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历史第三课教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历史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地理知识,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使学生掌握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历史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的知识。

2.使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地球仪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

3.准备实例和图片,用于分析和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运动?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通过地球仪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种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教师点评并补充。

2024老虎版六年级上册历史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老虎版六年级上册历史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老虎版六年级上册历史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六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册历史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我国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末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全面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关键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策略导入策略通过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历史知识。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历史规律。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两节历史课,共18周,完成全册教材的教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024老虎版六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 辅助教材:历史故事书籍、历史纪录片等。

3. 网络资源:历史知识网站、在线课程等。

六、教学实施第一课时:开学第一课1. 教学内容:介绍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人教版历史五四制六年级(第一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共12张ppt)

人教版历史五四制六年级(第一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共12张ppt)
箭。 ②黄帝下属:仓颉创造_文__字___,伶伦制作_音__律___,隶首发明_算__盘___。 ③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基础过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结成联盟,_尧___、__舜___、__禹___
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2、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__贤__德__之__人_的方式称为禅让制。 3、大禹治水: ①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但没有成功。 ②禹总结教训,采用__疏__导___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禅让制
影响: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陶唐氏、 有虞氏和夏后氏结成联盟,尧、舜、 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这种将联盟 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式称为 禅让制。
尧: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禹:治水有功
课堂练习
1、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A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伶伦
2、今天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通
过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称为 B
B.考古
C.想象
D.传说
5、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
后为人部在落此联立盟庙领纪袖念的,今(天C的虞) 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历史的瞬间
炎帝
黄帝
影响: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 帝战败归顺黄帝,炎黄结成联盟。 这一部落联 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 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 以“炎黄子孙”自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

11﹡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提供的材料,整体感知材料内容,了解故宫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找准作者的立足点,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学会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来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筛选阅读材料,选取可用信息。

教学准备:PPT 课件故宫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学法1.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将走进故宫,去探索发现,去做故宫的引路人。

板书:故宫博物院2.观察今天的课文,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四篇阅读材料,有解说稿,有小故事,有网站首页的简介,有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3.只要有文字出现,我们的阅读就可以开始。

今天我们怎样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阅读这四篇阅读材料呢?你有什么建议?结合前面几课的学习的收获来说一说吧。

(有选择地读,和阅读目标有关的细读,无关的可以不读,结合生活体验,增强阅读理解)4.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开始我们的阅读。

二、阅读提示,明确目标1.阅读课文前面的导读,看看今天的阅读目标是什么?教师PPT出示:①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②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时为家人做讲解。

2.你对哪个任务感兴趣?分小组分别进行阅读。

三、强调做法,分组阅读1.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也做好了分组。

分别阅读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什么?2.快速阅读,初知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3.通过阅读,你知道这几篇阅读材料分别是写什么的?(故宫博物院的结构和组成。

鲁教版五四制历史六年级下第三课开元盛世

鲁教版五四制历史六年级下第三课开元盛世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有“贞观遗风”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在位时的措施:①任用贤才,如富于改革精神的著名宰相姚崇。

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③戒奢从简。

唐玄宗还命人烧毁宫内的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初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的发展:①兴修水利。

积极抗旱,修建了四十多座大型水利工程,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

②农耕技术: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

③蔬菜:蔬菜品种增加,大多是由西域传入的。

④茶叶:出现了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⑤农业工具: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的发展:①丝织业: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

邢窑白瓷:“类雪”“类银”。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3、商业繁荣①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益州)②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人士,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的评价: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5、唐朝的衰亡: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唐末农民大起义。

907年,唐朝灭亡。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知识梳理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知识梳理

第三课华夏之祖
华夏族的形成:距今约四五千年,传说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联合在涿鹿大败蚩尤,炎黄联盟形成华夏族。

