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作用
酶工程思考题(附答案)
酶工程思考题汇总第一章P251.何谓酶工程?试述其主要内容和任务.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2.酶有哪些显著的催化特性?专一性强(绝对专一性——钥匙学说、相对专一性——诱导契合学说)、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3.简述影响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诸多因素第二章P635.酶的生物合成有哪几种模式?生长偶联型(同步合成型、中期合成型)、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非生长偶联型(滞后合成型)7.提高酶产量的措施主要有哪些?a.添加诱导物(酶的作用底物、酶的催化反应物、作用底物的类似物)b.控制阻遏物的浓度c.添加表面活性剂d.添加产酶促进剂11.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有何特点?1.提高产酶率2.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3.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4.发酵稳定性好5.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6.产品容易分离纯化7.适用于胞外酶等细胞产物的生产第三章P843.植物细胞培养产酶有何特点?1.提高产率2.缩短周期3.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4.提高产品质量5.其他4.简述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过程。
外植体细胞的获取细胞培养分离纯化产物6.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哪些工艺条件?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2.培养基的配制3.温度的控制4.ph的控制5.渗透压的控制6.溶解氧的控制第四章P1351.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物理破碎法:通过物理因素的作用(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化学破碎法:通过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添加有机溶剂,添加表面活性剂)酶促破碎法: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自溶法,外加酶制剂法)2.试述酶提取的主要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有机介质中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有机介质是指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并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在有机介质中,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与在水中不同,因此需要对酶的反应条件进行调整。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具有以下优点:
1. 扩大了酶反应的适用范围,使得一些水溶性的酶可以应用于有机反应中。
2. 由于有机介质具有较小的极性,因此可避免水分子的竞争,使得酶催化反应的效率更高。
3.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物的纯度。
但是,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如:
1. 有机介质的溶解度和毒性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和评估。
2. 酶的选择和修饰需要考虑有机介质的特性和反应条件,以提高催化效率和选
择性。
综上所述,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催化技术,可以扩大酶催化反应的适用范围和提高反应效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第一课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它。
另外,这部分内容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1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生物净化原理和方法等,都是以“酶与代谢”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所以,只有真正理解了酶的作用和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章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酶促反应,也才能为选修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问题诊断在教材中,“酶的本质”的科学探究历程中,大段的文字有时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将这一部分内容编排成一则短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酶的作用”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探究实验来论证的,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的设置往往顾此失彼。
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恰当的“诱”(如:事先制作好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的表格,清晰明了,就不容易出错了。
),学生积极地“思”,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实验技能,通过合作、交流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 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建构教学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经历与科学家研究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情感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4.2能力目标学会实验探究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设置实验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以及对照设置方法等。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5 教学重点与难点5.1教学重点1.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作用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2.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反应
概念:
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
反应的过程。
是目前非水相酶催化溶剂反应体系
1、微水介质(含微量水) 2、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 3、水与有机溶剂的双液相体系
4、(正)胶束体系
5、反胶束体系
二、水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1、水与酶的柔性有关
2、结合水又称必需水,对酶的催化活性至关重 要。 3、水活度反映酶活性与水含量的关系,每种酶 的最大催化活力都在相同的最佳水活度下。
三、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活性
1、底物选择性 2、对映体选择性 3、区域选择性 4、热稳定性好 5、分子印记 6、pH印记
四、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
1、合成反应(水解反应的逆反应) 2、转移反应(酯与有机酸) 3、醇解反应 4、氨解反应 5、异构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 7、裂合反应
五、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应用
1、手性药物的拆分 2、手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 3、酚树脂的合成 4、导电有机聚合物的合成 5、发光有机聚合物的合成 6、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7、生物柴油的生产
第五章 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作用
正由于以上原因,正确选择有机溶剂显得 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 1 )溶剂与反应的相容性。例如,酶催化糖 修饰反应,必须在亲水性的有机溶剂(加二 甲基甲酰胺等)中进行。若使用疏水性有机 溶剂,底物不溶解,酶促反应不能发生。 (2)溶剂对主要的反应应该是惰性的。 ( 3 )溶剂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毒性、 废物的处理和成本等。 但是普遍认为最佳溶剂因底物而异。 即一种溶剂在辛醇/水两相间分配系数 的常用对数值 (lgP)。 P大,酶活性大,所需 要的水量少。
7
必需水:是维系酶构象稳定和酶催化活性所必需 的那部分最少量的水分子, 有时也叫结合水,或者束缚水。 只要那部分必需水不丢失, 其他的大部分水可 以由有机溶剂代替.
