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认同对菲律宾华族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研究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研究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研究报告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华裔人口和华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在菲律宾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国家里,华文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历史背景菲律宾作为一座岛国,历来都是一个海洋文化交流的中心。
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早在10世纪,就有华裔移民在菲律宾定居,并在那里建造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裔社群在菲律宾的影响越来越大。
19世纪中期,随着华裔移民数量的大量增加,华文教育开始在菲律宾兴起。
很快就建立了许多华文学校,并逐步成为华裔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
但在19世纪末,菲律宾从西班牙手中独立,官方的教育语言也由西班牙语改为英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文学校开始逐渐衰落。
二、现状目前,在菲律宾,华文教育并没有像在其他亚洲国家那样得到很好的发展。
据了解,全菲律宾共有华文学校720所,学生人数约为6万人。
虽然华文学校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仍被华人社群所欢迎。
华文学校在菲律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华文学校已经开设了汉语课程,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和语言。
此外,一些学校还开始将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元素纳入了华文教育中,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语境。
三、机遇与挑战虽然在华文教育方面,菲律宾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它同样也面临着机遇。
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菲中之间的合作将更加密切,华文教育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此外,在菲律宾道路的建设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推动下,这个岛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为华文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然而,在发挥这些机遇的同时,菲律宾也需要应对一些挑战。
首先,华文学校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是缺乏经费和资源。
华文学校需要建立更多的教室和更好的教育设备。
其次,多重文化的存在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华文学校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四、结论综上所述,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发展仍有许多改进之处。
短期华文教学模式与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培养——以菲律宾“中华文化大乐园”为分析对象
有特 色的短期 华文教学模式案例 。它将汉语 学习与 中华文化培养相 结合 ,充分重视 项 目参与者的华裔 身份 ,从菲律宾华裔青 少年 文化认 同
感 、语 言背景 、学习动机 等特 点 出发 ,在课 程设置 、教材编 写、课 堂教 学和教 学检测 等方面都 融入 了文化 因素。项 目寓教 于乐 ,灵活 多变,
宾 当地文化 强烈 冲击 和文化 全球 化 日
益突 出的大 背景下 ,菲 律宾 第五代 华 人不仅 在血 缘 、婚 姻 、宗教 上 已经逐 渐高 度融入 菲律宾 主流 社会 ,在 政治
方面 菲华裔 青少年 也几 乎全 部认 同 自
模式深受东南亚华裔青少年的欢迎 ,因 而不失为一种 比较成功且具有特色的短
如 荼地 发 展起 来 。但纵 观 整 个历 程 ,
华 文教学 的研 究多局 限 于教学 过程 中 的某一 教学 问题 ,针对 于某一 特定 的
教 学对 象。基 于何种 教学 理论 ,制 定 怎样 的教 学 目标 ,如何进 行操 作等 一 系列教学问题值得细致 考察研究 。
一
举 办了6 届 ,扩展到菲律宾 的7 个城市8 所 华 校 ,共 培 训 学 员 两 千 多 人 次 。 2 0 0 9 年 ,中 国国务 院侨 办将 它作为 国 际品牌推 向更多国家与地区。华侨大学 还 依托 在泰 国开展华 文教 育 的资源 优
年则属于第五代华人。 虽 然这 些菲 华裔 学生所 在 学校 为
“ 中华文化 大乐 园”夏令营影响 范围也
在进一步扩大 ,已增至5 个办学点 。
结 合第 二语 言教学 的一般 性理 论 和对
外 汉语 教学 理论 ,在汉语 教 学过程 中
每届 “ 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时长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体现在他们继承并传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包括语言、风俗、宗教、节日等方面。
华人华侨通常能够流利地使用中文,并且会积极参与各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如中文教育、传统节日庆祝等。
他们还重视传统家族价值观念,如孝顺、尊老、敬师等,这些价值观在他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应用。
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还体现在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上。
由于长期的移民和定居,他们已经逐渐融入了菲律宾社会并与当地人民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许多华人华侨已经流利地掌握了菲律宾语,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他们还融入了当地的风俗习惯、音乐艺术以及菲律宾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使自己的文化属性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菲律宾华人华侨的身份认同主要表现为双重身份的认同。
他们既认可自己的华人身份,也认同自己作为菲律宾公民的身份。
这一认同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中国的自豪感和对菲律宾的深厚感情之中。
作为华人,他们会积极参与与中国相关的活动,并且会关注中国的发展和成就。
他们也认为自己是菲律宾社会的一部分,对当地文化和社会事务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这种双重身份的认同不仅是个体层面的,也渗透到整个华人华侨社群中。
华人华侨组织和协会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为当地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支持教育事业、推动文化交流等,并且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活动不仅使他们的身份认同得到了巩固和强化,也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那么,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是如何形成的呢?移民是形成他们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的基础。
从古代开始,大量的中国移民来到菲律宾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这些移民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带到了菲律宾,并且在多年的生活和交流中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
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为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菲律宾华侨华人和华文教育发展
