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古代文学超详细整理笔记

古代文学超详细整理笔记

此章重点记忆《诗经》《屈原》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最早的叙事文学)神话,简单讲,即关于神异形象的故事。

上古神话,本质上来说则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于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马克思概括为“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神话“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此书中。

2、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①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②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庄子散文,《西游记》等。

书面散文1、甲骨文:前辞(某时某地某人占卜)命辞(问占卜何事)占辞(观察卜兆后的判断)验辞(追记事件以验证卜事灵验与否)2、《易经》: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称为《易经》。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易经》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yao辞而言。

历史散文主要记载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统治者,谋臣策士的言论等。

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以《尚书》《春秋》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1、《尚书》: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

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

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继代史,鲁国史官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时期的大事,并按春夏秋冬四季分类,故名为春秋。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包含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包含作品赏析

第一讲先秦文学《诗经》文学常识1.关于诗歌: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要求高度集中的概括、反映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规律,一般分行排列。

他在各种文体体裁中出现最早。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歌,现统称诗歌。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无韵诗。

2.关于《诗经》《诗经》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称为经典,称《诗经》。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加上有篇名而无诗的六篇,共311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 《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风是各地民间的曲调,采自15国,共160篇。

这些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剥削、徭役、战争、婚姻等多方面的现实生活都有反映,特别是有些作品在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时,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愤懑、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氓【诗经·国风·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古代文学史要点精简笔记

古代文学史要点精简笔记

先秦一、上古神话(一)、上古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1、内容本质是反映自然和社会2、幻想3、不自觉4、人民集体口头创作(二)、万物有灵:认识低下,自身和自然界难以分开,自然万物有灵魂(三)、图腾:totem,印第安人方言,“他的亲族”(四)、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价值1,、与自然积极抗争有为,文学创作2、天然神奇的艺术创造对浪漫主义的发展(1)境界和形象提供素材(2)夸张,幻想启迪想象力(3)对小说影响在于故事性,形象化和故事的虚构性(五)、神话类型: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发明创造神话6、抗争神话(六)、重要作品1、《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内容,生存状况和战胜自然;艺术,想象、幼稚、宏大2、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内容,人类神代替自然神、工具3、《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内容,经验和智慧4、《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内容,征服自然愿望形象,死去的英雄的振奋、对力量和勇敢的追求艺术,夸张(七)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反抗二、《诗经》(一)解题1、《诗经》:内容,名称和时间周初到春秋中叶、赋比兴的应用、关注现实2、笙诗:六笙诗,有目无辞,六篇3、风雅颂:音乐性质,十五国风,雅正105篇,颂祭神祭祖、周鲁商4、赋比兴: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兴,触物兴词朱熹《诗集传》5、三家诗:秦火焚,汉流传,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官学5、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鲁毛韩齐鲁韩齐今文学家,立官学魏晋后亡佚毛古文家,盛于东汉四家都宣言儒家思想,大同小异6、毛诗:赵人毛苌东汉郑玄7、《诗经》特色内容:(1)、《周颂》赞美诗文学与祭祀活动紧密结合(2)、周族“史诗”性质,再现叙述性内容,民族事件和人物文学特点,传奇、曲折形式,长篇巨制(3)、“变雅、变风”中怨刺诗和讽刺诗政治黑暗,反映现实怨刺诗,统治阶级一员讽刺诗下层(4)、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服役者本人感受经历家妇思念行人(5)、《国风》中婚恋诗青年男女欢乐情歌、恋歌宗法礼教限制8、二雅:音乐上的区分,105篇,大雅31,西周初期,上层贵族小雅74,西周末期上层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有少量民歌9、六义:出自《毛诗序》,承袭《周礼》“六诗”说,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

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笔记

古代文学笔记第一章汉赋汉赋是两汉400多年最盛行的文体第一节赋的起源和特点一、汉赋的起源赋:原本是《诗经》的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

