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与历史课堂教学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济源市第三期教师个人课题专家评审表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课题论证: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课题界定:插图是指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五大类: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件图、历史文物(实物)图、图表图柱图。
历史插图是历史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知识的某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形貌的"写真",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现象的"空间描述",是形状化、立体化的历史教材。
它和教材文字叙述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完整构成系统的历史。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是根据人教版实验教材,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对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插图使用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理论依据:1) 新课标要求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历史插图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说明,更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历史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互相联系,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研究是一个个体在个人经验和环境交互作用下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在历史教育中,插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
谈形象思维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精选教育文档
谈形象思维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老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互动行为。
在大学中的理论教学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在历史上有个变迁的过程。
资本主义以前的学校盛行的是个别教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个别教学发展到集中教学和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的创始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0 世纪初为适应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提出了按成绩,按能力分组,把同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分别教学。
称为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20 世纪末期美国的特郎普制和不分级制也都很流行,但班级课堂教学仍是主要教学形式。
一、课堂教学的概念和评价课堂教学又称为班级授课制。
它是把学生按照入学的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授课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分课教学的一种形式。
课堂教学是我国各类学校的基本教学形式。
它的特点是:(1)有利于经济发展需要,有效地大规模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但是课堂教学也存在某些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状态;(2)难以照顾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不同要求,给因材施教带来不便;(3)课堂教学容易导致以理论为目的,将活生生的实际人为地淡化、分割。
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中多以概念、公式和原理等为主,其中公式是最精辟的理论总结,概念和原理是对事物或规律等用简洁的文字作概括性的表述或总结,这些都是课程学习的基础,然而,公式非常枯燥,难记,一旦忘记或记错了公式就成了一团乱麻了,概念和原理如果不能深刻的理解则无法灵活运用。
二、形象思维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如果把形象思维运用到理论教学当中去,那么能使枯燥的公式便变得生动,学生对概念和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凭借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联想或想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_历史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_历史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有哪些历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有充分认识,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现今教学角度的转变使得课堂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方式,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实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分析、评判的观点没有进行培养,学生没有通过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的眼光,因此只能采用较为吃力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就丧失了主动性。
本文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对历史教学理念和历史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应对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对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一、历史教学理念1.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尤显学习的吃力和繁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背”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适当引入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同时,初中历史相对较为博杂,且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历史的故事性,在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中,使学生建立历史坐标。
从而对于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发生的大概时间都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增加学生对于历史读物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相关事件的了解。
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摆脱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的记忆,转向对于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养成对历史的兴趣。
以兴趣为支点,逐渐向其他历史事件和历史内容进行扩散性了解,实现历史的全面阅读,为高年级学习历史做好准备。
1.2建立历史分析视角历史分析视角的建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也极为重要,其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技能,学以致用,更加轻松和准确的掌握历史学习规律。
新课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作者:霍颖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第02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本着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积极性、巩固性的原则,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能够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2-0067-02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总感觉教学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同时,好多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感到学习历史很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方式,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参考。
一、四种教学模式(一)小组研究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性格、爱好等要素将学生划分成若干研究小组,就所要讲授的历史内容,为他们量身制定出适合各该小组的不同研究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互相探讨、请教教师等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以达到每名学生对所学内容深入掌握的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有极大的益处。
(二)导学模式又称自学——辅导式。
它是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相互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结构程序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精讲→练习总结。
