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中银大厦介绍PPT
目录
Contents
01 简介 02 建筑设计 03 平面图 04 建筑立面 05 结构要点 06 建筑内部 07 总结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七年 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 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 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构要点
大楼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巨 型桁架体系,并充分地发挥 了两种材料的优势,互相取 长补短,达到了减低用钢量 和节约投资的良好效果。大 楼的主体结构由沿正方形平 面周边和对角线布置的8榀平 面巨型钢桁架形成的空间支 撑体系组成,有以下一些特 点:
结构要点
1
采用巨型空间桁架作为主要承重体系,由于 桁架杆件受轴力,没有剪力滞后,结构效能 高,用钢省并刚度大。
平面图
沿对角线方向分成的四个三角形区 域向上每隔若干层切去一个,到44 层以上保留四分之一,成为至屋顶 的三角形,整体建筑为多棱晶体形 的独特造型。每层基本20个电梯,2 个楼梯组成。还有2个防烟楼梯间组 成。电梯周围都为剪力墙,且这些 设施分布较集中,更有效地均衡了 建筑物各个位置与楼梯间的距离, 使得流线更趋于合理化。建筑总体 布局规整,以避免出现不规则倾斜 等情况。
建筑简介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 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 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 大厦。作为本次的主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他的结构。
设计
中银大厦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 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 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之 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 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 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 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香港中银大厦-建筑概论
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
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原址为美利楼。
大厦为香港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为居第12位。
一、建筑环境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
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二、空间功能分布A、内部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香港中银大厦
• 在接受委托于复杂的内陆 场地上设计中银大厦的时 候,贝聿铭不可避免被要 求在台风多发地带设计一 座独特的高耸的总部大楼, 这样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民 的壮志,同时表达出对当 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 的美好祝愿。设计方案同 时考虑建筑和结构,包括 一座作为城市天际线和街 景标志的非对称性塔楼。
பைடு நூலகம்
• 建筑的四个立柱构成 了现代感十足的复合 结构系统,不仅可以 抵挡高流速的风,也 避免了在室内使用竖 向支撑。因此,与同 等尺度的典型建筑相 比,中银大厦的钢材 用量更少。
• 中银香港与其母公司中国银行在法律 上为两个独立个体,但在行政管理及 保险证券等业务上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于中银国 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 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 国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 机构,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的主力平台。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汇总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的标 志性建筑
简介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 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 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 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 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 林立的香港中环地区“出人头地”, 唯有向高空发展地点。
