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题2
2-3补充题
B
A
C mm
160
n 2 m 2 mnπ 2 sinh πC A B
[补充题2]无穷长导体圆筒,半径为 a,厚度可以忽略不计。圆筒分成相 等的两个半片,相互绝缘。其中的 一 半 的 电 位 为 V0 , 另 一 半 电 位 为 V0 ,求圆筒内的电位分布。
4V0 r , π 1 r 2k 1 a n 0
2 k 1
V0
sin 2k 1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V0
结束
[补充题3]
一半径为R0的球面,给定球面上任意 一点 P 的电势 0 sin 2 , 0 为常数 ,求面内外的电势分布。 注意: P2
[补充题1]长方形盒的长为 A 、宽 为 B 、高为 C ,上盖电位为 0 ,其 余接地,求盒内的电位分布。
n 2 nπ mπ x , y , z C nm sin xsin ysinh A B A n ,m 1
C
0
m πz B
y
E0
O
x
作业: 1、2、4、5 补充题 3、4 选作:6 *、补充题 1、2
z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0
P
O
R0
1 R R 0 sin 2 2
1 (3 cos 2 1) 2
R R0
2 2 1R 答案: 1 0 [1 (3 cos 2 1)] ( R R0 ) 3 2 R02 3 R0 1 R0 2 2 0[ (3 cos 2 1)] ( R R0 ) 3 R 2 R3
补充习题2题解
微观经济学习题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向变化,是因为(C )A替代效用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消费者的偏好不同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A购买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3、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A 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4、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5、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A )A 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6、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D)A产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B该产品是优质产品C 该产品供不应求D该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7、如果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A缺乏弹性的B富有弹性的C有单位弹性的D无法确定8、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同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需求将是(D)A毫无弹性B有单元弹性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9、假如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B)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10、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B)A一定正确B一定不正确C可能不正确D无法断定其正确与否11、若X和Y二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D)A X和Y是替代品B X和Y是正常商品C X和Y是劣质品D X和Y是互补品12、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A富有弹性B具有单元弹性C缺乏弹性D其弹性不能确定13、两种商品中,当其中一种的价格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二者的交叉需求弹性系数(A)A 为负值B 为正值C 为0D 为114、劣质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C)A 小于1B 等于1C 小于零D 大于零15、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C)A 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B 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 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都将减少D 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二、分析题从提高生产者收入的角度考虑,大米和家用空调分别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大米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相比之下,空调是高档品,需求富有弹性。
习题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补充习题)1.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主要是( ) A.叶肉细胞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叶肉细胞C.叶肉细胞和叶绿素D.保卫细胞和叶绿体2.下列各项属于叶表皮细胞特点的是( )A.细胞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B.细胞呈半月形,内含叶绿体C.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D.细胞圆柱状,内有叶绿体3.下列细胞是半月形的是( )A.表皮细胞B.上皮细胞C.肌肉细胞D.保卫细胞4.气孔的功能是( )A.有机养料进出的“窗口”B.无机养料进出的“窗口”C.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D.水分进入叶片的“窗口”5.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 )A.叶绿体内含有叶黄素B.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C.叶绿体内含有胡萝卜素D.叶绿体内含有花青素6.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柄。
( )(2)含有导管和筛管的结构是叶肉。
( )7.在叶片的结构中,含叶绿体最多的细胞是( )A.海绵组织细胞B.保卫细胞C.栅栏组织细胞D.上表皮细胞8.食用的蒜黄是据__________原理育成的。
( ) A.蒜黄体内不含叶绿素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高温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D.蒜黄叶绿体内含有叶黄素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①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释放氧气供人类呼吸③制造淀粉供人类食用④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6. × ×。
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下面哪个数是1024的因数?答案:2、4、8、16、32、64、128、256、512、10242. 爷爷88岁,爸爸40岁,妈妈34岁,相差最大的是爷爷和妈妈,相差几岁?答案:88 - 34 = 54岁3. 3只小猫分的鱼,第一页有4条鱼,第二页比第一页多6条鱼,第三页比第二页多7条鱼,小猫一共分到了多少条鱼?答案:4 + (4+6) + (4+6+7) = 4 + 10 + 17 = 31条鱼4. 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20元,卖了8折,最后要支付多少钱?答案:20 × 0.8 = 16元5. 健健家有鸡、鸭、猪三种动物,一共有30只脚,鸡和鸭的腿一样多,猪的腿最多,那么鸡有多少只?答案:3 × 4 = 12只鸡二、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10的倍数?• A. 11• B. 9• C. 12• D. 7答案:C. 122.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质数?• A. 4• B. 6• C. 9• D. 11答案:D. 113. 下列选项中,哪个数是100的约数?• A. 20• B. 15• C. 12• D. 8答案:A. 20三、解答题1. 请分解下列各数的质因数:(a) 60答案:60 = 2 × 2 × 3 × 5(b) 72答案:72 = 2 × 2 × 2 × 3 × 32. 计算下列各题:(a) (12 + 5) × 3答案:(12 + 5) × 3 = 17 × 3 = 51(b) 48 ÷ (6 - 3)答案:48 ÷ (6 - 3) = 48 ÷ 3 = 163. 小明和小红一共有48本书,小明有比小红多20本,问小红有多少本?答案:设小红有x本书,则有x + 20 = 48,解方程得x = 28。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第2单元)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第二单元5七律•长征一、规律津津有味悬崖天涯渡河度过二、1.指五岭连绵起伏的样子。
2.形容乌蒙山高大雄伟的样子。
