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分析综合测案(含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讲解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ab639d3da38376baf1faef3.png)
绝密★启用前:2014年6月7日9:0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我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致,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鲠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敌“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__模拟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__模拟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9edcd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9.png)
专题十二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3年模拟】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一、(改编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16分)一个小农家的暮[注]刘半农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慢慢地从田里回来;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还数着天上的星:“一,二,三,四……”“五,八,六,两……”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一九二一,二,七,伦敦。
[注] 刘半农离开风雨飘摇的祖国前往英国学习,该诗就写于他在外留学期间。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选取一户普通农家作为写作对象,描写了农家傍晚时分的日常生活场景。
B.男主人带着锄头从田里回来,一会儿到栏里看牛,一会儿问新酿的酒,表现了他的勤劳。
C.诗歌第四节写景,通过青山、松树、半轮的月亮写出了夜的宁静美好,也表示天色已经晚了。
D.诗歌最后两句暗示现实社会中并不都是诗中所写的那种祥和、安宁的农家生活。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三个画面。
B.本诗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而着重写人物活动、生活场景,将情感蕴藏其中。
C.诗中含有空间的变化,诗人以农家生活为中心进行空间排列,从厨房到庭院,再到场上。
D.结尾借助儿歌暗示社会现实,且以“星”和“月”为本体,与诗境巧妙融合,浑然天成。
3.细节描写在本诗中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举两例并作分析。
(4分)4.诗歌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一、1.答案 B2.答案 D3.答案(示例)①“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女主人正在做饭,灶中柴火的响声这一细节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同时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2014年高考复习讲义(解决一轮复习所有问题的全能用书) 语文
![2014年高考复习讲义(解决一轮复习所有问题的全能用书) 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126449a8956bec0975e3f2.png)
编辑推荐
《高考复习讲义》图书严格依据2013年最新高考《考试大纲》编写,针对高三一轮全程复习的特点精心设计,适用于全国 新课标地区高三各水平层次的学生。她以“考点全、题型全、方法全、训练全”为特点,体例科学,内容丰富,确保一轮复习无 盲点,是一本能够解决一轮复习所有问题的“全能用书”。
知识分块详解,语言文字应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各个击破。 每个板块下设的考点、题型,全面梳理,分类详解,重难点逐一攻克。 必备考点清单式汇总、答题技巧分析、易混易错剖析,注重备考知识积累和解题方法总结。 写作方法分类详解,写作素材深入解读,名师点拨高分秘籍,专项突破写作难题。 目录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一 字 音 专题二 字 形 专题三 标点符号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专题五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专题六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专题七 仿用、修辞手法 专题八 选用、变换句式 专题九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专题十 图文转换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三 名句名篇默写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四部分 写 作 专题十五 写作技法指导 专题十六 优秀作文赏析 专题十七 写作素材积累
选考部分 专题十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材中的重点字音 容易读错的形声字 常考的多音字 成语中易读错的字音 多音字巧记 高考语文常见易错字 (二、三字词语) 高考语文常见易错字(四字词语) 报刊中易错的100个汉字 常见熟语中易错的字 常用异形词整理表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归纳 常见使用误区归纳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常见易误用成语归纳 其他常见熟语归纳 其他易误易混成语汇编 常见六种病句类型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精)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精)](https://img.taocdn.com/s3/m/6a25da43312b3169a551a415.png)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 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居庸关的山路 地势险要,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 百个人(在这个地方)守卫着,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 中原都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现在,俞瑱占领 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 势必要把它夺回来。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够允 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着俞瑱刚刚到达 (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我们收复(居庸 关 )是 6
12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 .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 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 瑱。 B .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 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 .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 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 .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 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 倒。
7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 “ 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 来,有必然 ( 与我们 ) 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 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诸位将领 都说: “ 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 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以等待他的到来。 ”皇上说: “你们有所不知,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 刚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的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 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 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 败(他们)。”
18
温峤,字太真。温峤性情聪敏,有见识, 学识广博善写文章,年轻时在同族之中因孝悌 而得到称赞。十七岁时,州郡起用他为官,都 没有就任。司隶命他为都官从事。散骑常侍庾 凯很有名望,但好聚敛不义之财,温峤上奏检 举他,京都官员大为震动。洛阳、长安二都相 继沦丧,国家败亡。元帝开始占有江南,刘琨 忠诚,心系王室,对温峤说:“昔日班彪洞察 刘氏将会复兴,马援深知汉光值得辅佐。如今
2014-2015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测案):专题12 文言文分析综合(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测案):专题12 文言文分析综合(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dbd03f0066f5335a812116.png)
一、(14届吉林长春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
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
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
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
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
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
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
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
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安石不答。
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
方臵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
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
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
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
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
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
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
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
