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讲义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第一章:引言本讲义旨在解决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研究阶段。
通过本讲义,学生将能够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连贯性,并且能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建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初中物理回顾本章将概述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学生将回顾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2.1 力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复力学的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等。
学生还将通过题进行实际应用。
2.2 热学回顾这一小节将回顾初中热学的主要概念,如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概念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延伸应用。
2.3 光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回顾光学的主要概念,如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学生将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2.4 电学回顾本小节将回顾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学生将通过电路图和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一些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
重点将放在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扩展。
3.1 力学延伸学生将研究初中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深入应用,如动量守恒、万有引力等。
3.2 热学延伸本小节将探讨初中热学知识的扩展,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来理解这些概念。
3.3 光学延伸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研究初中光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光的干涉、衍射等。
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3.4 电学延伸本小节将介绍初中电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如电磁感应、电路分析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高中物理研究建议本章将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得到研究方法指导。
4.1 研究重点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知识点,并学会分配时间和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ppt课件
物
理
;.
1
物理 物理
? 无理 悟理
;.
2
特别的现象:有一部分在初中时代物理成绩优异、中考物理成绩非常理想的学
生,在刚开始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时,会面对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和成绩上 的落差,觉得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差别太大,难学,难以学好。 开始怀疑自己 能力,不自信,个别从而厌学。
使用的频率也不高。
解决一些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
9
(6)学习方法上的变革
初中
高中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浅显,注 重形象思维,逻辑上也较为简单,因 此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听课就能基本掌 握知识点本身,通过适当数量的练习 就能准确熟练的解题。而且,正因为 初中物理的这些特点,很多老师在教 学的时候,为了较快提分,也主要侧 重于对知识本身的应试性的讲解和大 量习题的演练。这就导致很多初中学 生一味的听讲和做题,并没有形成学 习物理的方式方法。
;.
3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2.初高中物理的台阶 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
4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内容上的区别
初中
初中重点内容:压强、浮力、机械、 电流
初中非重点内容(定性了解):力与 运动、功和能、电场、磁场、电磁感 应
;.
高中 高中非重点内容
高中重点内容
5
(2)思维上的差别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
初中
高中
识记、
能解释的生活中的简单 现象。
理解能力:
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 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 达和数学表达);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全)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间的关系:∠ +∠ = 90°
3)、边角间的关系:sinA =
; sinB =
;cosA =
; cosB=
;
tanA =
; tanB =
二、正余弦定律
;cotA =
;cotB =
制表示 1.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五、 角 的 弧 度
4
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径。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长
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提问的学 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不能解答,其关键的那一步没有想 通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勤奋得法 学物理 物理学难学 肯下功夫难化易 论方法 方法论易论 付诸实践易中难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 (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 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 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 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 讲义一. .教学目的 1. 总结归纳初中电学基本知识 2. 对题目的基本类型进行总结归类电现象二. 教学内容 (一)静电部分1. 静电现象 (1)带电 ① 梳子带电:干燥的天气下,梳过头发的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梳子经摩擦带了电; ② 衣服带电:春秋季节,干燥天气下,化纤衣服容易吸尘土,主要是因为衣服经摩擦带了电的缘故; ③ 塑料捆扎绳带电:把塑料捆扎绳向下捋几次,捋的次数越多,绳子越松散,主要是因为绳子在摩擦时带了同种电荷,绳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
(2)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叫中和现象;中和现象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如雷电、我们晚上在脱毛衣时看到的电火花等。
2. 电荷的种类 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正电荷,我们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吸引法:准备一些纸屑或轻小物体,如果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就带了电。
这种方法较麻烦。
(2)用验电器检验: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专门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它包括金属球、金属杆、金属铂片,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后,金属铂片就会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证 明物体带了电。
5.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不同,摩擦起电过程中,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要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要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也就是说: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 一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都是摩擦起电现象。
(2)接触带电:与带电物体相接触使物体带电叫接触带电;验电器金属球和带电的玻璃棒或带电的橡胶棒接触后带上电荷就属于接触带电。
初高中物理衔接讲义
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6 单元自测7 拓展提高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 自由落体运动………………………………………………………………………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7单元自测8 拓展提高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6单元自测7 拓展提高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8单元自测9 拓展提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
初高中衔接物理讲义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相对性和静止的绝对性: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在不停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思考:质点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2、物体视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可视为质点.3、理解:物体是否可视作为质点,必须扣住物体视作为质点的条件,主要看二个方面:一是弄清楚要研究什么问题;二是看物体自身的形状和大小对要研究的问题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忽略时就可以视为质点,否则就不能视为质点。
