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资产预期能够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也直接导致了资产营利性不断变化,资产不但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出現资产减值的情况。

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实际工作开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完善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了一些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措施,希望能够推动资产减值会计更好的发展。

标签: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完善措施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产减值会计计量时规范程度不够目前,上市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主要由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构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两项占到了总额的60%。

例如,某公司库存有原材料,其型号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生产条件,在外部市场难以变现,决定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原账面价值789万元,已提跌价准备629万元,准备补提跌价准备160万元。

由此可见,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会在资产减值时随意地操纵利润的情况,并且在计量和确认资产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完善,并且做到信息对称比较困难,这也导致了资产价值虚假的问题存在比较普遍,受到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信息很难及时充分地反映出来,公允价值所具备的作用也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2.会计人员预测和决定财务的能力比较低下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预测现金往来时经验欠缺,这也直接导致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比较低。

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提供3~10年的公司盈利预测,最终结果却是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最终选择把盈利预测添加到自发性公开信息中去,这也能够将上市公司会计人员和领导预测决定财务预测能力很好地体现出来。

3.会计专业人员较少并且综合素质较低现在我国很多会计人员的操作能力较差并且专业知识欠缺,对于市场信息很难及时地洞察,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很难解决那些比较复杂的资产减值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会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管理盈余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会和空间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进而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伪性。

针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原则;资产减值准备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在需要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中,常被企业用来进行操纵盈余的是原有制度规定的四项准备,下面依次进行讨论。

1.1短期投资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在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进行期末评价时,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单项比较、分类比较和总额比较的方法比较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

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应按单项比较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这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总体、类别和单项,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

1.2坏账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

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这对于那些资产较好,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财务报告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则成为部分企业调节财务状况的砝码。

1.3存货跌价准备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资产价值下降所做的准备。

本文首先探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包括市场变化、经济不确定性和管理层判断等因素可能导致资产减值。

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如评估市场风险、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和加强对资产价值波动的监控。

结论指出企业应当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避免资产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企业财务健康。

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和对策的讨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潜在风险,保护资产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公司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它反映了公司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

对于减值准备的合理处理,不仅关乎公司的财务稳健性,还关系到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信任度。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市场环境和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资产的减值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而一旦公司没有妥善处理资产减值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

为了应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减值准备政策和程序、加强资产价值评估、定期进行资产价值调整等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公司才能有效地应对资产减值问题,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公司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建立系统的对策来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正文2.1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资产减值准备是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的一项重要会计处理。

它涉及到对公司资产价值的评估和确认,以确保财务报表反映了资产当前的实际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资产减值准备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公司及时采取对策来应对。

资产减值准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估不准确、准备不足以覆盖实际损失、以及准备没有充分考虑未来潜在风险等。

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公司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 因此更具有隐蔽性。
三、 新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完善 和改 进
( 新准则对资产后续确认中计提减值损失的变化 一)
维普资讯
M e a l r i a n n i lAc o n i g t lu g c l Fi a c a c u tn
维普资讯
M e a l gi a na i c oun i g t lur c l Fi nc alA c tn
浅谈 资产减值会计 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i蒋 为
资产减值的各项准备对每一个企业都非常重要 , 尤其是 对那些想通过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更是如此。由于 种种原因, 资产减值会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06 20 年颁布的
新 1 业 会 计 准 则 的 日企



经济活动的要求 , 新准则将“ 实质重于形式” 明确作为会计信 息质量要求之一, 并纳入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中。

对会 计信息质量提出了 更高 要求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旧准则是从一般会计原则的角 度来论述的, 是对会计核算提出的要求, 其结果使会计信息 质量要求的作用只局限于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阶段 , 而弱化 在会计准则制定、 会计信息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无论是从准则
二、 计要素内涵 会 更加明确
新会计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名称未变 , 但在以下方面发
司中, 特别是面临被“ 特别处理” 退市” 或“ 的上市公司 . 滥用资 产减值准备的现象已经达到触 目 惊心的地步 20 年新准则规定“ 06 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余额 3 ~%的比 %5 例提取, 或不提取( 仍采用按实列支法) , 这样 些企业形式上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实质上仍停留在过去 , 的行业会计制度上; 而另有一些企业不根据准则规定, 随意扩

