000位势米左右;100 hPa等压面图,其位势高度通 常为16000位势米左右。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天气预报》等栏目投放宣传广告项目单一来源公示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天气预报》等栏目投放宣传广告项目单一来源公示 一、采购人: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二、项目名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天气预报》等栏目投放宣传广告项目 三、采购预算:壹佰肆拾万元整(140万元) 四、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为借助中央电视台主流媒体平台宣传展示张掖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扩大张掖文化旅游知名度,我局准备与中国国家气象局合作,继续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天气网投放播出张掖旅游文化宣传广告,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企业,中央电视台CCTV-1/CCTV-新闻《天气预报》节目属稀缺资源,具有唯一性,不存在竞争性,该项目符合单一来源项目条件。 五、拟定的唯一供应商: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六、专家论证意见 专家1:姓名:张旭晖工作单位: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信息中心 意见: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公司是中国气象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为中央电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天气预报节目唯一合法制作、经营单位,是国内城市宣传的主要平台之一,故建议本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由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实施。 专家2:姓名:王永宁工作单位:甘肃电大张掖分校 意见:中央电视台为我国主流宣传媒体,在其平台投放广告对提升张掖市知名度,有着明显的效果,本项目符合单一来源采购条件,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企业,是中央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天气预报节目唯一合法制作、经营单位,故建议本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专家3:姓名:贾其恒工作单位:工行张掖市分行 意见:该项目的拟定供应商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企业,是中央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天气预报节目唯一合法制作、经营单位,因此,建议该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并由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 七、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八、监督部门: 单位名称:张掖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科联系人:唐亮 电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 Lesson 22 of watching the clouds and recognizing the weather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看云识天气范文(常用版) 2、篇章2:看云识天气样本 3、篇章3:看云识天气模板(通用版) 4、篇章4:看云识天气文档 篇章1:看云识天气范文(常用版)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交流,具体研讨第3~6段 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 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 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列表如下: (2)第明确: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 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明确: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 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1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在学习卫星云图时,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它技术先进的事实,使学生为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和练习法。 教具某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或当地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录音;投影片(天气符号表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讲授提纲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 1.什么是卫星云图 2.卫星云图的识读 三、简易天气图 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 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录相(或录音)]让学生看天气预报的录相(或听录音)。 [提问]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教师讲解]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我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板书]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板书] [教师归纳]天气预报有利于人们安排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 [提问]通常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都看到有哪几类气象图?(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等等) [教师讲解]通常气象台就是通过对卫星云图的分析,做出天气形势的预测,才能准确地预报出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只重点学习观看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方法。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板书] 1.什么是卫星云图[板书] [读课文]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27页“卫星云图”一节课文的第一段,并观察“气象卫星和地面接收”示意图。 [教师讲解]现在中央电视台播的卫星云图,是我国自行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回来的图象。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才能做到。 [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封底“卫星云图照片”,让学生读出照片中都有哪些内容。(日期和时间、地球、经纬网、我国的国界和海岸线、长江和黄河、城市、云层及其运动方向标、陆地和海洋) [提问]卫星云图和上述内容都各有什么作用?(云层表示各地区上空云量的分布,其他内容表示地区的位置。) [教师讲解]卫星云图的主要内容就是云。在看云图时首先要根据经纬网、海陆界线等等内容弄清方位,再看云层的分布和范围大小、云层的厚薄以及它的运动方向。根据对云层情况的了解,就可以全面地知道,在卫星发射图象的时候我国各地的天气状况。 [练习]看“卫星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卫星云图表示的是什么时间的天气状况?(1990年5月31日14点30分) (2)图中的主要云区在哪里?大致呈怎样的方向延伸?向哪个方向移动?(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向东移动。)

第一节 收听天气预报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电视台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2.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3.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教学媒体录像机、投影仪,卫星云图(挂图或放大的照片),城市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图(可制成板图、挂图或投影片),城市天气预报图(挂图或制成投影片)。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习过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引入新课)。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况。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降低。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天气预报是指气象台、站对各地的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以及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所发布的预报。由于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对天气进行预报。你能说说天气预报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由于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所以,天气预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同学们是不是每天都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什么新闻媒体刊登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录像后回答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什么叫天气预报?某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学生看过录像,讨论、回答问题。从录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这幅图是如何获得的?你认为从上面能获得什么信息?展示卫星云图的挂图、照片,或录像机中的卫星云图镜头,也可让学生看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同学讨论、回答。二、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从图 4.1可以看到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并显示

初二地理之收听天气预报教案.

