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第8版骨学共46页文档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1
全身206块骨: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29) 躯干骨(51)
上肢骨(64)
下肢骨(62)
一、骨的形态分类
长骨、短骨、 扁骨、不规则骨
骨干 (髓腔)
扁立成骺 骺薄软方群呈(骨体出关板位于中形现节骺状的形态与骨的功能以及邻近器官 的影响有关,为了便于描述常按不同的 形态予以命名。 1、骨的突起:棘、粗隆、嵴 2、骨的凹陷:窝、小凹、沟 3、骨的空腔:腔、窦、房、管或道 4、骨的膨大:头、髁
三、骨的构造
(一) (二) (三) (四)
骨质 骨膜 骨髓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骨质
概念 由骨组织构成,是构 成骨的基本物质。 分类 骨密质和骨松质 特点 骨密质——配布在骨 的表面,呈板状 ,致密坚 韧,承受压力的能力强。
骨松质——配布在骨 的内部,呈海绵状,由纵 横交错的骨小梁构成。 临床意义 扁骨骨折
骨 骨连结 骨骼肌
运动系统
1. 运动系统占人体体重的 60%.
2. 基本功能是运动。骨是 运动的杠杆,骨连结是 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 运动的动力器官。
3. 运动系统形成人体支架, 组成许多腔孔,起支持 保护的作用。
肘关节的运动:屈-伸
第一章 骨学 第一节 骨学总论
概述 骨是一个活的器官,由骨组
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它具备一定 的形态结构。含有丰富的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能不断的进行 新陈代谢,有修复、再生和改 建的功能。
成 人:有:无=3:7;合理 老年人:有:无=1:4,脆性大,易骨折
五、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膜
概念 指覆盖在除关节面以外的骨 表面纤维结缔组织膜。
分层 内、外层 1、骨膜外层上有丰富的血管
神经,具有感觉和营养的作用。 2、骨膜内层上有大量的成骨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运动系统
名词解释1.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
2.椎间孔: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
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骶管裂孔:是骶管下端的裂孔。
孔的两侧有向下突的骶角,骶管麻醉针常由裂孔插入。
4.板障:为颅盖骨内、外板之间的松质骨,有板障静脉经过。
5.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6.冠状缝:由额骨和两侧顶骨连接构成。
7.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微向前突的骨嵴,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8.肋角:肋骨体后份急转处。
9.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骨内的骨腔,并开口于鼻腔。
10.翼点: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构成“H”形缝的小环形区称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前支由此沟通过。
11.骺线:长骨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有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线,称为骺线。
1.骨盆: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补充:骨盆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又称真骨盆)。
2.肋弓:为第8~10肋前端的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而形成弓状的软骨结构。
3.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一个横弓。
增加足弓的弹性,形成具有弹性的“三脚架”。
4.胸骨下角:是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
5.耻骨下角:为两侧耻骨弓之间的夹角。
女性耻骨下角为90°~100°,男性为70°~75°。
6.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它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部的纤维环构成,具有“弹性垫”的作用。
1.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2.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完整word版)《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
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系统解剖学》数字教材全书增加高质量多媒体素材数百个。
在纸质教材黑白线条图基础上,增加了实物照片和彩色图片;增加了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视频;增加了3D动画。
并根据解剖学内容特点,将图片制作成画廊等形式,方便读者阅读.增加了交互功能,增强阅读趣味性。
教材截图:目录:绪论1一、《系统解剖学》第8版的定位 1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1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2四、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4五、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4六、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6运动系统 7第一章骨学7第一节总论 7一、骨的分类 7二、骨的构造 9五、骨的可塑性 11第二节中轴骨 12一、躯干骨 12二、颅 17第三节附肢骨 28一、上肢骨 28二、下肢骨 32第二章关节学37第一节总论 37一、直接连结 37二、间接连结 38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40一、躯干骨的连结 40二、颅骨的连结 46第三节附肢骨连结 47一、上肢骨的连结 47二、下肢骨的连结 51第三章肌学59第一节总论 59一、肌的构造和形态 59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60三、肌的命名法 60四、肌的辅助装置 60第二节头肌 62一、面肌 62二、咀嚼肌 64第三节颈肌 65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65二、颈前肌 66三、颈深肌 67四、颈部筋膜 67第四节躯干肌 68一、背肌 68二、胸肌 70三、膈 72四、腹肌 73第五节上肢肌 76一、上肢带肌 76二、臂肌 77三、前臂肌 78四、手肌 81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83第六节下肢肌 84一、髋肌 84二、大腿肌 86三、小腿肌 88四、足肌 90第七节体表的肌性标志 93一、头颈部 93二、躯干部 93三、上肢 93四、下肢 93内脏学 95第四章总论 95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95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95第五章消化系统98第一节口腔 99一、口唇 99二、颊 99三、腭 99四、牙 100五、舌 103六、唾液腺 105第二节咽 106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106二、咽的分部 107第三节食管 109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109二、食管的狭窄部 109第四节胃 109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10二、胃的位置 111三、胃壁的结构 111第五节小肠 112一、十二指肠 112二、空肠与回肠 113第六节大肠 114一、盲肠 115二、阑尾 115三、结肠 116四、直肠 117五、肛管 117第七节肝 119一、肝的形态 119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120三、肝的分叶与分段 121四、肝外胆道系统 122第八节胰 124一、胰的位置与毗邻 124二、胰的分部 124第六章呼吸系统126第一节鼻 127一、外鼻 127三、鼻旁窦 