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学历史教育功能与目标

合集下载

西北师范大学838历史教学论(含历史综合课)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838历史教学论(含历史综合课)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论 第一节 历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第三节 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与内涵及其作用 第四节 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变革 第五节 国外历史教育目标概说 第六节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程论 第一节 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历史课程设置沿革 第三节 历史教学大纲与历史课程标准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材论 第一节 历史教材类别及作用 第二节 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历史教科书的编纂研究 第四节 21 世纪的历史教科书 第四章 中学历史学习论 第一节 学习理论与历史学习 第二节 历史学习心理与学习效率 第三节 历史学习策略与历史学习方法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8)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20 年 科目代码:838)
一、考核要求
《历史教学论》(含历史综合课)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历史教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能够 结合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具体全面地理解基础教育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应 考者须熟悉: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和进展,我国的历史教育目标、新世纪以来中 学历史课程变革、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任务及基本原则;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课程 内容;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历史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历 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内容。应考者须具备历史学专业背景,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史 实和发展脉络,了解当代史学研究新成果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
四、参考书目
1.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主编:《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2.于有西、赵亚夫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 4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 3.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巩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1994 年版。 4.魏宏运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5.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中学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

中学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

第二章中学历史课程和课程标准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演进一、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回顾(一)民国时期中学历史课程1、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课程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教育进行改革。

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学本国史课程和外国史课程各占一半。

(见表)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清末相比,民初中学历史课程基于“普通教育”和“健全国民”的宗旨,课程目标与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民主共和政体的认识。

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教学内容:“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外国历史授以世界大势之变迁,著名各国之兴亡,人文之发达,及与本国有关系之事迹”。

然而,民初的历史课程在许多地方仍沿袭了清末的体系,缺乏根本性变革。

1922年,北洋政府推行“壬戌学制”。

仅就中学而论,与之前相比,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级;第二,课程采用选科制(包括必修和选修)和学分制。

历史为初中必修课,与公民、地理归属社会学科;高中文理分科,但文化史是必修科目。

初中历史采取中外史合编的办法,从上古叙述到近世(现代),以世界为纲,而于中国部分则较为详细。

高中文化史也采取中外文化史合编的方法,要求“中国文化须与外国文化并重,一方面使其对于本国文化有正确的观念,一方面使其对于外国文化有明了的概观。

”合编的目的为了“使学生明了世界人类生活共同演进状况,打破关于朝代国界的狭隘观念”。

高中历史课程采取专门史的形式,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

这些在民国历史课程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能力以及品德的培养,特别是首次提出“以研究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养成学生读史的兴趣和习惯。

”目标表述简洁而全面,也使历史教学的目的回归到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本身。

高中历史课程重视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强调历史学习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从初、高中历史课程纲要来看,都受到新文化运动和新史学思想的影响。

不过,20年代初期的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中阶段只有高一开设历史课,而且只学文化史;文化史课程内容过多,在一年内用有限的学时讲完,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

初中历史第二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历史第二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历史第二册教案人教版课题:七上历史第二单元内容提要本单元包括四课:第三课《秦统一中国》,第四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第五课《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第六课《焚书坑儒与统一思想》。

主要内容是秦王赢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制定和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单元重点是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秦朝的暴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秦朝的暴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统一的重要性,理解秦朝的暴政导致其灭亡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1.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 秦朝的暴政。

教学难点:1.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 秦朝暴政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朝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为什么能统一中国?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课《秦统一中国》,第四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第五课《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第六课《焚书坑儒与统一思想》,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秦朝的暴政。

三、合作探究1. 讨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作用是什么?2. 分析: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秦朝的暴政导致其灭亡的必然性?四、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讲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秦朝的暴政。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了秦朝的暴政。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论讲义

