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张献忠大西军的失败
江口之战:“大西王”张献忠到底藏了多少财宝?
江口之战:“大西王”张献忠到底藏了多少财宝?
本文导读:
张献忠对朱明宗室深恶痛绝,入川后即下令:
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为了防范敌探奸细,还推行了严格的户籍、城禁和特务制度。几十万大西军的粮食问题通过没收和打粮这种暴力方式解决,当时的四川,家有余粮的固然主要是地主,可这种见粮就抢、见猪就杀的政策,必然会触及一般农民的利益,这些情况发生在政权初建,敌对势力尚未反扑时尚没什么危害,可一旦所有反对者在南京弘光朝廷号召下集合起来,趁机反扑,大西政权必然在四川站不住脚。官绅地主是敌对势力,要消灭掉,于是张献忠于1645年举行“特科”,将来成都参加考试的各府县生员约5000多人全部杀光,听说自己所选“府、州、县官,有到任两三日即被杀害,甚至有一县三四月内连杀十余县官者”,张献忠怒不可遏,又派军队对当地居民实施屠杀。而僧道、医卜、阴阳诸流,及百工技艺人,这些流民中的各类人员,自然也难逃被杀厄运。
一旦按下屠杀这个按钮,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就像上了发条的杀人机器一样,再也停不下来。怀疑叛乱的分子潜藏在城市中内应外合,张献忠竟然做出“除城尽剿”的决定,分遣军队到所属州县搜杀百姓,连西京成都也不放过,《圣教入
川记》中,详细记载了西方传教士目睹张献忠下令将成都“城内居民一律杀绝”的残酷情形。
为什么张献忠在统治四川前后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学者杨鸿基认为,大西军之所以会发生“以杀戮为威,而剿洗之兵四出”的现象,是由于各地“义兵”把张献忠“所置郡县贼吏”“群起而杀之”的结果,大西军一味用杀戮和剿洗去平息反对势力的方法,恰恰暴露了张献忠“非帝王之器,无绥靖之能”,也揭示了大西政权的根本弱点。
张献忠宝藏传奇
张献忠“宝藏”传奇
新闻背景
年底年初时分,关于张献忠“宝藏”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一批权威考古专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宣布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张献忠“宝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三百多年来,围绕它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这里我们就为您一一道来。
关于“宝藏”的传奇,也许最能刺激人们心底某种原始的欲望,因此在全世界都大行其道。
中国的“宝藏”传奇,最有名的应该就算张献忠“宝藏”了。这事儿后来被演绎得越来越神奇,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宣称,这笔财富的价值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还有人演绎了这样的故事:张献忠的后人逃往海外,在印度洋上建立了国王岛、酋长国,几百年来一直没停止过寻宝行动……
演绎归演绎。真实的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献忠确实有宝
张献忠其人,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明朝末年,在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参加了起义军,和李自成同属高迎祥领导。后来,各股起义军中,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李自成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发展,张献忠则转头向南进攻长江流域。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史料中,对于张献忠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说他“嗜杀”,二是说他“掠财”。应该说,这里有后来的统治者对“反贼”刻意抹黑的成分,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攻下武昌后,将明朝的楚王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还有人说,张献忠在四川,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大西军和大顺军哪个更能打?
大西军和大顺军哪个更能打?
展开全文
1664年8月原大顺军余部李自成侄儿李过的养子、南明临国公李来亨部4000余人被满清歼灭于湖北兴县的茅麓山地区。自此南明在大陆上的最后一块反清根据地也丧失了。此时距离满清入关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李来亨在满清攻破山寨之前其先将其的母亲安排好,之后率领妻儿举家自焚。宁死也绝不当满清的顺民。
而大西军在张献忠战死之后其余部由他的几个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统帅,这其中最为有名的抗清将领应该就是李定国了。李定国在桂林、衡州之战中,”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李定国及其所部也一直坚持到了1662年。李定国去世之前告诫他的儿子说:“任死荒郊,勿降也!
与满清军队的对抗中大西军和大顺军哪个更能打?