三、1.(1)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山岷山以点带面(2)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长征过程的艰难,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平平常常红军战士不惧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 2.腾起的细小波浪滚动的小泥丸藐视困难的坚强与豪迈 3.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四、写出环境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例:看到岷山横断去路,红军不但没有感到沮丧,反而十分开心。
“真是天助我也”因为对机动部队和没有意志力的国民党军队成员来说,这是一道天然屏障,也是阻绝追兵的有利地形。
当红军部队翻过了大雪山,摆脱了敌人的追袭,大家有说有笑,喜笑颜开,精神抖擞。
6狼牙山五壮士一、日寇喜悦悬崖山涧冰雹沸腾二、1.③④②① 2.②①③④三、1.日寇非常疯狂,企图彻底占领我晋察冀根据地日军人数众多,气势汹汹的扑了过来2.(1)石头五位壮士砸下的石头非常多(2)不能因为“砸”字更能看出五位壮士使出的力气大和对敌人的仇恨3.(1)对成功完成任务的欣慰对还在往上爬的敌人的蔑视(2)战士是对军人的普通称谓,这五位战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视死如归,勇于献身,应该称之为“壮士”。
表达了对五位壮士的崇敬之情。
(3)抓住人物的姿态、表情和眼神去写。
示例1:班长马宝玉的衣服已经破破烂烂,可他那紧握的拳头,他那坚定地眼神告诉中国人民:胜利的一天必将到来!示例2:副班长葛振林屹立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眉毛斜竖在历经磨难的脸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头昂得高高的,破碎不堪的衣裳在身上飞扬,双脚呈人字形,稳稳地站在悬崖上!示例3:胡福才瞪着眼睛,抓紧了拳头,仿佛在说:你们日本人牛什么牛,就算你们有飞机大炮,我们照样可以将你打倒!示例4:战士宋学义站在狼牙山顶峰,眼睛藐视敌人,脸绷得紧紧的,手握紧拳头。
四、1.险峻目不转睛冷静东倒西歪 2.面动作神态点 3.不可以去掉,因为画线句子写出了五壮士的歼敌成果,衬托出五位壮士作战英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一、乘法
1、(3×3)=9
2、(4×4)=16
3、(2×2)=4
二、除法
1、(24÷3)=8
2、(18÷6)=3
3、(36÷6)=6
三、加法
1、(5+5)=10
2、(3+8)=11
3、(9+9)=18
四、减法
1、(20-13)=7
2、(18-10)=8
3、(14-7)=7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让孩子们学会用数量证明,学会认知和建构数学的基础知识,还有数的基本操作。
这些数学操作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就是用数量加上另一个数量,例如(5+5)=10;减法就是将一个数量减去另一个数量,例如(20-13)=7;乘法则是将一个数量乘以另一个数量,例如(3×3)=9;除法就是用某个数量去除另一个数量,例如(24÷3)=8。
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的数学操作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方便孩子们理解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从而掌握不同的数学知识。
要想掌握基础的数学操作,关键是去理解数的本质,去把握数之间的联系,而这也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要多多练习,努力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从而了解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1.1 全等图形答案1、(D).2、a,f3、(1)如(2)如.4、如.5、共有6种不同的分割方案(“对称”的方案只算一种,否则有11种),每一种方案中的分割线都要经过中间两个小三角形的公共边,例如:6、.1.21、.2、(1) 平行移动,≌,AB和DE、BC和EF、AC和DF;(2) 30°,≌,∠E与∠C、∠D与∠B、∠EAD与∠CAB.3、AB = BA,BC = AD,BD = AC,∠D = ∠C,∠DAB = ∠CBA,∠ABD = ∠BAC.4、KP = DF = 7 cm,PQ = DE = 5 cm,QK = EF = 8 cm,FK = 5 cm,EK = 3 cm.5、(1) 50°;(2) 90°.1.3.11、△ACB ≌ NMR,△DEF ≌△QOP.2、在△ABC和△CDA中,∵AB = CD, ∠BAC= ∠DCA,AC = CA,∴△ABC ≌△CDA(SAS).3、∵AB ⊥ CD,∠ABC = ∠DBE = 90°.又AB = DB,BC = BE,∴△ABC ≌△DBE(SAS).4、(1) ∵AD = AE,∠1 = ∠2, AO = AO,∴△AOD ≌△AOE( SAS).(2) ∵AC = AB,∠1 = ∠2, AO = AO,∴△AOC ≌△AOB( SAS).(3) ∵AB = AC,∠BAD = ∠CAE,AD = AE,∴△ABD ≌△ACE( SAS).1.3.21、∵ AD是△ABC的中线,∴ BD = CD.又∠BDN = ∠CDM,DN = DM,∴△BDN ≌△CDM( SAS).2、∵ AD是△ABC的中线,∴BD = CD.∵ AD ⊥ BC,∴∠ADB = ∠ADC = 90°.在△ABD和△ACD中,∵AD = AD,∠ADB = ∠ADC, BD = CD,∴△ABD ≌△ACD(SAS).∴ AB = AC.3、在△ABC和△DEF中,∵AB = DE,∠B = ∠E, BC = EF,∴△ABC ≌△DEF(SAS).∴∠ACB = ∠DFE.∵∠ACF + ∠ACB = ∠DFC + ∠DFE = 180°,∴∠ACF = ∠DFC.∴ AC ∥ DF.4、(1) 利用(SAS)证明;(2) 共可画14条.1.3.31、∵ AB ∥ DC,AD ∥ BC,∴∠BAC = ∠DCA,∠BCA = ∠DAC.在△ABC和△CDA中,∵∠BAC = ∠DCA,AC = CA,∠BCA = ∠DAC,∴△ABC ≌△CDA(ASA). ∴ AB = DC,AD = BC.2、在△ABE和△ACD中,∵∠A = ∠A,AB = AC,∠B = ∠C,∴△ABE ≌△ACD(ASA).∴ AD = AE.∴ AB - AD = AC - AE.即DB = EC.3、∵∠3 + ∠AOB = ∠4 + ∠AOC = 180°,∠3 = ∠4,∴∠AOB = ∠AOC.在△AOB和△AOC中,∵∠1 = ∠2, AO = AO,∠AOB = ∠AOC,∴△AOB ≌△AOC(ASA).∴ OB = OC.1.3.41、∵ AB ∥ CD,∴∠ABE = ∠CDF.∵ AE ⊥ BD,CF ⊥ BD,∴∠AEB = ∠CFD = 90°.在△ABE和△CDF中,∵∠ABE = ∠CDF,∠AEB = ∠CFD,AE = CF,∴△ABE ≌△CDF(AAS).∴ AB = CD.2、∵△ABC ≌△DCB,∴ AB = DC,∠A = ∠D.在△AOB和△DOC中,∵∠A = ∠D,∠AOB = ∠DOC,AB = DC,∴△AOB ≌△DOC(AAS).3、(1) 在△ABE和△ACD中,∵∠A = ∠A,∠B = ∠C,AE = AD,∴△ABE ≌△ACD(AAS).(2)∵△ABE ≌△ACD,∴ AB = AC,AB - AD = AC - AE,即DB = EC.在△BOD和△COE中,∵∠DOB = ∠EOC,∠B = ∠C, DB = EC,∴△BOD ≌△COE(AAS).1.3.51、∵ B是EC的中点,∴ BE = BC.∵∠ABE = ∠DBC,∴∠ABE + ∠ABD = ∠DBC + ∠ABD,即∠DBE = ∠ABC.在△DEB和△ACB中,∵∠DBE = ∠ABC,∠D = ∠A,BE = BC,∴△DEB ≌△ACB( AAS).∴DE = AC.2、∵ CD ⊥ AB,EF ⊥ AB,∴∠CDB = ∠EFA = 90°,∵ AD = BF,∴ AD + DF = BF + DF,即AF = BD.在△CBD和△EAF中,∵ CD = EF,∠CDB = ∠EFA,BD = AF,∴△CBD ≌△EAF(SAS).∴∠A = ∠B.3、∵∠AFB = ∠AEC,∠B = ∠C,AB = AC,∴△ABF ≌△ACE(AAS).∴∠BAF = ∠CAE.∴∠BAF - ∠EAF = ∠CAE - ∠EAF,即∠BAE = ∠CAF.1.3.61、连接BD.∵ AB = CB, AD = CD,BD = BD,∴△ABD ≌△CBD(SSS).∴∠A = ∠C.2、∵AB = DC,AC = DB,BC = CB,∴△ABC ≌△DCB(SSS).∴∠ABC = ∠ DCB,∠ACB = ∠DBC.∴∠ABC - ∠DBC = ∠DCB - ∠ACB,即∠1 = ∠2.3、△ABC ≌△CDA( SSS),△ABE ≌△CDF( SAS),△ADF ≌△CBE(SAS).证明略.1.3.71、(1) 图略;(2) 在△OPE和△OPF中,∵∠EOP = ∠FOP,OP = OP,∠OPE = ∠OPF= 90°,△OPE ≌△OPF(ASA).∴ PE = PF.2、(1) 图略;(2) 在△OPM和△OPN中,∵∠MOP = ∠NOP,∠PMO =∠PNO = 90°,OP = OP,∴△OPM ≌△OPN(AAS).∴ PM = PN.1.3.81、∵ AB ⊥ BD, CD ⊥ DB,∴∠ABD = ∠CDB = 90°,在Rt△ABD和Rt△CDB中,∵ AD = CB, DB = BD,∴ Rt△ABD ≌ Rt△CDB( HL).∴ AB = CD.2、在Rt△ABF和Rt△DCE中,∠B = ∠C= 90°,AF = DE,AB = DC,∴ Rt△ABF ≌ Rt△DCE( HL).∴ BF = CE.∴ BF - EF = CE - EF,即BE = CF.3、在Rt△ADE和Rt△ADF中,∵∠AED = ∠AFD = 90°,DE = DF,AD = AD,∴ Rt△ADE ≌ Rt△ADF( HL).∴∠EAD = ∠FAD.在△ADB和△ADC中,∠ADB = ∠ADC = 90°,AD = AD,∠BAD = ∠CAD,∴△ADB ≌△ADC(ASA).∴ AB = AC.4、在Rt△ADB和Rt△BCA中,∵∠ADB = ∠BCA = 90°.BD = AC, AB = BA,∴ Rt△ADB ≌ Rt△BCA(HL).∴ AD = BC.在△ADC和BCD中,∵ AC = BD,AD = BC,DC = CD.∴△ADC ≌△BCD.∴∠2 = ∠1.小结与思考1、5.2、4,①与③,①与④,②与③,②与④3、(B)4、∵ E是AC的中点,∴ AE = CE.∵ CD ∥ AB,∴∠A = ∠ACD.又∠AEF = ∠CED.∴△AEF ≌△CED(ASA).∴ EF = ED.5、(1) ∵ DF ∥ BC.∠ACB = 90°,∴∠ADF = ∠DCE = 90°. 又D是AC的中点,AD = CD, DE = AF,∴ Rt △ADF ≌ Rt△DCE(HL).