方案-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方案-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针对目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现状,对影响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如下:1.1经营者利益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减值准备金是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企业根据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不会获得扣税上的利益。

这从企业经营者利益考虑,自然不会选择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只是选择部分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资产总额和账面会计利润。

对于符合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条件的固定资产,与其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还不如批准报废,以达到净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减少当期应交所得税的目的。

1.2企业会计制度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中,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规定,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可操作性的问题。

1.2.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标准问题。

从我国市场本身的来看,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会计制度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标准,如存货跌价准备的可变现净值,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现行市价,委托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的可收回金额等难以确定。

1.2.2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比较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按单项比较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单项比较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结果最精确,但量极大,对于依赖会计制度缺乏自主理财和相应的判断能力的会计人员来讲是很困难的事情。

1.2.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问题。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不允许企业对无形资产进行重估。

这就是说,在企业无形资产实际价值远远高于账面金额时不能调整账面金额;而在企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必须调整账项,这显然不符合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的需要。

1.2.4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折旧问题。

从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考虑,应当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扣去减值准备后)计提折旧、摊销剩余的价值。

然而,若每期计提减值准备后都重新调整折旧额,财务处理非常繁琐,将会大大增加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可行性。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对策及建议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对策及建议

某些特殊资产则规定应当每年都进行减值测算 , 而不管是否出现减 收回金额方面 的信息都披露得较少。 值迹 象 ,如企 业合 并 形成 的商 誉 以及 使用 寿命 不 确定 的无 形 资产 。 4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对策及建议
对 可 收回 金额 计量 的规定 很 明确 : 该准 则对 可 收 回金额 计量 的 规定很明确 , 指的是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 来现 金 流量 现值 两 者 间较 高者 , 同时 指 出这 两者 中只 要 有一 方高 于 资产 的账面价值 , 就说明资产没有贬值 , 也就不必进行减值测试 了。 禁止转回已提减值准备 :该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在确认后 是不能在以后期间转回的 ,这条规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在此 之前 ,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经常利用 资产减值转回来操纵利 润 ,该规定明显遏制 了这种行为 从而提高了会计信 息的质量。 3 资产减值在具体处理中存在的 问题 .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规定难以把握。; 隹则中规定 了七款 判断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 象的标准 , 这些标; 隹属于原则性规定 , 且 存在大量不确定性措辞 ,操作 中有一定难度。如第一款规定 :“ 资 产的市价 当期大幅度 下跌 ,其跌幅明显高于 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 常使用而预计 的下跌。 “ ” 大幅度、明显高于”这些词 汇无论从质 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都未能做 出规定 ,完全要凭会计人 员个人 的主 观 臆 断来 决 定 ,判 断 的结 果 会 不 同。 “ 资产 组”较 难确 定 。资产 组 能够 独 立 于 其他 资 产 或 资产 组 产 生现金流入 ,是企业可认定 的最小资产组合。在实务 中资产组的 判 断是 很 复 杂 的 ,主要 表 现 在 :在 确 定 资 产 组 时 没 有一 个 确 定 的 标; 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 的影响。资产组 的应用需要有与之相适

企业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企业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企业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企业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某些资产可能会发生减值的情况,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生存。

企业资产减值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市场环境变化、技术落后、产品陈旧、合同违约等。

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资产减值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保障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

企业资产减值问题的内部控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账面价值是否准确企业资产的价值与账面上的价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果企业没有对资产进行合理估价、有时效性的资产清查或者无法确定资产使用寿命等等,都可能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不准确。

此外,还需要考虑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是否准确。

对此,企业可以建立相应制度,例如企业内部审计体系,明确资产清查、评估、折旧等流程,确保资产账面价值的准确性。

2. 是否及时发现资产减值企业需要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而言。

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发现资产减值情况,就会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甚至存在误导性。

企业可以建立定期资产减值检查机制,通过对市场、技术、风险、合同等因素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资产减值问题。