思考:①是不是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②是否转动的物体一定不可以视为质点?③质点和几何点有区别吗?4、典型例题:例1、下列物体或人可看成质点的是(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时D.我国科学家考察船去南极途中跟踪训练:1、下列情况物体不能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航天飞机能否看成质点)B、研究飞行中的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C、计算从北京开往汕头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D、计算火车通过路口所用的时间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B.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当作质点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三、参考系1、定义: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所选另一个做参考的物体,称参考系。
2、理解:①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④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10份】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讲义
【10份】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讲义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1讲——初中力学综合(2课时)一.教学目的: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方法二.教学内容:(一)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1]一个1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内移动了15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是2N,求:(1)拉力的功率;(2)上述条件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s,拉力做的功是多少?分析:由于物体是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做功的条件必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而本题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尽管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做功。
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s)内物体所做的功。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
最后利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解:(1)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2)答:(1)拉力的功率为10W;(2)匀速移动10s时拉力做的功100J。
(二)假设法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例2]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现将A、B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B两球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为,则kg/m3,kg/m3。
分析:判断A、B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妨把两球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都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A、B两球质量相等,则:假设两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为:显然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两球都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该假设也与题意不符。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含答案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含答案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公式为 \( F = ma \)。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运动学1.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s = vt \)- 匀加速直线运动:\( s = ut + \frac{1}{2}at^2 \),其中\( u \) 是初速度,\( a \) 是加速度。
三、能量守恒定律1.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 KE = \frac{1}{2}mv^2 \)3. 势能:重力势能 \( PE = mgh \),其中 \( h \) 是高度。
四、习题1. 题目一: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 \( a = 2 \,\text{m/s}^2 \) 运动了 \( t = 4 \, \text{s} \),求物体的位移。
- 答案:根据公式 \( s = ut + \frac{1}{2}at^2 \),由于初速度 \( u = 0 \),所以 \( s = \frac{1}{2} \times 2 \times 4^2 = 16 \, \text{m} \)。
2. 题目二:一个物体从高度 \( h = 10 \, \text{m} \) 处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 答案:使用公式 \( v^2 = u^2 + 2as \),由于 \( u = 0 \)(初速度为零),\( a = g = 9.8 \, \text{m/s}^2 \)(重力加速度),\( s = h = 10 \, \text{m} \),解得 \( v = \sqrt{2\times 9.8 \times 10} = 14.14 \, \text{m/s} \)。
初升高衔物理接课讲义(第二讲)
汉尼拔教育分享原创初升高衔接课讲义第二讲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并能准确判断某物体能否视为质点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能灵活选定参考系并熟练地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和位置的变化3、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内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体和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1.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模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同时考虑这诸多因素,那就无法使用数学知识达到定量研究的目的。
物理学及其他许多学科,都是把非本质的次要因素找出来,加以剔除,而把本质的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突出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抽象,把十分复杂的问题归结为比较简单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就是物理学研究中的理想化方法。
用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为代替研究对象而想象出的模型就叫做理想化模型,如“质点”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化模型。
研究问题时用质点代替物体,可不考虑物体上各点之间运动状态的差别。
★注意: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往往并不很小,因此不能把它和微观粒子如电子等混同起来。
2.质点是只有质量而无大小和形状的点;质点占有位置但不占有空间。
3.物体能简化为质点的条件: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平动,就是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与整体的运动有相同特点的运动,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转动,若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故汽车可看成质点。
③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不论物体大小如何,都可将其视为质点。
【典型例题】在研究下列运动时,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A.在空中做翻转运动的体操运动员B.自行车车轮的旋转C.一架波音747客机从南京到上海飞行的时间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答案】C【活学活用】在下面研究的对象中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张继科打出的弧旋乒乓球B.研究火车通过某路标的时间C.研究跳水比赛中吴敏霞的优美动作D.研究火车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平均速度※知识点二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做参考..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
暑期辅导——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与练习(完整版)
目录第1讲——学法指导P1第2讲——力学综合P6第3讲——重力和弹力P14第4讲——摩擦力P21第5讲——牛顿第一定律P26第6讲——牛顿第三定律P30第7讲——功P36第1讲——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知道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区别所在。
2、掌握快捷、有效、实用、符合自身实际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为学生准确、深刻、扎实地掌握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奠定思想基础。
二、学习重点: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区别。
2、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三、重点讲解:高中物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将向同学们展现一个更多彩多姿的世界,举例给同学们说明一下:实验一、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实验二、带电鸟笼中的鸟安然无恙物理的课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且物理学和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第一,高中物理课程与初中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第二、学习高中物理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论上更抽象,题目难度更大,高考物理试卷的区分度更大。