中学历史教学论讲义

中学历史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历史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对象: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内容:探究性教学:1、探究历史教学原理(为什么教和学);2、探究历史教学内容(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4、探究历史教学的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专题式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一定要充实学科知识,这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思,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学科性质一认为:应用教育科学范畴;二认为:理论教育科学的范畴(都应属于应用教育的范畴,是综合科学)。

四、研究现状五、学习的意义和要求p12-16:要提高认识;态度端正(按老师要认真去做);充分的理论功底;注重实践(观摩、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1、历史和历史学: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

2、地位: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按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并为高一级院校培养、输送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

3、作用:(1)、是现实中学教育目标的一门基础科学:工具类课程:语文、英语、数学知识类课程:历史、物理、化学技术类课程:计算机、体育、音乐。

政治类课程:法律、哲学、思想政治(2)、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

(3)、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宝库。

二、制定任务的依据:p63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1、教学目标:课改的“三维目标”p71(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教学模式探讨

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教学模式探讨
21 0 0年
第 2 期 1
SI C CEN E&T C O O F MA I E HN L GYI OR TON N
O教学研究O
科技信息
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教学模式探讨
王 燕 飞
( 宜砺 儒 中学 信
广东
信宜
55 0 ) 2 3 0
I 摘 要】 文章对 中学历史教 育的功能进行 了探讨, 对教 育功 能的转 变进行 了分析 , 论述 了常用的教 学模式的特点。 【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育功能 ; 教 教学模式
2 纪 是 信 息化 社 会 , 济 全 球 化 进 程 日益 加 快 , 界 范 围 内各 视 的 , 1世 经 世 目前 尚处 于 探 索 的 阶 段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有 意 识 地 建 构 历 史 学 但 种 思 想 文 化 相 互 激 荡 , 同意 识 形 态 的交 流 与 融 合 日益 紧 密 , 这 种 科 的教 学 模 式 , 不 在 已经 成 为 历 史 教 学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一 个 突 出 的 特 点 。 就 社 会 背 景 下 , 何 激 发 学 生 的爱 国 主 义 情 感 , 持 和 弘 扬 中华 民 族 文 现 在 的情 况 看 。 面 对 目前 常用 的历 史 教 学 模 式 进行 简 要 的介 绍 。 如 保 下
化 的优势传统就成 为历史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 下面笔者就对 中学历 31 信 息 传 递教 学 模 式 . 种 教 学 模式 是 以教 师 的课 堂 讲 授 为 主 要 特 征 , 要 教 师 进 行 事 需 先 的 组 织。 便 在 教 学过 程 中传 递 给 学 生 ,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进 行 以 使 1 中 学历 史教 育 的 功 能 学 习 , 而 掌 握 系 统 的 基 础 知 识 , 握 基 本 的 技 能 和技 巧 , 高 认 识 能 从 掌 提 力 和 思 想 道 德 水平 。 因此 , 种 教 学 模 式 的 主 要 教 学 目标 , 使 学 生 掌 这 是 1 . 文 化 功 能 1 技 提 历 史 知 识 是 人 类 文 化 宝 库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学 习 其 他 科 学 尤 握 基 本 的 知识 、 能 和 技 巧 , 高 认 识 能 力 。 教学 策 略如 下 : 是 () 师 在 课 前 做 好 充 分 的准 备 ; 1教 其是人文科学的基础, 也是公 民文化结构 中不可或缺 的内容 。历 史教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一、历史学科概述历史学科的诞生可追溯至古代,但其研究范围与方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人类活动与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等。

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文明史的基础学科,其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历史教材与教学特点中学历史教育主要教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事实、史实描述、历史发展规律等。

历史学科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未来,并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学内容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2.历史教学强调记叙性和叙述性,需要学生熟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原因,培养学生丰富的叙述能力;3.历史教学涉及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非常广泛,需要学生持续积累知识,不断拓展视野;4.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分析、解读、推理等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三、中学历史教育的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育以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历史知识教育为目标,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塑造新时代中国公民的基本文化和思维习惯。