作为文体,是指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不歌而诵”的文体。

(1)赋的形式:铺采摛(展开)文——用华丽的辞采进行铺陈、描述。

(2)赋的内容:体物写志——或对事物的刻画(大赋),或抒发作者情感(抒情二、汉赋的渊源及其兴盛的原因1、渊源(1)汉赋直接从楚辞中发展而来(2)《诗经》对汉赋也有影响(3)荀子(最早以赋命名作品)及宋玉的赋体作品的影响(P163)《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4)也受战国散文的影响《战国策》宏大的结构、夸张的描写、说客的辩辞、铺排的手法、带讽喻的笔法等2、兴盛的原因(1)文学本身的发展继承性(渊源)(2)文体的特点,兼有诗与文的优点,容量大,又有讽喻的功能,可作上书之用,广受文人喜欢。

(3)当时鼎盛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汉赋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太平盛世,游学风气浓厚。

歌舞升平,歌功颂德;盛中含衰,需“既美且刺”、“劝百讽一”。

(大赋的内容)(4)帝王的爱好和提倡(文艺政策)起了鼓励刺激作用(梁孝王、汉武帝)★文艺政策:以赋取士。

(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5)小学的发达。

当时的经学、训诂之学大盛,许多辞赋家又是小学家。

如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大家。

汉赋那种连篇累牍、夸艳斗靡,如同“字林”的文体与小学之发达有很大关系。

三、汉赋的发展与分类汉赋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分三类(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一)初期(形成期):汉初至武帝初年七十多年“骚体赋”1、骚体赋:指模仿楚辞而写成的一种赋,与楚辞十分相似,在形式上全用楚辞体句式,带“兮”字语句,有讯辞,在表现手法上运用“香草美人式”比喻,内容侧重抒情,主要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2、代表作家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七发》(第一篇大赋,完成了从骚体赋向大赋的过渡。

并形成了“七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

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程氏演繁录》、《续演繁露》有明万历四十五年邓渼刻本,两淮马裕家藏本;丛书集成初编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学林》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0卷,亦称《学林新编》,王观国撰。

王观国,字不详,长沙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前后在世。

绍兴中,以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动农公事兼兵马监押。

《学林》10卷,凡358则。

这部书专门考辨六经史传以及其它书中的字体、字音、字义,并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参校异同,加以订正。

附带兼及词语、解释名物。

资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

其它如谈沈括论杜诗之拘泥,谈双声叠韵之分别亦甚精到。

解释名物者,如说琥珀乃松脂凝结入地而成,驳斥琥珀生于地中,为龙血入地而成的缪说,也表现了作者的见识通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可谓卓然特出之著”。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同治五年(1866)刻本等。

今有:《学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

《东轩笔录》宋代历史轶事笔记,十五卷。

北宋魏泰撰。

魏泰,字道辅,襄阳人。

出身世族。

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

魏泰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

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

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

善辫,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

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

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

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

以本人名则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官场见闻,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昌与上层人物多有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1、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

其得益之处:意象蜜丽、音调工整、多用典故。

2、诗歌体裁范围狭窄,多咏史咏物。

3、缺陷:(1)诗歌体裁范围狭窄,多咏史咏物,缺乏时代气息;(2)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自成一家,被称之为“诚斋体”。

1、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2、形成诚斋体的写作要素:(1)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的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2)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永嘉四灵“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

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

又因为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

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他们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方法和野逸清瘦的诗风。

内容狭窄,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

易安体1、情感表达上,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2、语言表达上,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

绪论文学自觉与人的自觉汉代:经、史、子、集渐趋分离,文学逐步摆脱经学束缚的时代。

文人开始总结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

汉末以来抒情传统的建立和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汉末文人诗、抒情小赋)。

①文学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魏晋文学显示主体性色彩,由此而重视抒发一己生命的情思,甚至走向政教的对立面。

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与此时文学的独立是紧密相关的。

③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体现在时人对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的探索上。