(2) ∵∠ADF = ∠CDF = 9O°,AD = DC. FD = FD.∴△ADF ≌△CDF(SAS).6、(1) 如图;(2) ∠CEF = ∠CFE.由∠ACB = ∠CDA = 90°,可知∠1 + ∠CEA = 90°,∠2 + ∠AFD = 90°.又∠1 = ∠2,∠AFD = ∠CFE,于是∠CEF = ∠CFE.单元测试1、3,△ABD ≌△DCA,△ABC ≌△DCB,△ABE ≌△DCE2、AC = AD(或∠C = ∠D,或∠B = ∠E).3、(A).4、(D).5、(B).6、∵∠ADC = ∠BCD,∠1 = ∠2,∴∠ADC - ∠1 = ∠BCD - ∠2,即∠BDC= ∠ACD.在△ADC和△BCD中,∵∠ADC = ∠BCD,DC = CD,∠ACD = ∠BDC,∴△ADC ≌ BCD(ASA).∴ AD = BC.7、13 cm.8、∵∠DBE = 90°,∠ABD + ∠DBE + ∠EBC = 180°,∴∠ABD + ∠EBC = 90°,∵∠A = 90°,∴∠ABD + ∠D = 90°.∴∠D = ∠EBC.在△ABD和△CEB中,∵∠D = ∠EBC,∠A = ∠C = 90°,AB = CE,∴△ABD ≌△CEB(AAS).9、5.6 cm10、∵∠2 = ∠1,AC = AC,∠4 = ∠3,∴△ABC ≌△ADC(ASA).∴ AB = AD.在△ABE和△ADE中,∵ AB = AD,∠2 = ∠1,AE = AE,∴△ABE≌△ADE(SAS).∴ BE = DE.11、BC = B′C′.∵ AD ⊥ BC, A′D′⊥ B′C′,∴∠ADB = ∠A′D′B′= 90°.又AB = A'B', AD = A'D',∴ Rt△ABD ≌ Rt△A'B'D'(HL).∴∠B = ∠B′.又AB = A′B′,BC = B′C′,∴△ABC ≌△A′B′C′(SAS).12、分割线如图(△ABG ≌△DEH,△CBG ≌△DFH).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答案1、(A).2、(C).3、①③⑤,②④.4、(1) 不是;(2) 改变方案有多种(略). 5、略.2.2.11、60°.2、略.3、(1) 3条对称轴重合;(2) 成轴对称,图略.4、(1) 点P在对称轴l上,AC和A'C'的交点也在对称轴l上,CB和C'B'没有交点;(2) 对应边所在直线与对称轴平行或对应边所在直线相交且交点在对称轴上;(3) 把△A′B′C′向左平移1 cm.2.2.21、点B,点D,O2、略.3、像蝴蝶4、图略,不成轴对称.5、2.31、2、(B).3、略.4、5、图形有多种,如6、略2.4.11、由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知DA = DB.于是△BDC的周长=BD + DC+ BC = DA + DC + BC =AC + BC = 9.2、(1) 图略;(2) OA = OB = OC.∵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上,∴OA = O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同理,OB = OC.∴OA = OB = OC.2.4.21、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BC = BD + DC,BC = BD + AD,∴ BD + DC = BD + AD.∴DC = DA.∴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1 = ∠2,AC = AC,∠3 = ∠4,∴△ABC ≌△ADC,∴ AB = AD,CB = CD.∴点A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C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 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4.31、过点D作DE ⊥AB,垂足为E.∵AD平分∠BAC,DC ⊥AC,DE ⊥AB,∴DE = D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根据题意,得DC = 6.∴点D到AB的距离为6.2、DE = DC.∵AD平分∠BAC,DB ⊥AB,DF ⊥AC,∴DB = 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又BE = CF,∴Rt△DBE ≌Rt△DFC.∴DE = DC.3、∵∠FEB = ∠FDC = 90°,∠BFE = ∠CFD,BE = CD,∴△BEF∽△CDF.∴FE = FD.∴点F在∠MAN的平分线上(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5.11、(1) 40°,40°;(2) 40°,100°或70°, 70°.2、(D).3、(1) ∠ BAD = ∠DAC = ∠B = ∠C,∠ADB = ∠ADC = ∠BAC;(2) BD = DC = AD.4、84,36.5、∵ DA = DC,∴∠1 = ∠2.∵DB = DC,∴∠3 = ∠4(等边对等角).∴∠1 + ∠3 = ∠2 + ∠4.∵∠1 + ∠3 + ∠2 + ∠4 = 180°,∴∠1 + ∠3 = 90°.6、提示:过点A作AD ⊥ BC,垂足为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得证.2.5.21、80°或50°或20°.2、40.3、∵AD平分∠BAC,DC ⊥AC,DE ⊥AB∴DC = DE.∵ AC = BC,∠C = 90°,∴∠B = ∠CAB = 45°(等边对等角).∵∠DEB = 90°,∴∠EDB = 45°.∴BE = DE(等角对等边).∴BE = DE = CD.4、∵∠ACD = ∠ADC,∴AC = AD(等角对等边).在Rt△ABC和Rt△AED中,∵∠ABC = ∠AED = 90°,AB = AD,∴Rt△ABC ≌Rt△AED. ∴BC = ED.5、连接BD.∵AB = AD,∴∠ABD = ∠ADB(等边对等角).∵∠ABC = ∠ADC,∴∠ABC - ∠ABD = ∠ADC - ∠ADB,即∠CBD = ∠CDB.∴BC = DC(等角对等边).∴△ABC ≌△ADC.∴∠BAC = ∠DAC,即AC平分∠BAD.6、∵△ABC是等边三角形,∴∠CAB = ∠ABC = ∠ACB = 60°(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AB ⊥DE,BC ⊥EF,AC ⊥FD,∴∠BAE = ∠CBF = ∠ACD = 90°.∴∠ABE = ∠BCF = ∠DAC = 30°.∴∠E = ∠F = ∠D = 60°.∴△DEF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5.31、∵ AD ⊥ BC,AE = BE,∴ DE = AE(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EAD = ∠ADE(等边对等角).∵ AB = AC,AD ⊥ BC,∴∠BAD = ∠CA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ADE = ∠CAD.∴ DE ∥ AC.2、∵ EH ∥ BC,∠GHC = ∠DCH,又∠ACH = ∠DCH,∴∠ACH = ∠GHC,∴ GH = GC(等角对等边).同理,GE = GC,∴ GE = GH.3、∵ AD、BE、CF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ADB = ∠BEC = ∠CFA = 90°,BD = DC,CE = EA,AF = F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的平分线重合).∴ DF = AB,ED = BC,FE = A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B = BC = AC.∴ DF = ED = FE.∴△DEF是等边三角形.第二章小结与思考答案1、图略,3.2、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底上的高)所在直线,3.3、12.4、AC = AE = BE,CD = DE,AD = DB,∠CAD = ∠DAE = ∠B,∠C = ∠AED= ∠BED. ∠ADC = ∠ADE = ∠EDB.5、5 cm.6、∵点C、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 CA = CB,DA = D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CAB = ∠CBA,∠DAB = ∠DBA(等边对等角).∴∠CAB - ∠DAB = ∠CBA - ∠DBA,即∠CAD = ∠CBD.7、∵ AC = BC,∠C = 90°.∴∠B = ∠CAB = 45°(等边对等角).又DE ⊥ AB,∴∠EDB = 90°- ∠B = 45°.∴∠B = ∠EDB.∴ ED = EB(等角对等边).在△ACD和△AED中,∵∠CAD = ∠EAD,∠C = ∠DEA = 90°,AD = AD,∴△ACD ≌△AED.∴ AC = AE,CD = ED.∴ AB = AE + EB = AC + CD.8、连接CD.(1) ∵∠ACB = 90°,D是AB的中点,∴ CD = A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DCF = ∠ACB = 4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 AC = BC,∴∠A = ∠B = 45°(等边对等角)∴∠A = ∠DCF.又AE = CF,∴△DAE ≌△DCF.∴ DE = DF;(2)∵∠ACB = 90°,D是AB的中点,∴ CD ⊥ AB(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线重合),即∠ADE + ∠EDC = 90°.∵△DAE ≌△DCF,∴∠ADE = ∠CDF.∴∠CDF + ∠EDC= 90°.∴ DE ⊥ DF.第二章单元测试(1)答案1、100或40.2、30.3、62,31.4、11.5、④②③.6、30°,1.5.7、52°.8、(D).9、(C). 10、(C). 11、略.12、略.13、∵∠BAD = ∠BCD = 90°,BO = DO,∴ OA = OC = B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 = ∠2(等边对等角).14、∵ AD = BC,AC = BD,AB = BA,∴△ABD ≌△BAC.∴∠DBA = ∠CAB.