因为崇祯的关系,大顺军余部的生存环境恶劣些,大部分时间江北挡住了清军主力。但是李定国的战绩要大得多,两蹶名王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战绩。两支军队都在伯仲之间。
张献忠要厉害点,理由很简单,由满清编撰的明末清初的历史张献忠就是个杀人如麻的恶魔,甚至有张献忠屠川的记载,这种毫无下限的抹黑足以证明满清对张献忠的痛恨从而推理出张献忠对满清的所造成的实际伤害是非常大的。
看过一个逸闻,不知真假:据说又一次李自成被左良玉包围,没剩几个人了,这时李自成排除使者跟左良玉谈判:
左良玉:你们投降吧
使者:我们是绝不会投降的
左良玉:你们只有几十个人,有什么资格跟我谈判?
使者:我并非来谈判的
左良玉:那你来干什么?
使者:我只是好奇,将军没有显赫的身世,却能够从一介小卒,一步步升为将军,所仰仗的是何人呀?
杀人魔王张献忠的暴行 张献忠七杀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杀人魔王张献忠的暴行张献忠七杀碑
导语:杀人魔王张献忠我国古代的“人吃人”事件经常发生。关于吃人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充饥,强者食弱者;有的是为了别的原因,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互
杀人魔王张献忠
我国古代的“人吃人”事件经常发生。关于吃人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充饥,强者食弱者;有的是为了别的原因,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互食的现象。按照世俗的约定,人吃动物的肉,能说得过去,但是人吃人的肉,就有些惨无人道了。在古代,大规模吃人的事件经常发生在大饥荒的时候,这时候由于粮食匮乏,百姓常常易子而食;也可能发生在战乱时期,掌握生杀大权的人往往为了充饥以外的原因将人吃掉,唐末的黄巢和明末的张献忠就是这其中典型的代表。
张献忠和他的大西军
在四川,一直流传着“杀人魔王张献忠,张献忠吃人”的说法,主要因为张献忠当时就活动在蜀中一带,甚至变态地大肆屠杀百姓。据说张献忠竟然把屠杀百姓当成了一种乐趣,不但杀掉,还要吃掉。
崇祯七年,张献忠的军队由楚入蜀,攻陷夔府、剑州,接着又开始屠杀巴州、通江等地。1635年,张献忠率军屠戮安徽凤阳,直至四川泸州城,见人就杀,似乎就是冲着杀人而来,对于不同的对象,采用的杀人方法也不尽相同。
当时,张献忠的军队只要攻破一座城池,都会将大量的妇女、少女充当营妓,多余的则统统杀掉。当兵败之时,由于部队缺乏粮食,士兵们饥饿难耐,张献忠的残暴手段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竟然杀掉妇女进行腌渍,以便喂养士兵和马。一句话,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杀人魔王张献忠,张献忠吃人的行为,给四川人民的心中印下了永远也
清灭大西之战
清灭大西之战
清灭大西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至三年(1646年)十一月,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张献忠大西政权的作战。
背景
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时清军主力正于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四川,主要与故明残军及官绅武装作战。
过程
二年十一月,清廷以驻防西安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会同固山额真巴颜、李国翰等,进兵四川,征剿大西军。三年正月,清廷又增派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入川。这样,大西军同时面临故明军队与清军主力的两面进攻,局势严重。
三月,故明川陕总督樊一蘅、兵部尚书四川督师王应熊,会师泸州(今属四川),约期进攻大西军。故明参将杨展,亦攻大西军,取嘉定(治今四川乐山),占领川南诸州县。大西军十余万众试图顺长江东进湖北,遭到阻拦,于彭山(今四川眉山以北)败于杨展,退回成都。
五月初五日,豪格率部由西安向汉中进发。十八日,清将尼堪抵鸡头关,击败大西军;及抵汉中,又击溃大西军贺珍营。二十五日,豪格遣鳌拜、马喇希等分别于汉中、西乡(今属陕西)追击大西军贺珍、
孙守法部和刘体纯部。这时,故明总兵曾英、参将王祥联兵趋成都。在清军和明军、乡绅武装的多路进攻下,大西军于七月放弃成都,撤往陕西,“以蹑敌后”。十一月,豪格率部抵四川南部县,大西军保宁(今四川阆中)守将刘进忠降。时大西军尚有部众数十万,列营于西充县境。豪格以降将刘进忠为向导,以护军统领鳌拜等为先锋,星夜兼程,进击大西军。
二十七日凌晨,清军抵西充。时大雾弥空,大西军哨兵报后营路有盔甲声,张献忠谓其煽惑军心,立斩哨兵数人。不多时清军已到,张献忠急率部将出营,至凤凰山。时清军已及营门,仅一小溪之隔。张献忠方引弓,却被清将雅牙兰射中,阵亡。大西军顿时惊溃。
历史趣谈张献忠屠川是造成蜀中地区人口急剧下降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献忠屠川是造成蜀中地区人口急剧下降的原因?
