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要点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要点三、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要点诠释: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如下图,△ABC与△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2. 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等等.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为()A. B.C.D.【答案】A【解析】B,C,D选项中形状相同,但大小不等.【总结升华】是不是全等形,既要看形状是否相同,还要看大小是否相等.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岱岳区期末)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3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答案】D;解析:A、两个等腰三角形的45°不一定同是底角或顶角,还缺少对应边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不一定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40°角不一定是两个三角形的顶角,所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故本选项正确.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2016•厦门)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则∠DCE=()A.∠B B.∠A C.∠EMF D.∠AFB【思路点拨】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问题的选项【答案与解析】∵△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DCE=∠B,故选A.【总结升华】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D≌△ACE,AB=AC,写出图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答案】AB和AC是对应边,AD和AE、BD和CE是对应边,∠A和∠A是对应角,∠B和∠C,∠ADB和∠AEC是对应角.类型三、全等三角形性质3、已知:如图所示,Rt△EBC中,∠EBC=90°,∠E=35°.以B为中心,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求∠ADB的度数.解:∵Rt△EBC中,∠EBC=90°,∠E=35°,∴∠ECB=________°.∵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________≌△_________.∴∠ADB=∠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由旋转的定义,△ABD≌△EBC,∠ADB与∠ECB是对应角,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答案】55;ABD,EBC;ECB,55【解析】旋转得到的图形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总结升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解题.4、(2014秋•青山区期中)如图,△ABC≌△DEC,点E在AB上,∠DCA=40°,请写出AB的对应边并求∠BCE的度数.【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根据全等得出∠ACB=∠DCE ,都减去∠ACE 即可.【答案与解析】解:AB 的对应边为DE ,∵△ABC ≌△DEC ,∴∠ACB=∠DCE ,∴∠ACB —∠ACE=∠DCE —∠ACE ,即∠BCE=∠DCA=4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将△ABC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 点落在B '位置,A 点落在A '位置,若AC A B ''⊥,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答案】70°;提示:BAC ∠=∠B A C ''=90°-20°=7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3 第3课时 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3 第3课时 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为说明线段和角相等提供了 新的依据
1. 已知两边,必须找“夹角” 2. 已知一角和这角的一夹边, 必须找这角的另一夹边
课堂练习
1. (济南·期中) 如图,AC 与 BD 相交于点 O,∠1 =∠2,
若用“SAS”说明△ABC≌△BAD,则还需添加的一个
条件是 ( D )
D
C
A. AD = BC
B. ∠C =∠D
B
D
C
所以△ABD≌△ACD (SAS).
所以 BD = CD.
D
E
议一议
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
,比如两条边分别为 2.5 cm;3.5 cm,长度为 2.5 cm 的
边所对的角为 40° 情况会怎样呢?
结论:两边分
别相等且其中一
组等边的对角相
40°
40°
等时,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全等.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DEF 的 是( C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C. AO = BO .
D. AC = BD
1
A
2 B
2. 已知:如图,AB = AC,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试说明:BD = CD.
解:因为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
所以∠BAD =∠CAD.
在△ABD 和△ACD 中,
因为 AB = AC,
∠BAD =∠CAD, AD = AD,
新知一览
三角形的内角和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专题4.1认识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讲解)-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北师大版)

专题4.1认识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讲解)-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北师大版)