创意来源于竹子,中国古人有这么一句格言:“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 贝聿铭正是从中 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 ,汲取到这么一个 美好的创 意 。 这与贝聿铭一贯强调的建筑艺型“X”深表关注。 在 中国“X”意味着遭殃, 部分 的原因是已判罪犯人脖子上 带着牌子上面写有已经打过 叉名字。 经过大量的研究, 贝聿铭把分隔每13层都要应 用的 预制件的横向桁架隐藏 起来 起来,并十分精明地把 遗露 在外面的部分描述成一 系列互相交叉的宝石 种吉利 的形象使银行家们大为高兴。 同时,他把塔 楼比作雨后春 笋——中国传统中再生和希 望的象征。
中银大厦楼高加上当地 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 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 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 式,于是贝律铭采用合 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 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 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 力暨称重的主干。这样 就大大增强了大厦的稳 固性。
立面
香港的中银大厦看似一柄青凛凛的、 “刺破青天锷 未残”的利剑
整座大厦的立面,整座大 厦的立面 ,匀以蓝 灰色 玻璃作为幕墙,它贯 灰色 穿以规范的45 穿以规范 的450角的斜向装 饰线, 使由下至上的三角 饰线 , 形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 叠中发生变化,从而有了 向上的动感,向上的动感 , 形成一种颇 为突出的风格。
周围环境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 个庭园,园中有流水、 瀑布、奇石与树木、流 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
贝聿铭建筑作品欣赏之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建筑作品欣赏之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1982-1991)是贝聿铭先生一切修建作品中最高的一幢, 1990年5月落成后他就宣布退休,这幢修建意味着贝氏事业的巅峰。
曾主编<修建论坛>的著名修建评论家Peter Blake赞赏它为继西格兰姆大楼后最优秀的玻璃幕墙大楼。
香港与贝聿铭自己一样,把东西方文明融合得如此出色。
贝聿铭家族与中国银行渊源甚深,早在1920年,贝聿铭的父亲就曾经是香港中国银行的主管,后来更曾任中国银行的总经理。
1982年,当中国银行的代表前往美国时,贝聿铭欣然接受了这一设计约请,并把这项约请视为对中国和中国银行所尽的义务。
事先,汇丰银行由著名修建师福斯特设计的那座里程碑似的大厦建在港湾边沿,位置显要,而且有庞大的10亿美元预算作后台。
贝聿铭可享用不到这些优势。
他只失掉1.3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地皮面积小,环境荒芜,高架公路从三面把那里框死。
香港的港口和小山之间曾经挤满了密密层层的四五十层高的摩天大楼。
贝聿铭要想在如此不利的地皮上建造出有目共睹的修建物就必需把大楼造得出奇地高。
他自己也供认,地道依托垂直高度的表现手法与香山饭店深思熟虑的朴素作风相比,是〝180度的大转弯〞。
效果是,香港每一街段所拥有的摩天大楼数目已超越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
贝聿铭承诺说:〝银行大厦的西洋气派将不比任何其他修建物逊色。
香港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有技术也有方法修建一幢现代大楼。
〞在传统的高层修建中,大楼重量随楼层的添加而添加;楼越高,柱越粗。
修建师们给支撑修建物重量的长方形框架绑上横向拉结条起波举措用,防止大楼正面发作摇晃。
由于香港经常受台风袭击,其横向拉结条的规范是纽约的两倍。
假设换一位不像贝聿铭那样勇于大胆创新的修建师,在面临这种额外的担负和预算资金不充足的状况时,也许就满足于建造一幢规范的50层盒式楼。
但是,诺尔曼·福斯特那幢大受赞扬的银行大厦就坐落在两个街段之外的中央,不可防止的竞争促使贝聿铭尝试一切修建能够。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PPT课件
——贝聿铭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建筑概况 平面结构 交通组织 空间布局与功能
立面结构 形体特征 结构特点 材料与细部 建筑周边环境
3
33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 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 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 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 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 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 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 尽致。
34
第七十楼的“七
重厅”是举办盛大宴
会的场所,大厅中有
张可坐24人的大桌,
两侧有数组沙发,南
侧是备餐间,储藏室
及男、女厕所,整层
就是一个大房间,加
上高斜的玻璃屋顶,
尺度巨伟。
35
形体特征
全座由最简单的线条所组成,大厦最底
的十多层是近乎正方形的,之后,往上向外
的一面,向上斜斜延伸,另两边则向中央收
窄,与向上斜伸的一面会合;再十多层高后,
原来向内收窄的两翼,均向上斜斜收窄,因
而使最上的十多层回复一个较小的正方形的
建筑形式。而后再上就是几层高的双柱形的
43