∴ EA = EB(等角对等边).15、(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 = AC,∠BAC = ∠C = 60°(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又AE = CF,∴△ABE ≌△CAF.∴ BE = AF.(2) ∵△ABE ≌△CAF,∴∠ABE = ∠CAF.∴∠BOF = ∠BAO + ∠ABO = ∠BAO + ∠CAF = ∠BAC =60°.16、17、有多种方法,如18、建在A或A′处.如图,因为点A和A′在PQ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A和点A′分别到P、Q两镇的距离相等.理由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又因为点A和点A′分别在l1、l2所成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A和点A′到l1、l2两条高速公路的距离相等.理由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因此A或A′处符合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章单元测试(2)答案1、AB = AC,BD = DC = AD.2、100,100.3、△ABC、△DAB、△BCD.4、b、d、f.5、△BDE、△ADC,DE、AD所在的直线.6、6 cm或14 cm.7、(D). 8、(B). 9、(A). 10、(C).11、因为AB = AC,∠A = 40°,所以∠C = ∠ABC = 70°.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 于点D,所以DA = DB,∠DBA = ∠A = 40°,所以∠DBC = 30°.12、∵△ABC是等边三角形,∴∠BAC = 60°(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DAC = ∠BAC = 30°,AD ⊥B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线及角平分线重合).∵ AD = AE,∴∠ADE = ∠AED = 75°(等边对等角).∴∠EDC = ∠ADC - ∠ADE = 15°.13、在Rt△ADC和Rt△CEB中,∵∠D = ∠E = 90°,AD = CE = 1,CD = BE = 2,∴ Rt△ADC ≌Rt△CEB.∴ AC = CB,∠ACD = ∠CBE.∵∠CBE + ∠BCE = 90°,∴∠ACD + ∠BCE = 90°,∴∠ACB = 180°- 90° = 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4、∵△ABC、△ADE是等边三角形,∴∠BAC = ∠DAE = 60°(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 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DAC = 2∠BAC = 30°(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FAE = 60°- 30°- 30°= ∠DAC.∴ AC ⊥ DE,DF = EF(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15、∵∠BEC = 90°,BD = CD,∴ DE = B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同理,DF = BC.∴ DE = DF.又G是EF的中点,∴ DG ⊥ EF(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重合).16、如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DE,连接AE,则Rt△ACE、Rt△ADE、Rt△BDE全等.17、因为∠ADB是△ACD的外角,且∠ADB = 30°,∠ACB = 15°,所以AD = CD = 17.6(m). 在Rt△ABD中,作斜边AD上的中线BE.因为∠ABD = 90°,∠ADB = 30°,∠DAB = 60°,所以△AB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 BE = AE = 8.8(m),即旗杆高8.8m.18、(1) 如图①,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 l 于点P,则点P为公交车站的位置;(2) 如图②,作点A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A',连接BA'交直线 l 于点P,则点P为泵站的位置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3.1 勾股定理(1)答案1、(B).2、(B). 5、5.4 m.3.1.21、(D).2、(D).3、长为10的线段如图所示.4、10.5、(1) 略;(2) .(3) 由图②可知:△ACE与△DEF都是直角边分别为a、b的直角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和为ab.CE = c,DF = c.由∠1 = ∠2,可得∠DCE = ∠OCA = 90°.同理,可知∠CEF =∠EFD = ∠FDC = 90°,正方形CDEF的面积为c².由图①、图②,可知a²+ b²+ ab = c²+ ab.于是a²+ b²= c².3.21、(C).2、(C).3、不是,因为4²+ 6²≠7².4、面积为96 cm².因为12²+ 16²= 20²,所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5、17.6、由已知条件,得△ABD ≌△ECD.所以CE = AB = 3.在△ACE中,因为CE²+ AE²= 3²+ 4²= 25 = AC²,所以△ACE是直角三角形.所以S△ABC = S△ACD + S△ADB = S△ACD + S△BCD = 6.3.31、(C).2、100.3、6.4、根据题意,得△AED ≌△ACD,AE = AC = 6,ED = CD,∠AED = ∠C = 90°.由勾股定理,得AB = 10.设ED = CD = x.在Rt△BDE中DE²+ EB²= DB²,即x²+ (10 - 6)²= (8 - x)².解得x = 3,即CD = 3 cm.5、连接CE.∵∠A = 90°,∴EC²= AC²+ AE².∵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EC = EB.∴BE²= AC²+ AE².第三章小结与思考答案1、2.5;24;9;12.2、12.3、2.4、216.5、(1) 5;(2) 由图可知,AB²= 3²+ 4²= 25,BC²=2²+ 4²= 20,AC²= 1²+ 2²= 5,∴ AB²= BC²+ AC².∴△ABC是直角三角形.6、57、根据题意,得△AFE ≌△ADE,EF = ED,AF = AD = 10.在Rt△ABF中,BF²= AF²- AB²,AF = 10,AB = 6,∴ BF = 8.∴ FC = 2.设EC = x.在Rt△ECF中,EC²+ FC²= EF²,即x²+ 2²= (6 - x)².8、BD = 11 或 BD = 21.第三章单元测试答案1、12.5.2、180.3、答案不唯一,如:(1) 6,10;(2) 12,15.4、15,120.5、(C).6、(B).7、5 cm,5 cm,6 cm.8、连接AC,则Rt△ABC的面积为600 m²,AC = 50.因为AC²+ AD²= CD²,所以△ACD是直角三角形,△ACD的面积为3 000 m².所以这块地的面积为 3 600 m ².9、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斜边的长为c.根据题意,得c = 25,a +b = 31.因为a²+ b²= c²,所以(a + b)²- 2ab = c²,即31²- 2ab = 25²,ab = 168.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84 cm².10、根据题意,得PM = AM,BM = 12 - AM.在Rt△PBM中,PB²+ BM²= PM²,即5 +(12 - AM)²= AM²,11、△BEF是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根据题意,得在△BEF中,EF²+ BE²= BF²,所以△BEF是直角三角形.12、∵∠ACB = 90°,∴ AC²+ BC²= AB².∵ 4BC²= AB².在Rt△ABC中,∵ CD是中线,∴ BC = CD = BD.∴△BCD是等边三角形.∴∠BCD = 60°.又∵ CE ⊥ BD,∴∠BCE = ∠DCE = 30°,∴∠ACD = 90°- 60°= 30°.∴ CD、CE三等分∠ACB.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4.1 平方根(1)答案1、1.44,-1.2. 3、(C).4.1.21、(B).2、(C).3、(1) 13; (2) 170 ; (3) 0.16.4.21、(D).2、(A).3、(1) 7;(2) -0.3.4、2倍.5、筐的棱长为2 m,筐的对角线长为因为2. 5²< 12,3.5²> 12,所以长2.5m的细木条能放入筐中,而长3.5m的细木条不能放入筐中4.3.12、右.3、(D).4、(1) a < 0;(2) b > 0;(3) ab < 0;(4) a - b < 0;(5)a + b > 0. 5、略.6、如0.121 221 222 122 221…(以后每两个1之间增加一个2).4.3.21、(D).4、 > .4.41、(1) 百分; (2) 十万分; (3) 个.2、(1) 0.023; (2) 2.2; (3) 73; (4) 0.04.3、(D).4、(B).5、他们说得都有道理.6、3.6 cm.第四章小结与思考答案(3) ±1 ; (4) ±2.(3) -10 ; (4) 4.6、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①.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②.①+②得,,即AC²+ BC²= 13.∴AB²= 13,第四章单元测试答案1、±1,6,-2.5、< , >.6、(C).7、(A).8、(A).9、(D). 10、(B).11、(1) 5; (2) ±0.9;12、(1) x = ±10;(2) ± 1.5;(3) x = -0.8;(4) x = -113、7.85 cm².所以= 3.15、由(a + b + 1) (a + b - 1) = 24,得(a + b)2 -1 = 24,即a +b = ±5.由(a - b + 1)(a - b - 1) = 0,得(a - b)²- 1 = 0,即a -b = ±1,16、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4,周长约为32.