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合集下载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有机介质中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有机介质是指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并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在有机介质中,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与在水中不同,因此需要对酶的反应条件进行调整。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具有以下优点:
1. 扩大了酶反应的适用范围,使得一些水溶性的酶可以应用于有机反应中。

2. 由于有机介质具有较小的极性,因此可避免水分子的竞争,使得酶催化反应的效率更高。

3.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物的纯度。

但是,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如:
1. 有机介质的溶解度和毒性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和评估。

2. 酶的选择和修饰需要考虑有机介质的特性和反应条件,以提高催化效率和选
择性。

综上所述,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催化技术,可以扩大酶催化反应的适用范围和提高反应效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第七章 非水介质酶反应考试PPT课件

第七章 非水介质酶反应考试PPT课件

一 水对微水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和猪 正胰 庚脂 醇肪 的催 转化 酯甘 反油 应三
丁 酸 酯
1 水的作用
必需水:
紧紧吸附在酶分子表面,维持酶催化 活性所必需的最少量水称为必需水
2 .酶活与水的关系
• 水分子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氢键、疏水键及 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维持酶的 催化活性所必需的构象。
1. 有机溶剂对酶结构的影响
(2) 有机溶剂与扩散的底物或产物相互 作用而影响酶活 (3) 有机溶剂直接与酶附近的必需水相 互作用。
2 有机溶剂对酶活的影响
• 溶剂参数lgP:即一种溶剂在辛醇/水两 相间分配系数的常用对数值,它能直接 反映溶剂的疏水性。
• lgP越大,溶剂的疏水性越强; lgP越小, 溶剂的亲水性越强
(1)热稳定性提高 (2)储存稳定性提高
结论
在低水有机溶剂体系中,酶的稳定性与含水量密 切相关:
• 一般在低于临界含水量范围内,酶很稳定; • 含水量超出临界含水量后酶稳定性随含水量的
增加而急剧下降。
二 活性
• 刚-柔并存 • 刚性:生物大分子结 构的精确性 • 柔性:生物大分子局 部区域具有一定的可 运动性。
4 正胶束体系 •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憎油 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憎水的非极性基团两 部分组成的两性分子。 在有机相酶反应中用得最多的是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 AOT(AerosolOT),其化学名为丁二酸-2-乙 基酯磺酸钠。
4 正胶束体系
• 临胶束浓度:是胶束形成时所需表面活 性剂的最低浓度,用CMC来表示。
ou Know, The More Powerபைடு நூலகம்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合成月桂酸甾醇酯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合成月桂酸甾醇酯
19 。4 5 :O 4 98 2 ( )4 — 2 收 稿 日期 :0 6 1 — 1 2 0 — 0 1
肉膏为复合氮源 ,初 始 p H为 45 摇 瓶装量为 4 L ., 0m (0 三角瓶 )接种量为 8 30 mL , %最适合海藻糖 的积 累。 结果说 明该菌株在该 条件下其海藻糖含量稳定。
3 4 8
『1 K c i Hi eY, t 1 Poe t nb t h ls o D Af m R d— 4 i Y, r h o e . rtc o y r a e a i e o f N r o a i
由表 2可得 海藻糖 平均含 量为3 110 8 . 咖 L 所 9 ,
以, 2%的蔗糖 为碳源 、. 以 0 2%的酵母膏 和 01 . %的牛
基金项 目: 湖北省 自 然科 学资金( 04 B 0 8 ; 20 A A 9 )湖北省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者 简介 : 姚晓玲(9 2 , 汉 )副教授 , 16 一)女( , 学士 , 主要从事食 品加工新技术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 : 陈茂彬( 6 -) , 1 5 , 教授 , 9 男 博士, 研究方 向: 生物工程。
量 为 8% 。 在 该 条 件 下 测 得 的 海 藻 糖 含 量 为
3 28 7 咖 L 8 .5 。
4 6 8 1 O 1 2
本实验还有很 多地方需要作进一步 的研究 ,还可
以对除碳源氮源以外 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 ,及对 除 p 装液量 、 H、 接种量以外 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海藻糖 含量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
食品与发酵工业 ,94 4 :9 5 1 9 ( )4 - 1
『 1 C o eJH, rw C r e t F e 1 F cosa e t gte 3 rw C o eL M, ap n e J , t a tr f ci r a n h

