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存储在计算机硬盘、U盘、光盘等介质中的会计数据;2. 计算机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3. 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4. 会计电算化项目的相关资料,如项目立项、验收、运行维护等。

三、档案管理职责1. 会计部门负责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工作;2.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备份、恢复、安全防护等工作;3.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会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四、档案管理要求1. 会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1)及时收集: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应在会计业务完成后及时进行;(2)完整准确:收集的会计档案应完整、准确,不得遗漏;(3)分类归档:根据档案性质和内容,对会计档案进行分类归档。

2. 会计档案的保管(1)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档案的安全;(2)安全防护: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等工作,确保档案实体安全;(3)备份与恢复: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在发生数据丢失、损坏等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

3. 会计档案的利用(1)合法合规:会计档案的利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2)审批手续:利用会计档案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3)保密原则: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复制、泄露会计档案。

4. 会计档案的销毁(1)严格审批:销毁会计档案需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2)安全销毁:销毁会计档案时,应采取安全、环保的方式,确保档案信息无法恢复。

五、附则1. 本制度由会计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前言电子化是现代化的体现,针对之前的传统手工记账方式,在会计行业中很快的得到了推广。

会计电算化系统就是一种用于会计信息处理、记录和报告的计算机系统。

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系统具有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数据安全、易于存储和查询等优点,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使用电算化系统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相应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会计档案的概念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工作产生的原始凭证、帐户清册、各种会计账簿、报表及经济业务材料等主要会计资料的集合。

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则是指对会计档案的鉴定、收集、整理、保存、调取和销毁等方面的管理规程。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相对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方式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广泛应用,纸质档案正在开始向电子档案转变。

电子档案管理有以下特点:1. 电子档案具有信息容易传输、保存期限长、易于维护等等优点。

2. 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业务数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会计档案,提高工作效率。

3. 电子化档案具有数据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档案的损坏和遗漏。

(二)档案管理制度的重构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需要,需要进行重构。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采集和鉴定。

在采集和鉴定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时,需要注意进行信息截取,如对凭证号、日期、金额等必要信息进行截取,方便后续处理和查询。

2. 档案分级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存储结构、存储方式和存储位置等方面的调整,涉及到档案分级管理。

让不同的人员有不同层级的权限,能够更好的保证文件的安全性。

3. 更新和审核。

更新和审核工作是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需要保证及时更新和准确审核。

4. 数据备份与恢复。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提高使用效率,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三条:电算化会计档案内容:1、存储在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会计应用软件。

2、由计算机打印输出的书面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软件等其他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3、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记录资料各项规章制度,核算方法变更记录,有关硬件的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手册。

4、管理方式视同会计档案。

第四条: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管理:1、备份磁盘分别存放保管,须放在清洁、干燥、防热、防火、防磁的场所,由系统维护员负责。

信息部存放期满后,应编造清册移交公司的档案部门保管。

2、根据需要定期整理硬盘数据,如不发生硬盘超容量,不准在一个会计年度清理有关硬盘内容,清理时必须确认已作磁盘备份方可进行,经由财务负责人同意,由系统维护员实施。

3、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总帐数据(月度、年度)必须永久保存,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确认已有书面形式的档案后,根据需要两年后决定存毁。

4、磁盘档案不得外借、复制,不得进行数据修改和删除。

第五条:电算化会计资料的输出:1、记账凭证即时打印2、现金、银行日记账每月结账后打印一次。

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每月结账后打印一次。

4、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每年度打印一次。

5、会计报表及各种计算分析表视管理需要打印输出。

第六条:电算化输出会计资料的保管1、由计算机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2、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由操作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签字,并由电算主管签字确认。

3、财务部门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任何人如有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备份光盘的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会计电算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电算档案的管理,保障会计电算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会计电算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会计电算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会计电算档案的合法合规。

(二)真实性原则:确保会计电算档案真实、准确、完整。

(三)安全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计电算档案的安全。

(四)完整性原则:确保会计电算档案的完整,防止丢失、损毁。

第二章档案范围第四条会计电算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等。

(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簿等。

(三)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说明、会计差错更正说明等。

(五)电算化会计软件:包括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五条会计电算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六条会计部门负责会计电算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销毁等工作。

