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感受父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勇敢面对困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 感悟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全文。

2. 相关地震知识的资料。

3.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b. 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c.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是什么吗?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如何应对?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精讲细读: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父亲的形象,感悟父爱的伟大。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4. 小组合作:a.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对亲人的关爱。

b.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堂小结:b.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谈谈对亲情的理解。

6. 课后作业:a. 学生回家后,给家人写一封表达爱意的情书。

b. 调查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故事,下节课分享。

7.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父亲和儿子的角色,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心情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父亲或儿子,你会如何应对地震中的困境?七、实践环节: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活动,如家庭运动会、亲情绘画等。

2. 各组分享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八、课堂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参与讨论、分享感悟等。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和分享感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通过讲述父与子在地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自然灾害,团结互助的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级别、地震的预警信号等。

2.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如何正确躲避、如何正确逃生、如何进行自救等。

3. 父与子的故事:地震发生时,父亲如何保护儿子,儿子如何勇敢面对地震。

4. 地震后的重建:如何进行灾后自救、如何参与救援工作、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2. 故事法:讲述父与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勇敢面对自然灾害的精神。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4. 实践法: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地震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级别和预警信号。

3. 讲述父与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勇敢面对自然灾害的精神。

4. 分组讨论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5. 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父与子故事的感悟。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地震后重建工作的思考。

4. 学生参与地震逃生演练的情况,以及对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内容1. 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地震引发的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2. 家庭地震应急包的准备:介绍应急包的必要性、contents以及使用方法。

3. 地震后的互救与自救:学习如何救助他人和自我救援的基本技能。

4. 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探讨地震后心理创伤的应对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地震次生灾害的案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名师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名师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节选
“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
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慈母情深》节选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 吗?”他大吃一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 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 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 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某版教材删除的部分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 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 迹……
艺术前途。” 朱丹说:“请原谅……”
——《木笛》节选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与子》
《不管发生什么,我永远都会在你的身边!》
你喜欢哪个标题?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
墙角,房屋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Hale Waihona Puke ——《地震中的父与子》节选
"我们有14个活着。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 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 的洞,救了我们。"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 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 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 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 迹……
“爸爸,是你吗?”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PPT课件2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PPT课件2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地震中的父与子
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
重点体会: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 跟你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 出去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38小时挖掘 爱的力量
儿子——与同伴生还 创造奇迹
小结: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1994年美国洛山矶大地震中,一位
2.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
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 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 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 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 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 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爄爅爇爈爉爊爋爌烁爎爏爑爒爓 爔爕爖烨爘爙爚烂爜爝爞爟爠爡 爢爣爤爥爦爧爨爩孛孜孞孠孡孢 孥孧孨孪孙孬孭孮孯孰孱孲孳孴 孵孶孷孹孻孼孽孾宀部:宄宆宊宍 宎宐宑宒宓宔宖実宥宧宨宩宬宭 宯宱宲宷宸宺宻宼寀寁寃寈寉寊 寋寍寎寏寔寕寖寗寘寙寚宁寝寠 寡寣寥寪寭寮寯寰寱寲宝寴寷寸 部:寽対尀専尃克尌小部:尐尒尕尗 尛尜尞尟尠尢部:尣尢尥尦尨尩尪
先获救当做应尽的责任。这对父子之所以了不 起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意志坚强、有爱心、有责 任感的人。
学习了本课,请谈谈你受到 了什么启发?
拓展知识
1.什么是地震? 由于地壳是一层层的岩石构成的,地
壳内部的压力是很大的.岩层在受到巨 大的积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 可能断裂.岩石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 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 的破坏力量,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绝大多 数的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终稿)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终稿)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 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 恳求地) 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 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 焦急地 )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 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父亲就要( 崩溃了 ),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 我?”
他挖 了8小时,12小时,24小 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句子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2、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 挡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 都是血迹 。

瓦砾 砸碎 欢声笑语 破烂不堪
课文讲述的是( 有一年)美国 (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冒着( 生命危险 ),抱着 ( 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 艰辛,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
终于在( 废墟中 )救出 ( 儿子及其同伴 )的故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 自然段。看看课文有哪些地 方,哪些语句告诉你这是位 了不起的父亲。用横线划下 来,并作批注。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在地 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洛杉矶 废墟 爆炸
瓦砾

读读下列词语
shān jī hùn
地震 洛 杉 矶 混乱 安顿 挖掘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读悟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2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

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

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 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 苍白无力,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

因此, 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 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看到地震这两个字时你会想到什么?(生答)大地震就更恐怖了,我们快来看看.(出示视频)教师随机引如课题,并齐读课题.2【讲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咬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或者和同桌交流交流。

2、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父亲和儿子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在文中 做批注)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儿子的了不起(破浪线)
面对一片废墟,人们有什么不同 的反应?
其他家长 父 亲
绝望的离开 坚定……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 起!” 就是有这样的约定,不管别人如何 劝告,父亲依然…… 消防队长 警察 人们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 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 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 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 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 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 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 我!”
这是关于父亲的( 对于这句话你有何感受?
)描写,
课文为什么要写父亲的外貌?
作业本
8小时过去了儿子(
12小时过去了儿子( 24小时过去了儿子(