有机溶剂中酶催化活性研究进展

有机溶剂中酶催化活性研究进展

有机溶剂中酶催化活性研究进展摘要: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本文就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归纳出提高酶活性的一系列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有机溶剂中酶的应用。

关键词:有机溶剂;酶催化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生物催化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有机溶剂是酶的变性剂、失活剂”,而1984年,Klibanov[1]提出:“只要条件合适,酶在非生物体系的有机溶剂中同样具有催化功能”的理论使酶学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并由此开创了非水相生物催化(非水酶学)的新时代。

1 有机溶剂中酶催化反应的优势研究表明,有机溶剂中的酶和水溶液中的酶一样具有高度的底物选择性。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2, 3]: (1)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非水系统内溶解度很高;(2)根据热力学原理,一些在水中不可能进行的反应,有可能在非水系统内进行;(3)有机溶剂可促使热力学平衡向合成方向(如酯合成、肽合成等)移动,如脂肪酶在水中催化脂肪水解,而在有机溶剂中则催化酯合成;(4)在有机溶剂中,所有有水参与的副反应(如酸酐水解)将受到抑制;(5)在有机溶剂中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可通过提高温度加速催化反应进行;(6)从非水系统内回收反应产物比水中容易;(7)在非水系统内酶很容易回收和反复使用,不需要进行固定化;(8)在有机溶剂中不易发生微生物污染;(9)更为重要的是,低水环境可用于稳定具有未知催化性质的构象异构体,以及在水中寿命极短的酶反应中间体。

目前,有机溶剂中酶催化的上述优势使得非水酶学研究成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工程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

迄今发现能在有机溶剂中发挥催化功能的酶有十几种,主要集中于脂肪酶研究,催化的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酯合成和酯交换、脱氧、酞胺化、甲基化、羟化、磷酸化、脱氨、异构化、环氧化、开环聚合、侧链切除、缩合及卤代等。

2 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一直以来有机相酶催化的研究非常活跃,但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离工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最大的原因就是酶在有机溶剂中活性较低。

酶工程-07-酶非水相催化2

酶工程-07-酶非水相催化2

(2)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设备没有腐蚀性。
(3)超临界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最好在室温附近或 在酶催化的最适温度附近。 (4)超临界压力不能太高,可节约压缩动力费用。
(5)容易获得,价格要便宜。
4
第七章 酶非水相催化
第一节 酶非水相催化的主要内容和特 点
二 、
根据所用非水介质的不同,分为四种:


水 相 催 化 的 主 要 内 容
中( 的四 酶) 催离 化子
液 介 质
概念:是指酶在离子液介质中进行 的催化作用。
5
第七章 酶非水相催化
第一节 酶非水相催化的主要内容和特 点

1、酶的热稳定性提高。

2、酶的催化活性有所降低。


3、水解酶可以在非水介质中催化水解反应的逆反应。


4、非极性底物或者产物的溶解度增加。
酶催
催化 化反 反应 应都 的要 体在 系一 主定 要的 有反

水 有机介质反应体系
介 质 反
(研究最多,应用 最广泛)

体 超临界流体介质反
系 应体系
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组 成的均一体系
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组成 的两相或多相体系
(正)胶束体系

应 体
离子液介质反应体系
反胶束体系
7
第七章 酶非水相催化
第二节 有机介质中水和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一)微水介质体系
KLD L
D
Km Kcat
立体选择系数 L-型异构体 D-型异构体 米氏常数 酶的转换数
酶在有机介质与在水溶液中催化比较,