导语:张献忠之屠蜀导致四川人口急剧下降的论断,多少有失偏颇。
明朝军阀的屠戮平民、清军的滥杀无辜,连年兵荒马乱导致的生产大
面积停顿,人民大
张献忠之屠蜀导致四川人口急剧下降的论断,多少有失偏颇。明朝
军阀的屠戮平民、清军的滥杀无辜,连年兵荒马乱导致的生产大面积
停顿,人民大批量地逃亡,都是导致四川许多地方荒无人烟、人口锐
减的原因,按顾诚说法,“直到张献忠牺牲,大西军转入云贵时,四川
遭受的破坏还是比较有限的”。
所谓张献忠“屠蜀”对四川造成的破坏是有限的,清军才是四川人口
降到“一万八千零九十丁”的罪魁祸首,也正是为了掩盖罪恶,清政府才
指使御用文人编造种种谎言,将责任全部推给张献忠。而明末清初四
川人口的锐减,是多股势力混战的最终恶果,张献忠并不是唯一的屠
川元凶。
可见从六百万人减少到8万人的真凶是清军(包含吴三桂),比南明,张献忠,摇黄土军和各路强盗土匪更加残暴,加上灾荒,瘟疫,虎患,人吃人,逃离等天灾人祸,才是导致川人减少的真正原因。
其实除了《后鉴录》之外,其他的资料很多都并没有将全部责任推
给到张献忠身上,如《蜀龟鉴》:痛乎,明季屠川之惨也。四川南部死
于张献忠部者十分之三四,死于瘟疫、虎灾者十分之二三,而所遗之
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于献者十三四,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
虎者十一二,而遗民千不存一矣。川东死于献者十二三,死于摇黄者
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万不遗一矣。川西死于献者十
七八,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十万不存一矣。
12对大西王张献忠的再次认识
对大西王张献忠的再认识
韩树林
大西王张献忠——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日诞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张献忠自小就受过地主的欺压,后来他到绥德镇总兵王威部下充当明军的边兵。在军营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结交了一些好朋友。他爱效仿古代豪杰义士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所以在士兵中很有威信。在战争中,张献忠英勇搏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后被人诬告他和十七人犯“淫掠”军法,判处死刑。军中将官陈洪范见他状貌奇伟,为他说情,方免去一死,挨一百军棍被关入狱,张献忠得救后离开了军营。
张献忠世属军籍,到他父亲张快时可能脱离军籍,在家务农,陕北定边县柳树涧人(古属延安府肤施县柳树涧堡)。自幼贪玩,读书三年,粗识字,小时候随父跑过小生意,成人后在官府做过捕快,被革职,又被榆林卫军营当兵。
张献忠身长个高,微瘦黄脸虎颔,留有胡须,“两眉辣竖”还有几颗麻子,眉字间射出一股英武之气,走起路来身躯像猿猴一样敏捷,“状貌魁梧”像猛虎一样矫健,说起来像洪钟一样响亮。农民军力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黄虎”,又称“八大王”。
崇祯三年(1630年)九月,当王嘉胤进据府谷时,25岁的张献忠在密集十八寨率穷苦人聚众起义,加入了王的营,自立一军有五六千人,其队力量最强,号西营八大王。
张献忠武艺好,性格开朗,豪爽、热情、智谋多,懂军事常
识,勇猛坚毅、果敢善战,是农民军种一员虎将。农民军将士都很敬佩他,他精力旺盛每临战阵,张献忠都亲冒失石,领精兵打头阵,是三十六营中一营的主将,其名声远在李自成之上。
张献忠在嘉胤营中是时分时合的。崇祯四年(1631年)春,农民军形势续有发展,东路侧王嘉胤仍在河曲;四路神一元破宁塞、安边、安保等。
明末永历帝为何选择了云南[权威资料]
明末永历帝为何选择了云南
1652年(南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正月初一,永历帝和他手下为数不多的臣子、眷属在云南省最东边一个名叫皈朝的村子里度过了新年。在孙可望的安排下,搬到了安隆千户所,为了使名字好听一些,改为安龙府。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1623-1662年)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是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之孙,桂王朱常瀛之子,崇祯年间受封为永明王。1646年11月,受明朝大臣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戴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年号永历,在位15年,后被清兵追逼,逃入缅甸,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至今仍留下“逼死坡”这个地名,以及1911年云南都督蔡锷以“三迤士民”名义竖立的“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对于云南来说,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
小朝廷的“国际影响力”
据江之春记载,“壬辰(1652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二月初六日,上自广西南宁府移跸贵州安龙府,……时廷臣扈随者,文武止五十余人”,加上少数兵丁、随从人员和家属眷口也不过二千九百余人。《残明纪事》中说:“王自入黔,无尺土一民。”处于如此可怜的境地,说它是一个空头小朝廷也不为过。
