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作业:常考题型突破1-图像、图示类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专项练1图形图示类解题策略(含解析)
策略专项练1 图形图示类解题策略一、选择题1.(2020山东济宁3月一模)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进出该组织细胞的速率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B.同一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说明某些载体蛋白不具有专一性C.某些钠钾离子的转运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持续运输的过程中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D.该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但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动力不直接来自ATP2.(2020山东济宁6月三模)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不同的细胞用不同的机制解决这种危机。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B.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C.若将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升高D.三种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3.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
形成该结构的DNA 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等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结构是沃森和克里克首次发现的②该结构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形成③用DNA解旋酶可打开该结构中的氢键④该结构中(A+G)/(T+C)的值与DNA双螺旋中的比值相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2020山东德州4月一模)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癌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
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进行免疫B.多孔玻璃板中的细胞为B淋巴细胞和鼠瘤细胞的融合细胞C.图中细胞集落a~d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抗体D.图中细胞集落a可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5.(2020山东德州4月一模)(多选)当感知到危险时,线虫神经元会释放大量酪胺,触发逃跑反应,使(线虫能够逃脱“敌人”。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题型专项训练:图示、图解类含解析
4.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因此,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答案:A
解析:在碳循环中,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图3中E是生产者,A是无机环境。
(2)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有,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假设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3 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kg。
答案:(1)标志重捕(2)微生物、贼鸥 捕食和竞争(3)念珠藻(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175
2.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下图表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蛋白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有关,则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
B.若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且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
C.若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则C蛋白是细胞膜完成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
D.若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则其只能与一种物质结合,功能特征表现为专一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酶的专一性,若A蛋白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有关,则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A项正确。若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说明B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如果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B项正确。C蛋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从而对细胞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说明C蛋白在细胞间信息交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是一种酶,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即一种酶只能与一种或一类物质结合,从而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项错误。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常考类型3图解图示类__有效“架桥”破解
突破选择题常考类型3 图解图示类——有效“架桥”破解真题示例1.[2022·山东卷]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
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加重铵毒D.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2.[2022·广东卷]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
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 )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3.[2022·浙江1月]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题后归纳Ⅰ.答题模板Ⅱ.知识归纳一、模式图与示意图1.细胞膜结构模式图2.物质运输的模式图3.酶专一性的模式图图中A代表酶;B代表反应物;E、F代表产物。
4.膜蛋白功能的模式图5.光合作用“三率”相关模式图整合6.细胞周期的模式图7.细胞凋亡过程的示意图8.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图解9.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图中过程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④表示翻译。
10.动物激素分泌及传送方式示意图图中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代表促甲状腺激素,③代表甲状腺激素,④代表胰岛素。
1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丙为核糖体;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典题轻松练 图解与图示类突破(含试题 含详解)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考复习指导】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典题轻松练图解与图示类突破(含2013试题含详解)1. 2013· 西安模拟如图1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3中A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 mol/L的乳酸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在水中磷脂分子排成双层的原因是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B.图2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和能量,且均逆浓度梯度进行C.如果用图1所示人工膜作为图3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D.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1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本题考查膜的结构模型、物质运输方式和渗透作用装置的图像解读以及灵活分析能力。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所以磷脂分子在形成膜的时候,头与头接近,尾与尾接近,A正确;由图2可知,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两者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乳酸的运输还需要能量,B错误;图1所示人工膜作为图3中的半透膜,葡萄糖和乳酸都不能穿过人工膜,液面高度相等,C错误;人工膜与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相同,两者可以相互融合,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错误。