龙源期刊网 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菲律宾华侨华人和华文教育发展作者:赵惠霞樊静静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01期开栏的话“:东南亚研究”专栏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与《西部学刊》杂志社合办以东南亚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专栏。
专栏本着“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东南亚研究成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 建设”的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刊载有关东南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社会、文化、教育、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民俗、华侨华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促进东南亚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
热忱欢迎广大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摘要:菲律宾华侨华人背井离乡到异国他乡发展,在谋生的同时也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当地。
菲律宾华侨华人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一直受到当政者的歧视、限制和打击。
“菲化运动”之前,菲律宾华文教育是当地华侨对自己后代的关门教育,对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非常有限。
“菲化运动”之后,华侨华人经济社会地位提高,华文教育纳入菲律宾教育体系,得到主流社会的肯定和支持,愈来愈多的菲律宾人把子女送到华校学习华语,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中菲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华文化内在吸引力不断彰显,菲律宾华文教育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根据菲律宾历史博物馆有关资料,早在地球冰川时期,中国南部的土著部落通过连接着中国大陆、台湾和菲律宾吕宋岛的陆桥,南迁抵达菲律宾,成为菲律宾最早的移民。
有关专家发现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梯田耕作方式、农作物种植、打猎工具及丧葬风俗,与中国南部新石器时代族群的生活方式有非常高的相似度,由此认为中国人与菲律宾人在史前就有密切的联系。
[1]1;;据《后汉书》记载,“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州者”[2],“澶州”就是现在的菲律宾群岛,这是史书上有关中国和菲律宾两国人民往来的最早记载。
在菲律宾中部礼智省马亚辛,发现了福建南安人郑国希立于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 661 年)的墓碑。
菲律宾华校学生华文学习与中华文化认知认同状况调查
了解菲律宾华校学生华文学习与中华文化认知认同状况,有助于为华文教育 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华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对于弘扬 中华文化、加强中菲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菲律宾华校学生华文学习与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 状况,探究影响学生华文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以及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校的传承 情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菲律宾华校学生华文学习与中 华文化认知认同状况调查
目录
01 一、背景与意义
0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02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04 四、结论与建议
一、背景与意义
作为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律宾拥有着丰富的华文教育传统。华文 学校在菲律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们不仅教授华文知识,还承载了传承中华文 化的使命。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菲律宾华校学生对于华文学习和中华 文化的认知认同状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媒体等,创新华文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菲律宾华校学生华文学习与中华文化认知认同的动态变化过程,及时调 整相关政策和措施。
感谢观看
四、结论与建议ຫໍສະໝຸດ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学生对华文学习难度大的问题,应优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设计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华文的积极性。
2、丰富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途径,例如举办中华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 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华文比赛和交流活动, 提高他们的华文应用能力。
3、学生认知困惑和误解的原因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华文和中华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困惑和误解。首 先,部分学生认为华文学习难度较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受限于 教材和教学方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深入理解其 内涵。最后,由于缺乏对中华文化的实地体验机会,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 生活相,导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程度不高。
华裔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研究
华裔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研究作者:闫丽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9期摘要:汉语语言学习不仅是语法、字、词、句的运用,更多的是在思维与逻辑上进行的分析活动。
运用汉语语言逻辑与汉语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对于汉语社会的了解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两者相互积极促进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华裔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汉语学习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90001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体现,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支撑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能整体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并可以从中汲取支撑人生道路的精神食粮,是汉语水平提高的必经途径。
一、文化认同的概念以及华裔留学生的特点1文化认同的概念留学生在留学的过程中首先通过与当地文化接触,产生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判断。
这种认知和判断停留在简单交流沟通的层面。
