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2015——2016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必修)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
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
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2.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3. 1175年6月,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和朱熹在在信州(今江西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
在认识事物的途径方面,“二陆”主张()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循序渐进 D.天人感应4.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5. 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
它的字体应是()A.甲骨文 B.篆书 C.行书 D.楷书6.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A.唐诗和宋词 B.《诗经》和楚辞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元曲7.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汉王朝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的文化大繁荣时期。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普通班)试题(附答案)
巴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出题人:彭雪涛审题人:文金双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 分,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1.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王慕庄子之名而派人以钱财相位相邀, 但庄子以祭牛为例,认为其蓄养多年衣着华丽无非是为了送入太庙当祭品,还不如自由自在的小猪,在污泥中自得其乐。
材料反映出庄子的人生态度是A.齐物B.逍遥C.先义后利 D.重义轻利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政治发达、人性复苏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5.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
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政治活动。
右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
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儒家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6.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8.陆九渊与朱熹的学术思想的根本区别是A.对“理”的认识不同B.求“理”的方法不同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D.义利观的不同9.李贽说:“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封建”、“郡县”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清朝2.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l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
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4.《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5.“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6.“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
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7.清初经学家万斯大在《宗法》中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铜陵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段)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
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 )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摊丁入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
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3.《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
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反映了当时( )A.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B.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C.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D.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4.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5.以下两则材料均出自司马迁《史记》:“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结合汉初史实,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史记》中对汉初商业政策的记载自相矛盾②抑商侧重于压制商人社会地位③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④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7 历史-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符合这一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3.“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4.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指A.人本性善,要实行“仁义” B.“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 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反抗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张旭C. 颜真卿D. 柳公权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材料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A.世官制和科举制B.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和科举制D.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制7. 《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至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2015—2016春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度春学期成化高级中学期中试卷参考答案高二历史(文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 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题(13分)(1)做法:信任群臣;集体筹划。
(2分)(2)特点:君主高度集权;本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分)(3)意义: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
(3分)(2)理念: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2分)关系:继承与发展。
(1分)(3)权力: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2分)推进:1832年议会改革。
(1分)(4)基本趋向: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任答1点给1分,共3分)24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0分)(1)制度环境:厉行法治。
(2分)原因:实行法治可以统一民众思想,实现富国强兵。
(2分)(2)政治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目的是建立君主专制。
(2分)经济表现: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
(2分)(3)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民众的利益。
(2分)25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0分)(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
(3分)(2)规定:受田数量男女有别;鼓励垦荒;按级别给官僚分配公田;允许人民有条件迁移。
(3分,任答3点)作用: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2分)(3)价值:促进了北魏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
(2分)。
市一高2015---2016高二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
市一高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是在A.黄帝时期 B.舜时期 C. 大禹时期 D.启时期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3.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4.《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制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的制度已经形成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6.《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问鼎中原 B.一言九鼎 C.三足鼎立 D.革故鼎新7.下列地方行政区划分级别最低的是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8.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传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精品:【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1.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答案】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意义【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到破坏,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思想上,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
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里的变化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工具的进步。