重复性的细部构造,形成巨 大的几何形体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使自然 光线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宽广的中庭,仰视可见地面 周围的景色
44
周边环境
45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香港中银大厦建筑解析
风水之说
贝聿铭承认吸收了风水先生的一些说法, 在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高 楼两旁都有水下来 , 贝聿铭说这个水是源 ,是财源,所以水到下面 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把财给蓄住了。贝聿铭可以 充满诗意地把大楼比喻成充满希望的春笋,但在一些建筑师和客户眼 里 ,大楼是一柄带有三角形尖刃的寒光四射的尖刀。 据说,大楼有些尖角是直指总督府邸的,总督卫奕 信说 “ 由于在许 多人眼里,总督府代表香港政府,由于在许多人眼里 ,总督府代表香 港政府 , 我们在那个尖角和总督府中心位臵之间的直线上种 了两棵 柳树,算是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柳树的形状 了两棵柳树,算是采取 了保护性措施。 柔和、圆润, 柔和、圆润,对大楼刀一般的尖利角 度起了缓冲作 用。就这样,问题解决,皆大欢喜。”就这样,问题解 决,皆大欢喜。 用柳树来以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用柳树来以 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所以这个 都是迷信。
交通
38~44层平面图
51~66层平面图
交通
剖面分析
立面分析
香港的中银大厦看似一柄青凛凛的、 “刺破青天锷 未残”的利剑
整座大厦的立面,整座大 厦的立面 ,匀以蓝 灰色 玻璃作为幕墙,它贯 灰色 穿以规范的45 穿以规范 的450角的斜向装 饰线, 使由下至上的三角 饰线 , 形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 叠中发生变化,从而有了 向上的动感,向上的动感 , 形成一种颇 为突出的风格。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
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
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 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
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
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 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 尽致。
2014-5-8
外部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 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 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 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 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 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 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 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 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 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 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 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 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 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 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 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 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 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 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 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 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 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 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 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 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原来向内收窄的两翼,均向上斜斜收窄,因
而使最上的十多层回复一个较小的正方形的 建筑形式。而后再上就是几层高的双柱形的 装饰、通讯、避雷多重作用的长杆形建筑。