第七条会计电算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熟悉会计电算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二)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保密意识。

(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八条会计电算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一)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应在会计年度结束后30日内完成收集与整理。

(二)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文档资料和程序,应在软件使用结束后及时收集与整理。

第九条会计电算档案的归档:(一)会计电算档案应按照规定进行立卷、归档。

(二)归档的会计电算档案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

第十条会计电算档案的保管:(一)会计电算档案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毁。

(二)会计电算档案的保管期限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定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定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定第一条为什么需要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提高了会计处理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还能够提高会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是,会计电算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的运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1.所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处理的单位和部门都适用该规定;2.该规定适用于所有级别的财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需要遵守规定。

第三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 所有会计电算化处理行为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2.权责明确原则: 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必须有明确的操作权限和责任,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3.安全保密原则: 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4.确认原则: 会计电算化处理结果必须得到确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独立性原则: 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必须独立完成,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的干扰和影响。

第四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内容及要求1.会计和计算机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和计算机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各自的管理制度,确保内部管理规范和安全可靠;–会计部门必须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凭证、账册和报表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计算机部门必须建立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管理制度,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安全,并定期进行计算机巡检和维护,以及备份和恢复;2.会计电算化操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权限,操作者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必须进行定期测试和验证,确保备份和恢复的有效性;–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跟踪必须进行记录和审计,以确保操作可追溯和可审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保护必须进行加密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3.会计电算化运行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行风险必须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关键风险进行评估和管控;–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故障备案和应急演练必须进行定期测试和验证,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密集处理必须建立监控体系,人工及时查看程序运行状态,及时处理程序异常;4.会计电算化操作审计管理制度–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行为必须建立审计制度,对操作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必须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电算化过程的数据处理和操作进行全面审计;–对于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审计结果必须建立记录并进行存档,以备查阅和审计证据。

财务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财务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我通辉公司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完整,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及其他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资料;会计数据是指记帐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第三条设置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岗位,负责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员不得担任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四条会计电算化档案要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完整。

第五条存储会计资料的磁带、软盘或光盘等要进行编号记,清楚地标注备份数据所属期间、备份日期、次数及备份人姓名等。

第六条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第七条记帐凭证、上机日志、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帐簿)、财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年度及不定期会计报表、附表)要定期打印,其中,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每日打印。

全部打印输出的各种会计资料必须按规定整理保存。

第八条会计电算化档案与手工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致。

第九条会计电算化档案一般不得外借。

因恢复历史数据借用时,要经过单位财务负责人批准,办理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

在恢复历史数据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内容进行非法删除和修改,归还时还应认真检查病毒,防止病毒感染。

第十条因工作岗位调整而更换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员时,要办理移交手续,编制会计电算化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档案名称、编号、数量、起止年度、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第十一条移交会计电算化档案要由单位财务负责人监交,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字。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二)安全保密,防止丢失;(三)及时归档,便于查阅;(四)定期检查,确保质量。

第二章档案范围第四条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一)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等;(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等;(三)会计报表: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报告;(四)会计软件及相关资料:包括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五)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核算资料。

第三章归档与保管第五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归档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财务部门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确保其完整、准确;(二)将审核后的资料按照规定格式进行装订、编号;(三)将装订后的档案及时归档,并填写《会计电算化档案归档登记簿》。

第六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会计档案应存放在专用档案柜中,并采取防潮、防尘、防火、防盗等措施;(二)重要会计档案应进行备份,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三)定期检查会计档案的保管情况,确保档案安全。

第四章查阅与利用第七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查阅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查阅档案应办理查阅手续,填写《会计电算化档案查阅登记簿》;(二)查阅人应遵守档案保管规定,不得擅自复制、摘抄档案内容;(三)查阅完毕后,应将档案归还原位。

第五章备份与恢复第八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备份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至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记录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二)备份的会计档案应存放在专用档案柜中,并采取防潮、防尘、防火、防盗等措施。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4篇)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4篇)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内部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制定的一套规范和要求,包括各项政策、程序、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等,旨在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高效和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制定流程和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运行对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如数据安全性、合规性等。

