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图文.

合集下载

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内容摘要: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将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CPI之和差距过大的原因归因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但是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很大变动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CPI差距过大的原因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稀释了增发的货币供应量。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资本市场引言及文献综述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大多数年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与之相应的保持较快增长。

按照货币资产流动性的不同,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存在很大不同,要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首先是要按照货币流动性的不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分层统计。

1991年我国引入国际上货币分层M0、M1、M2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统计,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保持着比GDP增长率与CPI之和更高的速度增长。

如何解释货币供应量与CPI和GDP之和的差额呢,有经济学者认为M2这个指标包含的货币供应量过于广泛,主张用M0、M1这两个指标来替代,但是M0、M1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货币供应量与CPI和GDP增长率之和的差额问题。

也有的经济学者认为导致货币供应量与CPI和GDP增长率之和的差额原因是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但是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频繁变动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造成人们统计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很大的原因是人们对于货币的统计口径不同,如果按照国际规范的货币分层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统计,货币短期的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在长期中货币流通速度较大,也主要是受到技术条件变动而引致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

邓雄、蒋中其(2006)得出研究结论,在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各项因素中,GDP的影响最显著,当GDP保持增长时,会促使货币供应量出现相应增长。

周英章(2004)在研究中发现M2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邹至庄认为1997-2003年货币供应量M2的增加与CPI处于低位的共生状况表明,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出现明显下降。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货币政策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否有效的运行。

一般而言,GDP、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外汇储备)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货币的需求量,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货币政策;货币需求函数;协整;误差修正1 引言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的核心工具,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依据,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运用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

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理论分析与模型的选定(1)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欧文·费雪于1911年提出来的交易方程式(又称费雪方程):MV=PT,其中,T代表一段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与服务的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与服务的价格、M为名义货币供应量。

这一结论被认为是经济学最重要也是最成熟的规律之一; 其二是国民收入方程式:MV=PY,其中,M是货币存量,Y是实际国民收入,V为货币流通速度、PY即名义产出或名义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方程式可以看做是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的过渡;其三是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古建立的剑桥方程式:M=KPY,其中,K代表货币量与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其它的参数意义同上。

(2)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公众之所以对货币有需求,主要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预防动机,即为了谨慎起见以应付不时之需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投机动机,即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投机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为满足这三种动机所需而持有的货币总量,共同构成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计量作业)

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计量作业)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课程《中级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专业班级:产业经济学*****学号:S********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以1991-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ECM )对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GDP 、一年期存款利率R 、CPI 、货币化率及上证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各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提出管理层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积极关注风险资产价格及制度变量对货币需求影响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需求;回归分析;货币政策一、 引言近年来,管理层频频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提高利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相应地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货币需求的现状,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有重要意义。

二、 模型的假定(一)变量选择首先,将M1、M2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两个经济模型;其次,选择五个影响我 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即GDP 、R (一年期存款利率)、CPI 、M2/GDP (货币化率)、SI (上证指数)进行分析。

在选择解释变量时,考虑到自由度、可得性及连续性等方面,对变量的选择作简要说明:(1)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作为R 变量;(2)以M2/GDP 作为制度因素I 变量;(3)以SI 作为风险资产价格的替代变量。

考虑到SI 的可得性,本文对1991-2009年进行年度数据分析。

在此,对以下两点进行进一步说明:(1)对于持币成本R 变量,在模型假定中应反映为预期值,但考虑到相对于年度来说预期调整的时间较短,故在实际取值时假定预期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2)考虑到一年期存款利率R 在年度内不均衡的调整情况,本文使用年初和年末利率值的简单平均作为当年利率的替代值。

(二)模型的设定 模型设定如下:1234511m c y R p SI I λλλλλμ=++++++ (1)1234522m c y R p SI I λλλλλμ=++++++ (2)其中,m1、m2、y 分别表示实际狭义货币需求、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实际GDP 的自然 对数,而实际狭义货币量、实际广义货币量与实际GDP 为对应变量名义值与GDP 平减指数的商;R 为一年期存款年初年末平均值;p 为通胀率(CPI );SI 为上证指数;I 为制度变量(M2/GDP )。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一、货币需求模型的设定根据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一般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变量: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以及包括制度性因素在内的其他变量。

