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2.品味关键词句,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3.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课前准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瘫huàn()憔cuì()shì()弄烂màn()xù叨()沉jì()jué别()chuí打()喜出wàng()外初读课文,读出秋天的故事1.“看花”一线贯穿全文,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暴怒无常,母亲,因我拒绝未看成读出了母爱。
“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因母亲突然辞世未看成,读出了母爱。
母亲去世后,由妹妹陪伴,推我去看花,读出了作者。
2.文中三次写“看花”,写出了“我”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读细节,读懂母亲的形象母亲当时自己身患绝症,为了儿子能从双腿瘫痪的阴影走出来,她做了些什么?表现出她怎样的品质?请结下列语句分析母亲的伟大的形象。
(1)母亲就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又拿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她憔悴的......。
北师大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学案(A4)版
《春》学案(第二课时)方法指导:1、认真思考,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并完成学案内容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揣摩作者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塑造描写的思路,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2、感受文章的诗画意境,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习重点:写景的组织与安排导学过程:走进文本,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温馨提示: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二、课文写春天可以按春、春、春分成三部分。
(每空填一字即可)三、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描绘了图、图、图、图、图等几幅图画。
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小组合作交流,认真读相关段落,看哪组解决的最好)1、春草图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2、在写春花图时作者从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等这几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春花,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吗?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3、课文作者描画春风图主要是从人的感官入手来写的,分别是从___ __觉、_____觉、_____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
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特点。
风本身是没有声音的,例如春草图中“风轻悄悄的”,但是在春风图中,风变成有声音的了,你能找出作者描写的风是由哪几种声音构成的春天交响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巩固提升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来写?2、课文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春的、、请默写下来: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3、本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至少找两种哦!)课后反思,促进发展这节课学完后你又有什么感想?又有哪些收获?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最新精选】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教案 北师大版
3.山行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4.《天净沙·秋思》一、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三、教学设想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6《黄河颂》高效学案主备人:唐文秀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学生姓名:时间:【明晰目标】1、掌握“湃.狂、屏障”等...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学习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及诗的时代意义。
【温故互查】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设疑导读】提示:关于诗歌朗读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展示点拨】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拓展延伸】阅读《长江之歌》,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秋日撷英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掌握本单元重要诗人、作家的简要介绍。
2、熟读本单元诗词,直至成诵并默写。
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诗词,领会品味诗词意境。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
三、德育目标: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单元阅读指导本单元课文以诗词为主。
鉴赏诗词,应从形象出发,充分考虑到所创造的形象的特点。
中国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
从诗词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山行杜牧一、教学目标: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三、教学用时:1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
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
(板书诗题)(二)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三)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
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四)学习诗文1、诵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词(其一)》《登高》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掌握刘禹锡、杜甫的简要文学常识。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背诵默写全诗。
【预习案】
刘禹锡(772-842),字,代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之称,因作为太子宾客被派往洛阳,世称。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共创《忆江南》词牌。
2.刘禹锡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3.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4.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比较《山行》与《秋词》
同:
异:
6.《登高》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杜甫(712-770),字,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与李白并称“”,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
【探究案】
1.《秋词(其一)》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8.杜甫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9.如何理解《登高》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10.“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采桑子重阳》(第1课时)导学案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采桑子重阳》(第 1 课时)导教案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采桑子重阳》(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诵并能背诵本诗。
2.理解借景抒怀、情形交融的写法。
3.感悟作者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研究【预习】I.教材助读一、背景介绍1927 年大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在华矛盾随之尖利,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加剧,给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地区发生和坚持焉供给了条件。
1929 年,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第三次入闽,此次入闽,秋高气爽,秋景绚丽,成功在望。
诗人的心头充满了愉悦畅抒胸臆,写下了这首情形交融,饱含真理交口称赞的词作二、说重阳重阳节:由于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阴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三、走近作者毛泽东 (1893-1976) ,字润之。
