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三角形.docx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概念1. 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内角。

2.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二、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可以用“Rt△”表示,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2.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所夹的角叫做底角。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最长的线段。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设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 (a>b),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 b < c < a + b。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 证明方法可以通过作平行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来证明。

3.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五、三角形的外角1. 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六、多边形1. 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直线、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本章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判定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直线、圆等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仍较模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分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运用,以及对一些特殊三角形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三角形性质和分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a.系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结合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
b.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c.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特殊线段的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d.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证明,深入理解并掌握。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同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
5.小组合作题: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个综合性的三角形问题,如设计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园林,要求包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逻辑性,要求书写工整,步骤清晰。
2.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1.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二、学情分析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第三章三角形教案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第三章三角形教案

第三章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知识点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表示为“ ABC”2.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表示:AB,AC,BC 或a, b, c3.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4.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5.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例:如图,共有三角形的个数是()A.3 B.4 C.5 D.6练习1.如做下图所示,图中的三角形有()A.6个B.8个C.10个D.12个2. 如右上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知识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例1.七(1)班某同学想利用下列长度的木棒制成一个三角形工具,下列各组你认为可行的是()A.5,2,2 B.2,3,6 C.5,3,4 D.7,13,6例2.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7B.19C.17或19D.无法确定练习1.有下列长度(cm)的三条小木棒,如果首尾顺次连结,能钉成三角形的是()A.10、14、24 B.12、16、32 C.16、6、4 D.8、10、122.有5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6cm,任意取其中的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可搭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A.5个 B.6个 C.7个 D.8个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且一边长为3,则腰长为()A.3 B.10 C.6.5 D.3或6.54.甲地离学校4km,乙地离学校1km,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d km,则d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5.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且第三边是奇数,那么第三边长为,如果第三边长为偶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4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4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4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三个角的特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的层面,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操作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和三个角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和三个角的特性。

2.难点:三角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对三角形的好奇心。

然后简要介绍三角形的历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三角形图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并解释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和三个角的特性。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符合特定条件的三角形。

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有关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有关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4.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
5.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三角形的特征。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提供探究材料,如三角板、量角器等,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教师针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精讲,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在学习三角形有关概念时,要注重细节,避免粗心大意。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理解他人。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2.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三角形物体,并尝试总结三角形的初步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系统地讲授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1.教师给出三角形的定义,解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的概念。
1.基础题:
-请同学们绘制以下三角形,并标出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直角三角形。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5.1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5.2三角形的分类,5.3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2)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等于180°等。

(3)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将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等于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应用题:运用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3.1.1认识三角形 教案.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3.1.1认识三角形 教案.doc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按角的大小将三角形分成三类.3.能用符号“R t△”表示直角三角形,并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教学准备:1.学生预先剪好两个三角形,一副三角板.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一副三角板.教法学法:教法: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提供大量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三角形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图形,你能从大屏幕展示的图片中找到三角形吗?生:(图片一展出,学生兴奋地分别指出图中的各种三角形)师:由此可见,大到金字塔小到我们班级的流动红旗,都可以见到三角形,那么三角形在生活中这么重要,所以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它。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抽象出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探究活动1:认识三角形师: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你能把它转化成几何图形吗?生:(学生动手依照图片画几何图,其中一生到黑板上画)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你能从你画的几何图形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生:(学生交流讨论,并由各组代表说出不同的4个三角形)师:大家说的三角形各不相同,那么这里到底有多少个三角形?这种题型如何才能做到不遗不漏?大家课下交流讨论,形成总结,下节课我们进行讲评。

师:好,大家继续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生1:(学生交流讨论后)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 三角形的定义。

-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例如,在平面内有三条线段AB、BC、AC,它们首尾相接,就构成了三角形ABC,记作△ABC。

2. 三角形的边、顶点和内角。

- 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在△ABC中,AB、BC、AC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 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ABC有三个顶点A、B、C。

- 内角:三角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B、∠C。

3. 三角形的分类。

-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如Rt△ABC,其中∠C = 90°。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 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二、三角形的性质。

1. 三角形三边关系。

-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如,在△ABC中,AB + BC>AC,AB+AC > BC,BC + AC>AB。

-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AB - BC<AC,AB - AC<BC,BC - AC<AB。

- 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例如,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cm、4cm、5cm,因为3 + 4>5,3+5>4,4 + 5>3,同时3 - 4<5,3 - 5<4,4 - 5<3,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初中七年级的数学下册的三角形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初中七年级的数学下册的三角形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4、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 1×底×高2考点二、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 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 SSS ”)。

(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 AAS ”)。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 HL ”)3、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 °,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教案、教学设计
2.适量原则: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避免过度负担。
3.及时反馈原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指出:“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的性质,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提问:“你认为自己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相关性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形成解题的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秘密。
-学习笔记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过程,有助于他们梳理知识结构。
5.互动交流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或同学分享今天学到的三角形知识,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原则:
1.分层次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和锻炼。
-通过例题,让学生看到中线如何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角平分线如何将角平分,高线如何与底边垂直。
3.解释这些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并展示解题步骤。
-以具体的几何题目为例,示范如何运用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3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3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3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三角形,这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

在这一节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只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判定。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2.采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的性质。

3.采用讲解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实物,如三角板、三角形的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三角形。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三角形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提问: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篇)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篇)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7篇)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角形是最简洁、最根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学生更好地熟悉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像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行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2、找到全部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洁、广泛地适用性。

7、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沟通、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预备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亮胶等(师生同备)五、学生状况及教学构思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动身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日我们在一起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熟悉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很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识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 三角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 三角形

三角形7.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三边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在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教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二、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边。

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

三、 探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四、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开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2、议一议(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例题讲解例、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4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4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4.1.4认识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三角形。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对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3.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想知道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边的关系。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三角形,测量其高,并总结三角形高的性质。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如:等边三角形的高有什么特点?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并在回答过程中巩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认识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认识三角形(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证明三角形的性质,如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
-正确区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尤其是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
-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举例解释:
-对于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展示性质,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难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提高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解题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增强数学运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举例解释: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三根线段组成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并学会识别和命名。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性质的适用场景,如通过画图验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性质。
-通过计算具体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三角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三角形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

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