本节课重点给同学们介绍以下内容:(一)认识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初中物理的内容是力、热、电磁、光等,高中物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同样也是力、热、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但高中物理所讲授的这些内容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高了一些,下面我们具体比较一下初高中物理的不同:1、初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本学期所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引入运动学的参量:提出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为下一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引入了质点的物理模型,提出了科学抽象法。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这一章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运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最后介绍了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在知识的介绍中突出体现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研究的物理思想。
初中~高中衔接班物理讲义
初中~高中衔接班物理教材前言【目的】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能不能很好的度过这一阶段,能不能在这个阶段取得大的进步和收获,是关系每位同学今后人生走向的一个大问题.而高中阶段从课程的设置、课程的难度、内容的深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等各方面比初中都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许多初中毕业生在升入高中后,变得不适应,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动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高中生活,迈好进入高中的第一步,特此编写了衔接班的教材,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一个好的大的帮助.【内容】高中物理主要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几大部分,其中力学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其中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一些思路在高中是贯穿始终的;其次是电磁学,这是高中物理的另一大部分内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教材主要讲解一些高中常用的解题思想、思维方法、推理过程等基础性的知识,为同学们更好的学习高中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部分力学力学中的主要内容:静力学、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动力学等.力学中的主要方法:受力分析、图解法、正交分解法等第一节力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既要说明它的大小,又要说明它的方向.(3)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一般不同.3.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的方法.4.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5.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使物体发生形变6.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类: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二、难点辨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吗?我们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必然受到B 对A的作用力.对于A对B施加的作用力来说,A是施力物体,B是受力物体,而对B施加于A的作用力来说,B是施力物体,A是受力物体,因此说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三、例题讲解如图所示,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6N,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解析:画力的图示时,要按以下步骤进行:(1)选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标上刻度;(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子.画力的示意图时,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四、针对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2.下述各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A.重力B.拉力C.阻力D.摩擦力3.如图所示甲中木箱的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150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丙图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4.下列四组力中,完全按照性质命名的是哪一组A.万有引力、动力、压力B.重力、弹力、摩擦力C.拉力、压力、支持力D.弹力、阻力、拉力5.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这两个力才相等B.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时,由于这两个力所产生的效果相互抵消,所以对物体不产生任何效果C.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对物体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D.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不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而将其作用点移动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能发生改变第二节 重力一、重力的概念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也叫重量.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不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测量.mg G =,kg N g /8.9=.(1)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2)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但压力也不是重力.(3)称量原理:利用二力平衡来称量物体的重力.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4.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几何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2)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直角拐尺,质量分布均匀的圆形铁环.(3)对于厚度很小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求出.二、例题讲解把一条盘在地上,长为L 的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向上提起,当绳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把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均质薄板ABCD (如图)绕C 点翻到对角线AC 处于竖直位置时,其重心升高了 .解析:当软绳在地面上时,重心高度为零,当绳刚好拉直时,重心在离地面高为2L 处;当薄板没有翻转时,重心高为2L,当薄板绕C 点翻到对角线AC 处于竖直位置时,重心高为L 22.所以,答案为:2L , L 212-三、针对练习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重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天平来测量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用弹簧秤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C.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D.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B.空中飞行的子弹受重力作用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D.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4.试画出图中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为 ;一个60kg 的人,其重力为 ;如果这个人在6g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B.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C.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D.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B.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就一定在物体上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第三节弹力一、基本概念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1)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今后一般的形变都是指弹性形变.(2)物体的弹性形变按其形状变化情况可分为拉伸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及扭转形变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所以它们都是弹力.3.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之间必须相互接触(2)物体要发生形变4.弹力的方向:总体来说,弹力的方向总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总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1)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2)绳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平面产生的弹力(压力或支持力)垂直于平面,曲面产生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一个点产生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5.