湖南省湘潭韶隐士。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八岁时写过一首题为《咏蛙》的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足显露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1920 年9 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成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3 年4 月,他走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持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5 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
以后发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领导工农红军与军阀睁开斗争。
II.预习自测1. 毛泽东,字,湖南湘潭山冲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办者。
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诗词选》。
2.给以下划线字注音。
寥寂()春朝()寥廓()3.解说以下句中划线的词语。
(1)人生易老天难老: _______________(2)战地黄花格外香 :(3)寥廓江天万里霜: ________________【探究】研究一:《采桑子重阳》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研究二:“战地黄花格外香”一句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研究三:“辽阔江天万里霜”给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情形?小结:【当堂训练】1.《采桑子重阳》的作者是 ______, “采桑子“是 ______, ”“重阳”是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春》导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春》导学案北师大版春天是一年之中最美丽、最令人期待的季节之一。
在北师大版的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春》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本导学案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魅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感受这个美好的季节。
一、预习导入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你对春天的印象是什么?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些事物,为什么?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二、新课呈现1. 教师出示《春》一课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一起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一幅描绘春天的图片,比如:春风拂面,和煦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绿草如茵,花朵争奇斗艳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描述。
3. 观看一段描述春天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动人的场景。
4. 教师出示课文《春》,点名学生分发课文,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标题,预测一下这篇文章可能会讲述的内容。
三、自主学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春》,并标注生词、疑惑之处。
2. 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春》是描写春天的一篇文章,请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词句和描写春天的事物?b. 你觉得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c. 你觉得春天有什么特点和魅力?四、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合作,将自己的回答与组内成员分享,并讨论彼此的观点。
2. 各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将各组的观点汇总,形成全班的共识。
五、拓展延伸1. 学生阅读与春天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并就作品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进行分析与讨论。
2. 学生可以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春天景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形成小作文。
六、课堂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对春天的特点和魅力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继续观察春天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小作文,描绘春天的美好。
2. 阅读与春天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并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以上就是本次导学案的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精品导学案)
春朱自清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者(1898-1948),字,江苏省扬州人, 、、学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等。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酝酿()婉转()嘹亮()应和()黄晕()抖擞()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朗润:欣欣然:赶趟儿:酝酿:应和:黄晕:舒活:抖擞: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导学1、预习反馈(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情况,教师补充纠正)。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自主探究1.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法提示: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文章,读准字音。
二读:学生个人分段朗读,感情朗读,纠正误读。
三读:教师朗读课文,停顿提示学生课文思路。
四读:学生听录音带朗读,体悟感情,感知内容。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配上小标题。
3.围绕“春”写了哪些景物?(三)课堂巩固练习1.带着优美的旋律朗读全文。
.2.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要求使用普通话,并注意带入感情色彩。
鼓励表演朗读。
(四)布置作业:1.巩固生字词。
2.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查复习1.生字词和作者。
2.检查课文背诵。
二、课内探究(三)研讨交流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2、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春天的草:(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说说好在哪里?(2)春天的小草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4.春天的花: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写了哪些地方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春天的风: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6.春天的雨:雨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7.课文第三部分“赞春”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作用。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1
第二单元学习导航本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
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
《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
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了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
《〈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关系的。
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至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
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
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同学们自然要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学习方法指津:阅读诗歌作品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阅读文字的阶段。
对读者来说,有的文字看得懂,有的不完全看得懂,在不完全看得懂的情况下,就要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弄懂作品的意思。
这是一个主动地增长知识和理解力的过程。
第二,“呈现形象”阶段。
就是读者在读懂作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想像,主动地“想”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像”来。
这样形象才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这个“呈象”过程,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和体验。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站认识自己教学目标:教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学生和生活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教学重难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师:你了解自己吗?同学们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