由于介质的特性发生改变,使酶的对映体选

第七章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第七章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这种酶催化反应主要用于酰胺、糖苷、糖酯的合成。
9
3.干介质体系中的酶促合成
在干反应技术中反应物沉积在无机氧化物上,如氧 化铝、硅胶、高岭土、硅藻土等均可用来作为反应 物的载体,然后通过加热方法使反应进行。
干反应技术可以用于糖苷酶催化的糖苷合成反应, 使用-葡萄糖苷酶与各种无机载体混合方法,在加 热到80C条件下催化葡萄糖与1,4-丁二醇的糖苷化 反应,反应2小时,得到58%产率的4-羟基丁基葡萄 糖苷。
10
二.有机相酶反应的优点
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 7.可扩大反应pH值的适应性。
2.可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8. 酶易于实现固定化。
3.能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 9.酶和产物易于回收。
反应
10.可避免微生物污染。
4.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
5.可控制底物专一性
6.可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2
第一节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概述
一、酶催化反应的介质 二.有机相酶反应的优点 三.有机相酶反应必备条件 四.有机相酶反应的研究进展
3
一、酶催化反应的介质
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
但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来说,水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溶剂。因为 许多有机化合物(底物)在水介质中难溶或不溶。
由于水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如水解、消旋化、聚合和分解等副反 应的发生。
4.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离子液中进行的催化作用。挥发性低、稳定性好。酶
在离子液中的催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立 体选择性、键选择性等显著特点。 离子液(ionic liquids)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 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
6
补充内容
(二)无溶剂体系中酶催化反应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医学ppt
2
(二)有机相酶反应具备条件 1.保证必需水含量。 2.选择合适的酶及酶形式。 3.选择合适的溶剂及反应体系。 4.选择最佳pH值。
(三)有机相酶反应的研究进展 1. 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反应 2. 仿水溶剂和印迹技术
医学ppt
3
二、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的条件 1.必需水 2.酶的选择 3.溶剂及反应体系的选择 4.pH选择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催化反应 肽合成 酰基化 氧化 聚合 氧化 酯化 肽合成 酯合成 转酯 聚合 酰基化
应用 合成多肽 糖类酰基化 甾体转化 酚类、胺类化合物的聚合 胆固醇测定 有机硅醇的酯化 青霉素G前体肽合成 醇与有机酸合成酯类 各类酯类生产 二酯的选择性聚合 甘醇的酰基化
医学ppt
医学ppt
9
• 有机溶剂影响酶催化的方式 (1)有机溶剂能通过直接与酶相互作用引起抑制或失活
A 增大酶反应的活化能来降低酶反应速度。
B 降低中心内部极性并加强底物与酶之间形成的氢键,使酶活性下降。
C 酶三级结构变化,间接改变酶活性中心结构影响失活。
(2)有机溶剂与扩散的底物或产物相互作用而影响酶活 (3)有机溶剂直接与酶附近的必需水相互作用
2)W值最佳时,微团内径总是相当于被包裹的酶分子直径。 3、专一性 • 某些有机介质可能使某些酶的专一性发生变化,这是酶活性中心构象刚
性增强的结果。 • 有些在水中不能实现的反应途径,在有机介质中却成为主导反应。
医学ppt
15
酶活性丧失的可能原因
医学ppt
16
4、反应平衡方向

合成产物
枯草杆菌蛋白酶 核糖核酸酶
2、酶形式的选择
(1)酶粉 例如:有人研究a-胰凝乳蛋白酶在酒精中转酯反应,发现催化 活性随反应体系中酶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酶化学反应

酶化学反应

酶化学反应
酶化学反应包括酶催化反应和非酶催化反应两种类型,它们分别是有机酶和无机酶的催化反应。

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无机分子等组成的复杂生物大分子,其主要功能是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使生物体得以维持生命。

酶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高选择性、高专一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其原理在于使化学反应过程受到生物作用力的调控,从而达到在生物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效果。

例如,酶能够促进含氮化合物的氢化反应,促进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羧酸的裂解等等。

由于酶具有所谓“锁定和钥匙”的分子识别机制,因此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而且,由于酶生物大分子结构复杂且稳定,不受小分子化合物的干扰或影响,故其在生物大分子合成、代谢和降解过程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酶催化反应受多个因素影响,如温度、pH等,这些因素能够影响酶的构象和活性,从而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

一般而言,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pH都会减缓酶反应速率,而较高的温度和pH会促进酶反应速率,但是过高的温度和pH则会破坏酶的大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非酶催化反应
非酶催化反应则没有酶那样的“锁定和钥匙”机制,其催化反应
的原理则是来自于一些无机物、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
因为可供氧化还原反应或配位效应而被认为是催化反应的非酶催化剂。

例如,硫酸或铬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可用于氧化某些有机物质,
从而实现反应催化。

