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周课题申报(小石头,大文化)--张莉莉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389-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p>一、课题的提出<br />在新课程文化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由些可见,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班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是要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健康的、最优化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开发潜能的重要场所。
一方而,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拓展了班集体的外延,这一张张班集体“名片”深深烙上了班级的精神印记;另一方面, 班集体的特色又因其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和班集体是相辅相成的。
从内涵和外延的辩证关系来看,班集体个性化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就是班集体“特色创新”的研究, <br /> 可是我们很难在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到“个性文化”,除了当地教育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也由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造成教师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造成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大大缩减了教师的创新意愿和为此思索的空间和时间,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
这是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br />二、课题的界定<br />新时代:新与旧是相对的,时代是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的时期。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趣、有序、有效”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趣、有序、有效”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有趣有序有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仅为21.79%。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整体偏低、城乡差异明显、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
公民科学素质较低已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从2017年9月份起,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
各级政府也加大投入,为各校建立仪器室、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加大科学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他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已在我校科学教师心中扎了根,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科学课堂教学。
科学课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多。
老师们经过探索和尝试,也已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
但是,就我校目前情况看,在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在采用实验探究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时,也存在许多误区,导致课堂实验探究活动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也缺乏有效性,很多时候只是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等,但是顾此失彼。
因此,如何上好一节有趣、有序、有效的实验课,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要让学生能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实验课堂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让课堂达到高效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生动有趣的,老师的教学是有深度和广度的,所以我们就提出了“有趣,有序,有效”的教学原则,并以此来评价老师们的教学。
课题界定实验教学,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仪器、设备等开展实验,用以辅助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种形式。
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作用。
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有趣,是在教学中呈现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思想情趣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2-03-14T17:10:37.07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3期作者:张小丽[导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教材文本中,教师可以从中截取德育素材,以名人贤达的故事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在家庭作业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的点滴入手,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和模仿身边积极的事迹,学会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融入到生活中,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张小丽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一小A校区【摘要】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教材文本中,教师可以从中截取德育素材,以名人贤达的故事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在家庭作业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的点滴入手,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和模仿身边积极的事迹,学会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融入到生活中,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思考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3-058-01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语文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分为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古诗教学、生字教学、拼音教学等。
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互动性高、人性化的课堂,学生是教学当中的主体。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有很多的德育资源,也是最容易融入德育的学科。
所以说语文教师的职责相对其他教师来说他们的职责更大。
一、深挖教材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是通过众多教育专家和社会学家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来自于名家巨匠之手,或者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量身打造的。
可以说,教材文本中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文笔流畅而内容丰富的,文章的意境也非常优美,并且拥有丰富的德育知识。
作为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选择出德育知识点,通过横向和竖向的拓展就能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向学生们渗透德育。
比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学生们兴趣高昂,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结北关小学丁会静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2016年,我校申请参加保定市教科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的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的实验,经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而且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发展。