找几名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自己不当的评价,有针对性地引导。
师: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把“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条军事言留给后世。
可见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想一想:小组内交流一下(1)你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吗?(2)你了解自己真正的能力、特长吗?二、自主学习合作释疑1、认识自己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________,认识自己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________。
2、学会________,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3、认识自己需要一定的________对自己________的精神。
4、怎样正确认识自己?5、如何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6、我们怎样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可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完成练习。
教师点拔(一)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达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
师小结:虽然我们要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二)“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阅读P39中《孔雀和朱娜》材料,找一些同学与他人比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明白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三)让同学进行情境模拟:同学之间因为小矛盾,发生纠分等,对“如何内省和内省中认识自己”的理解。
教学感言:本节主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重在小组活动参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课题:第二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感受身边美丽的春天,体会课文浓浓的春意。
2、学习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连贯清楚。
3、诗词的理解、默写。
4、初识说明文,再次明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的很好)1、《春》的作者是。
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
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几幅优美动人的图画,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它们分别是。
2.生字词注音酝酿()抖擞()乍暖还寒()縠皱()沽酒()倘佯()滹沱()二、探究交流(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交流,才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1、《春》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你是怎样理解的?2、你喜欢《春》里面的江南春风,还是喜欢《春风》中的北国春风?为什么?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文。
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说明文知识了解了多少呢?三、展示讲解(分组讲解以上问题,一定展示出自己和本组的风采)四、巩固提升(基础知识的再巩固,细节问题的再掌握)1、原文填空。
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花里带着。
⑵千里莺啼绿映红,。
⑶,一枝红杏出墙来。
⑷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⑸,谁家新燕啄春泥。
⑹《春夜喜雨》中常用来形容思想工作细致入微,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人的句子是、。
⑺《诗词八首》中突出描写早春景色的古诗句是,它和课后练习中补充的诗中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以前练过多次的哦,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的很好!)⑴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⑵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五、单元拾金(再次明确单元的内容重点)1、本单元课文无论是文章还是诗歌,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体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大自然春色斑斓的画卷,并揭示了春色中蕴涵的科学道理。
学习后我们应该尝试学习朱老先生的写作方法,对春天进行描绘,明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背诵并默写优美的春天诗歌。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落叶导学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落叶导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 有感情朗读,品味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3 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感悟。
【导与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自由朗读全文,明确要求:(1)圈画文中生字词(2)思考: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季节的法桐?本文描写了法桐叶怎样的变化过程?伴随这一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有怎样的变化?2 积累下列词语:(1)给划线字词注音:了了()()脉络()翩翩起舞()()丰姿绰约()妩媚()()憧憬()()婀娜()()寒伧()停滞()(2)解词:憧憬___________ 婀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思考回答朗读时提出的问题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1 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1)本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天的法桐叶的?(2)本段语言优美形象,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自然段从什么方面来写法桐叶的?3 “我觉得这很残酷”一句中“这”具体指什么? 七自然段中“往日的哀叹”指的是什么?4 作者由落叶悟出了怎样的生命哲理?三展示点拨,解难释疑:四盘点收获,畅谈心得:五达标检测,能力提升:1以“我心中的落叶”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断,写出你对落叶的认识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3 春(无答案)
酒泉三中七年级语文(上)引导自主学习方案课题:春(课时)二课时清风吟诵:激励自己不用太多资料,只需要行动和一个笔记本。
每天总结自己,改正自己一点一滴的毛病,看很多书没有用,只有自己心里的才真正属于自己。
所以,每天记笔记,需要改正的,不断进步的。
好的东西。
然后就去做就行了。
时间:主备人:阎梓娟___审核人:许建刚姓名:第一课时:听录音,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你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赋得古草原离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那么今天来看一下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二、认定学习目标:自学目标::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互学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背诵全文。
综合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三、引导自主学习:(一)自学预习跳读积累:1、作者简介《春》的作者____原名____,号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
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2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酝酿..()抖擞.()应和.()支撑.()..()胳膊摇曳.()宛转..()傍.晚()抚.摸()嘹.亮()水涨.()薄.烟()黄晕.()捉迷藏.()散.在草丛里()细读疏通:(2)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互学探究精读赏析:速度全文回答下列问题问题设计: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哪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导学目标
- 了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全册内容
- 掌握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为研究安排提供指导,提高研究效果
导学内容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全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为研究安排提供一些指导。
第一课
- 研究重点:课文内容及其中的人物和事件
- 研究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变化和情节发展
第二课
- 研究重点:研究和运用诗歌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 研究难点:理解抽象诗意表达和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
...