文体辨析、文集编撰及文学批评的兴盛汉魏六朝的文学写作:文章体类别增多、作品数量加大;文体界限不清,写作体例往有混乱。

文体辨析至南朝时变得尤为迫切。

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写作和批评。

文学独立、自觉的另一个标志是总集、别集的编撰——《隋书·经籍志》《艺文类聚》集部兴盛,主要是因为作品数量增多和文学批评兴盛。

批评: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大批依据文学审美特征而开展批评的论文和专著。

其讨论内容的丰富和批评形式的多样化,都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

制度——门阀制度自汉末已渐萌芽。

至晋代,遂形成士族与皇室共长大全的特殊局面。

政权——在思想统治上,两种相反倾向并存(礼制松弛,思想解放):④东汉末年礼教对人的控制松弛,儒家独尊局面被打破⑤频繁的改朝换令统治者对异己思想进行残酷,打压该政局下,人的思想虽然解放,但除了发言玄远的清淡玄理,就是纵情山水、沉迷声色,文字上也难免表现为“避世隐居”的内容和倾向。

魏晋南北朝南北政权对峙:文化发展不平衡,南方较成熟文学,北方前期以学习为主,但也有自己风格。

南北虽对峙,但文化却交流频繁,形式多样。

学术思想与文学写作三国时期:诗人们摆脱了礼教的束缚,抒发自我的生命体验,再现了汉末社会真实面貌。

(司马氏掌权以礼教的名义大肆诛杀异己)玄言诗悄然兴起。

(六朝时,山水小品和山水诗都达到极高水平),隐逸终于成为文坛吟咏的一大主题。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名词解释:1、西昆体: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西昆诗人宗法李商隐,师法李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西昆体诗歌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由于他们过分重视模仿李诗的艺术外貌,但却缺乏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2、穷而后工:欧阳修“穷而后工”的命题有如下内涵:第一、自古诗人少达而多穷,穷苦之辞更能感动人心而传世。

第二、穷士之诗大抵可分两大类:寄情山水之作;抒情怨刺之作。

第三、穷是促成诗工的原因之一。

3、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4、苏梅:梅尧臣与苏舜钦并称“苏梅”,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苏梅”的贡献则主要在诗歌方面。

虽然二人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其主张、倾向、地位、影响都极其相似,后代学者称赞他们开创了宋诗的新格局。

四灵诗派:“四灵诗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长在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因为这四个诗人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称为“四灵”,也称“永嘉四灵”。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5、江湖诗人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6、半山体:即“王荆公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半山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共305篇,又名《诗三百》,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

1: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诸侯地方特色的民歌“雅”朝廷正声,大雅:朝廷燕享乐歌,小雅:下层官吏刺怨“颂”宗庙祭祀乐曲2:应用价值:“兴”、“观”、“群”、“怨”(孔子)3:社会风貌:现实主义传统和讽喻精神1:婚恋诗2:征役诗3:怨刺诗(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周民族的史诗5:爱国诗6:农事诗7:礼俗诗4:审美价值:首先: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氓》、《采薇》)其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比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再其次:优美、自然的语言与形式。

楚辞含义:战国时期在汉江一带的南方兴起的新体诗。

特点: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

屈原《九章》屈原所作。

——————《九歌》:祭祀神曲。

屈原和宋玉并称:屈宋(宋玉:屈原之后著名的楚辞作家)《离骚》:屈原代表作,中国古代诗歌最杰出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艺术成就:1、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2、丰富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3、结构宏伟严密(抒情有:回旋反复的特点)先秦历史/诸子散文概说《尚书》:中国最早历史散文集《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纵横捭阖)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论语》:语录体散文典范。

《道德经》:多用韵语(天地不仁,以天地为刍狗)《墨子》《孟子》:对话体散文,特点:1、感情充沛、辞锋犀利、富有气势和力量2、长与言喻3、辩论时揣摩对方心理4、语言简洁、明快、犀利、雄恣《庄子》:特色:1、想象丰富,善于夸张,富于浪漫主义色彩2、构思奇妙,善于编纂神奇故事,借以阐发哲学思想(猫头鹰、老鼠、凤凰)3、塑造了一批诙诡怪的形象(造词:“逍遥”、“混沌”“造化”“游刃有余”“运斤成风”)4、汪洋恣肆的文风(万斗泉涌,随地而出,苏东坡评自己)《荀子》:中有《赋篇》五首,是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名篇之作。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2、原始歌谣特色:口头文学诗歌文学舞蹈三位一体;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3、神话的含义:①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话故事(形式)是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应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内容)。