128第二节喉 130一、喉软骨 130二、喉的连接 131三、喉肌 133四、喉腔 135第三节气管与支气管 136一、气管 136二、支气管 137第四节肺 137一、肺的形态 138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138三、支气管树 139四、支气管肺段 139五、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 141第五节胸膜 141一、壁胸膜 141二、脏胸膜 142三、胸膜腔 142四、胸膜隐窝 142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42第六节纵隔 143一、上纵隔 145二、下纵隔 145第七章泌尿系统147第一节肾 147一、肾的形态 147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148三、肾的被膜 150四、肾的结构 151五、肾段血管与肾段 151六、肾的畸形与异常 152第二节输尿管 152一、输尿管腹部 153二、输尿管盆部 153三、输尿管壁内部 154第三节膀胱 154一、膀胱的形态 154二、膀胱的内面结构 154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 155第四节尿道 155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157第一节男性内生殖器 157一、睾丸 157二、附睾 159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159四、精囊 160六、尿道球腺 161第二节男性外生殖器 161一、阴茎 161二、阴囊 162第三节男性尿道 163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164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 164一、卵巢 164二、输卵管 165三、子宫 165四、阴道 167五、前庭大腺 168第二节女性外生殖器 168一、阴阜 168二、大阴唇 168三、小阴唇 168四、阴道前庭 169五、阴蒂 169六、前庭球 169【附】乳房 169【附】会阴 171一、会阴的肌肉 171二、会阴的筋膜 173第十章腹膜175一、概述 175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76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76四、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 180脉管系统 183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183第一节总论 183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83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184三、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186第二节心 186一、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186二、心腔 188三、心的构造 192四、心传导系 196五、心的血管 198六、心的神经 202七、心包 202八、心的体表投影 203第三节动脉 203一、肺循环的动脉 204二、体循环的动脉 204第四节静脉 221二、体循环的静脉 222第十二章淋巴系统232第一节总论 232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33二、淋巴回流的因素 234三、淋巴侧支循环 235第二节淋巴导管 235一、胸导管 235二、右淋巴导管 236第三节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236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36二、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38三、胸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39四、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40五、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41六、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42第四节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243一、肺的淋巴引流 243二、食管的淋巴引流 243三、胃的淋巴引流 243四、肝的淋巴引流 244五、直肠的淋巴引流 244六、子宫的淋巴引流 244七、乳房的淋巴引流 244第五节胸腺 244第六节脾 244感觉器 247第十三章概述247第十四章视器249第一节眼球 249一、眼球壁 250二、眼球的内容物 252第二节眼副器 253一、眼睑 253二、结膜 255三、泪器 255四、眼球外肌 256五、眶脂体与眶筋膜 258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258一、眼的动脉 258二、眼的静脉 260三、眼的神经 260第十五章前庭蜗器261第一节外耳 262一、耳郭 262二、外耳道 262三、鼓膜 262一、鼓室 262二、咽鼓管 265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265第三节内耳 265一、骨迷路 266二、膜迷路 267三、内耳道 269四、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270【附】其他感受器 270一、嗅器 270二、味器 270三、皮肤 271神经系统 273第十六章总论273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273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273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79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280五、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280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281第一节脊髓 281一、位置和外形 281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282三、脊髓的功能和脊髓反射 289第二节脑 290一、脑干 291二、小脑 314三、间脑 321四、端脑 326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340第一节脊神经 341一、颈丛 343二、臂丛 345三、胸神经前支 350四、腰丛 352五、骶丛 354六、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 358第二节脑神经 358一、嗅神经 360二、视神经 361三、动眼神经 361四、滑车神经 362五、三叉神经 362六、展神经 365七、面神经 365八、前庭蜗神经 367九、舌咽神经 368十一、副神经 372十二、舌下神经 373第三节内脏神经系统 374一、内脏运动神经 375二、内脏感觉神经 383三、牵涉性痛 384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385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390第一节感觉传导通路 390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390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392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394四、听觉传导通路 395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395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396第二节运动传导通路 398一、锥体系 398二、锥体外系 400第三节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402一、胆碱能通路 402二、胺能通路 402三、氨基酸能通路 403四、肽能通路 403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404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404一、脊髓的被膜 404二、脑的被膜 405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 408一、脑的血管 408二、脊髓的血管 412第三节脑脊液及其循环 413第四节脑屏障 414一、血-脑屏障 414二、血-脑脊液屏障 414三、脑脊液—脑屏障 415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416一、垂体 416二、甲状腺 417三、甲状旁腺 418四、肾上腺 419五、松果体 419六、胸腺 419七、生殖腺 420八、胰岛 421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23。