专题4.1 认识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3.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重心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及简单应用;4. 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所认识,知道这个性质有广泛的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特别说明:(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2)三角形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2.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特别说明: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特别说明:①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②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要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特别说明:(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要点三、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的数学语言:如下图,AD 是ΔABC 的高,或AD 是ΔABC 的BC 边上的高,或AD⊥BC 于D ,或∠ADB=∠ADC=∠90°.注意:AD 是ΔABC 的高∠ADB=∠ADC=90°(或AD⊥BC 于D);特别说明:(1)三角形的高是线段;(2)三角形有三条高,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3)三角形的三条高:(ⅰ)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的交点也在三角形内部;(ⅱ)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且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ⅲ)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的顶点.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的数学语言:如下图,AD 是ΔABC 的中线或AD 是Δ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或BD =CD =BC. 特别说明:(1)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2)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内部; (3)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4)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数学语言:如下图,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或∠BAD=∠CAD 且点D 在BC 上.注意: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BAD=∠DAC=∠BAC (或∠BAC=2∠BAD=2∠DAC) . 特别说明:(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21⇔21(2)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3)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4)可以用量角器或圆规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四、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不变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特别说明:(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门框未安好之前,先在门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典型例题】类型一、与三角形有关线段??三角形的边段??概念??分类1.如图所示,(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2)说出CDE ∆的边和角.(3)AD 是哪些三角形的边?C ∠是哪些三角形的角?【答案】(1)图中有:ABD ∆,ADC ∆,ADE ∆,EDC ∆,ACB ∆,共5个;(2)CDE ∆的边:CD ,CE ,DE ,角:C ∠,CDE ∠,DEC ∠;(3)AD 是ADB ∆,ADE ∆,ADC ∆的边;C ∠是ABC ∆,ADC ∆,DEC ∆的角.【分析】(1)分类找三角形,含AB 的,含AD (不含AB )的,含DE (不含AD )的三类即可;(2)根据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一一找出,利用三角形两边的夹角即可找出;(3)观察图形,找出含AD 的三角形,先找AD 左边的,再找AD 右边的即可,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定义,角的两边是三角形的边,找到第三边,在∠C 的内部在线段看与角的两边是否相交即可解:(1)图中有: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ABD ,∠ABC ,以AD 为边的三角形有∠ADE ,∠ADC ,再以DE 为边三角形有∠DEC ,一共有5个三角形分别为ABD ∆,ABC ∆,ADC ∆,ADE ∆,EDC ∆;(2)CDE ∆的边:CD ,CE ,DE ,角:C ∠,CDE ∠,DEC ∠;(3)AD 是ADB ∆,ADE ∆,ADC ∆的边;C ∠是ABC ∆,ADC ∆,DEC ∆的角.【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的识别,三角形的基本要素,三角形个数,观察图形找出图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组成,找以固定线段的三角形,和固定角的三角形,掌握利用分类思想找出所有的图形,三角形的边与角,共线段三角形以及共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以BD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分别写出来;以∠1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分别写出来.【分析】先根据BD 边找三角形,再根据∠1找三角形.解:以BD 为边的三角形有:∠BDC ,∠BDO ,以∠1为内角的三角形有:∠EOC ,∠ACD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边的概念,学会分类的方法找三角形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满足22()()0a b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答案】ABC 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分析】利用平方数的非负性,求解a ,b ,c 的关系,进而判断ABC .解:∠22()()0a b b c -+-=,∠0a b -=,0b c -=∠a =b =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拨】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熟练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点,例如三边相等为等边三角形,含90︒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等,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1)∠ABC 中,∠A =30°,∠C =∠B ;(2)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答案】(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角的分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即可.解:(1)∠∠A =30°,∠C =∠B ,∠A +∠C +∠B =180°,∠∠C =∠B =75°,∠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 ∠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可求得每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问题.类型二、与三角形有关线段??构成三角形条件??确定第三边取值范围3.判断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拼成三角形?为什么?(1)3cm 、8cm 、4cm ; (2)5cm 、6cm 、11cm ; (3)5cm 、6cm 、10cm ;【答案】(1)不能,因为3cm +4cm <8cm ;(2)不能,因为5cm +6cm =11cm ;(3)能,因为5cm +6cm >10cm【分析】略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三条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判别的?【答案】三条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理由见分析【分析】只需要利用作图方法证明b a c b c -<<+即可.解:三条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所示,根据线段的和差可知b a c b c -<<+,∠三条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线段的尺规作图,证明b a c b c -<<+是解题的关键.4.己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7,第三边的边长a .(1)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为整数,当a 为何值时,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最大值是多少?【答案】(1) 212a << (2)当11a =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大为23【分析】(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由(1)取最大值即可得到答案.(1)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7575a -<<+,即212a <<,∠a 的取值范围是212a <<;(2)解:由(1)知,a 的取值范围是212a <<,a 是整数,∠当11a =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此时周长为:571123++=,∠周长的最大值是23.【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BC 中,5AB =,21BC a =+,12AC =,求a 的范围.【答案】38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不等式求解即可.解:∠AB BC AC 、、是ABC 的三边,∠AC AB BC AC AB -<<+,即:a -<+<+12521125,解得:38a <<,故答案为:38a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不等式组;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解不等式组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线段??三角形的高??作图??求值(等面积法)5.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点B ,点C 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 画出ABC 中BC 边上的高AD ;(2) 直接写出ABC 的面积为___.【答案】(1)见分析 (2)8【分析】(1)结合网格图,直接利用三角形高线作法得出答案;(2)结合网格图,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得出答案.(1)解:如图所示:AD 即为所求;1【变式】如图:(1) 用三角尺分别作出锐角三角形ABC ,直角三角形DEF 和钝角三角形PQR 的各边上的高线.(2) 观察你所作的图形,比较三个三角形中三条高线的位置,与三角形的类型有什么关系?【分析】(1)根据三角形高的画法画图即可;(2)根据(1)所作图形进行求解即可.(1)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2)解:由(1)可知,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为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画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高线的交点,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高,3cm AE =,26cm ABD S =△.求BC 和DC 的长.【答案】8cm BC =,4cm CD =ABD S =是ABC 的中线,得到解:由题意,得:BD AE ⋅4cm ,是ABC 的中线,12BD BC =∠4cm,28cm CD BC BD ===.【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高线和中线.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线是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中点所连线段,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D BE ,分别是ABC 的高,若465AD BC AC ===,,,求BE 的长.2ABC S =分别是ABC 的高,1122ABC S BC AD AC =⨯=⨯45AD BC AC ===,,,462455BC BE ⨯==24BE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等面积法求解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中()2AB BC AC BC BC >=,,边上的中线AD 把ABC 的周长分成70和50两部分,求AC 和AB 的长.【答案】5636AC AB ==,【分析】先根据2AC BC =和三角形的中线列出方程求解,分类讨论7050AC CD AC CD +=+=①,②,注意答案是否满足条件,即是否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设BD CD x ==,则24AC BC x ==,BC 边上的中线AD 把ABC 的周长分成70和50两部分,AB BC >,①当7050AC CD AB BD +=+=,时,470x x +=,解得:14x =,441456AC x ∴==⨯=,14BD CD ==,50501436AB BD ∴=-=-=,36AB ∴=,36286456BC AB AC +=+=>=,满足三边关系,5636AC AB ∴==,;②当5070AC CD AB BD +=+=,时,450x x +=,解得:10x =,441040AC x ∴==⨯=,10BD CD ∴==,70701060AB BD =-=-=,60AC BC AB +==,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舍去,5636AC AB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和三边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中线9cm,12cm AB AC ==,15cm BC =,90BAC ∠=︒.试求:(1) ABE 的面积;(2) AD 的长度;(3) ACE △与ABE 的周长的差.2ACE △的周长-ABE 的周长)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2191254(cm )2ABC =⨯⨯,AE 是BC 上的中线,BE EC ∴=,ABE ACE S S ∆∆∴=,2127cm 2ABE ABC S S ∆∆∴=; )解:BAC ∠=,AD 是BC 1122AD BC ∴⋅=AB AC AD BC ⋅∴=)解:AE 是BC BE CE =,ACE 的周长-ABE 的周长和ABE 的周长差是3cm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如图,ABC 中,90C ∠=︒,8cm AC ,6cm BC ,10cm AB =.若动点P 从点C 开始,按C →A →B →C 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 当t =___________时,CP 把ABC 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 当t =___________时,CP 把ABC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3) 当t 为何值时,BCP 的面积为12?【答案】(1)6(2)6.5(3) 2或6.5秒先求出ABC的周长为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时,12cmBC+=速度即可求解;)根据中线的性质可知,点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进而求解即)分两种情况:∠P在AC1)ABC中,∠8cmAC,6cmBC,10cmAB,∠ABC的周长861024cm=++=,∠当CP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时,点P在AB上,此时212t=,解得6t=.故答案为:6;)当点P在AB中点时,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此时213t=,解得 6.5t=.故答案为:6.5;)分两种情况:∠当P在AC∠BCP的面积16 2CP⨯⨯4CP=,24t=,t∠当P在AB∠BCP的面积=12=ABC面积的一半,∠P为AB中点,213t=, 6.5.故t为2或6.5秒时,BCP的面积为12.【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三角形的中线,难度适中.利用分【变式】已知ABC的面积为S,根据下列条件完成填空.图1图2图3(1) 1AM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如图1,则1ACM 的面积为 (用含S 的式子表示,下同);2CM 是1ACM 的边1AM 上的中线,如图2,则2ACM △的面积为 ;3AM 是2ACM △的边2CM 上的中线,如图3,则3ACM △的面积为 ;…… )中的求解可得规律,利用规律即可求解.是ABC 的边上的中线,ABC 的面积为11122ACM ABC S S S ==; 2CM 是1ACM 的边AM 2, 12111244ACM ACM ABC S S S S ===;3AM 是2ACM △的边2CM 上的中线,如图3,231128ACM ACM S S S ==, 故答案为:12S ,14S ,1)解:∠112ACM SS =,211124ACM ACM S S S ==2312ACM ACM S S ==,以此类推,可得12n ACM S ⎛⎫= ⎪⎝⎭2022=2022ACM S故答案为:202212⎛⎫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是9.如图,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EF BC ∥,交AC 于点F ,已知64AFE ∠=︒,求FEC ∠的度数.【答案】32︒ ACB AFE ==∠是ABC 的角平分线,12BCE ACB =∠FEC BCE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变式】如图,点E 为直线AB 上一点,B ACB ∠=∠,BC 平分ACD ∠,求证:AB C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BC 平分ACD ∠,ACB BCD ∴∠=∠,B ACB ∠=∠,B BCD ∴∠=∠,∠AB CD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ABC 中,按要求画图:(1) BAC ∠的平分线AD ;(2) 画出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AE ;(3) 画出ABC 中AB 边上的高CF .【分析】(1)画出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即可;(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中线AE 即为所求;(3)过点C 作CF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F ,CF 即为ABC 中AB 边上的高.(1)解:如图,AD 即为所求;(2)解:如图,中线AE 即为所求;(3)解:如图,高CF 即为所求.【点拨】本题考查了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1)画出ABC沿CB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的A B C'''的重叠部分面积为多少?(2)ABC与A B C重叠部分面积为'''即可;)根据题意画出ABC沿CB个单位后的A B C)正方形的边长为,根据图形进行求解即可.'''如图所示:解:(1)ABC沿CB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的A B C(2)∠正方形的边长为1,9.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答案】(1)(4)(6)中的图形具有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可直接进行求解.解:具有三角形稳定性的有(1)(4)(6).【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是;(只填图形序号)(2)对不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请适当地添加线段,使之具有稳定性.【答案】(1)∠∠∠;(2)图见分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要图形分割成了三角形,则具有稳定性.解:(1)具有稳定性的是∠∠∠三个.(2)如图所示:【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变式2】如图(1)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如图(2)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如图(3)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形状会改变吗?为什么?归纳:∠三角形木架的形状______,说明三角形具有______;∠四边形木架的形状______说明四边形没有______.【答案】图(1)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不会改变,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图(2)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四边形不稳定;图(3)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归纳:∠是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根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解:图(1)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不会改变,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图(2)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四边形不稳定;图(3)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归纳:∠由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答案为:是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木架的形状是四边形,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故答案为:四边形,稳定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比较简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同步串讲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同步串讲