回首在课题组的工作中自己已然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在我们课题组中,有功力深厚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
在课题研究中,校长带领教师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有了合理的计划才能更好的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平时,学校领导组织教师实实在在的开展教师提升、发展的课堂研磨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展示,从而体验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教学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勤学习重实践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
在课题研究中,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在本学期学习《我不能失信》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在编写教学设计时,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在进行探究,从而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空间,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
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形式。
课上我还拓展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总之,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再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不断的打磨自己的课堂,勤思考,及时反思总结,不断调整,以便达到更佳效果。
【课题申报】小学健康教育的健康文化研究课题2
小学健康教育的健康文化研究课题2课题申报书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小学健康教育的健康文化研究课题2》选题的背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问题。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身心发育处于关键时期,而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重环境的影响下,易受到不良生活方式和健康文化的冲击。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生健康文化状况,探讨小学健康教育如何促进健康文化的养成,为加强小学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提高小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1. 研究内容(1)了解小学生健康文化的现状,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2)分析小学生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其与健康文化的关系,探究小学生健康问题背后的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
(3)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小学健康教育的经验与不足,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2. 研究目标(1)掌握小学生健康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动态,为小学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小学生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揭示小学健康教育与健康文化之间的关系。
(3)提出针对小学生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促进小学生健康文化的养成。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健康文化相关指标的问卷,调查小学生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2)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揭示小学生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3)文献阅读法: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小学健康教育的经验与不足。
2. 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梳理小学健康教育与健康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编制调查问卷,确立相关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小学生健康文化现状的问卷调查。
(3)收集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得出小学生健康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原因。
(4)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小学健康教育的经验与不足。
加速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辽宁农业科学2017(3) :60 ~61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 - 1728(2017)03 -0060 -02doi :10. 3969/j . issn . 1002 - 1728. 2017. 03. 015加速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张莉莉(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阜新123000)摘要:分析了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抓好源头,把住选题立项关;强化意识,保证科 技成果研究质量;政策鼓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健全机制,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的建议。
文献标识码:B关键词: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建议中图分类号:F 323.3林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从 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军是广大科研单位的工作 者,科研院所将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 用于林业生产,促进林业事业的有序发展。
1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现状林业科研单位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着尖端林业科学技术 的业务工作,又指导参与众多生产单位应用科技 成果,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辽宁省林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在152 ~ 1992年的40年间,共取 得科研成果500多项,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成 果仅在100项左右,成果转化率约为20%,在应 用的成果中,有许多推广范围有限,能真正形成规 模效益的科研成果为数不多,有相当一部分成果 只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没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九十年代初期大部分林业科研单位对此已有认 识,并致力于改进。
例如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1953 ~ 1992年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34项,其中 推广应用的成果1项,成果转化率为30%,自 1993 ~2015年间共取得科研成果46项,已在生 产中推广应用的成果近20项,成果转化率为 40%,较1992年时全省的概况有了大幅度的提 高,其中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典型治沙模式的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固沙造林”已在我国陕西、新 疆、内蒙古等1省(区)推广固沙造林面积达40 万h m 2之多。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水彩画教学
174张莉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水彩画教学在高校水彩画教学中加强多元文化知识的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尤其是可以增强学生对东西方艺术差异的理解,了解东西方美术艺术存在着互相融合与借鉴的关系。
另外,还能够极大程度地丰富和拓展水彩画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审美鉴赏能力。
一、引导学生鉴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水彩画作品美术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带有浓郁的人文精神色彩,高校水彩画教学是美术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人文精神。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多元文化作为重要的出发点,指导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加强对水彩画艺术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艺术作品的面貌,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技术的发展变化和相关作品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多元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经典水彩画作品,让学生在作品鉴赏当中受到熏陶,提高美术综合素质。