因此,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必要性。

1. 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录入、存储和处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数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 加强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和权限设置,加强内部控制,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和违规行为,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保障数据安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可以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安全防护等措施,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篡改。

4. 促进业务流程优化: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会计业务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和手工操作,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业务流程:制度应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各个环节,明确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会计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

2.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规定会计电算化的权限设置、操作审计、内部监控等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违规操作和风险发生。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1. 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制定的一套制度。

2. 管理体制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设立专门的电算化档案管理机构或岗位,负责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这个机构或岗位应该独立设置,直接向财务部门或公司管理层汇报,具有较高的管理权限。

3. 档案收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应该与企业业务的运转相配合,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将会计电算化档案和业务收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收集会计电算化档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收集的范围和内容。

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范围以及重要性进行明确,对于重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收集要求要比较严格,确定完整的收集内容。

2.确定收集的时间、方式和责任。

明确各个部门对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收集的时间、收集方式和责任,确保业务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文化熔铸。

在公司内部建立强烈的信息安全、保密的文化氛围,员工各自承担起保护公司信息、资料的责任,加强行政责任追究,使公司文化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方式。

4. 档案保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是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中的核心部分,需要设置专门的档案保管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为了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电子数据备份。

定时备份重要数据,确保数据的稳定性。

2.数据加密。

对于重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当进行加密处理,防止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3.文件夹权限控制。

设置档案保管目录,设定不同的用户权限,保证保存的信息的安全性。

5. 档案检索和归档为了方便日后需要检索的时候,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归档和检索工作也需要开展。

档案归档的目的是把归档资料安妥地保存,并且在需要时方便取用;档案检索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的检索手段和方式,方便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电算化档案。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整版)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整版)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和规范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财务核算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会计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的计算机硬件是指支撑财务软件正常运行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计算机软件是指用友财务软件及其他相关软件第五条信息技术中心应指定专人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及对数据库的管理。

各分支机构财务系统技术服务由本单位系统管理员负责。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第六条公司各财务核算单位必须使用公司指定的财务软件进行本单位的财务核算,并建立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电算化岗位的职责范围。

第七条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如下:(一)电算主管岗由财务管理总部设立,负责公司会计电算化的规划和管理,协调公司财务用计算机的使用及财务软件的运行;对电算化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分配及管理;协调、督促财会人员的电算化工作,完善公司的电算化制度。

(二)电算维护岗由信息技术中心指派专人兼任,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管理及维护;负责开、关服务器,维护财务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管理服务器数据库及数据备份工作;协助电算主管规划和推进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负责对VPN证书及密钥的管理、授权工作;会同电算主管负责电算化系统的升级工作等。

(三)软件操作岗由各财务核算单位设立,负责对本单位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并及时输入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负责会计资料的整理、登记、保管、保密工作;负责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借阅、使用登记制度。

(四)审核记账岗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没有审核的凭证不能记账;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审核。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规定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规定