答案:A2. 2013·长春三调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内还应具有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B.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C.1、5是有氧呼吸的场所,该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3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析: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4为液泡,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 错误;植物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答案:D3. 2013·银川月考五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解析:本题考查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二轮题型突破卷(1)一、单选题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DNA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密切相关B.细胞中都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并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D.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蛋白质,含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核酸2.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正确的是()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的过程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不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3.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和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HO的生成2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的浓度,因变量是促细胞凋亡效果C.促凋亡效果会引起细胞中细胞色素C和dATP的含量升高D.由结果可知细胞色素C的存在与否不影响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4.每年的腊月初八,很多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和膳食纤维(纤维素)等,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腊八粥”煮熟后,食材中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B.“腊八粥”中的膳食纤维很难被消化,但可以促进人体的肠胃蠕动C.相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少D.“腊八粥”中含有糖类,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腊八粥”5.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打破练题型专项必练一图示图解类-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题型专项必练一图示图解类一、选择题1.(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其从侵入宿主细胞至释放出来的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以下叙说正确的是( )A.HIV和T2噬菌体侵入对应宿主细胞的方式相反B.图中①过程和②过程可反映出核酸均可自在进出细胞核C.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应含有控制HIV逆转录酶的合成的基因D.将CD4受体整合到红细胞膜上,可勾引HIV进入红细胞答案:D解析:HIV全体侵入宿主细胞,而T2噬菌体只需DNA侵入宿主细胞,A项错误;细胞核的核孔和核膜都具有选择性,核酸不能自在经过,B项错误;控制HIV逆转录酶的合成的基因来自其本身,C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HIV与细胞膜上的CD4受体结合,进而进入细胞并繁殖,因而将CD4受体整合到红细胞膜上,可勾引HIV进入红细胞,D项正确。
2.(2018湖南衡阳八中第三次质检,6)含水量为80%的土壤为对照(CK),测得耐旱能力较强的大丽花中度缺水(MD)时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如图所示(气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
据图分析以下叙说正确的是( )A.非气孔要素次要影响Pn-MD的工夫段是第12~15天B.第3~6天Pn-MD的限制要素为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膜受损C.第6~12天Pn-MD的限制要素为还原三碳酸的酶空间结构改变D.第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光合作用放出O2速率上升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非气孔要素次要影响Pn-MD的工夫段是第3~6天,A项错误;气孔影响要素只能影响单位工夫、单位叶面积经过气孔的气体量,所以第3~6天因缺水使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膜受损属于非气孔影响要素,B项正确;第6~12天Pn-MD的限制要素为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C项错误;第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因干旱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气孔导度降落,光合作用降低,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落,D 项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篇 图示图解类解题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图示图解类解题模板练解题模板概述该类试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多是通过图形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
解题思维模板如下:模板强化训练1.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项正确;突触结构包括三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不能说属于突触前膜,B项错误;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C项正确;免疫包括两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项正确。
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广度;提升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取、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
2.如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正常细胞中基因没有发生突变,而随着突变的基因数量增多,最终导致细胞癌变,说明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图中显示的突变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小鼠正常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当它们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癌变;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3.下图为人体神经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内含有DNA的膜性细胞器是线粒体B.该图中③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该图中④为突触,共有5个D.构成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答案C解析④为突触小体。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1 图像、图示类试题
题型一图像、图示类试题1.如图为结肠癌发生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癌细胞具有酶活性降低、水分减少、无限增殖的特点C.癌细胞因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而转移D.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知,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酶活性降低、水分减少是衰老细胞的特点;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是癌细胞易转移的原因;癌症不属于遗传病。
2.图1表示中心法则,图2~4表示中心法则中的三个信息流动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对应图1中的过程①,基因突变会在该过程中发生B.图3的产物是C链,该过程对应图1中的④C.图4对应图1中的⑤,D链是图1中过程②的产物D.以上四个图中都发生了碱基的互补配对答案 B解析图2是DNA复制,对应图1中的过程①,该过程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图3是转录,对应图1中的过程②,其产物是C链(mRNA),B错误;图4是翻译,对应图1中的过程⑤,D链是图1中过程②的产物——mRNA,C正确;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都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3.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育种周期长B.②和⑥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⑤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答案 B解析①→②过程为杂交育种,育种年限比较长;②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③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⑤过程的原理为基因突变,⑦过程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4.甲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中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感受器在伸肌中,效应器在伸肌和屈肌中B.刺激甲图中的Ⅰ或Ⅱ点,在a处均可以发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甲图中在神经与肌肉之间,也具有类似b处的突触D.乙图中给予刺激后,1→2→3的变化主要由Na+内流引起,3→4→5主要由K+外流引起答案 B解析根据甲图中b处突触的形状,可判断a点所处的神经为传入神经,b点之后的两条神经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相连,图中的两条传出神经分别与伸肌和屈肌相连,所以在伸肌和屈肌中都具有效应器,A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训练:板块二 专项一 题型2 图像、图解分析类 含解析