在发现资产减值后,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减值计提措施,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

3. 决策是否合理企业减值要求的提出,不仅对会计管控有要求,对资产使用部门也有要求。

由资产使用部门提供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迹象的相关证据,以帮助决策的合理性。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对减值标准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确保决策的公正、合理性。

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内部沟通,提高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4. 公告是否规范对于资产减值的公告,企业应当遵守相应法律法规,规范相关程序和流程,以及明确信息披露标准,保障公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透明度。

对于刚性减值项目的公告频率和时点,企业也需要根维权方及时兑现安排,保护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走上上市的道路,将自己的命运与公众股东联系在了一起。

在公司财务报告中,资产减值会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然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会计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1、难以预测资产减值大多是由于外部环境原因导致,如自然灾害、市场需求变化等。

这些因素往往难以预测,导致企业难以确定资产减值的规模和时间点。

一旦资产减值发生,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股东利益和市场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2、难以确认资产减值的确认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市场因素、企业绩效等,这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企业往往难以确定资产具体的减值程度,需要用各种方法来进行评估,对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二、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应该加强风险预警和管理,通过分析市场变化、行业竞争、公司绩效等因素,准确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等级。

有计划地预测和管理风险,从而降低资产减值的风险。

2、制定合理会计政策关于资产减值会计,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科学的会计政策,明确评估方法和程序,并定期进行评估。

在制定会计政策时,要遵循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开性,减少财务风险。

3、提高内控水平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会计、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加强内控,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从而预防和控制资产减值。

4、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股东和市场披露有关资产减值和财务风险的情况,让股东和市场更加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同时,加强公司治理,保护股东权益,提高公司信心和公信力。

总之,资产减值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提高内控水平和加强信息披露。

这样,企业才能准确反映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保护股东权益,提高企业竞争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浅谈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由于相关的制度规定不完善,企业利用新制度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非常严重,文章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出发,就我国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解决这些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利润操纵;资产减值;效绩考评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正式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企业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措施,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与既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上进行了较多改动和变化。

其中,对于“资产”这一章作了很大的改动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资产要素强调“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这一本质;另外,为进一步贯彻谨慎的原则,将提取减值准备的范围由原来的4项资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扩大到8项,增加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相应减值准备的计提,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

它的实施有利于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高估资产、高估利润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但在具体操作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应注意加以解决。

一、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财政部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替代了以前的定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源”,更加强调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本质。

如此描述,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趋于一致。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6号公告中,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一个特定主体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一个企业由于以往的事项的结果而控制的可望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中,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通过阐述企业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来讨论解决资产减值中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问题对策资产减值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避免了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

1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度很大。

一是国内现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资产信息及价格市场机制,无法从专业角度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提供客观依据;二是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因素的作用,入账的资产的价值会贬值,非财会专业所能独立确认和计量的,因此须由多个部门协同认定,有的企业还需要通过外包来认定。

工作内容有一定难度,且时间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1.2按照我国的会计制度,企业应定期进行资产认定,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合理预测。

但是会计法规并未明确计提时间,致使一些企业执行时过于随意,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

而国际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了计提时间。

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须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减值现象进行估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的随意性,提高了企业之间的可比性。

1.3计提或转回被滥用,无法真实反映事实。

由于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总体上缺乏操作性,形成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交由企业自行决定,从而掺入许多主观因素,给某些企业调节会计数据留下空间。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主要途径。

公司通过“计提准备”来操纵盈余: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当年亏损严重,但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准备,可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

二是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调控盈余。

资产减值会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对资产减值现象进行会计处理时,所涉及的一整套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的理论与实务。

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其资产的质量和实际的盈利能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会计成为整个会计度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减值问题引起业界普遍关注。

一、新会计准则下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1.可收回金额计算过于复杂。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

原因有二:第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近期交易市场上的价格,而目前在我国实行公允价值计量遇到许多瓶颈,缺乏取得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缺乏对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的监管制约手段,缺乏与公允价值应用相一致的制度环境;第二,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在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上,由于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导致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存在较大的操作弹性空间,尤其是当一些长期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五年时,其未来现金流量更加难以预测。