弹力的大小:(1)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2)根据二力平衡求弹力的大小二、难点辨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发生形变时,则在接触处产生弹力;如果仅仅是接触而不发生形变,则没有弹力产生,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发生形变呢?(1)利用假设法判断:要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处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可假设在该处将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在该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判断物体在该处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例如如图所示,一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AC上,并和AB光滑面接触,球静止,试分析球所受的弹力.(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例题同上题.三、例题讲解例1.在图中画出均匀木杆受到的重力和弹力.例2画出图中A球受到的重力、支持力或压力.例3在图中画出A点受到的弹力四、针对练习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C.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可能产生弹力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3.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A.重力、绳的拉力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C.重力、斜面的弹力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4.画出图中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画出结点O受到的弹力,各接触面均光滑.5.在图中,各接触面均光滑,问(1)甲图中的物体A、B之间是否有弹力作用?(2)乙图中的物体C受到几个弹力作用?(3)丙图中的悬线是竖直的,小球D与地面之间是否有弹力作用?6.用两段绳子将物体A、B挂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物体A受到几个力作用?各是什么物体对它作用?各是哪种性质的力?各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画出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7.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均为10N,加在物体上的力F均为6N,那么,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分别是第四节 摩擦力一、基本概念(一)滑动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存在弹力;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定律(1)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2)公式:N F F μ=,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3)计算动摩擦因数可运用NF F=μ.动摩擦因数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与公式中的摩擦力F 及压力N F 无关,不能说成μ与F 成正比,与N F 成反比.(二)静摩擦力1.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叫做静摩擦力.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存在弹力; (3)两物体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4.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二力平衡求解.5.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外力增大到使物体处于将动未动的状态时,达到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m F .注意: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在0<F ≤m F 的范围内变化.静摩擦力与压力并不成正比,最大静摩擦力才与正压力成正比.计算静摩擦力大小时,切记不能用N F F μ=.二、难点辨析1.静摩擦力产生在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但并非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例如: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A 上施加一水平拉力,使A 、B 一起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试分析A 、B 受到的力.解析:由题意知,A 相对B 有向右滑动的趋势,故它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而B 相对于A 有向左滑动的趋势,故B 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从该例可看出,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两物体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又难以判断,这样在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问题时,可有以下方法:(1)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我们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会向哪滑动,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例如: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斜面B 上,试判断A 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利用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结合二力平衡等条件解答.例如: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A 上施加一水平拉力,使A 、B 一起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试分析A 、B 受到的力.三、例题讲解例1.重为400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0.25,如果分别用70N 和150N 的,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解析:最大静摩擦力N G F F N m 100===μμ,要推动木箱,推力必须大于或等于100N.当推力为70N 时,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箱不动,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条件知:摩擦力和推力大小相等,即摩擦力大小为70N.当用15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时,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木箱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所以大小为N G F f N 100===μμ.小结:(1)计算摩擦力时应首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若是静摩擦力不能用N F F μ=来计算.(2)在没有告诉最大静摩擦力的情况下,常利用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近似相等来分析问题.例2.在图中,一木块随斜面一起匀速向左运动,二者保持相对静止,试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并比较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解析: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都是平衡状态,受力情况是完全一样的.由木块相对于斜面静止可知:木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具体受力如图 小结:(1)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可以当作物体静止时来分析(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例 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无相对滑动) (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4)汽车刹车,木箱在汽车上向前滑动时(5)汽车在匀速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在汽车上滑动时解析:(1)向前的摩擦力;(2)向后的摩擦力;(3)不受摩擦力;(4)向后的滑动摩擦力;(5)向前的滑动摩擦力小结:(1)假设法是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有效方法(2)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3)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4)静摩擦力不仅仅存在于两静止的物体之间,两运动的物体间也可以存在静摩擦力.四、针对练习1.关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C.滑动摩擦力不可能是动力D.滑动摩擦力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2.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3.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D.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个限度4.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的方向垂直B.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C.摩擦力的大小正比于弹力的大小D.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5.在图中,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kg)10g/NA.10N,向右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乙,它们仍保持静止状态,甲、乙间接触面也为水平,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7.如图所示,在皮带传动中,Ⅰ轮为主动轮,沿逆时针转动.那么皮带上的A点和Ⅱ轮边缘上的B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A.A点受摩擦力沿A点切线向右B.A点受摩擦力沿A点切线向左C.B点受摩擦力沿B点切线向右D.B点受摩擦力沿B点切线向左8.