【例4】△ABC中,∠1=∠2,G为AD的中点, BG交AC于点E,F为AB上一点, CF⊥AD于点H,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B )
① ∠A=30°,∠B=∠C。 ② ∠A:∠B:∠C=1:1:2。 ③ ∠A比∠B小20°,∠C比∠B小40°。
思考:一个三角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五.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2. 3. 4.
5.
6.
复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 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最长的边小于另外两边之和. 三角形任意一边的长度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大 于另外两边之差. 知三边:一挑(最大边);二加(另两边);三比(比 最大边与另外两边的和.四断(是否三角形). 一边的长介于另外两边的和与粗之间.
内蒙古包头瑞星教育原创精品课件——版权所有
第三章 三角形
七年级(下册)
点→线(两点定线)→角(两线)→(面)图→体
学习几何 基本规律
一个图(三角形、四边形---)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相似、对称、位似----
第一单元:认识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1. 2. 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 次相连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基本元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三角形 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 角形的角;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为三 角形的基本元素(三三得九)。 三角形的表示:顶点为A,B,C的三角形表示 为△ABC,读作“三角形ABC”。符号“△” 表示三角形。三条边也可用每条边所对的顶 A 点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B
∠A+∠B=90°

4.1认识三角形(3)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1认识三角形(3)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巩固提能
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 A )

A.∠1= ∠BAC


B.∠1= ∠ABC

C.∠1=∠BAC
D.∠1=∠ABC
2.如图,AE是△ABC的中线,点D是BE上一点.若BD=5,CD=9,则
CE的长为( C )
A.5
B.6
C.7
D.8
3. 如 图 ,AD 是 △ABC 的 中 线 ,AB=5,AC=3,△ABD 的 周 长 和
B.BD是△ABC的中线
C.AD=DC,BE=EC
D.AD=EC,DC=BE
2.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
40°
线,则∠CAD的度数为__________.
3.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AB=6cm,BC边上中线AD=
7cm
5cm,△ABD的周长为15cm,则AC的长为_________.

所以∠BOC=180°-(∠OBC+∠OCB)=180°-65°=115°.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A=n°,则∠BOC的度数为多少
(用含n的式子表示)?
解:因为∠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所以∠OBC+∠OCB= (∠ABC+∠ACB).


在 △OBC 中 , ∠ BOC=180°-( ∠ OBC+ ∠ OCB)=180°- (∠

=

×45°=22.5°.

因为DE∥BC,所以∠EDC=∠BCD=22.5°.
因为∠B+∠BDC+∠BCD=180°,
所以∠BDC=180°-70°-22.5°=87.5°.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如图,∠A=∠D,要使△ABC≌△DBC,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
利用“角边角“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BEC≌△CDA(AAS).
解: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BD=CD.
因为CF⊥AD,BE⊥AE,
所以∠CFD=∠BED=90°.
BED=CFD,

)
在△BDE和△CDF中,因为
BDE=CDF,
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又因为OE⊥AB,OF⊥CB,所以∠OEB=∠OFB.
在△BAC和△EAD中,因为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AC∥DB,且AE=BF,那么△AEC≌△BFD的理由是(
所以CE=AD=5 cm,BE=CD,
所以△BDE≌△CDF(AAS).
利用“角边角“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 夹边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
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与△A'B'C'中,
∠=∠',
='',所以△ABC≌ △A'B'C' (
∠=∠',
ASA
).
1.〈厦门〉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
∠D,AC=DF,且AC∥DF.
试说明:△ABC≌△DEF.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应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进行简单地推理.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AC∥DB,且AE=BF,那么△AEC≌△BFD的理由是(
)
∠ACB=∠F
B.
所以△BEC≌△CDA(AAS).
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说明什么条件,简言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知识点汇总(全)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知识点汇总(全)

第四章 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三条重要线段 中线高线全等图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SSS三角形 SAS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ASAAASHL (适用于Rt Δ)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作三角形一、三角形概念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Δ”表示。

2、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ΔABC ”,读作“三角形ABC ”。

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 、BC 、AC ,有时也用a ,b ,c 来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来表示;4、∠A 、∠B 、∠C 为ΔABC 的三个内角。

二、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b+c>a ;a-b<c,a-c<b,b-c<a 。

2、判断三条线段a,b,c 能否组成三角形: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确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三、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 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 所对的边AB 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其余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a b c a b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四、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是指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 复习课件 (26PPT)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 复习课件 (26PPT)
“边角边”或“SAS”.
考点攻略
►考点一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例 1 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 D ) A.7 cm、5 cm、12 cm B.6 cm、8 cm、15 cm C.8 cm、4 cm、3 cm D.4 cm、5 cm、6 cm
[解析] 7+5=12;6+8=14<15;4+3=7<8;4+5 =9>6.
例 7 如图 3-4,山脚下有 A、B 两点,要测出 A,B 两 点的距离,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 A、B 两点的点 O,连 接 AO 并延长到 D,使 AO=DO,连接 BO 并延长到 C,使 BO=CO,量得 CD=12 米,那么山脚 A、B 两点的距离为 _____1_2_米___.
图 3-4
图YK-2-4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BC≌△EDC,进而 AB=ED. 解: 根据题意,在△ABC 和△EDC 中,
∠ABC=∠EDC=90°, BC=DC, ∠1=∠2,
所以△ABC≌△EDC(ASA). 所以 AB=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解:设腰长为 a,底边长为 b. 则由题意 2a+b=10.而 2a>b, ∴b+b<10,∴b<5. ∵a、b 为整数, 讨论当 b=4 时,则 a=3. 当 b=3 时,a=3.5(舍). 当 b=2 时,a=4. 当 b=1 时,a=4.5(舍). 所以三边长为 3,3,4 或 4,4,2.
►考点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解:(1)在△ABC 中, ∠BAC=180°-∠B-∠C =180°-44°-72° =64°; (2)因为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CAD=12∠BAC=12×64°=32°. 在△ACD 中,∠ADC=180°-∠CAD-∠C =180°-32°-72°=76°.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讲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讲义