然而,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一些来看,情况又不同了。在1646年永历政权建立之时,在明朝旗号下的各种势力还控制着中国西南的广大地域,并且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台海地区)也处于强势地位。在明朝残余势力在永历的旗号下,一些原来与明朝敌对的力量也纷纷加入以永历为旗帜的抗清事业。
张献忠的大西军本是明朝的死敌。到了1647年正月,张献忠被清军击毙,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p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的率领下急速南撤,进入贵州,占领贵阳。该年9月,大西军余部与明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沐天波达成协议,决定“共扶明后,恢复江山”。在此时,一些投降清朝的明朝将领也纷纷倒戈,归顺明朝。
张献忠暴行:小孩蒸了吃 妇女尽让士兵奸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献忠暴行:小孩蒸了吃妇女尽让士兵奸淫
导语: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后于1644年10月6日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自称老万岁。张献忠称帝后,立即与道教供奉的梓潼帝君张
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后于1644年10月6日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自称老万岁。张献忠称帝后,立即与道教供奉的梓潼帝君张亚子联宗,说自己是张亚子的后代,借以抬高身份。张亚子是东晋人,曾长期居住七曲山,晓诗书,精医术,为贫苦乡民诊病施药,排忧解难,敬老爱幼,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死后百姓建此庙以纪念。唐代封为英显王,元代称为文昌帝君。明清全国各地建文昌祠,因为文昌帝君发祥于梓潼,故又称梓潼帝君。崇祯年间,张献忠几次率师过梓潼,听说了张亚子的故事后就表示,倘若我打了胜仗,当为文昌帝君重修庙宇。张献忠占领成都后,立即发银五万两,役夫数千,兴修大庙,金碧辉煌,题为“天圣神祠”。张献忠亲自题诗:“一线羊肠游天堂,此处万世永无忧;神来仙来仙是神,世世流传与天休。”又一首曰:“高山有青松,黄花生谷中;一旦冰雹下,黄花不如松。”堪称典型的歪诗。同时,张献忠追奉文昌帝为太祖高皇帝,以文昌庙为张献忠家庙。
成都城开始大兴土木,蜀王府里进行大规模装修改建,做为新朝的王宫。任命了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又将义子四人加将军衔,封第一子为平东将军,令率马兵征服山东、辽东、高丽、东洋诸国;封第二子为服南将军,征讨南省及暹罗、东京、西贰、南洋、斐利该等地;封第三子为定北将军,征伐北省诸地及内蒙古等;封第四子为安西将军招抚西藏、青海、新疆、外蒙各地。张献忠新衣新帽,端坐殿中,文武百官,叩拜如仪。献忠抚髯大笑:“起来吧,龟孙们,弄得还挺个
张献忠其人与其杀人
| 42
|
古侵扰的军队,称为边兵,还有运输军用物资的驿卒。明末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边兵常无衣无食。更有甚者,明末,明廷又大量裁汰边兵、驿卒。这些被裁汰下的边兵、驿卒难为生计,于是铤而走险,拉队伍造反。
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白水县爆发了王二领导的饥民大起义。陕西连续两年大旱,饥民吃树皮和观音土,官府还“严为催科”,于是官逼民反。一人登高呼,众人如潮涌,数月间陕北几十支饥民与边兵、驿卒的造反队伍举起大旗。边兵、驿卒平时受过军事训练,熟悉地理交通,又有一定胆识,所以一旦起事,队伍发展迅速,遂形成明末大起义洪流。
张献忠相貌奇伟,艺高力大,面目微黄,声如巨雷,在王嘉胤领导的起义军中,自领一军。他剽悍果勇,屡立战功,自称“西营八大王”。
张献忠入川
崇祯四年(1631年)王嘉胤被叛卖遭杀害后,军队由张献忠统率。在官府的追剿下,各路义军“三十六营,二十万人”分别转入山西、河南等外线作战。崇祯六年(1633年)首次入川作战,攻克夔州等地。崇祯七年(1634年)二月下旬,张献忠率军第二次入川。他由大昌(巫山北)、大宁(巫溪)、夔州(奉节)、开县、新宁(开江),攻保宁(阆中)和广元未克,四月由达县、仪陇北上返回陕西。
明末起义队伍中另一领袖李自成(1606~1645年),原是高迎祥的部将,他
们都是陕北人。崇祯六年,李自成第一次入川,破夔州,攻广元等处。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高迎祥牺牲,部队由李自成率领,号“李闯王”。崇祯十年(1637年),李自成军第二次入川,攻克龙安(平武)、剑阁、绵州、安岳,包围成都20余日。残酷的战争与多年的奔波,使起义队伍十三家七十二营,有的失败,有的分化组合,至此仅剩下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三支。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罗汝才搞分裂通敌,被李自成杀死。当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景山)树上。
张献忠(明末农民军领袖,大西国皇帝)—搜狗百科
张献忠(明末农民军领袖,大西国皇帝)—搜狗百科
早年经历
大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少时曾读书,后参军,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反明起义
参见:张献忠起义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
张献忠画像焦,饿殍遍野。明朝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铤而走险。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后自成一军。因张献忠小时读过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