随着生活与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这种对异域文化的认知和判断进入了学习阶段,留学生在这个阶段当中学习了解到了更多的语言知识与社会道德文化的标准,进而对异域文化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与沟通。
这个过程在长期磨合中,为留学生心中的文化冲突感逐渐找到了相适应的结合点,并且在语言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后,形成了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最终阶段。
这个认知与判断的过程发生在留学生的心理维度,所以这个过程也是留学生的心理文化融入过程。
文化认同的本质就是价值观的批判与认同[1]。
在与当地人进行的交流互动中,使用相同的语言和文字符号、遵循共同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理念,在思考问题时使用相同的思考方式与思维习惯,在实际生活中留学生与当地人使用相同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和引导自己。
这种表现就是判断留学生是否对当地产生文化认同的依据。
文化认同是人心理层次的概念判断,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或者主观自主请求,人的文化认同感可以进行灵活的改变。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近年来,菲律宾华人华侨在菲律宾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包括华人文化特色、华人华侨的教育与培养、以及身份认同的多元性。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体现了华人文化的特色。
华人文化是华侨在海外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模式,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所在国文化的元素,同时保留了一定的华人风格,表现为华人对家庭、亲情和传统价值观的看重。
在菲律宾,华人华侨通过宗族组织、社团和寺庙等自组织形式,继承和传承华人文化,例如庆祝传统节日如农历新年、中秋节,传统礼俗和习惯的遵循等。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为华人带来了亲切感,更加强了他们对华人身份的认同和自豪感。
华人华侨的教育与培养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菲律宾,华人华侨重视教育,并且他们通常会选择在华人学校接受教育。
华人学校一方面致力于传承华人文化,如华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学,另一方面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比如学科知识、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等。
通过华人学校的教育,华人华侨培养了对华人文化的认同和认同感,同时也向整个社会传递了华人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
身份认同的多元性也是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文化属性的另一个特点。
在多元文化的菲律宾社会中,华人华侨的身份认同不仅仅局限在华人社群,也包括了对菲律宾国家身份的认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华人华侨逐渐融入到菲律宾社会中,接受了菲律宾文化的影响,并与其他族裔居民建立了联系和交流。
这种多元身份认同使得华人华侨在菲律宾社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不仅被视为华人社群的一员,更充分参与到菲律宾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去。
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和认识华人华侨社群的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促进华人华侨与菲律宾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作用。
在面临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持华人华侨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身份认同,与菲律宾社会的融合与交流,将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菲律宾华人华侨在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本文将探讨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在新时代的转变。
一、文化属性的变化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正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随着中国崛起和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越来越多的菲律宾华人华侨开始重视自己的中国文化传统,希望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等方式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菲律宾社会的现代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开始接受和融入当地文化,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属性。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和跨文化交融的趋势。
许多华人华侨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与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华人华侨交流,拓展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和交际圈子。
二、身份认同的变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菲律宾华人华侨在身份认同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华人华侨开始强调自己的中国身份认同,认为自己既是菲律宾的公民,也是中国的儿女,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菲律宾社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开始强调自己的多重身份认同,认为自己既是亚洲人,也是世界公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在政治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背景下,部分华人华侨还会出现身份认同的困扰。
例如,在菲律宾政治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一些菲律宾华人华侨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中国背景而被外界质疑其忠诚度和身份认同,这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存在疑虑和困惑。
综上所述,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在新时代正在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跨文化交融和多重身份认同等特点。
尤其是在日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华人华侨保持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们的多元身份认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菲律宾华校学生汉语普通话听说能力分析与提高对策
是令人遗憾 , 更重要的是打击 了学生和家长 的汉语 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 习信心 日渐萎
靡, 家长 的抱怨言辞也 E益激烈。 I 在菲期 间, 我们针对菲律宾华校学生的汉语听说 问题进行 了一次问卷调查 , 调查对象 为马尼拉一所华校汉语 实验教学班( 特优班 ) 中一年级到初 中四年级的 8 初 O名学生。调
查 结果 显示 , 管这 些孩 子绝 大 多数 出生 于 中 国大 陆 , 能够 用普 通话 清楚 自如 表 达交 流 尽 但
的仅 占 1%。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 因, 析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点 : 7 分 其一 , 客观上 , 在 菲