立面图
结构特点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 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
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
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 处:
关于“地标性”建筑
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曾经 做过一个实验:让非专业人员根据 自己的印象和记忆描画一张城市地 图,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城市的
标志性建筑和街道才会被非专业人
员画出。在巴黎的地图上,这座城 市只剩下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几
条重要的街道。
丁云芸 2009123706
重复性的细部构造,形成巨 大的几何形体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使自然
光线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宽广的中庭,仰视可见地面 周围的景色
周边环境
大厦东西两侧各
有一个庭园,园中
有流水、瀑布、奇 石与树木、流水顺 着地势潺潺而下。
西南角处耸立朱铭的 “和谐相处”铜塑,对 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 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 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 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 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
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
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 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 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主要作品
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北京香山饭店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苏州博物馆
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高层抗震建筑——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m
续!。口’宇形,相月的窗框&m在好辇 坞前岂^妊纪中o.i柱顶端酌口女薹 g自色i饰,则目在E擘的罗浮宫与北 京香m饭店Ⅲ到第l 7楼与∞楼的避 ma№.目样地曾月在牛盛顿目家芝麻 东瓶;选#*梅耶±音乐i.大厦南大 1]两侧的n座,使^想d7台十东海太 学&E内的女似设计.镕g。似∞目识” 的建筑语C与元素n是经过∞练的R计 结晶。凡能&得起考验的,就*历久弥新 的设计。 整座大楼栗月由八月平面女撑和5 根型钢茬#±柱所自成的混台结构。^ ■i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隹方面 具有如T独到之处 1栗月nre;f-变的轴^n替几目可变 韵弯曲杼幕,来抵抗木平葡载,EⅫ经济 有效。 ?利月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台.形成 个i体支撑体系,使i体女撑在承担全 部m平荷#的同时,Ⅱ承担7高楼的几 乎全部重力.从■进步增强7i体i 撑抵抗m寝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Ⅲ的抗Ⅱ和抗拉竖 杆件.布■在建筑女张}自的4十角,执 i存抵抗任何方向的水},』时,均A南 最太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月n体i撑厘舟支撑平i内的钢 柱和斜杆,将各楼月|力荷载传递!角 柱,加大7楼层i力荷t作*抵抗倾a 女矩¥∞重的力偶臂.从■提高了作为 平衡t的有教性。 采*淘序目
.。。。荔防
高层抗震建筑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十目镕#★厦从1 982年底开始 m划A计,至l 990年3月19 B银行乔Ⅱ *始营业.m时6¥有余,★Ⅲ基地i积 约8 的维护I作艟t业±迁人■开始,建筑 m有责任A借良好的设计为m±老虐, 中银大厦就是十典范。 中镕大厦有个3层楼高的i质嫩 座,其±2玻璃帏幕墙桂E,这点是Ⅲ& 作B的特剖。通常贝&设计的高楼.由雇 }顶通体R有个建材.墩座是日应# 地的斜坡■设计.目时希女藉着厚重的 石材.增*稳定的感觉,破虐部分的窗框
防震·建筑——抗震建筑的杰作:香港中银大厦
贝 氏 设计 的 高 楼 ,由 底 至 顶 通 体 只有 一 个 建 材 . 墩 座 是 因 应 基 地 的 斜 坡 而 设 计 , 时 希 望 借 着 厚 同
中 银 大 厦 整 栋 大 楼 以 三 楼 营 业 厅 .7楼 高 重 的 石 材 , 强 稳 定 的 感 觉 。 座 部 分 的 窗 框 呈 1 增 墩
级 职 员 专 用 餐 厅 兼 宴 客 厅 . 以及 与 顶 端 7 0层 的 “ 重 厅 ” 处 最 受 瞩 目。 七 等
“ 形 , 窗底 加一横 石 , 非 四边连 续呈 “ 几” 在 而 口” 字 形 ,相 同 的 窗 框 出现 在 好 莱 坞 的艺 人 经 纪 中
1 7楼是 第 一 个 有 斜 面 屋 顶 的 楼屋 . 面 达 7 心 ; 柱 顶 端 的 四 方 菱 形 白 色 石 饰 , 可 在 巴 黎 斜 石 则 层 楼 高 , 其 北 侧 的休 闲 厅 。 过 玻 璃 天 窗 可 以 在 透