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贮存在磁盘软盘和硬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核算资料;一、数据资料管理与保密机内数据文件及其备份和作为会计档案资料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帐册、报表,应按有关财会制度使用、保管;1、现金记帐凭证及日记帐的输出及保管;现金收付业务要做到当日业务当日清;现金记帐凭证一律由专职会计人员手工做记帐凭证,审核无误后当日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现金日记帐页,审核后交现金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相符后出纳员及主管负责人在帐页上盖章,按月编页码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年终将各月现金日记帐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为保管;2、银行记帐凭证、帐册的输出与保管;银行记帐凭证分机制凭证和手编记帐凭证两种;有关财务人员必须及时把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手编凭证,当日输入计算机并打印银行日记帐,以保证银行出纳当日业务当日清;银行帐页经出纳审核无误后,出纳和主管会计签字盖章,按日装订成册,年终将各月银行日记帐顺序装订成册,并加盖封印,妥为保管;现金、银行记帐凭证可采取汇总的方式,装订成册,妥为保管;3、转帐凭证的输入、输出与保管转帐凭证包括手编凭证和机制凭证两种,有关会计人员应及时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手工编制的记帐凭证,输入计算机;机制凭证在输入计算机后要打印输出,并与手编凭证同样装订成册,妥为保管;4、科目汇总表、帐簿打印时间;1现金、银行日记帐每天打印;2银行余额调整表每月打印一次;3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分类帐每月打印一次;4现金、银行存款、转帐记帐凭证的科目汇总表每本打印一次,并同该本记帐凭证一起装订;5会计报表、计算表、分析表,按管理要求和时间打印输出,经有关财会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字生效;5、其他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要求操作人员在打印输出的帐页上签字盖章,财务主管签字盖章认可;二、数据备份管理1、由于会计核算数据的重要性,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2、在日常工作中,准备三套软盘循环使用,隔日进行备份,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对工作的干扰;3、需要做备份的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本月帐务文件、报表文件及其他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文件;4、机内凭证及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报表,应视同会计资料按月做两套软盘备份,交会计档案保管员分别放置在不同地方妥为保管;三、会计档案管理1、会计档案存档手续: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必须有会计主管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为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备份软盘必须贴上写保护标签,装入盘套,放进硬盒,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3、由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和管理办法管理;4、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作为会计档案保管;5、各类会计档案的出借,均必须经过会计主管审批同意并签章,如果对备份磁盘的操作可能危及该备份磁盘的完整性,应制作该备份磁盘的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6、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任何人如有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为规范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使其更好的为公司发展和强化财务管理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

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以及会计软件开发进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电算化系统磁盘数据的安全负责。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保证会计数据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检查性。

完整性是指不能直接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

保密性是指未经允许任何人无法取得会计档案。

可用性是指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能有效得到恢复,并且会计数据不会受到损害。

检查性是指系统运行时,时时处于检查之中,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报警并指示线索。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对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按照归档要求,整理归档,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1、会计凭证的管理装订工作应做到装订整齐、完整、牢固、妥善保管,有骑缝章,便于检阅。

(1)记账凭证应有录入员、稽核人、会计主管的签名或盖章,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款的凭证应由出纳签字认可。

(2)要把所有应归档的会计凭证收集齐全,按凭证顺序号和本号排列。

(3)根据适当厚度按本统一装订。

(4)认真、规范填写会计凭证封面。

(5)年度和月份要写全。

(6)汇总本号要写清晰。

2、会计账薄的管理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账、日记账等会计账薄,要根据《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并做到:(1)打印输出的会计账薄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加封面、装订成册,防止帐页的散失、被抽换,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2)会计账薄封面的有关内容要写全,单位名称要写全称、要写账薄全称,不要写科目代码、账薄页数要写账的有效页数,卷脊上必须写上“某某年度某某某账”,以便保持利用。

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内容及保存要求

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内容及保存要求

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内容及保存要求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电算化档案是记录会计电算化操作的重要文件,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内容及保存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内容1. 电算化操作流程: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与设置、数据录入与处理、报表生成与分析等操作流程的详细记录。

这部分内容应包括操作人员的姓名、操作日期、操作时间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核对操作过程。

2. 数据文件: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生成的各类数据文件,如账簿、凭证、报表等。

这些文件应按照会计期间和科目分类进行保存,方便日后审计和查询。

3. 审计轨迹: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具备审计追溯功能,能够记录操作人员的所有操作轨迹。

这些审计轨迹应作为档案的一部分保存,以确保会计操作的可追溯性和可审计性。

4. 系统设置与维护记录: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与更新记录、系统参数设置记录、系统故障与维修记录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排查。

5. 安全备份记录: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并保存备份记录。

备份记录应包括备份日期、备份内容、备份介质等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存要求1. 存储介质选择:会计电算化档案应保存在可靠的存储介质上,如硬盘、光盘、磁带等。

需要注意的是,存储介质的选择应考虑其容量、稳定性和可读性。

2. 存储位置选择: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的地方,以防止档案的丢失和损坏。

同时,应制定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存放、借阅和归还流程。

3. 保存期限: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存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存期限为5年以上,以确保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档案备份:会计电算化档案应进行定期备份,备份的频率和方式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备份数据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备份数据的丢失或损坏。

5. 档案检索与归档: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制定相应的索引和分类体系,方便档案的检索和归档。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及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一、制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管理意义。