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如下:1.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对现代历史事件和国际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扩宽视野;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

四、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要点中学历史教育包含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的学习。

其中,中国历史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文化艺术、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内容;2.近代史,主要包括清朝的兴衰和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其中有清朝的改革与新政、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建立和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3.现代史,主要包括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详解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详解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详解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发展过程,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囊括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各个内容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1. 古代文明的兴衰演变2.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3. 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迁4.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5.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三、教学要求1. 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

3. 能够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和史料,获取历史信息。

4. 具备较强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概念。

2. 学生自主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报告和研究成果:通过学生的报告和研究成果,评价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解释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教科书和辅助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历史文献和史料4. 互联网资源和在线平台以上是最新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解析,通过遵循该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的

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的

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中国古代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历史事件。

2. 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风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掌握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分析并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同之处,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2. 能够进行历史事件的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能够通过历史故事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敬重和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 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历史态度,懂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教学内容重点:
1. 课程安排:围绕中国古代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展开教学,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

2. 重点内容:突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归纳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和
重要事件。

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设计导语: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其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因此,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探讨初中历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知识层面1. 掌握历史事实和事件: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发展趋势,了解历史的进程和变迁。

2. 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构建历史脉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历史脉络,了解历史发展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二、能力层面1.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评价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与历史相关的问题。

2. 培养历史研究与解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方法,如翻阅资料、查找信息、进行实地考察等,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研究和解释。

3. 增强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献中的信息,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判断。

三、情感层面1. 培养历史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对于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文物、艺术品等,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

3. 培养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自信心: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历史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结语: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知识层面的掌握、能力层面的提升和情感层面的培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目标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确保目标可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第二章教育目的

第二章教育目的

民国初,教育部决定以“注重道 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 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 德”为宗旨。
(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表述 第一阶段 解放初至1956年。在改造旧的教育 基础上,国家多次提出有关教育目 的,但还没有形成指导全国各级各 类学校教育的统一的教育目的。
第二阶段
1957-1966年,《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我们的教育方 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 德育、智育、体育几方 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




教育方针 国家
九年义务教 育的课程目 标
抽象,笼统, 在德育、智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 比较关注 展 “应然”状 态
学科 专家
从“抽象 ”逐步过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方法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 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 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
九年义务 教育语文 课程目标
理 解
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新的
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而不
是什么固定的模式。
素质教育是“造就
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 生的素质。它依据教育方针,着眼于受 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 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 基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 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 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
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
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计划教案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计划教案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计划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第二单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二单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

2. 相关历史知识和概念的讲解和运用。

3. 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第二单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3. 讲解知识:讲解相关历史知识和概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4. 分析事件: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5.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资料,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6. 合作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7. 总结和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提问、合作讨论等。

2. 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思:收集学生的反思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适合初中学生的历史教材,包括文字、图片、地图等。

2. 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

3.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进行教学展示和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长,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

2. 单元计划:制定整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和顺序。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育功能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育功能

浅析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育功能【摘要】目前历史学科本身的价值,普遍地被人忽视。

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愈来愈严重地面临一个难题的挑战——学历史有什么用?有资料显示,中学生中大多数人不喜欢历史课,只是迫于学业的压力,才不得不学。

而其实中学历史教育承载着很多的教育功能:民族精神教育、国际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公民教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谈一谈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育功能。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历史;教育;功能目前历史学科本身的价值,普遍地被人忽视。

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愈来愈严重地面临一个难题的挑战——学历史有什么用?有资料显示,中学生中大多数人不喜欢历史课,只是迫于学业的压力,才不得不学。

由于人们面对物质利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欲求,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紧张、黄赌毒时有泛滥等等,于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颇显重要。

这当中,历史教育所担当的任务尤其重大。

历史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就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功能谈几点认识。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历史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指导历史教学的权威性文件,是一个国家关于历史教学与基本历史观的基本态度,也表明了国家要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什么人的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论述的:“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