律宾缺少汉语普通话语 言环境 , 汉语工具效用未得 张显 。在问卷调查 中, 这样 一组数 有 字, 虽然有 3 %的家庭家长都会讲普通话 , %的家庭有成员会说普通话 , 日常用汉语 2 6 0 但 普通话交流 的仅 占75 .%。家庭作为学生使用汉语 的重要场所 , 也没有为学生营造 良好 的语言环境 。而这个数字在马尼拉以外的山顶州府所 占比例更低 。其二 , 在主观上 , 学习
力, 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
二 提 高华 校学生 汉 语普 通话 听说能 力 的对策
在菲律宾 , 学生学 习汉语与中国学生学 习英语颇为相似。过去的一二十年里 , 国内英 语教学“ 重读写 , 轻听说 ”致使众多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仍旧不会听 , , 不会说 , 被称为“ 哑 巴英语” 。时至今 日 情形 已有重 大转变 。由于重视 了第 二语言教学特点 , 英语教学开始 逐步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英语教学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进行 了改革 , 根据教学 目标 的 需要增开听力 、 口语课 , 加大听说训练课时 。其次 , 在教学测试项 目 上与课程设置相配合 , 增加 了听说 内容测试。与此同时 , 社会上各种各类 型的升学晋职考试也与学校考核项 目 相呼应 , 增加 了听说项 目的考试 , 从而在客观上促使外语 学习者重视语言听说 能力 的培 养, 现在英语教学效果已大为改观。以此反观菲律宾华校汉语普通话听说教学现状 , 我以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菲律宾华人华侨是指定居在菲律宾的中国人及其后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对其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的一些讨论。
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与承载。
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他们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国的语言、宗教、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
他们可以流利地使用中文,并广泛传播中华文化。
菲律宾华人华侨对中国的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研究,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
可以说他们的文化属性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
菲律宾华人华侨在文化属性上还体现了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他们不仅拥有中华文化的传承,还积极融入菲律宾的多元文化。
他们学会了菲律宾的语言,参与当地的节日活动,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社交关系。
菲律宾华人华侨还与本土人民进行经济和商业交流,促进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融合与交流的特点。
针对身份认同,菲律宾华人华侨在新时代表现出了更加自信和坚定的身份认同。
在过去,他们往往因为历史和政治原因而面临身份和认同的困扰。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菲律宾社会对华人的接纳,菲律宾华人华侨开始更加自豪地展现自己的身份。
他们以成功的事例和贡献为证明,不再感到羞愧或排斥。
许多菲律宾华人华侨也开始回到中国寻找根源、学习、投资和发展。
这种互联互通的机会给予了菲律宾华人华侨更多自豪感和自信心。
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菲律宾华人华侨的身份认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他们仍然承受来自本地华人和本土人民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他们面临着内部身份认同的选择与分歧,一些菲律宾华人华侨对是否应该回归中国或继续发展在菲律宾身份存在分歧。
这些问题使得菲律宾华人华侨在身份认同上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在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上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保留和传承了中国文化,同时积极融入并交流于菲律宾的多元文化。
认同转向之下菲律宾华人家庭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研究基于500多名
认同转向之下菲律宾华人家庭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研究基于500多名认同转向之下菲律宾华人家庭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研究基于500多名华人家庭近年来,菲律宾华人家庭在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上出现了明显的认同转向。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500多名华人家庭的研究数据,系统探讨了这一认同转向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家庭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背景概述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华人在当地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华人家庭逐渐转向使用英语或菲律宾语,而非传统的华语或闽南语。
这种转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二、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随着菲律宾的经济不断发展,外语需求也逐渐增加。
很多华人家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开始将英语或菲律宾语作为家庭的主要交流语言。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也在加速进行,这使得家庭民族语言的使用受到了挑战。
三、教育机会和社会压力在菲律宾,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个人和家庭带来更多的机会。
许多华人家庭意识到,让子女掌握流利的英语或菲律宾语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符合社会的期望和挑战,他们选择用英语或菲律宾语进行家庭交流,以便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这种社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华人家庭在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上的转变。
四、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虽然华人家庭在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对华人来说,保持与华族群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家庭可能通过节日庆祝、传统习俗和文字书写等形式来传承中华文化。
因此,尽管华人家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是其他语言,但他们仍然努力保持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五、未来趋势展望鉴于这种认同转向的趋势,未来菲律宾华人家庭在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上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华人家庭可能会重新关注华语或闽南语的学习和使用。
菲律宾语与中 国语言文化有何交集
菲律宾语与中国语言文化有何交集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菲律宾语作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之一,与中国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交集。