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原混战
参见:张献忠桐城之战
崇祯六年(1633年)冬,农民军大部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素材
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
2015年底以来,多家报刊以四川江口考古新发现为题,对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作了大规模报道,进一步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掀起了探索沉银之谜的又一波热潮。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是重要学术取向,问题是张献忠为什么会有大量白银沉于江口?江口沉银是一个表象,值得追寻的是那背后关乎张献忠成败的历史真相。
白银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进程,激化了社会矛盾
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都表明是崇祯时期征解的税银。江口所沉的这些税银,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学界论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加派、灾荒频发等等,但是迄今鲜少关注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问题。追寻历史,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即货币化,是在明代。大规模使用白银,是明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发展到晚明,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白银货币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为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
大顺通宝,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所铸的钱币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自14世纪末开始,随着民间用银、官方赋役折银,白银货币极大地扩展,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促使出现
了海外贸易热潮,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了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此时,一方面出现了国家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会上从皇族到小民都有对于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全社会的商业性行为,正说明了无论从国计还是从民生都存在着对白银的大量需求。16世纪全球化开端,这种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巨大需求形成与全球的互动,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我们切不能忘记,此前伴随白银货币化过程的,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赋役改革——从折银到征银,这是明朝赋役改革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根本特征。发展到张居正改革,核心是财政改革,改革存留于世的两部重要文献《万历会计录》和《清丈条例》,证明了白银货币成为国家财政体系主体的趋向,表明中国古代两千年以实物和力役为主的国家财政体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政体系转型,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型。
评《张献忠大西军史》
作者: 孙祚民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108-109页
主题词: 张献忠起义;李自成;明王朝;完整系统;起义领袖;明末农民战争;军史;学术论文;三中全会;文字资料
摘要: <正>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战争中与李自成齐名的杰出农民起义领袖,在打击和推翻明王朝统治的斗争中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是,过去的封建史家一直恶毒诬谤他'性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在四川'共杀人六万万有奇'.建国之后,曾进行过拨乱反正,但'文革'中又被扣上
了'叛徒'的帽子,遭到了严重的歪曲.三中全会以来,张献忠的研究,虽然引起比较广泛的重视,发掘出不少历史文物和文字资料,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但总起来看,不论从研究的深入程度和成果的丰富性而言,还都很不够.并且,在此以前,尚未见到有比较完整系统的学术专著问世.从这个角度来说,王纲同志的《张献忠大西军史》的出版,带有填补空白的性质,是值得欢迎的.