它突出强调了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三)互动模式这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同时也是引起较大反响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一年级历史思维训练教案
一年级历史思维训练教案
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
-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
- 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的思维方式,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和探究;
- 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教学准备
- 活动需要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
- 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 开始讲解
- 通过引入图片或视频,带领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
2. 比较分析
- 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异同点;
-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并理解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
3. 小组活动
-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讨论并展示关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的图表或者其他形式,并进行比较和探究;
- 组织学生分享分组讨论结果,并对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探究。
4. 结束讲解
- 引领全班对比较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
回顾与反思
整节课结束后可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研究心得,有哪些收获以及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总结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们对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和创新性思维,推动其发展成为更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公民。
学形象思维教学心得体会
学形象思维教学心得体会形象思维是指通过视觉、感觉和想象等方式,对事物形象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形象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让他们从视觉和感觉上去感受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意。
有时候,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能还不是很强,在使用语言表达时会感到吃力,但通过形象思维的培养,他们可以通过图画、图表等方式来进行表达,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形象思维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尝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所学的知识。
与此同时,我还会利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讲解抽象概念和复杂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形象来描绘和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另外,形象思维也对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形象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图画、模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最后,形象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形象思维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细节,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
同时,学生在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中也会运用到思辨能力,他们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总之,形象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形象记忆法教案
初中历史形象记忆法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形象记忆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记忆能力,增强
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历史知识点,比如古代中国的王朝变迁,通过形象记忆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教学内容,并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 讲解: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历史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
3. 形象记忆法介绍:向学生介绍形象记忆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比如通过联想、图像等方
式将知识点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4. 实践:让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和练习,尝试运用形象记忆法来记忆历史知识点。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形象记忆法的优势和作用,帮助他们认识到这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运用形象记忆法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7. 反馈:在下节课时,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形象记忆法应用成果,进行课堂反馈和讨论。
教学资源:视频、图片、教案、课件等。
教学方式:结合讲解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作业、课后小测等形式对学生的形象记忆法应用情况和历史知识掌握
程度进行评估。
小结:通过形象记忆法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记忆能力,激
发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形象思维训练方式有哪些
形象思维训练方式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当前我国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历史课自身属性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有关形象思维的训练,希望能帮到你。
形象思维的训练大脑右半球喜欢整体的、综合和形象的思维,所以有人说右半球是形象思维中枢,它的思维材料侧重于事物形象、音乐形象和空间位置等。
在开发右半球的潜能时,主要就是利用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活动。
这是开展右脑训练的基本原则。
有些训练方法已在形象记忆法中讲到,如形象阅读法、形象控制法及建构知识的整体结构法等。
在记忆一章也讲到使事物形象化和联想记忆问题。
下面再讲几个具体训练方法。
1.累积形象材料在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看电视、欣赏音乐、学习活动、参观、旅游、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尽量扩大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中事物形象的掌握,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形象,广泛积累表象材料,丰富表象储备。
头脑中的表象越多,不仅愈益促进右半球的活动,也为形象思维提供了形象原料。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将获得者格拉肖也指出:“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想,像抽时间读读小说,逛逛动物园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同理解力和记忆力一样重要。
假如你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你能想象出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吗?我这样讲,有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奇怪。
但是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用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
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当然也更有助于形象思维。
可以说,丰富的表象储存无论对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有帮助。
2.积极开展联想和想象活动要经常开展形象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活动。
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要让想象展翅高飞,任其在广阔的宇宙中遨游。
中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曾于1932年,因发明新的制碱法造出纯碱,从而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他办的企业称雄国际化工界近一个世纪。
侯德榜小时候不但读书非常刻苦勤奋,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优异,十门功课得了一千分,而且还喜欢想象,爱好形象思维。
什么叫形象思维
什么叫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在艺术和文学等的创作实践中,两者却能够统一起来,并且在创作的每个阶段上都交互影响。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的形象思维的含义,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什么叫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