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5.1 物体位置的确定答案1、(D).2、略.3、B10.4、(1) 3区2排6号;(2) 不同,小明是在1区3排4号,他妈妈是在1区4排3号.5、C5,A1;上,经;数学真有趣,我喜欢它.5.2.11、(1) ×;(2) √; (3) √;(4) √.2、四,三,二,一,y,z,坐标轴上.3、A (0,-1),B (2,2), C (0,5), D (-2,2).4、(1) 一,三象限; (2) 二、四象限; (3)在 x 轴上或在 y 轴上.5、0(0,0), A(3,0), B(3,3).6、如:M1(2,-2),M2(3,-3).5.2.21、(2,1),(-2,-1),(-2,1).2、(C).3、3.4、(1) (2,2),(2,-1); (2) (m + 5,n),(m + 5,n - 3).5、y ,y.6、(1) 略;(2) 沿 z 轴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形状、大小不变.5.2.31、(1) (0,0),(4,0); (2) (0,0),(0,-4);(3) (-2,0),(2,0); (4) (5,1).2、答案不唯一.如:以边BC所在直线为x 轴,以边AC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2),B(-6,0),C(0,0)3、A(0 ,0),B(4 ,0),4、答案不唯一,如:以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为 x 轴,以对角线BD所在直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D(0,1).第五章小结与思考答案1、(D).2、(B).3、(C).4、5、右,4.6、(D).7、(B).(2) B( -3,-1),C( 3,-1),D( 3,1)9、点C的坐标为(4,0)或(-6,0).第五章单元测试答案1、(0,2).2、6,43、1,5.4、(0,4).6、(1) 2 ℃、 -2 ℃、6 ℃、12 ℃、4 ℃; (2) 12 ℃, -2 ℃.7 、(C). 8、(B). 9、(B). 10、(B). 11、(C). 12、(B).13、(1) ;(2) s = 100,s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14、(1) 答案不唯一,如:以边BC所在直线为 x 轴,且向右为正方向,边BA所在直线为y轴,且向上为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4),B(0,0),C(6,0),D(6,4);(2) 略.15、(1) 55 min,85 km/h;(2) 第35 min到第55 min保持匀速,为85 km/h;(3) 从开始到第10 min在加速,然后从第10 min到第25 min在减速,第25 min到第30 min停止,第30 min到第35 min提速,第35 min到第55 min保持匀速,第55 min到第60min减速到停止16、C(-2,2)或(2,2)17、(1) 菱形;(2) 能,只要把点 A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把点C同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即可,此时点A(2,-2),点C(2,2)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6.1 函数(1)答案1、(B).2、(A).3、(1) 温度与时间; (2) 略;(3) 确定; (4) 可以.6.1.21、(C).2、(1) y = 60 - 2x;(2) 15 < x < 30.3、(1) 4,9,16,25; (2) S = n².6.2.11、(A).2、(C).3、(A).4、(1) y = x²,不是一次函数;是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3) y = 80 + 20x,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2) 会,当x 取 -3时.6.2.21、(C).2、(A).3、(1) y = 30 - 6x,是一次函数;(2) 0 ≦x ≦ 54、(1) y = 2x + 1;(2) -1;5、(1) 13;(2) y = 7(0 < x ≦ 3),y = 1.5x + 2.5( x 为大于3的整数).6.3.11、(C).2、(B).4、y = -6x - 2.6、(1) 图略;(2) 围成平行四边形;(3) 交点的坐标分别是(-1.5,-0.5)、(-3.5,-6.5)、(1.5,2.5)、(-0.5,-3.5).6.3.21、①⑤⑥,②③④.2、y = 5x.3、(2,0),(0,6).4、(D).5、y = -2x + 4 或 y = 2x - 4.(2) △ABC的面积为24或6.6.4.11、y = 3 000 - 125x.2、y = x + 9,17 cm.3、(1) y = 1 920 - 66x(0 ≦ x ≦ 20);(2) 10.4、(1) x ≦ 100时,y = 0.5x;x > 100时,y = x - 50.(2) 80度,120度.6.4.21、当 0 ≦ t < 1时,v = 7.5 t;当 1 ≦ t < 8时,v = 7.5;当 8 ≦ t ≦ 10时,2、(1) y1 = 1 000 + (x + 1 000) × 1.5%,y2 = -0.005x + 1 200;(2) 设y1 = y2 ,解得x = 9 250,x > 9 250 时,y1 > y2 ;x < 9 250 时,y1 < y2 .3、(1) 快车:y = 69x - 138,慢车:y = 46x;(2) 由图知慢车比快车早发2 h,快车比慢车早到4 h;(3) 快车的速度v快 = 69 km/h,慢车速度v慢 = 46 km/h;(4) 4 h.6.51、2x - y - 3 = 0.2、(1,-1),4、56.61、图略.(1) x < 1;(2) x > 1;2、(1) x = 2;(2) x < 3;(3) x > 3.3、x ≧ -1.5、音速超过340 m/s的气温超过15℃.第六章小结与思考答案1、(C).2、(1,1)或(-3,-1).3、y = 600 - 15x(0 ≦ x ≦ 40).4、y = 0.25x + 6(0 ≦ x ≦ 10).5、(C).7、2.8、(B). 9、(A).11、(1) y = -2x + 20,(2 ≦ x ≦ 9);(2) w = 336 - 10. 4x,2 ≦ x ≦ 9,当x = 2时,w最大,最大值为315.2(百元).车辆分配方案为:装运A种苹果,2辆;装运B种苹果,16辆;装运C种苹果,2辆.第六章单元测验(1)答案1、3.2、1.3、(2,0),(0,4),4.4、y = 3.60x + 0.20.5、y = 8x - 2.6、-5,11.7、m < 0. 8、y = 2x - 5 (x > 10),15.9 、(C). 10、(C). 11、(D).12、(B). 13、(C). 14、(B).15、(1) k1 = -2,k2 = 1;(2) A(9,0).16、(1) 10;(2) 1;(3) 3 ;(4) 1,15,图略;(5) s = 10 + 5t.17、(1) a = 1;(2) k = 2,b = -3;18、(1) 6 000,5 500;(2) 3 000,3 250;(3) y = 100x,y = 75x + 1 000;(4) 40;(5) 大于40,小于40.19、(1) 略;(2) 是;(3) y = - 0.116x + 8.82(供参考);(4) 1 400 m.第六章单元测验(2)答案2、-1,4.4、m > 0,n < 0.5、y = -x - 2.7 、(B). 8、(A). 9 、(D).10、(D). 11、(A). 12、(C).13、(1) 由图可见,4 min时进水20 L,故每分钟进水5 L.(2) 当4 ≦ x ≦ 12时,y 的图像是直线段,并且通过点(4,20)、(12,30).把这两点代入函数表达式y = kx + b,得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是(3) 当x = 5 时,从x = 4 到 x = 5,因此到13 min时,容器内有水L.即x ≧12时直线通过点(12,30)、(13,),代入y = kx + b,得所求函数表达式为14、(1) 分别把A(0,2)、B(2,0)、三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进行检验,不难发现点A、C在函数的图像上,点B不在函数的图像上;15、(1) s = 600 - 80t;(2) 根据题意,得 0 ≦ s ≦ 600,即 0 ≦ 600 - 80t ≦ 600,解得 0 ≦t ≦ 7.5;(3) 由200 = 600 - 80t,得t = 5,即汽车开出5 h后离B市200km.16、(1) k = 2,n = 4;(2) 根据题意,得A(0,6),OA = 6,P1(4,2)、P2(-4,10).17、(1) 在△OPA中,OA = 4,高h = y,故S = 2y.因为y是点P的纵坐标,且点P在第一象限内,故0 < y = 6 - x < 6 ,所以S = 2y(0 < y< 6);(2) 由y = 6 - x,得S = -2x + 12 (0 < x < 6);(3) 由10 = 2y(0 < y < 6),得y = 5,此时x = 6 - y = 1,所以点P在(1,5)处时,△OPA的面积为10.18、(1) 两条直线相交于(1,a + b);(2) 图像如下:。
语文五年级补充习题及答案
语文五年级补充习题及答案语文五年级补充习题及答案「篇一」选字填空檐、瞻仰檐钮、纽扣电爆、暴发动佛、拂飘仿效、郊率区防、妨碍守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1、几个人拢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3、小明于1990年6月了。
4、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肃立站立5、三十万人一起脱帽,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6、他在那儿,一动不动。
读课文第二段,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乐队奏国歌。
升国旗,鸣礼炮。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语文五年级补充习题及答案「篇二」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死如归耳闻目左右梅止渴手旁观雾里花叹为观止洋兴叹惊鸿一骇人听闻垂帘政坐井天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海娃放牛,给八路军放哨,真是勇敢的孩子。
2.海娃机智勇敢,他能出色地完成送信任务。