AFE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一:全等形的有关概念1、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4、“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知识点二:从运动的角度看全等三角形的生成方法1、翻折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2、旋转法:三角形沿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平移使两个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例题一: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4 B .3 C .2 D .1 2、如图,△ABC ≌△ADE ,其中C 和E ,B 和D 是对应点,写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3、已知△ABC ≌△MNP ,∠A=48°,∠N=62°,则∠B=______°,∠C 、∠M 、∠P 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4、已知:如图所示,以B 为中心,将Rt △EBC 绕B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 ,若∠E =35°,求∠ADB 的度数.5、如图,△ACF ≌△ADE ,AD =9,AE =4,求DF 的长.ABDCEDCABE EDCBA6、已知:如图,△ABC ≌△DEF ,∠A =85°,∠B =60°,AB =8,EH =2. (1)求∠F 的度数与DH 的长; (2)求证:AB ∥DE . 练习一:1、如图,如果ΔABC ≌ΔDEF ,则AB 的对应边是_____,AC 的对应边是_____,∠C 的对应角是_____,∠DEF 的对应角是_____.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如图,已知△ABE ≌△DCE ,AE =2 cm ,BE =1.5 cm ,∠A =25°,∠B =48°;那么DE =_____cm ,EC =_____cm ,∠C =_____°;∠D =_____°3、如图所示,ΔABC ≌ΔDCB .(1)若∠D =74°∠DBC =38°,则∠A =_____, ∠ABC =_____ (2)如果AC =DB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ΔAOB ≌ΔDOC ,请指出所有的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若ΔABE ≌ΔACD ,AB=8cm ,AD=5cm ,∠A=60°,∠B=40°,则AE=_______,∠C=_______. 5、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DAE=43°,∠B=30°,求ADC ∠的大小.6、如图,已知△EAD ≌△ABC ,求证:CD+BC=AC.AB C D EFE DCBA第4题FE DCBA 7、如图,若△OAD ≌△OBC ,且∠O=65°,∠BEA=135°,求∠C 的度数. 例题二:7、如图,△ABC ≌△ADE ,若∠BAE=120°,∠BAD=40°,求∠BAC 的度数.练习二:9、如图,在△ABC 中,∠BAC=60°,将△ABC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40°后得到△ADE ,则∠BAE 的度数为________度.10、如图,△ABC ≌△AEF ,若∠ABC 和∠AEF 是对应角,则∠EAC 等于( ) A .∠ACB B .∠CAF C .∠BAF D .∠BAC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11、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将△ABE 沿BE 翻折, 点A 落在CD 边上, 成为点F, 如果△DEF 和△BCF 的周长分别是8cm 和22cm, 那么FC 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综合:如图,AB ⊥BC ,ΔABE ≌ΔECD .判断AE 与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题三:F EDC BA 8、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 A 、15° B 、20° C 、25°D 、30°9、如图,Rt △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处,折痕为CD ,则∠A′DB=( ) A 、40° B 、30° C 、20° D 、10° 练习三:12、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D ′等于( ) A 、70°B 、65°C 、50°D 、25°13、如图,将直角三角形BCA 沿BC 方向平移得到△FED , H 是线段AC 和FD 的交点.如果ED=9, BF=4, AH=3, 那么四边形FBAH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例8题图 例9题图 练习12题图 练习13题图课 后 作 业1、△ABC 和△DEF 是全等三角形,若AB=DE ,∠B=50°,∠C=70°,∠E=50°,则∠D 的度数是_____.2、△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________.3、如图,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AOB 绕O 旋转180º,可以与△___________重合,这说明△AOB ≌△___________.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 与__________,OB 与__________,BA 与__________;对应角是∠AOB 与________,∠OBA 与_________, ∠BAO 与___________.4、已知△ABC ≌△DEF ,AB=2,AC=4,△DEF 的周长为偶数,则EF 的长为( )A .3B .4C .5D .65、如图,△ABC ≌△CDA ,AC =7cm ,AB =5cm ,BC =8cm ,则AD 的长是( )A 、7cm B 、5cm C 、8cm D 、6cm6、如图所示,若△ABE ≌△A CF ,且AB =5,AE =2,则EC 的长为( ) A.2 B.3 C.5 D.2.5EDB C′FCD ′AA 'B DAC A CD7、已知△DEF ≌△ABC ,AB=AC ,且△ABC 的周长是23cm ,BC=4cm ,则△DEF 的边长中必有一边等于( ) A 、9.5cm B 、9.5cm 或4cm C 、9cm D 、4cm 或9cm8、如图,已知△ABC ≌△DBE ,∠BDA=∠A .若∠A :∠C=5:3,则∠DBE 的度数是( ) A .100° B .80° C .60° D .120°9、如图,△ABC ≌△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A .40° B .35° C .30° D .25°10、如图,△ABC ≌△AEF ,AB =AE ,∠B =∠E ,则对于结论①AC =AF ;②∠FAB =∠EAB ;③EF =BC ;④∠EAB =∠F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1、如图所示,已知AB =CD ,BE =DF ,△ABE ≌△CDF ,求证:AB ∥CD ,AE ∥CF.12、如图,△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D=25°,∠E=105°,∠DAC=16°,求∠DGB 的度数.第6题图FE CBA 第9题图第10题图第8题图DCB AE。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三角形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三角形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议一议
C
A
B
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香肠,它选
择A—B路线,而不选择A—C—B路线,难道小狗也懂
数学?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
c
b
你知道 为什么
吗?
B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a
b
Bc
C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a
b
Bc
C
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课后作业
习题4.2 第2、3题
北师版 七年级 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
课件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探究点一 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
1、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
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1、不在同一直线上; 2、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如右图的三角形,记 A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议一议
A B
(1) 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 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 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
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AB+AC
BC
c
AB+BC
AC
AC+BC
AB
(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 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相等的边叫腰,另一边叫底边。
在等腰三角形中,腰与底边的夹角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8讲 三角形--基础班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8讲 三角形--基础班

第8讲三角形知识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解题技巧:“当三条线段中最长的线段小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或当三条线段中最短的线段大于另两条线段之差时,即可组成三角形”【典例】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a﹣b﹣c|+|a﹣b+2c|=________.【答案】3a﹣b【解析】解:∵△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a+b﹣c=(a+b)-c>0,a﹣b﹣c=a-(b+c)<0,a﹣b+c=(a+c)-b>0(即a﹣b+2c>0),∴|a+b﹣c|﹣|a﹣b﹣c|+|a﹣b+2c|=a+b﹣c-[-(a﹣b﹣c)]+(a﹣b+2c)=3a﹣b故答案为:3a﹣b【方法总结】本题是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性质的综合问题:1、怎样判断绝对值内三边运算值的正负:①当绝对值内有一个减号时,三边运算值是正,例如|a+b﹣c|= a+b﹣c②有绝对值内有两个或三个减号时,三边运算值是负,例如|a﹣b﹣c|=-(a﹣b﹣c)2、注意“-|a﹣b﹣c|”在去绝对值符号的时候,为避免错误,可写成-[-(a﹣b﹣c)]的形式,再去括号。