2.“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
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为“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因此,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制度是什伍连坐制度,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该制度对于郡县制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故D 项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作用【名师点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乎秦国国情。
(2)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
(4)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3.《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安徽省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6高二上·平安期中)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 儒、道、墨、法B . 墨、儒、法、道C . 法、儒、道、墨D . 道、法、墨、儒2. (2分) (2017高三上·衡阳月考)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 (2分)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 . 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问题B . 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 .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的建议D . 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4. (2分) (2017高二上·横峰期中) 隋文帝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
”这些主张()A .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 . 导致佛道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C . 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D . 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5. (2分) (2019高二下·四川期中) 某学者描述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时代变迁时以佛教雕塑艺术为例,“秀骨清像、飘逸绝尘的形态被健康丰满、慈祥和蔼的形态所替代;对悲惨现实痛苦牺牲的描绘倾诉被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所替代;雕塑与壁画强烈对比的矛盾美被相互补充的和谐美所替代。
”这位学者描述的时代变迁是()A . 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B .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C . 从隋唐到宋元D . 从宋元到明清6. (2分)我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已经走向极端,主要是指这种学说A . 极力维护君主专制B . 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C . 主张人们忍耐、顺从D . 完全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7. (2分)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铜陵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淮南子》解释了某学派代表人物对孔门儒者不满的原因:“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该学派代表人物是A.老子 B.韩非子 C.邹衍 D.墨子2.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A.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B.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C.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D.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3.从图1到图2体现了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图1《春秋繁露》图2《朱子语类》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③更加强调伦理道德规范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4.《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市民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渴望5.王夫之:“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
文中的“器”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 B.认得感知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 D.试验的仪器6.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美德即知识”。
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A.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C.普及人文哲学知识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7.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都是新经济出现后的必然结果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8.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莎士比亚代表了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B.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基督教会神学的批判C.财富可以再创造,莎士比亚不能再造D.莎士比亚作品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英国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9.“在古代作家的著作中,人文主义者发现了中世纪著作所没有的特性。
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铜陵市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 右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3.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A.孔子的思想 B.孟子的思想 C.荀子的思想 D.韩非子的思想4.《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的法家思想C.汉初时的黄老学说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5.在某个历史人物的陵园前有一石质牌坊,上镌对联,曰:“一代宗师承前启后开儒派新境,万物在理道统相传展洛学高风”这副对联纪念的历史名人是A.程颢、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6.朱熹认为:“君主虽已制命为天职,然必谋之大臣,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A.朱熹反对君主独裁,主张民主制度 B.朱熹的思想是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C.体现知识分子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的愿望 D.朱熹的主张与儒家传统思想相悖离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B.李贽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C.李贽批判了道家的虚伪 D.李贽肯定了农民起义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C.李贽《续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9.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安徽铜陵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
”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2、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X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3、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5、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C、民贵君轻D、和谐中庸6、“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说明王阳明()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X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8、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
安徽省铜陵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安徽省铜陵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 共50分。
)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一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甲—道,乙一墨,丙—儒2、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A.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C.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4、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理,即为天理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C.反对封建迷信D.抨击腐朽统治6、下列哪一项不是智者学派的研究内容()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自然界的各种现象C.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 D.政治和法律问题7、公元前5C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更好研究自然界8、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主流思潮的核心B.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的思想武器C.曾一度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D.宣扬个性,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法治社会9、下列关于韩非子与孟德斯鸠思想比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对未来的社会政治体制作出了设想,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B.