所以,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在微观上看是 水的酶反应,但是在宏观上看是有机介质中的酶反 应。如有的酶反应即使水只占0.015%, 酶仍然有 活性,可以进行酶反应, 而且反应速度非常快。
22
五、 溶剂的选择
1.水溶性有机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甘油、正丁醇等 2.水不溶性有机溶剂 石油醚、三氯乙烷、乙酸乙酯、苯、己烷等 在这些酶反应溶剂的选择中,介质的组成一般 可有四种:
1)单相共溶剂系统(水与能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 2)双相溶剂系统(水与跟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 3)低水有机系统 4)反向微团系统
36
二、 活性
a)单相共溶剂系统中 对酶的影响作用主要是如下: 1) 有机溶剂直接作用于酶,破坏维持酶活性构象 的氢键、疏水键、水化层,酶变性失活。 一般有随着有机溶剂浓度上升,活性下降的一般规 律。 2)但有些酶,有机溶剂的浓度上升,酶活性反而上 升,到一定浓度, 酶活性达最高,如再提高浓度, 酶活性反而下降。 如胰蛋白酶在1,4-丁二醇中最适浓度80%猪心线 粒体ATPase,在乙醇中最适浓度10% EcoRI内切 酶在甘油中最适浓度为20% 37
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酶催化是生物体内许多反应的基本过程。
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溶剂组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合物的合成和制备,更加深入地探究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
下面将对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大多数酶催化反应都是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并且这些反应的速率和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溶剂组成,这直接影响了酶与底物之间的互作用和反应速率。
溶剂不仅可以影响酶的构象和稳定性,还可以调节底物与酶分子之间的亲和性,从而影响反应的速率与效率。
实验证明,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常见的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1.水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之一,也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溶剂。
酶催化的反应中,水的作用是增加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相比其他溶剂,在水中进行的反应通常是高效、高选择性的。
2.有机溶剂除了水之外,有机溶剂是广泛应用于溶剂组成研究的一类溶剂。
相较于水,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较高的极性和较小的分子体积,这意味着它们具有更小的功率。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酶蛋白质及其活性的影响;2)对底物分子的亲和性和反应效率的影响;3)对产物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
3. 离子液体离子液体是最近才被人们广泛研究的一种有机溶剂,这种溶剂的主要特点是可调节的分子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
离子液体不但可以稳定蛋白质构象,还可以通过改变离子液体成分调节酶催化反应的速率、选择性和产率。
三、总结与展望虽然已经证明了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但是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多待探索的问题。
例如,如何通过溶剂组合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如何在非生物体系中应用溶剂组成调节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效率?这些问题都需要更系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来深入探索。
相信未来,随着化学、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探究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过程中,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现象和规律。
有机溶剂中酶多功能性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在 正己烷 中 D一氨基酰化 酶催化 1 , 2, 4一三唑 与醋 酸
乙烯 酯的加成反应产率最高 , 达9 3 % 。
2 有机溶剂 中氧化还原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K a z nd a j i a n 等【 驯研究 了蘑菇多 酚氧化酶 ( m u s h .