) )
36小时过去了儿子(
又累又饿 嘴唇干裂

浑身乏力
饥寒交迫,极度虚弱
但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父亲会来救我的
我们想象一下,当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 下,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呢?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 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 接着两颗心。 是哪一句话呢?文中出现了几次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课件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 什 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认
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就在此时, 周 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 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
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 你的梦落在哪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 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 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 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 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 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 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 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 全部的动力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 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 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拔出刀子,很慢很慢 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 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 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 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却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 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 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 “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他叫程祥林,震
后,他赶到学校,从 废墟中挖出儿子的尸 体,艰难地在崎岖的 山路上行走了近十个 小时,原因只有一个, 他要让儿子回家。
这个小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坍塌的天 花板,护佑了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他妈妈在临终 前留下了这样一条手机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 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不论发生什么,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 会跟你在一起! 会跟你在一起!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 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 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 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爸爸。 “不!爸爸。先让同学们出去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 不论发生了什么, 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 会跟我在一起。 会跟我在一起。”
• 北川,2008年5 北川, 年 月14日,在父母 日 身下与死神抗争 四十多小时后, 四十多小时后, 三岁的小女孩宋 欣宜终于获救。 欣宜终于获救。 已经故去的年轻 父母脸对脸、 父母脸对脸、胳 膊搭着胳膊, 膊搭着胳膊,用 自己的身体搭成 一个拱形, 一个拱形,在地 震发生的一瞬双 双挡住倒塌下来 的沉重墙体, 的沉重墙体,用 血肉之躯为自己 的孩子构筑了一 道“生命的围 墙”。
抢救中, 抢救中,人 们发现一位已经 死去的母亲。 死去的母亲。在 她的身体下面躺 着她的孩子, 着她的孩子,孩 子毫发未伤,抱 子毫发未伤, 出来的时候他还 安静的睡着。 安静的睡着。随 行的医生发现孩 子身上的棉被里 有一部手机,手 有一部手机, 机屏幕上是一条 已经写好的短信: 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 你。”
他挖了8小时, 小 他挖了 小时,12小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时,24小时,36小时, 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 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 服破烂不堪, 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 迹。
用心比一比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他挖了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小时, 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2、他一直挖了36小时,没人来阻挡 、他一直挖了 小时 小时, 他。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

(用要素串联法来概括)
这篇课文记述( 1994 )年,在 (美国洛杉矶 )大地震中,( ) 一位父亲 奋不顾身从废墟中救出( 儿子)和 ( 同学 )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 爱的颂歌。
在这样一场巨大的灾难中,人类显得如 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然而, 课文中的这对父与子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 请快速浏览课文: 文章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 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 他猛然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 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面对其他父母绝望的眼神,父亲在心里对自己说: 面对消防队员的劝阻,父亲在心里对自己说: 面对警察的安慰,父亲在心里对自己说:
36小时
24小时 12小时 8小时
这三十六个小时里,父亲是怎么想的?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对话
“太晚了,没有希望 了。”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 发生大爆炸,请你离 开。” “谁愿意帮助我?” ,我能理解, 可这样做,对你自己、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 (有点儿生气) 回家吧。”
夸一夸
夸一夸
“出来吧! 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同学 出去吧!”
这对父与子真是
了不起,你想对父亲或
儿子说点什么?请用一 两句话写下来。
(1)我想对这位父亲 说: “ ” (2)我想对阿曼达说: “ ”
感悟父爱 ——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 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 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哪句写得好?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 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句话不是 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 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 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第一章:地震基本知识1.1 地震的定义1.2 地震的成因1.3 地震的级别与划分1.4 地震的预警与预报第二章: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2.1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2.2 地震中的紧急撤离2.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2.4 地震中的家庭教育第三章:地震后的救援工作3.1 地震救援的原则与方法3.2 地震救援中的志愿者参与3.3 地震救援的国际合作3.4 地震救援案例分享第四章:地震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4.1 地震对人民生活的影响4.2 地震对基础设施的破坏4.3 地震后的心理援助4.4 地震风险管理与防范第五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故事分享5.2 案例分析与启示5.3 父亲在地震中的角色与责任5.4 培养孩子面对地震的勇气与信心第六章:地震后的重建与恢复6.1 地震后的重建规划6.2 重建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6.3 地震恢复的心理辅导6.4 重建案例分析与启示第七章:地震科研与技术进展7.1 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7.2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7.3 地震工程与建筑抗震技术7.4 地震科研教育的推广与普及第八章:地震应急演练与教育8.1 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8.2 地震应急演练的实施步骤8.3 地震教育的推广与实践8.4 地震科普宣传与媒体作用第九章:地震风险防范与保险9.1 个人与家庭的地震风险防范9.2 地震保险的理赔流程与政策9.3 地震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9.4 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与推广第十章:地震中的父与子心灵成长10.1 地震中父与子的心灵创伤10.2 心灵成长的启示与引导10.3 家庭情感支持与沟通的重要性10.4 构建和谐家庭,共同面对灾难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震基本知识难点解析:地震成因的科学解释、地震级别的计算方法、地震预警与预报的技术原理二、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难点解析: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紧急撤离的策略与实施、自救与互救的技巧、地震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三、地震后的救援工作难点解析:地震救援的行动原则、志愿者参与的培训与组织、国际合作的具体实施、救援案例的深入分析四、地震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难点解析:地震对人民生活的长期影响、基础设施破坏的修复与重建、心理援助的专业方法、地震风险管理的策略五、地震中的父与子故事分享难点解析:案例的真实性与教育意义、父亲角色的认知与实践、培养孩子心理韧性的方法、地震教育的有效途径六、地震后的重建与恢复难点解析:重建规划的创新与实施、困难与挑战的应对策略、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重建案例的借鉴意义七、地震科研与技术进展难点解析:地震预测技术的科学基础、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技术构成、地震工程的创新实践、科研教育的推广策略八、地震应急演练与教育难点解析:应急演练的设计与执行、地震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科普宣传的有效手段、媒体作用的正反影响九、地震风险防范与保险难点解析:地震风险防范的全面措施、保险理赔的实际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思维、安全社区的建设标准十、地震中的父与子心灵成长难点解析:心灵创伤的治愈与康复、心灵成长的心理机制、情感支持的提供方式、和谐家庭的构建原则本教案围绕地震中的父与子主题,涵盖了地震基本知识、应对措施、救援工作、影响与对策、故事分享、重建与恢复、科研与技术进展、应急演练与教育、风险防范与保险以及心灵成长等多个方面。