大学课件第一节 清军入关与各地的抗清斗争
实行“圈地”。至康熙初年约圈地16万余顷。 颁行“剃发令”。 颁行“投充法”和“逃人法”。 屠城政策。
2.鲁西榆园农民军
顺治元年至十二年,任七、张七。
3.江阴、嘉定人民的反剃发斗争
顺治二年六月,陈明遇、阎应元。屠城三日。 同年闰六月,侯峒曾、黄淳耀,嘉定三屠。
六、明末农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和 历史意义
入关前清朝的形势。关内形势。四月二十二日,一片石。五月初二, 清军进入北京。十月初一,迁都北京。
2.清朝入关之初的安民措施
严明军纪; 为崇祯帝发丧,保护明陵; 优待明勋贵降官,开科取士; 革除明末三饷加派; 礼俗衣冠暂用明制。
3.李自成、张献忠的败亡
阿济格、多铎,顺治二年五月,湖北通山九宫山。一说禅隐湖南石 门县夹山寺。
四、郑成功抗清及收复台湾
奉唐王,顺治三年唐王政权灭亡后入海抗清。后奉桂王。与鲁王属下 张名振、张煌言联合,出没闽浙粤一带。顺治十六年北伐。康熙元年 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1662年)
泉州大坪山.鄭成功銅像(面向台灣)
厦门郑成功塑像
台南郑成功像
五、清军入关后社会矛盾的变化与 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2.百度文库史意义:
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封建关系在一定 范围和程度上的调整,以及为清代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历史趣谈张献忠究竟是怎么死的?张献忠死亡之谜大揭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献忠究竟是怎么死的?张献忠死亡之谜大揭秘
导语:原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后,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同明军曾英勾结,后又出保宁(今四川阆中)去,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统帅豪格。清军以刘进忠为
原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后,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同明军曾英勾结,后又出保宁(今四川阆中)去,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统帅豪格。清军以刘进忠为向导,带领清军进入川北。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农民军发起突然袭击。二十七日晨,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农民军相遇。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临急应战,指挥农民军马步兵分两面抗击清军。这时,清军统帅豪格率大军继至,遣参领格布库等向农民军右翼进攻,都统准塔攻击农民军左翼。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清军将领格布库等被农民军击毙,农民军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时年仅四十岁。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
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但是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没有发现清军报告张献忠尸体的文件。
南充之眼的故事
南充之眼的故事
南充之眼,这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耀眼的光芒,透过它可以俯视南充的美景,这里似乎就是南充的眼睛。四围群山环绕,翠峰如簇;公路九曲回肠、西河静谧流淌……登临七坪寨,长达2400米的木质栈道依山而建;直径18米的“天空之眼”高高矗立在制高点,游人在此能俯瞰山下郁郁葱葱的山林和生机盎然的村庄;悬空达70米高的玻璃栈道上,让游客体验到“步步惊心”的刺激。曾经的古战场,成为集观赏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亮点。七坪寨就是张献忠曾经的驻军之地。