试画出图中各静止物体A 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第五节 力的合成一、基本概念1.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注意:(1)力的合成实际上就是找一个力去代替几个已知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2)合力和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等效的,它们之间可以等效替代.2.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3.矢量、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合成时按代数方法求和.二、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力的合成:首先规定一个正方向,然后和正方向相同的力取正值,方向相反的取负值,将这些力相加,求出代数和即可.代数和是正值,说明合力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代数和是负值,说明合力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例如:在物体A 上作用有四个力1F 、2F 、3F 、4F ,大小分别为2N 、4N 、5N 、9N,方向如图所示,试求出四个力的合力合F .解析:方法一)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四个力可分别表示为N F 21=、N F 42=、N F 53-=、N F 94-=,则它们的合力N F F F F F 8)9()5(424321-=-+-++=+++=合,负号表示合力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方向水平向左.方法二)规定向左为正方向,则四个力可分别表示为N F 21-=、N F 42-=、N F 53=、N F 94=,则它们的合力N F F F F F 895)4(24321=++-+-=+++=合,正值表示合力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方向水平向左.三、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1.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注意: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所有的矢量在合成时都必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方法:(1)作图法:选取统一的标度,严格作出力的图示及平行四边形,用统一的标度去度量作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出合力的大小,再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分力的夹角,求出合力的方向.(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对角线,即为合力.力的合成的几种特殊情况:①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合成,如图(1)所示,2221F F F +=,合力F 与分力1F 的夹角12F F tg =θ.②夹角为θ、两个等大的力的合成,如图(2)所示,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利用其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特点可得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得合力2cos 2θF F =',合力与每一个分力的夹角为θ/2. ③夹角为 120的两个等大的力的合成,如图(3)所示,实际是②的特殊情况:F F F =='2120cos 2,即合力大小等于分力. 注意:以上三种特殊的合成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应熟练掌握.3.合力与两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力1F 和2F 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改变1F 与2F 方向之间的夹角θ,当θ角减小时,其合力F 逐渐增大,当 0=θ时,合力最大21F F F +=,方向与1F 和2F 方向相同;当θ角增大时,其合力逐渐减小,当 180=θ时,合力最小21F F F -=,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即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是21F F -≤F ≤21F F +.四、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互相垂直的两个力1F 、2F 的作用,若两个力大小分别为N 35、5N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由勾股定理得N N F F F 105)35(222221=+=+= 合力的方向与1F 的夹角θ为3335512===F F tg θ,所以 30=θ例2.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N ,两力之间的夹角为 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解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求合力N N F F 346320030cos 21=== ,合力与1F 、2F 的夹角均为 30.小结:(1)求矢量时要注意不仅要求出其大小,还要求出其方向,其方向通常用它与已知矢量的夹角表示.(2)要学好物理,除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外,还要注意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五、针对练习1.两个大小和方向都确定的共点力,其合力的A.大小和方向都确定B.大小确定,方向不确定C.大小不确定,方向确定D.大小和方向都不确定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N F N F 9,1521==,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等于A.9NB.25NC.6ND.21N3.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A.22B A + B.222B A + C.B A + D.2B A + 4.某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其中N F N F N F 8,5,4321===,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
初三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案讲义大全
初三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案讲义大全
引言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关注物质以及能量的本质、规律和相互转化。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第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物理打下基础。
高中物理则更为深入,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计算方法,是大学物理学科学生选拔的一大门槛科目。
为了帮助初三的学生顺利衔接高中物理,本文提供了一份物理教案讲义大全,供学生复、巩固和提高。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研究的要求。
内容概要
本文的教案讲义大全涵盖了初三物理的主要知识点以及高中物理的研究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物理基础知识
- 运动学
- 动力学
- 能量
- 电学知识
- 磁学知识
- 光学知识
- 声学知识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本文提供了详细的讲义笔记、案例分析、题讲解和实验设计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规律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物理是一门需要实践、思考和探索的学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勇于挑战物理的难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本文的教案讲义大全只是一个起点,希望学生们能够针对自己的不足和学习需求,积极寻找、学习和探索更多的物理知识,争取在这个科学领域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附练习)(聂启云编)
目录第一讲:学法指导、描述运动的概念(一)-------------------------02 第二讲: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速度与加速度---------------------------10 第三讲:x-t、v-t图像在物理中的运用-----------------------------14 第四讲:匀变速直线运动-------------------------------------------17 第五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21 第六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4 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26 直线运动测试-------------------------------------------------------29 第八讲:几种常见的力---------------------------------------------33 第九讲:力的合成与分解--------------------------------------------41 第十讲:正交分解法与物体的平衡---------------------------------45 第十一讲:牛顿第一、三定律----------------------------------------54 第十二讲: 牛顿第二定律、国际单位制------------------------------59 第十三讲: 牛顿一、二、三定律的运用------------------------------63 第十四讲:必修一的两个重要实验------------------------------------69 必修一综合测试-----------------------------------------------------79第一讲:学法指导、描述运动的概念(一)一、学法指导对于高一学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
初高中物理衔接讲座
参加模拟竞赛
参加模拟竞赛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水平 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策 略。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实验器材的使用
实验器材的认知
了解和掌握实验中所需的各种器 材,如测量工具、实验装置等,
熟悉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正确操作实验器材
掌握实验器材的基本操作技巧,确 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维护实验器材
了解实验器材的保养和维修知识, 保证实验器材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 使用寿命。
实验步骤的掌握
05
常见问题与解答
如何克服学习困难?