表现了初民的原始理解力(文化内涵)。

是借助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并使之形象化的艺术结晶(艺术表现)②历代文学作者模拟神话或假借神以讽喻现象。

4、记载神话的主要作品:《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5、神话类型及代表作: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

①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②对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

《盘古开天辟地》③对生产成绩的概括《鲧禹治水》④在生产中能够产生的征服自然的幻想。

《夸父逐日》⑤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也是神话产生的根源之一。

《黄帝擒蚩尤》二、《诗经》1、名称:原名《诗》或《诗三百》,列为儒家“六经”之一。

(先秦时期)汉武帝崇《诗》为“经”,称《诗经》,《诗经》的采编方法是采诗和献诗两种。

2、产生时代:西周初到春秋中(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年。

地域:《周南》《召南》——江汉汝水,其他十三《国风》都产生于黄河流域,“二雅”——二京都(西周都金高,东周都洛邑)“三颂”——镐京•《周颂》(西安)、曲阜•《睿颂》(山东)、商丘•《商颂》(河南)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至江汉流域。

3、若干名词解释:(1)笙诗:有目无诗,共六篇,《南郂(hɑì)》《白华》《华黍》《由康》《崇五》《曲仪》(2)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有鲁(鲁人申培公)齐(齐人辕固)韩(燕人韩缨)毛(大毛公鲁人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

(毛苌——“三家诗”其后失传,后惟有《毛诗》、今之《诗经》地方音乐、王羲之音乐)齐、鲁、韩属今文学派,毛属古文学派。

(3)风:带有地方色彩,即十五个国家的歌谣。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一、先秦文学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名为“楚辞”。

其特点是用楚地方言、民歌、神话故事等来表达情感。

二、汉代文学1. 汉乐府: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乐府机构,负责采集和整理民间诗歌,后来演变为一种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语言质朴,内容广泛,既有民歌的清新,又有文人诗歌的深沉。

2. 汉赋: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体,既具有诗歌的韵律,又有散文的自由。

其特点是铺陈华丽,气势磅礴。

三、唐代文学1. 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唐诗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 唐传奇:唐代出现的一种小说体裁,其特点是情节曲折离奇,文笔细腻,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背景的描写。

四、宋代文学1. 宋词:宋代的一种抒情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著名的词人有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2. 宋散文:宋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如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古文的深沉,又有散文的清新。

五、元明清文学1. 元曲: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曲以其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样而著称。

著名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2.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丰富多彩,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特点。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诗欣赏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诗欣赏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诗欣赏笔记整理
一、文言常用字
1. 之:与它的音近的是“芝”这个词。

表达位置或关系
2. 微:小,细,轻微
3. 忽:突然,忽然
4. 来:祸,灾难
5. 岂:表示反问,难道
6. 愁:忧愁,担心
7. 阳:正,显而易见
二、古代汉诗欣赏
1.《登高》-岑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登高望远,感叹人生苦短,人生在世并不易,经历过许多的坎坷,如今却发现一切都如过眼云烟,不由得产
生感慨。

作者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等描绘手法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的思乡之情,又以朦胧的月色作为
重点,以“明月”和“故乡”两个词语作为诗歌的主题,极富浪漫主义
色彩。

表达了旅人对家的思念,心中的乡愁。

以上是古代汉语复习以及古代汉诗欣赏的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的内容——①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蚩尤之战》⑤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的特点——①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神话的影响——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①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如庄子《逍遥游》之鲲鹏变化,《应帝王》之“凿破混沌”,这两则神话为全文抹上了变幻奇诡的浪漫色彩。