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是夕,寝不能寐。
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
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
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
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
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
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
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
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侠谳议传奏谳:审判定罪B、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谕:明白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息:停止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罪:加罪【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⑥所言非为身也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e2348e6c85ec3a86c2c552.png)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201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7a0619cfc789eb172dc8ab.png)
201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一、(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缜(zhěn)密商榷(què)和(huò)稀泥揆情度(duó)理B.取缔(tì)木讷(nè)档(dàng)案袋疾风劲(jìn)草C.栖(qī)息挟(xiá)持白炽(chì)灯戎马倥偬(zǒng)D.葳蕤(ruí)豢(huàn)养软着(zhuó)陆扣人心弦(xuá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焕发剽悍顶力相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B.璘选更迭流光异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C.砥砺斡旋别出心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D.甄别笼络休养生息天网灰灰,疏而不漏3.(3分)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精细凝神谛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精确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支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5.(3分)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8 Word版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8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a18a3458fb770bf78a55fa.png)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8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第一组1.而⎩⎪⎪⎪⎨⎪⎪⎪⎧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2.何⎩⎪⎪⎨⎪⎪⎧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 )3.乎⎩⎪⎪⎨⎪⎪⎧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②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 )③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 )④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⑤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⑦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 )4.乃错误!5.其⎩⎪⎪⎪⎪⎨⎪⎪⎪⎪⎧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 (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 )③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 )⑤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⑦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 )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⑩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 )6.且⎩⎪⎪⎪⎨⎪⎪⎪⎧①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 ( )②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 )③固不如也。
专题12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
![专题12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0be5dbc71fe910ef02df810.png)
基础题一、(14届河南洛阳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报.。
既而朝事大变,宦官势益张。
至除夕朝罢,忽传旨致仕。
敷华即日就道。
至徐州洪,坐小艇,触石几溺死。
瑾恨.未已,欲借湖广仓储烂,坐以赃罪。
修撰康海过瑾曰:“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榜名朝堂。
明年六月病且革,衣冠揖家庙,就榻而卒。
弘治时,刘大夏常荐之,帝曰:“敷华诚佳,但为人太峻耳。
”为部郎奉使,盗探其囊,得七金而已。
(节选自《明史·张敷华传》)【注】①憸壬:奸佞小人。
②纷拏:混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刘大夏愿.就部曹愿:愿意B、疏人,不报.报:回复C、瑾恨.未已恨:遗憾D、公忍相薄.耶薄:逼迫【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敷华为政惠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麾群儿尽伐之②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③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④制婚娶、丧葬之式⑤浚深沟以杀水势⑥与言官请去刘瑾等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敷华卓有才干,善于平乱。
他在处理景宁多达数千人的矿贼闹事和平息终南山妖僧叛乱中,都能运用计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不动一刀一枪,就捉拿头领归案。
B、张敷华直言进谏,切中时弊。
他在奏疏中议及时政的种种弊端,认为当今皇帝恣意享乐,亲近佞臣,国家政务荒唐,国库空虚,征兵视若儿戏,制度反复无常。
C、张敷华触逆宦官,突遭解职。
他作为御史,支持铲除刘瑾之祸;不料朝廷形势发生了变化,宦官势力日益增长;在一次除夕退朝时,传来了命令他退休的圣旨。
D、张敷华性情耿介,为官清廉。
他多次被刘大夏举荐,但皇帝却认为他为人过于严峻。
不过他的廉洁品质倒是可以从盗贼偷他的行囊,仅得七金中窥见一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分析综合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
![【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分析综合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7f54dd960590c69ec376b6.png)
第4节分析综合单项演练专场Ⅰ(一)(20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与薛寿鱼书①[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二第一讲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二第一讲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09a675fed5bbfd0a7956739b.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7Word版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7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d825bbce2f0066f4332238.png)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7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选自《左传》) 【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选D。
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含解析)
![【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af718c0242a8956bece4fd.png)
【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分析综合练案(含解析)☞基础题一、(13届海南省海口市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拜住,安童孙也。
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
遣使召之,欲与语。
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
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
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从之。
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
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
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
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
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
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
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
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
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
上悟,夺其官。
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
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
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
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
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
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