这些交集不仅反映了两国人民在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也为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菲律宾与中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就与菲律宾有着贸易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华人移民到菲律宾,他们在当地生活、工作和繁衍后代,同时也将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带到了菲律宾。
在这个过程中,菲律宾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汉语的影响。
在词汇方面,菲律宾语中存在着许多来自汉语的借词。
比如,“kuya”(大哥)、“ate”(大姐)等称呼,与汉语中的“哥”“姐”有着相似的含义。
此外,一些与商业、饮食、生活等方面相关的词汇,如“sampaguita”(茉莉花,源自汉语“三白草”)、“pansit”(面条,源自汉语“扁食”)等,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菲律宾日常生活的渗透。
这些借词不仅丰富了菲律宾语的词汇量,也成为了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
在语法方面,虽然菲律宾语属于南岛语系,与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某些表达方式上仍能找到相似之处。
例如,菲律宾语中也有类似于汉语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用于表达动作的对象和施动者。
这种相似性或许是由于语言在交流和演变过程中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菲律宾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也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如今在菲律宾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菲律宾的华人社区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挂灯笼等,这些活动与中国的春节习俗如出一辙。
此外,菲律宾的一些传统舞蹈和音乐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两国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在宗教方面,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华人移民的到来,佛教也传入了菲律宾。
如今,在菲律宾可以看到许多佛教寺庙和信徒,他们传承和弘扬着佛教的教义和精神。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选择前往菲律宾发展,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学习,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群体。
这些华人华侨在菲律宾生活已久,他们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
本文将就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进行探讨。
一、文化属性1. 传统文化传承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在菲律宾生活,他们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在菲律宾开设的各种华文学校、中文培训班以及文化交流活动,都为当地华人华侨和本地人群提供了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他们还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在菲律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2. 多元文化融合除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还积极融入当地的多元文化。
他们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学习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与菲律宾人建立友好关系,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生活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华人华侨逐渐与菲律宾人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和合作关系,促进了双方社区的和谐发展。
3. 创新文化输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也积极参与到中国文化的输出中。
他们在菲律宾开办的中餐馆、中医诊所、武术学校等,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中国文化的新鲜体验,同时也为中菲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身份认同1. 融合发展的新身份认同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在菲律宾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融合发展的新身份认同。
他们既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又融入了当地的多元文化,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
这种新身份认同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菲律宾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
2. 民族认同与国际视野在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中,许多人具有双重甚至多重国籍,拥有丰富的国际视野。
他们在菲律宾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他们自觉践行着“在世界各国工作、生活、学习,深切热爱自己祖国、珍视自己文化”的理念,既肩负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使命,也将自己融入到了世界各国的发展之中。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受到当地文化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
首先从文化属性角度来看,菲律宾华人华侨一方面继承了中华文化传统,另一方面逐
渐与本地文化融合。
在语言方面,华人华侨普遍掌握中文和英文,同时一些家庭会使用闽
南语或广东话。
在饮食方面,传统中华美食在菲律宾受到广泛欢迎,如鱼香茄子、糯米鸡等;与此同时,华人华侨还在本地食物和调味上加入了当地的特色,如用椰子做成的糖水等。
在宗教信仰上,大部分华人华侨信仰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但也有一些会参与本地
的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活动。
其次从身份认同角度来看,菲律宾华人华侨既有华人身份,又有菲律宾公民身份。
华
人身份让他们具有为中国发展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对中国的发展和声望非常关注。
同时,他们也非常珍视自己的中华文化传统和身份。
在菲律宾扎根多年,华人华侨们逐渐
融入当地社会,也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事务非常关注。
许多华人华侨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
活动,为当地的发展和社会福利做出了贡献。
他们还对本地政治和经济形势有着很深入的
了解,因此可以为本地华人张口解难、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有着丰富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
既保留了中华
文化的传统,又融入了菲律宾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同时在华人身份和菲律宾公民身份中兼顾,为中国和菲律宾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个国家的少数民族群体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华侨群体之一,菲律宾的华人华侨在新时代背景下,也在不断探索和塑造自己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
本文将从历史、语言、宗教、教育、传统习俗等方面,探讨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一、历史背景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华人华侨的存在。