而铜离子可以通过配位效应来加速某些化学反应
等等。

这些都是非酶催化反应的例子。

总的来说,酶化学反应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生物体健康都具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医学、工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酶在有机介质中反应的优点
可进行水不溶或水溶性差化合物的催化转化 改变了催化反应的平衡点 对底物的专一性提高 热稳定性提高 回收和重复利用变得容易
有效减少或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的产生 避免了杂水溶液中进行长期反应时微生物引起的污染
酶促反应的有机介质体系
(1)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水形成的单相体系 (2) 水-非极性有机溶剂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体
酶 猪胰脂肪酶
酵母脂肪酶
胰凝乳蛋白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 溶菌酶
核糖核酸酶
F1-ATP酶 醇脱氢酶 Hind III 脂蛋白脂肪酶 -葡萄糖苷酶 酪氨酸酶
酸性磷酸酯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条件 三丁酸甘油酯, 水, pH7.0 三丁酸甘油酯/庚醇 水, pH7.0 正辛烷,100℃ 水,pH8.0, 55℃ 正辛烷, 110℃ 环己烷110℃ 水
• 酶的状态可以是结晶、冻干、沉淀,或者吸附在 固体载体表面上。
非极性有机溶剂-PEG 修饰酶单项体系
• 聚乙二醇(PEG)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特性,用 PEG修饰的赖氨酸残基,增加酶分子表面的疏水 性,可使酶在有机介质中溶解性增加,使酶反应 体系处于一种均相状态,同时为酶分子表面创造 了一个亲水的微环境。
• 当水和有机溶剂同时存在于反应体系时,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两性的表面活性剂会 形成球状或椭球状的胶束,其大小与蛋白 质分子在同一数量级上。
• 当体系中水浓度高于有机溶剂时,形成胶束的表 面活性剂的极性端朝向胶束的外侧,而非极性端 则朝向胶束的中心,有机溶剂就被包在胶束的内 部,此时的胶束就称为正相胶束或简称为胶束;
水-非极性有机溶剂形成的 两相或多相体系
• 由水和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 或多相反应体系。
• 游离酶、亲水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水相, 而疏水性底物或产物则溶解于有机溶剂相 中。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基本原理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基本原理
溶剂对与酶分子结合的水影响溶剂可以夺走吸附在酶分子表面上的必需水分造成酶活性下降水的能力越强水化修饰可以使酶分子与水结合的能力加强控制有机反应体系中的水活度可以有效地保证酶分子上吸附的水分一定下酶在不同溶剂中表现出来的活性也经常相差甚远这说明溶剂本身对酶催化确实存在着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第 17 卷 第 5 期 2005 年 9 月
化学进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VoI . 17 No . 5 Sep . ,2005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基本原理
杨 缜!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深圳 51806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本文就有机介质中 酶催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讨论,包括酶的结构和催化机理,以及溶剂和水对酶的结构和催化功能的影响。同 时,本文归纳出提高酶活性的一系列方法,其中不少方法简便易行,能使酶活性提高 102 —105 倍。
关键词 非水酶学 酶活性 有机介质 催化机理 中图分类号:@55;T@42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05)05-0924-07
Fundamentals of Biocatalysis in Organic Solvents
Yang Zhen! (CoIIege of Life Science,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
有两种方法可以使在有机介质里进行的反应体 系获得 恒 定 的 水 活 度:预 平 衡 法 和 无 机 盐 水 合 物 法[25]。其中第二种方法更简便,并能在反应过程中
· 926 ·
化学进展
第 17 卷

有机相中的酶反应

有机相中的酶反应

3、油包水系反向胶团体系
• 油包水系反向胶团体系能够使酶维持在一 个类似于细胞的环境之中,有利于酶活性 的表达。
• 油包水系反向胶团体系属于乳剂体系。
(1)基本原理 (2)乳基的二种类型
(1)基本原理
• 油相与水相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可形成半固体状 的乳基。
常用的油相有----硬脂酸、蜂蜡、液体石蜡高级脂 肪醇。
• 所用的有机溶剂是:苯、正已烷、环已烷。
• 有机相中酶反应的要求:要根据酶的性质、底物 和产物的溶解度、反应器的类型,来选择有机溶 液剂的体系和种类。
性扩大。 7、有机溶剂中无微生物污染。
有机相酶反应具备条件
1. 保证必需水含量 2. 选择合适的酶及酶形式 3. 选择合适的溶剂及反应 体系 4. 选择最佳pH值
必需水的概念:紧紧吸附在酶分子表面,维持酶催化活性所必需的最少量水
(二)酶反应有机相的构建
1、水-可溶性有机溶剂均一体系 2、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两相体系 3、油包水系反向胶团体系 4、有机溶剂单向体系
有机相中的酶反应
• 通常情况下பைடு நூலகம்作为蛋白质的酶反应只能在水溶 液中进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学者开始试 验在非水介质中进行酶催化反应,即进行有机 溶液相中的酶反应。
• 有机相中的酶反应----酶在具有有机溶剂存在 的介质中所进行的催化反应,称为有机相中的 酶反应。
(一)有机相中的酶反应的优点
1、可用来进行疏水性底物的酶促反应。 2、有利于酶种反应平衡向反应产物方向移动。 3、可抑制水溶性物质带来的副反应,如产物的水解。 4、由于酶不溶于有机溶液剂中,有利于酶的回收。 5、容易从有机溶液剂中分离出纯化产物。 6、在有机溶剂中,酶的热稳定性提高。PH的适应