虽然准则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三个因素上都提出了诸多规范理论,但是即使在理论上确实较大程度提高了计量的可靠性,但在实务中,这些理论显得过于复杂,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测对于企业来说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可操作性不强。

2.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禁止转回存在不科学性。

为了防范企业通过减值准备的大额转回来调增当期利润的操作,新准则做出了“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如果单纯从防止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这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

资产减值准则实行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第一,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情况,但如果致使减值恢复发生时,却禁止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第二,无法控制资产在变现时产生高额收益,从而获取巨额利润。

浅析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上通过对资产减值 的确认来计算 资产成本 , 即 当资产 负债 表上列示 的价值 低于 可收 回 金额 时, 应 当以历史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 映资产 的价值 , 当历史成本 高于可收 回金额 时按资产 的可收 回金额 在资产 负债表上 列 示 。目的就是反映资产价值 的减少 ,全面 、 公允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 提高信息的准 确性 。 使得企业能够及 时了解资产变动的状 况, 对 资产进行管理与监督 , 提高资产信息
2 . 处置 费用 的确定带有主观随意性 处置 费用主 要是涉及 资产处置 的相关 费用 , 具体包括搬运费、税金 、法律费用 ,
还有为使 资产 达到预定 可使用状态 所发生 的直接 费用等 。 在将来进行资产的处置 , 经 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 资产 的取费标 准应该
怎样界定 , 站在现时的角度是不能准确预测 的, 企业在资产的处 置费用选择标准上不可 避免的会加入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 , 所以具 有较强的随意性。
使用价值 、确定可 收回金额时已经考虑了各 种 可能性 因素 , 所 以不再要求对可收回金额
固定资产 在持 续使用过程 中预计产 生的现 金 流人量 ; 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产生的 现金流人所必需现金 流出量 ; 资产使用寿命 结束时 , 处置 固定资产时的净现金流量。而 这些 预测 ,一方 面需要建立 在假设 的基 础 上, 另一方面需要企业 的管理层具有较高的
了与国际财务会 计准则 的趋 同, 缩小 了我国 企 业会计 准则与 国际准则 之间 的差异 。同
时, 第八号准则也充分考虑 了我 国的实际情 况 ,根据我 国目前 的经济环境 ,在诸多方面 进行了创新 ; 除了规定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 外, 还提供 了执行准则规定 的具体指南 , 增 加了准则 的可操作性。

浅谈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新会计准则发布以来,资产减值准备一直是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新资产减值准则在遏制财务虚假信息、防范公司舞弊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实际操作层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文章主要针对该准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26-02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我国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实施。

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举措,新准则较旧准则最大的变化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

现在新准则颁布已过六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实行新会计准则。

随着大量理论研究的深入,新准则中存在的部分“水土不服”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新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就一直是理论界备受争论的焦点之一。

目前,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规定来看,资产减值准则具体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基础较难确定。

新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二条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考虑到许多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而估计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十分困难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以资产组为单位计量资产可收回金额,能够大大简化计量工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来看,新准则对于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较好施行有非常大的难度。

一是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财会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大多缺乏经验,而这恰恰是采用资产组所必不可少的;二是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不同,容易诱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三是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辨认资产组时依然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

2020年试论资产减值准备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2020年试论资产减值准备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2020年试论资产减值准备的困境、成因及对策《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该规定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定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

本文着重分析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一、“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资产减值准备是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的,这种“可能”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利,易随管理当局的意图而变动,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或违法行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

(2)为了规避税收而多提准备以降低当年利润。

(3)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通过改变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的时间来调节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

(4)为了掩盖以往年度的不真实,通过“八项准备”进行巨额冲销。

如以前年度确定了虚假的收入或收入的确认违反了有关规定而导致应收款项的长期挂账,现通过“坏账准备”进行冲销。

又如以前年度控股企业为了给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向上市公司高价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等,现又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对这些不实的高价资产进行巨额冲销。

(5)上市公司在连续亏损的边缘,为了逃避ST或PT处理,而采用“八项减值准备”来自欺欺人,将潜在或历史上亏损一次性特别处理,将亏损累计在一年,逃避连续三年亏损被处理的问题。