01
02
03
04
总结学习困难
首先需要总结在学习物理过程 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如概念理 解、公式运用、解题思路等。
寻求帮助
遇到问题时,可以向老师、同 学请教,或参加辅导班,共同
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配时 间,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提
高学习效率。
牛顿三大定律的应用
总结词
掌握牛顿三大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二定律(F=ma)描述了力与 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这些定律有助于 解决与力、运动和平衡等相关的动力学问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讲座
汇报人: 202X-01-05
目 录
• 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 物理概念与公式的衔接 •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 学习方法的调整与建议 • 常见问题的提升
01
02
03
知识深度
最新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备课讲稿
__________V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此时电流为
0. 3A,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____W.
5. 电阻 R和电动机 M相串联接到电压恒定的电路中,如图所示,电阻
R 与电动机的阻值相等,电路接通后,电
动机正常工作,设电阻 R和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 和 U2 ,经过时间 t ,电流通过电阻 R做功 W1,产生的电
上,已知导线上损失功率是 9 W,那么此时电灯实际消耗功率是(
)
A. 91 W
B
.小于 91 W C .大于 91W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 在家庭电路中, 只让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 1h,能使标有 3000r/kw ·h 的电能表表盘转动 1500r, 则此用电器所
消耗的电能为
kw ·h。当在用电高峰时,此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仅达到额定电压的
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
( 2)
主要能力要求:
①善
于在读题后形成物体的运
动情景并用
图示
意。
②能
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
③能
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题
二、知
识对接:
1、功:在初中只要求计算力 F 和物体移动距离 S 方向相同时所做
的功,在高中
教材中拓宽到物体受到的力 F 与发生的位移 S 互成角度时功的计
算。
4/5 ,则实际功率
与额定功率的比值为
。
4. 小华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她用电源电压恒为 3V 的电池组, 额定电压为 2.5V 的小灯泡等
元件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中,小华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小灯泡却不能正
常发光.请分析: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情况下,当电压表示数为
初升高物理知识点衔接(初高中物理)
专题一:力的概念1、力的初步概念⑴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两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而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也可能不产生力。
)⑵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即是速度大小的改变、速度方向的改变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二是使物体的形状变化。
⑶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两个力相同,指的是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
⑷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力的图示:用一根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图。
⑸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主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国际符号为N。
人们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就是1N。
⑹力的测量:测量工具是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②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能够对齐为止;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面垂直。
2、常见的几种力⑴重力:①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在即将学习的高一物理会告诉我们: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只能说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②大小:实验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即G =mg ,g =9.8N /kg ,粗略计算时g 可取10 N /kg 。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g 称为重力加速度,单位是m /s 2,1 N /kg =1 m /s 2)把物体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起来,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③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竖直”是相对物体所处在的水平面而言的。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共九讲43页)
第一讲运动学基本概念(一)一、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一)质点1.对质点概念的理解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对物体的简化.它忽略了物体的和等次要因素,而突出了物体具有这个主要因素.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填“存在”或“不存在”).2.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例1分析研究下列物体运动时,研究对象能看做质点的是()A.研究雄鹰在空中的飞行速度B.研究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的动作C.研究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的滑行时间D.研究运动员发出的弧旋乒乓球的旋转情况(二)参考系1.同一个运动物体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的结果常常是的.2.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如果题目不做特殊说明,都是选为参考系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的.例2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三)坐标系1.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这个坐标系上包括、和单位长度.2.研究质点的直线运动时,一般建立一维,坐标轴上的一个坐标对应质点的一个.例3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列表如下:(1)请在如图1所示的x轴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图1(2)哪个时刻离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四)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1)时刻只能显示某一,好比一张照片,时间间隔展示活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相.(2)时刻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个;时间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①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n称内指的是,在数值上都等于1 s.②最初2 s内,最后2 s内……最初n s内都是指.③第1 s末(或第2 s初),第2 s末(或第3 s初)……都是指,如图1所示.图1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联系:时间间隔Δt=.例4如图2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 s内(五)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例5气球升到离地面80 m高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高后才开始下落.则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路程为________.(六)矢量和标量1.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时间、路程、温度、功、能量等,其运算遵从算术运算法则.2.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等,其运算法则不同于标量.3.矢量的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6 单元自测7 拓展提高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 自由落体运动………………………………………………………………………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7单元自测8 拓展提高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6单元自测7 拓展提高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8单元自测9 拓展提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坐标系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科学抽象研究方法。