有机相反应

有机相反应

2017/4/11
28

2017/4/11
29
2. 影响酶必需水含量的因素 必需水与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密切 的关系 例:溶菌酶在含水量38%以上,即每个 酶分子周围有300 个以上水分子,整个 酶被一层单分子水层所包围,酶活性才 能发挥。 ※在辛烷中凝乳蛋白酶催化仅需吸附50 个水分子,而脂肪酶仅需几个水分子就 可显示出活性
2017/4/11 30
※ 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
最适水含量随着溶剂极性的增 加而增加。而最佳水活度与溶 液极性大小无关,主要与酶的 种类有关。 ※ 衡量水与酶催化活性的关系 一般用水活度,不用含水量。
2017/4/11 31
3.表征必需水作用的参数--水活度 • 水活度是指体系中水的逸度和纯水 逸度之比,通常可以用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反应体系中的水蒸汽压与 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之比。
5
非水相酶催化的研究迅速成为酶工程学 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大大拓展了酶的可 能用途。 尤其是能合成化学方法难以合成的手性化 合物(如光学活性药物、农药液晶 )等, 被广泛应用于酯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和合成、化工合成中间体的选择性基团保 护、高聚物的合成、肽合成等方面,应用 前景非常广阔。
2017/4/11 6
2017/4/11 39
有机溶剂对酶结构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两个方面: (1)有机溶剂对酶分子表面结构的 影响:夺取或影响酶分子表面的结 合水。 • 枯草杆菌蛋白酶晶体悬浮于乙腈, 12个乙腈分子夺取了原来水分子的 结合位点,与酶分子表面结合。
2017/4/11 40
(2)有机溶剂对酶活性中心结合 位点的影响:当酶悬浮于有机溶 剂中,有一部分溶剂能渗入到酶 分子的活性中心,一方面与底物 竞争活性中心的结合位点,另一 方面可能降低了活性中心的极性, 降低底物结合能力,从而影响酶 的催化活性 。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哑铃式双微团
那么,有机溶剂最终是如何影响酶反应的? 那么,有机溶剂最终是如何影响酶反应的? 一般解释有如下几种: 一般解释有如下几种: 1)通过底物、产物在水相和有机溶剂中分配,必 然影响到底物、产物在酶必需水在水层中的 浓度,这样,自然影响到酶的反应速度。 2) 必需水对特定的酶是一定的。如果有机溶剂与 酶的必需水作用,夺取酶的必需水,一定影响 酶的活性。 如果是极性强的有机溶剂,夺取酶的必需水 就多,酶就可能最终失活。 如果是一般的有机溶剂,夺取酶的必需水不明 显,就最适合酶在这类有机溶剂中反应。
例子:在水溶液中,底物肉桂醇浓度在 0.1mmol/L以上可强烈抑制马肝醇脱氢酶活性。 现在它在乙酸丁酯中使用亲水载体固定化酶, 底物浓度高达50mmol/L也不会发生抑制作用。 还有个例子:研究几种不同载体的固定化脂肪酶时 发现,疏水性琼脂珠载体的固定化效果最好。 固定化后脂肪酶在有机介质中的活性比对应 酶粉高46.5%。 由于载体上疏水基团的存在,使疏水性底物 在疏水作用下分配到载体周围的浓度高于反应介质 中的浓度。使酶反应速度提高。
化学修饰方法很多,聚乙二醇(PEG)修饰较常 见。 如PEG修饰过氧化氢酶,然后在有机介质中 活性显著提高。 还研制了磁性脂肪酶(磁性颗粒外包PEG修 饰的脂肪酶),它在有机介质中较稳定,活力也较 高,且可在磁场中回收。 还有用谷氨酸、十二醇、葡萄糖酸内酯合成 了糖脂后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所得的这 种SOD糖脂复合物变成脂溶性的酶,而不是水不溶 性的。SOD糖脂复合物在有机介质中活性高大大高 于在水中的活性,并且它对温度、pH、蛋白酶水 解等的稳定性均高于天然SOD,
酶是否适于在有机介质中反应,除与酶性质有 关外,还取决于酶-底物、产物-溶剂间的关系问题。 这完全需要用实验来决定。 10.2.4 酶形式的差别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溶解特性、稳定性、活性等, 对酶的选择很重要。 1)酶粉 酶粉 将酶做成冻干粉,然后在有机介质中充分搅拌, 超声波处理,使得颗粒变小,悬浮于介质中。 2)控制酶量的问题 控制酶量的问题 需要适量。如α-凝乳蛋白酶在乙醇中的转脂反应, 随着加酶量的下降,活性反而上升,速度快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O O C R O CI PSL 水解 O (R)-型 ee%>95% O O C R CI + O (S)-型 OH CI
②环氧丙醇的酶法拆分
• PPL(猪胰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与两相体 系中可对2,3-环氧丙醇的丁酸酯进行了 酶促拆分。
O O C R PPL
水解
O O H OH + O H O C R
区域选择性
• 区域选择性,即酶能够选择性地优先催化 底物分子中某一区域的基团进行反应 • 酶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催化时,区域选择性 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
化学键选择性
• 化学键选择性是指当同一个底物分子中有2 个以上的化学键都可以与进行反应时,酶 对其中的一个别化学键可以优先进行催化 反应 • 在有机介质中进行酶催化反应时,化学键 选择性可能变化
• 当体系中水浓度高于有机溶剂时,形成胶束的表 面活性剂的极性端朝向胶束的外侧,而非极性端 则朝向胶束的中心,有机溶剂就被包在胶束的内 部,此时的胶束就称为正相胶束或简称为胶束; • 当体系中水浓度低于有机溶剂时,形成胶束的表 面活性剂的极性端朝向胶束的中,而非极性端则 朝向胶束的外侧,水就被包在胶束的内部,此时 的胶束就称为反相胶束或简称为反胶束。
• 由水和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 或多相反应体系。 • 游离酶、亲水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水相, 而疏水性底物或产物则溶解于有机溶剂相 中。 • 一般这种体系仅适用于底物和产物或其中 的一种是疏水化合物的酶催化反应。其中 ,最常用的是两相体系。
胶束与反胶束体系
• 当水和有机溶剂同时存在于反应体系时,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两性的表面活性剂会 形成球状或椭球状的胶束,其大小与蛋白 质分子在同一数量级上。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
酶在有机介质中反应的优点