[教师备用训练2图像、图解分析类] 1.图示为细胞生命历程的概念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细胞体积变小从而提高物质运输效率B.过程②中,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C.过程③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D.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D[分析图示可知: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从而提高物质运输效率,A正确;过程②表示细胞癌变,在此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B正确;过程③表示细胞衰老,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C正确;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但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凋亡不一定会使个体衰老死亡,D错误。
]2.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A.如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旧可能修复D.如图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少见B[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正反馈调节,A正确;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B 错误;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没有瘫痪,所以仍旧可能修复,C正确;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D正确。
] 3.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R表达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a和b的碱基顺序可能不同B.产生c的过程需要核糖体与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结合C.物质c最后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至左A[a和b表示mRNA,其中a经修饰形成b,则碱基顺序可能不同,A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B错误;物质c可存在于细胞内,也可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肽链长的翻译在前,肽链短的翻译在后,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D错误。
高三生物(浙江专版)二轮典型题型专辑课件题型2 图解图示类突破
题型特点
生物图解图示也是一种语言,它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 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和相
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
表达方式。 图解图示型试题主要有两个特点。(1)新情境:以图像、图形或 流程图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即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境,提供 新材料;(2)重能力:该类试题是以生物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
结构①活动加强,影响①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或结构有 ________、________和ATP。 (2)图中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物质 ②的合成与分泌,放射性物质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 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 β 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 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β细胞,由此引起的糖尿
本理论等作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而命制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
析迁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解图示的识别、分析及解决问题 的能力。
题型示例
【示例2】 (2013· 日照市模拟 ) 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 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有关 问题。
(1)由图时,
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题模板
图解图示题的解题技巧主要体现在“三细”上。
题 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 干 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 图解中的名称、结构、过程的含义以及对图示 图 的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 解 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 多个图解间的联系,注意分析题中的若干 多个 图解能否相互补充或提示,谨防解题时思 图解 维定势或顾此失彼
病属 ________( 选择“Ⅰ型”或“Ⅱ型” ) 糖尿病;从免疫学角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2 图解图示类突破(含真题含解析)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题型二 图解图示类突破对点集训1.(2013·试题押题)如图甲是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乙是突触放大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刺激C 引起肌肉收缩,为非条件反射B .抑制细胞呼吸,则兴奋在的传导受影响C .③的内容物释放进入E 中引起E 兴奋或抑制D .兴奋在F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析 选项A ,刺激C 引起肌肉收缩并没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兴奋的传导;③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F 为突触小体,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答案 B2.(2013·试题押题)LDL 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
人体内有23的LDL 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 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B .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 .LDL 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D .在LDL 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解析 溶酶体是单层膜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LDL 形成胆固醇,所以A 对;胆固醇从溶酶体释放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B 错;LDL 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与线粒体有关,所以C 错;LDL 降解是酶促反,与选择透过性无关。
答案 A3.(2013·中学)如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使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的配子B .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C .由图判断乙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D .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解析 由题图知,甲植株能产生AbC 、ABc 、abC 、aBc 四种比例相的配子,乙植株产生的配子有AbC 、Aac 、BbC 、aBc ,但Aac 、BbC 因缺失一种基因而使配子致死,因此乙植株只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的配子,即AbC 和aBc ,A 错误;通过测交可知,甲植株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的子代,而乙植株只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的子代,B 正确;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Cc ,C 错误;甲植株自交后代中A_B_(高茎卷叶)占916,而乙植株自交后代中有14AAbbCC 、12AaBbCc 、14aaBBcc ,高茎卷叶占12,D 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项练一 图示图解类