a﹣b+2c可看做(a﹣b+c)+c,再判断正负。

【随堂练习】1.(2018春•郓城县期末)若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1,a,5(其中a为整数),则a的取值为_____.【解答】解:∵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5,∴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5﹣1<a<5+1,即:4<a<6,∴a的值为5,故答案为:5.2.(2018春•洛宁县期末)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奇数,且三角形的周长小于30,求三边的长.【解答】解:依题意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为x﹣2,x,x+2,∴,即2<x<10,∴x为最大取9,最小取3的奇数,当x=9时,三边长为7,9,11,当x=7时,三边长为5,7,9,当x=5时,三边长为3,5,7,当x=3时,三边长为1,3,5.知识点2 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归纳总结 (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归纳总结 (无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运用知识清单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分别相等;反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及周长面积均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表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能够相互重合的顶点、边、角分别叫作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符号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考点扫描板块一 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例1】 (四川遂宁)已知ABC ∆中,AB BC AC =≠,作与ABC ∆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个.【例2】 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 ∠+∠=∠+∠D.AD BC ∥,且AD BC =【拓展延伸1】已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cm ,912DE cm EF cm ==,,则AB = ,BC = ,AC = .板块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应用DCBA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SAS HL SSS →⎧⎪→⎨⎪→⎩找夹角已知两边 找直角 找另一边ASA AAS SAS AAS ⎧⎪⎧⎪⎨⎪⎨⎪⎪⎪⎩⎩边为角的对边→找任意一角→ 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已知一边一角 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这条边上的对角→ 找该角的另一边→ ASAAAS →⎧⎨→⎩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 找任意一边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 ⑴ 平移全等型⑵ 对称全等型⑶ 旋转全等型由全等可得到的相关定理:⑴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⑵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⑷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⑸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⑺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平移全等模型【例3】 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B DE =.【例4】 如图,AC DE ∥,BC EF ∥,AC DE =.求证:AF BD =.【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AB CD ∥,AB CD =.求证:AD BC ∥.对称全等模型【例5】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OA OD =.【拓展延伸1】已知:如图,AD BC =,AC BD =,求证:C D ∠=∠.【拓展延伸2】已知,如图,AB AC =,CE AB ⊥,BF AC ⊥,求证:BF CE =.【例6】 如图所示, 已知AB DC =,AE DF =,CE BF =,证明:AF DE =.【拓展延伸1】在凸五边形中,B E ∠=∠,C D ∠=∠,BC DE =,M 为CD 中点.求证:AM CD ⊥.基本旋转全等模型【例7】 (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连结AE 并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C AD =.【例8】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OA OB =,E 、F 为CD 上两点,AE BF ∥,CE DF =.求证:AC BD ∥.【例9】 已知:BD CE 、是ABC ∆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AP AQ =;⑵AP AQ ⊥.F DC BAM EDC BAK 字型模型【例10】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边上的点,且BE CF =.求证:AE BF ⊥.【拓展延伸】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AB 边上的点,GE EF ⊥,GE EF =.求证:BG CF BC +=.课后作业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⑴ ;⑵ ;⑶ ;⑷ ;⑸ ;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对应角、周长、面积都分别 .2、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三边对应相等B .两边及其夹角相等C .两角和任一边对应相等D .三个角对应相等3、如图,ABC △中,90C 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6AB cm =,则DEB △的周长为( )A .40 cmB .6 cmC .8cmD .10cmPDQCBEAEDCBA4、如图,△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B .35°C .30°D .25°5、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C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求证:BCE FDE ∆∆≌.6、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7、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CD CE =,DCA ECB ∠=∠,求证DAE EBD ∠=∠.8、如图,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M CD ⊥于M ,AN BE ⊥于N .求证:AM AN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知识清单把图形G 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 ',这样的由图形G 到G '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 '叫做G 的象;G 叫做G '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考点扫描“拉手”模型【例1】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 BM =.【例2】 如图,B ,C ,E 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AE 分别交AC ,DC于M ,N 点.求证:CM CN =.【拓展延伸1】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F 平分AFB ∠.【拓展延伸2】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是等边三角形,是中点,是中点,求证:是等边三角形.C AB ACM ∆CBN ∆D ANE BM CDE ∆等边三角形共顶点模型【例3】 如图,等边三角形与等边共顶点于点.求证:.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顶点问题【例4】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为中点,.求证:为定值.【拓展延伸1】如图,正方形绕正方形中点旋转,其交点为、,求证:.正方形旋转模型【例5】 、分别是正方形的边、上的点,且,,为垂足,求证:.ABC ∆DEC ∆C AE BD=ABC 90B =︒∠AB a =O AC EO OF ⊥BE BF+OGHK ABCD O E F AE CF AB +=E F ABCD BC CD 45EAF =︒∠AH EF ⊥H AH AB =【拓展延伸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点在线段上运动,平分交边于点.求证:.【例6】 以△ ABC 的两边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 、ACFG ,求证:CE=BG ,且CE ⊥BG .对角和180°模型【例7】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o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o 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ABCD 1F CD AE BAF ∠BC E AF DF BE =+OGFEDCA【例8】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BAD .求证:EF =BE FD;(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 EAF=∠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90︒12+FED CBA180︒12FEDB A课后作业1、如图,已知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与相等的理由.2、(湖北省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已知:如图,点是正方形的边上任意一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3、已知: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是等边三角形.、分别是、 的高.求证:.4、在等腰直角中,,,是的中点,点从出发向运动,交于点,试说明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5、如图,正方形中,.求证:.ABC ∆ADE ∆B C D CE AC CD+E ABCD AB D DF DE ⊥BC F DE DF=C AB ACM ∆CBN ∆CG CH ACN ∆MCB ∆CG CH=ABC ∆90ACB ∠=o AC BC =M AB P B C MQ MP ⊥AC Q MPQ∆ABCD FAD FAE ∠=∠BE DF AE +=6、等边和等边的边长均为1,是上异于的任意一点,是上一点,满足,当移动时,试判断的形状.全等三角形与中点问题知识清单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中线中位线相关问题(涉及中点的问题)见到中线(中点),我们可以联想的内容无非是倍长中线以及中位线定理(以后还要学习中线长公式),尤其是在涉及线段的等量关系时,倍长中线的应用更是较为常见.考点扫描倍长中线模型【例1】 在△ABC 中,9,5==AC AB ,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拓展延伸1】已知:ABC ∆中,AM 是中线.求证:1()2AM AB AC <+.ABD ∆CBD ∆E BE AD ⊥A D 、F CD 1AE CF +=E F 、BEF∆【例2】 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求证:<DAC DAB ∠∠.【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BE 交AC 于F ,AF EF =,求证:AC BE =.【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E 、F 分别在BD 、AD 上.DE CD =,EF AC =.求证:EF ∥AB类倍长中线模型【例4】 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ADB ∠,AD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EF +>.【拓展延伸1】在Rt ABC ∆中,90A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 FD ⊥.以线段BE 、EF 、F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中位线的运用【例5】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和CD 的中点,AD 、EF 、B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M 、N 两点. 求证:AME BNE ∠=∠.【例6】 在四边形ABCD 中,设M ,N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求证()12MN AD BC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例7】 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BAC EAD ∠=∠,F 为CD 的中点.求证:BF EF =.课后作业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过A 作AE DE ⊥,AF DF ⊥,且AE AF =.求证:EDB FDC ∠=∠.2、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AF 与EF 相等吗?为什么?3、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EF 于点G ,若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问题知识清单与角平分线相关全等问题 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考点扫描角平分线基本性质与全等的关系【例1】 已知ABC ∆中,AB AC =,BE 、CD 分别是ABC ∠及ACB ∠平分线.求证:CD BE =.【例2】 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E 是AC 上的一点,又12∠=∠,34∠=∠.求证:ED EB =.【拓展延伸2】如图所示,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AB CD =.两边作垂线问题【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E ⊥于,并且1()2AE AB AD =+,则ABC ADC ∠+∠等于多少?【拓展延伸1】ABC ∆中,D 为BC 中点,DE BC ⊥交BAC ∠的平分线于点E ,EF AB ⊥于F EG AC⊥于G .求证:BF CG =.作角平分线的垂线问题【例4】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AB >,M 为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CF AD ⊥且交AD 的延长线于F ,求证()12MF AC AB =-.【例5】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AB =,CM AD ⊥于M ,求证2AB AC AM +=.取线段长度相等【例6】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 ∠的平分线时,有AD BC AB +=.【例7】 如图,在ABC ∆中,AB BD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2B C ∠=∠.课后作业1、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求:B C ∠∠的值.2、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分别为两底角的外角平分线,AD BD ⊥于D ,AE CE ⊥于E .求证:AD AE =.3、如图,已知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4、如图,180A 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① 探讨线段AB 、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 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及方法总结知识清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点或中线,倍长中线或倍长类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考点扫描截长模型【例1】 已知ABC ∆中,60A ∠=o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例2】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 ∠的平分线时,有AD BC AB +=.“补短”模型【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例4】 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补形法【例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C ︒∠=∠=,AB AD =,若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BC CD+=___________.对称法【例6】 如图,ABC △中,由点A 作BC 边上的高线,垂足为D . 如果2C B ∠=∠,求证:AC CD BD +=.旋转法【例7】 正方形ABCD 中,E 为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 DF EF +=,求EAF ∠的度数.【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在边CD 上任取一点Q ,连AQ ,过D 作DP AQ ⊥,交AQ 于R ,交BC 于P ,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为O ,连OP OQ ,.求证:OP OQ ⊥.割补面积法【例8】 如图P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AB 上的中点,PE AC ⊥于点E ,PF BC ⊥于点F ,AD BC⊥于点D ,,求证:PE PF AD +=.【拓展延伸1】如图,点P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A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PE CA ⊥的延长线于点E ,PF BC ⊥于点F ,AD BC ⊥于点D .PE 、PF 、AD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例9】 如图,点P 为正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PE AC ⊥于点E ,PF BC ⊥于点F ,PG AB ⊥于点G ,AD ⊥BC 于点D .PE 、PF 、PG 、AD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备课笔记考点9:三角形的角及多边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备课笔记考点9:三角形的角及多边形