设 计 配 合 , 为 建 筑 物 没 有 平 台 , 洁 工 作 台得 时 , 承 担 了 高 楼 的 几 乎 全 部 重 力 , 而 进 一 步 因 清 还 从 增 强 了立 体 支撑 抵 抗 倾覆 力 矩 的 能 力 将抵抗倾 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 件 , 布
大 厅 , 间 的 流 畅 性 在 此 表 现 得 淋 漓尽 致 。 空
7 0楼 的 “ 重 厅 ” 举 办 盛 大 宴 会 的 场 所 . 七 是 大厅中有张可坐 2 4人 的 大 桌 , 侧 有 数 组 沙 发 , 两
南侧 是 备 餐 间 , 储藏 室及 男 、 卫 生 间 . 层 就 是 历 练 的 设 计 结 晶 。 凡 能 经 得 起 考 验 的 , 是 历 久 女 整 就l 鞲 絮r’ ,
聚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贝聿明设计思想透析
建筑设计思维创作是思维活动、规则约束和个性表达三大方面互相协调的过程。
其中思维活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设计的始终,它对建筑的最终风格和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思维活动就是构思的过程,涉及到建筑师潜在的、深层次的个人素质和性格背景,包含了建筑师对各种不同方案中功能、结构、形象、空间、意境等因素的把握,是建筑创作中最难以明确表达,也是不同建筑形式之所以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思维活动可以归纳为思维构建、思维发展和思维完善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上述因素,发挥思维的个性特征?下面我们通过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建筑实例进行探讨。
1982~1991年,贝聿铭接受并设计完成了香港中国银行区域总部。
782006,13赴蒋该建筑位于香港中环区花园道上,维多利亚港附近,共70层,高度达368米,占地面积约8400m2,总建筑面积达128600m2,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
分析一:建筑所在他的堕等设计思维的建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建筑所处的地段环境,可以通过现场勘察,相关信息的收集来进行,目的是形成建筑的基本体量和功能。
贝聿铭接受这一设计任务时已经确定了1997年香港回归,基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银行的建造有着更重要的象征意义。
大厦基地处于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用地,周围高楼林立,既要满足建筑使用面积的需求,又要确立中国银行在香港这座金融城市的地位,而且基地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机场飞行航道之外,因此,建筑向高空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设计过程中,贝聿铭更加注重功能的合理和满足。
该建筑位于崎岖的山地之中,大厦南北两侧的入口标高相差一层,较好地顺应了地势。
建筑的正面朝向港湾,具有广阔的视野,临窗眺望,绚丽的海港风光一览无余。
除此之外,大厦内部功能设计更加令人惊叹和赞赏。
两层高的营业厅空间恢宏,尽显气派:中央询问台上方的天花呈锥形逐渐向上收分,造型独特,新颖别致;17层北侧的休闲厅,透过倾斜的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再现得淋漓尽致:顶层大空间宴会厅,高斜屋面,尺度宏伟,创造了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
香港中银大厦PPT简介
Bank of China, Hong Kong 建筑与结构
• 在贝氏的设计中,结构技术的含量一贯极高。以中银大厦为例,无论 是面阔54米的入口,十一层的空中接待大厅,还是锥形逐渐向上收分 的银行营业大厅,都是借助结构的非凡表现来达到撼人的艺术效果。 贝氏在设计时,常常是在方案构思阶段,就把与他合作的结构工程师 找来,与他们讨论构思的可能性。结构工程师从它的方案中寻求灵感, 新型的结构体系往往在这一阶段产生;同时,他也为建筑师提供结构 上的可能性,挖掘结构上的潜力。所以,贝氏的设计总是能如此充分 的利用结构、表现结构。 •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制,所有的模数都基于 装修, 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面,结构后退这样一个 方式:主要空间的轴线都与装修线对齐,而与结构没有任何直接的关 系。这样一来,建筑的图纸可以画得十分漂亮,但结构的图纸看起来 却十分别扭:轴线与装修线相齐,与结构总是差着一个很小的距离。 为此,结构工程师不知要付出多几倍的工作量。而以往我们的做法都 是以结构的中线作为轴线定位的。
贝聿铭
•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氏的建筑物四十余年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 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氏坚信建筑不 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花招取宠, 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花招取宠,建筑是千 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 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 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 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 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 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 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 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 佳的宣言。 