为了保证公司的财务管理规范、高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应该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规范与控制。

制订本管理制度旨在明确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任务、流程和职责,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和规范性,使电算化运用更好地服务于公司业务。

2. 系统安全建设。

(1)网络体系安全: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电脑都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电脑的网络接口必须加密保护,防止外部人员入侵破坏。

(2)操作系统安全:进行系统加密、密码验证来保护系统的数据安全。

(3)岗位安全管理:对处理财务的人员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保管密钥和密码,STAFF不得随意改动系统权限,对各个岗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权限限制。

3. 业务规范流程控制(1)事务核对一致性:对资产、负债、权益进行核对和依次比对账单情况,处理方案必须与核对结果一致。

(2)信息来源可靠性:核实提供信息的来源,彻底排除可能发生误差的风险。

(3)制度流程控制:必须强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流程符合公司公益。

\\4. 关键性环节的风险控制。

(1)数据保护风险:加密所有的财务数据,并设置管理员控制权限。

(2)电子存储风险: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做到数据丢失不影响公司财务运作。

(3)业务操作风险: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员工管理。

二、执行流程1. 会计电算管理应在公司内部构建安全的环境。

2. 暴漏合理的用户认证和鉴真机制。

3. 操作人员职工必须通过参数和账号认证进入系统,系统设置的密码是由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严格的控制级别。

4. 要求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会计电算化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控制符合规范。

5. 财务人员应建立完备的文件管理系统,包括成本及资产管理。

所有单据信息均需存储在成本管理区域内,以备后续查看。

6. 密码管理应严格控制。

7. 完善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

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

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我国会计行业的主流趋势。

会计电算化档案作为企业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确保档案安全、完整、准确,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

三、档案管理职责1. 会计部门负责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2.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备份和恢复等工作。

3. 财务总监负责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四、档案管理要求1. 会计凭证管理(1)会计凭证应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输出,确保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应按照编号顺序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

(3)会计凭证的电子版应与纸质版同步生成,并存放在指定的存储介质中。

2. 会计账簿管理(1)会计账簿应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输出,确保账簿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应按照编号顺序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

(3)会计账簿的电子版应与纸质版同步生成,并存放在指定的存储介质中。

3. 财务报告管理(1)财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输出,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打印输出的财务报告应按照编号顺序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

(3)财务报告的电子版应与纸质版同步生成,并存放在指定的存储介质中。

4. 备份与恢复(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电子版数据应定期备份至指定的存储介质,确保数据安全。

(2)备份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妥善保管,并定期进行恢复演练。

五、档案利用与销毁1. 档案利用(1)档案利用应遵循“合法、合规、合理”的原则。

(2)档案利用需经过财务总监审批,并办理借阅手续。

2. 档案销毁(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销毁需经过财务总监审批,并办理销毁手续。

(2)销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档案的彻底销毁。

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保证会计电算化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安全性,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档案是指用会计软件输入的会计数据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记录和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管理过程,对企业的未来起着参谋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整理。

原始凭证输入计算机生成的记账凭证,要立即打印并将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定期装订成册。

磁盘专柜保管;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产生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类替代当期总分类账。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

必须妥善保管当年会计电算化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必须装订成册统一保管。

四、按以下期限保管会计电算化档案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保管1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保管3年。

2、会计账簿: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25年,明细账保管15年,总账保管15年,固定资产卡片账,待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存5年,辅助账保管15年。

3、会计报表:月季度会计报表,包括文字分析保管15年,年度会计报表包括方案分析永久保管。

年月日。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从制度建设、管理标准和数据安全三个方面来介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基础。

首先,要明确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和原则,确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电算化管理制度。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包括会计数据的采集、处理、报告等各个环节。

同时,要规定会计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最后,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会计信息被篡改或泄露。

二、管理标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配套的管理标准来指导实施。

首先,要制定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规程,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其次,要建立标准化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同时,要做好财务软件的选择和使用,确保财务软件的合法性和功能完备性。

最后,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处理中的错误和问题。

三、数据安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离不开对数据安全的保护。

首先,要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数据的备份、存储、传输和恢复的相关规定。

其次,要加强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会计信息。

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取防止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的措施。