集权与分权,两者观点相反,但都是当时进步的理论C.两者都主张法治,都具有民主色彩D.两者都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10、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其积极意义是()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级的利益11、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有到的文明成果是()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②阅读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著作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位置④借助《黄帝内经》来医治病人A.②③B.①③C.②④D.全部无法享受1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3、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汜胜之书》D.《四民月令》14、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A.山水画B.文人画C.风俗画D.宗教画15、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的时代特色是()A.反对骈体,提倡散体 B.继承元杂剧的传统C.反对了封建制度的没落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16、近代天文学家引起教会的极端仇恨,其根本原因是()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宣传了唯物主义世界观C.在自然事物方面向教会权威提出挑战D.确立了“太阳中心论”17、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因为它()A.首次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B.首次将宏观物体的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C.深刻的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18、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因为()①改进了蒸汽机的动力臂,可以驱动其他的机器工作②设计了冷凝器,减少了热量浪费③效率高,运行安全④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厂需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19、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相符的是()①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③沉重的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④为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一次,爱因斯坦和卓别林共同出席一场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安徽省铜陵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理 新人教版
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理科)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3分)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种观点属于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3、温家宝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说:“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该诗句与百家争鸣中的哪种观点相接近?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5、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D、不适合社会的发展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主张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依法治国C.由圣人掌握国家权力 D.以德治民,取信于民7、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8、普罗泰戈拉的著作有《论神》,。
《论神》开头第一句是:“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否定神的意志,注重反思人类自身 D.慨叹人生短促,认识有限9、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段)考试历史试卷毕茂荣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244000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某班主任得知班上的辉辉同学在校外偷了别人东西,如果他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辉辉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3.《墨子》一书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
这突出反映了墨家讲求A.自我牺牲的精神B.实际功利的精神C.事异备变的精神D.自然无为的精神4.下列对几位思想家的相关评述,错误的是A.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B.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C.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D.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5.孟子、朱熹、王阳明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主要表现在A.性恶论B.理气论C.宇宙便是吾心D.性善论6.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下列对该诗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出中唐时期人们追求佛教的空虚心理B.反映出南朝时期儒学受到了挑战C.反映出中唐时期佛教的兴盛D.反映出南朝时期文人儒士的业余生活丰富7.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②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③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④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8.下列不符合智者学派观点的是A .女人和男人的地位是平等的B .人的意志高于神的意志C .神的存在是合理的D .与苏格拉底进行诡辩是不道德的9.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铜陵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第一次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最重要的全德之称,奠定了“仁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该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董仲舒将阴阳二气作为沟通天人的中介,同时涵盖自然现象与人事规则,并赋予道德上的涵义。
董仲舒这一理论的最主要出发点是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B.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C.传承中华文化D.致力于建立一个文官政府3、在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天”曾经历了由“神”到“理”的转变。
推动这一转变的思想因素是A.自然科学的发展B.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C.佛道思想的冲击与融合D.封建经济的发展4、“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的这一主张A.否定君主专制B.主张以民主代替君主C.反对君主制度D.致力于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5、“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是清初文化大家王夫之自题画像的中堂联。
其上联表明王夫之在学术思想上A.奉先秦儒家经典为圭臬B.恪守孔孟对儒家经典的解释C.缺乏历史责任感D. 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勇于创新6、“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达到兴盛,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变为儒释道互动的三元结构。
”这一转变发生于中国哪一时期?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7、宋朝雕塑艺术的塑造对象从高不可攀的佛变为具有“现世得福”的菩萨(指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罗汉和一些侍女、供养人等。
这说明宋代雕塑艺术的发展A.具有世俗化倾向增强的特点B.远远落后于隋唐时期C.体现了佛教的社会影响力下降D.受理学思想影响大8、宋代的士大夫认为诗、书、画应该融会贯通,他们主张把诗歌、书法中书写不尽的情思通过画面呈现出来,以借物抒情、托物寓兴。
这表明在宋代的绘画发展中A.成熟的中国画理论开始出现B.形似是衡量当时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C.唐人的青山绿水重新得到重视D.写意画开始兴起9、宋代民间“尚讼”之风盛行。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铜陵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学段)考试历史试卷命题教师:夏红永审题教师:李越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2.“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
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这一措施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4.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冯太后与孝文帝颁行三长制,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作用是①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②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④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6.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
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7.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淮南子》解释了某学派代表人物对孔门儒者不满的原因:“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该学派代表人物是A.老子 B.韩非子 C.邹衍 D.墨子2.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A.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B.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C.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D.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3.从图1到图2体现了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图1《春秋繁露》图2《朱子语类》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③更加强调伦理道德规范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4.《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市民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渴望5.王夫之:“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