山寨地理位置绝佳,古人曾在山上修筑城墙,建起寨门,寨门上曾有字“天下太平”。唐仁学回忆,寨门狭窄,勉强能容两人并肩通过,寨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寨门外是悬崖峭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几年前,一处山道上还有寨门残存,而今难寻踪迹,一座U形山包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山寨的历史有多长,这位老人却说不清楚。但是,“最险七坪寨,贼来破不开,想捉孙可望,除非瘟来害。”这样的民谚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张献忠曾驻军于此。据《明史·张献忠传》和《清史稿·武肃亲王豪格》等史料记载,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豪格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率部开始西征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川北保宁(今阆中)守将刘进忠得知清军到来,率领所部兵马向豪格投降,致蜀地北门洞开。远在成都的张献忠得知刘进忠降清的消息后,亲率大军出川北,想一举消灭刘进忠后,再与豪格决战。
张献忠到达顺庆后,在七坪寨、四方寨等地构筑营寨,阻击清军。七坪寨和四方寨地势险要,两山成掎角之势,可相互策应,易守难攻,被张献忠作为阻击清军的前沿阵地。张献忠命义子孙可望率军驻守两山寨,在山上构筑寨墙、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2010年第3期·总第147期
上个世纪末,笔者在写《张献忠——大西皇帝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时,为了得到更多的实感,便去距成都百里开外的广汉房湖公园参观记录有大西政权历史的张献忠“圣谕碑”。“圣谕碑”的质地是红砂石,通高210厘米,宽100厘米,厚19厘米。在一道黑漆栅栏的包围中,它俨然伫立在那里,头顶着一个形似草帽的石亭,脚蹬着朝靴般厚重的石墩。整体看,恍若是一个从乡间走出来的帝王,端坐在那里,隔着历史烟云望着我,显出几分神秘和扑朔迷离。碑眉两边,镌刻装饰着龙纹,很是飘逸。史载:张献忠于大西大顺三年(1646年)焚烧成都后,即引60万大西军,向川北方向败退。一直踞嘉定(乐山)地区与张献忠长期抗衡、对峙的残明大将杨展,则领兵一直追到汉州(今广汉)。那时,偌大个四川,最后只剩下区区八万多人,而这些人又大都集中于嘉定二峨山下的洪雅和川东石柱一带。前者,有号称骁勇的残明大将杨展率家乡子弟兵与之对峙;后者有“巾帼英雄”秦良玉率白杆兵保卫家乡。这样,张献忠两边都过不去。巴蜀大地上的区区八万多人算是硕果仅存。除此而外,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巴山蜀水间的数百万生灵几乎被张献忠斩尽杀绝。
巴蜀书社出版有《张献忠剿四川实录》(2002年)。光看一个“剿”字、一个“实录”,就让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书中有实录多篇。作者大都是过来人,述说得非常具体,详细。有的还是当过张献忠的俘虏,侥幸逃生者。其中的情节凶险万端,是那些非经历者绝对想像不出来的。我还在相关的史料中看到张献忠因为一味嗜杀,迷信武力,到后来饥饿流行,仍不思悔改,竟下令打“人粮”(让他的部队将俘虏和搜捕来的和平居民杀了吃人肉),心灵为之震颤。
当杨展率兵追击张献忠到汉州之时,目睹这里被
破坏得一片狼藉,尸横遍野而不忍,下令不再追击,命部下挖出一个大坑,埋葬了陈尸万人,并亲笔撰写《万人坟记》,要手下匠人勒石于“圣谕碑”后。
圣谕碑上,张献忠下的圣谕是:“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在我看来,这里就反映了张献忠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他杀人理论的根据。这里,他以天子自居。他对他仇恨的人类社会发出了警告,要人们“自思自量”,要小心了!据说成都人民公园(原少城公园)先前曾长期存有张献忠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它与这圣谕碑当不仅是一脉相承,而且是张献忠杀人理论的发展、延伸和完善。
明末动乱年间,与李自成、张献忠同时在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举旗造反,后来成了气候的共有36家,著名农民起义领袖人物多人。然而,最终成了正果的只有李自成、张献忠两人。这两个年龄相近,经历相仿,暗中较劲的农民起义领袖人物,最终命运亦颇相似。当李自成率兵杀进北京,推翻明朝,南面称帝时,张献忠也率军杀进他梦寐以求的成都而称帝。李自成的皇帝梦只做了很短时间——因明朝大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在吴三桂与清军夹击下溃退出北京,最后在湖北九宫山,莫名其妙地、近乎滑稽地死于一个老农锄下。无独有偶。张献忠兵退四川西充凤凰山时,于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清军由叛将刘进忠带领前来偷袭。张献忠被清军雅布兰一箭射中,洞穿左乳陨命,年仅41岁。