例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画在创作方面特别讲究透明感,于是教师在教学指导当中,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具有代表性的水彩画作品,如《荷塘月色》,通过鉴赏水彩画的月光、湖水、荷花、荷叶等,感悟水彩画的空灵和透明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在鉴赏之后获得的感受,从而归纳总结多元文化背景给水彩画作品创作带来的影响,为学生适应新背景打下基础。
二、指导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的形式语言水彩艺术是来源于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传入到我国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在传入我国之后积极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快速发展和壮大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与文化优势,最终形成了带有民族特征的中国水彩艺术。
新时期因为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水彩艺术获得空前发展以及巨大突破。
特别是在水彩画的形式语言表现方面产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值得水彩画创作者以及学习者进行学习借鉴。
最新课题申报范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研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一)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幼儿园是有效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认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际的学前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有效的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文化的深入和教育。
首先按照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开展情况,结合《指南》的发展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特点,选择合理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仁爱精神和诚信精神,并养成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优秀道德品质。
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在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中,要理清各年龄段发展目标,按照适宜化、生活化、经验化的原则组织开展活动。
如:小班突显“好礼”,以“尚礼互让好孩子”“我和我的好朋友”等主题将故事《拔萝卜》《小蝌蚪找妈妈》、表演《拉钩钩》《小铃铛》、特色美术《蚂蚁搬豆》等融入其中,进行礼仪教育,引导幼儿文明有序、礼貌待人,习得尊敬长辈等良好品质和礼仪行为。
中班突显“仁爱”,以“聪明睿智好孩子”“诚实守信好孩子”为主题,借助《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狼来了》等优秀文学作品开展延伸活动,引导幼儿与人为善、谦卑互让、宽容有爱,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产生关爱家人、同伴的美好情感。
大班突显“怀德”,在“团结友爱好孩子”“坚忍不拔好孩子”“自信创新好孩子”“祖国妈妈我爱你”等主题活动中,渗透《宝缸》《渔童》《颜回吃粥》等民间故事,汇集对弈、编织、剪纸、泥塑、刺绣、武术、翻花绳、水墨画等内容,引导幼儿助人为乐、诚信友善,学会尊重、感恩身边的人,萌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社会情感。
(二)营造优秀的文化环境“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得以完成,他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氛围。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申请表
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要求教师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观念。为了坚决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看到“安全无小事”,在工作上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意识,教师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处处讲安全。
(5)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寄宿制学校虽然是学校,但已经俨然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主人翁意识特别强烈,寄宿制生活已经养成了互相帮助的习惯,这样的学生出现在社会上不会自私自利,更不会出现“扶”还是“不扶”的问题。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叶圣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习惯的养成会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良好的习惯是人终生受益。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五天都生活在学校,学校不断创设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制定养成良好习惯的制度,形成约束和熏染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与发展。
二、申请结题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特色、成效、突破和创新,约3000字。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
2.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
3.全省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成为常态。
(4)农村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提早适应更自由的学习氛围。
每天除去上课时间,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合理分配这些时间,定时去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定时去图书馆阅读,定时去体育锻炼,游戏玩乐的时间更是充分,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利用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何安排事情与时间,显然,寄宿制学校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更自由的学习氛围。
《基于小项目的活动课程案例研究,让生命焕发真色彩》
•
• • • • • •
活 动 目 标
• 1、了解红丝石的形成、特点等基本知识。 • 2、了解关于红丝石诗句及与红丝石有关的
历史名人,培养了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感。 • 3、了解现在红丝石的开采加工情况,提出 合理的建议,为红丝石得到更好的保护利 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 动 计 划
• 第一阶段自2013年9月10日至9月31日。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成立
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变化, 培养学生对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关注 与对生活的热爱,是教师在当前教 学中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开 展小项目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给 课堂插上奋飞的翅膀,以项目驱动 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支持为平台, 以生活化的问题为出发点,在项目 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实践能力。
模块四 成果展 示,交流评价推广
《基于小项目的活动课程案例 研究,让生命焕发真色彩》
青州市**初级中学
。
基于小项目的活动课程案例研究
——
让生命焕发真色彩
山东省青州市**初中《珍稀矿产青州红丝石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活动课程小项目实施案例
搭 舞 台 分 角 色 做 个 好 导 演通过网上浏览,获取 对“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的 初步认识,从而确定研究主题,利 用信息化环境协作进行探究、实践 、思考、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等高 级智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观察记录、统计分析、群 众谈话录音、红丝石图片 、创新设计等。整合各组 研究成果,形成本小项目 研究报告,分类将研究成 果发步到学校网站上,进 行互动式评价与评价与成 果共享。
模块二 分析目标,确 立行动计划
