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简史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简答笔记整理(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简答笔记整理(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简答笔记整理(宋元时期)古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化与文学总论宋代文化与宋代文学的关系:1、文官政治,崇文抑武的国策,极大刺激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理学的兴起“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促使宋代诗文的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3、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宋人的审美情趣的转型,促成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4、都市的繁荣,促使词的兴盛,促使说话、杂剧市井俗文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近二十年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主流观点:一、政治结构、文化心理的的近代色彩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

唐型文化: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上升期的辉煌成就。

宋型文化:宋代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全面繁荣和高度成熟而且显示了由中唐逐渐发展起来的近代文化色彩的文学。

宋代文化的近代色彩:1、文官政府、科举取士,提高了封建政权的开放性,刺激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权力结构中的多种平衡机制,助长了政治上自由议论的风气,而且在士大夫阶层催生出限制君权思想的萌芽。

3、宋代上层政治中的党争,尤其是新旧党争,具有近代政党竞争或斗争的萌芽性质,表现了崇尚政治品节和高尚人格的精神面貌。

4、文化心态,儒家重教化的文学观。

宋代文学的淑世精神:1、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传统的文学样式成为士大夫干预时事的有力工具。

2、词的逐步雅化,以及从自娱娱人的功能转向力图有益于世道人心、道德教化,从内心世界的低徊书写转向对社会世间的一定关注。

二、儒、佛、道三教合流与文学的重理情节。

1、宋人内省而广大的哲学思维――宋代文学浓郁的知性反省的思辨色彩。

2、独立的主体意识――重理情节的基本特征。

3、习惯向内心追寻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追寻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

4、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对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敏锐。

三、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整合与文学的盛极而变。

宋代文化的高度成熟,以对文化的倾心研读为前提。

古代文学史要点精简笔记

古代文学史要点精简笔记

先秦一、上古神话(一)、上古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1、内容本质是反映自然和社会2、幻想3、不自觉4、人民集体口头创作(二)、万物有灵:认识低下,自身和自然界难以分开,自然万物有灵魂(三)、图腾:totem,印第安人方言,“他的亲族”(四)、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价值1,、与自然积极抗争有为,文学创作2、天然神奇的艺术创造对浪漫主义的发展(1)境界和形象提供素材(2)夸张,幻想启迪想象力(3)对小说影响在于故事性,形象化和故事的虚构性(五)、神话类型: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发明创造神话6、抗争神话(六)、重要作品1、《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内容,生存状况和战胜自然;艺术,想象、幼稚、宏大2、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内容,人类神代替自然神、工具3、《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内容,经验和智慧4、《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内容,征服自然愿望形象,死去的英雄的振奋、对力量和勇敢的追求艺术,夸张(七)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反抗二、《诗经》(一)解题1、《诗经》:内容,名称和时间周初到春秋中叶、赋比兴的应用、关注现实2、笙诗:六笙诗,有目无辞,六篇3、风雅颂:音乐性质,十五国风,雅正105篇,颂祭神祭祖、周鲁商4、赋比兴: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兴,触物兴词朱熹《诗集传》5、三家诗:秦火焚,汉流传,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官学5、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鲁毛韩齐鲁韩齐今文学家,立官学魏晋后亡佚毛古文家,盛于东汉四家都宣言儒家思想,大同小异6、毛诗:赵人毛苌东汉郑玄7、《诗经》特色内容:(1)、《周颂》赞美诗文学与祭祀活动紧密结合(2)、周族“史诗”性质,再现叙述性内容,民族事件和人物文学特点,传奇、曲折形式,长篇巨制(3)、“变雅、变风”中怨刺诗和讽刺诗政治黑暗,反映现实怨刺诗,统治阶级一员讽刺诗下层(4)、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服役者本人感受经历家妇思念行人(5)、《国风》中婚恋诗青年男女欢乐情歌、恋歌宗法礼教限制8、二雅:音乐上的区分,105篇,大雅31,西周初期,上层贵族小雅74,西周末期上层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有少量民歌9、六义:出自《毛诗序》,承袭《周礼》“六诗”说,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诗、词、曲、小说等文体为主,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片广阔而悠久的文学土地上,不仅孕育出了无数经典之作,更呈现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风貌和文化精神。

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和主要流派进行一些知识点整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不仅蕴含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也呈现出了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1、古代先秦时期的文学:从《诗经》、《楚辞》到《左传》、《史记》,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以及历史记载、典籍等文体。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以歌颂爱情、祭祀等日常生活及其向往为主。

2、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以《红楼梦》为代表,以小说为主,兼有诗歌、散文等文体。

其特点是注重形象和意境的表现,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3、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流,有诗歌辞、歌、赋等文体,以及散文。

