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和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培育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历史教育与社会教育历史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从而使他们成为有良好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公民。
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和优秀传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历史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辈们是如何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他们的精神和行为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国家和民族在全球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是指认识到个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了解其他文化和社会制度。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上的各种社会问题,如战争、贫穷、环境污染等,从而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历史教育应该通过思考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
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社会教育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社会教育功能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学历史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例如,在讲授民族的起义和革命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生活。
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中学历史教育应该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例如,在讲授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知。
浅析中学历史课的美育功能

浅析中学历史课的美育功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美学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对于初中历史而言,这个阶段能够更高效的进行美育教育,学生可以在感悟、学习历史的美好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渐渐落实美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主要针对美育概念、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具体实施原则进行了分析议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以及教育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它在人们的日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看待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是发现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美好,都需要美誉的影响教育,它是思想与艺术的结合,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同时,焕发高尚的情感。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艺术美是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的劳动美,是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美,从本质上讲,艺术美也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所表达的感性情感,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自然美一般是指各种自然事物所显现的美,具体表现为日月星辰、山水草木、花鸟鱼虫等,多姿多样,可以说,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结合。
它的社会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自然美作为自然现象,是人们能够欣赏和感悟的。
技术美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生活生产的产物。
在现实生活中,技术美是以实用性、可用性为前提的。
一把座椅,如果坐着不舒服,与使用目的相背离,那么即使看起来再华丽,也是不美的。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课中的美育摘要:美育在教课中至关重要,是培育学生建立正确的审雅观,使学生拥有感觉美、鉴赏美、创建美的能力的教育。
而在历史教课的内容中,包含着大批美的素材。
重点词:美育;历史教课;浸透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 是人类生活的一因素,或许仍是各样因素中之最重要者,若是在生活中把‘美’的成分抽出,唯恐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可。
”所以,美育在教课中至关重要。
美育,是培育学生建立正确的审雅观,使学生拥有感觉美、鉴赏美、创建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用美的事物熏陶学生、塑造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美的行为的教育。
历史是一门超越古今、一应俱全的科学。
在这一点上,大体没有哪一门学科能超出它。
历史的学科作用就是歌颂真、善、美,抽打假、恶、丑,帮助学生正确划分美与丑,进而抑丑而扬美。
历史教课的内容中,包含着大批美的素材。
一、历史教课中的美育内容1.道德美道德美,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质量、崇敬民族时令、崇高民族感情、优秀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
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将领邓世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孙中山,他们的忠心报国、坚贞不屈,是中华民族的英豪气派所发散出来的雄伟美。
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的国难而忧,镇守虎门,誓死禁烟。
他们国而忘家,大公无私的美德被千古歌颂,他们可谓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朱德、雷锋等言传身教为中华民族谱写着勤奋简朴、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司马迁身受宫刑而著《史记》;状元实业家张謇突破重重难关创办大生纱厂,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美德铸就了中华的民族魂。
2.艺术美艺术美,是指容于绘画、建筑、雕塑、文学作品中的美。
文艺中兴期间的达 ?芬奇用他的《蒙娜丽莎》解说人文美,重申人性美;盛唐的画圣吴道子用他的《天王送子图》等画作尽显其吴带当风的风采。
浅谈历史教学与美育

浅探历史教学与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美育的任务是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分辨美丑及培育制造美的能力;美育仍是培育有高贵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手腕。
随着现代美学理论的进展,人们愈来愈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生、进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有着丰硕的美育素材。
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历史教材中美育素材的挖掘及实施美育的方式三个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熟悉。
一、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重要而且超级必要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是人类在向往美、追求美、制造美、享受美的交替中不断进步的进程。
人类正是在对美的查找中不断进化进展的,因此,美育自然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和内容,不管是从时期进展需要、从课程改革,仍是从学生身心和谐进展的角度考虑,都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1.是时期进展的需要现今社会正日趋走向一个全世界化、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这是一个充满机缘和挑战的世纪,以后社会需要的人材是一种既专又通的复合型人材,是一专多能的人材,要求不仅在智能上得以进展,而且在人格、躯体和心理等方面整体进展。
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超级重视美育对人材培育的价值。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尔伯特.里德乃至指出,美育不仅成为现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且大有成为整个基础教育和整个教育改革的冲破口。
在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提出实施素养教育的决定,而且公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实施素养教育必需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正式将美育列入了国家教育方针,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取得确认。
品味历史的美感——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 键 词 : 历 史 与社 会 教 学 审美 品味
历史在学生心 目中是一个相对 比较枯燥 的学科 ,
即使 现在 课 程进 行 了改革 , 变成 了《 历史 与社 会 》 将 大 , 量 的社会 学 、 理 学 和政 治学 的知识 融合 在一起 , 初 地 在 中学 生 的心里仍 旧是 让 人 感 到乏 味 的 。现 在 的课 本 从 装 帧看来 已经显 得 相 当精 美 ,还 穿插 了大量 的图片材 料 , 图让课本知识形象化 , 试 但在学生心 目中的地位并 没有 因此得 到提 高 。关键 是学 生对 于历史 与社会 课 程 三 民主义 的局 限性 ,而 纲 领 的局 限性 根 源 于资产 阶级 的软弱性 、 妥协 性 , 正是这一 资产 阶级 自身无法克服 的 弱 点使 它不 能担 当起 领 导 中 国革命 走 向彻 底 胜 利 的重 任 。再如 , 习我 国古代农 民起义 的历史 时 , 学 引导学 生 分析 陈胜 、 吴广起 义 , 黄巢起 义和李 自成起 义爆 发 的背 景及其历史意义 ,认识到这些起义都沉重打击 了当时 的封建 统治 , 推动 了历史 的发展 。从这些特殊 的例子归
工人应该实行增产节约 , 开展劳动竞赛 , 提高产品的数
量 和质量 ’ 试判 断上述 观点 的正误并 说 明理 由。 学生 。 ”
技素质。二是有必要组织力量编写简明的科技史教材,