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相:辅助B.以金谷细务责.之责:责罚C.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引:推荐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视:观察【答案】D【解析】视:比照,与……比。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综合评析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综合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4ffc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f.png)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综合评析201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综合评析2014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是考生备考和应试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该年度真题的综合评析,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应试技巧,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真题概述201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共分为阅读理解和作文两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两篇文章,分别是《元曲欣赏》和《石中玉赏析》。
作文部分的题目为《文言议论文》。
二、阅读理解部分1.《元曲欣赏》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元曲的发展背景、特点和鉴赏要点。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中的文言文材料,理解元曲的历史地位、文艺风格和艺术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如元曲的代表作品、作者等,来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章。
2.《石中玉赏析》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明代作家许衡的文学作品《石中玉》,并结合文中的文言文材料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赏析。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中的材料,理解《石中玉》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比其他明代文学作品,进一步加深对许衡和他的作品的认识。
三、作文部分《文言议论文》这个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文言文的议论文,对于以“文章立意的合理性及其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价值”为主题进行讨论。
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文言文表达方式,通过论述和举例,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文言文文体,如议论文、抒情文等。
注意要通过加入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文章更具有文言文的特色和魅力。
同时,要注重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段落衔接,使整篇文章流畅、通顺。
四、综合评析综合评析这些201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考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1.重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词义理解、句法分析、修辞手法等。
此外,还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8f25f8e53a580217fcfe09.png)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1.【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4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4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2911c6eefdc8d376ee32fa.png)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4一、120个文言实词分组强化训练第一组1.爱错误!2.安错误!3.被错误!4.倍错误!5.本错误!6.鄙错误!7.兵错误!8.病错误!9.察错误!10.朝错误!【自我校对】1.①动词,爱护②动词,爱惜③动词,吝惜④动词,喜欢,爱好⑤通“”,隐藏2.①形容词,安稳②形容词,安逸,舒服③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疑问副词,怎么⑤使……安定3.①蒙受,遭受②介词,表被动③动词,通“披”,披散④动词,通“披”,穿4.①加倍②动词,通“背”,违背5.①本来,原来②本源③树干④稿本,诗稿⑤根本⑥本着,按照6.①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②名词,边远的地方③轻贱④浅薄,鄙陋7.①军队,士卒②兵器③战争9.①细看,观察②详审,细究③洁净的样子④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⑤看得清10.①名词,朝廷②名词,朝代③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动词,拜访,拜见⑤动词,上朝,朝见11.曾错误!12.乘错误!13.诚错误!14.除错误!15.辞错误!16.从错误!17.殆错误!18.当错误!19.道错误!20.得错误!【自我校对】11.①动词,通“增",增加②副词,曾经③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④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12.①动词,乘坐②动词,登上③量词,辆④介词,趁着⑤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⑥动词,相连,相依13.①连词,假如,果真②副词,确实③形容词,真诚④真诚的心意14.①名词,台阶②动词,修治,整理③动词,任命官职④动词,清除⑤动词,逝去,过15.①动词,告别,辞别②动词,计较③道歉④名词,言辞,文辞⑤借口,理由⑥动词,告诉⑦文辞,这里指文学⑧古代的一种文体⑨言辞,这里指命令⑩动词,推辞,拒绝16.①跟随②动词,参与③动词,依顺,听从④名词,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⑤介词,表示地点,相当于“自”“由"⑥使……跟从17.①副词,大概②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③副词,几乎,近乎④危险18.①面对,向②抵挡③符合④抵,相抵⑤在……时候⑥动词,主持,掌管⑦动词,占据,把守⑧应当⑨动词,判处⑩副词,必定,一定19.①道路②动词,取道③名词,方法,途径④道义,正道⑤志向⑥说⑦这里指风尚⑧道理,规律⑨名词,主张,学说20.①成,成功②获得,具备③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④能够,可以⑤获得⑥契合,投合⑦必须⑧适宜,得当⑨动词,通“德",感激21.度错误!22.非错误!23.复错误!24.负错误!25.盖错误!26.故错误!27.顾错误!28。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分析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分析综合检测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c0a03d844769eae009ed40.png)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1、分析综合(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27分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分析综合测案(含解析)(测试时间60分钟)一、(2013•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
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
除龙骧将军。
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
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
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
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
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
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
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
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
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
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
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惠度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①②③ B.①④⑥C.②④⑤ 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
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
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
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
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样,因此他恩威皆重,奸盗的事不再发生,甚至于城门在夜间不必关闭,路不拾遣。
少帝景平元年逝世,时年五十岁,二、(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与薛寿鱼书①[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艺,技艺。
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答案】A【解析】意:料到,想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D.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答案】B(3)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铭中不谈其不朽的医术医德,反而去谈其无所谓的理学成就。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
十有余年,越人发之。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
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
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
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顾,反而。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下锢三泉,上崇山坟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C.以北山石为椁积土为山,发民坟墓D.始营初陵,其制约小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
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
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