生化分子生物学中的化学酶反应

生化分子生物学中的化学酶反应

生化分子生物学中的化学酶反应在生化分子生物学这个领域中,化学酶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化学酶反应是指一个化学反应在受到催化剂(酶)的作用下发生的过程。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能够加速生物分子的化学反应,从而使得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酶在化学酶反应中的作用在化学酶反应中,酶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酶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它能够使得反应的速率大大加快,从而使得生物代谢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酶能够降低反应的激活能,使得反应的速率大大增加。

酶结构复杂,它由许多氨基酸组成,能够构成复杂的三维结构。

酶的催化作用是靠这种三维结构来实现的。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酶催化反应的机制非常复杂。

一般来说,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酶和底物结合,形成一个酶底物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结构非常特殊,能够促使反应发生。

第二个步骤是酶和底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发生。

这个反应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中间体的转化才能最终得到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酶最终会释放产物,等待下一轮反应的开始。

酶的催化机理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反应机制。

例如,酶催化反应中会涉及到一些“大分子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将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从而实现分子的供能。

另外,酶还能够识别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的各种分子,从而选择特定的底物与之结合,然后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

生化分子生物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生化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不仅被应用在基础研究领域,还广泛地应用在应用研究领域中,如医药、化学、材料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中,生化分子生物学被广泛地应用在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

生化分子生物学能够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帮助医学家了解人体生命的基本机理,还可以为医学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例如,在新药研发方面,生化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加速药物研发进程,从而使得新型药物更快地诞生。

同时,在化学和材料领域中,生化分子生物学也被广泛地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酶易于实现固定化。
3.能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 9.酶和产物易于回收。 应 4.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 5.可控制底物专一性 6.可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10.可避免微生物污染。
10
三. 有机相酶反应具备条件
1. 2. 3. 4. 保证必需水含量。 选择合适的酶及酶形式。 选择合适的溶剂及反应体系。 选择最佳pH值。