在确定了合适的研究主题后, 要对欲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和设 计,以确定其价值。之后,便要 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地点、时间、 人员分工、实施记录方法、研究 成果的展现形式等进行周密考虑, 以便于探究活动的顺利启动。 生活化实践研究的主载体——村组。 为使研究活动更安全、方便、深 入,我们针对双休日创新实施了 村组研究形式。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进校园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我校是十堰市教育局指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之一,现有学生973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763人,占78.4%。
进城务工人员学生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缺失的问题,再加上家长们忙于生计起早贪黑,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缺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以德立校、以德树人的理念,始终把“知礼”做为学校主题文化的背景。
知书明礼是读书人的基本要求,旨在引领我校师生常读书、讲礼仪、明事理、共进步。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典来育人,从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启迪其心智、健全其人格,将孩子们培养成为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同情心、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2、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我校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学校对本校传承已久基本成型的校园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炼,秉承“立德启智”的办学理念,确定了“知书明礼”的学校文化特色。
围绕“知书明礼”的文化主题对校园进行环境建设。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化教育有机融合,努力营造出一种“博学约礼”的校园文化氛围。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
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从实践上看,有些中小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活动中育德 体验中成长
活动中育德体验中成长
张丽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17(000)020
【摘要】"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
这是一种最有效、最有魅力的教育模式。
针对我校学生普遍缺乏协作精神、感恩品质、文明礼仪素养等现状,我们结合本土青泥文化底蕴深厚这一优势.【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张丽
【作者单位】徽县实验小学甘肃徽县74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1
【相关文献】
1.在活动中品味生活,在体验中感悟成长--学校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J], 天津市实验中学
2.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走进会宁红色之旅”夏令营活动侧记 [J], 三文;蔡可俊;
3.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德育活动中的实践与反思 [J], 林兰兰;
4.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德育活动中的实践与反思 [J], 林兰兰;
5.在体验中坚强,在快乐中成长——浅谈如何以活动体验为载体,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J], 曾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莉莉课题实践课备课记实
观察点:
教师追问是否通过表面挖掘深入
教师的追问是否将特殊变为普通
教师的拓展策略的得当性
观察时机:
识词,理解课文内容,
小练笔题实验课”观测成员
李春华、赵梓桐定性定量地采集我课堂中追问策略的处理
王琪、孙莹定性定量地采集我课堂中拓展策略的处理
3.达成研究目标策略:
评价策略、追问策略、将问题扩大化策略、拓展教学内容策略、调整教学环节策略和对教学进行弥补和修正策略。
重点观测:追问策略、
拓展教学内容策略
4.策略实施效果预测:
对于追问策略根据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对课文的情感理解为抓手,随机处理追问。
拓展策略把感受普罗米修斯第二个受苦的画面作为拓展的重点,哪些词语深深地刺痛你的心,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靳秋玲负责数据的整理汇总
备注
2.本节课课题研究目标:
(1)针对四年级学生特点,运用拓展策略和追问策略来处理生成,关注处理的有效性。
(2)通过数据的采集,课后反思和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分析量表设计的合理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进一步学习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题实践课备课记实
学校
公滨小学
时间
课题名称
普罗米修斯
主备人
张莉莉
上课教师
张莉莉
观测教师
四学年教师
研
究
问
题
1.课题阶段目标:在最近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语文课堂中运用评价策略、追问策略和拓展教学内容策略比较多,追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可以使学生的想法更完整地表达出来,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引导学生的行为,拓展教学内容策略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竞争外,在文化层面的竞争与碰撞也一刻没有停歇。
然而,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贪大求洋思想,以及在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喜新厌旧倾向已严重的危害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要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找到传统美德的影子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舍去继承,就无从创新。
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挖掘历史教育资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此提高学生素质已经是时不我待的事情。
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一)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具体内涵了解程度不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不高。
青少年在回答“你认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的问题时,表示自己“非常了解”和“有一定了解”的占58.6%。
从调查问卷上可见,有66.8%的学生读过《论语》,89.6%的学生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过《唐诗三百首》的占78.1%,读过史记的占56.1%。
但是从学习的途径来看,77.1%学生选择的是“通过课本或者配套的课外读物了解”,很少是通过自己阅读古典原本书籍的途径来学习。
总之,凡属于考试范围的书本知识,属于常识问题的、人们使用较为频繁等传统文化知识青少年都比较了解,但是平时不作为考试内容的,如先秦类文学知识、书画类、音乐类等知识了解还很不够。
可见,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深、知之不多。
(二)青少年传统美德观念较为淡薄通过走访,我们发现目前青少年中仍存在一些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的现象,尤其是师道和孝道在当今的青少年身上体现的不够充分。
青少年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如今,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却不够重视。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自“十一五”以来发布的三轮《国家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想。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表明“传统文化进校园”,需要做到四件事,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注重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个学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第二件事是拓展我们的校园文化,比如将戏曲、国画、书法,甚至是中医药、传统体育、武术、太极等引入校园,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发展的沃土。
可见,加强传统文化传承是时代的呼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课题界定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注重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打开高中语文课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说明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播传统文化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高中语文课可以说责无旁贷。
