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第8版课件 消化系统

合集下载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疾病
上皮的交界线(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 二、胃-食管交界线:为管状食管与囊状胃的交
界(gastroesophagealjunction, GEJ)。
内镜诊断
BE的内镜下齿状线水平不再与胃食管连接部一 致, 表现为一种特征性的橘红色柔软的柱状上 皮粘膜,以环状食管内壁的形式伸展(环周型),或 呈无规则的指状突起(舌型)和岛状分布(岛型)。 病变与全面光滑的淡粉色鳞状上皮有鲜明对比。
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反流、胸骨后疼痛和体重减轻
急性刺激性胃炎
急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胃炎 腐蚀性胃炎
分类
急性感染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其他类型
胃粘膜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较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 H.P.infection Chronic irritant Refluxxing 自身免疫性损伤
后期形成疤痕狭窄,狭窄一般呈向心性,边缘光整或有轻度不规则。狭窄 段以上食管轻度扩张。
贲门弛缓不能(achalasia)
概述:
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 缓不良的一种疾病。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 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与食管肌层内 奥尔巴赫(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 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 在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巴细胞 浸润的炎症表现,或许该病与感染、免疫等 因素相关。
1.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2.掌握慢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熟悉几种炎症性肠病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和临 床表现。 4.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5.了解食管狭窄和扩张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和扩张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

六、大肠:large intestine
消化管
大肠的分部 : 盲肠 结肠
caecum
阑升尾结v肠ermifaosrcmenadpipnegncdoilxon 根横部结的肠体表投tr影an。sverse colon
降结肠 descending colon 乙状结肠 sigmoid colon
直肠
rectum (肛门)
• 大肠:• 盲肠
• 结肠 • 直肠
消化腺
• 各管壁小消化腺 • 大消化腺
• 唾液腺 •肝 •胰
消化系统
2
1
4
DIGESTIVE SYSTEM
3
胰 肝
各消化管、消化腺的
5
6
位置
外形(分部)
体表投影
结构特点
功能
消化管
一、口腔:oral cavity
咽峡的构成。
3对唾液腺 salivary glands
胰的形态 分部 位置
胰的功能 – 胰液 (外分泌) – 胰岛素 (内分泌)
来自肝脏
胰管
通向小肠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途径
肝细胞产生胆汁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肝管 右肝管
十二指肠
肝总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胆囊管
胰管
胆囊 胰腺分泌胰液
肝内血循环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

肝门静脉 → 小叶间静脉

肝血窦 → 中央静脉 → 小叶下静脉
胃底部
幽门部
幽门管 幽门窦
幽门
胃小弯
胃体部
胃大弯
胃壁的构造
粘膜形成皱襞 – 放射状 – 纵行 – 环行
幽门瓣 幽门括约肌

系统解剖学通用课件 消化系统

系统解剖学通用课件 消化系统

肝的位置和形态
肝位于右上腹,分为左、右两叶,呈不规则的扁 窄形、半月形或三角形。
肝和胆囊的毗邻关系
肝与膈、右肾、肾上腺、胃、十二指肠等器官毗 邻。
ABCD
胆囊的位置和形态
胆囊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呈梨形,可分为底、 体、颈三部分。
肝和胆囊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肝和胆囊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 以维持其功能。
胃的功能
储存食物
消化食物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主要储存器官,可以容 纳和储存食物。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物 理和化学消化。
吸收营养
分泌激素
经过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食物中的营养 物质被分解为可被身体吸收的形式,并通 过胃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胃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胃泌素、胃蛋白 酶等,参与调节消化和吸收过程。
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01
02
03
管道结构
消化系统由一系列的管道 组成,包括食管、胃、小 肠和大肠等,这些管道具 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肌肉结构
消化系统的管道中含有平 滑肌,这些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有助于推动食物的流 动和消化。
粘膜结构
消化道的管壁由粘膜层组 成,粘膜层中含有分泌消 化液的腺体和吸收营养物 质的绒毛。
大肠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 便。
小肠和大肠的功能
小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 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小肠分泌的消 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分子,并通过绒毛吸收进入血 液循环。
大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大肠内的菌群还参 与合成维生素K和某些B族维生素。

系统解剖学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教案资料共34页

系统解剖学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教案资料共34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系统解剖学第8版课件-消化系 统教案资料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系统解剖学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教案资料共34页PPT

系统解剖学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教案资料共34页PPT
系统解剖学第8版课件-消化系统教案资料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

人体解剖学-第八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第八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胰位于胃的后方,相当 第一、二腰椎的高度, 横位于腹后壁。胰重 约65-75克,分头、体、 尾三部。胰头膨大, 被十二指肠所包绕。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 性质和成分:是无色、无味的透明 液体,每日分泌量1~2L。含HCO3、无机盐和各种消化酶。