考虑到有效数据的获得,本文主要采用前两类变量。

对于规模变量,本文采用实际GDP作为规模变量;而测度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变量有很多,本文采用利率Rt、物价消费指数CPI季度环比∏t=CPIt/CPIt-1(CPIt以1998年为基期价格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以及国债的增发情况Dt作为机会成本的代理变量。

同时,货币需求变量则采用狭义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

由于成本最小化行为引发的局部调整模型是一个短期动态表达式。

为了能够体现变量百分比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也为了减少模型的异方差性,本文对各变量时间序列取对数,设定了如下的局部调整模型:式(1)其中,m1t为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M1t/Pt;mt-1是滞后变量;GDPt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t为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水平,采用一年期储蓄存款平均利率表示,若某季度先后实行多个利率,则按时间长短加权平均;∏t=CPIt/CPIt-1是与GDP平减指数相联系的通货膨胀率;Pt采用1998年为基期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CPIt表示;Dt表示该季度国债的增发情况,Dt={1,增加国债发行量;0,不动;-1,减少国债发行量};为随机变量。

模型中含有Πt项,旨在能包含实际局部调整模型RPAM(b4=0)或名义局部调整模型NPAM(b4=-b3)。

本文原始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1年~2007年,所采用的季度数据均来源于各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共168个样本数据。

由于数据的季节因素很强,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本文使用Eviews软件运用“同期平均法”对m1t、GDPt、Rt及CPIt进行了季节性调整,以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

二、货币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利用Eviews5.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式(2)表1 EVIEWS5.0的回归拟合结果式(2)中,给定,实际GDPt、利率Rt及滞后变量mt-1在=0.05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货膨胀率∏t和国债增发情况Dt在=0.1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9年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是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变量,也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对货币供给水平的合理调控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

本文将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给出各因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中国的经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波动,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型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向复苏。

今天, 全球经济日益复苏, 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在此背景下, 保持经济的增长便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货币供应量,如何调节货币供应量, 从而使国民经济健康正常运行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国从2003 年开始物价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理论分析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由来已久,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同产量、收入、就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各种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各种不同的学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古典货币理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现代货币学派货币理论,三者皆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古典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

(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

(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进而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

(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币值稳定。

我国国债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国债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国债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

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国债,适度规模,动态调整模型一、引言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

自从1981年我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每年国债发行的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在2000年就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已超过2万亿元。

如此大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市场的容量与空间还有多大,是当前财经研究方面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国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总体而言,对于国债发行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思想,但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数量结论。

现有的几种定量方法(实证研究)试图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但其方法的采用有待改善,预测的精度有待提高。

本文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实证分析与结果(一)我国国债的长。

期均衡模型国债规模的大小在客观上受到很多宏观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本文得到与国债规模(C),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的四个影响因素,即财政赤字(FD)、信贷规模(L)、居民储蓄(S)和国债还本付息(PD)。

本文采用这四个因素作为国债规模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根据198 1~2003年的历史数据,运用OLS回归法,建立我国国债的需求模型。

运用Eviews3.1软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表1所示:从回归系数上看,我国国债规模(C)与财政赤字(FD)、信贷规模(L)、居民储蓄(S)和国债还本付息(PD)都呈正相关关系。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为您提供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货币供给量M1是指一国货币当量中流通中的现金加上活期存款的总和。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的影响。

第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影响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推动货币供给量M1的增长。

此外,随着经济增长,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活动也会增加,进而带动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进一步影响货币供给量。

第二,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当物价上涨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相对减少,货币供给量M1也会相应减少。

这是因为物价上涨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人们购买相同数量的货物和服务所需的货币数量相应增加,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减少。

第三,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手段。

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央行可以主动调整货币供给量,以稳定经济和控制通胀。

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准备金率或购买国债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量时,货币供给量M1会相应增加;反之,当央行通过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或出售国债等方式减少货币供给量时,货币供给量M1会相应减少。

第四,信贷需求。

信贷需求是影响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资金需求的增加,信贷需求也相应增加。

银行作为主要的信贷机构,可以通过贷款发放来满足人们对资金的需求。

当信贷需求增加时,银行会相应增加贷款发放,进而推动货币供给量M1的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信贷需求和金融创新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M1的重要因素。