文中的“器”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 B.认得感知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 D.试验的仪器6.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美德即知识”。
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A.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C.普及人文哲学知识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7.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都是新经济出现后的必然结果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8.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莎士比亚代表了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B.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基督教会神学的批判C.财富可以再创造,莎士比亚不能再造D.莎士比亚作品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英国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9.“在古代作家的著作中,人文主义者发现了中世纪著作所没有的特性。
他们发现一系列新的爱好,一种新的感情,一种涉及政治和公民问题的议论,一个没有落入宗教信仰框框的世界。
…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
”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新的“爱好”、“感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的享乐与幸福C.“与自己相仿的精神”指的是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思想D.“崇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10.(英)戴维·赫尔德认为,“并非仅仅是宗教改革引发的争斗对政治思想有着持久的影响。
因为在路德与加尔文的教义中,包含着作为‘个人’的人所没有解决的核心问题。
……它(新教教义)把个人从教会直接的‘制度支持’中解放出来,并在此过程中,进而激发了把个人看作‘自身命运的主人’的观念,这一观念成了后来政治思想的核心。
”戴维·赫尔德在此强调宗教改革A.发展了人文主义 B.引发了世俗政权与教权的争斗C.引发的争斗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D.直接引发了政治制度变革11.“所有新教徒都宣布,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真正来源是圣经。
一方面,16世纪所有成为国教的新教教会坚决主张尊奉自己的教义,不允许个人自由;另一方面,所有的新教徒心中仍然有着路德首先点燃的小小的精神火花,因此谁都没有断然否定在良心问题上私下作出判断的权利。
”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新教反对个人宗教信仰的精神自由,突出新教教会的权威B.新教否定良心问题上的个人私下判断C.新教确立圣经与上帝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的个人精神自由D.主张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12.有人这样赞美启蒙运动:“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抱有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学的能力抱有如此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和谐性抱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
这一赞美之词认为哪些因素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①英国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②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③受自然法思想与自然权利观的影响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13.启蒙运动中某部著作“旨在反对法国的专制君主制”,主张“国王和许多‘中间体’之间应该分权。
”这些“中间体”包括高等法院、各省三级会议、有组织的贵族、持有特许状的市镇,甚至还有教会。
该著作是A.《哲学通信》 B.《波斯人信札》C.《论法的精神》 D.《社会契约论》14.“在政治学和自治政府的问题上”,他“既不是自由主义者,也不是民主主义者”。
“他对人类的看法大约同他的朋友腓特烈一样的差劲”。
“他没有任何先进的政治学说,但他心目中的文明大国近似开明的或理性的专制国家。
他认为能够开明练达的只有少数人,因而觉得应由这少数人——国王和他的顾问——掌权”。
这里的“他”是指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15.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1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17.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A.人物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文人画18.某著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郑振铎对其给予极高的评价:“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该著作是A.《诗经》 B.《楚辞》 C.《史记》 D.《左传》19.宋朝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下列关于宋朝科技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俗文学与雅文学尚未出现分裂的倾向 B.活字印刷迅速淘汰了雕版印刷C.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D.用算筹记数20.他用望远镜观测的发现表明,“天体可能与地球一样,都是同样的物质——在太空中移动的物质团。
反之,把地球当作一个本身绕日运转的天体,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于是,天地之别正在消失。
这对以往一切哲学和神学,可说是当头一棒,打得厉害。
”这段描述中的他是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胡克21.某部著作表明,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任何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其大小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在亚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
这部著作是A.《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D.《天体运行论》22.“一个个组织起来的团体拥有设备和资金,都在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立于1662年的伦敦皇家学会和建立于1666年的法国皇家科学院。
他们举行会议,提议研究项目和出版论文,不仅涉及各种自然科学和数学,而且还涉及古文书学、钱币学、年代学、法学史以及自然法。
”这说明A.资产阶级当权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活跃于政府建立的科研机构C.自然科学发展实现了专门化 D.追求自然知识呈现制度化趋势23.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24.“这场起于哥白尼、迄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
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
”下列不属于这一“精神调整”的是A.旧的天堂被打破了 B.人不再是造物主造物的中心C.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哲学的影响力增强 D.大自然不再是平和协调的了25.下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为之辩护的社会观念与行动中,哪一选项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结果,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进步?A.种族(民族)优越论B.德国生存空间狭小,理应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C.大公司不得不依照自然规律吞并较小企业D.战争是一件美好的事,作战者为增强国家适应性而实现自我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26题22分,第27题28分,共50分)。
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王权瓦解之后,孟子显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了。
……这种社会分工的社会观念被他转手用来阐述等级的分工,于是职业差异的合理性便挪移用在了社会差异的合理性。
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群”?荀子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说要使“群”有秩序,不混乱,恰恰在于如何“分”,“分”一面作“区分”解,一面作“定分”解,有了等级的区分,各守自己的本分,社会就可以有秩序。
荀子认为“知”虽然可以节制“欲”,但很难完全控制情欲的发动,所以他特别重视“权衡”,……而“权衡”除了内在的理性之外,就只有制度性的礼与法了。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被罢黜的田蚡又一次当政,便与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一道:“黜黄、老、形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三早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就下令在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中,一律采用程朱一派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
永乐年间,明统治者接受儒家学者的建议,下令由官方出面,编修有关程朱理学的著作,由此开启官修理学书籍的先声。
——艺术中国网《儒学发展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孟子和荀子在维持社会秩序上主张上有什么异同?(6分)有人说荀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向意识形态转化定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从荀子思想切近实际与开放的思路两方面予以解释。
(4分)(2)材料二、三共同的主题是什么?(2分)从儒学自身发展及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题的实现条件。
(4分)这一主题的实现对儒学自身发展及思想文化有什么影响?(6分)27.(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事实上,无论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或之后,政府没收教会财产都没有使它与罗马天主教的关系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