早在宋代,就有中国商人前往菲律宾从事贸易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到菲律宾定居。
大部分华人华侨是在清朝时期移民到菲律宾的,他们是为了逃避贫困和战乱,寻找更好的生存空间而来到菲律宾。
这些华侨们在菲律宾的土地上安家落户,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
二、语言在菲律宾,华人华侨多数使用汉语和闽南语,这是华人华侨的母语。
他们也会学习并使用英语和菲律宾语。
由于长期居住在菲律宾,很多华人华侨已经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和菲律宾语,这使他们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华人华侨们依然十分重视传承自己的汉语和闽南语,这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联系的纽带。
三、宗教在菲律宾,华人华侨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
他们在菲律宾信仰的宗教通常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
佛教和道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深受华人华侨的信仰。
基督教在菲律宾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很多华人华侨也信仰基督教。
他们通过信仰宗教,找到了对生活的信仰和力量,宗教也成为了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四、教育在菲律宾,华人华侨非常重视教育,他们会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很多华人华侨家庭会选择将子女送到国际学校或华文学校接受教育。
在这些学校里,华人华侨的子女不仅能够学习当地的课程,还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通过教育,华人华侨的子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他们既是菲律宾人,也是华人,同时也承载了中国文化的传统。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困惑与策略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困惑与策略作者:蔡灿龙陈秋斌来源:《中国德育》2015年第21期发现一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先辈移民历史的了解不足;对华族身份的认同度高但华语基础薄弱。
发现二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各有所好;对孔子的知晓率高但对儒家的了解不足;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的了解匮乏。
发现三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接受度高但饮食习惯异化明显。
一、问题与方法中国与菲律宾群岛的关系源远流长,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种族认同等原因,东南亚各国的华族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压、歧视甚至被强迫同化,菲律宾的华裔及华文教育同样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和禁锢,导致大部分新生代华裔特别是华裔青少年在中华文化的认同上出现迷茫与困惑,其中不少人不但不懂中文,而且对自己的族群亦毫无归属感。
为了真实、全面了解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小型座谈、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福建省各高校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其中,《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现状调查表》以今年在福建省参加中文夏令营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8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24份,回收率88%;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1—15岁(占比78.3%),其中男生190人、女生234人。
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一)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先辈移民历史的了解不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祖先的移民历史知之甚少,只有15.1%的学生粗略了解自己家族的大概移民时间,其中能准确说出家族或家庭移民菲律宾时间的人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移民家庭,移民历史超过四代的移民后裔基本上不了解祖先的移民时间;值得欣慰的是,有31.4%的学生大概知道自己在中国的祖籍地,但还有近七成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在中国的祖籍地。
究其原因,首先,和目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国历史、地理的了解缺乏有关;其次,与菲律宾华侨的移民历史久远有关;再次,年龄与家庭教育也是导致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自己家族移民历史的了解匮乏的关键原因。
试析菲律宾马科斯时期的华文教育
试析菲律宾马科斯政府时期的华文教育菲律宾马科斯政府时期,华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
本篇报告将试析马科斯政府时期的华文教育,重点探讨了华文教育的退化原因,以及对华文教育的影响。
首先,华人在菲律宾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拥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因此,华文教育在菲律宾一直是保留良好,受到许多华人的热爱和支持。
然而,在马科斯政府时期,华文教育却处于削弱的状态,出现了许多问题。
造成华文教育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马科斯政府在其推行国家整体现代化的过程中,强调推广菲律宾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
他们认为,作为菲律宾的主要语言,华文和其他国家语言对国家统一和整合的发展构成了阻碍。
因此,他们采取了种种手段,限制了华文的传播和发展,倡导使用菲律宾语。
这无疑给华文教育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其次,华文教育缺乏国际化的现代化发展。
马科斯政府并没有给予华文教育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没有提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这造成了华文教育的教学水平的下滑,不仅影响了华人社区中新一代的华裔后代对华文的珍视,同时也影响了华文在菲律宾社会的影响力。
此外,马科斯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和规定,限制了华人社区的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
改变了原有的文化模式和语言使用方式,对于华人社区来说是毁灭性的。
这些政策和规定严重打击了华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华人社区中华文教育的发展。
马科斯政府时期对华文教育的限制和打击,导致了华文教育的衰退。
这与华人社区及其教育及其传统相去甚远。
华人社区认为,华文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够让下一代后人了解和传承在菲律宾的华人文化和传统。
此类文化价值是菲律宾社会一些教育和文化价值所无法取代的。
虽然马科斯政府限制华文教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华人社区,但是华文教育在社区内仍然得到保护和重视,不断发展进步。
因此,在结束了马科斯政府时期之后,华文教育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并且在许多华人社区中得以恢复和改善。
菲律宾华语学校华文教育现状研究
菲律宾华语学校华文教育现状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华语教育逐渐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在菲律宾这样一个拥有华人群体的国家中,华文教育更是得到了特殊的重视。