对学 生进行 较 为系统 、 面 的科技 史教育 。三是加强对 全 历史 教师 的科技 知识 培训 , 高教师科技素 养 。 提 历史 教 学 中渗 透对 学 生 的科 技教 育是 一个 全新 的 课题 , 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研究 。但不管怎 样 ,历史教学在对学 生进行科技教育 面所起 的作用 是毋庸置疑的 , 而且我们相信 , 随着对这一领域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审美素材的挖掘和研究,能充分发挥历史美育对学生心灵的冲击感化作用,唤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愿望,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那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创造美的环境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
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实际的意境可发掘。
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利用投影仪、多媒体技术或历史挂图展示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
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
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渗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
从课本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
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二、抓住美的因素历史知识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抓住这些因素,有所区分地把历史美传授给学生。
1、抓住历史的现象美。
历史现象是通过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中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一种祥和美满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事件。
例如,中国历史七(下)繁荣开放的社会的一单元中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事局面,八年级历史中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大转折——“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世界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科技革命”、“十月革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等。
初中美术历史与现实交融(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历史与现实交融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将美术教育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历史使命感。
美术与历史的交融美术是历史的镜子,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了解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
例如,在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学生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奢华与等级制度;在现代美术作品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和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思。
此外,美术史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艺术观念,了解艺术流派和风格的演变。
例如,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再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的发展脉络,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
美术与现实的交融美术不仅是历史的载体,也是现实的反映。
在当今社会,美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人性的探讨以及对未来的想象。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现实,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与现实的交融。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创作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学生可以针对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进行创作,从而提高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责任感。
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了实现美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和历史背景。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或历史学者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浅谈从历史教学中体现的社会美教育

浅谈从历史教学中体现的社会美教育[摘要]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
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
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
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挖掘美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社会美;中学历史;教学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对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特别的功能。
在世人眼中,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而对社会学科中美的因素却挖掘不够。
殊不知,社会学科中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内容。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
它指的是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人的理想愿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生活现象。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
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
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
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
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鲁迅提出:“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生 良好 的 品质
从 历 史 的 角度 审 视 , 我 们 可 知 , 社 只有 像 他 们 那 样 一 丝 不苟 、孜 孜 以求 , 会 主 义 道 德 ,是 中华 民族 的 传 统 道 德 在 乃 至 献 出 宝贵 的生 命 ,才 能 有所 建 树 。 定 历 史 条 件 下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是 迄 第二 , 坚持 真理 、捍 卫 真 理 的 无 畏 今 为 止 人 类 历 史 上 最 进 步 、 最 高 尚 、最 精 神 。 坚 持 真 理 、捍 卫 真 理 需要 勇 气 ,
一
美 好 的道 德 。 社 会 主 义 道 德 提 倡 的 集体 有 时甚 至要 付 出 生命 的代 价 。 历 史 上 许 主 义 ,与 封 建 社 会 的 道 德 规 范 “ 纲 五 多 思想 家 、科 学 家 为 了坚 持 真 理 而 进 行 三 常 ”、“ 忠孝 节 义 ” 与 资本 主 义 的 道 德规 了不 屈 不 挠 的斗 争 。 意 大 利 文 艺复 兴 时 , 范 “ 不 为 己, 天诛 地 灭 ” 均 有 着本 质 期 的布 鲁诺 坚 守 “ 人 , 日心 说 ” 虽被 宗教 裁 , 的 区别 。 在 我 国 , 集体 主 义 的 原 则 要 求 判 所 监 禁 七 年 而 毫 不 动 摇 ,最 后 被 教 会 是 : 集 体 利 益 高 于个 人利 益 ,个 人 利 益 处 以火 刑 ,临 刑 前 他 还 在 火 堆 上 高 呼 : 必 须 服 从 集 体 利 益 。 历 史教 科 书 中对 道 少 年 继 承 和 发 扬 中 华 民族 的优 秀 道 德 传
美 ,从 形 态 上看 , 通 常 可 以分 为 自然 美 、社 会 美 和 艺 术 美 。 本 文 基 于 历
◇
浅析中学历史课的美育功能

浅析中学历史课的美育功能
学历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在中学,历史课被认为是学习重要的课程之一,在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带着美育的功能。
那么,中学历史课的美育功能究竟是什么呢?
中学历史课的美育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总结:
首先,历史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
历史是一门学科,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过去,了解人文社会的发展状况。
学习历史,不仅可以认识历史,而且可以对其中的哲学思维,价值观,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
其次,历史课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习历史时,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学习能力,不仅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困难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历史,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人文社会发展的规律,用历史脉络来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再次,历史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信念。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并可以认识到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信念。
总的来说,中学学历史课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对学生的自我修养有着提升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及信念,甚至在素质教育方面也有着相应的作用。
因此,历史课无疑是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贡献,在中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它,从历史中寻找不同的答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及信念,最终追求一个美好的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之我见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之我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观念,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