系统解剖学第8版 骨学
血管、淋巴和神经 骨密质 内板 外板
颅骨
8
骨松质-板障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
煅烧骨
9
脱钙骨
五、骨的生长发育
•骨的变长:骺软骨的骨化。 •骨的变粗:骨膜的骨化。
未成年手骨X线片
10
成年手骨X线片
六、骨的可塑性
骨的基本形态是由遗传因子调控的,但环境因素
锁骨上面观 肩峰 喙突 上角 冈上窝 关节盂 肩胛冈 肩胛下窝 内侧缘 冈下窝 外侧缘 下角
肩胛骨后面观
(二)自由上肢骨
肱骨、桡骨、 尺骨、腕骨、 掌骨、指骨。 1.肱骨
humerus
肱骨头 解剖颈 小结节 外科颈 大结节 桡神经沟 肱骨体 外上髁 肱骨小头 冠突窝 鹰嘴窝 肱骨滑车 内上髁 肱骨前面观 尺神经沟 肱骨后面观
颅侧面观
22
1.额骨 2.筛骨 3.蝶骨 形似蝴蝶,居颅底中央 分4部 •体-蝶窦、蝶鞍、垂体窝 •大翼-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小翼-视神经管、眶上裂
蝶骨前面观 筛骨前面观
•翼突-翼管、翼腭窝
蝶骨上面观
23
4.颞骨 鳞部 鼓部 岩部(锥体)
5.枕骨 6.顶骨
茎突 乳突 茎乳孔
鳞部 内耳门
外耳门
岩部(锥体) 鼓部 乳突 茎突 颞骨外侧面
46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横突
•棘突宽而短,呈板状,
水平方向后伸 •棘突间隙较宽,可作腰 椎穿刺术。
腰椎上面观
椎弓板
棘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体 棘突 下关节突 腰椎右侧面观
18
岬
(4)骶骨 岬
横线 骶前孔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骨学总
第一章骨学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骨的生长发育和骨的可塑性,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眼眶的组成;翼腭窝位置、组成。
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性鼻腔的构成,颅侧面观、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上、下肢骨的组成及主要骨的形态结构。
掌握:骨的分类、构造,躯干骨的组成和胸骨角;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分椎骨的特点、颅骨的组成和分部;各分离颅骨的名称、位置;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
全身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骨是以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发育(骨化)形成的。
形态:表面有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膜即骨膜包被,髓腔及小梁间隙分布有骨髓,骨膜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功能: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
骨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体内99﹪的钙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贮存于骨内,因而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的分类成人有206 块骨,除6 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外,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前二者合称为中轴骨。
按形态,骨可分为4 类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可分为一体两端。
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
体表面有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养孔。
两端膨大称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
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透明软骨成分,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裂增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遗留的痕迹称骺线。
骺软骨损伤会导致儿童长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性连结即骨桥,使骺板全部或部分分提前闭合,造成肢体缩短和(或)成角畸形。
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运动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扁骨呈板状,参与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洞.位于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在运动中起到减少摩擦和改变肌肉牵拉方向的作用。
系统解剖学第8版 周围神经系统
双极细胞
视神经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三、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上支
动眼神经 运动性: 一般躯体运动性 一般内脏运动性(副交感)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下支 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 入眶 动眼神经 海绵窦、 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 下支→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眶上裂 ↓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副交感性) ↓ 睫状神经节
脑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外感觉性脑神
经节,其中枢突入脑,周围突组成脑神经中的感觉成分。
Ⅰ、Ⅱ、Ⅷ对脑神经:
仅含感觉纤维的感觉性神经
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 仅含运动纤维的运动性神经
Ⅴ、Ⅶ、Ⅸ、Ⅹ对脑神经:
既含感觉纤维,又含运动纤维为混合性的
脑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在到达所支配的器官前,需在脑 外的副交感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效应器。
16
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 胸外侧神经
肌皮神经 腋神经 正中神经
胸内侧神经
胸长神经 肋间臂神经 胸背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17
臂内侧皮神经
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
胸长神经 桡神经 腋神经
肋间臂神经
胸背神经
正中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18
四边孔
腋神经
桡神经 三边孔
19
尺神经