本文将就菲律宾华语学校华文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 背景菲律宾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国家,自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以来,华人已经在这里定居和繁衍了许多世代。
而到了20世纪后期,随着菲律宾经济腾飞,华人群体也得以在这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尽管华人在这里已有百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华文教育在这里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二. 现状1. 教材对华文教育而言,教材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菲律宾,由于缺乏本地化的华文教材,使得华文教育在这里一直处于不太成熟的状态。
目前在菲律宾最主要的华文教材便是中国大陆的教材,但是在使用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却难免会出现一些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问题。
2. 师资对于华文教育来说,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但是在菲律宾,由于本地华人的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导致了华文教育师资的缺失。
同时,由于收入的限制,华文教育学校也很难聘请到具有较高水平的华文教师。
3. 学生华语学习者数量也是衡量华文教育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菲律宾,由于华人在这里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导致了华语学习者数量较少的问题。
同时,与其他国家的情况相比,菲律宾的华人群体也相对较散,使得华语学习者的集聚度较低。
三. 对策1. 加强本地化华文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在菲律宾开展华文教育主要仍然是通过使用中国大陆的教材。
但是,这些教材难免会出现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本地化华文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确保华语学习者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了解当地语言和文化特点。
2. 开展教师培训华文教育的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水平。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课程,提升华文教育师资的水平。
同时,教师培训还需要加强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介绍,以提升华文教育的教育质量。
3. 扩大华语学习者的范围菲律宾的华人群体相对比较散,使得华文教育学校很难聘请到具有高水平的华文教师。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引言:菲律宾华人华侨是指居住在菲律宾的华裔人士,其中既有长期居住在当地的第二、三代华侨,也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
随着时代的变迁,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婚姻习俗、宗教信仰、语言使用、社会地位等方面探讨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文化属性与身份认同。
一、婚姻习俗婚姻习俗是反映一个群体文化属性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中,传统的华人婚礼习俗逐渐被菲律宾的婚礼方式所替代。
越来越多华裔青年选择与菲律宾人通婚,这不仅反映了菲律宾华人华侨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婚姻自由的追求。
部分华人家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婚姻习俗,如嫁妆、拜堂等,这一方面显示了传统文化在一部分华人华侨中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华人华侨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珍惜。
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们对于生活信仰、价值观念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方面。
菲律宾华人华侨信仰的宗教多样性,既有佛教、道教的传统信仰,也有天主教、基督教等来自菲律宾本土的宗教。
也有一部分华人华侨背离了传统信仰,转向了无神论或其他新兴宗教。
这一种多元宗教信仰的存在,表明了新时代菲律宾华人华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信仰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文化多元化的认同。
三、语言使用语言是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苦难移民时期,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更加重视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他们通过学习英语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商业竞争力,在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使用英语。
在家庭和社交场合,新时代的菲律宾华人华侨仍然保留了华语(包括福建话和广东话)的使用,这不仅是对于母语的传承和珍惜,也是一种身份认同的体现。
四、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反映一个群体对外界认同的重要指标。
在菲律宾,华人华侨是一个庞大且经济实力较强的群体,他们在商业、金融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菲律宾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对于华人华侨的歧视和排斥,在一些政治和社会问题上,他们的利益往往被边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认同对菲律宾华族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代表了不同群体的文化内涵。
当社会的某一群体学习另一群体的语言时,也必须相应地学习他们的文化。
学习者对于所学语言背后的文化是否持认同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文化认同也成为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通过笔者在菲律宾华校的教学实践中所记录的课堂案例和对学生、家长、老师的访谈总结,对菲律宾华族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其汉语学习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并就如何提高菲华学生汉语学习效果和改善汉语教学质量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华文化认同与菲华学生汉语学习相关性进行探究。
第一部分主要探究中华文化认同感对菲律宾华族汉语学习的影响,对文化认同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菲律宾华族文化认同感的历史发展及菲华汉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文化认同作为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菲律宾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加强华族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对提高其汉语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通过对菲律宾马尼拉崇德学校的汉语教学现状及该校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度剖析,探究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其汉语学习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通过提高菲华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改善汉语课堂教学的相关实践提出对菲华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