海内外华人常自豪称已为“炎黄子孙”。

(轩辕即黄帝,“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是毛泽东对黄帝的赞誉)
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炎帝发明了耒耜等农具;黄帝在衣食住行方面(建造宫室、天文、指南车、医术、造字、养蚕织布、挖井、发明舟车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其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尧舜禹及“禅让”:尧、舜、禹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均有高尚的品质,深受百姓爱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夏朝的建立:禹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公元前2070年(距今约41个世纪),禹建立夏朝,首领变国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至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记住并理解的图片: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P14)、禹(P15)
1。

小学六年级历史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历史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历史课教案【教案】小学六年级历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 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学科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 历史事件的学习与历史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 学习历史学科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的学习与历史意识的培养;2.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解析(15分钟)讲解历史学科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启发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3. 方法论述(20分钟)讲解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教材的运用、情感教育和思维训练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历史学习中。

4. 讨论与思考(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组织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5. 案例分析(2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六、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并培养他们对历史事物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的短文;2.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从图书馆借阅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书籍,并写读书心得。

五六年级江西红色文化教案第3课

五六年级江西红色文化教案第3课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红三军在沿河的那段历史。

2.让学生了解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3.了解黔东人民对革命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

2.了解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意义。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珍惜今天的生活,从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时数:一个课时。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遵义会议吗?生:知道。

师:谁能说说遵义会议的意义呢?生: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师:是呀,遵义会议确立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胜利道路。

可是你们知道当年我们的家乡也建立过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板书课题)师: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征的红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来到黔东,与黔东人民共同开创的根据地。

师:同学们想知道那段历史吗?生:想知道。

二.新课师:还是红军来到沿河的时候,当时的红军领导人贺龙认为,白鹤有个滩头,老虎有个山头,红军不能没有一个根据地。

黔东地处湘、黔、川边境山区,国民党政府对边际地区的统治相对混乱;黔东地区有梵净山、乌江等高山峡谷,道路崎岖,沟壑纵横,复杂的地理环境有利于红军开展游击战,战能进、退能守,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黔东世代杂居着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长期饱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劣绅的压迫和剥削,黔东人民为摆脱压迫进行过多次反抗。

鉴于此,红三军领导人贺龙等经过认真分析后,决定在黔东建立革命根据地。

[1]于是在1934年7月21日至22日,贺龙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出席大会的共有135人,沿河、印江、德江三县选出的代表103人,其中雇农和手工业者55人,贫农25人,中农8人,士兵4人、小商4人,其他职业7人;另有红军代表32人。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古人的风貌和情感,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古诗三首》作为六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感悟。

本文将从“古诗三首”这一主题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在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这一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材选取了《清明》《夜泊牛渚怀古》《登鹳雀楼》这三首古诗。

这三首古诗作者各不相同,且体裁、题材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内涵丰富,情感真挚,能够唤起读者心中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向往和敬畏。

第一首《清明》,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思乡,怀念家乡的情景。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对家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其含义不仅仅是对家乡的眷恋,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念,展现了作者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首《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诗人在夜晚泊船的情景,借此怀古追思自己曾经的辉煌成就。

诗中描述了泊船的宁静,牛渚古迹的宏伟和壮观,以及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领悟和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三首《登鹳雀楼》,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景色,以及对过往名士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诗中所展现的豪迈和深沉,以及对历史的缅怀,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敬畏。

"古诗三首"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涉及的不仅仅是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更是对文化传承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开拓视野,提高情感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能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这一课程内容,学生可以不仅仅尊重古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文化遗产。

六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笔记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一)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用于耕作)和筒车(用于灌溉)。

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二)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三)商业:商业繁华,水陆交通发达。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住宅区(“坊”)与商业区(东西两“市”)截然分开,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二)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唐朝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4、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bō)(藏族的祖先)赞普(最高统治者)松赞干布。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一)社会风气的特点: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二)表现:1、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2、人们衣食住行多受西北少数民族风俗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一)唐诗: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2、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历尽坎坷,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两者要区别开来)3、白居易的诗歌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六年级国学第3课《高祖论功》教案