其中,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是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和信贷需求是宏观调控因素,金融创新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因素。

在实证分析中,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货币供给量M1的变化规律。

影响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张林 泉
( 广东女子 职业技术学 院 , 广 东 广州 5 15 ) l4 0
【 摘
要 】 运用现代 货 币 数量理论 , 以我 国 19—09 货 币 9620 年 数据为样本 . 建立长期广义货 币需求 函数进行 实 证分析 ,
其结果表 明: 广义货 币需求的长期收入 弹性均 大于 1 长期货 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都 小于货 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 ; 预期通货膨胀率 对广义货币需求影响显著 , 呈现 负向变动关系, 即随着通 货膨胀预期上升 , 对货 币需求减 少。这一结论 同时表 明。 我们可根据
nf a f , hwign g t ec a g ea o si, a l, h n ep ce n a o aer e ,h e n d n bod mo e el e . ien y s o n eai h ei rlt n hp n mey w e x tdif t nrt ss ted ma so ra n yd ci s i l v n n i e li i n
第 21 年第 2 01 期 ( 总第 38 ) 6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 E JNG I GY I J
N ..0 l o 21 2
T t N .6 oa o3 8 l
【 文章编 号】 10- 032 1)- 0 1 0 09 6 4(0 12 00 — 2
影响我 国广义货币需求因素 的实证分析
货 币需求之 间的弹性 关系检验货 币政 策的有效性 , 以达到控制货 币供给量 , 完善货 币需求体 系。 维持物价指数的相对稳 定的
目的 。
【 词】 广义货 币; 关键 需求因素; 实证分析
f 中图分类号】 F 2 . 82 0
f 文献标 识码】 A

中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川2
92 63 0 21 03- 6 , 7 ) 9 u 【2 1 】 03 4 9 20 5
— —

00 l 8 00 5 7 6 002 9 7 0I9 ( 8 ) ( 0 8 )1 9 001 2 2 5 1 00 5 6 7 OO ’ 4 !
1 991—2009年
各 变量 的 数值 如 表 1
所 示 ,其 中 m1 、m2 、
l I 1 O 4l5 1 9 4 O28 4
. ( OO
即GD R 一年 期存款 利率 )CP 、 / P、 ( 、 I M2
GD ( 币化率 ) P 货 、Sl 上证 指数 )进行 (

(0 4 ) 3 00 4 6 0】7 1 02 4l 0】 7l 0O 8 OO 8 2

S 1
2 27 9 5 7 03 8 0 838 3 0 78 1 7 2 9 0 0l 】 l9 i l4 ¨ 4 67 , 0 8J L 00 4 0 0 00 ’ 1) () ( l 7 0 jJ 5 1 4 2
据 为 基 础 ,运 用 协 整及 误 差 修 正 模 型
券期 货统计 年鉴 2 1 》 0 1。
( )分 析 方 法选 择 四
第一 ,对于持 币成本 R变量 ,在模 型 假 定中应反映为预期值 ,但考 虑到相对于
弗里德 曼的货 币需 求理 论认 为, 币 货 需 求函数是一个稳 定的 函数 , 即货 币需 求 与其影响 因素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函数 关 系, 本文的实证 检验 也是建 立在这~理论 基础 之上的。 文选择 了协 整与误差修正 本 模型 的分 析方法 这个方法首 先验证 了是 否 存在长 期均 衡 关系 ,在 检验通 过 情况

我国国债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国债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国债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国债是指政府发行的用于筹措国家财政支出的债券工具。

国债市场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我国国债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促进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国债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提供决策者有关国债市场的有益参考。

1.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国债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因素:1.1 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这将对国债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1.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对国债需求有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率上升将导致货币贬值,而国债通常用固定利率偿付。

因此,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投资者倾向于购买国债以保护资产。

1.3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对国债需求也有重要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其他投资工具的收益率提高,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反之,当利率下降时,国债的相对吸引力增加,投资者可能增加对国债的需求。

2. 财政政策因素财政政策因素对国债需求也产生显著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财政政策因素:2.1 赤字水平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