肌皮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性舌下神经舌下神经第二颈神经前支顺序其名称成分分布损伤症状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鼻腔嗅粘膜嗅觉障碍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外侧膝状体眼球视网膜视觉障碍动眼神经一般躯体运动动眼神经核眼外斜视上睑下垂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动眼神经副核ew核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滑车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滑车神经核眼不能外下斜视三叉神经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中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牙及牙龈眼球硬脑膜等头面部感觉障碍特殊内脏运动三叉神经运动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鼓膜和腭咀嚼肌瘫痪脑神经简表1顺序其名称成分分布损伤症状展神经一般躯体运动展神经核面神经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耳部皮肤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面部表情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歪变浅一般内脏运动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和腭的腺体分泌障碍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上部舌前23味蕾舌前23味觉障前庭蜗神经特殊躯体感觉前庭神经核群平衡器的半规管壶圆囊斑眩晕眼球震颤特殊躯体感觉蜗神经核耳蜗螺旋器听力障碍脑神经简表2顺序其名称成分分布损伤症状舌咽神经特殊内脏运动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腮腺分泌障碍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咽鼓室咽鼓管软腭舌后13的粘膜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咽后与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上舌后13味蕾舌后13味觉丧失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迷走神经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迷走神颈胸腹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心动过速内脏活动障碍特殊内脏运动咽喉肌发声困难声音嘶哑呛咳吞咽障碍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颈胸腹腔脏器咽喉粘膜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脑神经简表3顺序其名分布损伤症状副神经特殊内脏运疑核脑部咽喉肌副神经核脊髓部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面无力转向对侧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运动系统word精品
名词解释1.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
2.椎间孔: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
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骶管裂孔:是骶管下端的裂孔。
孔的两侧有向下突的骶角,骶管麻醉针常由裂孔插入。
4.板障:为颅盖骨内、外板之间的松质骨,有板障静脉经过。
5.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6.冠状缝:由额骨和两侧顶骨连接构成。
7.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微向前突的骨嵴,平对第2 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8.肋角:肋骨体后份急转处。
9.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骨内的骨腔,并开口于鼻腔。
10.翼点: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构成“ H”形缝的小环形区称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 3.5~4cm)处。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前支由此沟通过。
11.骺线:长骨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有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线,称为骺线。
1.骨盆: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补充:骨盆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又称真骨盆)。
2.肋弓:为第8~10 肋前端的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而形成弓状的软骨结构。
3.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一个横弓。
增加足弓的弹性,形成具有弹性的“三脚架” 。
4.胸骨下角:是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
5.耻骨下角:为两侧耻骨弓之间的夹角。
女性耻骨下角为90~100°,男性为70°~75°。
6.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它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部的纤维环构成,具有“弹性垫”的作用。
1.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2.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系统解剖学骨学部分总结
1.骨总论1.1骨的分类:长骨(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表面有1~2个滋养孔,供血管出入,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骨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骨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短骨(如腕骨和跗骨,较灵活)骨扁骨(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位于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
)1.2骨的构造: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
特例:卢盖骨表层为骨密质,分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
二板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骨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重塑骨的功能。
)骨骨膜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骨膜固着于骨面。
)红骨髓(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骨骺内终生都是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
)骨髓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沉积大量脂肪失去造血活力)区分概念:骨膜与骨内膜(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膜,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2.人体骨骼脑颅骨颅骨面颅骨中轴骨躯干骨人体骨骼(成人206块)上肢骨四肢骨下肢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顶骨、蝶骨、枕骨 成对: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棘突1个 横突1对 关节突2对 24块椎骨 1块骶骨 1块尾骨 1块胸骨 12对肋 1个椎体 1对椎弓 7个凸起 上肢带骨(肩带骨):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腕骨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
下肢带骨(盆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跗骨口诀:距上跟下,舟连三楔,骰骨在外。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
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
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骺软骨2、骺线3、骨膜4、含气骨5、红骨髓二、问答题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骨。