六年级国学第3课《高祖论功》教案

第3课:高祖论功一、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一课时) 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正确断句,熟练诵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读通文章,正确断句文章教学难点:会背其中重要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鸡犬新丰》1.师讲述《鸡犬新丰》的故事,2.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让你感觉到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虽然富贵,夺得了天下,却不忘孝敬父母的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二)简单介绍刘邦1.让学生先说说,刘邦是谁,2.老师简单介绍刘邦。

(三)初读古文《高祖论功》1.学生自由读一读,2.师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请一些同学来读。

第3课:高祖论功二、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二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正确断句,熟练诵读课文。

背“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疏通文章大意。

3.能够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不同,说出二人成败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读懂文章教学难点:知道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师带同学们读,疏通难读的字。

2.学生自己根据注释大概了解古文大义,3.老师讲解古文的意思。

重点理解:“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4.能够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不同,说出二人成败的原因。

讨论 ;你觉得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立邦所说的话吗?5.生再次读古文。

6 .背“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第3课:高祖论功三、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三课时)汉字家族追根溯源二、教学目标:1.读刘邦的大风歌,2.解读古诗,并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致理解并背诵大风歌教学难点: 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古诗积累1.读刘邦的大风歌,2.解读古诗,并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3.并当堂背诵,比赛。

第3课:高祖论功一、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四课时)古诗说一说二、教学目标:说一说关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来一个《楚汉争霸》的小型故事会。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的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地球仪和天球仪等模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轴、极点、赤道的概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运动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轴、极点、赤道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地球仪和天球仪等模型,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掌握地轴、极点、赤道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究地球运动的奥秘,培养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轴、极点、赤道的概念。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地轴、极点、赤道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轴、极点、赤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和天球仪等模型,直观地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相关知识。

3.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地球仪和天球仪,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探究地球运动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天球仪、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2.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端,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3. 掌握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简单总结。

再次强调本节课教学目标。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三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洋务运动等历史知识。

二、新授内容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阅读课文,找出鸦片战争的相关人物和时间。

在此基础之上,思考并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由原先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端在课文中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人物和时间。

思考并回答问题: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清朝晚期,外有西方列强侵略,内有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爆发的。

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具有进步意义的社会改革方案,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因此,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端。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思考并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主义加深,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相结合的背景下诞生的。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

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初祖。

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

2.培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学习重点】黄帝炎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学习难点】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的原因;“禅让制”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炎帝和黄帝生活在传说(远古)时代。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多功业显赫,留下了许多动听的故事。

这些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和发明。

二、自主预习(一)知识点一:炎黄联盟炎黄部落和东方的蚩尤部落结成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知识点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_____。

2.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创造文字,_____制作音律,_____发明算盘。

(三)知识点三:尧舜禹的禅让_____,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三、新知学习1.说说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四、巩固练习1.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3.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耜B.尝百草,寻药物C.具有天文和历法知识D.发明陶器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A.前任联盟首领任命B.部族首领推选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7.传说中的原始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P26~2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

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彩笔、铁丝、反光的小圆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在上一课的研讨中,我们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教学提示:出示关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

)聚焦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学说?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预设:我不同意“盖天说”,同意“浑天说”。

根据三年级的学习,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可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

古代人们认识地球,是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等落后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形成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3.小结:这两种学说虽然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但它们为后人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2021新版)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3课。

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

在教科书中,列举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和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心说”以托勒密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地球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及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在转。

“日心说”是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

当然,每一种学说在历史上都有其产生、发展、修正、革新的过程,教科书罗列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对比分析,了解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的进步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

这样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及严谨的逻辑推导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在科普读物中了解过“地心说”和“日心说“,对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有所了解的,比如:“地心说”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日心说”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会支持“日心说”,但是学生对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以及观点的推理过程了解并不多。