唐代文学的特点是兼容并蓄,兴于诗歌,以太宗李世民为主导,充分发挥了汉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4、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为代表,同时也有散文、戏曲等文体。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艺术性为重,特别是在小说创作上,呈现出了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1、诗歌流派: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代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诗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如唐代的“长安派”“洛阳派”“杨州派”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如“长安派”注重气势磅礴,描写宏大的场景与壮美的事物;“杨州派”主张淡雅诗风,崇尚清新朴素的生活风貌。

2、文言文流派: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语言,历史上也形成了不少流派,如汉代的“刘向流”“班固流”等官方历史记载的文言文流派;唐代的“碑帖派”“题跋派”等,这些文言文流派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注重辞章的理性与规范。

3、散文流派:散文是不限文体结构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有不同的流派。

古代文学史详细笔记

古代文学史详细笔记

先秦文学概说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

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周代的《诗三百》以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诸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第一节《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

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乃由伏生本析分而成,实多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

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第二节《易经》汉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

六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

《易经》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学术界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它有非常古老的渊源。

《易经》本是卜筮之书。

它包含一些固定的格式化的条文,常常通过占筮人员的权威解释,来指示、规定求卜者的行为选择。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时间代表人物共同主张共同诗歌特点地位唐代文学分期:初唐(约100年,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盛唐(约50年,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王昌龄、孟浩然等中唐(70年,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刘禹锡等晚唐(约70年,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陈陶等唐诗的成就:(数量、题材、风格、艺术形式更完善、抒情性强)1.作家、作品数量非常大(唐代诗人有2200多位;《全唐诗》收录了48900余首,又搜补唐代逸诗6000多首,今人能读到的唐诗总计约55000多首)。

2.题材内容方面广泛,包含社会现象、人生感情,远远突破了魏晋南北朝诗歌;3.风格多样化,艺术形式更加完善(各种形式体裁完备,不管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格式成熟,作品众多),抒情性强,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为什么在唐代取得最高成就,外部6个,内部1个):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是前提和物质基础;2.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这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3.南北文化交流;4.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行卷之风盛行;5.政治开明,思想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提供了良好创作环境;6.除文学外的其他文化领域都很繁荣,书法、绘画、音乐等都得到了发展,对唐代文学产生重大影响;7.还取决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是文学发展至此的必然结果。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1.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上层统治集团,将文学从宫廷、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使唐代文学繁荣;2.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3.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4. “行卷”、“纳卷”、“温卷”对文学创作有影响。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卢、骆),是高宗、武后时期与宫廷诗人相对立的下层文士创作群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演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淮南子》等,反映了先民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诗歌如《诗经》、《楚辞》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散文如《左传》、《国语》等,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汉赋和汉乐府。

汉赋如《子虚赋》、《上林赋》等,以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汉朝的繁荣景象。

汉乐府则以民间歌谣为基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心声。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歌和小说。

诗歌如《古诗十九首》、《木兰诗》等,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如《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则以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唐诗和唐传奇。

唐诗如《静夜思》、《登高》等,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唐传奇则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宋词如《水调歌头》、《如梦令》等,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元曲则以生动的表演和丰富的内涵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明清小说则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绘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要形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组成。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爱和社会问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苦难。

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

白居易则以写人、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

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

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

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

元曲包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实甫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传世神话,《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的家族矛盾和妇女悲惨命运的巨著。

杨慎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晋朝文化与风俗的文学杰作。

7.清代文学:清代文学以纯文学为主,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

小说《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笔记整理一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背诵: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携藏。

二汉赋赋赋者,铺也,铺采擒文,体悟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赋之创始人:荀子、宋玉荀子又称为“赋祖”、“赋体之父”。

著有《礼》、《知》、《云》、《蚕》、《箴》宋玉的《九变》开悲秋之先河,称为“赋之先导”。

著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多以问答形式。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张衡《归田赋》、《两京赋》杨雄《甘泉》、《河东》古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背诵:归田赋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渊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凉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丗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

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三魏晋南北朝类别:诗、文、赋、小说、文论文论:曹丕《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之后有陆机《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建安文学以五言诗为主、次之赋建安风骨:1、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感时、伤乱、惜民。

2、抒发了为国家统一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悲凉慷慨,表现一股昂扬奋发的时代感。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正始文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背诵: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四两晋西晋二十四友潘岳:潘才如江《掉亡词》尤善为哀文开创悼亡词之先河陆机:陆才如海被誉为“太康之英”《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左思: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招隐诗》二首、《咏史诗》八首左思风力:情调高亢,比例矫健,气势昂扬,语言遒劲有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陶渊明:五柳先生、靖节先生田园诗: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的诗人。