N\ \ / 入
cN
G N H OH
图1 . 2 脂肪酶催化 Mi c h a e l 加成
F i g 1 . 2 Mi c h a e l a d d i t i o n r e a c t i o n c a t ly a z e d b y l i p a s e
1 有机溶剂中水解 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性, 也就是使用不同的反应介质来提高酶的活性, 应用
比较广泛 的反应介质包括 : 有机溶剂 L o J 、 离 子液体 和
L i 等 首次报道 了脂肪 酶催化 不对称 A l d o l 反应 ( 图1 . 1 ) 。他们选用 了 7种 不同的脂 肪酶催化 醛与丙 酮的 A l d o l缩 合 反 应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P P L( P o r c i n e
超临界流体 J 。
过去几 十年来 , 非水 介质 中的酶催 化研 究得 到 了 长足的 发展 。虽然酶催化需要 一定量 的水 以保 持其 活 性, 但是在水相 中 , 很多 反应底 物 不能够 溶解 , 酶的稳
P a n c r e a s L i p a s e ) 的催 化效 果 最 好 , 产率 可 以达 到 9 6 .
O
反应介质 、 水含量 、 温度 、 反应 物摩尔 比等条件 的研究 。 发现 该 反 应 在 脂 肪 酶 T L I M ( i m m o b i l i z e d H p a s e f r o m 达9 o %, 对映体选 择性 最高达 8 3 %。
有机溶剂中酶催化活性研究进展
有机溶剂中酶催化活性研究进展摘要: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本文就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归纳出提高酶活性的一系列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有机溶剂中酶的应用。
关键词:有机溶剂;酶催化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生物催化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有机溶剂是酶的变性剂、失活剂”,而1984年,Klibanov[1]提出:“只要条件合适,酶在非生物体系的有机溶剂中同样具有催化功能”的理论使酶学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并由此开创了非水相生物催化(非水酶学)的新时代。
1 有机溶剂中酶催化反应的优势研究表明,有机溶剂中的酶和水溶液中的酶一样具有高度的底物选择性。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2, 3]: (1)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非水系统内溶解度很高;(2)根据热力学原理,一些在水中不可能进行的反应,有可能在非水系统内进行;(3)有机溶剂可促使热力学平衡向合成方向(如酯合成、肽合成等)移动,如脂肪酶在水中催化脂肪水解,而在有机溶剂中则催化酯合成;(4)在有机溶剂中,所有有水参与的副反应(如酸酐水解)将受到抑制;(5)在有机溶剂中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可通过提高温度加速催化反应进行;(6)从非水系统内回收反应产物比水中容易;(7)在非水系统内酶很容易回收和反复使用,不需要进行固定化;(8)在有机溶剂中不易发生微生物污染;(9)更为重要的是,低水环境可用于稳定具有未知催化性质的构象异构体,以及在水中寿命极短的酶反应中间体。
目前,有机溶剂中酶催化的上述优势使得非水酶学研究成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工程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
迄今发现能在有机溶剂中发挥催化功能的酶有十几种,主要集中于脂肪酶研究,催化的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酯合成和酯交换、脱氧、酞胺化、甲基化、羟化、磷酸化、脱氨、异构化、环氧化、开环聚合、侧链切除、缩合及卤代等。
2 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一直以来有机相酶催化的研究非常活跃,但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离工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最大的原因就是酶在有机溶剂中活性较低。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给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响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响,统称为细胞代谢。
特点:1、一般都需要酶的催化 2、在水环境中进行3、反响条件温和4、一般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二、实验:比拟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生锈的铁钉)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肝脏研磨液、土豆浸出液)1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水浴加热到90摄氏度3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三价铁离子4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实验结论:1、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化为容易分解的活泼状态。
2、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3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活化能:分①没有酶催化的反响曲线是b②有酶催化的反响曲线是a③AC段的含义是在无机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响所需要的活化能④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⑤假设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响,那么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三、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那么:对照原那么,单一变量的原那么。