加入适量的水,能使酶活 性中心的极性和柔性提高, 从而使酶活急剧升高。 再增加含水量时,非但不 会增加酶的催化活力,反 而会引起酶活力的降低。
36
原因

酶分子结构的柔性过大,酶的构象将向疏水环境下热 力学稳定的状态变化,引起酶分子结构的改变而使酶 失去活性。

水分子在活性位点之间形成水束,通过介电屏蔽的作 用,掩盖了活性部位的极性。
第七章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Enzymatic catalysis in Non-aqueous system
1
Contents of chapter 6
Go Go
第一节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概述 第二节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的条件 第三节 有机介质对酶性质的影响 第四节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的应用
Go
26
溶解在溶剂中的水
结合在酶分 子上的水
水活度
结合在其他 组分上的水
气相中的水蒸气
27
采用水活度作为结合水量的衡量有多个优点
1 水活度的大小能直接反映出酶分子结合水的多少
2 反微量水的低水有机溶剂体系是一个涉及含酶和 载体的固相、含底物溶剂的液相和体系空间的气 相等三相系统,可用各相的水活度相等的原则方 便的表示或处理体系的平衡状态 3 可以在反应到达平衡时通过测定体系的气体湿度 比较方便的测定出水活度。

31
32



Ⅰ为对水敏感型,当体系中不加水及水活度极低时, 酶的催化活力接近于零,随着水活度的增加,酶的催 化活性急剧上升,至最大值后,随着水的加入,酶的 催化活性又逐渐下降。 Ⅱ为范围敏感型,即在很低的水活度时,酶就具有一 定的催化能力,而在最佳水活度附近,随着水活度的 变化,酶的催化活性随之发生急剧变化。 Ⅲ为水不敏感型,催化反应具有最佳水活度,但水活 度对酶的催化活性影响不显著,酶的催化活性不会随 水活度的改变而发生突跃式的变化。
22.11
4.88
临界密度 (g/cm3)
0.220
0.228
0.232
0.227
0.23 6
0.460
0.525
0.326
0.203
14
B. 超临界CO2
指纯净的CO2被加热或压缩到高于其临界点(临界温度
31.1℃,临界压力7.28Mpa)时的状态。该流体具有无毒、
无臭、不燃等优点。对多数酶都能适用,且产物易于分离。
5
3.超临界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超临界流体中进行的催化反应。超临界流体是指温 度和压力超过某物质超临界点的流体。
4.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离子液中进行的催化作用。挥发性低、稳定性好。 酶在离子液中的催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 立体选择性、键选择性等显著特点。
离子液(ionic liquids)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 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
21

例:
当枯草杆菌蛋白酶从含有竞争性抑制剂(N-Ac-Tyr-NH2) 的水溶液中冻干出来后,再将抑制剂除去,该酶在辛烷中催
化酯化反应的速度比不含抑制剂的水溶液中冻干出来的酶高
100倍,但这样处理的酶在水溶液中其活性与未处理的酶相 同。
22
第二节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的条件


酶分子只有在空间构象完整的状态下,才具有 催化功能。在无水的条件下,酶的空间构象被 破坏,酶将变性失活。故此,酶分子需要一层 水化层,以维持其完整的空间构象-必需水 (essential water)。 有机介质中水的含量对酶催化反应速度有显著 影响。存在最适水含量。

34
5.水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活力要比在水溶液中低 在非水介质中酶的水化作用不完全,水化程 度低的酶有较高的结构刚性,酶分子内部流动 性降低导致稳定性增加,但是结构上柔韧性的 降低导致活性降低。
35
水含量对酶催化速度的影响

当有机溶剂中酶含水量低 于最适水含量时,酶分子 的构象过于“刚性”而失 去催化活性
6
(二) 酶促反应有机介质体系
(1)非极性有机溶剂酶悬浮体系(微水介质体系) 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取代所有的大量水,使固体酶悬浮在有机 相中。但仍然含有必需的结合水以保持酶的催化活性(含水量一般 小于2%)。 酶的状态可以是结晶态、冻干状态、沉淀状态,或者吸附在 固体载体表面上。 (2)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水单相体系 有机溶剂与水形成均匀的单相溶液体系。酶、底物和产物都 能溶解在这种体系中。
25