(6)为违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如关联企业间的应收款项已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将来又收回时,就可通过转移资金,不进行会计处理。

二、成因分析通过以上所列举的情况可看出,资产减值准备已成为新的会计造假工具,它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损害了广大投资人的利益。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

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理所当然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备在实施过程中将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对此提出相关五个建议。

标签: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组处理办法一、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1.引入资产组及资产组合的问题“资产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它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我国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这一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许多出现问题,再加上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并不是很完善,这就很难在短时间里来适应新准则的变化。

2.资产减值准备冲回问题资产减值准备一直以来是我国企业调节利润的法宝,特别是上市公司。

但是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并且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重大修改,对上市公司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以前企业适用的办法不能用于新准则;同时,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除此之外的其他资产的减值,则分别适用相关的具体准则,按规定可以转回、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不得转回等。

所以,原“八项准备”对应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并不是全部不得转回,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3.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二、在应用过程中相应的对策1.重新认识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完善。

这样对企业来说,就要重新认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许多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实施存在着抵触情绪,企业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普遍存在。

资产减值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Finance金融视线0642018年4月 资产减值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共依兰县委党校 葛春元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行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在资产减值处理中的一些模糊点,提出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 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会计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4(b)-064-021 资产减值概述1.1 资产减值定义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这样定义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并对资产进行了如下限定:“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1.2 资产减值的提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即提取资产的减值准备。

很明显,可收回额的计算,成为计提资产价值的关键。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金、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2 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2.1 值的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要求采用以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为标准,但是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想要不费力地获取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不太现实的。

因为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会计中诸多资产的确认、计量极有可能会超过会计人员的知识范畴,与资产相关诸多要素的确认也无法脱离会计人员的自我判断能力。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客观 的讲 企业外部人员
于使企业更稳健的确认 当期收益 更真实公 允的反映企业 的财务 对企业的资产性态 使用价值知之甚 少。因此 ,注册会计 师 证
状况 .但不可避免 的带来新的问题 .因职业 判断所依据的条件和 券监督 管理机关 。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 的资产减值进行再确认 衡量的标准不一样 ,或 出于某种需要 ( 如保配 扭 亏等 ) ,使资 缺 乏 权 威 性 。
面系统的规 范 因此 留给企 业很 大的选择 空间。不确定

资产减值会计执行现状及操作难点
性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 是计提 不仅缺乏衡量标准 而
且缺乏制约手段 。
1计提被滥用 成 为企 业操作盈利 ,粉饰会计报表的手段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赋 予了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权利 ,目的在
产减值会计极 有可 能成 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 的手段 。 3 实际操作难点主要表现
上市公 司利用 计提准备 ”操纵盈利 的主 要方式有三种 :
() 1未统一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 比例 , 使有关部 门对上市公司
() 中在某一年 巨额计提准备 , 1集 造成 当年 巨亏 , 减少企业利 难 以监管 。《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 比例 由企业根 润 ,来年可轻装上阵 ( 巨额计提休克疗法 ) T长控 2 0 年亏损 据 以往的经验 ,债务单 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持续经营情况及现金 。S 02 6 6 亿元 ,每股亏损高达近 1 元 ,而计提大量资产减值准备是 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 估计 。照理说 ,管理层对本单位的应收 8 1 s T长控 巨亏的主要原因,公司对原重组单位四川泰港 、西藏 天科 账款的可回收性或可能产 生的坏账损失是较 了解的 ,由他们确定 虚假重组资产计提 了高达 4 3 亿元的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即滥用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可以做到较为合理。但问题是 ,由于其他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享到:0发表时间:2013年5月30日10:49:41【摘要】由于相关的制度规定不完善,企业利用新制度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非常严重,文章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出发,就我国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解决这些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利润操纵;资产减值;效绩考评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正式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企业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措施,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与既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上进行了较多改动和变化。

其中,对于“资产”这一章作了很大的改动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资产要素强调“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这一本质;另外,为进一步贯彻谨慎的原则,将提取减值准备的范围由原来的4项资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扩大到8项,增加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相应减值准备的计提,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