题型专项练一图示图解类一、选择题1.(2017福建厦门一中考前模拟,1)溶酶体的吞噬消化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消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实现的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特异性识别抗原答案 D解析据图分析,线粒体衰老后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形成自噬体,在与溶酶体结合后被消化处理;细菌等病原体是通过吞噬作用形成吞噬体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最后被清除,A项正确。
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的加工和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参与,B项正确。
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
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项错误。
2.(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联,1)下图表示光合作用时ATP形成的图解,图中b6f复合体能将叶绿体基质中的质子(H+)转移到类囊体腔内,该过程需要依赖于水光解时产生的电子(e-)进行推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质子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腔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光合作用中ATP合成过程会减小类囊体内外的质子浓度差D.物质X既具有催化功能又具有运输功能答案 B解析据图分析,图中有光合色素复合体,将水分解产生了H+和O2,为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项正确。
质子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腔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B项错误。
图中光合作用中ATP合成过程会推动质子的运输,从而减小类囊体内外的质子浓度差,C项正确。
物质X可催化ATP的合成,还具有运输质子的功能,D项正确。
3.(2017湖北黄冈一中二模,3)下图1为某果蝇染色体上与白眼基因S有关的示意图,图2为该染色体上相关基因转录过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1图2A.该果蝇体细胞中可能没有与基因S相对应的等位基因B.图2与图1中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C.由图2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不同D.S基因若发生图2过程,催化该过程酶的结合位点在图1的Ⅰ区段〚导学号50074053〛答案 D解析果蝇白眼基因S属于伴X隐性遗传,雄性体细胞中没有与基因S相对应的等位基因,A项正确。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卷 专题10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2 图解图示类突破
题型二图解图示类突破1.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
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D.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2.如图的四个部分(Ⅰ~Ⅳ)是四种类型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Ⅱ、Ⅲ、Ⅳ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可以判断Ⅳ为低等植物C.Ⅱ、Ⅲ和Ⅳ中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Ⅱ可以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消费者3.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b过程中产生了H182O,那么水中的18O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C.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D.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⑤②⑥④4.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表示神经元细胞B.图甲的分泌物一定是在细胞核糖体上合成后,最后由高尔基体分泌的C.图乙所示的兴奋传导形式是电信号,②表示兴奋部分D.图甲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图乙部分继续传导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6.下图中甲、乙模型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A表示血浆B.如果乙图中B表示胰岛细胞,则A可以表示下丘脑细胞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乙图中激素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7.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 题型一 图示、图解类高三生物试题
12/6/2021
第四页,共八页。
-5-
解题模板
“一看”(识图)——看名称,明确图示类型。
↓
“二明确”(析图)——一明确图中各部分(bùfen)提供的有效信息。二明确图中各部分(bù
fen)之间的关系。 ↓
“一联”(说图)——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2/6/2021
第五页,共八页。
-6-
No 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关闭。(4)由图可知结构⑤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jiàn xì)和突触后膜构成的
突触
Image
12/6/2021
第八页,共八页。
涉及形态结构图、生理过程图、流程图、遗传系谱图等,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
是展示生物学原理、过程等,对考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12/6/2021
第三页,共八页。
-4-
方法策略
(1)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 (2)细看图解、图像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
器量,,从接而受有刺利激于智后力膜开外发。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由图1可知神经元有较多的树突。
(4)(由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小可儿麻知痹结症构”是⑤由是于由病毒突侵触染前了膜③的、细突胞触体间,而隙②及和脊突髓触未后受膜到侵构染成,所的以突严触重的。小生儿活麻环痹症境患
中者会刺表激现较出下多肢,突触结构数量会,增对刺加激。(5)由图(填可“有知”③或“是无传”)感出觉神。经元,如果病毒侵入到
(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图像、图示类试题1.如图为结肠癌发生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癌细胞具有酶活性降低、水分减少、无限增殖的特点C.癌细胞因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而转移D.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知,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酶活性降低、水分减少是衰老细胞的特点;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是癌细胞易转移的原因;癌症不属于遗传病。
2.图1表示中心法则,图2~4表示中心法则中的三个信息流动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对应图1中的过程①,基因突变会在该过程中发生B.图3的产物是C链,该过程对应图1中的④C.图4对应图1中的⑤,D链是图1中过程②的产物D.以上四个图中都发生了碱基的互补配对答案B解析图2是DNA复制,对应图1中的过程①,该过程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图3是转录,对应图1中的过程②,其产物是C链(mRNA),B错误;图4是翻译,对应图1中的过程⑤,D链是图1中过程②的产物——mRNA,C正确;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都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3.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育种周期长B.②和⑥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⑤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答案B解析①→②过程为杂交育种,育种年限比较长;②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③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⑤过程的原理为基因突变,⑦过程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4.甲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中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感受器在伸肌中,效应器在伸肌和屈肌中B.刺激甲图中的Ⅰ或Ⅱ点,在a处均可以发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甲图中在神经与肌肉之间,也具有类似b处的突触D.乙图中给予刺激后,1→2→3的变化主要由Na+内流引起,3→4→5主要由K+外流引起答案B解析根据甲图中b处突触的形状,可判断a点所处的神经为传入神经,b点之后的两条神经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相连,图中的两条传出神经分别与伸肌和屈肌相连,所以在伸肌和屈肌中都具有效应器,A正确。