四、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酶的特性:专一性(脲酶分解尿素成氨和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蛋白质)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响的活泼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注意:①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因为过氧化氢高温分解②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检测复原糖需要加热③斐林试剂和碘液不可检测pH,斐林试剂和酸反响,碘液和碱反响五、影响酶促反响的因素1、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图1 图2(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
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
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图3 图4(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
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有机溶剂中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有机溶剂中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酯交换反应(PECE)是一个丰富的课题,可以应用在制药,食品,日化产品,化工以及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
此类反应有独特的优势,如:简洁的反应条件,绿色性,高效率以及催化反应等。
以脂肪酶为催化剂用于有机溶剂中PECE反应的研究,对于扩大应用范围,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被作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脂肪酶的特性及功能脂肪酶是一类可以分解脂肪或酯的酶。
它们结构复杂,组成由蛋白,素及维生素等多种有机物组成,并能进行酶的特性的反应。
脂肪酶分解脂肪,利用它们产生的能量进行水解反应,释放出活性物质,如呋喃醇,脂肪盐酸以及酯化反应产物,达到将脂肪水解分解成脂肪酸及醇的目的。
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酯交换反应开展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酯交换反应,有助于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工艺特性。
首先,脂肪酶能够有效地促进混合物中芳香醚和脂肪酰基酯的混合,从而形成新的有机酯。
其次,脂肪酶可以有效地催化混合物中脂肪酰基酯的水解,并能快速达到反应平衡。
最后,脂肪酶的存在有助于混合物的易分甘油的分解,避免因太多长链脂肪酰基酯造成的反应抑制,使反应可以快速进行。
反应机理及条件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PECE反应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脂肪酶形成酯过氧化物,再通过水解反应或酯酶-催化的反应,将原酯分解成脂肪酸和新的有机酯。
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的PECE反应的关键反应参数包括pH值,反应温度,脂肪酶的活性和抑制剂的添加。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PECE反应能够达到较高的收率,其反应比例在pH值,反应温度,脂肪酶的活性及抑制剂的添加等反应参数的改变下可达到明显变化。
在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收率也随之提高,表明脂肪酶能有效地催化PECE反应,且可以达到较高的反应效率。
结论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催化PECE反应,及达到较高的反应收率,且具有绿色化学特性。
此外,此类反应也可以在能源消耗,材料收率以及碳排放等方面节约能源,实现减排,以及达到绿色制造的目的。
生物化学05.第五章 酶
时,酶原适时地转变成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催
化作用。
3.胃、肠黏膜及肠道寄生虫均有抵抗消化酶
的抗酶物质。
三、酶促反应的机制
(一)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1.活化能:底物分子从基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 2.活化分子:从基态转变到活化态的底物分子。
能 量 非催化反应活化能
一般催化剂催 化反应的活化能 酶促反应 活化能
底物 反应总能量改变 产物 应 过 程
反
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
(二)诱导契合假说
酶底物复合物
E+S
ES
E+P
酶与底物相互接近 时,其结构相互诱导、 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 进而相互结合。这一过 程称为酶-底物结合的诱 导契合假说 。
酶的诱导契合动画
(三)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
位于活性中心以外,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 构象所必需。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底物
+ +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二、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一)酶原
有些酶在细胞 内合成或初分泌时 无活性,此无活性 前体称为酶原。
(三)激活过程
酶原
在特定 条件下
特定的肽链水解 分子构象发生改变 酶的活性中心形成
(二)酶原的激活
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 某部分可逆地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 酶的催化活性,此种调节方式称变构调节。
1.变构酶 (allosteric enzyme) 2.变构部位 (allosteric site) 3.变构效应剂 (allosteric effector)
变构激活剂
变构抑制剂
(二) 共价修饰调节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化学
—CH2—·O·:
H
底物中典 型的亲电 中心包括:
磷酰基
Cys-SH
—CH2—·S·:
H
脂酰基 糖基
His-咪唑基
—CH2—C=CH
HN N:
CH
(五)金属离子催化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的方式:
1.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稳定酶的天然构象,亲电催化 2.与酶结合较弱,作为激活剂存在。 3.通过价态的可逆变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其他成分的酶: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近年还有DNA分子具有催化活性报道。