佳的宣言。综合贝氏个人所获的的重要奖项包括 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 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 1989年日本帝赏奖 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 年日本帝赏奖, 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 及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奖,及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金碧辉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
金碧辉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金碧辉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因为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壮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瞩目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特色和壮丽之处。
1. 中环地标:中银大厦中银大厦(Bank of China Tower)是香港中环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全球最高的银行大楼之一。
这座摩天大厦的建筑造型独特,由国际知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创新的结构设计,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最为显眼的象征之一。
2. 东方瑰宝: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是亚洲最大的会议与展览场馆之一,位于维多利亚港畔,是香港城市天际线的一颗璀璨明珠。
该建筑于1988年设计完成,风格独特,结合了现代和传统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瑰宝。
它作为世界级的会议中心,吸引了无数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
3. 引领未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是香港岛上的一座超高层建筑群,由两座塔楼组成,高耸入云。
其中,国际金融中心二号楼(IFC Two)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达到415米,以其壮丽的外观和现代化的设施而闻名。
这座建筑不仅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也是全球金融界的重要标志之一。
4. 全球贸易中心:九龙半岛之星九龙半岛是香港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在这个繁忙的地区,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建筑物。
其中,九龙站(Kowloon Station)作为九龙半岛的地标性建筑,以其现代化的造型和空间设计,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代表。
总结: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代表了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银大厦、会议展览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九龙半岛的建筑物,都展示了香港在建筑美学和创新设计方面的卓越表现。
香港汇丰银行与香港中银大厦(一)
香港汇丰银行与香港中银大厦(一) 香港汇丰银行是高技派建筑的杰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意、最昂贵的建筑之一,它造型新颖、结构巧妙、光辉夺目、充满活力,是香港这个特殊身份的大都会的典型代表。
地理位置:位于香港中环的皇后大道中。
起始时间:1985年;1989年。
背景搜索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老牌的英资银行汇丰银行要在香港建造一座总行大楼。
他们的宗旨是“要建造全世界最好的银行”!为此他们开出了既优厚又极富挑战性的条件:建筑师拥有绝对的自由,可以不用考虑预算地“为所欲为”,但建成的大楼要能够充分显示出汇丰银行雄厚的经济实力,体现出英国人的尊贵气派,并且还要体现出“高技能”的建筑特性,成为新颖的艺术品。
任务辗转交托到英国著名的高技派建筑师诺曼福斯特手里。
所谓高技派,就是贯彻着“技术至上”的建筑美学,力图用建筑形式来表现工业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法国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它外表布满纵横交错的巨大钢架管道,好像是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器厂房。
高技派建筑强调发挥材料的性能、结构的特质,将技术升华为艺术,并成为一种富于时代感的造型表现手段。
福斯特几乎就是“高技派建筑”的代名词。