赤字水平的增加将导致政府需要增加借贷,从而增加国债发行量,进而影响国债需求。

2.2 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国债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稳定的财政政策可以提高投资者对国债市场的信心,并增加对国债的需求。

3. 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对国债需求也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金融市场因素:3.1 股票市场表现股票市场表现对国债需求产生影响。

当股票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相对稳定的国债市场,从而增加对国债的需求。

3.2 货币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对国债需求也具有重要影响。

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国债的相对吸引力降低,可能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反之,当货币市场利率下降时,国债的相对吸引力增加,可能增加对国债的需求。

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变量,为了更好的对货币供应量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选取了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的几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货币当局发行的债券量,以及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额对货币供应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就这项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央行更好的管理本国货币的发行量献计献策。

标签: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1 变量引入及研究原因阐述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作为货币当局的中国央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要求央行具有很高的金融操作和应对能力,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所以很有必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试图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模型,通过对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各项央行货币工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揭示出我国央行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中各工具作用的效率大小,从而为各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运用提供决策参考。

数据来源;本文中所选取的数据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且选取的是2007年1月到2009年3月的数据,这段时间正好是金融危机发生及蔓延的时期。

共27个观测值。

变量描述:本文以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为被解释变量,用HBGY表示;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种操作变量为解释变量,包括外汇储备、汇率、国债成交金额、拆借市场七天拆借交易量、货币当局发行的债券、政府存款和金融机构贷款额七个变量,分别用WHCB、HL、GZCJE、CJ、ZQ、ZFCK和DK表示。

2 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从对原始数据进行OLS后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其判定系数R-squared很高达到了0.998514可以看出该模型中存在明显的伪回归现象,所以模型中的数据存在非平稳的问题,我们再对这8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得出HBGY是二阶差分平稳的。

故应该用这8个变量的二阶差分平稳I(2)来估计模型。

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发展本国落后经济,开拓国外市场,吸引外资,采取了扩大出口的贸易政策,同时给予外商在本国投资建厂,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政策,尤其是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动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不断地扩大,顺差越来越大,积聚着大量的美元,事实证明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占领外国的市场,这受到外国的各种贸易壁垒措施,例如关税,反倾销,反补贴,TBT,出口配额等,在此种种压力下,我国人民币被迫升值,这对于我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出口受阻,外商在本国的获利减低,大大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为此探寻汇率的影响因素,寻找合适的汇率水平,具有重要现实的经济意义。

二理论综述汇率的影响因素,汇率决定理论很多,主要的理论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学说、资产市场学说。

它们分别从货币因素、宏观基本面因素、实际市场因素、存量因素和流量因素等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和变动进行了研究。

这些理论都有优点,但也都有不足。

一种理论只能针对汇率决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阐述。

同一种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解释能力也是不同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全能的汇率决定理论。

但是已有的汇率决定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替代的,它们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汇率决定理论体系。

下面主要介绍主要有1.购买力平价对于汇率的变动影响,这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1)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 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A / PB。

(2)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1=(PA*/ PA )/( PB*/PB)e0 ,e0:旧的汇率,e1:新的汇率,PA、PB为基期的价格指数,PA*、PB*为当期的价格指数,A为标价货币、B为标准货币2.利率平价学说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1923年由凯恩斯系统地阐述。

我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通过对货币需求函数的恰当分析,依据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央行可以恰当地为维持经济的增长而投入适当的货币供给。

本文通过使用单整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方差分解法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因素,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出他与收入、利率、货币偏好指数、价格预期有着紧密关系。

关键词:货币需求;货币偏好;协整1货币需求理论概述对于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考察中,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有三大动机:一是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交易需要而保留的货币,其大小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二是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其大小也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同方向变动。

由于交易货币需求和预防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如果把两种货币合起来用L1表示,用Y表示收入,则这种函数关系可写为:L1=F(Y)=KY(K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三是投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货币需求与利率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债券的价格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债券价格=债券年收益/利率。

投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并且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表示为L2=F(r)=hr其中L2表示投机货币需求,r表示利率,h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M1+M2=L1(Y)+L2(i)=L(Y,i),其中M1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M2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利率。