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催化剂。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 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核酸或其复合体。
脲酶:专一性水解尿素。
第一个被分离提取的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抗体酶:是用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作免疫原产生 的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本 质上是免疫球蛋白。
(6)对于结合酶,辅酶、辅基往往参与酶活中心的 组成。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机制
一、酶与底物的结合——中间复合物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中,酶(E)总是先和底 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复合物(ES),再 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E)。 ——中间复合物学说能较好的解释酶为什么能降 低反应的活化能。
实际上,底物与酶结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底物可诱导蛋白质构象改变,蛋白质必需基团也可使 底物敏感键发生变化,更好“契合” 。 3.“三点附着”模型:该模型认为底物与酶活中心的 结合有三个结合位点,只有当这三个位点都匹配的时 候,酶才会催化相应的反应。
二、酶作用高效率机制
(一)底物与酶的邻近、定向效应
1)绝对专一性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生物催化性能及其固定化技术
药 物 生 物 技 术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2002,9(6):374~377酶在有机溶剂中的生物催化性能及其固定化技术Ξ刘建国1,程克棣1,欧阳藩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摘 要 在有机相中,酶具有与其在水相中相同的晶体结构,能够正确折叠和恢复活性,其活性严重依赖于干燥前水相的pH值,并受有机溶剂中水含量的影响。
有机介质中水分子的存在对于保持天然蛋白质的活性构象和控制蛋白质表面基团的离子化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盐种类及有机介质对有机相中酶催化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有重要的影响。
酶经固定化后,底物在酶分子间的传质阻力减少,酶活得以增大。
固定化酶介质对固定化酶活具有较大的有影响。
文章还介绍了有机相中固定化酶的新方法。
关键词 酶;有机溶剂;生物催化;固定化中图分类号:Q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915(2002)06-0374-04 最近几年,无水介质中生物催化剂的问题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工作者的注意,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生物催化反应中以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扩大生物催化实际的应用范围和效率的方法。
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亲脂性底物的溶解性,使一些在水相中无法进行的反应在有机相中得以进行。
有机相中酶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大推动了酶化学技术在药学、有机合成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和发展。
1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性能及影响因素1.1 有机溶剂对酶结构的影响有机相中酶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酶接触的有机溶剂是如何影响酶分子的结构的。
S chm itke等[1]利用X2射线晶体图谱的方法研究了轻度交联的枯草杆菌素在无水介质中的晶体结构,结果发现,无水介质中的全酶结构及活性位点与在水、其它有机溶剂及无水乙腈中完全一致。
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波谱图的研究结果与X衍射研究结果完全吻合[2]。
生物化学第五章酶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1、习惯命名 2、国际系统命名法 3、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1、习惯命名:
根据酶的底物命名:如:淀粉酶、蛋白酶;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命名:如:转氨酶; 综合上述两原则命名:如:乳酸脱氢酶; 上述命名加酶来源或酶的其它特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2、国际系统命名法
以酶所催化的整体反应为基础,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 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 起反应,应在他们的系统名称中包括两种底物的名称,并以 “:”将他们隔开,若底物中有水可以略去不写。
(3)X-衍射直接探明活性中心。
1、活性中心的实质
活性中心即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的 几个aa残基或其上的某些基团。 实例:胰凝乳蛋白酶
实验:酶蛋白经水解切去部分肽链后,残留部分仍有活性。 说明:参与催化反应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即活性中心。
胰 凝 乳 蛋 白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Ser
His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Ser195
第五章 酶 (Enzyme)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 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
功能以及酶专一性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
而讨论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 。 对酶工程 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
思考题?