B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备课笔记 考点9:三角形中的角、多边形【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一)三角形的内角:(1)定义: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 角.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作用: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二)三角形的外角(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 . 三角形的外角和为 °.(2)特点:①外角的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②外角的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外角的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 .(3)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 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大于,等于或小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知识点二:多边形(一)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 .注意: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二)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 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 条对角线,n 边形一共有 条对角线.(三)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为 .内角和公式的应用:(1)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2)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四)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外角和定理的应用:(1)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2)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知识点三:镶嵌(一)平面镶嵌的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二)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 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典例分析】题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例1、若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6倍,而这两个角的和比第三个角大︒44,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第四章 三角形
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 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模型解读
·数学
模型一 平移型 (1)特征:沿同一直线平移可得两三角形重合.模型展示如下:
已知: AE=BF, CB∥DF, AC∥DE 结论:△ABC≌△EFD
(2)解题思路: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关键: ①加(减)共线部分,得某一对应边相等; ②利用平行线性质找对应角相等.
·数学 4.如图,在△ABC中,∠ACB=90°,点E在AC的延长线上, ED⊥AB于点D,若BC=ED,试说明:CE=DB.
解:因为ED⊥AB,所以∠ADE=∠ACB=90°, 因为∠A=∠A,ED=BC,所以△AED≌△ABC(AAS). 所以AE=AB,AC=AD.所以CE=DB.
·数学
模型三 旋转型 (1)特征: ①共顶点,绕该顶点旋转可得两三角形重合; ②不共顶点,绕某一点旋转后,再平移可得到两三角形重合.
解:因为∠BAC=∠DAE, 所以∠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在△BAD和△CAE中,ቐ∠BAD=∠CAE,
AD=AE 所以△BAD≌△CAE(SAS).所以BD=CE.
·数学 6.如图,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BC异侧, AB∥CD,AE=DF,∠A=∠D. (1)试说明:△ABE≌△DCF; (2)若AB=CF,试说明:△CFD是等腰三角形.
三垂直型
·数学
考虑:△ABE≌△ECD 结论:BC=BE+EC=AB+CD
(2)三个直角(不在同一直线上):
·数学
考虑:△ABE≌△BCD 结论:EC=AB-CD
考虑:△ABE≌△ECD 结论:BC=AB-CD
·数学 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E是 ∠ACB内部的一点,连接CE,作AD⊥CE,BE⊥CE,垂 足分别为点D,E. (1)试说明:△BCE≌△CAD; (2)若BE=5,DE=7,BC=13,则△ACD的周长是 30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整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整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式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的零指数幂运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算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单项式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 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 1 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的加减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四、同底数幂的乘法1、 n 个相同因式(或因数) a 相乘,记作 a n,读作 a 的 n 次方(幂),其中 a 为底数, n 为指数, 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北师大7年级下册 专题12 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及应用(知识点串讲)(教师版)

北师大7年级下册 专题12 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及应用(知识点串讲)(教师版)