2.表征必需水作用的参数---热力学水活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体系中的水蒸汽压与
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之比。该参数直接反应酶分子上 水分的多少,与体系中水含量及所用溶剂无关。

含义:水在体系中的固相(酶,载体),液相(含底物
的溶剂)和气相(液面上部的空间)之间进行分配,达到
平衡时各相水活度相等。
(5)反胶束体系 反胶束是指在大量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含有少量的水 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油包水的微小液滴。
不管采用何种有机介质反应体系,酶催化反应的介质中都含有机溶剂 和一定量的水。它们都对催化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8
9
二.有机相酶反应的优点
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
2.可提高酶的稳定性
7.可扩大反应pH值的适应性。
a 不同酶需水量不同
b. 同一种酶在不同有机溶剂中需水量不同
溶剂疏水性越强,需水量越少(水在溶剂和酶
之间分配)
30

不同种类的酶因为其分子结构的不同,维持酶 具有活性的构象所必需的水量也不同,即使同 一种类的酶,由于酶的来源不同,所需的水量 也显著不同。 例,在脂肪酶催化转酯反映中,根据脂肪酶对 水的敏感程度可以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
(2)化学修饰酶:
例如:SOD酶经糖脂修饰后变成脂溶性,它对温度、pH、 蛋白酶水解的稳定性均高于天然SOD。
38

(3) 固定化酶: 把酶吸附在不溶性载体上(如硅胶、硅藻土、 玻璃珠等)制成固定化酶,其对抗有机介质变性的能 力、反应速度、热稳定性等都可提高。
33

水的介电性高,有机溶剂中少量的“必需水”能够有 效的屏蔽有机溶剂与酶蛋白表面某点之间的静电相互 作用,使酶分子构象与结晶状态一致,即与水溶液中 酶分子结构类似。 如果溶剂的极性非常强,水的介电能力不足以屏蔽溶 剂与蛋白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或者溶剂的亲水 性大于酶蛋白表面的亲水性,水脱离酶蛋白而进入有 机溶剂时,酶蛋白分子的结构才会受到溶剂的影响。
13
(2)超临界流体的有关性质
A.超临界流体的P-V-T性质
流体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氨 CO2 二氧化硫 水
临界温度 (℃)
32.3
96.9
150.0
296.7
9.9
132.4
31.1
157.6
374.3
临界压力 (Mpa)
4.26
3.8
3.38
5.12
11.2 8
7.38
7.28
由于水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如水解、消旋化、聚合和分解等副反 应的发生。
是否存在非水介质能保证酶催化??
1984年,克利巴诺夫(Klibanov)等人在有机介质中进行了酶催化反应 的研究,他们成功地在利用酶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获得酯类、肽类、 手性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明确指出酶可以在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 中进行催化反应。 4
17
18
2. 仿水溶剂和印迹技术
(1) 仿水水与酶分子间的氢键
维持活性构象,因此可用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 丙三醇等极性添加剂部分或全部替代系统中的水,以调节 酶分子的柔性,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极性添加剂对体系的影响
a. 对反应体系内水的分配影响 b. 与蛋白质的直接作用 c. 对产物分配的影响
C.提高溶剂选择性的基本原则:
第一:操作温度和压力在超临界流体的临界点接近; 第二:超临界流体的化学选择和待分离溶质的化学性质 接近。
15
D. SC 流体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有很大关系,而密度 又受到体系温度或压力的明显影响,所以压力或温度的变 化,就会直接改变其溶解能力。
E.超临界流体的选定
28
3 .干燥酶的水合过程
溶菌酶:
(1) 与酶分子表面带电基团结合达到0-0.07g/g
(水/酶) (2) 与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0.07-0.25g/g) (3) 凝聚到酶分子表面相互作用较弱的部位 (0.25~0.38g/g) (4) 酶分子表面完全水化,被一层水分子覆盖。
29
4.影响酶需水量的因素
(一)酶非水相催化的分类
1.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
指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适用于底物、产物两者或其中之一为疏水性物质的酶催 化作用。酶在有机介质中由于能够基本保持其完整的结 构和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所以能够发挥其催化功能。
2.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适用于底物是气体或 者能够转化为气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 由于气体介质的 密度低,扩散容易,因此酶在气相中的催化作用与在水溶液 中的催化作用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11
四. 有机相酶反应的研究进展
1. 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反应 2. 仿水溶剂和印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