研究安排
- 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语文研究
- 预每课的内容,了解研究重点和难点
- 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 完成课后作业和练,巩固研究成果
结语
本导学案提供了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整体概述,并对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通过合理的研究安排和认真的研究态度,相信学生能够在语文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山行》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山行》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山行》秋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情思的季节。
多少文人雅士在秋的季节里写出了动人的文字,让我们与秋相伴,去采英撷华,去看那落英缤纷,把身心投入到文中作者的秋之情思中。
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杜牧及其作品。
2、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赏析名句,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二、预习检测 1、作家档案杜牧(803-852),字(),号()。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传诵。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的另一位杰出的诗人()齐名,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作有《樊川文集》。
2、文体知识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杜牧等。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成为长律或排律。
3、背景介绍本诗选自《全唐诗》(下),据说本诗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时所写。
三、整体感知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前两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____而____,由____及____。
但见蜿蜒曲折的石径向上延伸,山顶白云缭绕,隐约可见山中人家。
后两句写____的美好景致:路旁山坡上,经霜的枫林辉映着夕阳,一片火红,令人流连忘返。
四、古诗赏析1、说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胜于“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原因。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课外拓展一、古诗词曲的鉴赏方法 1、反复朗读背诵1读作者、读背景、读诗题,弄懂句意,整体把握诗词曲的写作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秋日撷英山行清风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赏析]“悠然”、“见”用词绝妙,表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无意偶见,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
【学习目标】目标导航,引领方向。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预习检测】学会预习,夯实基础。
①《山行》的作者是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我们还学过他的《江南春》。
②《山行》是七言绝句,绝句一般为四句,偶数句押韵。
塞()衡阳()嶂()浊酒()羌管()寐()【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合作探究】深入文本,研读赏析。
1.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如果换成“苍”“青”好不好?为什么?“寒山”突出的是萧索清寒的感觉,与下文“霜叶”呼应。
不好,因为“青”、“苍”不能突出深秋的季节特点。
2. 有人认为:“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生”应写作“深”,你同意吗?为什么?不同意,“生”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缭绕飘浮的状态,而“深”字则没有这种表现力。
3.“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你知道它蕴含的深意吗?“晚”字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③使人流连往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枫林喜爱至极。
4.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红于”更好,因为“红如”意为和春花一样,而“红于”是指霜叶甚于春花,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拓展延伸】挖掘生活,体味美景。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乡的秋色非常迷人。
远处山上的各种树木,经霜后,变成五颜六色。
那黄里带绿的杨树叶,暗红色的槐树叶,尤其是枫树叶,火一样红,远远望去,如片片燃烧的火,连到天边,像灿烂的朝霞。
只有那松柏树不怕风霜,叶子还是那么葱绿可爱。
秋风吹拂着五颜六色的树叶,像彩蝶在林间飞舞。
树底下积了一层厚厚的树叶,踏上去软绵绵的,像踩着地毯一样舒服。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悲秋是我国文学的主题之一,诗人却独辟蹊径,描绘出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山林秋景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一写,文学常识知道吗?做一做,生字生词会了吗?读一读,诗歌内容懂了吗?议一议,诗句意思懂了吗?比一比,秋天诗句知多少?考一考,所学内容会了吗?说一说,家乡秋色有多美渔家傲清风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诗句极写大漠、长河的平坦空阔,从而描绘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外大自然的景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学习目标】目标导航,引领方向。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预习检测】学会预习,夯实基础。
①《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②词,又叫做长短句、诗余。
词都有词牌名,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渔家傲。
一般分为上、下阙,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塞()衡阳()嶂()浊酒()羌管()寐()【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本词通过对肃杀、荒凉的边塞战地风光的描绘,婉转的表达了将军和征夫的爱国激情与浓重乡思的矛盾情绪,抒发了词人沉郁的爱国之情及忧患意识。
【合作探究】深入文本,研读赏析。
1.上阕着重写景,你看见了哪些“景”?根据内容完成填空。
我看见了一幅(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图中有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景)。
2.这些景是紧扣着“异”字写的,“异”在何处呢?异寒异声异势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渲染出荒凉、萧瑟、肃杀的气氛;让人产生悲凉、寂寞、孤独、思乡之情。