专题12 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及应用知识网络重难突破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1)一线三等角常见图形如下:(含特殊的一线三垂直)(2)手拉手模型常见图形如下:(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2)半角模型常见图形如下:(正方形、一般四边形)(1)一线三等角典例1(2019春•莲湖区期末)如图1,在ABC⊥∆中,90=,过点A作直线DE,且满足BD DE∠=︒,AB ACBAC于点D,CE DE⊥于点E,当B,C在直线DE的同侧时,(1)求证:DE BD CE=+.(2)如果上面条件不变,当B,C在直线DE的异侧时,如图2,问BD、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写出结论并证明.(3)如果上面条件不变,当B,C在直线DE的异侧时,如图3,问BD、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写出结论并证明.【解答】(1)证明:如图1,BD DE⊥,CE DE⊥,90D E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CAE ABD ∴∠=∠.在ADB ∆和CEA ∆中,D EABD CAE AB AC∠=∠⎧⎪∠=∠⎨⎪=⎩,()ADB CEA AAS ∴∆≅∆,BD AE ∴=,AD CE =,DE AD AE =+,DE CE BD ∴=+;(2)解:BD DE CE =+,理由:如图2,BD DE ⊥,CE DE ⊥,90ADB CEA ∴∠=∠=︒.90BAD ABD ∴∠+∠=︒.90BAD EAC ∠+∠=︒ABD EAC ∴∠=∠.在ADB ∆和CEA ∆中,ADB CEA ABD EAC AB AC ∠=∠⎧⎪∠=∠⎨⎪=⎩,()ADB CEA AAS ∴∆≅∆,BD AE ∴=,AD CE =.AE AD ED =+,BD DE CE ∴=+.(3)解:DE CE BD =-,理由是:如图3,同理易证得:()ABD CAE AAS ∆≅∆,BD AE ∴=,AD CE =,DE AD AE =-,DE CE BD ∴=-.典例2(2019春•长清区期末)CD 是经过BCA ∠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 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BEC CFA α∠=∠=∠.(1)如图(1),假设直线CD 经过BCA ∠的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当90BCA α∠=∠=︒时,线段BE 与CF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假设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当90∠=∠>︒时,那么EF、BE、AF三条线段之间BCAα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BE CF=,理由:FCA FAC∠+∠=︒,90∠+∠=︒,90BCE ACF∴∠=∠,(同角的余角相等)BCE FCA=,∠=∠,CA CBBEC CFA∴∆≅∆,Rt BCE Rt CAF(AAS)∴=;BE CF(2)EF AF BE=+,理由:∠+∠=︒-∠,CAF ACFα180∠+∠=︒-∠,180BCE ACFα∴∠=∠,(同角的补角相等)BCE CAF=,∠=∠,CA CBBEC CFA∴∆≅∆,BCE CAF AAS()=,∴=,BE CFCE AF∴=+=+.EF CE CF AF BE(2)手拉手全等典例1如图,等边ABC∆中,D是AB边上的一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1)求证:ACE BCD∆≅∆;(2)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证明:(1)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DC CE=,60ACB DCE∠=∠=︒,ACB DCA DCE DCA∴∠-∠=∠-∠,即BCD ACE∠=∠,在ACE∆和BCD∆中,BC ACBCD ACEDC CE=⎧⎪∠=∠⎨⎪=⎩,()ACE BCD SAS∴∆≅∆;(2)//AE BC,理由是:ACE BCD∆≅∆,CAE ABC∴∠=∠,ABC∆是等边三角形,ABC ACB∴∠=∠,CAE ACB∴∠=∠,//AE BC∴.典例2(2019春•金牛区期末)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 AB+∠DAE的度数;(3)请问线段CE、BF、D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BAD=∠CAE=90°,∴∠BAC+∠CAD=90°,∠CAD+∠DAE=90°,∴∠BAC=∠DAE,在△BAC和△DAE中,,∴△BAC≌△DAE(SAS);(2)解:∵∠CAE=90°,AC=AE,∴∠E=45°,由(1)知△BAC≌△DAE,∴∠CAB=∠DAE,∠BCA=∠E=45°,∠F AB+∠DAE=∠F AB+∠CAB=∠F AC,∵∠AFC=90°,∠BCA=45°,∴∠F AC=45°,∴∠F AB+∠DAE=45°;(3)解:CE=2BF+2DE;理由如下:延长BF到G,使得FG=FB,连接AG,如下图:∵AF⊥BG,∴AB=AG,∴∠ABF=∠G,∵△BAC≌△DAE,∴AB=AD,∠CBA=∠EDA,CB=ED,∴AG=AD,∠ABF=∠CDA,∴∠G=∠CDA,∵∠GCA=∠DCA=45°,在△CGA和△CDA中,,∴△CGA≌△CDA(AAS),∴CG=CD,∵CG=CB+BF+FG=CB+2BF=DE+2BF,∴CD=2BF+DE,∴CE=2BF+2DE.典例3(2019春•天桥区期末)如图1,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设BAC α∠=,BCE β∠=.(1)线段BD 、CE 的数量关系是 ;并说明理由;(2)探究:当点D 在BC 边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2,假设90BAC ∠=︒,CE 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求证:EF DC =.【解答】解:(1)结论:BD CE =.理由:如图1中,AB AC =,AD AE =,BAC DAE ∠=∠,BAD CAE ∴∠=∠,()BAD CAE SAS ∴∆≅∆,BD CE ∴=.(2)结论:180αβ+=︒.理由:如图1中,BAD CAE ∆≅∆(已证),ABD ACE ∴∠=∠,BCE ACB ABC ABC ACE β∴∠=∠+∠=∠+∠=,180BAC ABC ACB ∠+∠+∠=︒,BAC α∠=,180αβ∴+=︒.(3)如图2中,由(1)可知BAD CAE ∆≅∆,BD EC ∴=,B ACE ∠=∠,AB DC =,90BAC ∠=︒,45B ACB ACF ∴∠=∠=∠=︒,90BCF ∴∠=︒,45F ∠=︒,B F ∴∠=∠,CB CF ∴=,BD EC =,EF CD ∴=.(3)半角模型典例1(2019春•罗湖区期末)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1)如图1,将一个直角顶点与A 点重合,角的两边分别交BC 于E ,交CD 的延长线于F ,试说明BE =DF;(2)如图2,假设将(1)中的直角改为45°角,即∠EAF=45°,E、F分别在边BC、CD上,试说明EF=BE+DF;(3)如图3,改变(2)中的∠EAF的位置(大小不变),使E、F分别在BC、CD的延长线上,假设BE=15,DF=2,试求线段EF的长.【解答】证明:(1)∵正方形ABCD是正方形,∴AD=AB,∠BAD=∠B=∠ADC=90°,∵∠EAF=90°,∴∠BAE+∠EAD=∠EAD+∠DAF=90°,∴∠BAE=∠DAF,在△BAE和△DAF中,∵,∴△ABE≌△ADF(ASA),∴BE=DF;(2)如图2,∵AD=AB,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E',此时AB与AD重合.由旋转可得∠BAE=∠DAE',BE=DE',∠B=∠ADE'=90°.∴∠ADF+∠ADE'=90°+90°=180°,∴点F、D、E'在同一条直线上,∵∠EAF=45°,∴∠BAE+∠DAF=∠DAF+∠DAE'=45°=∠EAF,在△EAF和△E'AF中,∵,∴△EAF≌△E'AF(SAS),∴EF=E'F,∵E'F=DF+DE'=DF+BE,∴EF=BE+DF;(3)将△ADF绕着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F′,如图3所示,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知点B、C、F′在一条直线上,∵∠BAF′=∠DAF,∠EAF=∠EAD+∠DAF=45°,∴∠EAF′+∠EAD+∠DAF=90°,∴∠EAF′=∠EAF=45°.在△EAF和△EAF′中,,∴△EAF≌△EAF′(SAS),∴EF=EF′,∴EF=EF'=BE﹣BF'=BE﹣DF=15﹣2=13.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典例1(2019春•皇姑区期末)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AB垂直于河岸BF,先在BF上取两点C、D,使CD CB=,再过点D作BF的垂线段DE,使点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测出10BD=,5ED=,那么AB的长是()A.2.5B.10C.5D.以上都不对【解答】解:AB BD⊥,ED AB⊥,90ABC EDC∴∠=∠=︒,在ABC∆和EDC∆中,90ABC EDCBC DCACB ECD∠=∠=︒⎧⎪=⎨⎪∠=∠⎩,()ABC EDC ASA∴∆≅∆,5AB ED∴==.应选:C.典例2(2019春•灵石县期末)某大学方案为新生配备如图1所示的折叠凳图2是折叠凳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木条等材料宽度忽略不计),其中凳腿AB和CD的长相等,O是它们的中点.为了使折叠凳坐着舒适,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凳宽度AD设计为30cm,由以上信息能求出CB的长度吗?如果能,请求出BC的长度,如果不能,请你说明理由.【解答】解:O是AB、CD的中点,OA OB∴=,OC OD=,在AOD∆和BOC∆中,OA OBAOD BOC OC OD=⎧⎪∠=∠⎨⎪=⎩,()AOD BOC SAS∴∆≅∆,CB AD∴=,30AD cm=,30CB cm∴=.稳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2019春•罗湖区期末)如图,为估计罗湖公园小池塘岸边A、B两点之间的距离,思雅学校小组在小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28m,OB=20m,那么A,B间的距离可能是()A.8m B.25m C.50m D.60m【解答】解:连接AB,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28﹣20<AB<28+20,即:8<AB<48,那么AB的值在8和48之间.2.(2019春•市中区期末)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至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至E ,使CE CB =,连接ED .假设量出58DE =米,那么A ,B 间的距离即可求.依据是( )A .SASB .SSSC .AASD .ASA【解答】解:在ABC ∆和DEC ∆中,AC CD ACB DCE BC CE =⎧⎪∠=∠⎨⎪=⎩,()ABC DEC SAS ∆≅∆,58AB DE ∴==米,应选:A .3.(2018春•槐荫区期末)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筝形,其中AD CD =,AB CB =,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 BD ⊥;②12AO CO AC ==;③ABD CBD ∆≅∆;④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AC B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答】解:在ABD ∆与CBD ∆中,AD CD AB BC DB DB =⎧⎪=⎨⎪=⎩,()ABD CBD SSS ∴∆≅∆,ADB CDB ∴∠=∠,在AOD ∆与COD ∆中,AD CD ADB CDB OD OD =⎧⎪∠=∠⎨⎪=⎩,()AOD COD SAS ∴∆≅∆,90AOD COD ∴∠=∠=︒,AO OC =,AC DB ∴⊥,故①②正确;四边形ABCD 的面积111222S ADB S BDC DB OA DB OC AC BD =∆+∆=⨯+⨯=, 故④正确;应选:D .4.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 )A .①B .②C .③D .①和②【解答】解:带③去可以利用“角边角〞得到全等的三角形. 应选:C .5.(2019春•青羊区期末)如图,∠ACB =90°,AC =BC ,AE ⊥CE 于点E ,BD ⊥CE 于点D ,AE =5cm ,BD=2cm ,那么DE 的长是( )A .8cmB .5cmC .3cmD .2cm【解答】解:∵AE ⊥CE 于点E ,BD ⊥CE 于点D ,∴∠AEC =∠D =∠ACB =90°,∴∠A+∠ACE=90°,∠ACE+∠BCD=90°,∴∠A=∠BCD,∵AC=BC,∴△ACE≌△CBD(AAS),∴AE=CD=5cm,CE=BD=2cm,∴DE=CD﹣CE=5﹣2=3cm.应选:C.6.(2019春•罗湖区期末)如图,△ABD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①BE=CD;②∠BOD=60°;③∠BDO=∠CEO;④假设∠BAC=90°,且DA∥BC,那么BC⊥CE.A.1 B.2 C.3 D.4【解答】解:∵△ABD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AE=AC,∠ADB=∠ABD=60°,∠DAB=∠EAC=60°,∴∠DAB+∠BAC=∠EAC+∠BAC,∴∠DAC=∠BAE,在△DAC和△BAE中,,∴△DAC≌△BAE(SAS),∴BE=DC,∠ADC=∠ABE,∵∠BOD=180°﹣∠ODB﹣∠DBA﹣∠ABE=180°﹣∠ODB﹣60°﹣∠ADC=120°﹣(∠ODB+∠ADC)=120°﹣60°=60°,∴∠BOD=60°,∴①正确;②正确;∵△ABD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DB=∠AEC=60°,但根据不能推出∠ADC=∠AEB,∴∠BDO=∠CEO错误,∴③错误;∵DA∥BC,∴∠DAB=∠ABC=60°,∵∠BAC=90°,∴∠ACB=30°,∵∠ACE=60°,∴∠ECB=90°,∴BC⊥CE,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应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7.