最后,在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数据损失的情况下,要制定紧急恢复计划,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恢复。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度建设、管理标准和数据安全的保护,可以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同时,也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工作方式,提高了会计职业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数字化已经成为趋势。

在企业的会计管理中,电算化已经普遍应用。

但是,整个会计工作既离不开电脑系统,也不能完全依赖电脑系统。

因此,建立起科学、规范、完整的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电子化进程的发展,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减少因为信息处理不严谨导致的错误,保障会计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可审查性。

二、制度内容(一)文件归档1.对于纸质文件,应按照文件日期、类别、用途、涉及科目等因素进行分类存储,并在存储前应进行编号。

在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文件归档目录;2.对于电子档案,应设置统一的文件夹进行分类存储,并按照文件名称、文件格式、制作日期、最后编辑日期等重要信息进行编号。

同时,应设有完整备份和定期备份机制,以保证安全性;3.对于重要的会计文件,应根据重要性适当增加备份数量,并严格控制各部门对备份文件的领取、使用和存储。

(二)文件传递管理1.会计文件传递应标准化,规范传递内容、传递渠道、传递形式、接收方和传递时间等。

2.电子文件的传递应基于安全网络传输协议,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保密性;3.文件传递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顺序和内容进行安排。

(三)数据分析和备案1.收集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对所有电脑账记录进行抽样检测和数据分析,并保存相关的原记录和计算记录,以便日后核对使用。

2.对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行备案,并开展“由价值驱动”的信息管理,以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数据的使用效益。

(四)数据备份和恢复1.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应跟进全球标准的备份方法,设置专门的备份文件夹,并确保备份行为的可靠性。

2.恢复数据时应认真核实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确保恢复数据后,能够保持相应文件的可读性和使用性。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5篇)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5篇)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为保障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真实、准确、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分为: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审核记帐员、会计档案管理员。

在不违背内部牵制原则下,可一人兼任多个岗位。

1、电算化主管:负责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正常运行,协调各岗位的工作关系,负责电算化岗位设置、人员分工和设置操作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

此岗位可由会计主管担任,电算化主管不能兼任系统管理员,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

2、软件操作员:按照分管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核算要求做好凭证等有关资料的预处理工作,负责输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按权限进行会计数据处理、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簿、报表。

负责输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验核,发现故障应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此岗位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

3、审核记帐员: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的凭证以及填制的不符合要求的凭证、金额错误的凭证、会计科目和分录错误的凭证,要求操作人员查明原因并进行修改;对正确的会计凭证,通过财务软件进行审核记账同时登记计算机内的有关会计帐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

此岗位可由会计主管担任,但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也不得审核自己输入的凭证(软件有控制)。

4、系统管理员: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环境的建立,组织协调各工作站对软件的运行工作,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负责掌管增加、删除帐套和增加、删除操作员的密钥,管理计算机会计数据,负责计算机数据的日常备份,发现软件或硬件问题应及时解决,发生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软件公司技术人员联系尽快解决。

此岗位要求熟练掌握硬件及软件操作技能,可由会计人员兼任,也可配备专职人员担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专人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

(二)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未打印之前不得抹去。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由操作使用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繁体字或盖章注明,由系统管理员签字盖章认可。

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和汇总数据(包括年度和月度汇总数据)必须永久保存,明细帐、记帐凭证及其他数据资料在两年后可根据需要决定存毁。

(三)必须经常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备份。

备份是通过对硬盘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副本来实现信息存储的,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

不得直接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档案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进行任何非法操作,如
要对磁盘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必须使用备份罗盘的副本,不得删除硬盘和软盘的数据。

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

(四)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备份软盘应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或由专人保管。

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套和包装盒中,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

硬盘和正式备份软盘不得随便乱放和外借。

(五)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及自行开发原程序的备份分别在两个地点以上,应根据数据量和硬盘空间的大小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清理一次硬盘,删除硬盘上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以利于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运行速度,没有做过备份的硬盘数据不得
清理删除。

(六) 磁盘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磁盘会计档案的安全的正确负责。

朝阳区卫生局财审科
2005.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