本课题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诗文、传统节日与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充分结合,采用有趣活泼的形式,深入到传统文化内部,使高中生充分感知传统文学音韵之和谐,感受传统节日风俗之美好。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各省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动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如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各级教育部门和省内大学组织编写了课外读本,有《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国学经典诵读》(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湖北文化》(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文化》(武汉市教科院)、《长在宜昌》(宜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洪湖的《我的母亲湖》(洪湖市教学研究室)等等。
10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2015.10.25
4、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感动的力量
“最美教师”张丽莉 2012年5月8日晚,在黑龙江省,正当佳木
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
一辆客车突然失控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客车 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 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 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 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
有人认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即指导思想一元化)、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 发展。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 化多样性是一致的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②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化,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 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③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主心骨。如果放弃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文化建 设就会混乱,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 共同的思想基础。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 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于通过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
冶,是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
领不断提高。
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
(1)认识方面: ①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 求更好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 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长期过程
问题:
1、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是否一直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
引导?(马克思主义创立已经很久,有些内容可能跟不上时
代需求)(刘子涵) 2、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奋斗的历程中曾出现过重大失 误,这是我国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派生出的“左”或 “右”的思想。还是党的领导问题?我们是否要矢志不移地
美石欣赏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报告
小学开设美石欣赏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义乌市稠城第三小学楼埼地内容提要石头是一幅立体的画,需要人们用眼睛去欣赏;石头是一曲动听的歌,需要人们用耳朵去感觉;石头是一首无言的诗,需要人们用心灵去体悟。
石头吸天地之精华,集日月之光辉,经过漫长之岁月而凝成。
石头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课题以石头为切入点,从石头的收集、美石的欣赏、石头的分类、专家的指导、奇石的探秘、校本的实施几大方面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孩子一步步深入自然,去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
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使我们的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享受审美情趣。
本课题的主要指向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和研究,提升编撰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又以校本教材为依据,有效的开展课题有关的活动。
关键词美石欣赏校本课程探索课题的提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歌曲,它动听的旋律打动了听者的心灵,优美的歌词使人浮想联翩。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是的,石头,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茫茫大海,巍巍昆仑……世界之美,山水而已。
自然博大无边,美妙绝伦。
是什么构建了挺拔雄伟的高山?石头也;是什么笑纳了汪洋的大海?海底的山石。
石头有着时间和历史的积淀,需要人们去发掘;石头有着丰富的内涵,需要人们去解读;石头是充满灵性的事物,需要人们去体悟。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它其实就是一部利用石头、改造石头的历史。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是石窟、洞穴,使用的是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垒造石屋,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秦汉时期,人们把某些石头当作为一种灵石,驱邪避祸,以镇风水。
到了五代,出了一个以死保卫晋高祖的石敢,人们十分崇尚他的英雄行为,认为他能逢凶化吉。
到明清时代,英雄人物石敢与灵石融为一体了,成为泰山山石崇拜的一个物象。
到了现代,人们以石为原材料,制作出所需要的东西。
教科研课题申报:让现实生活成为《品德与生活》的永恒载体 小学课题研究
让现实生活成为《品德与生活》的永恒载体小学课题研究让现实生活成为《品德与生活》的永恒载体让现实生活成为《品德与生活》的永恒载体让现实生活成为《品德与生活》的永恒载体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支燕丽主要内容:生活是人的生活,所以生活不能没有道德。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也是与生活一体的。
《品德与生活》教材从儿童生活出发,以综合化生活中儿童的视野展开,所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
所以对儿童而言,最有教育意义的教材是他自己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抓住“生活中的美”是教育的磁石,让社会生活成为儿童知识建构不可缺少的资源和运用知识不可替代的现实情境。
主题词:品德生活儿童情境情感正文:生活是人的生活,所以生活不能没有道德。
道德是构成生活的根本要素,或者如米尔恩所言是“生活的构成性规则”,与生活无法割离,所以人要过道德的生活。
一句话,没有道德,人就无法生活,生活也就不再是人的生活。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
道德的形成何以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道德教育为什么必须以生活为基础?这是由生活和道德的特殊性决定的。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
“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是人通过人自身的活动而生成的。
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活和生活的乐趣。
”道德存在于人的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因此教材选取的大多是普通人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是日常的生活,并以正在进行中的今天的生活为主。
人的品德发展与智力发展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说人们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还可以的话,却决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学习道德。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道德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