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课件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 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在等着我!
2018/4/26
他挖了8小时,12 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拦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7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 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在等着我!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 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 都是血迹。
2018/4/26

1994年洛杉矶地震资料(2)
地震当天,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向灾区提供4 亿多美元联邦紧急援助的文件,并派出一个特别 小组前往灾区处理善后赈灾事宜。美国红十字会 在受灾最严重的北岭地区设立了18个避难所,向 灾民发放帐篷、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具。 地震发生后,当局还组织了大批专家,对未受损 的建筑物进行可行性鉴定,并将10000多间危房 予以封锁,以待拆除。 二、原因剖析 洛杉矶地区位于美国西海岸,正好处于全球最大 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范围内,是一个地震 高发地区。后经科技人员勘测,地在下两万米左 右的深处有一条活动断层,专家们认为,这虽造 成本次地震的罪魁祸首。 2018/4/2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18/4/2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6
地震破坏公共设施。
2018/4/2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7
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 一位不顾自己生死的父亲坚持38个小 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 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 首父子情深与父爱伟大的颂歌。
2018/4/2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这是关于父亲的( 对于这句话你有何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我们想象一下,当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 下,听到小伙伴们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 的呼喊声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

(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课件

(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课件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 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 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 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 血迹。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一直挖下去?
“不论发生什么, 我
总会跟你在一起!”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记住我爱 你!”
小练笔:
已经坚持挖掘了36个小时, 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一刻,父 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请同学 们拿出笔,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 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 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 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伤心—绝望—坚定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 爸,是你吗?”
想象写话: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阿曼达和同学们会 遇合理的想象,把当时 的场景写下来。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 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 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反思:
(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二是父亲奋力挖掘38小时的场景。
(二)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有希望,又要同学们带着希望去读。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加深对父亲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与儿子的了不起。
情感升华,写作训练
出示两位位汶川大地震中的父亲的形象,一个手机短信的故事.
同学们更深地走进了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通过读写融情,让学生将内心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使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023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2023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2023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10篇)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出示一段赞颁亲情的抒情文字,让学生齐读(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记住“墟砾”等字。

2、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四、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曼谷jí bào lì zá chàn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1、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说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③他挖了8小时……爸爸,是你吗?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到了巨 大的困难。
折射归 这是一对
这是一对____的父子.
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呢? 完成《学》p42七句段二2题吧!
了不起
这对了 不起的父 与子,无 比幸福地 紧紧拥抱 在一起。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在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 杉矶市发生了大地震。在不到 4分钟的时间里,造成了62万 人死亡,9千多人受了伤,2万 5千人无家可归。
hùn
混乱 昔日 废墟 疾步
从前 快步 lì zá chàn

xū jí
bào
爆炸 瓦砾 砸碎 颤抖
废 墟
瓦 砾
地震造成房屋坍塌。
5.在课文中括出最让你感动 的一个段落!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 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 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 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用心比一比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 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 他。 B、他一直挖了36小时,没人来 阻挡他。
完成《基训》P63的二2(2)题吧!
3.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 心理有哪些变化? (焦急 )→( 悲伤)→ ( 坚信儿子活着 )→(喜悦)
4.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3次,请画出
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思考再填 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和 坚决不放弃的原因,也是儿子 在地震中不害怕的力量源泉。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造成地陷。
一片废墟
1.概括出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
1.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经过38小时的 艰苦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 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 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面对成为一片废墟的校 园,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 么做的?课文中的父亲又 是怎么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