当李自成保持着头脑清醒时,能节节胜利。特别是他公开打出“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旗帜,这就从根本上喊出了几千年来占中国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的心声,顺应了他们的要求,必然得到最广大的
浅说张献忠大西军的失败
田闻一
万方数据
74
2010年第3期·总第147期
拥护。所以他能虽经百蹶而最终胜利,直捣京城,逼死崇祯皇帝,进了紫禁城,坐上龙廷,南面称帝。同样,张献忠之所以能在湖北突破手持尚方宝剑,志在必得的明未重臣、能臣,深受崇祯皇帝信任、重用的杨嗣昌指挥的六路大军的围追堵截,出人意料地突然进入四面群山围定,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天府之国,并所向披靡,最终拿下成都,建立了他的大西国,乃在于他接受了王自贤的建议,公开亮出“扶明抗清”的旗帜。这就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殊阶段争取到民心,受到巴蜀人民的支持、拥护。所以,他一路之上,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然而,如同郭沫若在他所著的为毛泽东主席赞赏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领袖人物,总是躲脱不了一个怪圈,即一旦登上龙廷,因为阶级的局限,立刻变质。他们注重享受,喜欢阿谀奉承,唯我独大,说一不二,金口玉言;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重用奸佞,残害忠良。接着就是失败、失败!事实正是如此。当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将他的国号定为大顺之时,张献忠也在
成都称帝,将他的国号定为大西。当上了大顺国皇帝的李自成重用奸相牛金星,诛杀了对时局高瞻远瞩,有政治远见,敢于直言的李岩和他的兄弟。而在成都,躲进过去蜀王耽于享受、肉欲的成都皇城的张献忠,重用与牛金星类似的汪兆龄,并一怒之下,对王自贤动了宫刑。过后,王自贤主动要求在成都大慈寺出家。虽然他接受了张献忠赐给的国师称号,却生不如死,从此心如死灰,对国事绝不过问。朝政从此让奸相汪兆龄一手把持。汪兆龄又利用张献忠迷信武力,性情残忍,一味嗜杀的毛病和政治上的近视、人性的弱点推波助澜,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大西国走向了彻底的败落。
张献忠是不是该对那场明末清初四川有史以来的人间浩劫负主要责任?在我看来,用不着作过多的史料、史实搜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张献忠剿四川实录》(巴蜀书社2002年4月版)里轻而易举找到答案。
东林党是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明神宗(即万历皇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因同明神宗政见不合,被革职返乡。顾宪成的老家在江苏无锡。那里原有一座书院,是宋代学者杨时(即“程门立雪”的杨时)寓居毗陵(今常州)和无锡时的讲学处,旧址在“锡邑城东隅弓河之上”(今无锡市苏家弄3号),相传称为”东林精舍”;后曾一度废为僧庵。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罢官归里的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人,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无锡知县林宰的赞助下,在“东林精舍”的废址上重建书院,仍以“东林”名之。这些不得志的士大夫,在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抨击当朝权贵,一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朝中一部分在职官吏,如赵南星、杨涟、左光斗等,“多遥相应和”。[1]东林书院无形中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就把他们称为“东林党”。
东林党人的言论自然令在朝权奸们嫉恨不已。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政,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因弹劾魏忠贤数十大罪而被捕,于天启五年(1625年)冤死于狱中。魏忠贤还不愿善罢干休,又使人编《三朝要冷风热血 洗涤乾坤
——晚明东林党人的斗争
碧 莲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