②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屈原《离骚》纯洁高大抒情主人公的出现,大胆地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地糅合,发展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外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

2、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3、《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105雅分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

小雅74篇除少数为东周作品,其余都是西周作品;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

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4、三家诗——用今文(隶书)写的,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

四家诗——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毛(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中国古代文学 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 复习笔记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魏(竹林七贤)黄巾起义 汉末建安(三曹七子) 蜀(出师表、陈情表) 蜀吴西晋 (北)十六国 北魏(水经注)(司马氏,太康文学,以繁缛著称,定(南)东晋(一头 郭璞 游仙诗,一尾 陶渊明 田园诗,定都建康,玄言诗) 东魏 北齐西魏 北周宋(临川王,元嘉三大家) 齐(竟陵八友,“永明体”) 梁(萧衍、萧统《昭明文选》,萧纲 宫体诗,徐庾体) 陈(陈后主,《玉台新咏》)+ 北周 隋【 陆机《文赋》 ;梁《文心雕龙》 、《诗品》 ;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集 】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阶段性(朝代更迭) 2.群体性(文人抱团)2、 文人命运与创作主题关注世功 关注自身生活:转而追求别的东西(财富、归隐等)1.文人命运的变化2.文学主题的变化3、 文学自觉 (核心内容、怎样理解)——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4、 玄学正面影响:促进魏晋风度负面影响:(1)将玄学思考直接放入诗中,不顾文学特性;(2)崇高理想的缺失5、 佛学1.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概况:(1)乱世中,人们思想空虚,佛教思想容易被人接受。

(2)传教僧侣借玄学推广佛学(初时披着玄学的外衣)。

(3)帝王对佛教的推崇,如梁萧衍崇佛,曾四次舍身入寺。

表现为:(1)寺庙、石窟的修建(云冈、龙门、莫高窟等),北朝石窟,南朝佛寺(灵隐寺等)。

(2)出现许多在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东晋慧远),许多文人参与佛教活动(谢灵运),翻译如鸠摩罗什佛经翻译。

2.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1)想象世界的丰富:时间概念——“刹那”、“劫”;空间概念——以须弥山为中心,三千大千世界;轮回、前世、后世;树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形象:观世音、维摩(享乐修佛)。

(2)故事性的加强:中国文学重在抒情,汉乐府开启叙事传统,但只是片段叙事,佛经传入将叙事植入中国文化土壤,有些则来自佛经,如“鹅笼书生”源于《旧杂譬喻经》,表现幻中有幻的不真实感,“空中楼阁”源于《百喻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最新版】目录一、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1.上古文学2.先秦两汉文学3.魏晋南北朝文学4.隋唐文学5.宋元文学6.明清文学二、上古文学1.上古歌谣2.《周易》三、先秦两汉文学1.神话:《山海经》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左传、史记、汉书4.汉赋: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5.汉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四、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2.正始文学:竹林七贤3.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4.东晋文学:王羲之、谢安、陶渊明5.北朝诗歌:木兰诗五、隋唐文学1.隋唐诗歌:李白、杜甫、王之涣、王之涣2.散文:韩愈、柳宗元3.唐传奇:薛用弱、李复言六、宋元文学1.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3.宋元散文: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七、明清文学1.明清小说: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2.戏曲:昆曲、京剧3.诗歌:徐霞客、纳兰性德、陈与义正文一、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上古歌谣。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学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样式和内容。

二、上古文学上古文学是古代文学的最初阶段,主要以歌谣为主,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这些歌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同时,《周易》也是上古时期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包括神话、诗歌、散文和汉赋等多种文学样式。

神话主要保存在《左传》、《山海经》、《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是古代文学的源头。

诗歌方面,诗经和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

散文方面,左传、史记和汉书等作品代表了先秦两汉散文的风格和成就。

汉赋则是汉代特有的文学样式,以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和张衡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复习笔记元明清诗词文1.神韵说:(清)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所谓神韵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2.公安派:晚明文学领域中,由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组成的文学派别,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要求诗歌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3.高启诗风:(选择)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反映当时战乱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登览怀古。