但那时福斯特比起他的前合伙人,高技派的另一重要代表、因设计蓬皮杜中心和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总部而蜚声国际的理查德罗杰斯在业界的地位还稍逊一筹。
福斯特抓住了这一机会,以自己才华横溢、大胆创新的设计,为汇丰银行建造出一幢极富创意的现代化高科技大楼,交出了令业主满意、令世人瞩目的答卷。
这一工程成为8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一举奠定了福斯特国际顶级大师的地位。
同期在香港有另外一个建筑和汇丰银行大厦一样世所瞩目,那就是著名的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的中国银行大厦,这两个同城所建的同功能建筑无形中成为两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之间的较量。
两座建筑各有特色,汇丰银行大厦以灵活宜人、视野开阔的室内空间见长,中银大厦则独创出一个三角形支撑结构,最后,贝聿铭以节省: ; 式工商业建筑形象进行了重新定义;巧妙独特的建筑架构灵活有效地安排了公共与私密空间;轻型材料及高效率施工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建筑技术的可能性,匠心精妙的细部处理解决了将自然光引入房间深处的问题。
浅谈香港中银大厦的文化内涵
港 ,中银 人 厦就 是这样 的建 筑 代表 。 在 香港 警 察 警 徽 图案 上 ,中 银 大 厦 足五 栋 建筑 物 中 的一 座 ; 在九 六 年 版 香 港 发 行 的 纸 币上 ,2 O 、5 0 、1 O 0 、g O 0 面值 正 面 主 景都 采 用 了 巾银 大 厦 建筑 图案 ;香 港 发 仃 的报 刊 杂 志 、 书籍 邮票 、 明信 片 中 , 中银 大 厦 是常 见 的 设计 元 素 。城 市 的地 标 性 建 筑 在承 载 城
一
、
材 质 选择 较 为 厚重 的 石材 ,加 强 了建筑 的 稳定 感 。建 筑 外部 运用 的元 素似 曾相 识 ,历 久弥 新 ,却 不 失新 颖 大器 。墩 座 的 窗框 恰似 的形象 ,形容 为相 互交 错 的宝 石 ,又将 塔 楼 比作 雨后 春 笋寓 意着 “ 芝麻 开 花 ”般 的 再生 和希 望 。在 科 学 的维度 之 外 ,传 统风 水 的 好莱 坞 艺人 经 纪 中心 的 窗框 ,石 柱 顶端 白色 四方菱 形 的装 饰 类似 美 学价 值在 香港 这样 的地域 环境 中有 更 为令人 信服 的 力量 。 巴黎 罗 浮 宫与 北京 香 山饭 店 ,而 外 部遮 阳 设施 让 人联 想 到华 盛 顿 与此 同 时 ,贝聿 铭 又 引入 了流 水 的概 念 ,风 水 中讲 究水 源, 国家 艺廊 东厢 和 达拉 斯梅 耶生 音 乐厅 。 即是财 源 , 大 厦东 西两 侧各 设 庭 园 ,流 水 、瀑 布 、 奇石 、树 木 , 在大 厦 立面 的 这 些动 人 的细 节之 外 , 生动 的 东西 庭 院空 间 设 计也 恰似 神 来 之笔 。三角 形底 界面 下沉 ,形成 两个 自然 的下 沉 式 庭 院 ,花 园中 林木 布 置别 出心裁 ,错 落 有 致 ,古 朴典 雅 。 同样 , 引入 不仅 弱化 了周 围高 架道 路 的环 境 噪音 , 另一 方面 生 生不 息 、 佳 运连 连 ,可 谓财源 广进 的蓄财 之地 。 室 内的 空 间构 成 ,也 离不 开 二 三 角 形 的主 题 ,规 范 中灵 活 多变 , 出 四、 结语 奇制 胜 ,颇 为 脱俗 。至于 入 口拱 门, 以及 嵌在 玻璃 墙 上 的实 墙 , 寸 土 寸金 的香港 ,是全 球 第量 大金 融 中心 ,每 一个 街段 所拥 完全 是 中 国风 ,虚 实 相 间 ,大笔 勾 勒又 不 乏细 节刻 画 。 时光 见证 有 的摩 天 大楼 数 目居 世 界之 首 。 中银 大厦 的 设计 对 贝聿 铭来 说 不 着 贝 氏的建 筑 作 品 ,几经 考 量 ,如 余 音绕 梁 ,三 日不 绝 ,隽 永 于 仅 是 单纯 的表 达 一座 建 筑 ,更 是 中 国在 国际银 行 界 显著 地位 的象 心。 征 。不 同于 香 山饭店 和 苏州 博 物馆 建筑 设 计 中深 思 熟虑 的朴 素风 2 . 内部 格 的足 ,中银 大 厦 必定 高耸 的立面 和现 代 都 市快 节奏 氛 围 的渲 染 中 银 大 厦 建 筑 设 计 内部 最 备 受 瞩 目的三 个 点 当属 位 于三 层 让 这样 一 座建 筑 从构 思 开始 就 蒙上 了一丝 矛盾 感 。 闪耀 着光 芒 的 的营 业 厅 、十 七层 的 宴客 厅和 七 十 层 的七 重厅 了。营 业 空 间气 势 方 形失 塔 坐落 在 厚 重高 耸 的花 岗岩 地基 上 , 笨重 的后 现 代主 义 风 恢宏 ,室 内设 计主 要 选用 石材 ,突 显办 公 环境 的稳 重 与气 派 。 而 格 基座 与 上层 轻 巧 的塔 楼结 构 率性 笨拙 地 联 结在 一起 ,没有 丝毫 十 七层 内庭 咨 询 台上 方造 型通 透 高 耸 ,形 成金 字塔 的造 型 ,让人 违 和 ,但 却达 到 了表 现 尊贵 与 实力 的 目的, 并带 给观 者 超越 宗 教 不禁 联想 到 巴黎 卢 浮 宫 的金 字塔 方 案 ,两 者看 似 虽然 引用 了相 同 的崇高 与庄 重 。 的建 筑元 素 ,实则 不 然 。不 同于 卢 浮 宫罩 覆 的实体 空 间 , 中银 人 在 一 个看 似冰 冷 的 玻璃 钢材 包 围的建筑 环 境 之 中 ,再现 中国 厦 室 内 设 计 的 这 处 空 间 另辟 蹊 径 ,雕 耀 出 实体 空 问 中 的 虚 负 空 古 典 园林 的 内涵 与神 韵 ,看 似 不可 能 的建 筑 理念 在 贝聿 铭 的设 计 间 ,让 光线 得 以充 分 表达 。建筑 十 七层 的 斜面 屋顶 设 计 巧妙 , 高 挑 的斜 面设 计 使玻 璃 天 窗充 分发 挥 了其 材 质 的优 势 ,仰 视上 部楼 中得 到淋 漓尽 致 的 体现 和表 达 。从 下沉 庭 院观 赏 动线 的 设置 到 建 筑 内部 门厅 设计 与庭 院的对 景 ,从 空 间到 立 面 ,围合 空 间 的所有 层 ,俯 瞰营 业 大厅 。在其 上层 构 造 的充 满 阳光 的 玻璃 厅 ,光 线倾 面 都 归纳 于 一种 浓 厚 中华传 统 文化 底 蕴 的秩序 之 中 ,产 生审 美 意 斜 风 景 入帘 ,人们 置 身其 中,对 空 间 的感 觉被 引 向至 高 的层 次 , 义 上 和 谐统 一 的 美感 。