是田园诗的开创者,田园诗“鼻祖”同时也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风格:真率自然、平淡纯美咏怀诗:《饮酒》二十首、《杂诗》咏史诗:《读山海经》赋:《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自然质朴与隐曲豪放相辅相成南朝诗歌山水诗:大小谢谢灵运(大谢)特点:移步换景,模山范水,绘形绘色,富列精工《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名句:池塘胜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朓(小谢)特点:善于锻句炼字,名句层出叠现,诗风清丽。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比较:大谢多情景隔离之作,小谢多情景交融之作。

鲍照:善乐府、七言歌行体《拟行路难》十八首古朴苍凉奔放豪迈《代出自蓟北门行》宫体诗:以宫廷女性生活为主。

背诵: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北朝诗歌北地三才:温子昇、刑邵、魏收南朝乐府民歌集大成者:《西洲曲》风格:清丽自然、玩转缠绵题材内容狭窄,多为情歌艳词类别:吴声歌、西曲歌、神弦歌艺术成就:1、语言优美、自然真率、生动流畅2、巧妙运用比喻、夸张、谐音、双关,增加诗情的委婉含蓄3、体制短小、多五言四句北朝乐府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自然语言质朴刚健背诵:玉树后庭花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五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性:年少、才高、志雄、恃才傲物、仕途不顺、命运多舛贡献:以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拓宽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使诗歌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塞漠。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

理论:主张“骨气端用,音情顿挫。

光芙郎练,有金石之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戴悲白头翁》完成诗歌的体制,扩大了律诗的影响背诵: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东风代指春南夏西陆西秋北冬盛唐诗歌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盛唐气象——雄壮浑厚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李、杜山水田园诗:写景,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山水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源于晋代陶渊明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境隽永优美、语言清丽洗练、风格恬静淡雅王维:五言诗匠诗佛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灵幽静孟浩然:孟山人诗平淡淡而有味边塞诗:岑参、高适边塞风光、军旅生活特点:意象宏阔,从大处落笔,写奇情状景,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体裁兼善,歌行、律诗皆有佳作。

高适:雄健奔放,慷慨激昂岑参:以“奇”著称,奇景、奇思、奇情、奇韵意境开阔,笔调魂丽,格调高昂,善七言歌行体王昌龄:“七绝圣手”背诵: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思想内容: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歌咏祖国山川。

成就: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主导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诗歌。

中唐山水诗: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卢纶、李益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新乐府,通俗易懂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追求奇崛险怪,冷僻新巧,富于独创性。

刘长卿:平而秀,中唐妙唱白居易:讽喻,闲适,感伤,杂律韩愈:奇而雄“一代文宗”孟郊:奇而古“诗囚”李贺:“诗鬼”刘禹锡:“诗豪”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晚唐时歌可用一句形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背诵: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六宋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诗余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0字以上最长达240字词牌:词的曲调名词,每种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式,称为词谱。

早期一般认为:诗言志,词言情诗庄而词媚格式: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为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作词习称填词:依声、倚声、寄声就是依照前人词作词谱,将相应的语言材料填充进去。

最早民间词:1900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敦煌曲子词”(敦煌歌词)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相传为李白所作)背诵: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花间派:花间鼻祖:温庭筠晚唐第一个全力作词花间词以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得名花间别调:韦庄南唐词派:二主一相二主:李璟、李煜一相:冯延巳婉约词派:多写男女之情,结构深思缜密,风格委婉隐约,蕴藉含蓄,柔婉之美。

代表作家: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导宋词之先路雅词尤工小令珠圆玉润欧阳修(文章太守)清俊深婉雅词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晏几道情真意切与秦少游(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词人”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俗词成就最大为羁旅行役之作贡献:大量创制新词慢词确定了以俗为美的美学风范以赋法入词,善于铺叙即“屯田法”的赋笔秦观(秦少游)婉约正点把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情韵兼胜意境凄婉贺铸侠骨柔情周邦彦“富艳惊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北宋婉约词集大成者尤善长调李清照“一代才女”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背诵: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豪放词派首推范仲淹苏轼开豪放一派,以诗为词,拓展词的题材,把词士大夫化,与诗分庭抗礼。

张千元开豪放词爱过词之先慷慨悲凉,抑塞磊落。

辛弃疾豪放巨擘以文为词爱国词人格律派(骚体派)婉约派在南宋晚期的一种变异姜夔醇雅协律,空灵流丽吴文英“七宝楼台”蒋捷“长短句之长城”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背诵: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七元曲元杂剧戏剧元散曲诗歌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基础上而来体质特点:1、结构体制大多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2、文学要素唱词(曲文、曲词)宾白科范(科)3、音乐体制男唱:“末本”女唱:“旦本”4、角色体制旦净末杂分本色与文采两派本色:关汉卿文采:王实浦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甫:《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甫:《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祥:《赵氏孤儿》南戏高明《琵琶记》南戏之祖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散曲小令套数曲状元马致远曲圣关汉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