• 肝的形状:呈不 规那么的楔形, 可分上下两面, 左右两叶。
• 咽的位置和形状 • 位于脊柱前方,
上起自颅底,下 至第6颈椎下缘的 高度连于食管。 • 咽属肌性管道。
〔三〕、食管
• 食管的位置和形状 • 上自第6颈椎下缘,
下至第11胸椎。 • 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
窄区: • 在食管起始部; • 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 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胃 :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和大、小两弯。
• 阑尾普通长 7-9厘米, 个别长达 28厘米。
• 2、结肠 • 升结肠 • 横结肠 • 降结肠 • 乙状结肠
• 3、直 肠
• 全长12-15cm
• 直肠骶曲:上部弯 曲凸向后,距肛门 7-9cm。
• 直肠会阴曲:下部 弯曲凸向前,距肛 门3-5cm 。
• 4、肛管:为直肠 穿过盆隔以下的 部分,止于肛门, 长4cm,为肛门 括约肌所包绕。
2、胃壁的构造:
• 胃壁:有四层 构造构成,由 内向外分为 粘 膜,粘膜下组 织,肌织膜和 外膜。
〔五〕、肠
小肠的分部
• 1、十二指肠 长约 25-30厘米, 球部好 发溃疡。
• 降部其后侧壁的粘膜 有十二指肠乳头,是 胆总管和胰导管末端 共同开口处。
胆囊
• 胆囊 位于胆囊窝内。 胆囊可储存和浓缩胆汁。 胆囊上皮有吸收水分和 无机盐的作用。
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十二指肠分部 2.结肠的特征 3.直肠与肛管的区别 4.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5.肝脏的血液供应 难点: 肝脏的结构和功能、Glisson系统、肝段
32
28
(二)肝管与肝总管 胆囊管 肝胰壶腹(Vater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三)胆总管 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 肝胰壶腹 (或称Vater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或称Oddi括约肌)
29
人体第二大的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 一、胰的位置与毗邻 腹上区 左季肋区 L1,2
胆囊窝 腔静脉沟 (第2肝门) 前缘 胆囊切迹 肝圆韧带 切迹(脐切迹)
26
胆囊 肝右叶
裸区
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尾状叶
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三、肝的分叶与分段
右前叶 上段 左内叶 上段
右后叶
下段
尾状叶 左外叶 下段 右段 左段
Glisson系统(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肝管) 五个叶: 左外叶 左内叶 右前叶 右后叶 尾状叶 六个段: 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下段 右后叶上段 右后叶下段 尾状叶左段 尾状叶右段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消化腺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功能: 摄食,消化 吸收,排泄 内分泌
3
回肠
第一节 口腔
口腔借牙弓分为: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一、口唇 人中 鼻唇沟 口角 上下唇系带 二、颊
腮腺管乳头
腮腺管乳头 —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 对的颊粘膜上
4
三、腭
上唇系带
硬腭 软腭 腭帆 腭垂 或悬雍垂 腭舌弓 腭咽弓 咽峡
牙龈 腭腺 硬腭 软腭 腭咽弓 腭扁桃体 腭舌弓 腭垂
咽峡
5
四、牙 上牙弓 下牙弓 (一)牙的种类和排列 根据牙的形状和功能 切牙 尖牙 磨牙
乳牙 20个,上、下颌各10个
乳 中 切 牙 乳 侧 切 牙 乳 尖 牙 第 一 乳 磨 牙 第 二 乳 磨 牙
降部
空肠 升部 十二指肠下曲 下部(水平部)
胰腺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 十二指肠大乳头
二、空肠 与回肠
区别 位置 长度 外观 淋巴滤泡 血管弓
空肠 左腰区,脐区 近侧 2/5 粗,粉红,血管多 孤立 级数较少
肠系膜
回肠 脐区,右髂区,下腹区 远侧 3/5 细,粉灰,血管少 集合 级数较多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
15
第二狭窄
第三狭窄
贲门 胃 膈
第四节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小弯 角切迹 胃大弯 贲门切迹 幽门 为4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中间沟 幽门管 幽门窦
16
二、胃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前壁 肝左叶 膈 腹前壁 后壁 胰 横结肠 左肾 左肾上腺 胃底邻脾膈
三、胃壁的结构 胃道 胃平滑肌 外纵 中环 内斜
(四)牙周组织
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8
五、舌
(一)舌的形态 舌体 舌根 舌尖 界沟 舌盲孔 (二)舌粘膜 舌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会厌
舌盲孔 舌扁桃体
舌根 界沟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菌状乳头
舌体
丝状乳头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 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 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
Meckel 憩室
空肠(内面观)
19
环状襞
回肠(内面观)
第六节
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结肠特点: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大肠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回肠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结肠带
肠脂垂
结肠袋
20
一、盲肠 回盲口 回盲瓣 二、阑尾
结肠袋
回盲口
回盲瓣
回肠
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
R
6
ⅠⅡ Ⅲ Ⅳ Ⅴ
L
恒牙 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
R
第 一 中 侧 前 切 切 尖 磨 牙 牙 牙 牙
第 二 前 磨 牙
第 一 磨 牙
第 二 磨 牙
第 三 磨 牙
1 2 3 4 5 6 7 8
L
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 乳牙—— 恒牙——
II 6
代表左上颌乳侧切牙
代表右下颌第一恒磨牙
7
(二)牙的形态 牙冠 牙根 牙颈 牙腔 或髓腔 牙根管 牙根尖孔 (三)牙组织 牙质 釉质 牙骨质 牙髓
会厌 喉咽
(三)喉咽
梨状隐窝
鼻咽
鼻中隔 下鼻甲 软腭
口咽
腭垂 舌根 会厌 梨状隐窝
喉咽
14
第三节
食管
第一狭窄
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气管 在第6颈椎高度起于咽,穿 过膈后续于胃贲门。 全长可分三段: 颈段、胸段和腹段。 左主支气管 二、食管的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
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 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 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 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 管癌的好发部位。
17
第五节
小肠
(5~7m)
一、十二指肠 (25cm) C形 (一)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 (二)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18
(三)水平部 L3 (四)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韧带 )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小乳头 上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胰管
12
第二节