师法 造 化 , 妙 在 似 与 不似 之 间 。 贝聿 铭 在感 叹 贝 氏设 计气 魄 的 同时赞 叹 阳光 与空 间 的完美 结合 。 在 中银大 厦 的楼 宇 亭 台之 中显 示 了他 综合 现代 主 义 的建 筑手 段 与 二 、城市 地 标文 化 传 统文 化 内涵 的深 厚功 力 。 美 国人 本 主 义 城 市 规 划 理 论 家 凯 文 ・ 林 奇 曾做 过 这 样 的 实 验 :请 非 专业 人员 根 据 自己的 印象 和记 忆 描画 一张城 市地 图, 实 作 者简 介: 验 结果 表 明 ,只有 这 个城 市 的 “ 地 标性 建 筑 ”才 会被 表 达 出来 。 侯 心羽 ,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 系2 0 1 2 级本科 生。 城市 地 标性 建 筑是 人 们 了解 这个 地 方最 直 接 的 窗 口,蕴 涵其 文 化 杨语 声 ,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 系2 0 1 3 级硕 士研 究生。 底 蕴 的 同 时 , 是 人 们 对 于 一 个 地 方 最 直 观 的 印 象 和 最 深 刻 的 记 周 小儒 , 北 京 - f gm 大 学 产 品 设 计 系教 授 。 忆 。 好 比故 宫 长城 之 于 北 京 , 埃 菲 尔 铁 塔 圣 母 院 之 于 , 对 于 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
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历史:
香港中银大厦坐落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中环花园道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
由享誉盛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著名结构师Leslie E. Robertson担任结构设计。
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5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0年5月大厦正式开幕。
Robertson向贝聿铭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钢砼结构立体支撑体系,从而有效地改进了结构的性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设计以及影响: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
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
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
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
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历史
香港中银大厦坐落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中环花园道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
由享誉盛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著名结构师Leslie E. Robertson担任结构设计。
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5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0年5月大厦正式开幕。
Robertson向贝聿铭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钢砼结构立体支撑体系,从而有效地改进了结构的性能。
建筑特色:
大楼地上70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
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
其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
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
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这座大厦在建造时也是备受挫折。
迷信风水的香港人认为它是不吉之物,因为大厦尖削的外型象三棱的刀,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殃及尖角对应的邻居,这引起了许多反对之声。
为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贝聿铭花了很多时间与港英当局的有关部门交涉,终于使设计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最后,在这场暗含着两国、两个世界级大师的同城较量中,贝聿铭以完美的建筑造型,节省了1/3的钢材、造价比汇丰便宜几亿美元的业绩,占据了上风。
香港中国银行模型
结构分析: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
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曾经为香港设计中银大厦的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获美国政府颁发“史密斯松尼安古柏惠特全国设计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杰出成就。
贝聿铭将于本月10日前往白宫接受该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