4.下阕侧重抒情,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我从燕然未勒(浊酒一杯、悠悠羌曲、人不寐、白发夫泪)中感受到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思乡、思亲;无奈、凄凉、别愁;焦虑、苦闷、悲愤、担忧;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5. 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比较探究】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同是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人情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首词的基本情调却是“悲壮”的,表达思念家乡、壮志难酬之情。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行》的作者一反自古悲秋的主题,描绘出一幅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山林秋景图;《渔家傲》反映的是词人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守边将士们忧国思家之情。
【课堂检测】及时反馈,适时调整。
1.默写填空:⑴《山行》中描写山势高峻、山路弯曲的句子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⑵《山行》中以浓墨重彩描绘秋天绚丽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名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⑶《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⑴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⑵上片以“异”字统领,描写了“衡阳雁去”、“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幅边塞特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写一写,文学常识知道吗?做一做,生字生词会了吗?读一读,诗歌内容明白吗?议一议,诗句意思懂了吗?考一考,所学内容会了吗?⑶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句,揭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
⑷“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
⑸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
⑹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反映戍边将士的悲苦,归家之日遥遥无期,将士们的头发都白了,夜深人却不能入睡,思念家乡而暗暗落泪。
天净沙·秋思清风吟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诗人客游他乡,泊舟北固山下,望见归雁,引动乡思,于是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目标】目标导航,引领方向。
1. 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掌握“散曲”的文体知识。
2. 朗读、背诵全曲,能准确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3.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
(重点、难点)【预习检测】学会预习,夯实基础。
①《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②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
③这是一首小令,“越调”是宫调名,曲牌名是天净沙,秋思是题目。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凄清的郊外晚景图,抒发了作者羁旅在外的悲凉和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深入文本,研读赏析。
1.诵读前三句,思考以下问题:⑴前三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⑵用词上有什么特点?全是名词,一字一词,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暮色中形成一幅形象生动的深秋晚景图。
⑶意境上有何不同?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一、三句凄凉,第二句温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游子的孤独、凄凉和思乡之情。
2.诵读后两句,填空:“夕阳西下”交代了时间是黄昏,“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拓展延伸】挖掘生活,体味美景。
深秋的一个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的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即将归巢的暮鸦长鸣;溪水畔,小桥边,飘起了晚炊的烟气。
日影西斜,等待他的又是一个孤独的长夜,念及此,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这首小令⑴构思精巧,句法别致;⑵寓情于景,。
写一写,文学常识知道吗?读一读,诗歌内容明白吗?议一议,诗句意思懂了吗?说一说,曲的意境有多美?秋词清风吟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赏析]诗人客游他乡,泊舟北固山下,望见归雁,引动乡思,于是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目标】目标导航,引领方向。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独特的“喜秋”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重点)【预习检测】学会预习,夯实基础。
①《秋词》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
他和柳宗元并称为“刘柳”。
寂寥()春朝()鹤( ) 碧霄()【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歌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鹤冲云霄表现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合作探究】深入文本,研读赏析。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
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
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
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2. 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天净沙·秋思》。
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3. 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
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
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比较探究】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同:都描写秋景;异:《天净沙•秋思》借悲凉肃杀的秋景表达乡思之愁,侧重抒情;《秋词》运用对比,借白鹤排云冲霄表现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侧重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