3.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探究体验,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
自学指导预习引导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概念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自学检测1.物理学中,用来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的点叫质点。
2.为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另外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否则无法判断。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3.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值来表示物体的_________。
4.物体看作为质点的条件是什么?5.为什么要引入参考系?选参考系要遵循什么原则?自学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互动知识精要1.质点问题讨论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剖析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为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物体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大的物体,如在研究月球、飞船绕地球运动时可以将它们看成为质点;小的物体,如在研究乒乓球发球时的运动,要考虑到球的旋转,因而不能将球看成为质点。
例题解析【例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为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为质点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为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为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成为质点【例题2】下列情况中物体不能看成为质点的是()。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B.研究飞行中的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C.计算从北京开往广东汕头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D.计算火车通过路口所用的时间课堂训练【训练1】在以下的哪些情况可将物体看成质点来处理?()。
A.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B.要确定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做质点来处理C.研究走钢丝表演的杂技演员时,可以把杂技演员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训练2】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为质点的是()。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B.将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2.参考系问题讨论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重点剖析(1)参考系: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静止的。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
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例题解析【例题3】有一首唐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作者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样两种不同的感觉?【例题4】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
A.一定是静止的B.一定是运动的C.有可能是静止的,也有可能是运动的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课堂训练【训练1】描述物体地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参考系是地面B.地球绕太阳近似做圆周运动,参考系是太阳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只能取地面为参考系D.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简繁程度会不同【训练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3.坐标系问题讨论田径场上,描述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描述800米赛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足球场上,描述足球运动员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要描述足球的位置呢?重点剖析(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
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如,x=5m。
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例题解析【例题5】如图1-1-1所示,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m,坐标系原点定在桌面上,设竖直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A与B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1.3m和0.4m,问:A、B的坐标应该是多少?课堂训练图1-1-1【训练1】一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沿直线行驶6km到达A地,然后掉头沿原路返回3km到达B地,坐标系原点定在车站,向东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试做出正确的坐标系并确定A、B两地的坐标。
课后测评1.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为质点B .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为质点C .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一个物体可以被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以视为质点D .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的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2.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为质点?( )。
A .裁判眼中正在进行比赛的体操运动员B .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在计算其行车时间时C .火车通过某一路标,计算其所用时间时D .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研究其公转时3. 2007年5月25日在日本大阪田径赛上,刘翔以13秒14勇夺110米栏世界冠军,取得了“四连冠”的好成绩。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世界各地的华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刘翔在110米栏间飞奔时可以看作为质点B .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作为质点C .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可以将其看作为质点D .能否将其看作为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4.甲、乙、丙三人各乘一电梯,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甲看到丙匀速上升,则甲、乙、丙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v >乙甲,丙静止B .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v >乙甲,丙匀速上升C .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v >乙甲,丙匀速下降D .甲匀速下降,乙匀速上升,丙静止不动5.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慢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
但过了好久,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那里。
下列有关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B .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C .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为参考系D .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为参考系第5题图6.将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 高处竖直向下抛出,球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 高处被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