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
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
例如,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也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在学习中,不管哪一学科,不管是多么抽象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都很难顺利进行。
所以我们学习各门课程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法,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语言的参与。
形象思维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
初级形式称为具体形象思维,就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
高级形式的形象思维就是言语形象思维,它是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表征,以形成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其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但它具有思维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言语形象思维的典型表现是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形象思维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高级复杂的形象思维是对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并不总是与语词紧密联系,未必进行充分的语言描述。
但是,它比概念概括有着较大的稳定性、整体陛,而且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因为概念概括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而形象概括则常包容着丰富的细节。
教师工作计划——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工作计划——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认为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本学期,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历史是一门充满故事和智慧的学科,但往往因为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计划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形象直观的历史文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
同时,我还会组织一些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
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历史思维基础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
本学期,我将重点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课堂讲解、提问互动、作业练习等多种方式,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计划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模拟演讲、辩论赛、历史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宽学生历史视野阅读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将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历史读物,如历史小说、传记、科普书籍等,并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文化内涵,从而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
五、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计划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引入地理、政治、文化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发挥形象思维功能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一
、
拓展 感 知 途 径 , 形成 丰富 表 象
心理学研究证 明 : 们认识 事物 总是从 感知 开始 , 人 通过视觉把所学 的生物形象 信息传递给 大脑 , 在大脑 中 留下 痕 迹 , 当事 情 不 在 面 前 时 , 种 痕 迹 会 再 现 出 事 物 这
觉 和 视 觉 的 兴 奋 , 进 左 右 脑 协 同工 作 , 到 对 生 物 本 促 达 质 的认识 . 倡 多 种 生 物 信 息 的渗 透 , 提 以形 成 丰 富 多 彩 、 深 刻 有 趣 的表 象 , 养 形象 思 维 和 逻 辑 思 维能 力 . 培 二 、 用典 型 表 象 。 强知 识 理 解 利 增 学 生 只 有 理 解 生 物 知 识 , 能 把 握 生 物 的 本 质 属 才 性 . 脱 离形 象 思 维 的 支 持 . 起 来 就 感 到 抽 象 、 洞 , 若 学 空 理 解 困难 . 学 中 学 生 主 要 通 过 视 觉 接 受 生 物 形 象 信 教 号 , 成感 知 表 象 , 后 利 用 丰 富 的 感 知 表 象 , 过 联 形 然 通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 习的影响和作用 , 其
实 质 是 一 种 揭 示 新 、 知 识 共 同 本 质 的 过 程 . 是 用 联 旧 一 想方 法 , 旧引 新 . 由 旧知 识 是 新 知 识 的 基 础 , 知 识 是 旧 新
知识 的发展. 例如讲 “ 视觉形成 ” , 时 首先复习眼 的结构 , 然后再去讲 视觉 的形 成 , 即物体反 射. 折射传 导的光线
思维 , 去获得典型表象 ; 第三层 次是 符号掌握 , 以语言形
式 或数 量 关 系 去 掌握 基 本 事 实 的 本 质 特 征 和 内在 联 系 , 即通 过分 析 、 理 , 纳 、 括 出生 物 概 念 . 三 个 层 次 推 归 概 这
初中历史思路讲解教案
初中历史思路讲解教案教学内容:历史思维与思考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历史思维的概念和作用。
2. 历史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历史思维解释历史事件。
2. 如何通过历史思维理解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1. 讲义、PPT等教学资料。
2. 历史案例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思维在学习历史中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历史思维概念(10分钟)1. 解释历史思维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历史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历史思考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提出问题:什么是历史问题?如何提出好的历史问题?2. 探究历史事实:如何搜集历史资料?如何分析历史资料?3. 运用历史概念:如何运用历史概念来解释历史事件?四、历史思维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解释历史事件,并讨论历史思维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强调历史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所学历史思维概念和方法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并写出分析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历史思维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历史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如何在基础教育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如何在基础教育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
将从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基础教育教
案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法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大事记》时,可
以提问:“为什么罗马帝国无法幸存下去?”这种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历
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感
受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情感体验。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
博物馆、进行历史文化。
初中历史人物形象教案
初中历史人物形象教案
教学内容:历史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成就和思想;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佩;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话题,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形象的魅力和影响力。
二、学习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成就:介绍几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成就,如孔子、李白、武则天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背景和贡献。
三、讨论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影响,讨论他们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四、讲述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展现历史人物的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五、反思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历史人物对我们的启示和教训,反思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六、总结:通过小结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励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活动安排: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历史人物形象的魅力和价值。