目
录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 酶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第四节 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和高效催化的策略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重要的酶类及酶活性的调控 第七节 酶工程简介
习惯单位(U):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 的酶量
国际单位(IU):最适反应条件下(25℃),在1分钟内把
酶工程终结版名词解释
酶: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分为:蛋白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主要由RNA组成)酶的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酶工程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的修饰,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酶的催化效率比非酶催化反应高107~1013倍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 值、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酶在60度以上易失活常见激活剂:ca、mg 、co、zn 、mn 、cl(α——淀粉酶),钴离子和镁离子是葡萄糖异构酶的激活剂酶的命名:国际酶学委员会ICE :推荐名和系统名推荐名:底物名+催化反应类型+酶(水解酶类可省略反应类型名,只在底物后加酶字即可)系统名:作用底物+酶的作用基团+催化反应类型按酶的催化作用类型将蛋白酶分为6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合成酶将R酶分为:剪切酶、剪接酶、多功能酶还可以由酶的底物是RNA分子还是其他分子,可将R酶分为分子内催化和分子间催化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酶催化反应速度,通常用单位时间t内底物S的减少量或产物P的增加量来表示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在特定的条件下(温度可采用25摄氏度,pH值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酶1min催化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
国际上另一个常用的酶活力单位是卡特(kat),在特定条件下酶1s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kat 酶的比活力,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单位重量(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固定化酶: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的酶酶的提取: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的过程。
酶提取注意事项:1、目标酶分子的特性及其物理、化学特性,2、酶分子和杂质的主要性质差异,3、酶的使用目的和要求,4技术实施的的难易程度,5、分离成本的高低,6、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
第五章酶第一节概述一、酶的概念酶是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又叫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 是由生物细胞合成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
不同生物体所含的酶在种类和数量上各有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生物的代谢类型。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1、酶与非生物催化剂的共性:1) 用量少、催化效率高。
2) 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 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4) 反应前后不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 催化效率极高(immense catalytic power )可用分子比(molecular ratio)来表示,即每摩尔的酶催化底物的摩尔数。
酶反应的速度比无催化剂高108-1020倍,比其他催化剂高107-1013倍酶作为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更显著地降低活化能,催化效率更高。
通常用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或催化常数K cat)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它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Kcat:103~1062) 高度的专一性(highly specific )∶所谓酶的专一性是酶对反应物(底物)的选择性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
发生特定的反应,对其他任何物质都没有作用。
相对专一性:有些酶的专一性较低,对具有相同化学键或成键基团的底物都具有催化性能。
立体异构专一性(光学专一性):几乎所有酶对立体异构物的作用都具有高度专一性。
内肽酶胃蛋白酶R1,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NH2端及COOH端胰凝乳蛋白酶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COOH端)弹性蛋白酶R2: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短脂肪链的氨基酸(COOH端胰蛋白酶R3:碱性氨基酸(COOH端)外肽酶羧肽酶A R m:芳香族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羧肽酶B Rm:碱性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氨肽酶氨肽末端的肽键二肽酶要求相邻两个氨基酸上的α-氨基和α-羧基同时存在3) 反应条件温和4) 酶的催化活性是受调节控制的5) 酶不稳定,容易失活2. 酶的分类(1) 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酶工程10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作用