由于在甲图中b处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Ⅱ点在a点检测不到如乙图所示的电位变化,B错误。
突触不仅存在于神经元之间,在神经元和肌细胞等可兴奋细胞之间(如传出神经和屈肌或伸肌之间)也存在,C正确。
乙图中1→2→3属于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引起的,3→4→5属于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主要由K+外流引起的,D正确。
5.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
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B.p53蛋白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D.若p53蛋白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DNA复制过程中如出现受损,则p53蛋白修复受损DNA过程需要相应的时间,使间期延长,A正确;p53蛋白可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B正确;p53蛋白作用是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不影响正常的分裂,C错误;p53蛋白基因突变,则无法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可能导致细胞癌变,D 正确。
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周期性变化B.③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C.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mRNA、RNA聚合酶、DNA解旋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物质必须通过核孔复合体才能进出细胞核D.⑤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答案A解析①②分别是染色质和染色体,均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周期性变化。
③是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都要通过核孔复合体,但DNA(脱氧核糖核酸)例外,其不能进出细胞核,而核苷酸属于小分子物质。
⑤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某些RNA的形成有关,而不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7.[2018·湖南怀化一模]如图甲、乙、丙是同一高等动物个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都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a基因在染色体5上C.乙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D.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双亲中某一个体产生配子时丙图所在时期染色体异常分配有关答案D解析认真分析比较所给甲、乙、丙、丁四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加以分析。
丁图中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1、5分离前为单体关系,没有基因突变,含有基因相同。
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细胞质分配平均,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分配不平均。
21三体综合征患者21号常染色体多了一条,是由含有24条染色体的配子和正常配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分配异常,形成含有24条染色体的配子。
8.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C解析理解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关键。
由于Ca2+会促进突触小泡的释放,所以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故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②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故C 错误;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
9.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
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①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B.设置②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图乙曲线b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D.图乙曲线a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答案C解析本题的目的在于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显示灰绿色;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进行检验,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溶解在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中,因此试管中只能检验CO2的产生,而②号试管是为①号试管作对照说明无氧呼吸产生CO2,A、B项错误;在该研究过程中,开始时葡萄糖的数量较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与CO2的同时,也释放一部分能量,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释放CO2的量会逐渐增加,酵母菌的数量会增加,但一段时间后,随葡萄糖的数量减少,无氧呼吸的速率减慢,释放CO2的速率逐渐减慢,所以可以用曲线b表示,C项正确;而酵母菌因为营养物质的缺乏以及乙醇的增加和溶液pH的降低,最终会导致酵母菌的数量减少,故a曲线不能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D项错误。
10.如下图所示为某地稻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转移的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丁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B.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转移量的关系为a=b+c+e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D.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答案D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A项错误。
由图可知,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转移量为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总量,包括b(呼吸作用释放的CO2)、c(流入下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中的碳)、e (被分解者分解的有机物中的碳)和自身积累的有机物中的碳,B项错误。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均为生产者,而丙中的生物无生产者,因此,丙中的生物不能组成食物链,C项错误。
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有利于更多的碳元素转移到乙,由于a表示碳元素转移量,因此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D项正确。
1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丁中观察有丝分裂的部位是②B.若秋天用绿叶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只能分离到图甲中色素带1和2C.若细胞正处于图丙所示状态时,则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图乙是利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此样方内该植物种群密度为株/m2答案D解析图丁中观察有丝分裂的部位应为③,因为③为分生区,A项错误。
因为题中信息有绿叶,所以应含有叶绿素,B项错误。
因为图丙不能确定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过程,所以也就不能确定其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C项错误。
图乙调查的个体数为10株,样方的面积为4 m2,因此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株/m2,D项正确。
12.下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每小时所测得的结果。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以通过改变灯泡功率或灯与广口瓶的距离来完成自变量的控制B.本实验利用甲装置即可测得图乙结果,无需另设对照组C.甲装置不能测得图乙中的A点数据D.该实验不能用白炽灯作为光源答案C解析第一步:甲图灯到广口瓶的距离表示光照强弱,NaHCO3↓溶液提供CO2。
红色液滴右移表示净光合量。
第二步:此装置是测定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三步:通过改变灯泡功率或灯与广口瓶的距离完成光照强度的控制;不必再设对照组,白炽灯产热会影响实验温度。
13.甲、乙两图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某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形成图甲细胞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B.甲、乙两图说明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图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条姐妹染色单体D.若图乙表示卵细胞,则图甲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答案A解析第一步:图甲、乙都是4条染色体,图乙中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