3.鬼子非常凶恶,海娃临危不惧,把敌人带进了八选词填空。
三、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2.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四、用下列词语造句。
视死如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视死如归、耳聪目明、左顾右盼、望梅止渴、袖手旁观、雾里看花。
叹为观止、望洋兴叹、惊鸿一瞥、骇人听闻、垂帘听政、坐井观天。
二、1不但而且2因为所以3即使也三、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军阀。
2.他呀!都老头子了,不用订这些东西。
五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五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练习包括两种练习:学生学习课文后,为了加深明白经历而举行的习题练习和工人士兵等人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举行某种动作的实践技巧练习。
下面是为大伙儿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1 《月迹》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桂树()的骨朵儿()的感受()地爬高()地溜进来()地闪着银光二、在括号里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办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三、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时刻)小孩们寻觅月迹的过程,他们先后寻觅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脚迹,表达出一种欢跃的心情,让人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四、写出几句你喜爱的描写“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高高累累奇异慢慢悄没声儿灿烂二、1.拟人 2.拟人三、中秋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惟独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干得到四、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3.人一辈子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2 《四季之美》一、读拼音,写词语。
1.lí míng()前的天空yù fā()黑起来。
2.这个地方的一切都这么和谐,景群都这么令人xīn kuàng sh én yí()。
二、选词填空。
当然必定1.这件事()是他别对,竟然你就没有一点错处吗?2.他们()会通过这个地方,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能够了。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八下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2)
八下物理补充习题答案1. 第一题题目:一个物体,它在水中的重力是100N,裸眼能看到的重力是80N,请问这个物体的浮力是多少?答案: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所以,这个物体的浮力也是80N。
2. 第二题题目:假设一个物体在宇宙中的重力是50N,而地球上的重力是100N,请问这个物体在宇宙中的重力比重在地球上的重力比重小还是大?答案:重力比重是指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其在相同条件下的重力的比值。
根据物体在宇宙中的重力是50N,在地球上的重力是100N,可知这个物体在宇宙中的重力比重为50/100=0.5。
与地球上的重力比重相比,它是更小的。
3. 第三题题目:一个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重力的大小是10N,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它实际上受到的合力是8N,请问空气阻力的大小是多少?答案:合力等于重力减去阻力,所以阻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减去合力,即10N-8N=2N。
空气阻力的大小是2N。
4. 第四题题目:一辆车在直线上匀速行驶,刹车时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车停下来?答案:停止运动需要物体的速度降为零,而速度的变化率为加速度。
根据匀速运动的定义,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
所以,刹车时需要的时间为0。
5. 第五题题目:一辆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它行驶了5秒后停下来,请问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在这个问题中,车的初始速度是10m/s,停下来后速度变为0,所以速度变化量是0-10=-10。
经过5秒后停下来,所以时间是5秒。
所以,加速度等于(-10)/5=-2m/s²。
6. 第六题题目:一辆车以10m/s²的加速度向前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20m/s,请问它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答案:行驶距离等于初始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的一半乘以时间的平方。
在这个问题中,初始速度是10m/s,时间是5秒,加速度是10m/s²。
所以行驶距离等于10×5+10×(5²/2)=50+10×12.5=50+125=175m。
六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练习册习题含答案(1-3课)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爱你——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 开放谱写的新歌。 2、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浇灌 的硕果。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拨打的胸 怀、恢弘的气魄。 3、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节写出了祖国 幅员辽阔;第二至六节从不同的角度歌颂祖国 的壮丽山河、丰富物产、民俗风情、光辉历史、 民族精神; 第七节表达了建设祖国的决心。
三、读一读。 1、张海迪是一个怎样的人:张海迪是个高位 截瘫的女子,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是全国 青年学习的楷模。她身残志坚,用难以想象的 顽强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并自学外语、著书。 2、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著名人物?仿照 文章中的句式说一说:当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 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当秦始皇尽情展示合 纵连横的权谋,一举击败六国成为我国第一位 统一天下的皇帝,他们让我们记住的是中华民 族的智慧、责任和担当。
三、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 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军舰队渡海东征,奋勇杀敌,让企图负 隅顽抗的荷兰侵略者举手投降。台湾同胞 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 街头巷尾,鞭炮声不绝于耳,人民载歌载 舞,欢庆胜利。
四、以“我们爱你——”为起句,仿照课文第二 至六节写一到两节句子。 我们爱你—— 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秦 兵马俑的惟妙惟肖,中山陵的庄严肃穆。 我们爱你—— 贵州黄果树的气势宏大,四川九寨沟的风景如画, 黄海、东海的宽广无垠,泰山、华山的巍峨宽大 。
五、诵读与欣赏《爱我中华》 1、诗歌讲究押韵,《爱我中华》的 韵脚有:花、家、话、华、伐、家、 发、话、华。 2、这首诗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 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请根据部编一年级历史上册《补充习题》答案,给出10个例子。
请根据部编一年级历史上册《补充习题》答案,给出10个例子。
部编一年级历史上册《补充题》答案
以下是10个例子:
1. 人类从哪里起源?
官方答案:非洲。
2. 什么是文明?
官方答案:文明是指人类在各个方面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所表现出的成就和特点。
3. 为什么古人要在黄河流域定居?
官方答案:黄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合农业生产和居住。
4. 什么是“给排水”?
官方答案:给排水是指将自来水引进居民家中,同时通过排水管道将家庭用水排入下水道。
5. 我国的国旗和国徽分别由什么组成?
官方答案:我国国旗由五星红旗和金黄色地面组成,国徽由天安门、麦穗、五星、奋斗、红旗组成。
6. 什么是甲骨文?
官方答案: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商王宫廷用于卜辞的一种文字。
7. 什么是陶器?
官方答案:陶器是用粘土、炭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器具。
8. 什么是明信片?
官方答案:明信片是一种可以邮寄的简短文字和图画的卡片。
9. 什么是邮票?
官方答案:邮票是指投寄信件时需粘贴在信封或包裹上的小票。
10. 什么是纪念币?