它的实施有利于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高估资产、高估利润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但在具体操作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应注意加以解决。

一、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财政部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替代了以前的定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源”,更加强调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本质。

如此描述,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趋于一致。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6号公告中,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一个特定主体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一个企业由于以往的事项的结果而控制的可望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资源。

”从三者对资产要素的表述,可以看出,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即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

那么,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

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

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若资产可收回价值提高,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在已计提的减值范围内进行冲销。

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映,是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也进一步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对于资产减值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

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是说资产减值是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但可能发生的损失具体指哪一方面并未统一明确,而是在具体资产项目减值损失计量的内容当中做出不同资产减值损失的描述。

二、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专列一节来规范有关资产减值的相关处理,针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计量、批露及相关内容作了规定。

但是,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只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少数几项特殊的规定,并未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

对资产减值计量基础缺乏统一标准,对一些财务处理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方法,导致在会计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

为此,有必要对资产减值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

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

因为:1.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损。

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

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时间。

3.应收款和对外投资的减值要根据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认定。

这项工作就目前来说,在我国还很难做到。

4.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确认和计量(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虽然是按比例提取,但提取比例是在逐项分析可收回性的基础上确定的)。

企业资产的种类多,要对成千上万种资产的可变现或可收回净值逐一确认和计量,难度太大。

(二)计提被滥用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手段。

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准备”操纵盈余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造成当年巨亏,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准备,为利润增长埋下伏笔。

二是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调控盈余。

三是不计提或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

资产减值准备之所以被上市公司大肆用来操纵盈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规定,计提标准及比例则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这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调节盈余提供了可能。

(2)由于实行连续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暂停上市及退市的规定,一些亏损公司便充分甚至过度利用会计政策,在亏损一年后的第二年,往往会不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争取盈利避免ST处理;另一些三年连续亏损的公司则在最后一年大幅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希望借助这种“一次性处理”的做法,博取公司最终盈利的可能和恢复上市的机会。

(3)上市公司在以前年度虚增了收入、隐瞒了费用,从而形成了较严重的“资产泡沫”。

为了释放风险,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

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逃避债务的手段。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应收款、借款担保等全额或大比例计提资产减值。

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在非流通股中,国有企业占绝对控股地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而“一股独大”又带来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大股东长期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人财物;除此以外,上市公司对其他单位的欠款大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也有内外勾结逃避债务的可能。

(三)外部监管难度大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

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资可收回金额、应收款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

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依据相关的估计数据确定“可变现净值”,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

“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

2.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客观地讲,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

因此,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三、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状况的成因我国目前这种滥用减值会计进行利润操纵的状况是如何产生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内因:企业自身动机所致作为上市公司,公司往往负有为所属集团或其控股公司向市场筹集资金的任务,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而企业获得上市资格也并不容易。

因此,作为稀缺的壳资源,上市公司在整个集团乃至某个地区中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而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造成壳资源的丧失,公司进行违法违规的利润操纵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初次发行股票或配股都规定了一系列必备的条件,企业为了发行新股或配股也有了财务包装的动机。

而作为非上市公司,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相应的计划利润,或是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下年度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从而任意调高或调低利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此外,在一些地方,由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存在,这也是企业内部产生利润操纵的动机之一。

(二)外因:相关会计规定不完善,现有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所致上文已经提及,我国目前还没有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单项会计准则,有关规定都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个别的会计准则中,因此,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并不系统。

首先,各项资产确认标准不一,而且对于如何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规定也不甚明确,有的虽然在制度中规定了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种情况,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但是如何确定企业存在上述情况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在操作中有较大的随意性。

其次,对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规定也不具体,对于计量的关键—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并没有详细的说明。

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确定一个减值计提比例,按照资产账面价值和比例的乘积确定本期应该计提的减值准备,简直就是一场有趣的数字游戏。

最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受到环境上的限制。

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缺乏一定的资料基础。

即使上市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这些准备的提取是否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大网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地址:/lunwen/cwgl/725298923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