三、非水介质反应体系中有机溶剂对酶 催化反应的影响
1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活力的影响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活力的影响是非水酶学 所要阐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溶剂不但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酶的活力和稳定性,而且也能够改变 酶的特异性(包括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 前手性选择性等)。
通常有机溶剂通过与水、酶、底物和产物 的相互作用来影响酶的这些性质。
3 对映体选择性
酶的对映体选择性是指酶在对称的外消旋 化合物中识别一种异构体的能力,这种选择 性是由不同对映体与酶的活性中心的三维空 间构像的互补性或称亲和力决定的。非水介 质中酶对底物的对映体选择性由于介质的亲 (疏)水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酶的立体选择性与反应介质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关系,一般来说,酶在水溶液中的对映 体选择性较强,而在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 中,酶的对映体选择性较差。
Klibanov等的工作
——在仅含微量水的有机介质 (Microaqueous media)中成功地酶 促合成了酯、肽、手性醇等许多 有机化合物。
基于研究工作,Klibanov等提出 只要条件合适,酶可以在非生物体系 的疏水介质中催化天然或非天然的疏 水性底物和产物的转化,酶不仅可以 在水与有机溶剂互溶体系,也可以在 水与有机溶剂组成的双液相体系,甚 至在仅含微量水或几乎无水的有机溶 剂中表现出催化活性。
由水和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 的两相或多相反应体系。
游离酶、亲水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水 相,而疏水性底物或产物则溶解于有机溶 剂相中。
一般这种体系仅适用于底物和产物或 其中的一种是疏水化合物的酶催化反应。 其中,最常用的是两相体系。
4 胶束和反胶束体系
当水和有机溶剂同时存在于反应体系 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两性的表面活性 剂会形成球状或椭球状的胶束,其大小与 蛋白质分子在同一数量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一个胰脂肪酶的反应速度---水含量的关系 图。
9
一般认为,一个酶结合水的过程分4步: 1.首先与酶分子表面的带电基团结合一部
分水(0- 0.07g/g(水/酶))。 2.再与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一部分
水(0.07-0.25g/g(水/酶))。 3.再聚集到表面相互作用较弱的部位
(0.25-0.38g/g(水/酶))。 4.最后酶分子表面完全水合化,水分子覆
第五章 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反应
1
第一节 非水介质中酶学基础
• 用于酶催化的非水介质包括:
– 含微量水的有机溶剂 – 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的均一体系 – 水与有机溶剂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 – 胶束与反胶束体系 – 超临界流体 – 气相
2
3
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
4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的优越性
原先的认识: 1)我们以前的酶学理论知道,酶溶解在水溶液中, 而且酶一定是在水溶液中才能反应,又知道水是 个极性分子,酶只能在极性溶剂中反应。 2)我们又知道有机溶剂是酶的变性剂,用了以后, 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除有机溶剂,再把酶 溶解于水中,以防止酶的变性和失活。
6
第二节 反应条件: 一句话,条件要适宜,在一个特定条件下进行,。
一、 保证必需水含量 水是保证酶催化反应的必需条件,活性构象
是水分子直接或间接由氢键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 维持。
因此与酶分子紧密结合的一单层水分子对催 化作用非常重要。而其他的水则相对不那么重要 (即由有机介质替代的那部分水不那么重要了)。
可能理由:
被认为在水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酶少到一个合适的浓度,
可以使酶聚合体变小,反而增大了酶-底物接触的面,减
少了底物扩散的限制,酶反应速度反而加快。
14
3)酶化学修饰的问题
化学修饰可以改变酶的一些理化性质, 有利于酶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原先不稳 定的酶经过修饰变得稳定,主要是因为改变 了酶的一些理化性质。
在进行了不同化学修饰酶在有机介质中 的反应的研究以后,发现化学修饰(采用脱糖 基化、PEG修饰等)能够增加酶的表面疏水 性,而疏水性的增加正是提高酶在有机介质中 的溶解性和活力的重要原因。
PEG修饰酶在甲苯中的活性比未修饰酶 高16倍。通过酶蛋白甲基化作用或疏水分子 对酶蛋白的修饰,均可提高酶在有机介质中的 溶解性、稳定性和活性。
一般认为大多数酶可以在有机介质中 反应。但是,操作稳定性差。化学修饰 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酶的稳定性。
15
化学修饰方法很多,聚乙二醇(PEG)修 饰较常见。
如PEG修饰过氧化氢酶,然后在有机介质 中活性显著提高。
还研制了磁性脂肪酶(磁性颗粒外包
PEG修饰的脂肪酶),它在有Fra bibliotek介质中较稳定, 活力也较高,且可在磁场中回收。
7
必需水:是维系酶构象稳定和酶催化活性所必需 的那部分最少量的水分子, 有时也叫结合水,或者束缚水。
只要那部分必需水不丢失, 其他的大部分水可 以由有机溶剂代替.