美,从形态上看,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
本文着重就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
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
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
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
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作者:杨家功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32期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
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
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
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连的。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他们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都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
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
他们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
历史教科书道德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可激励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容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感情的爱国主义;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第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四是挖掘科学性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奉献精神。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视听手段,动员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基本观点,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建立人类理想社会生活斗争的理念,以达到根本目的社会教育。
* *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千年文明的历史。
历史本身是一门美学教育的教科书。
在历史教学中实行美学教育的原则,不仅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且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们的社会活动在无限宽广的领域,各种社会生活,充满美感的对象充满。
美,从形态的角度来看,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三种类型的艺术美。
本文重点介绍教育的历史和社会美容教育,谈论观点。
n社会美容是指社会生活的美丽,往往表现为积极的积极生活现象。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可行的。
社会美容不仅植根于实践,而且本身是实践的最直接表现。
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学往往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的言行为中心。
历史教育中的社会教育通常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表现为美德教育。
在整个浪漫人物的时代,作为国家精英的明星,他们反映在狡猾的想法和精神风格,是我们的社会教育美国优秀的教材。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相信教科书的历史包含在社会教育的内容中,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
n首先,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情人体的美丽包括人体的美丽和心灵的美,决定的效果是心灵的美。
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容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祖国统一数千年来最深的感情之一。
中华民族不仅以辛勤工作而闻名,而且是一个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
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
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千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
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
这些鲜活生动的例子,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连的。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他们理想的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无数先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别林斯基也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
”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
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等。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古今中外的历史
知识和文化价值,更要发挥其社会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历史意识,帮助学生借鉴历史经验、发掘其文化内涵,提高
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浅见。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发扬民族精神和培养民族自信心。
历史教师应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强化对我们民族先贤的敬仰、尊重和感悟,引导学生成为有爱
国情怀的中国人。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历史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
师应该引导同学们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重温历史人物和事件的
创新和勇气,从而产生对高尚品德的崇敬和钦慕,塑造同学们的正
义感、公正心和诚信。
再次,中学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
教师应该引导
同学们通过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到历史的魅
力和智慧,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增强对社会的
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参与社会实践、建设美好家园、为
国家发展貢献力量的热情。
最后,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不仅应该注重传授历史知识,更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
己的角度出发,学会自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在思考的过
程中,不仅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且还能够使学
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坚持真理、关注未来,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自
己的贡献。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授知识,更要发挥其
社会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怀、自主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社会的新时代人才。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历史教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教育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教育中学历史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育的过程。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们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对现在社会的影响,以及了解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和应用到当下的生活中。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社会教育则更加强调对于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
社会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从教材编写、教学形式、课外拓展等方面展开,探究历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于学生们理解当代社会并做出积极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社会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将社会教育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成为了教师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在每一页的课文末添加一些有关于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文情感以及社会地位等内容,如能够与当下对比,那么课文所要传递的内涵则会更加生动、真实。
此外,可以通过教学讲解或者上课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事件对于现代社会造成的影响,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和现代社会实际结合起来。
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中学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他们对历史教育的活跃参与、自我学习和理解能力,以及他们在历史教育中的态度和价值观。
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说教、讲解的方式去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将对这些无法产生真正的兴趣,因此需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教育的乐趣,对开拓他们思维能力和认知视野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形式的创新历史教学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解之外,还有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