咽鼓管咽口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 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 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 。
二、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会厌谷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13
咽扁桃体 咽隐窝 咽鼓管圆枕 鼻咽 软腭 腭扁桃体 口咽
有三个,其中直肠中襞位于右前距肛门7cm处,是直肠镜检的定位标志。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直肠横襞
23
肛柱 肛瓣 肛窦 肛直肠线 齿状线 (或肛皮线 ) 肛梳 (或称痔环 ) 白线 (或称Hilton线) 肛门 皮下部 浅部 深部 肛直肠环
24
第七节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参与营养物质 的合成、转化与分解,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与 解毒,具有造血、吞噬、防御等功能。
第八节

前:胃、横结肠和大网膜 后:下腔静脉 胆总管 肝门静脉 腹主动脉 右:十二指肠 左:脾门 胰体 胰尾
二、胰的分部 胰头 钩突 胰体 胰尾 胰管
末端与胆总管汇合成 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 指肠大乳头
副胰管 十二指肠小乳头 胰管
钩突
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30
十二指肠大乳头
胰头
练习题
简答: 1.试述咽的分部。 2.试述食管的狭窄。 3.试述十二指肠的分部。 4.试述阑尾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5.何谓内痔、外痔、混合痔? 6.试述胆汁的产生与排出途径。 名词解释: 牙式、Vater壶腹、Oddi括约肌、Treitz韧带、 McBurney点、肛管、第一肝门、第二肝门、 Glisson系统、 Calot三角、十二指肠大乳头
27
上段 右前叶 右后叶 左内 叶 下段
上段 左外叶 下段
四、肝外胆道系统 (一)胆囊 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 分为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螺旋襞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动脉 螺旋襞 胆囊颈 胆囊管 胆总管 肝总管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系统解剖学
内脏学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消化系统
口 咽 食 胃 小 大 肝 胰 腔

肠 肠
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舌下腺
口腔
腮腺 咽 食管 下颌下腺 肝 胰 十二指肠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一、肝的形态 膈面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左叶 肝右叶 裸区
25
肝右叶
下腔静脉
裸区
肝左叶
镰状韧带 肝圆韧带 胆囊
脏面 借“H”形沟—右叶、左叶、方叶 、尾状叶
肝门 (第一肝门)→肝蒂
肝蒂中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 肝圆韧带 方叶 肝圆韧带裂 肝左叶 静脉韧带裂 静脉韧带 静脉韧带
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 线的右、中1/3交点处
盲肠
阑尾系膜: 呈三角形或扇形,内含血管、 神经、淋巴管及淋巴结
阑尾口 阑尾
阑尾系膜
阑尾位置:回肠下位、盲肠后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盆位
21
三、结肠
(一)升结肠 结肠右曲 (或称肝曲) (二)横结肠 结肠左曲 (或称脾曲)
舌尖
舌桃体
9
舌系带
舌下阜 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舌下襞 舌下腺小管开口
舌系带 舌下腺小管开口 舌下襞 舌下阜 舌下腺 舌尖 下颌下腺管
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10
(三)舌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