所以,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在微观上看是 水的酶反应,但是在宏观上看是有机介质中的酶反 应。如有的酶反应即使水只占0.015%, 酶仍然有 活性,可以进行酶反应, 而且反应速度非常快。
还有用谷氨酸、十二醇、葡萄糖酸内酯
合成了糖脂后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所得的这种SOD糖脂复合物变成脂溶性的酶,
而不是水不溶性的。SOD糖脂复合物在有机介
质中活性高大大高于在水中的活性,并且它对
温度、pH、蛋白酶水解等的稳定性均高于天
然SOD。
16
还有用聚磷酸酯、脂肪酸等修饰SOD,
同样得到了适合于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的 化学修饰酶--SOD。
现在酶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酶 反应可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已经成为酶工程、酶 化工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 方向。
5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优越性被认为至少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反应 2)提高酶反应T,加速反应V,提高酶反应稳定性。 3)可以催化一些在水相中不能进行的反应。 4)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方向。 5)控制底物的专一性。 6)防止由水引起的付反应。 7)扩大反应的pH范围. 8)有利于酶的固定化。 9)酶、产物容易回收。 10)消除底物、产物的抑制作用。 11)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到。而有些酶在有机介质中可以进行,在水中却不 能反应,如脂肪酶、蛋白酶、次黄嘌呤氧化酶、过 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醛缩酶、多酚氧化酶、醇 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TP酶,胆固醇氧化酶 等。这些酶有些属膜酶,在水溶液中反而不稳定。
12
酶是否适于在有机介质中反应,除 与酶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酶-底物、产 物-溶剂间的关系问题。 这完全需要用实验来决定。
13
四、 酶形式的差别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溶解特性、稳定性、活性等,对酶 的选择很重要。
1)酶00000000粉
将酶做成冻干粉,然后在有机介质中充分搅拌,超声波 处理,使得颗粒变小,悬浮于介质中。
2)控制酶量的问题
需要适量。如α-凝乳蛋白酶在乙醇中的转脂反应,随着加 酶量的下降,活性反而上升,速度快。
一般酶要发挥它的催化活性,必须与有机溶剂系统获 得水分以维持酶必要的水合状态。
11
三、 酶种类的选择
酶选择原则: 在有机介质中酶有不变性的潜在能力,即能保持
酶催化活性的构象和催化能力。 由于酶的组成、结构、构象多样化,所以不能认
为所有的酶都可以在有机介质中反应。 但是,一般现在的资料显示认为大多数酶可以做
17
4) 固定化酶
第二章已经讲到固定化酶和细胞的问题, 固定化有许多好处。在有机溶剂中进行酶反 应,如果进行酶的固定化,必定可以充分显 示其优越性。
酶被吸附或者固定在固相载体(水不溶 性)上,就可以对抗有机介质对酶的变性能 力,提高反应的速度和对热的敏感性。
一般象用硅胶、硅藻土、玻璃珠等制成 固定化酶,载体通过分配效应剧烈地改变酶 所处的微环境中底物和产物的局部浓度。
盖酶分子表面。
10
二、必需水含量问题:
一般因酶分子本身, 或溶剂系统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脂肪酶有几个水分子, 胰凝乳蛋白酶几十个水分子, 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有几百个水分子。
另外同一个酶在不同溶剂系统中含水也不同。 如胰凝乳蛋白酶,在甲苯中,含水0.5%;
氯仿等系统中,含水1.0%,酶活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