比如野外考察、线上线下互动以及组织班级角色扮演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强化中学历史教学所要传递的内容,以及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探究历史问题的任务。
中学生处于快速发展期,他们对于多样性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要比成年人更加强烈,因此教师应该对于教学形式与活动的改革积极投入。
刍议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的结合

刍议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的结合作者:陈爱国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0期河北秦皇岛●陈爱国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是历史的责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的本身就告诉我们什么是美。
无论是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还是从教育方针的需求出发,或是从继承和发扬我们优良的传统出发,我们都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
美无处不在。
从形态的角度来看,美经常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这三大类型。
社会美指的是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为种种积极向上的让人肯定的生活现象。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就是历史学科的社会美。
这种美学教育经常和德育联系起来,称为美德教育。
多少民族精英,多少英才俊杰,他们就是社会美,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精神风貌,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历史中的社会美,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爱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们热爱国家的感情人体本身的美和心灵的美统称人的美,心灵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心灵美最重要的体现,也是最基本性的内容。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是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不仅我们的耐劳刻苦世人瞩目,我们热爱和平向往自由敢于抗争的传统更是令人折服。
中华民族的独立到解放到国家的富强,是多少仁人志士舍死忘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甚至鲜血铸就,他们捍卫了我们神圣的国家。
比如,先有戚继光为了人民的安宁驱逐倭寇,又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再到林则徐不畏强权虎门销烟,还有坚决抗敌血染沙场的关天培……多么崇高的民族气节,多么忠贞的爱国情感。
文学家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不怕一死,拒绝为日本人和汉奸演出,并且留起胡须;杨靖宇将军在抗日中牺牲,后被剖开肚子,发现胃里全是草根……这样的英雄数不胜数,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教材。
尽管这些爱国者生活的时代不同,可是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是一样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提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观念,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
美,从形态上看,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
本文着重就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
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
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
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
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方志敏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这些爱国者和革命者,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同样,在世界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不息。
从被法国人民誉为“奥尔良姑娘”的抗英英雄贞德,到出生入死,帮助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的塔布曼,从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杰佛逊及其所起草的《独立宣言》,到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党人制定的《国民公约》,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献。
在今天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
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
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
……一个人的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特别重要。
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
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他们理想的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无数先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
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
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
因此,个人的理想、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
”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
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
中国古代有许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
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平凡小事,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等,一旦表现出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来,就极为感人。
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时代的新风尚。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可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集体主义,它与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我国,集体主义的原则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实际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促进了人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热爱科学、刻苦求知的敬业精神。
马克思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他从研究商品入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写下了《资本论》这部巨著,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司马迁踏遍祖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之辱却矢志不渝,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为了实地考察维苏威火山而献出了生命;近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察,创立了科学进化论;居里及其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了镭,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
许许多多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所建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科学,需要人才,青少年一代,从小就应该立志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四个现代化。
第二,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无畏精神。
坚持真理、捍卫真理,需要勇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科学家为了坚持真理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英勇就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和科学家布鲁诺坚守“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7年而毫不动摇,最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临刑前他在火堆上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纪会知道我的价值。
”这是何等刚烈!在探求科学奥秘、寻找真理的道路上,需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社会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美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
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也不限于以上几方面。
深入挖掘内容,进行社会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长期任务。
实施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在方法上除了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外,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图片、幻灯、音响等现代化视听手段。
历史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现代化视听手段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科书中社会美的因素,并借助于历史图片、幻灯、录音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历史场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如讲述红军长征时,播放一曲《过雪山草地》,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的联想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