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资料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一)中学历史的基础知识教学
1、基础知识的概念 所谓某门课的基础知识,是指这门课的科学体系要赖以形成的基本构件,它包含这门学科已确定掌握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而排除高深的尖端知识,分类学科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基础知识的范围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因研究的发展而有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根据于国家对中等教育的统一要求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历史知识的特点,来探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的科学。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内容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第一,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第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第三,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第四,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2)概念的分类: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2)概念的分类: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分为简单概念和复杂概念。简单概念如:北京人、史记等。 复杂概念如:奴隶社会,就需要学生努力公社的解体、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古代罗马,并形成了剥削阶级、奴隶、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等基础上才能形成。 复杂概念又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一般要学生了解整个中国近代史。
《课标》知识与能力的对基本知识的描述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1)基本历史史实(1)基本史实的概念 是指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断或捏造的反映,历史本体的历史现象——遗物、遗址或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事实。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国家等六方面和时间 、地点、人物等历史三要素。

中学历史教育功能与目标

中学历史教育功能与目标

中学历史教育功能与目标首先,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人们对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重要性。

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历史发展的敬畏之心,从而对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在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中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理性思考、综合分析和判断评价的能力。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历史的研究方法,如史料的搜集和评价、史事的分析和归纳、历史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并能够理解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如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等,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感,并能够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此外,中学历史教育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目标。

历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使其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贡献精神。

最后,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

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

同时,历史教育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和辨析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

初中历史第二册教案

初中历史第二册教案

初中历史第二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中国古代史上重要人物的贡献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人物的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究学习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2.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计划教案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计划教案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计划教案教学内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并能够对比分析三个时期的不同之处。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进行历史推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难点:对比分析三个时期的不同之处,理解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传授知识,引导思考。

2. 组织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锻炼自己的观点表达和辩证思维能力。

3. 观摩分析:通过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课内容,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讲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5分钟)1. 分析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

2. 对比分析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的不同。

3. 讲解孔子对周时制度的评价。

三、探讨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20分钟)1. 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

2. 重点讲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成就。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讨论共同发现。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整理本课的重点内容,强化核心知识。

2. 谈谈对夏商周时期的看法,评价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写一篇文章,谈谈对夏商周时期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希望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课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课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课教学计划1. 介绍历史课的重要性历史是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指导未来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文化传统、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成就,让他们从中获得对生活和未来的启迪。

2. 设计常识性教学初中历史课教学计划应该融入一定的常识性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食物、住房、服装等生活常识,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历史课的教学,可以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播放历史动画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5.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思考和评价能力,是历史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评价历史人物的影响以及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6. 融入乡土历史教学乡土历史是学生了解本地土地、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关于本地历史的内容,让学生对本地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7.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历史课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做好历史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历史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与语文、地理、社会等学科进行合作,将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知识得到更立体、更全面的发展。

最新初中历史教育指南大纲

最新初中历史教育指南大纲

最新初中历史教育指南大纲一、引言本文档是最新初中历史教育指南的大纲,旨在为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大纲包括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1. 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影响2. 近代史- 近代中国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近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3. 现代史- 现代中国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现代社会问题和挑战四、教学方法1. 基于问题的: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历史知识。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评估方法1. 日常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估。

2. 测验和考试评估: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评估:评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提供教学改进的建议。

六、总结本大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指导文件,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以及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达到综合学科能力的提升。

同时,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的合理运用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设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考。

我们希望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我们将按照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讲解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重点突出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时代特征。

此外,我们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适当拓展相关内容,如历史文化、历史人物传记、历史名著选读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四、教学活动安排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历史讲座、历史剧表演、历史遗址参观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五、学生评价策略我们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历史剧表演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会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进度安排我们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都会提前规划好,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准备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提前准备好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同时,我们也会积极与其他教师、学校图书馆等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