官方答案:纪念币是为纪念某一事件或人物、纪念某一历史时
期发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钱币。
补充习题(第二篇分离过程原理)_997603931
补充习题(第⼆篇分离过程原理)_997603931第六章沉降6.1 已知某颗粒体积为31m µ,表⾯积为62m µ,求此颗粒的ea eS eV d d d 、、和形状系数?。
6.2 ⼀填充床由直径为20mm 、⾼为30mm 的圆柱形颗粒堆成,求颗粒的等体积当量直径,球形度,⽐表⾯积及等⽐表⾯积当量直径。
6.3 利⽤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时需要不断地曝⽓。
假设现在有⼀个球形氧⽓泡,物性参数为20002.01001325.125==?=t mm V Pa P ,,℃,污⽔密度为3/1000m kg ,黏度为s Pa ??-3102.1,求此氧⽓泡在污⽔中的运动速度。
6.4 平流式沉砂池中有⼀⽆机⼤颗粒沉降达到匀速运动时雷诺数8Re=P,已知此颗粒密度为3/3000m kg ,污⽔密度为3/1000m kg ,黏度为s Pa ??-3102.1,求此颗粒的直径和沉降速度。
6.5 将含有⽯英微粒的⽔溶液置于间歇沉降槽中,0.5h 后⽤吸管在⽔⾯下10cm 处吸取少量试样,求可能存在于试样中的最⼤微粒直径为多少?已知⽯英密度为3/2650m kg ,⽔密度为3/1000m kg ,黏度为s Pa ??-3101,且忽略微粒沉降的加速段。
6.6 直径为50m µ的球形颗粒,于常温常压下在某种⽓体中的沉降速度为在⽔中的沉降速度的100倍,⼜知此颗粒在该⽓体中的净重(重⼒减浮⼒)为⽔中净重的2倍,求此颗粒在该⽓体中的沉降速度。
已知⽔s Pa W ??=-3101µ,3/1000m kg W =ρ,该⽓体3/2.1m kg G =ρ。
6.7 ⽤降尘室净化烟⽓,烟⽓流量为3600m 3/h ,密度为1.2kg/m 3,黏度为s Pa ??-51081.1,尘粒的密度为4300 kg/m 3,要除去直径10m µ以上的尘粒,求所需的沉降⾯积。
若沉降室底⾯宽3m ,长5m ,需分隔成多少层?6.8 ⽤⾼m 2,宽m 2,长m 5的降尘室分离⾼温含尘⽓体中的尘粒,所能除去的最⼩尘粒直径为m µ90,尘粒密度为3/4500m kg ,⾼温含尘⽓体的密度为3/6.0m kg ,黏度为s Pa ??-5100.3。
新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1 大青树下的小学二、bàdăi fèng三、1.安静摇叫听同学们读课文2.粗壮的枝干上摇晃3.打招呼问好敬礼四、民族同一间教室里朗读课文做游戏热闹五、1.颜色很多,很艳丽2.野茉莉大南瓜葡萄葫芦小葱茄子2 花的学校二、1.一朵一朵一丛一丛2.温暖刺骨四、示例:跳舞了展开了双臂绽开了笑脸五、1.走过荒野吹着口笛2、黄的白的冲了六、1.金色花花香小小的影子孩子2.调皮、可爱慈爱、勤劳、爱读书3 不懂就要问一、bèi lìquān ái三、糊里糊涂壮着胆子详细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勤学好问四、1、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2.一个人要谦虚好学,要勤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4 古诗三首一、产生,生出因为举您用细长的东西拨弄篱笆二、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1.霜叶红于二月花2.最是橙黄橘绿时3.知有儿童挑促织四、1.B 2.B五、2.B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二、wāzēng yùlíng三、1.晴朗2.杂乱3.终点四、1.我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特别开心。
2.(1)彩色的地毯(2)金色的小巴掌(3)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五、1.丰收2.原野菜园果园3.棉花玉米稻谷高粱4.苹果又大又红,还很多,挂满了枝头。
6 秋天的雨二、shi qǔshān cáng四、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3.示例:紫色给了葡萄,葡萄挂在枝头,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五、1.五彩缤纷的颜料非常好闻的气味金色的小喇叭2.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六、1.布谷鸟的鸣啭百灵鸟的鸣叫2.枫叶7 听听,秋的声音一、zhèn lüèshuài yùn二、②③⑤④①四、1.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坚强不屈2.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8 卖火柴的小女孩三、jīquán pèn zhèng四、温暖的大火炉很冷,渴望得到温暖喷香的烤鹅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美丽的圣诞树孤独,渴望得到快乐慈爱的奶奶痛苦,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五、1、不把病菌传染给别人很善良2、友好问候关怀和良好祝愿3.时小伙伴给灰兔先生送去了爱心,送去了关心,让他感受到了温暖,有了战胜疾病的力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全部答案1-92页精编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1页答案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完全相等);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相等)。
2.用铁丝焊接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要准备8厘米的铁丝( 4 )根,5厘米的铁丝( 4 )根,4厘米的铁丝( 4 )根。
至少需用铁丝( 68 )厘米。
3. 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共用去铁丝60厘米。
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 5 )厘米。
因为正方体有12条相同的棱,所以用60除以12等于5.4.长方体上面下面的面积是(24 )平方厘米,长方体前面后面的面积是(18 )平方厘米,长方体左右侧面的面积是(12 )平方厘米。
5.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把它们的长、宽、高分别填在括号里。
长(7)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一共由(63)个小正方体摆成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2页答案1:略2:√ ×√√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3页答案3: 5 4 64:略5: 4 3 2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4页答案1:⑴ 5×3=15⑵5×6=30⑶ 6×3=18⑷﹙15+30+18﹚×2=63×2=1262:图一﹙12×10+12×8+10×8﹚×2=﹙120+96+80﹚×2=296×2=592图二6×6×6=216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5页答案3:⑴前后⑵面积相等 50⑶ 50x4+5x5x2=250平方厘米4:﹙30×20+30×15+20×15﹚×2=﹙600+450+300﹚×2=1350×227005: 5×5×6=150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6页答案1:⑴ 3⑵48 顶面底面2:﹙20×14+20×21﹚×2+21×14=﹙280+420﹚×2+294=700×2+294=1400+294=16943:玻璃 1.2×1.2=1.44纸板 1.2×1.2×5=7.24:﹙8×3+4×3﹚×2--14=﹙24+12﹚×2--14=36×2--14=72--14=58六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7页答案1: 1元大2:一样大。
九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 (2)
九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第一章:整式与分式1.1 整式的运算习题1已知x=−3,求下列式子的值:a)−3x−4b)5x2−2x+1c)2x3+3x2−4x+1解答a)把x的值代入−3x−4:−3x−4=−3(−3)−4=9−4=5,所以−3x−4的值为5。
b)把x的值代入5x2−2x+1:5x2−2x+1=5(−3)2−2(−3)+1=5(9)+6+1=45+ 6+1=52,所以5x2−2x+1的值为 52。
c)把x的值代入2x3+3x2−4x+1:2x3+3x2−4x+1=2(−3)3+3(−3)2−4(−3)+1=2(−27)+3(9)+12+1=−54+27+12+1=−14,所以2x3+3x2−4x+1的值为 -14。
1.2 分式的运算习题2计算下列分式的值:a)$\\frac{1}{2}+\\frac{3}{4}$b)$\\frac{2}{3}-\\frac{5}{6}$c)$\\frac{4}{5}\\times\\frac{7}{8}$d)$\\frac{6}{7}\\div\\frac{2}{3}$解答a)$\\frac{1}{2}+\\frac{3}{4}=\\frac{2}{4}+\\frac{3}{4}=\\frac{2+3}{4}=\\frac{5}{4}$b)$\\frac{2}{3}-\\frac{5}{6}=\\frac{4}{6}-\\frac{5}{6}=\\frac{4-5}{6}=\\frac{-1}{6}$c)$\\frac{4}{5}\\times\\frac{7}{8}=\\frac{4\\times7}{5\\times8}=\\frac{28}{40}=\\frac{7}{10}$d)$\\frac{6}{7}\\div\\frac{2}{3}=\\frac{6}{7}\\times\\frac{3}{2}=\\frac{6\\times3}{7\\times2}=\\frac{18}{1 4}=\\frac{9}{7}$第二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2.1 一次函数习题3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和(2,7),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x | 1 | x | 1