尤其是后来的科学家基于“日心说”的理论模型,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佐证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上册历史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上册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概念;2. 能够准确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并理解其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研究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明- 石器时代与农耕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与河流文明-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古代文明- 印度古代文明- 美洲古代文明第三单元:我国古代史- 夏、商、周的兴衰- 春秋战国与统一的秦朝- 两汉与三国时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起伏- 近代中国的开埠与洋务- 中外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的革命-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教学活动1. 针对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图片展示等,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2. 组织历史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亲近历史遗迹,体验真实的历史环境;3. 制作历史手工制品,如古代工艺品模型、历史人物头像卡片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 进行历史讲座和辩论赛,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辨能力;5. 设计历史项目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策划、执行和分享,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评价1. 组织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3. 通过作品展览、口头汇报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 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研究反馈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4. 实地考察的相关场所和讲解员。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喜爱历史学科。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写作背景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写作背景

【主题】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写作背景1. 诗歌背景介绍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六年级上册第三课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

这些古诗不仅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通过了解这些古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当时的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从而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2. 《登鹳雀楼》的写作背景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登鹳雀楼》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所抒发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

写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遭受苦难,杜甫在此情境下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名篇。

通过阅读《登鹳雀楼》,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体会到他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振作斗志的力量。

3. 《静夜思》的写作背景李白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不羁的个性。

《静夜思》是李白创作于长安的一首短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内心感受密切相关。

李白游历四方,颠沛流离,对家乡乡愁的感触深厚,而创作《静夜思》正是在这种情感的催化下完成的。

通过阅读《静夜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豪放不羁、豪情壮志和对家国情怀的真挚表达,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和人生境遇。

4. 《春晓》的写作背景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他的诗作清新典雅,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春晓》是孟浩然创作于田园生活中的一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写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孟浩然过着隐居田园生活的岁月,他在清静的环境中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生活氛围和内心体验下完成的。

通过阅读《春晓》,我们可以体味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领略孟浩然诗歌的魅力和内涵。

2019-2020年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鲁教版五四制【教材分析】《华夏之祖》是六年级历史上册的第3课。

它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历史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及以古鉴今的学科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究分析【设计理念】历史是一门充满人类怀旧情绪的课程,对古史的探秘欲望是学生走进历史的最大兴趣支点,而它以古鉴今的学科思想又成为指导自己规划人生、探索生命的理论起点。

历史课堂应该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在抚古追今中相互碰撞,相互激发,不断地丰富知识,达到深邃思想、升华情感的目的。

这就是本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课前准备】1、课前根据预习学案,自主先学,分组探究分组:全班分成9个大组——1-3组是战地记者组,4-6组是部落采访组,7-9组是会议报道组。

2、分组探究题目:1-3组[结合教材13—14页『炎黄战蚩尤』一目分析、讨论,最后将本组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并汇报成果,选出中心发言人。

]4-6组[阅读教材14—15页『炎帝和黄帝』一目,思考、讨论,最后以课件的形式汇报成果,并选出中心发言人。

]7-9组【教学过程】1、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

2、看完后教师提出:巍巍华夏,历史悠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备课
主备、集备
个人备课
五.板书设计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
2.华夏族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建造宫室,制造衣裳,发明舟车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仓颉-发明了文字
伶伦-编出了乐谱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的美德
2.大禹治水
3.禅让的传说
4.原始社会的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教后记:
主备、集备
二次备课
主备、集备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5、小结
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6、活动与探究:“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远古传说固然存在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
(2)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高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主备、集备
二次备课
课题
第3课华夏之祖
课型
新授
时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
3、尧舜禹的“禅让”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2、教学方式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教师讲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加深认识,教师及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归纳升华。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自学导入框,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2、炎黄战蚩尤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4、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其实比较简单,而且很大程度上属于神话传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处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内容中领悟更深呢?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和举例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演变过程的概念就足够了。更多的时间着重于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措辞用语,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一是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二是禅让制,要注意引导学生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三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结果以及评价。
(2)教学难点: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流域、人文初祖、王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历史名词在本课出现很多。作为刚接触历史的初一学生来说,正确理解非常困难。
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