4.桐城派: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姚鼐继承发展的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以“义法”为基础,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切合古代散文发展的格局。

5.“竞陵派”:晚明时期是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派别,他们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6.格调说:沈德潜以儒家诗教为本,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为使“格高”“调响”,他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诗歌创作也如明代七子,古体摹汉魏近体法盛唐。

7.“肌理说”:翁方纲论诗提倡肌理说,主张“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以肌理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

8.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人物传记,《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9.“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明人胡应鳞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

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

视宋人藻绘有馀,古淡不足。

”10.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是张岱《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

11.前七子: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

复古主张,拟古之作,重视时政题材。

后七子:以嘉靖中期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群体。

其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模仿,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王世贞创作量最大。

12.陈维菘词风:以豪情抒悲愤。

元明清戏曲1.元代四大传奇共同创作倾向(爱情题材和家庭纠纷)A.爱情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突破世俗观念好女的可贵B.反映社会问题《杀狗记》财产纠纷引起家庭破坏的社会现象,亲情的可贵。

2.《张协状元》对后来作品的开创性贡献A.为元代后期一些作家将早期南戏悲剧作品的结尾改为大团圆开了先例。

B.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进行双线结构的雏形。

3.李杨题材的戏剧创作:洪升《长生殿》、白朴《梧桐雨》。

4.元散曲的主要形式:小令套数带过曲5.《录鬼簿》作者钟嗣成内容:论述杂剧作家作品6.《西厢记》的取材:唐:元稹《会真记》宋:秦观、毛滂《调笑转唱》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官调》7.《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

《牡丹亭》主角:杜丽娘,春香,柳梦梅。

8.沈汤之争:以沈璟为带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和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

9.诸官调:宋金时期最流行的文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用各种官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叫诸官调。

10.南洪北孔洪-洪升孔—孔尚任这两位作家分别是康熙朝两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作平,这两部作品也是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

11.明代四大传奇(元代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2.元杂剧的体制特点(简答)A.结构上:一本四折,外家一个楔子,五折的有《赵氏孤儿》,六折《秋千记》,一折相当于现代的一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一般一折用一套曲子,多少不一,但属同一官调,最后一支用“煞”或“尾”。

B.曲调:抒情,一般由一个主要演员歌唱,曲词有严格的格律,同一折的各支曲子都押同一韵,在它定格外可加衬字,从而使唱词生动活泼。

C.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故事情节由宾白交待。

D.科介:科贩,演员的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

E.角色:又叫脚色,末、旦、净、杂四类。

13.《西厢记》长亭送别景物描写的作用: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革凄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离人伤感,凄凉,悲伤不舍,无奈,愁绪)14.莺莺、丽娘的比较15.徐渭的成就以及个性特征: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浙江山阴人,其人多才多艺,在诗文书画和戏剧等艺术领域内纵横驰骋,迸发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袁宏道盛赞他诗、文、字、画、人“无之而不奇”(《徐文长传》)。

徐渭作为明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公认不争的事实。

《四声猿》——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歌代啸》——市井讽刺杂剧,传为徐渭所作,《南词叙录》,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狂人”,多才多艺,放浪形骸。

16.张可久散曲集《苏堤渔唱》《小山乐府》17.曲状元:马致元18.汤显祖“临川四梦”《南柯记》《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

19.徐渭的《南词叙录》,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20.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

特性:语言方面,注意一定的格律,吸收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

艺术表现方面,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21.南戏在形式上与北杂剧有什么不同?(简答)体制:1.(结构)杂剧一本四折,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南戏句末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

2.(角色)杂剧演剧脚色分末、旦、净、杂四类。

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3.(音乐)杂剧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官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南戏曲词的官调没有规定,生、旦、净、末、丑等南戏角色均可歌唱。

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唱腔: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合成。