, 试求: 1) 、 常数 A 的值; 2) 、
ax 2 0 x 2 ,求(1) a ; (2)X 的分布 8、设随机变量 X 的密度函数为 f ( x) 0 其它
3 函数; (3) P{ X 1 | X } 2
的,同样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 答: 因为, 若 P{ X a} 0 , 则有两种可能。 对离散型随机变量,P{ X a} 0 4、 时,X=a 必然是不可能事件,但是,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任一点上的概率 都等于零,这由 P{x X x dx} f ( x) dx ,当 dx 0 时, P 0 可以 得知,所以 P{ X a} 0 不能说明 X=a 是不可能事件
《概率统计》第二章补充习题与参考答案
1/12
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参考资料
5 、设随机变量 X 服从指数分布, Y min{ X , 2}, 则随机变量 Y 的分布函数 是 。 ( A ) 、是连续函数 ( C ) 、是阶梯函数 任意的实数 a 有
a
( B ) 、恰有一个间断点 ( D ) 、至少有两个间断点 。 ( B ) 、 ( D ) 、 。
《概率统计》第二章补充习题与参考答案 6/12
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参考资料
5、答:否,可以相同。
1 投中 1 投中 例如,进行投篮试验时,可以令 X 1 ,或 X 2 ,X1 与 1 没中 1 没中
x0 0 x 1 x 1
2 x 0 x 1 设随机变量 X 的密度函数 f ( x) 用 Y 表示对 X 的三次独立重复 4、 其他 0
1 观察中事件 { X } 出现的次数,求(1)P{Y=2}; (2)P{Y≥1} 2 2 5、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分布为 P{ X n} n , n 1,2, ,求随机变量 3
P{x1 X x 2 } F ( x 2 ) F ( x1 ) 。因此分布函数完整地描述了随机变量的
统计规律性。 另一方面,分布函数是一个普通函数,因此可以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 理论和方法加以研究和分析,认识问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通过随机 变量和分布函数两个工具来全面研究认识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
,
, ,
P{ X a} P{a X b}
, P{ X a}
, P{a X b}
四、计算题
1、 已知随机变量ξ只能取-1,0,1,2 四个值, 相应概率依次为 常数 c 并计算 P{ξ<1|ξ≠0}. 2 x 0 x 1 2、已知 ξ~ ( x) , 求 P{ξ≤0.5}; P(ξ=0.5);F(x). 0 其它
2
X 的分布律为
ax b,0 x 1 1 5 7 、 已 知 随 机 变 量 X 的 密 度 为 f ( x) , 且 P{ X } , 则 0, 其它 2 8
a ________
b ________
k=1, 2, 3, …,则
8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律为 c=( ).
二、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可以作为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 ( A ) 、 F ( x)
1 1 x2
x 0, x 0.
。
3 1 arctan x 4 2
2
( B ) 、 F ( x)
( C ) 、
0, F ( x) x , 1 x
( D ) 、 。
F ( x) 1
3 2 a ,b 5 5 1 3 a ,b 2 2 2 2 a ,b 3 3 1 3 a ,b 2 2
( B ) 、 ( D ) 、
三、填空题
1 、 随 机 变 量 X 的 分 布 函 数 F ( x) 是 事 件 的概率,其定义域为
2、函数 f ( x )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4 、 设 F1 ( x), F2 ( x) 为 随 机 变 量 的 分 布 函 数 , 密 度 函 数 分 别 是 f1 ( x), f 2 ( x), 则 。 ( A ) 、 f1 ( x) f 2 ( x) 是密度函数 ( B ) 、 f1 ( x) f 2 ( x) 是密度函数 ( C ) 、 对任何满足a b 1的实数a、b, af1 ( x) bf 2 ( x) 是密度函数 ( D ) 、 F1 ( x) F2 ( x) 是分布函数
arctan x
2、设随机变量 X ~ N ( , 2 ), 则概率P( X 1 ) ( A ) 、 随 的增加而变大 少 ( C ) 、 随 的增加而不变 少
( B ) 、随 的增加而减 ( D ) 、随 的增加而减
3 、设随机变量 X ~ N ( , 2 ), 0, f ( x)为X 的密度函数, 则对于任何实数 a>0, 有 。 ( A ) 、 f (a) f (a) ( C ) 、 f (a) f (a) ( B ) 、 f (a) f (a) ( D ) 、 f (a) f (a) 1
1 )
, 2)
3、随机变量 X 服从(0,2)上的均匀分布,则 P{ X 2 1} 4、 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律为 的分布函数 G( y) 5 、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律为 X P 0 1 1 3 2 10 2 1 ,则 X 2 的分布律为 __________,2X+1 5
2/12
X P
, F (2.5)
1 ,则 b 3
12、随机变量 X 服从 (0, b) 上的均匀分布,且 P 1 X 3
13、已知随机变量 X 服从参数为 2 的泊松分布,则 P X 1 P X 1 14 、 用 随 机 变 量 X 的 分 布 函 数 F ( x ) 表 示 下 列 概 率 P{ X a}
Y 1 (1) X 的分布律和分布函数 6、设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函数 F ( x ) 连续。试求:1) 、随机变量 Y F ( X ) 的密度
函数;2) 、随机变量 Z 2 ln F ( X ) 的密度函数
A 7、设随机变量 X 的密度函数为 f X ( x) x 2 0
3、答:相同。在离散型随机变量 X 中,随机变量 X 的取值点是离散的点, p k 是 X 取某一 x k 时的概率。而在连续型随机变量 X 时,X 取某一 x 时的概率为
零;在小区间 [ x, x dx] 上的概率为 P
x dx x
f (t )dt ,由定积分中值定理有
P f ( x) dx 。 当对连续型随机变量离散化时, f ( x)dx 与 p k 的意义是相同
1 F ( a ) f ( x ) dx 2 0
a
6、设随机变量 X 的密度函数是 f ( x), 且f ( x) f ( x), F ( x) 是 X 的分布函数,则对
( A ) 、 ( C ) 、
F ( a ) 1 f ( x) dx
0
F ( a ) F (a )
《概率统计》第二章补充习题与参考答案 3/12
1 3 5 7 , 确定 , , , 2c 4c 8c 16c
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参考资料
0 3、设连续型随机变量ξ的分布函数为: F ( x) Ax 2 1
求: (1) 、系数 A; (2) 、P(0.3<ξ<0.7); (3) 、 概率密度 φ(x).
10、甲、乙二人轮流投篮,每人一次,甲先开始,直到有一人投中为止,假定各
人投中与否互不影响,已知二人投篮的命中率分别为 0.7 和 0.8。记 Y 表示 二人投篮的总次数。 (1)求 Y 的分布律; (2)问谁先投中的可能性大?
1 1 ; P{ X 1} ;在事件 8 4
11、假设随机变量 X 的绝对值不大于 1, P{ X 1}
9、设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 则 P(0<X<3π/4)=( )
1 , P X 1 10、随机变量 X ~ b(10, ) ,则 P X 0 3 a 11、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律为 P X k , (k 1, 2,3, 4,5) , 5
则a
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参考资料
第二章 一、问答题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随机变量与普通函数有何不同?引入随机变量有何意义? 2、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有什么意义? 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 f ( x ) dx 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p k 在概率中的意义是否相同? 4、为什么 P{ X a} 0 不能说明 X=a 是不可能事件? 5、不同的随机变量,它们的分布函数是否一定不同?
1 1 1 1, 则 X 的分布函数 F ( x) 2 2
, Y=2X+1
《概率统计》第二章补充习题与参考答案
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参考资料
的分布律为__________ 6 、 设 离 散 型 随 机 变 量 X 的 分 布 律 为 P{ X k}
Y sin 1 , k 1,2, ,则随机变量 2kF ( a ) 2 F (a ) 1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是连续函数 ( B )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 f ( x)满足0 f ( x) 1 ( C )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连续函数 ( D ) 、两个概率密度函数的乘积仍是密度函数 8 、 设 F1 ( x) 与 F2 ( x) 分 别 为 随 机 变 量 X 1 与 X 2 的 分 布 函 数 , 则 为 使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 F ( x) aF1 ( x) bF2 ( x) 是某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 A ) 、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