(2018春•历下区期中)如图,两棵大树间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 ED=.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 s,小华走的时间是.【解答】解:90AED∠=︒,90AEB DEC∴∠+∠=︒,90ABE=︒,90A AEB∴∠+∠=︒,A DEC∴∠=∠,在ABE∆和DCE∆中B CA DEC AE DE∠=∠⎧⎪∠=∠⎨⎪=⎩,()ABE ECD AAS∴∆≅∆,5EC AB m∴==,13BC m=,8BE m∴=,∴小华走的时间是818()s÷=,故答案为:8s .8.(2018春•槐荫区期末)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 、B 间的距离,先在过点B 的AB 的垂线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在过点D 的垂线上取点E ,使A 、C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可证明EDC ABC ∆≅∆,所以测得ED 的长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解答】解:AB BD ⊥,ED BD ⊥,90ABD EDC ∴∠=∠=︒,在EDC ∆和ABC ∆中,ABC EDC BC DCACB ECD ∠=∠⎧⎪=⎨⎪∠=∠⎩, ()EDC ABC ASA ∴∆≅∆.故答案为:ASA .9.(2019春•商河县期末)如图,要在湖两岸A ,B 两点之间修建一座欣赏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直接测量A 、B 两点间的距离,于是小明想出来这样一种做法: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BC CD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50DE =米,那么AB = 米.【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90B D ∠=∠=︒,BC CD =,ACB ECD ∠=∠()ABC EDC ASA ∴∆≅∆50AB DE ∴==米.故答案为:5010.(2019春•平阴县期末)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以下五个结论:①AD BE =;②//PQ AE ;③AP BQ =;④DE DP =;⑤120AOE ∠=︒,其中正确结论有 (填序号).【解答】解:等边ABC ∆和等边CDE ∆,AC BC ∴=,CD CE =,60ACB DCE ∠=∠=︒,ACB BCD DCE BCD ∴∠+∠=∠+∠,即ACD BCE ∠=∠,在ACD ∆与BCE ∆中,AC BC ACD BCECD CE =⎧⎪∠=∠⎨⎪=⎩,()ACD BCE SAS ∴∆≅∆, AD BE ∴=,①正确,ACD BCE ∆≅∆,CBE DAC ∴∠=∠,又60ACB DCE ∠=∠=︒,60BCD ∴∠=︒,ACP BCQ ∴∠=∠,在CQB ∆和CPA ∆中,CBE DAC AC BCBCQ ACP ∠=∠⎧⎪=⎨⎪∠=∠⎩,()CQB CPA ASA ∴∆≅∆,CP CQ ∴=, 又60PCQ ∠=︒,PCQ ∴∆为等边三角形,60PQC DCE ∴∠=∠=︒,//PQ AE ∴,②正确,CQB CPA∆≅∆,∴=③正确,AP BQ=,AD BE=,AP BQ∴-=-,AD AP BE BQ即DP QE=,∠=∠+∠=︒+∠,60DQE ECQ CEQ CEQ60∠=︒,CDEDQE CDE∴∠≠∠,故④错误;BC DE,//∴∠=∠,CBE BED∠=∠,CBE DAE∴∠=∠+∠=︒,AOB OAE AEO60同理可得出120∠=︒,AOEDOE∴∠=︒,故⑤正确;60∴正确结论有:①②③⑤;故答案为:①②③⑤.11.(2019春•金牛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B=12厘米,BC=8厘米,CD=14厘米,∠B=∠C,点E为线段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厘米/秒时,能够使△BPE与以C、P、Q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全等.【解答】解: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那么BP=3t,CP=8﹣3t,∵∠B=∠C,∴①当BE=CP=6,BP=CQ时,△BPE与△CQP全等,此时,6=8﹣3t,解得t,∴BP=CQ=2,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23厘米/秒;②当BE=CQ=6,BP=CP时,△BPE与△CQP全等,此时,3t=8﹣3t,解得t,∴点Q的运动速度为6厘米/秒;故答案为:3或.三、解答题(共2小题)12.如图,Rt ABC⊥于D,CE AE⊥,∠=︒,直线l为经过点A的任一直线,BD lBAC=,90∆中,AB AC假设BD CE>,试问:(1)AD与CE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2)线段BD,DE,CE之间的数量之间关系如何?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AD与CE的大小关系为AD CE=,理由是:90∠+∠=∠=︒,BAD EAC BAC又CE l⊥于E,90∴∠+∠=︒,ACE EAC∴∠=∠;BAD ACEBD l⊥于D,CE l⊥于E,90BDA AEC ∴∠=∠=︒;又AB AC =;()ABD CAE AAS ∴∆≅∆,AD CE ∴=.(2)线段BD ,DE ,CE 之间的数量之间关系为:BD DE CE =+,理由如下: ABD CAE ∆≅∆,BD AE ∴=,AD CE =,又AE DE AD =+,BD DE CE ∴=+.13.(2018秋•宿松县期末)(1)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120BAD ∠=︒,90B ADC ∠=∠=︒,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60︒,探究图中线段BE 、E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结AG ,先证明ABE AD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2)探索延伸:如图2,假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180B D ∠+∠=︒.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12EAF BAD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 处)北偏西30︒的A 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 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45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同时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地分别到达E 、F 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解答】解:(1)EF BE DF =+,证明如下:在ABE ∆和ADG ∆中,DG BE B ADG AB AD =⎧⎪∠=∠⎨⎪=⎩,()ABE ADG SAS ∴∆≅∆,AE AG ∴=,BAE DAG ∠=∠, 12EAF BAD ∠=∠, GAF DAG DAF BAE DAF BAD EAF EAF ∴∠=∠+∠=∠+∠=∠-∠=∠, EAF GAF ∴∠=∠,在AEF ∆和GA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AEF AGF SAS ∴∆≅∆,EF FG ∴=,FG DG DF BE DF =+=+,EF BE DF ∴=+;故答案为EF BE DF =+.(2)结论EF BE DF =+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结AG ,如图2,在ABE ∆和ADG ∆中,DG BE B ADG AB AD =⎧⎪∠=∠⎨⎪=⎩,()ABE ADG SAS ∴∆≅∆,AE AG ∴=,BAE DAG ∠=∠, 12EAF BAD ∠=∠, GAF DAG DAF BAE DAF BAD EAF EAF ∴∠=∠+∠=∠+∠=∠-∠=∠, EAF GAF ∴∠=∠,在AEF ∆和GA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AEF AGF SAS ∴∆≅∆,EF FG ∴=,FG DG DF BE DF =+=+,EF BE DF ∴=+;(3)如图3,连接EF ,延长AE 、BF 相交于点C ,3090(9070)140AOB ∠=︒+︒+︒-︒=︒,70EOF ∠=︒,12EOF AOB ∴∠=∠, 又OA OB =,(9030)(7050)180OAC OBC ∠+∠=︒-︒+︒+︒=︒, ∴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 AE BF =+成立,即2(4560)210EF =⨯+=(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知识点
汇总
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Δ”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Δ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作用: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一般地,对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来说,一定有|b-c|<a<b+c成立;反之,只有|b-c|<a<b+c成立,a、b、c 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
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
部。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角形的高线:
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它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是它的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它的外部;
区别
相同
中线
平分对边
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
都是线段
都从顶点画出
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
角平分线
平分内角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表内部
高线
垂直于对边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直角三角形:其中两条恰好是直角边
二、图形的全等
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意: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边边边: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注意: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用尺规做三角形“SAS”“ASA”“SSS”
题目: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b,c.
求作:ABc,使AB=c,Ac=b,Bc=a.
作法:
作线段AB=c;
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弧,
以B为圆心a为半径作弧与前弧相交于c;
连接Ac,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二: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n,∠α.
求作:ABc,使∠A=∠α,AB=,Ac=n.
作法:
作∠A=∠α;
在AB上截取AB=,Ac=n;
连接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三: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α,∠β,线段.
求作:ABc,使∠A=∠α,∠B=∠β,AB=.
作法:
作线段AB=;
在AB的同旁作∠A=∠α,作∠B=∠β,
∠A与∠B的另一边相交于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作图题的一般步骤:
已知,即将条件具体化;
求作,即具体叙述所作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分析,即寻找作图方法的途径;
作法,即根据分析所得的作图方法,作出正式图形,并依次叙述作图过程;
证明,即验证所作图形的正确性。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实际上是利用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或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把较难测量或无法测量的距离转化成已知线段或较容易测量的线
段的长度,从而得到被测距离。

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先明确实际问题应该用哪些几何知道解决;
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图形;
结合图形和题意分析已知条件;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