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初中地理八下《5第1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word教案 (14)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节课通过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和特色,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PPT课件,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课件演示〗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教 学 内 容
二次备课札记(个案)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布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小结、反馈: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重点
1.秦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教学
难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
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法
提示
谈话互动、读图分析
教 学 过 程
〖课件演示〗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沙漠广布
东南半壁
农耕为主
牧业为主
西北半壁
人口众多
〖课件演示〗再次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湘教版八下地理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设计
4、我国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交流展示】
课堂探究一:
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并找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课堂探究二:
看视频,找差异。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分别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课堂探究三:
我国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课堂小结:
【拓展题】
课后收集南方、北方的资料,我们将举办一个辩论赛课题是“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提示:请从农作物种植、饮食文化、房屋建筑、交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虑。
【课堂检测】略
布置作业:《学法》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对照提纲自学教材,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小组发言
讨论:P1活动:T1、2、3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况;
2、能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自主学习】:
1、在地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分别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电脑屏幕上展示我国秦岭、淮河的景观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分别表示我国的什么地方?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2)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2)探究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2)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我国的北方雪景,南方的椰林,西北的沙漠,内蒙古的大草原、雪域高原等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些地区。

学生:雪景属北方地区,椰林属于南方地区,沙漠和内蒙古的大草原属于西北地区,雪域高原属于青藏地区。

转承:四大地理区域位于我国什么方位,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讲解1、秦岭-淮河线出示“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2页第1~2段,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位。

学生: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概况出示“秦岭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3页第1段,思考:秦岭的概括。

学生: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西起甘肃省境内,东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500千米。

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在1500~2500千米。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实例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我们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哪些地理区域?”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时,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地理区域的位置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地理区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理区域的特点。

然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教师批改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干旱气候?”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差异等核心知识。
(2)案例研究法:提供各地理区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比较各地理区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游戏:设计地理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加深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各地理区域的图片、图表等资料,直观地呈现地理差异。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上存在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我讲解了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地理特征,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将这些特征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联系起来。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差异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2.人文素养:通过对比各地理区域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实践与创新素养: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4.信息素养: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等环节,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掌握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定义、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3.准备地图,让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地理环境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展示PPT,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教材还设置了“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各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活动与探究”环节所需材料,如地图、标本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大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哪些地区?2.呈现(15分钟)分别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置“活动与探究”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word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word教案

第一节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资料和图片,培育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经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团联合作的能力。

3)经过让学生登台论述,培育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论述实质规律的能力主。

4)经过读图,培育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教课培育学生相助合作的思想意识教课要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地区区分的依照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方法:启迪式教课法、读图法、讲话法、分组活动法教课过程:引入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地、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样自然景观,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地理差别。

中国各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显然的差别。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相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限。

在它的南北双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显然的差别。

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地理差别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均匀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种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种类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资料柑橘、茶叶、油桐公路、铁路、水运3、活动1)读图5—1,达成以下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色?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地区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

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5-6、5-7,请解说造成两地气温差别的原由。

三、四大地理地区1、在中国地图上,依照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沿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限,并依据实质状况作必定的调整,把中国区分为四大地理地区,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域、西北地域和青藏地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知识梳理型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知识梳理型教案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知识梳理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而本节内容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铺垫。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本节共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不同的地理区域,二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注重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四、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举例说出我国都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地理区域?2、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分别表示什么?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有没有相似性?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最接近?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青藏地区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9、青藏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东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打开。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1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13)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1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13)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1.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了解秦岭-淮河线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都各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各个区域之间都有一条分界线,首先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之前反复提过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

【提出学习目标】1.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自学指导】阅读P2-5,完成《全优》P1“课前预习”部分。

(5分钟)【检查自学效果】学生回答《全优》“课前预习”部分内容。

【师生互动解决疑难】1.请学生上台在图中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过渡:“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你还能说出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有什么差异吗?(可从自然环境、衣食住行等方面来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图片显示各种差异)。

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状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3.四大地理区域学生看图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分界线。

4.活动:完成P4、P5“活动”(5分钟)。

【当堂作业】必做:《全优》“能力提升”选择题。

选做:“基础达标”选择题四、板书设计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位置2、地理意义3、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名称和分布2、确定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域差异。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环境的整体布局,引发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然后,分别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温暖、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的高原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

(2)识记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列表比较,能够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反映出来的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秦岭—淮河线,认识到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我国幅员辽阔,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润湿地区分界线复习提问:这些分界线大致与哪一条分界线相吻合?(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吻合。

地理分界线反映出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东部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并一起来认识区域的划分。

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活动一: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提问:说说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明确:秦岭是东西走向,淮河是自西向东流。

活动二:展示“中国政区图”,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线提问: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明确: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活动三:图片展示比较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温带作物为主,主要有苹果、柿、枣等;以南以亚热带作物为主,主要有柑橘、茶叶、油桐、弥猴桃等。

秦岭---淮河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注意:拓展内容和要求要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要符合教学实际,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的内容不要写入。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课,我感到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4. 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难点:
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联系与差异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1)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2)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4)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地理概念理解不深,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各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尚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直观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20分钟)针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板书)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板书)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板书)
举例:(大屏幕显示)
活动2:(课前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

(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

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
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参考答案:
1.(1)秦岭淮河(2)夏季风 400 (3)一二
2.(1)×(2)×(3)×(4)√
3.
4.略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