南戏的曲调则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22.高明《琵琶记》中的《精糠自厌》中有那些情节塑造赵五娘,作用是什么(论述)1.赵五娘吃糠是在公婆年迈,丈夫不归,年年灾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除此之外,别无它图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她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吃糠本是很痛苦,她还要面临婆婆的误解,这是更深的痛苦。

面对这一切,她独自坦荡,毫无怨言,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善良、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

2.运用了比兴与对手的手法,糠是贱的东西比作自己,米是贵的东西比作自己的丈夫,是朝廷“皇榜招贤”和公公逼试,将她与丈夫“作两处飞”,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小媳妇的处境,使她与丈夫没有见面的日子,自己独自忍受苦楚,揭露了封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苦难、不幸和无奈。

23.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选择)在困境中较能调试自己的心态,开朗通达,放下士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

狂傲倔强、幽默多智。

关切民生疾苦,热爱大众文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向往仕进生活,倜傥不羁,碰壁后解说自嘲,狂逸自雄。

24.高明《琵琶记》的创作主题(选择)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画蔡伯喈的形象。

展示了“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正面肯定封建伦理。

25.元代剧作家宫天挺现存的两种杂剧属于哪种戏剧类型?《范张鸡黍》《七里滩》——历史剧26.《高祖还乡》一面旗红曲打着个毕月乌(日)27.徐渭:“狂人”,多才多艺,放浪形骸。

作品《四声猿》杂剧:《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28.元散曲作家中,曲中双璧指乔吉张可久29.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是梁辰鱼《浣纱记》。

30.王国维说“元人第一”指关汉卿31.衬字:曲词中常见的一种用法,即在曲调规定的字数以外,又增加若干字,用来弥补语气不足或描摹情态,增加曲词的表现力。

它们不属于唱腔本身,再歌唱时不占“重拍子”,故不能用于句末或停顿处,字数并无规定,北曲中运用较多。

32.花雅之争:戏曲发展到清中叶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自明中叶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昆曲至此开始为更富生活气息的地方戏所取代,昆曲被称之为雅部,其它地方戏被称为花部,地方戏与昆曲争胜的过程,被前人描述为花雅之争。

京剧的形成是戏剧史上又一里程碑,但昆曲并没有完全退出舞台,许多地方戏的剧目也可以在昆曲中找到它们的祖本。

33.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简)(1)经济中心南移引起戏曲中心的南移(2)南戏与杂剧相抗衡。

(3)1314年,科举制度恢复,写杂剧的人少了。

(4)元末明初,杂剧作品已经进入宫廷的狭小天地,从内容到演出,愈来愈与人民群众疏远,杂剧的衰微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元明清小说1.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

并以次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2.三国演义——历史演义(罗贯中)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版本:(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最早的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不分卷120回双题。

(李贽)(3)毛本《三国演义》毛纶毛宗岗正统道德。

《三国演义》人物刻画“三绝”(填空):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3.《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4.《三国演义》的主题说(略)5.《水浒》“义”的具体表现(简)6.《水浒》中林冲的性格: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开始调戏他的娘子时,尽管不平,但还是怕得罪上司,息事宁人;当发配沧州时,仍抱有幻想,希望能挣扎回去,这些都表现出他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恶势力步步进逼,他处处忍让;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时,才使他的积愤喷发,手刃仇人,奔上梁山,完成了由软弱向刚烈的性格转变。

8.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共同点: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不同点: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讲史”话本演化而成;前者从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全面地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9.《西游记》的主旨(戏剧幻想作品)(略)10.《西游记》的取材:玄奘取经的故事艺术成就——浪漫主义(简)11.《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简)作为豪绅恶霸的西门庆,一面具有一般封建地主所具有的尖刻和贪婪,一面又由于出身富商,自幼胡嫖浪荡,养成挥金如土的恶习。

就是从这种性格中,作者把封建豪绅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统一到他身上,使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贪财好色的暴发者的面目,西门庆暴戾奸诈并不是他一人所有,而是豪门得势下一般贵族都有的共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