课题申报范本:44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44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
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等课程,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基于以上认识,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采取结合各科教学、融入校本课程、融入少先队活动、链接闲暇教育等方式,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画、书法、武术、民族乐器等活动。
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此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二)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
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中外学者对“传统文化”的解读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格物致知”实践活动周课题申报参考
课题名称:“小石头,大文化
年级:六
指导教师:张莉莉
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小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和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研究专题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应是学生遇到的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小学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获得社会经验。
在此指导下,我选择了“小石头,大文化”这一实践课题,顾名思义,这次的实践活动肯定与石头有关,人之情怀在于心,心之根本在于事,所谓‘世间本无事,事事在天际’,人之胸怀如若谷,方寸之间可天。
说的就是方寸之间的中国印。
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
最早的实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等,如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陶拍,这是一种在陶坯上抑印纹饰和标识的器具,这一文化征象或早于文字。
直到今天,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渐成喜欢书法的人一个不可或缺的物件。
一个小石头便于携带,可随时把玩自怡,而日见受宠。
看似小道的篆刻,学极深邃,既兼书法、绘画和雕刻诸技艺,且蕴含丰富的文学、哲学、历史和文字学等信息,渗透着篆刻家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一、活动背景分析
1)题目来源:
我一直都想在我们学校开展篆刻的的课程,但是顾及到刻刀的安全性,这个我很喜欢的篆刻艺术一直没有落在实践课程中,这次我想把这个作为实践活动的课堂,旨在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传承中国的篆刻文化。
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一直讲:“方寸之间,自由天地”,每次的篆刻课程,都能让我们刻出精美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个个篆字的简单排叠,而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的文化,所以,我想让孩子们在方寸之间,学到篆刻艺术的精华,石头虽小,文化博大,故名:“小石头,大文化”
2)学生情况:
我们的学生隔周两节书法课,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在外面学习书法,很多孩子都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但是作为一副完整的作品,离不开印章的衬托,所以,我想让孩子们能刻出属于自己的名章,其实除了名章之外,还有闲章,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素材。
但是考虑到孩子的手劲和安全性,我想这次主要以六年级为主,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稍微强一点。
二、对课题活动的描述
篆刻教学分为两个教学阶段:
一是传统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和篆刻材料的准备
二是篆刻基本技法实践练习。
第一个阶段 要以提高学生篆刻艺术欣赏水平为主;
第二个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的篆刻技法水平为主。
1、篆刻基础知识。
2、介绍篆刻常用的工具。
3、篆刻的类别、基本章法布局。
4、篆刻材料的准备(需要外出采购)
5、以某个字为例,演示篆刻基本步骤。
6、学生实践练习。
三、课题资源介绍
教师:
主要从篆刻的基础知识、篆刻工具的使用、篆刻的示范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讲解,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篆刻、怎么刻、刻什么。
选择之前需要给孩子说明清楚,这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课程,需要自己准备材料,那么会有一定的材料费,还望学生熟知。
实践基地: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一个经营范围极广的市场,占地四万八千五百平方米。
位于北京三环路的东南角,是全中国最大的旧货市场,周一至周五店铺商户和大棚一区二区开放,文物书画、文房四宝、瓷器及木器家具等,共有三千多个摊位,中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涉及汉、回等十几个民族都有人在此设摊经营。
市场经营的主要物品有珠宝玉石、仿古家俱、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及生活用品等。
是购买、鉴赏古玩旧货、工艺品、收藏品、装饰品的绝好去处。
市场内有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可当场为珠宝玉石出具权威证书或提供咨询。
市场被新闻媒体称为"全国最大的旧货市场"、"全国最大品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全国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
潘家园旧货市场2004年在"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颁奖大会"上,通过社会公众投票,被评为"全国十大古玩市场"。
2013年2月28日,中国驰名商标"潘家园"喜获"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荣誉称号,"潘家园"已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象征,一个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笔无形资产。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北京最便宜的旧货市场,也有人说它像一个博物馆,历史悠久,素有"鬼市"之称,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在2003年10月以前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卖瓷器和杂项工艺品;一块是它西边卖旧书的散地摊。
卖瓷器工艺品这一块分四个区,二区以古旧瓷器为主。
四、教学目标
1)本次主题活动总目标:
第一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A:了解篆刻艺术的特点,掌握篆刻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
知识领域开阔眼界具有重要作用,
B:掌握篆刻的技能技巧,能给自己刻出简单的名章和闲章
第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 综合本校学生实际,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他们对篆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2)阶段性目标
1.篆刻特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欣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古今篆刻名家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增强对篆刻艺术“印面文字书法美”“分红布白章法美”“凹凸立体雕刻美”的美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篆刻特色教学在教学步骤上,采用“先摹、后临、再创造”的摹刻、临刻、创作三结合的教学方法;
3.在刻印方法介绍时,要采用口头说教和动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在教学内容和刻印作业的内容设计上,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教育;
5.篆刻特色教学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它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中国画、书法、构图、雕刻等美术知识。
在操作上又与版画制作,藏书票制作、浮雕制作、拓片制作相近。
刻印要识篆、习篆,这又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发展历史。
所以篆刻特色教学要与美术、文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
6.继承传统和发扬光大相结合。
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摹刻、临刻中继承传统,学习古人的艺术精华,但更要使学生在创造中发扬光大,古为今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