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作用的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的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

其中,鲍莫尔-托宾模型。

其认为平均货币持有量=Y/(2N*)=,Y为逐渐的支出,N*为去银行的最佳次数,F为每次去银行的固定成本,i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弗里德曼认为,对货币的需求一样会给持有者带来服务流,这种需求主要依赖于三种因素:(1)财富约束,此种约束决定了可持有的最大货币量;(2)相对于其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价格和收益而言,货币的收益率情况;(3)财富持有者的兴趣和偏好。

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张攀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根据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构建包括工业总产值、外汇占款、利率、房地产交易额、国外利率、汇率、股票市值的货币需求函数,对影响我国货币需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外汇占款的波动对我国货币需求较大影响;房地产价格高涨与金融市场提高了货币需求,因此当前外汇占款大幅度减少,及房价处于高位,在制定货币政策进行流动性管理要时考虑到外汇占款、和房地产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广义货币;影响因素一、引言货币需求量是制定政策需要重要考虑的变量,能否准确估计货币需求函数关系到能否正确制定政策计划。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越来越高,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受到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受国外因素的影响,当前预期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亚洲新兴国家多家央行的紧急储备锐减,资本撤离亚洲新兴市场的趋势下,中国外汇占款也大降,2013年6月中国银行间市场闹“钱荒”,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最高达到13.44%,同时引发了中国股票市场大幅度震荡,实体经济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进一步复杂。

我国制定货币政策主要是以货币数量和信贷规模为调控目标,近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的发展,开始研究利率对经济调控的作用,从数量型调控目标转为价格型调控,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货币供应量还是我国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目标,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前,还是要重视货币供应与需求,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和货币政策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对于货币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一)传统货币需求理论1、费雪的现金交易学说,可以用费雪方程式表示为:,通过此方程可以得到:由于表示平均货币流通速度,可以看作常数,因此费雪方程式的含义是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需求量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22 卷图 1 VECM 模型下变量间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点图四、结论及政策意义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是: ( 1 数据上显示外
汇储备并不具有明显的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这说明虽然外汇储备逐年增加 , 但对
货币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 % 藏汇于民& 的政策在实证中效果并不显著。

( 2 收入变量对货币需求有正的影响, 弹性为正且较为明显。

这说明影响居民对货币的需求的规模变量主要来自于收入篮子整体, 而非篮子中具体的某一项, 例如外汇收入。

( 3 利率与货币需求的相关性很小, 表明我国利率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
小。

这说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市场利率从而期望得到控制货币总量的做法, 从实证上看还不具有可行性。

因此要期待加强有效的利率渠道, 将金融市场规模做大, 从而打开利率渠道。

( 4 预期价格并不具有明显的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两变量不具
备协整关系。

( 5 制度变量货币化比率、内源融资比率对货币需求有明显的影
响。

( 6 根据脉冲响应函数, 收入、货币化比率和内源融资比率确实对 M1 有影
响。

参考文献 : [ 1] 王晓天 , 焦方义 . 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 J] . 学术交流 , 2002( 1 . [ 2] 杜巨澜 . 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研究 [ M ]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99. [ 3] 董承章 , 孙莉 . 中国货币需求实证分析 [ J ] . 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 , 1999( 11 . [ 4] 易纲 . 中国货币化进程 [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6. [ 5] 类承
翟 . 中国货币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 [ J]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1999( 9 . [ 6] 焦方义 .
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 J] . 学术交流 , 2002( 1 . [ 7] 潘红宇 , 邓述慧 .
中国狭义货币及其各组合分量的需求模型 [ J ] . 管理科学学报 , 1999( 4 . [ 8] 陆金
海 , 陈浪南 .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均衡实证分析 [ J] . 厦门大学学报 , 2000( 1 . [ 9] 关山燕 , 甄红线. 我国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 J] . 预测 , 2001( 5 . ( 责任编辑湘宁Empirical Analysis of Money Demand in China Zhou Gaobin & Han Junmei
(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Th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t turns out that the variables of foreign reserve and ex pected pric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ney demand, but the variables of MR and IFR have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money demand. Key words: Money Demand; GDP; Interest; Rate of Mon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