初二地理之收听天气预报教案 2018-12-24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二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计划地收听收看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通过“学做天气预报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会看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2.掌握判读卫星云图的基本方法,了解卫星云图对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初步了解卫星云图是如何制作形成的。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起,并且按照平时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着重强调对这些图的判断、解读。由于这些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进行后几节的深入学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章的题目是"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所以需要在进行本节学习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在初一学过的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的有关内容,这是进行后面学习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安排学生自己画天气符号,并且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举天气符号,另一位同学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员,反复练习,然后交换。另外,为了训练学生读卫星云图的.能力,教师可以另外找一幅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天气预报,分析天气趋势。此外在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并试探预报短期天气。在简单地看与听的同时,主动的去参与实践。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习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 (概括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的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下降。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启发引导)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天气和气候哪个更为关注?(天气)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 (进一步提问)既然如此,人们如何了解天气的变化?(通过天气预报) (总结)所以,每当我们第二天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听一听天气预报。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于是人们就更加关注天气预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天气预报都预报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做出这些预报的,最后我们学会判读天气预报图。 (板书)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

天气图

天气图--填有各地同时间的气象观测记录、能反映一定区域天气情况的特制地图。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等压面图)两种。天气图能显示各种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判断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的基本工具。此外,有关的热力学图表、剖面图、变量图、单站图等辅助图表,有时也统称为天气图。 简史 1820年,德国H.W。布兰德斯将过去各地的气压和风的同时间观测记录填入地图,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1851年,英国人格莱会在英国皇家博览会上展出第一张利用电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而绘制的地面天气图,是近代地面天气图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建立高空观测网之后,才有高空天气图。 范围和时次 按天气图图面范围的大小,有全球天气图、半球天气图、洲际天气图、国家范围的天气图和区域天气图等。天气图上的气象观测记录,由世界各地的气象站用接近相同的仪器和统一的规范,在相同时间观测后迅速集中而得。地面天气图每天绘制4次,分别用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即世界时18时、00时、06时、12时)的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一天绘制两次,用北京时间08时、20时(即世界时00时和12时)的观测资料。 分类 天气图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三类。若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①实况分析图。按实际观测记录绘制的天气图。②预报图。根据天气分析或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绘制的未来24、48、72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图或天气分布预报图。③历史天气图。根据实况分析图印刷出版的一种历史资料。 此外,根据需要有时还绘制不同时段(如旬、月、年)某气象要素平均值分布情况的平均图、对平均值的差值分布情况的距平图等。 地面天气图也称地面图。用于分析某大范围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在此图某气象站的相应位置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该站某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所填的气象要素有:气温,露点,风向和风速,海平面气压和3小时气压倾向,能见度,总云量和低云量,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低云高,现时天气和过去6小时内的天气,过去6小时降水量,特殊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冰雹)等。根据各站的气压值线等压线,分析出高、低气压系统的分布;根据温度、露点、天气分布,分析并确定各类锋的位置。这种天气图综合表示了某一时刻地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和雷暴、降水、雾、大风和冰雹等天气所在的位置及其影响的范围。 高空天气图也称高空等压面图或高空图。用于分析高空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某一等压面的高空图填有各探空站或测风站在该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等观测记录。根据有关要素的数值分析等高线、等温线并标注各类天气系统。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表示某一时刻该等压面在空间的分布,反映高空低压槽、高压脊、切断低压和阻塞高压等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影响的范围。 低压槽简称槽,它是在同高度上,气压低于毗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的区域,在等压面(或等高面)图上等高线(或等压线)呈近似平行的V形,A形的低压槽又称倒槽。在低压槽中,等压线或等高线的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各点联线即为该槽的槽线。槽线将低压槽分为两部分,低压槽前进方向的一侧为“槽前”,另一侧为“槽后”。一般,槽前有上升气流,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