扩展延伸:在课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展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形象,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教学反馈: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价值,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思维型课堂教学实施相关问题探究
"思维型"课堂教学实施相关问题探究一、"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完整课堂,一般包括六大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这六大基本要素皆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素养的形成有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六大基本要素,促进教学的深度发展?落实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教学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校80%的时间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如果我们老师没有目标和规划,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落实以教师的提问为载体,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要产生高认知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2、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注重方法教育我们的教学一贯注重知识,但方法特别重要,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很重要。
比如,我们讲述一个规律和概念的时候,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规律和概念,就让他开始做题。
如果学生没有经历知识形成的途径,他的能力是无法提高的。
在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训练思维品质,才能形成能力。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研究,在你整个阶段的学科教学中到底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学科方法,这个研究的过程即是让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本质、思想和方法加深认知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3、联系已有经验,体现认知建构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让他自己完成认知建构。
比如,我们的教材中教“春夏秋冬”这个知识点,是否应该放在一起教?如果在夏天教冬天的内容,学生能够有效地联系生活的经验吗?虽然学生经历过四季,但他并没有经历学习和思考。
严格意义上说,学生最好的状态是在上一节新课的时候能够回忆起之前所学过的知识。
如何能让学生充分联想起过去所学的知识?我提出,课前的复习比预习更重要,课前学生应该思考过去学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 “四能”的具体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四能”的具体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一、如何理解“四基”“四能”与时俱进地理解目标的变化1.从双基到四基,是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为了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 双基的内涵在变化。
概念、性质、特征、公式、法则、定律等运算、推理、作图等繁难的计算、复杂的问题解决等要删减估算、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要加强3.基本思想,2010年《小学数学教育》10篇文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
为了提高数学素养。
4.基本活动经验,专家观点不一。
建议不要从广义上理解,什么都是就等于什么都不是。
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活动:购物、旅行、装修、调查统计、投资理财、买彩票、预测体育比赛结果等课堂上的活动:小组合作、观察物体、利用图形变换设计或者制作、操作学具、拼平面图形、搭立体实物、做游戏、摸球、掷硬币等等5.四基目标的两个意义:一是为了现实生活,二是为了进一步学习6.四能强调三个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是工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是来源、二是应用积累活动经验7. 学会数学地思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家陈省身说:“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效果。
”8. 发现问题:找到数量或空间的联系(规律)、矛盾创新意识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一)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根据课标、教材、教参等资料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知识结构中的定位,上下前后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应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二)了解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前测、访谈等了解学生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三)确定教学目标1. 四基目标要具体、用词准确、便于落实和检测。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初中历史思维转变课件教案
初中历史思维转变课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历史思维的几种常见模式。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历史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历史思维的几种常见模式。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PPT,包括历史思维的定义、重要性和几种常见模式。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以便展示不同历史思维模式的案例。
3.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思维转变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历史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历史思维对于正确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历史思维的几种常见模式,如因果思维、比较思维、连续思维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思维模式对于历史研究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历史思维模式的应用。
让学生思考不同模式在不同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历史思维转变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历史思维对于深刻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历史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几种常见模式,并且培养了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
1.写一篇小结,总结历史思维的几种模式。
2.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思维模式。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思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正确理解历史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
文史结合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文史结合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作者:夏彩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1期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文史结合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文史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史结合;课堂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1-0265-02课堂教学效率包含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以师生最少的精力消耗,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天高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在各科争抢时间的教学实际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历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近年来历史学科高考中综合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根据考试要求主要考查阅读理解归纳分析,其中阅读是基础,是其他几项能力的起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主要通过阅读实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时,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从学生们所熟悉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史材料中撷英取华,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过程中文史结合可渲染气氛,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新课程的历史教材理论性较强,对于初中基本没有历史基础的学生而言,太过艰深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文学作品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构成生动的生活图景,它可以使人感觉到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以“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开头引出背景,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结束课文启发学生沉思。
二、利用文史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理论的理解历史概念的讲解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对于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都不丰富的学生来讲理解很有难度。
因此历史概念的理解具体化、通俗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而利用现有的语文课能使学生对历史概念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形象思维与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形象思维追求历史真实性,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形象思维有直观性,是历史的再现,借以形象来表达历史的内涵。
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
形象思维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又是千变万化的。
关键字:形象思维;特点;作用;途径;手段等。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历史形象思维的特点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用形象去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因而具有直观性、具体性、情感性和生动性等基本特征。
但是,形象思维又不同于感性认识,它并不只是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而是能动地去表现客观对象,它包含了人们对于思维对象的基本观点和感情色彩,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
历史形象思维又不同于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形象思维。
第一,后者可以直观地观察和认识思维客体,并且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摄取创作素材;而前者只能间接地从各类文字材料、历史文物、考古遗迹和口头传述中去把握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始终存在着时空上的间隔。
第二,后者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其思维形象可以拼凑和塑造。
二、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逆转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不是历史的本体。
它只能被我们所认识却无法直接体知,只能被我们所理解却无法重复验证。
这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规律,与青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产生了较大的矛盾。
因此,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1).形象思维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无法再现的。
历史真实面目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只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
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应该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这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此而使历史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
例如,关于唐太宗善于”纳谏”之事,教材中用了一定的篇幅进行介绍。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课堂教学中,还补充《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实。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时,丝毫不顾及唐太宗的面子,与他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想要发作,又怕影响了自己”善于纳谏”的名声,因而只有强行忍住。
回宫后,他大发脾气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他想杀谁?太宗说:”魏征总是当众侮辱我,叫我实在难以忍受!”皇后听后,回到内室换了一套朝服拜于堂前,太宗惊问何故,皇后道:”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如此忠直,正说明陛下是明主,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太宗听后才转怒为乐。
这段史实通过人物的对话,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魏征的忠厚刚直,长孙皇后的聪颖贤惠,唐太宗的明睿通达,都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这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在如,讲”秦始皇加强中央专制”提前留作业,”你当皇帝怎样实行专政统治”。
学生有情趣了才去看书、查资料了解当时的秦暴政,根据自己的理解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历史,把死的历史知识变成活的再现。
(2).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例如,观看秦始皇陵兵马俑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军严明整肃、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山倒海的气势,由此而加深对秦始皇横扫六合这段历史史实的理解。
观察”虎门销烟”浮雕,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形象思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在讲”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小短片,展现公社食堂响起了开饭的钟声,社员们手里拿着饭盒、大碗、小盆都在一窝蜂一样等着打饭。
接着播放”一口大猪”千斤重、”一只苞米”火车长、”炼钢高炉遍地开花”,一个小孩正抱着自家的铁锅送往工厂等画面。
三、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能否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再造历史形象。
而历史形象的再造,又离不开生动的史实、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历史教具。
因此,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归根结底,在于史料的积累,语言艺术的提高和直观教具的运用。
1.注重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积累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同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证博引,生动有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而有趣的历史素材。
2.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
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而对”舌耕”为业的教师来说,语言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了。
作为一个教师,即使是满腹经纶,如果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优美感人的故事也会黯然失色。
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前提。
语言具有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两个部分。
必须注意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1)准确严谨,具有科学性。
(2)注意文采,富有情感性。
(3)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有了过硬的语言功夫,才能动情引趣,将波
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3.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在历史教学中,可供利用的直观教具很多,有实物、模型、图片、地图、表格以及各种音像设备。
这些直观教具可以从不同角度刺激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就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促进其形象思维,亦可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直观教具的运用,有两个问题应该注意:
第一,运用直观教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该注意有的放矢。
如果频频使用而与教材中的难点、重点相脱离,其结果必然是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与教学目的相违背。
第二,运用直观教具应与生动形象的语言相结合,因为教具是静态的,只能说明历史现象的个别方面。
只有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和补充,才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
因此,在运用直观教具的同时,教师仍然应该注意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手段千变万化,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感受历史,在兴趣中掌握历史。
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变得”活起来”“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